爷爷说70年代他的工资55块,养活一家6口人,这是真的吗?
你听爷爷所说:工资55块,能养活一家6口人,情况纯属,确有此事,他不但没有骗你,也没有骗我们,更不是他再吹牛,因为年代不同,生活消费必需品都按人均分配:布票、肉票、粮票等很多东西都要凭票子去购买,有钱的人想买一辆自行车,也要托人走后门才可以买到。
再说,你爷爷工资每月55块,就算是很好的单位,可以说是高额工资了,记得我小时候报名学费才交5块钱就够了,到外面买一碗吃才一毛钱,一斤猪肉0.76元,每户人家一个月吃不上几次肉,假如家里有肉长辈也舍不得把它全吃光,把一部分的肉用盐腌制起来,用咸肉迎接亲戚朋友到来,这样一来,就不会失去主人的面子。
当时年代的小孩子也很少有零食吃,因为一个村部只有一间集体开的农村合作供销社代售点,更不用说大人有零食吃,说起以前生活质量,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
可现在的生活比70年代不知好上多少倍,公路上的大小汽车像搬家蚂蚊似的,街头街尾到处都有小汽车的身影,人民生活可以说蒸蒸日上。
【原创】70年代工资55元,养活一家6口人,这是真的。在那个年代,比这个收入还低一倍家庭都能养活。首先住房有工作的人是国家提供的,其次医药费可以报销;第三学费,小孩上小学学费一学期也就2元多,所以没有这三方面的负担。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什么东西都要凭票购买,你想吃好穿好是不可能的。一斤大米一毛多,6个人每人每天一斤米也就七毛多钱,水、电便宜到可以忽略不计,鱼肉一个月吃不上一、两次,青菜一天几分钱……。每个月每人生活费大约6~7元钱,只讲养活,当然没有生活质量。衣服老大穿旧了、小了给老二穿,老二穿旧了、破了,缝缝补补给老三穿……。那时候的人容易知足,很多小孩上学都打赤脚,没有什么电器之类,最高档的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如果你家有其中一件,那是别人羡慕的对象。
如果按照以前的生活标准,现在一个人3~4千的工资照样可以养活一大家子。
你自已算一下,豆付0,12元。猪肉0,75元。大米白面0,18元。那时候经济落后点,物资紧缺点,凭票供应,基本上平等。那年代人心不累,精神上富有,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精神才是人最高的营养!
这个事情,我可以作证,你爷爷完全没有乱说,55元的工资在一个単位要算高的了,不是大学生就是刚解放时参加工作的,因工龄长而工资高。我七一年参加工作,工资二十七元五角,加一块五的粮差补贴一共二十九元。由于文革间近十年未加工资,之前参加工作的也只加了一次,工资加粮差补贴共34元,号称老二级。
只有两位老点的教师,一个男教师是大学生,一位女教师是刚解放时参加工作的,除了这两位工资上了55元以外,还两三个是四十多元的,百分之八十男女教师都是六五、六六年由中师学校毕业分配进学校的,所以都是32.5元这个级。
常言道,钱多多用,钱少少用,每个家庭都是计划开支,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一般生活上的粮棉油猪肉等都凭票供应,物价又稳定,人们有好大的收入就办好大的事,同样是计划开支。人口多负担重的吃差点,穿差点,手头紧点;负担轻的吃穿好一点,手头就松一点,但都是本着节约再节约的过日子,所以无论家庭负担有多重还是照样过起走了,要说你们家也还是比较节约过旧子的,养一大家人也不容易。
在六七十年代,谁家人口又不是是在四五个以上?工资比你爷爷低的还不计其数。如果是按照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不加以计划开支,一心向高标准看齐,管他是双职工还是单职工,管他是高工资还是低工资,管他是过去六口之家还是现在的三口之家,有计划并注意节省的就好过,不计划不节省的人就不好过。为什么现在虽钱有一大把却养一两个孩子都难,主要还是消费观念、消费水准与收入不成比正比例。
负责任的回答:是真的,绝对是真的,五六七十年代走的是计划经济搞得是供给制,那个年代物价特别便宜,但是品种也特别匮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总目标,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过去的历史中经济发展的环境。
上世纪七十年代,工资55算高薪族。我记得县委书记的工资也不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一般是30多,工人的工资也差不多。
你的爷爷55元的工资养活一家6口人,应该没有问题。那时的住房医疗上学都花不了多少钱,差不多这三项就是免费的。
记得我去县城看亲戚,表哥带我去饭馆吃早点,两人一顿饭的头条和豆浆,没有花到一元钱。记得豆浆几分钱一碗。
大肉是8角,鸡蛋是6角。那时人们也不是每天吃鱼肉。海鲜下来的旺季,黄花鱼是三角钱买一大堆。韭菜茴香辣椒茄子都很便宜,几分钱一斤 。
要论生活质量,平心而论,现在是比七十年代强多了。现在就是住房医疗上学这三大块让人纠结。除此以外,其他的生活开资都能应对。
过去的日子,值得怀念。一晃5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今非昔比了,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这是事实。现在即便是偏僻的农村,街前街后都停放满了小汽车,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
70年代55块钱应该是高工资了,当年学徒工18块钱,一般工人也就是三四十块钱,记得陕西一个县委书记才46块钱,教师一般三十几块钱,是社会上最低的工资群体。
当时如果55块钱养活一家六口人是略有节余的,物价非常便宜,上学,医疗,住房基本免费,记得别人结婚随礼一般都是五毛,一块钱,农村条件差一点的还有随两毛钱的,谁家有个“红灯”牌半导体收音机(十几块钱)都是很奢侈的了,富豪的像征:“口一张大金牙,手一抹罗马表,”结婚三大件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
那时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市场上物资几乎全都凭票供应,物质十分匮乏,像自行车,缝纫机,国产上海表都得走后门才能买到,要不社会上流传着:“听诊器,方向盘,劳资干部售货员”可见当时这些行业是多么令人羡慕的。
那时的人活的都很充实,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临里之间,都很真诚,友善;相处融洽,女孩子两条小辨,一身工作服,透出青春的美丽;男女恋爱简单默契,你情我愿,很少有现在这样,动不动就拿钱说事,一不顺心就离字当头……所以过来的人都怀念那些难以忘怀的时代。
七十年代,工资每月55元,已经是比较高的收入。老人一个人55元的工资,养活全家6口人,绝对是真的,而且还有节余。这个不用质疑。
七十年代每月55元是高工资了,我们八十年代工作才30多元工资,当时我们校长才52.80元,是学校工资最高的 ,绝大多数的工资在30多元,多少年也不涨工资,有很多家庭一个人工座,三十几元要养一家人五六口,有的还要养父母,弟妹,一个月生活费平均每人五六元,那时候过年才能吃水果,结婚才能吃喜糖,平时没有零食吃 ,很多地方吃粗粮,细粮,面条都是招待客人吃的 ,那时候的东西真便宜……。
所以说你爷爷说的话 是真的。
这当然真的,但如纯靠这55元,住城里,没其他贴补,就是没老人没病人,生活也是困难的。在农村,有自留地,烧草也便宜些,吃河中水,上煤油灯,生活还是上等。
70年代55块月工资,在小学教师中,应是解放前工作的,解放后中师毕业一般34元。当时,物价便宜,但上计划。白菜分把钱1斤,大米1角多钱1斤,山芋几分钱1斤,食油贵点,要5角左右1斤。正常布几角钱1尺,2元钱左右妇女能做件花洋布褂子。煤炭几元钱100斤。
我78年才托人从上海搞票买两大件东西,一是挂牌红旗实是杂牌拼装的自行车,115元钱。另一半钢海鸥手表,85元钱,是爱人养2年母猪赚的钱买的。我民办教师月工资不到30元,我在外地住校,小家庭5口人,但全住农村,爱人一年做工不到300个,100多元收入,但养母猪、养鸡,年净收入比我工资少不了多少。大小孩才念小学,小孩还小负担轻,父母也未要我负担生活费用,我家生活算中等。
前几天是他爹,现在又换他爷爷了。
那个年代你家吃的什么?一个月吃多少大米白面?穿的什么?出行靠什么?一个月吃多少油?住的什么?用的什么?还是那句话:不是侮辱你,就当时你家的生活标准连现在养Z的成本不到!别吃饱穿暖撑得净说胡活[捂脸][捂脸][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