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神反转让人措手不及?
大家还记不记得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希拉里对阵特朗普。
2016年,希拉里参与总统竞选的消息火遍全球,美国的大小媒体都不约而同的表示,希拉里正在缔造历史。
而且在整个总统大选期间,希拉里在全国民意测试中遥遥领先,特朗普被远远的甩在后面。
后来搞电视辩论的时候,9月26日第一场,主流媒体都认为希拉里获胜;10月9日第二场,民调显示希拉里又一次获胜;10月19日第三次,绝大多数的美国媒体一直认为,希拉里战胜了特朗普。
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希拉里会当选总统,而特朗普是个“满嘴疯话”的人,根本毫无机会。
在最终投票之前,《纽约时报》预测希拉里获胜的几率是82%,路透社则认为希拉里有90%的概率会获胜——可以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特朗普输定了。所以,主流媒体各种为希拉里“唱赞歌”,歌手明星也是顺应潮流,纷纷表示支持这位未来的美国女总统。可以说,提前锁定胜局。
希拉里的团队也开始准备怎么庆祝了,《纽约时报》报道他们预定了在纽约搞一个大型烟花秀,市政部门已经批准,就在哈德逊河上举行。所以,只等投票结果一出,大家就可以高高兴兴的看烟花了。
结果,开始投票之后,情况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很多州慢慢的偏向特朗普,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小。最终,希拉里的民选得票虽然高于特朗普,但是选举人票落后,特朗普就这么赢了……
特朗普:听说有一本书,叫做《希拉里,为总统而生》,哪能买到?
希拉里:别说话,烦……
话说北宋的时候有个哥们叫辛次膺,山东莱州人,从小就特别聪明,擅长各种学习,每天能朗诵诗文1000多字,基本上就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孩子模板。这么善于学习的人必然善于考试,政和二年他中了进士。
可能确实运气不好,中进士不久金人就打过来了,天下大乱,老辛几经波折之后回到南宋小朝廷。宋高宗大概看这个人毕竟正直,又有点书呆子的楞劲儿,就让他做了御史之类的言官。
高宗宰相秦桧的人品很差大家都是知道的,千古之下当宰相当到遗臭万年的真不算多,所以老辛非常鄙视秦桧。作为一个御史,他表达鄙视的方法自然就是不听喷秦桧,把秦桧喷的一脸唾沫还拿他没辙。
秦桧官再大也不敢直接杀言官,这种挑战朝堂规则的事儿谁干谁被群殴,但秦桧既然叫奸相自然有缺德办法。正好那阵子湖南茶陵龙渊、李朝带着几万人谋反,辛次膺又因为高宗不处理秦桧闹辞职,一条毒计在秦桧心里形成了......
首先秦桧这孙子瞒报了茶陵造反的事儿,然后又把辛次膺外放去当湖南提刑,估摸着老辛快到地方了,他又把当地驻军给调走了。
秦奸人表示老子这回看你怎么活?你去剿匪必然是个死,宋武帝刘裕也就单挑几千人,我就不信你能单挑几万人!你要是不去剿匪,老子就治你个消极怠工,剿匪不力的罪名,不死你也给我掉一层皮!岳鹏举我坑死了,还坑不死你个小小的文弱书生?
辛次膺带个书童开牛车到了茶陵才发现自己被坑了,匪兵已经十分猖獗,不少官员都被砍死了。他只要敢上任,必然小命不保,吐槽机觉得他最好的选择是开溜,回到朝堂怼秦桧个瞒报之罪,虽然不能奈何秦桧,但起码不算拒不赴任。
然而剧情从这里开始反转,史书记载老辛“单车趋茶陵,擒贼骁将戮之”。我勒个擦!说好的文弱书生呢?辛哥你这完全不讲基本法啊!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是关二爷的手艺哎?你得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呀!你是文官!
老辛很快做起了文官的本职工作——耍嘴皮子,他开始忽悠贼兵,各位兄弟你们看啊,朝廷把驻军都调走了,为什么?这是为了招降你们而显示的诚意啊!哥们我这么奔放的自己溜达过来,也是满满的诚意啊!你们还折腾个毛线?赶紧投诚吧!
贼兵纷纷表示他说的好有道理,我们竟无言以对,那就投诚啦!老辛又嫣然一笑,既然投诚了就是自己人,那还拿着刀剑干毛线?散了!散了!都回家种地去!哗啦一声,几万贼军就散了.........
吐槽机无话可说,这种又能打又能忽悠的顶尖人才居然在南宋没啥名气,只能说小朝廷就那么点气数了。另外我十分想知道老辛是不是有个叫辛弃疾的后辈继承了家传绝学,据说那老兄也是山东人,而且也特别能打,还会填词.........
贺龙元帅曾在在南昌起义之后,在家乡重新组建队伍,其间还遭到过敌人伏击,寡不敌众,被敌人抓住,就在这紧要关头,却有人却突然杀了带队的敌军官,扭转了形式,使贺龙转危为安,虚惊一场。
南昌起义后,贺龙回到家乡又拉起一支队伍,继续与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面对敌人疯狂的打击,贺龙顽强坚持战斗。
1928年秋,石门县陈家桥的兄弟部队被敌人围攻,十分危险,向贺龙求救。贺龙收到信后,马上带领队伍连夜从驻地向陈家桥增援。
秋雨绵绵中,在离陈家桥20余里时,队伍前面突然枪声大作,十几名战士当即中枪倒地,贺龙一件情形不对,连忙大喊“快撤”,但他话音刚落,部队正准备往后撤时,后面又响起了一片枪声。
原来是贺龙刚刚收编的一支土匪队伍,经不住敌人的引诱,妄想用贺龙的人头去领赏发横财,便与敌人勾结设下埋伏,准备一举消灭贺龙。
队伍在敌人的前后夹击一下,立即混乱起来,贺龙一见中了埋伏,立即下令突围。不久部队就被打散,贺龙身边只剩下了手枪排,一番左突右挡之后,就只剩十来个战士跟在贺龙身后,在冲出一道山口时,突然被从草丛中埋伏的一股敌人用枪逼住。贺龙和十余名战士一起被抓住了。
一个满脸杀气的敌军官,拿着手电筒在众人脸上扫了一圈后,停留停在贺龙身上,他得意的大笑道“贺龙,没想到吧,你今天落到老子手上,活该老子荣华富贵落在你身上,十万元奖金,我给你一千买纸钱,送你升天”。
贺龙沉着的问“你是谁”?
“怎么,不认识我了?老子周雄,给你当过排长,你参加南南昌暴动,老子不愿意跟你干,跑回来了,怎么样,是你英雄还是老子英雄?
周雄话音刚落,他身后一人厉声说道“老子看你是个狗熊”,说话间他手起刀落,周雄的人头被砍到了草丛之中。
接着,他又厉声喝道“贺龙乃当世英雄,今日落难,哪个敢为十万元不义之财伤害他,周雄便是他的下场”,说罢转头命令两个士兵给贺龙松绑。
贺龙虽然久经沙场,见过大世面,这一神反转却也让他惊诧不已,措手不及,他迷惑的问道“你又是谁”?
“我叫贾明”,他说完又指着身边另一个汉子说“这是我弟弟贾亮,我们兄弟二人,均系绿林出身,久仰贺龙大名,不得相见,半年前我兄弟受了招安,编入了这支部队,今日能得相会,三生有幸,若不嫌弃,我们兄弟就加入您的队伍”。
贺龙听罢大喜“你们弃暗投明,我贺龙当然欢迎”。随即,贾明贾亮召集队伍,与贺龙合兵一处,一起突出重围。
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神反转,让贺龙死里逃生。意志坚定的贺龙重整旗鼓,义无反顾的又投入到与敌人斗争中。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一战刚打响那会儿,德意志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别提多兴奋了,这个时候有个叫意大利的国家,插了句嘴:两位大哥,要不要带我一起玩?
德国和奥匈帝国觉得多一个帮手,好像也没啥坏处,因此就同意意大利入伙了,他们仨组成了同盟国。可仅仅过了1年时间,意大利居然反水了!
在战况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意大利人主动跑到英法跟前笑呵呵地表示:两位大哥!我弃暗投明,你们看我表现如何?
英法两国自然是咯咯一笑,果断接纳了意大利的投诚。就这样,意大利从同盟国的小伙伴,一眨眼功夫,就成了协约国的成员。
事情倒不是个大事,因为意大利的战斗力无足轻重,不足以改变战局。但是国家大事搞得简直跟过家家一样,这未免有点儿奇怪,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有利益冲突。
意大利为啥要加入同盟国?其实这件事他们自己也没搞明白。当时意大利正在和法国争夺矿产资源丰富的突尼斯。结果意大利被法国老大哥揍了一顿。
这个时候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跑过来煽风点火:我要是你们,肯定加入德奥同盟,一起对付法国!
你想啊,一个刚被揍过的人,能有多清醒?意大利人也是一样,稀里糊涂地就加入了同盟国,这么一来三国同盟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可过了一阵子,意大利才回过味儿来,自己真正的对手除了法国,还有奥匈帝国啊!这哥们直接跟咱接壤有没有!而且奥匈帝国还占了一部分意大利的地盘。
最关键的是,奥匈帝国对巴尔干半岛垂涎三尺,而意大利对这块地盘也早就流了一地哈喇子,你说这可咋整?
眼看着气氛已经烘托到这个地步了,想要往回撤似乎有点儿难,因此意大利只好腆着脸继续跟着同盟国干了。
二、意大利在北非吃了瘪,结果没人帮忙。
既然结盟了,那就好好干活呗,说不定能捞到什么好处呢!因此意大利除了在欧洲用兵以外,还把眼光看向了北非。
当时北非有不少英法的殖民地,意大利自然也想分一杯羹。比如说埃塞俄比亚这块地盘,意大利早就想要吃下去了,只不过1896年的时候,意大利军队居然被埃塞俄比亚的军队给赶跑了。
如今一战打响了,意大利觉得自己背后有德国和奥匈帝国两个老大哥在,还有什么是自己不能做的呢?因此意大利再次派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并且希望在自己顶不住的情况下,德奥能够前来相助。
这可真够有出息了,意大利好歹也是个资本主义国家,怎么连个刚走出农奴社会的埃塞俄比亚都打不过呢?
原来埃塞俄比亚背后也有大佬法国相助,意大利多次进军,差点被埃塞俄比亚军队杀个全军覆没。
那么德奥对此有什么表示呢?这两个家伙除了在旁边看笑话以外,什么帮助都不给。意大利差点儿气炸了,你说意大利还能跟德奥同心同德吗?
三、英法给出的条件,意大利无法拒绝。
德国拉意大利入伙的时候,给出的条件是占领英法在海外的殖民地。这事儿对意大利来说,有点儿不靠谱,还是眼前的事情比较靠谱。
因此到了1915年,英法给意大利开出了他们的条件,如果意大利反水,加入协约国阵营,那么将来击败了德奥,意大利可以获得奥匈帝国的大片土地。
英法谈这事儿,意大利可就不困了!殖民地算什么?要论地盘的重要性,还是身边的最香。因此意大利偷偷摸摸地和英法,签订了《伦敦条约》,彻底背叛了德国和奥匈帝国。
英法实在是太会做生意了,人家做生意,都拿自己拥有的东西做筹码。他们倒好,拿奥匈帝国的地盘做筹码,这买卖能不获利吗?
四、待价而沽,意大利赌赢了。
意大利其实也是一个深度有文化的国家,毕竟他们国家的历史也很悠久,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因此意大利人很懂得打算盘,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有利!
在意大利人打算反水的时候,他们还想考验一下德奥两国,所以向奥匈帝国提出了一个要求:把占领意大利的地盘,还给意大利!
这事儿看似一点儿毛病都没有,毕竟大家是盟友,哪有欺负盟友的道理呢?结果奥匈帝国一口拒绝了意大利,把意大利的小心肝伤得稀碎。
这个时候英法又一次抛出了橄榄枝:如果你反水,你不仅能获得奥匈帝国抢走的地盘,还能获得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以及对非洲的殖民扩张活动,你也能入伙!
哎哟喂,这条件谁能拒绝?是个人都不可能拒绝好吗?不得不说,资本主义抛出的诱惑,实在是“恶毒”得很啊,让你完全没理由拒绝。
就这样,意大利等来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自然是反水了!最终我们也知道,一战中意大利这边的协约国取得了胜利,意大利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总结:二战中,意大利的表现令人喷饭。
按照某位著名的历史老师所说,让意大利人踢球、喝酒没啥问题,让他们打仗可就完犊子了!时间来到二战,意大利的表现依旧令人诧异。
当时德国已经攻占了法国,意大利也雄赳赳气昂昂地打算去分赃,派了几十个师过去,结果被几个师的法国残兵给赶跑了。
意大利派遣10万大军再次围攻东非,结果被当地的几千英军给打得抱头鼠窜。德国不得不为此派遣隆美尔带兵前来相助,因此使得巴巴罗萨计划严重滞后,可把德国给坑惨了。
意大利手里有一支长期引以为傲的海军力量,他们打算先在家好好练练手,将来才能出来搞事情。结果英国的海军一来,立刻封锁地中海,把意大利海军摁在家里给消灭了,是不是有点儿北洋水师的影子在里面?
谁也打不过的情况下,意大利打算欺负一下身边的小弟希腊,结果居然被希腊一顿胖揍,老脸真的是没地方搁了。
总之德国和意大利结盟,差点儿没后悔死。以至于有人这么评价意大利:
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那么德国就等于增加了10个师,如果意大利加入对方,那么只需要20个师就能灭了意大利。可如果意大利加入了我们这边,那我们还得花50个师来保护意大利。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大概说几个我所比较了解的。
第一,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的恩怨情仇。
开宝九年,宋太祖赵匡胤病重暴毙,经过烛光斧影之后,加上大臣赵普所谓的金匮之盟,宋太宗赵匡义继位。而后赵匡义去世时,并没有将皇位还给太祖一系,而是由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所以北宋九位皇帝,除去开国皇帝赵匡胤,其余皆是太宗一脉。
而到了南宋时期,开国皇帝赵构并无生育能力,于是又传位给了宋孝宗赵瑗,而赵媛又是太祖赵匡胤的血脉。南宋也是九位皇帝,除开开国皇帝赵构,其余的都是太祖一脉的。
曾经我看书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比小说还离奇巧合。
第二,千古一帝嬴政的被刺杀经历。嬴政第一次被刺杀就是大名鼎鼎的荆轲刺秦王,两条。。。嗯。。。荆轲刺秦王的具体细节这里就不在重复了,重要的是结果失败了。第二次是高渐离刺秦,第三次是张良刺秦,第四次是秦始皇在咸阳被刺杀。每一次刺杀,秦始皇总能以各种主观或者客观原因逃过一劫。而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遇刺如此频繁而且都没事的皇帝也仅此一人了。
第三,明英宗朱祁镇的坎坷一生。说到朱祁镇,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土木堡之战。这场战争基本上将明朝最能打的一批老将老兵消耗殆尽,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分界点。当时失败被俘的明英宗按道理应该是和宋朝徽钦二帝一样悲惨的。但是转折点来了,明朝著名大臣于谦把瓦刺暴打了一顿,于是瓦刺决定议和。而瓦刺抱着打不过你也要恶心你的想法又把明英宗朱祁镇放了回来。而当时的皇帝是他的弟弟朱祁钰,朱祁钰一想就不乐意了,我皇帝当的好好的,你回来干嘛,于是乎又把朱祁镇软禁了。本来朱祁镇就应该就此孤老终生的,
结果第二个转折又来了。朱祁钰没过多久得了重病,要看不行了啊,有个叫石亨的大臣为了从龙之功,就在景泰八年,带着太监把朱祁镇强行复辟了,最后重回皇位的朱祁镇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把重病的朱祁钰囚禁到病逝。
小白点评:这两位简直是在玩二人转,而朱祁钰简直就是开了挂一样的人生。
第四,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本来李世民和魏征还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好铁汁,魏征在世的时候,李世民就对魏征十分的尊敬。而魏征刚死的时候,本来就爱哭的李世民大大更是哭的稀里哗啦,并说下了以人为镜和以史为镜这个流传前面的典故,并在同年二月将魏征放入凌烟阁,位居第三位。按道理来说,魏征应该是赢得身前身后名,也算是扬名立万了。然后转折点来了,因为不久之后的侯君集支持太子造反。而太子的老师杜正伦和侯君集都是魏征推荐的,搞得李世民心里不爽,然后就取消了和魏征当亲家的想法并推了魏征的墓碑。。。。。
这一点在古代是很绝的啊,推人墓碑等同于杀人父母,挖人祖坟的待遇啊。但是没办法啊,谁让他是皇帝了?实际上李世民推了之后没过多久就后悔了,但是总不能又马上反悔吧,这样不是自己打脸么?所以就这样吧,反正皇帝是不可能错的。
结果这个事情直到李世民征高丽失败,又来了一次反转。李世民想了想,果然还是魏征的错啊,谁让他死的早啊,他不死我就不会犯错啊。于是又拿魏征出来给自己个台阶下,说你们要学习魏征直谏啊,然后把魏征当做榜样又给他把墓碑立回去,然后赏赐了他的亲属。
你说,这脸真的不疼嘛。
我认为李信攻楚时昌平君的临阵倒戈便是一件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反转事件。
公元前225年,李信与蒙恬带领二十万秦军进攻楚国。在李信伐楚之前,嬴政曾经询问王翦此番破楚需要多少兵力。谨慎、经验老道的王翦说完全击败楚国需要征召六十万秦军。这对于嬴政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目。为了降低击败楚国的成本,嬴政选择相信李信,调拨了二十万秦军随李信出征。
战事原本是按照李信等人的预计情况进行的,楚军在秦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随即李信带领秦军攻克鄢郢,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按照预定计划,李信与蒙恬要在城父会师,集结兵力对楚国都城发动致命一击。
但是原本驻扎在李信征楚大军后方稳定局势的昌平君突然叛变,切断了李信等人后路。李信与蒙恬随即放弃原定进攻计划,不得已撤军回防,进攻已经占领郢陈的昌平君。
但是没想到楚国大将项燕一直尾随着李信的部队,当李信、蒙恬撤军时,楚军趁秦军行军混乱发动进攻。在楚军前后夹击之下,李信的大营被楚军攻破,李信大败而归。
昌平君突然的谋反使李信陷入前后两难的境地,也使秦国第一次伐楚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如果不是昌平君,李信、蒙恬很有可能成就新一代的威名,跻身战国一流名将的行列。但是这一次的反转可谓是令所有的人都措不及防。昌平君虽为楚国后裔,但在秦国已就职丞相数年,本可以安稳地待在秦国。既然昌平君愿意放弃这么多年的经营,可以在伐楚过程中叛离秦国,也算是为了自己的家乡赴汤蹈火尽了一份忠。
昌平君回到楚国与项燕苦苦支撑了一段时间后,终于不能救大厦于将倾之际,落得了国毁人亡的凄惨下场。李信也从此成为了秦国大将身边的背景板,失去了单独指挥作战的资格。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您好,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就我个人看法,我觉得敦刻尔克大撤退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大的反转之一了。
随着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开始。法国被迫对德国宣战。但法国的领导人过分的盲目自大,他们过分的依赖他们认为坚不可摧的马奇诺防线。但德国军队却反其道而行之。先进攻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通过色当进入法国。
同时,德军选择了马奇诺防线北部,被认为坦克无法翻越的阿登山区,短短的十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深入法国腹地,直插英吉利海峡边,这让英法联军大失所料。四十万英法军队陷入被包围的境地,敦刻尔克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
但四十万部队想要渡海,所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此时,德国的装甲部队已经从三个方向开始向敦刻尔克逼近,四十万英法联军的精锐部队等于被德军瓮中捉鳖。
按照正常情况,等待这四十万人的命运只有被俘虏或战死,但奇迹发生了,历史在这一刻突然的反转了。希特勒命令德国部队停止追进,英法军队趁机从敦刻尔克向英国撤退。
从1940年5月26日到6月4日,短短的九天时间,对于这四十万军人来说已经足够漫长了,他们顶住了德国军队的推进,阻击了德国飞机的轰炸。最终,四十万人中有近三十四万人成功撤退到英国,五万来不及撤退的士兵被俘虏,另外还有两万四千名左右的战士牺牲在撤退和阻击德军的战斗中。
这次撤退的原因显然是不光彩的,但他却是二战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也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点,虽然英法军队损失了大批的物资和武器,但他们却保留了英国远征军的精髓。正如撤退完成以后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演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英国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
1944年的诺曼底登录战中,很多军人就是从敦刻尔克撤退中保留下来的,他们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要说历史上的神反转让人错手不及,我首推孔融,一个毁童年的人物。孔融让梨那是我们做一个好小朋友的启蒙文呀,大名鼎鼎的《三字经》里面就有“融四岁,能让梨”。老师也从小教育我们要学习“孔融让梨”的优良品德,不能想象一个让我们学习千年的人居然因为不孝的罪名被处死,堪称神反转之最。
孔融让梨居然是虚伪的存在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讲孔融与兄长一起吃梨,孔融先拿大个的让于兄长,自己去拿小的,旁人问起,孔融言,我最小应该吃小的,这件事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想象当时的环境,兄弟二人食梨,为什么孔融拿大的去让给哥哥,大人问起缘由以后才去动手拿小的,孔融这小家伙聪明着呢。他如果拿大的第一他的哥哥估计会打他,也不会受到大人们的夸奖,所以他以这个举动可谓是一箭双雕,免了一顿毒打还能落下谦让的美名。在说其故事真实性有待考察,只能说孔融这个孩童有点小心机,简直有点虚伪。
孔融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通过历史可以看出孔融是一个志大才疏之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舌战群儒之说的话就是为孔融所量身定制,
“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孔融简直就是酸儒一个嘛。面对黄巾军自己悬殊势力束手无策,还是让刘备带三千兵马战败黄巾军。在面对袁绍之子之时,双方将士乱斗,孔融却在后方淡定自若的谈笑风生,你以为他有高计,他居然逃跑了,跑了,完全是空有志向而无能力之人。
孔融尽然因为不孝被灭门
由于孔融多次不通事物顶撞曹操,但是曹操并没有理由除去他,直到一次,孔融与自己好友祢衡说到,“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意思不难看出,言下之意就是父子之前没有什么恩情只是情欲的产物,母子之间一般无二,就如同把一个东西放在瓦罐里面在倒出来而已,倒出来之后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这种言语放在现在都是不孝,大逆不道更何况以孝廉而为人的古代。因此孔融被曹操以不孝罪名杀死。
孔融被杀之时,他的子女一个才七岁,一个才九岁,本来年纪小被保全下来,皆因孩童空无遮拦,说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之言论也被杀害。
孔融让梨本来是教育孩子的但其长大以后所做之事却让人难以启齿,正应了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小时候品德兼优长大也会变成大逆不道之徒,也许是孔融看的比我们这些俗人看的通透吧,俗人才知道孝敬父母乃是天道。孔融成于美德忘于不孝比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历史反转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神反转还得措手不及,这要求有点高啊,搜肠刮肚,外加翻资料,加上最近正在看中国第一女相师许负的故事,结果发现了一个神反转而且措手不及,甚至搭上命的历史真事。
女相师:你媳妇的儿子以后是天子 丈夫欢喜异常
秦末有一个十分有名气的女相师,叫做许负,据说这姐们算无遗策,当年出生的时候手里攥这一块玉,玉上有文王八卦图。这事还惊动了秦始皇,特意赐了他们家不少钱。
(上图:许负 影视形象)
好景不长,秦末乱世到来,楚汉争霸开始了,有个跟着刘邦的西魏王叫魏豹,心里嘀咕啊:『楚汉争霸,万一站错队,那就全家死光光啊,不行,找许负这丫头算一卦吧。』于是他就以给自己姬妾算命的名义,把许负找来了。
据《史记·外戚世家》记载:
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於魏宫。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那就是:许负绕着这群姬妾走了一圈,对魏豹说啊:『您家有个姓薄的娘子,她的儿子能当天子啊。』魏豹大喜:『我媳妇的儿子能当天子,那我就是天子的爸啊。看来上天是选我为天命之子啊。』
剧情神反转:魏豹媳妇的儿子是天子,但孩子爸却不是魏豹
自从魏豹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后,哥们胆子也大了,步子迈的也大了,果断决定支持项羽干刘邦。为啥呢?人家有小九九,觉得项羽力量大,干掉刘邦很简单,等到项羽干倒刘邦之后,他再坐收渔利,灭掉项羽。——估计想到这个策略之后,魏豹每天早上都是笑醒的:『哈哈,老子要当天子了!』
(上图:魏豹 影视形象)
可谁知事与愿违,第一步就完蛋了!当刘邦听说魏豹背叛了他,于是先派大军把魏豹给灭了,估计魏豹临死前都是怀疑的目光:『不是说好我儿子是天子,我也是天子吗?』
《史记》中是这么说的:
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汉使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
魏豹真的错了,你媳妇的儿子是天子,但你却不是孩子的爸啊。后来薄姓夫人又嫁给了刘邦,生了个儿子叫刘恒。刘恒后来当了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文帝。
魏豹猜中了开头,没猜中结尾啊,这个反转真的是有点让人措手不及,关键还搭上了命啊!
(上图:汉文帝母亲 薄姬 影视形象)
其实历史上这类的神反转不少,比如以前我还说过那个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年轻时热血青年,关心人民疾苦,可是到了后来,权力在手,搜刮民财,比谁都甚,据说人家天天吃鸡舌头,一顿吃几百个,这得杀多少鸡啊。
这种神反转还是少点为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