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蔡京、高俅的下场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高俅下场不错,蔡京挺惨。
高俅是宋徽宗的心腹亲随,不但是个踢球高手,也写得一手好字,据说也擅长相扑等武术。宋徽宗上台以后,高俅长期担任殿帅,掌管禁军长达20 余年。
高俅这厮死的非常有技术含量。
靖康元年(1126年)5月,高俅突发疾病病死。
而高俅死后仅仅3个月,8月金军第二次大举南下,围攻开封。经过一个多月的围攻战,最终破城,俘虏了高俅的主子宋徽宗。随后宋徽宗被押回东北,关押在依兰县,最后惨死。死后连口棺材都没有,按照当地风俗火葬,将骨灰留下。
期间,汇总及男女宋俘都坦胸赤背(包括皇后等女性),身披羊皮,跪拜金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完颜吴乞买。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奇耻大辱,尤其是对皇族女性。金太宗封宋徽宗为昏德公。
如果高俅迟死几个月,也是被金兵蹂躏致死的下场。
不过,高俅死前身为开府仪同三司,待遇与三公一样,为从一品的高官。
这种人死了,本来继任的宋钦宗应该给予厚葬。
然而,宋钦宗当时已经软禁了父亲宋徽宗,对于高俅极为厌恶,认为他是父亲手下的奸臣,其罪应当与童贯相等。
最终,宋钦宗下令夺走高俅的官秩,向天下昭示高俅受到朝廷唾弃。
所以,高俅死后也是没有好名声,后代的福利待遇也没了。
至于蔡京,就要惨得多。
蔡京地位比高俅要高得多,他先后四次任宰相,掌权共达十七年之久。蔡京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穷奢无度,祸国殃民,导致北宋王朝的衰败。
著名的花石纲,就是蔡京拍马屁搞出来的,导致了著名的方腊起义,造成数十万人死亡,江浙很多地方沦为废墟。
在民间对蔡京的印象相当恶劣,曾流传这样的歌谣:“打破筒(童贯) ,泼了菜(蔡京) ,便是人间好世界。”
宋钦宗即位后,软禁了宋徽宗,随后开始整肃父亲手下的奸臣。
蔡京当时已经70多岁高龄,仍然把握朝廷不放手。宋钦宗恼怒之下,将他贬到岭南(今广东)。
当年的广东还是偏僻的地方,这是标准的发配。
蔡京赶赴广东的时候,金兵攻破了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政府垮台。
蔡京无法得到朝廷的供应,部署又纷纷逃走,流落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城南五里东明寺。
蔡京曾经向周边老百姓求救,但别人听说他是奸臣蔡京,连一粒米都不愿意施舍。
没有多久,七老八十的蔡京又病又饿,活活饿死在这里。
蔡京死了,他的儿子们也连带倒霉。
他有8个儿子,都没好下场:长子也曾任宰相,但与父亲不合, 在靖康元年被皇帝赐死; 二子早卒;三子被赐死;四子五子被放逐流放,不知所终;六子八子不祥,七子暴病而亡。
更惨的是,金军攻破开封以后,将蔡京家里抢劫一空,还将女眷抢走作为小妾或者奴婢。可怜堂堂4代丞相,连自己的儿媳妇都保不住。
其实,高俅和蔡京还算好的。
童贯作为一个太监,竟然成为西北监军,掌握兵马20年。
其实,童贯是个假太监,因为他是有胡须的,也有男性特征。
正常的阉割是割掉男人的阴茎和睾丸,童贯应该没有割掉睾丸,甚至根本什么都没割,又是后宫的男宠而已。
童贯和蔡京是老朋友,和高俅、杨戬都是同党,蛇鼠一窝,把持朝廷军权,贪污腐败极为严重。
童贯还是个很弱的指挥官,率领20万大军和金军一起夹击辽军。在连续大败下的辽军,仍然两次击溃童贯,也让金军摸清了北宋军事实力的底牌。
宋徽宗退位以后,很快被儿子宋钦宗软禁。但童贯为了自己的政治靠山,先是带着宋徽宗逃到镇江,后来竟然招募上万士兵,打着保护宋徽宗的旗号拥兵自重。于是,童贯被宋钦宗处死,他的头被带回京城悬首示众。
凡是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一定对其中的四大奸臣并不陌生,这四位分别是“蔡京、高俅、童贯、杨戬”。这四位奸佞之辈真可谓是恶贯满盈,做下伤天害理之事,令人看过之后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那么这四位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杜撰出来的,还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呢,如果真实存在,他们的最终下场又如何呢?首先说明,这四人非是杜撰,而是确有其人,至于下场如何,且听大狮与您道来。
先说这首恶之人“蔡京”。
蔡京为人奸佞,但书法造诣一绝,换现在一句话就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蔡京就是个这么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老流氓。此人确确实实有些学识,凭才学于科举之中中脱颖而出,继而走上的官场仕途。并且得到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赏识,大赞他是个多才之人。但蔡京为人穷奢极欲,姦猾狡诈,善于迎合拍马、阿谀奉承,凭借才华和口才在宋徽宗一朝被拜为太师,真真正正的位极人臣。宋徽宗对他的姦猾不是没有察觉,而且蔡京多次受到弹劾,因此蔡京先后被罢免数次,但每次罢免之后不久都有重获任用。
但蔡京不知悔改,最终导致天怒人怨,不但各大臣联名弹劾,就连他亲哥哥都在徽宗面前举报他。徽宗大怒,将蔡京贬职为民。宋钦宗即位后,又将蔡京贬往岭南地区。蔡京此时已经七老八十,一把老骨头经不起长途跋涉,走到潭州之时(今湖南长沙)死在半路之上。传说蔡京随身携带大量财物,但老百姓知道他就是奸佞蔡京之后,因痛恨此人,故此谁也不卖东西给他,导致他最后饿死在潭州崇教寺。财物被闻讯赶来的强人洗劫一空,虽然生前位极人臣,但是死后却暴尸荒野,无棺椁下葬。
说过蔡京,再来说说高俅。
高俅在《水浒传》中的奸臣中笔墨最多,所以也最出名。但真实历史上的高俅在史料文献中里著墨并不多,并且没有文献写明他就是个大奸臣。相反的记载他很孝顺,而且懂得感恩,发达之后对旧主人苏东坡一直礼敬有加,逢年过节必去看望旧主。而且在朝中对年老的大臣非常礼貌。虽然如此,高俅也绝对不是什么能臣贤史,因此也能看出此人为人乖巧,善于溜须拍马。而且他贪欲很重,把军队搞得乌烟瘴气。
高俅的结局相对来说好得多,金国渡河攻打宋朝后,高俅随徽宗南逃,但是却与令一个大奸佞童贯产生摩擦,结果被童贯留在泗州,后称病回到开封,于靖康元年病死开封。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吴国公,高俅算是恶人得了善终。
接着说说“长胡子的太监”童贯。
这个童贯也是个历史上的奇葩,大概是净身手术不是很成功,导致雄性荷尔蒙出现,童贯竟然长出胡子,史书描写他还是个器宇轩昂的帅哥。童贯熟读兵书战略,非常很会打仗,在真实的历史上“方腊”就是被他打败,并且被俘。童贯还先后率兵征讨过羌、西夏、辽国。虽然能征惯战,而且还是帅哥,但是要论奸邪,他更是当仁不让,在朝野之中没少做缺德事。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媪就是雌性、母的意思,也是对他的一种讽刺。
说起童贯的结局在四人之中算是最惨的,金国大军南渡之后,他随徽宗南逃,结果路上被大臣联名弹劾,说是他引金兵而来,徽宗大怒,将他发配边疆。宋钦宗即位后任然没放过他,派人将他斩首之后,枭首传回京城,悬于城门之上。
最后再说说杨戬,单听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二郎神”呢。
杨戬在《水浒传》中著墨很少,事实上史书对他的记载也不多。杨戬跟童贯一样,也是一个太监,只不过他没有胡子。此人很会察言观色,而且口才很好,深受徽宗喜爱,官至太傅。自此他和童贯两个太监一文一武把持著朝政,对百姓十分苛刻。
这人的结局想必他的太监朋友童贯来说,下场可算太好了。原因是他死得早,死后徽宗仍然怀念他,将追封为太师、赐“吴国公”。但是宋钦宗即位后,下令将他掘坟暴尸,削夺封号和爵位。不过他已经死了,这些事他不知道了,所以他的下场也算不错。
蔡京与高俅经过《水浒传》的流传而臭名昭著,在原著里与童贯、杨戬并列“四大奸臣”,在民间流传中还有“六大恶人”之说,这些也并非凭空捏造,公元1125年就有太学生陈东上奏弹劾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六位权臣,称之为“北宋六贼”,蔡京便位列六贼之首,而高俅却未在其列。最终在徽钦二宗交替之时,六贼逐一被贬,或是流放、或是赐死,其中首恶蔡京在流放途中病逝。高俅虽贵为太尉,却未在史书中列传,关于其事迹记载甚少,但高俅确实命好,这不仅体现在他的升迁上,更体现在他的结局上。
六贼之首——蔡太师
北宋中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力推变法,虽然此次变法在后世评价中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变法为北宋朝廷解决了现实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民生、国防建设以及财政收入,蔡京则是在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政治红利。变法始于熙宁二年,蔡京考的进士第是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一边推行着自己的新法,蔡京一边从基层公务员往上爬。与蔡京一道的还有其弟蔡卞,兄弟两人在地方锻炼中都极力支持并实践王安石的新法政策,这让王安石在众多反对派的孤立下看到了希望,因此也大力培养蔡卞,并将女儿嫁给了这位年轻人,成为当朝宰执的乘龙快婿;而蔡京则一步步升迁至起居郎,并干了一件谁都不愿意干的差事——出使辽国,熟悉宋史的朋友都熟悉这个差事,很多名臣都是由这个差事回国后得到重用,比如包拯,蔡京也不例外,归国后便提拔为中书舍人,此为起草诏令之职,是为参与军国机密的要职。
(王安石剧照)
王安石变法在北宋曾因朝中守旧派反对而被打压,宋神宗在位时就曾动摇,对王安石先罢官后复用,可见变法阻力之大。到了神宗驾崩以后,哲宗即位之初由高太后听政,守旧派把持朝政,司马光出任宰相后极力打压变法派,蔡京也就被流于京外,迎来了政治生涯第一个黑暗时期。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后重新推行新法,蔡京被召回京中代任户部尚书,与宰相章惇配合默契,此时的蔡卞也出任右相之职,但由于新旧党争风起云涌,这次新法推行并未获得良好成果,随着哲宗去世,蔡京再次遭贬,再随着政敌弹劾被罢黜所有职位,闲居杭州。
“神宗创法立制,先帝继之,两遭变更,国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宋史》
巧合的是下一任皇帝宋徽宗是个文艺青年,即位后于杭州置金明局,以童贯为供奉官,两大奸臣就此聚首。蔡京是北宋有名的书画家,于是极力巴结童贯,将自己的字画散文通过金明局送往宫中迎合圣意,宋徽宗开始注意蔡京的文采与书法,并复用为官。恰逢宋徽宗有意将神宗和哲宗的政绩歌功颂德一番,并欲将变法之事继续发扬光大,做一番事业,于是想起了这位变法派的大文豪,蔡京由此首拜为相。宋徽宗的中兴之志属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蔡京的鼓吹下,徽宗的志向烟消云散,开始沉溺于享受安乐,朝政权柄落入蔡京一党,他设讲议司于尚书省,自任提举、培植党羽、排挤贤良、剥削百姓。至崇宁五年(1106),蔡京被提拔为司空、开封府仪同三司、魏国公。
当时北宋虽面临诸多社会问题,但因澶渊之盟以后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致使府库充盈,蔡京则首倡丰、亨、豫、大之说,视官爵财物如粪土,前代积累的财富被挥霍一空,他对徽宗说国家富裕,足够皇帝寻欢作乐,于是便大兴花石岗,弄的朝中乌烟瘴气,民间多疾苦。此间虽有弹劾,但奈何蔡京党羽盘根错节,崇宁五年贬职、大观元年(1107)又拜左扑射;大观三年被参辞官,政和二年(1112)又召为宰相;宣和二年(1120)辞退,宣和六年又被启用为相;这都是童贯、朱勔等人于徽宗面前做工作的结果。
“宋财赋之入比唐增倍,熙丰以后又增数倍,而蔡京变钞法,以后比熙宁又再倍矣。”——叶适
蔡京的总总劣迹完全符合奸臣的称呼,但他除了书法文学造诣外,也确实立下政治功绩,如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的设立,居养院收养老弱病残;安济坊收治贫困病人;漏泽园帮助穷人安葬,是针对弱势群体生老病死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财政方面,蔡京推行的币法改革有效的增加了财政收入,正所谓善用钱财之人必有生财之法。科班出生的蔡京崇尚治学,他于崇宁年间主持的“崇宁兴学”是北宋三次兴学运动中效果最佳的,此兴学运动中在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扩大基础教育;县学、州学、太学三级学制系统的搭建,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深造的台阶,随后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为读书取仕的学生开辟了更为广泛的晋升门路,这些皆是蔡京的功绩。
(宋徽宗剧照)
“六贼”的命运几乎都在金国南下后得到回报,靖康元年(1126),宋徽宗为了甩锅,禅位给宋钦宗,随着边关吃紧,弹劾之声此起彼伏,矛头指向六贼等一众党羽,其中王黼被流放永州,途中秘密处死;梁师成被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途中赐死;童贯被贬於吉阳军,途中赐死;朱勔被贬於循州,不久斩首处死。蔡京在金军南下时就已举家南下避难,受弹劾之后任秘书监驻管南京,随后又连续贬为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居住,后迁韶、儋二州,走到潭州时病逝,终年八十岁。 蔡京的八个儿子中,尚存的蔡攸与蔡袺被诛;蔡眥被流放至白州,不久便死去;蔡鈃因娶公主未受处罚,其余儿孙皆被流放。直到乾道四年(1168),蔡京后人才把其骸骨迁回老家安葬。
命运眷顾——高太尉
高俅在史料中的记载并不多,对于一个官至太尉的历史人物来说,显得有些可悲,或许是因为其投机的进阶过程,或许是因为其毫无功绩值得名留丹青,要说做恶,他又完全不像《水浒传》中描绘的那样,故而佞臣转也无高俅。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挥麈后录》
高俅在小说里是以“踢球”受到徽宗喜爱,这一点并非杜撰,但也并不完全概括了高俅的进阶路程。在一些家史记录里曾提到高俅本是苏东坡身边的小吏,善于抄录,苏东坡乃北宋文豪大家,他身边的抄录小吏并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这说明高俅是有一些文化功底的,并非市井流氓一类。而且苏东坡在工作调动时,还亲自为高俅推荐工作,最终高俅被苏东坡推荐到了王都太尉王诜身边。这个王诜娶了宋神宗的妹妹,算得上是个皇亲国戚,而且根据史料的记载,王诜为人风流,擅长书画,因而借着近水楼台之便利,与同喜字画的赵佶交善,此时的赵佶还是端王。
(高俅、苏东坡剧照
)
元符三年(1100),赵佶再一次上朝时看中了王诜整理鬓发的篦子刀,王诜便令苏东坡推荐来的高俅往端王府送了一副,这一送便遇到了正在踢毬的赵佶,恰巧高俅也善于踢毬,于是一顿操作之后得到赵佶喜爱,一封书信将高俅留在了身边。也正是这一年,宋哲宗病逝,其唯一一个儿子赵茂出生三个月便夭折,所以又面临兄终弟及的继承问题,当时的宰相章惇主张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或长弟申王赵佖。而当时的向太后膝下无子,宋神宗诸子皆为庶出,赵似乃主张变法一派,赵佖患有眼疾,于是主张立玩世不恭的哲宗次弟赵佶,曾布、蔡卞、许将等重臣迎合太后共举赵佶,故而有了宋徽宗。
“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宋南渡十将传》
其实高俅入端王府的时候,与宋哲宗驾崩前后相差也就几天,算是搭上王府旧臣的末班车,这便有了平步青云的机遇。而有宋一朝“扬文抑武”,文臣地位高于武臣,自然要求也一样,一般来说文臣皆是科班出生,没有个功名难以踏入文人圈子,所以高俅只有通过走武臣的进阶路子才能得到快速提拔。这一点宋徽宗也为高俅铺好了路,毕竟作为一国之君,不可能让一个闲散小吏整日陪在身边,于是就将高俅安排在刘仲武军中任副职,意图通过军功将高俅提拔提拔。
“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挥麈后录》
至于高俅立过什么战功,这个在史料中并无踪迹可查。崇宁三年(1104年)十月,吐蕃赵怀德等叛宋兵变,刘仲武指挥平判至使赵怀德等复降,这与徽宗安排的时间来看,高俅当时应该是有参与。就《挥麈后录》中记载的数年之间来看,结合刘仲武的战争履历,在大观二年(1108年),他与童贯及在陕右通过战争招降了羌王子臧征仆哥,并收复了积石军。刘仲武在这场战役结束后受到徽宗接见,并因此加官进爵,还为自己的儿子争取到官职。这种荫补儿孙的做法一般来说都是立大功者享有,刘仲武有此恩赐,很可能是因为他明白徽宗将高俅放在军中的心意,上报战功时多为高俅争取,这便迎合了徽宗,自己也因此落得个懂事儿的奖励。高俅的升迁是在《宋南渡十将传.刘錡传》中一笔带过,这个刘錡就是刘仲武的儿子,刘仲武死后,是高俅极力向徽宗推荐当上了将军,这在逻辑上像是一种政治回馈。
“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靖康要录》
《宋史》中记载“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这个庚子年推算一下应该是1120年,也就是北宋宣和二年,按照北宋官制来看,殿前司与侍卫司分统禁军,殿前指挥使为殿前司掌官,也就是说高俅至少在宣和二年之前就已经掌了军权。翻遍有限的史料并未发觉高俅过多恶劣行迹,高俅令人诟病的也正是掌管禁军之时,史书中说他“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也就是说常利用军权来调动士兵做一些私事儿,说白了是让当兵的给自己做苦力,或是为了生财,或是为了取悦徽宗。这便带来了军政不修、纪律废弛的恶果。靖康时金人寇边,北宋军队展现的懦弱不堪,这便有了文臣翻旧账的弹劾,称“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这可能是高俅留下的唯一一项罪证,但北宋禁军的问题在仁宗时就已经暴露,要将这种帽子完全扣在高俅头上,未必也有些牵强。
(童贯剧照)
靖康元年(1126),金人很快兵临汴京,宋徽宗见势不妙就先甩锅、再南逃。至泗州时,童贯与高俅各带军队与徽宗汇合,童贯在北宋末年算的上会打仗的“名将”,高俅此时虽身为太尉执掌军权,但打仗未必有童贯的能耐,所以二人争宠献媚发生矛盾时,徽宗选择了童贯当保镖随自己南逃,留高俅在泗州阻拦追兵,算是被徽宗抛弃了,这也说明关键时候,有本事的人还是要比溜须拍马的人更具资本。高俅则心里明白,留下就是送死,于是称病回到开封休养。这也是命运眷顾他的一件事情,随徽宗南逃的童贯等人皆卷入徽钦二宗的集团斗争,不久童贯便被问罪枭首,高俅则病逝家中,结局算是不错。
综上,蔡京虽然被列为北宋六贼之首,但并非一无是处的奸臣,其对于社会保障和教育体系的建设是有利的,对于王安石新法的持久推行也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和军事力量巩固,至于挥霍国库、阿谀奉承、结党营私,在政治集团里也算是群体利益的代表人物,除了个人贪婪的欲望,其次就是不能独善其身罢了,饿死流放途中的传闻若成立,也算是“恶有恶报”。高俅则是被小说误解较深的一位,他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作为,当然也就没有太多劣迹,一个因为最高统治者喜欢而被扶上高位的人,终究不需要承担太大责任,因为昏君才是国家衰败的第一责任人。
参考资料:《十朝会编》、《宋史》、《靖康要录》
读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蔡京、高俅是恶贯满盈、十恶不赦的奸佞之徒。我们都说文学作品中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却也不完全局限于生活。
那么蔡京和高俅,究竟是施耐庵编出来的人物,还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如果确有其人,那么,在历史上他们的下场究竟如何?
先来谈谈蔡京
有书君查阅了史料得知,历史上确实有蔡京这个人,他是北宋臭名昭著的奸相,民间称他为“北宋六贼”之首。
北宋有个歌谣:""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这首歌谣是蔡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真实写照。
你别看他是一个人人想诛的大恶人,文化功底相当深,他科举考试中了进士,一路升迁到宰相的位置。他还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和苏东坡、黄庭坚、米芾齐名,列为北宋书画“苏、黄、米、蔡”之一。
但蔡京注定是宋朝的克星,他深得宋徽宗的赏识,因为宋徽宗是狂热的书画艺术爱好者,也是宋朝气数该尽了,竟然让一名艺术家来治理国家。
蔡京一生,经历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位皇帝,四次拜相,为官长达十七年。他官位三公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个喜欢享乐,推崇书画和道教的皇帝还不好忽悠吗?同为宋朝进士,官吏部员外郎余应求,形容“从蔡京开始盛行不正之风,祸国殃民”。
罪大恶极,人神共愤。蔡京的胡作非为,民怨沸腾,有正义感的大臣,联名上书弹劾,就连他亲哥哥,也举报他。
徽宗一气之下,将他贬为老百姓。钦宗登基后,又把他贬到最荒凉的地方儋州,现海南岛北部。
蔡京虽有大量的钱财,但老百姓说他是奸佞,食物都不卖给他。曾经位极人臣的蔡京,终于过度劳顿和饥饿,病死在潭州,现湖南长沙,下场很可悲。
在被贬途中,他也曾赋诗悔恨,可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再来谈谈高俅
《水浒传》把高俅描述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反派人物。说他人阴险狡诈,手段毒辣,一上任,就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背井离乡,弄得禁军教头的林冲家破人亡,梁山108将几乎每一位都得到了他的“关怀”。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真正的高俅,并不是这样,他又是什么下场。
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历史上的高俅,开始是大文豪苏东坡的秘书,想必也有两把刷子。
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
用现代的眼光看简直就是“文武双全”的优秀青年。
高俅“百般武艺”中的蹴鞠,就是今天的足球,玩得出神入化啊,正因这一技,有幸被端王,后来的徽宗纳入门下,栽培成为殿帅,掌管禁军长达20 余年。
高俅不仅是与徽宗有共同的爱好,更重要的是他的“情商”高,他对上司察言观色、百般讨好,特别是时时刻刻博徽宗的欢心,迎合徽宗好名贪功的心理。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记载,每次徽宗来视察禁军,高俅总是让军队""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开始是吹吹打打,后面花样百出,颇为热闹,不懂带军布阵的徽宗看了,每次都龙颜大悦。
他最严重的错,就是不认真训练士兵,专搞花架子取悦主子,让他们失去了战斗力。在金人的进攻下,宋军几十万大军不堪一击,瞬间溃不成军,作为军事最高统帅之一的高俅,实在有点难辞其咎!
历史上的高俅,人品中有一点还是值得今天的人倡导——知恩图报。他没齿不忘曾受到苏东坡的引荐,即使蔡京等人在迫害苏东坡及其家人,作为一朝为官的高俅依然伸出援助之手。
史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
他也不忘刘仲武在边关对他的提携,能够在朝中为刘说好话,更是极力向徽宗推荐其子刘锜担任大将,从而成就了一代名将。
《宋史》称""张俊、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
不能把高俅与蔡京、童贯等六贼等相提并论,他们不是一个党派的。当时金兵渡过黄河,徽宗仓皇出逃南下,来到泗州这个地方,蔡京、童贯等竟然不让高俅护送皇帝了,独留下了高俅,因为他们不是一个利益集团的。
和的蔡京、童贯相比,高俅没有参与征讨方腊起义军,也没有参与蔡京、童贯等联金灭辽的错误决策。
在历史上,关于高俅的记载不多,评价也是含糊不清,这说明高俅还算不上罪大恶极,他还没有资格享受遗臭万年的那份“荣光”。
高俅,1126年病死于开封,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吴国公。
金圣叹在评《水浒》时,曾经说过:“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于是,众口铄“金”,高俅在小说《水浒传》中扮个丑角,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受过,也就不足为怪了。
高俅着实被施耐庵整得比窦娥还冤,毕竟这黑得也是够黑了!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蔡京和高俅两人都是我们熟知的两大奸臣,实际上史料中关于高俅的记载极少,且评价比较模糊,应当算不上什么大奸臣。历史上的高俅在身份地位上均比不过蔡京,不过由于《水浒传》的原因,高俅似乎比蔡京更为有名。根据历史记载,两人都是善终,不过蔡京的后代则比较惨。
蔡京的下场
蔡京自熙宁三年(1070年)中进士开始入朝为官,历经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年),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
在宋徽宗时期,蔡京的地位、声望均达到顶点,同时随着地位的提升,蔡京亦开始胡作非为,贪婪无度、中饱私囊。徽宗执政晚期,开始逐渐疏远蔡京。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令蔡京辞官退休,不过在四年后的宣和六年(1124年),蔡京又被起用为相。不过由于蔡京此时年事已高,早已无力处理政事,不久后便在徽宗的勒令下再次辞职。
靖康元年(1126年),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钦宗即位不久,侍御史孙觌等开始上书弹劾蔡京,
太学生陈东更是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其余五人为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于是蔡京被贬,先是以秘书监的身份管南京,之后又接着连续贬为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居住,最后被贬至韶、儋二州(海南)。然而蔡京走到坦洲便去世了,终年八十岁。
蔡京虽然死了,但他的儿子们则受其连累,下场极惨。蔡京共有八个儿子,蔡倏早死,蔡攸、蔡袺被诛,蔡眥被流放到白州死去,蔡鈃因娶公主没受处罚,蔡京的其他儿子及孙子都分别被流放到边远的州郡。
高俅的下场
史料之中关于高俅的记载其实并不多,根据南宋王明清《挥麈后录》记载,高俅原本是苏东坡手下的小吏,由于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于是苏轼将其推荐给了曾布,不过却被曾布婉拒。于是苏轼又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王都太尉王诜,于是高俅回到东京。王诜便是宋神宗的妹夫,也就是后来徽宗皇帝赵佶的姑父。
《水浒传》虽然是小说,但对高俅的发迹记载倒比较准确。元符三年(1100年),高俅受王诜所遣,前往端王府给当时还是王爷的赵佶送篦子刀,而端王当时在踢蹴鞠,在高俅露了几手之后,凭借球技讨得了端王的喜欢,并就此被端王留在了身边。
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端王赵佶被太后选中继位,而高俅则由于是王爷“潜邸旧臣”的缘故得以如潮为官。由于高俅极懂得讨皇帝欢心,所以在官场上也是一路青云直上。
根据《靖康要录》的记载,高俅的劣迹主要是贪财:高俅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而且把禁军当作私役,不管训练,专管为他营私出力。
至于高俅的下场如何,根据《宋史·李若水传》中“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的记载来看,高俅应当是死于靖康元年(1126),而从天子也“挂服举哀”来看,高俅至死仍然受宠,所以判断应当是善终。
【香茗史馆,专注中国古代史,欢迎关注交流】
我们现在对蔡京,高俅二人的认识可能更多的是来源于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两人都是其中写到的著名奸臣?那么他俩仅仅是小说虚构,还是真有其人呢?其实在正史中,两人是有明确记载的,而且《水浒传》中对两人的定位和正史中相差不大,但小说并未给出这两人最后的结局,那么正史中,蔡京,高俅等人最后到底是怎样的下场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贼首蔡京,客死潭州
正如《水浒传》中所说,蔡京确确实实是当时的权相,书法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当权之时,曾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这些措施可谓是害苦了百姓。蔡京更是一个结党营私的典型,蔡京大肆提拔亲信,先后提拔童贯,杨戬、蓝从熙、谭稹、梁师成等人为节度使。擅作威福,朝廷内外没有人敢有异议,后来升官至司空,并被封为嘉国公。一身贪得无厌,贪污受贿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
到靖康元年,因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边事日紧,蔡京举家南下,逃避战乱,天下士人认为蔡京是“六贼之首”。后来在御史孙觌等人极力弹劾之下,陈述蔡京的各大罪状,宋钦宗将蔡京贬往岭南,途中死于潭州。
侥幸高俅,未遭恶报
高俅这个人物的历史形象和《水浒传》中所说的还是有些出入的。他并不在北宋末年的“六贼”之列,高俅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记载比较含糊,说他是大奸大恶之人也说不上,说他是正直之臣那更加不是。像《水浒传》中说的一样,他最开始是苏轼的一个小吏,后来苏轼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而王诜是端王赵佶(徽宗皇帝)的姑夫。高俅本人因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逐渐被宋徽宗赏识,并非《水浒传》中说到的因踢球发迹。高俅比较好的一面在于他算是个感恩之人,据一些野史记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因此他的这些作为也获得朝中一些人的好评。但他的罪过将这些给完全遮掩了,历史上的高俅也是一个恃宠营私,祸国殃民之人。
《靖康要录》载:"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谨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请给既不以时,而俅率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
由于这些缘故,导致了当时禁军军纪涣散,以致后来金军进攻之时,开封城内几十万的禁军很快瓦解,其罪难容。
可惜高俅这恶人最后竟侥幸未尝恶果!据记载,当年金军入侵时,徽宗南逃到了泗州,而一路护送的将领便是童贯和高俅,后两人互生冲突而不和,于是只有童贯继续和宋徽宗继续难逃
而高俅留在了泗州,后来宋钦宗继位后,下旨处死了当时随从宋徽宗皇帝的童贯、梁师成,蔡攸一伙人,而高俅未一起难逃,因此躲过了一劫。据《宋史.李若水传》记载,高俅死于靖康元年(1126年),但并非因获罪惩处而死,可叹啊!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正所谓“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导致大批英雄好汉被迫上梁山的高俅和蔡京的结局让人大快人心。
先聊聊高俅吧,历史上确实有此人,但跟我们印象中的高俅有不小的差距。
我们看的小说《水浒传》中是以林冲蒙冤开始,而林冲蒙冤的原因就是因为高俅,可以说是高俅活生生把林冲逼上了梁山。
除了把林冲逼上梁山之外还有不少人也是因他走上梁山,并且不止于此,在小说中他的罪状完全可以罗列好几张纸。
高俅这样的大奸臣,最后的结局如何呢?我们先来看看《水浒传》里面高俅的结局。
在发生靖康之难后,由于高俅被童贯和其他人排挤,所以直接回到开封安养晚年,随后童贯等人因为涉嫌皇家内部斗争所以皆被处死,倒是高俅躲过一劫。
这个结局实在令人意难平,于是清代作家俞万春在《水浒传》之后又续写下《荡寇志》,算是给高俅安排了一个合理的结局。
在《荡寇志》中,高俅被宋钦宗下令发配到沧州,被在外的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横发现,并趁机取下高俅首级送给林冲。
虽然这样的结局确实令人解气,但这却都是小说著作并非正史,在正史中,恐怕要颠覆你对高俅的印象。
历史上确实是有高俅这个人,高俅也确实是靠蹴鞠走上人生巅峰,最后官居太尉。
正史中关于高俅的描写甚少,我们只知道他本是苏轼的书童,后来得到苏轼的赏识再加上高俅不弱的交际能力获得赏识开始平步青云。
不过正史中的高俅也是一个贪官,但不是一个奸臣,他擅长投机取巧想着办法让皇帝开始,至于算计他人,则没有类似记录。
至于为什么正史中的高俅跟我们印象中的高俅相差这么多,很多人认为有两点:
- 其一是因为高俅通过蹴鞠发家,要知道蹴鞠就是一项运动,而高俅仅仅玩的比较好就能得到赏识,实在太过容易令人不满。
- 另一方面就是高俅确实不是一个清官,曾经就有一次被其他官员揭发贪污,但估计罪状并不算太大,不然北宋六贼就变成北宋七贼了。
蔡京跟高俅一样,都是历史上确有此人不是杜撰,但蔡京不同于高俅的是,高俅是被夸张的奸臣,而蔡京是实打实的奸臣。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蔡京总共做了十七年的宰相,先后四次离任又赴任,并且宋四家里面的米芾(fu)曾直言自己书法不如蔡京,着实令人意外。
蔡京写字不错,但做人就不太行了,最后天下文人将朝中奸臣排了一个先后,称宋六贼,而蔡京就是这六贼之首,另外补充一点,这六贼里面并没有高俅。
蔡京就没有高俅那么好运了,蔡京在宋徽宗在位期间真是获宠无数,由于蔡京喜欢书法,宋徽宗也喜欢书法,所以对蔡京是百般信任。
而蔡京也正是利用这百般信任来给自己创造利益,当时北宋的民谣是这样的:
打了桶,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这歌谣里面的桶自然是童贯,而菜就是指蔡京了,可见蔡京是如何的令人生恨。
好在正义不会缺席,人不可能辉煌一世,在宋徽宗退位之后,蔡京就彻底失去了后台,朝廷群臣也开始对他疯狂打压。
宋钦宗上位自然是要先排出一些宋徽宗留下的势力,这蔡京自然是首选,由于宋钦宗本来就要打击蔡京,再加上朝廷重臣的群谏,蔡京就被贬了。
曾经辉煌不可一世的蔡京先后被贬到韶州和儋州,最后再次被贬到潭州,蔡京在去潭州的路上离世。
有关蔡京是如何离世的,民间以饿死一说最为盛行,说是人们痛恨蔡京,但却又不能亲自出手斩杀蔡京,于是就联合起来都不给蔡京饭吃,导致蔡京被活活饿死。
虽然不知真假,但这样的结局无疑让人大快人心,并且蔡京的八个儿子也都没有一个好下场,夭折的不说,凡是长大的,皆都发配边疆。
蔡京最后落得这样的结局也算是他咎由自取,蔡京也用他的亲生经历告诉我们“多行善事,不做恶事”
千万不要以为正义离我们很遥远,还是那句话,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给文青点个关注和赞吧,感谢~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历史上,蔡京和高俅最后都算是善终。
一.蔡京被民间视为北宋末期,弄权误国,贪脏枉法,导致徽、钦二帝被金人北掳五国城“坐井观天”,北宋灭亡,奸臣贼子的“六贼”之首。
历史上,蔡京是一个功过对半的权臣,也可能功不抵过吧!
蔡京,文化功底扎实厚重,在宋代被视为正途的科举进士出身,屡任京官、地方官,得徽宗赏识,徽宗多次驾临府中,饮酒作乐,视为亲近重臣,宦海沉浮,四度为相,权倾朝野,官位高至三公之首的太师,获得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位极人臣。
蔡京,位高权重,结党营私,门生故旧多获提拔重用,家世显赫,三代高官,北宋末无出其右。为官贪婪,多领薪俸官银;大兴“花石纲”,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极大。
蔡京当政时,也曾大力推广社会救济制度,扩大救济规模,推行救济制度力度之大,在古代历史上是罕见的;主持“崇宁兴学”,着力兴办教育,极大地促进北宋末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社会文化水平,功不可没。
蔡京,书法艺术高超,位列宋时书法“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后人以其奸名,字以人废,以蔡襄替换之。
蔡京,最后病死于贬为地方官赴任途中,对比其他“宋末六贼”,都是获刑宰首的下场,应该是善终了。
二.高俅,原为中国文学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苏东坡的“小史”,类似现今私人秘书的家童,聪明机警,略有文识,诗词歌赋皆通,善蹴鞠,既今日足球的前身,会使枪棒,是一个多才多艺,用今天的话说,“文艺青年”!
苏东坡外放地方官时,将其推荐给皇亲小王都太尉王诜,因而结识端王——后来的徽宗皇帝,深得赏识。
徽宗即位后,有意提拔,奈其无科举正途,这是提拔任用的首要条件,皇帝也奈若何;于是,发挥其善枪棒的特长,派其到北宋名将五元帅之一刘锜父亲军中,以期获取军功予以提携,这是无科举正途的旁门佐道,“曲线救国”,后位至掌控禁军太尉高官。
小说《水浒传》中,将高俅列为奸臣,大笔墨渲染,但也没有什么实质劣迹。
其实,高俅不在“宋末六贼”之列,只是其善于奉迎徽宗,取得信任,非科举正途而升迁,使人不悦。估计,《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作为屡试不弟的书生,愤愤不平,而将其描写成奸臣,也有点泄私愤吧!
据史载,高俅为官还是比较谨慎的,不似蔡京专横跋扈,仅在任太尉时,军事训练搞些非实战的花架子,取宠徽宗而已!
而且,高俅为人,知恩图报,位居高官,手握重权后,对老主人苏东坡、刘锜家多有关照帮助。
高俅,在金人入侵,随徽宗南逃时,与“宋末六贼”之一童贯,发生矛盾,托病返回开封,真的因病而亡,也是善终的了!
仅供参考。
人们一想起宋朝的奸臣,除了南宋的秦桧‘贾似道,就数北宋徽宗时期的六大奸臣,也就是六贼了。
很多人以为那个高俅把很多好汉逼上梁山,应该是头等奸臣了吧?但是您又被演义给忽悠了,提起六贼,实际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高俅根本就排不上号,而且据说这个高俅也没六贼那么坏。
高俅本来是苏轼的秘书(小史),苏东坡不仅会写诗词文章,还当过宋朝礼部尚书。作为苏轼的秘书,高俅不仅会踢球,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做得一手好诗词,又会使枪弄棒,有点武功基础。据说还立了几次功,比如平定吐蕃赵怀德叛乱,跟着刘仲武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但都是作为下属,没有独立指挥过——也轮不到他指挥。
翻遍史书,也没找到高俅作恶的记载,倒是找到了资料说他是王安石之后的新党(变法那帮人)领袖,跟曾巩的弟弟曾布(比较好的宰相)是好朋友,跟蔡京他们是对头。
高俅后来在与蔡京的内斗中输了,宋徽宗逃跑的时候也没带他,于是他回老家病死了。而那伙跟他作对的六贼,却一个也没跑了,基本都被揪出来杀了。
作为六贼之首,蔡京是有些本事的,正因为有本事,所以做起坏事来危害性也更大,北宋就是在他几次当宰相之后变得糜烂不可收拾的地步。他的坏事咱就不说了,古人总结的很全面了:“倡导边隙,挑拨兵端,连起大狱,报及睚眦。怨气充塞,上干阴阳,水旱连年,赤地千里,盗贼偏野,白骨如山,人心携贰,天下解体,敌人乘虚鼓行,如入无人之境。”
咱们就说说他的悲惨下场,给大家解解恨:
比起那些被勒死、砍头的其余五贼,蔡京死得最痛苦——饿死的。
当时金兵南侵、钦宗继位,而蔡京居然收拾了很多金银财宝也跟着往南跑。宋钦宗当然不会放过他,把他一贬再贬。长路漫漫,贬谪沿途百姓奔走相告:坚决不能卖给这个六贼之首一杯水、一碗饭!
贪了一辈子,八十多岁的蔡京硬是活活饿死在一座破庙里,据说死的时候饿得肚皮都贴到脊梁骨了(腹与背贴)。空有一堆金银,但却没人卖给他棺材,只要用破布卷着埋了,而且是埋到了乱葬岗子——专门收葬贫病无家者的漏泽园。
蔡京本来有八个儿子,一个早死,一个在流放的路上死掉,另两个罪大恶极的被诛杀,其余的儿子及孙子都被充军发配。
只有一个叫蔡鈃的儿子因为娶的是公主(延庆公主赵福金,后加封茂德帝姬)没受处罚,但是更惨烈的报应等着他——金兵大将、完颜阿骨打的二儿子完颜宗望来了,打破京城,把赵福金抓去了(也许是拿去抵债了,前面文章提到过)。
完颜宗望就想把赵福金收进房中,但是又怕这个“金枝玉叶”自杀,正犯难的时候,手下想了个高招,让完颜宗望美梦成真了——议和诸臣诱姬至寨,误饮狂药(给吃了点某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药),婉委顺从(自己想去吧),斡(斡离不,就是完颜宗望)遂肆欲无厌……
最后再说一句有点残忍的话:蔡京的这个儿媳、宋徽宗的女儿,在完颜宗望死后,又归了完颜希尹,并且第二年就给折磨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