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让你感到很震撼的书有哪些?
《周恩来》
这本书是个外国人写的,名字有点绕,记不得了,
让我震撼的是,周总理在外国眼里更优秀更伟大!
作为中国人的我还不如一个外国人更了解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思想》。
学科不同,自然震撼之处不同,书名也不同。
如果只说一本,那么长篇小说首推《古拉格群岛》:平实的叙写,匪夷所思而又实际存在;大胆议论,在俄罗斯和某国都是禁书。它承担了政治学法律学本应承担而没有承担的任务,它将《静静的顿河》《日瓦戈医生》的背景和淡化叙写的内容推到了前台,追问悲剧的成因。莫谈国事是祖训,它却大谈国事,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读书人,震撼于它的毫无顾忌。
诗歌首推《慈航》,他是中国人写的“二十世纪中国的《神曲》”(叶橹语):一个落难者成为土伯特人的赘婿,生命得到拯救,一读便懂,便引起共鸣;十二节象征季节的循环象征着慈航普渡的悲悯情怀, 而诗句戛戛独造完全不能置换。它的声名固然不及里尔克的《献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与《杜伊诺哀歌》,也不及埃里蒂斯的《英雄挽歌》等,但它是那个人妖颠倒时代逼出的命运之歌;有多少人蒙难,但只有昌耀才写出了这样的长诗。
复合研究的著作不得不首推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和《法律、立法与自由》。它们名为二,实际可作一部看:探明一般原理,阐明发达国家如何不跌落至法名存实亡的境地。每个概念所知明确,整个论证环环相扣,而又朝向事情本身,如果不故意抬杠要推翻它实在不可能。
经济学的著作首推“杨小凯学术文库”,不是一部而是若干部,它们都指向一个目的。而他的后发劣势论如何做,在他的著作中有学理性专门性的阐释。读几章已经只有赞叹的份,读全部自然被震撼得同意他人的指认:天才的杨小凯。
纯思想的著作首推张祥龙的《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德伯家的苔丝。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罗曼.罗兰的巜约翰.克利斯朵夫》、小仲马的《茶花女》、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刘醒龙的《圣天门口》。
一.《大师和玛格丽特》【俄】布尔加科夫著
二.《静静的顿河》【俄】肖洛霍夫著
三.《追风筝的人》【美】卡勒德.胡赛尼著
四.《茵梦湖》【德】施笃姆著
五.《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六.《尤利西斯》【爱尔兰】乔伊斯著
七.《佩德罗.巴拉莫》【墨西哥】鲁尔福著
八.《河湾》【英】V.S.奈保尔著
九.《耻》【南非】J.M.库切著
十.《人间王国》【古巴】阿莱霍.卡彭铁尔著
十一.《王子与贫儿》【美】马克.吐温著
十二.《草原和群山的故事》【吉尔吉斯斯坦】艾特玛托夫著
十三.《白轮船》【吉尔吉斯斯坦】艾特玛托夫著
十四.《爱伦坡短篇小说集》【美】爱伦坡著
十五.《追忆逝水年华》【法】普鲁斯特著
[赞][祈祷][玫瑰][赞][祈祷][玫瑰][赞][祈祷][玫瑰]
《老子》又叫《道德经》。
先秦著作,道家哲学思想重要来源,其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每个字都重若千斤。
作者老子,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非常的铿锵有力,斩钉截铁。仿佛是上天颁下的律法,直达人心。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熟读背诵老子的话。
老子的著作在国外,尤其德国普及度很广。
据统计,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书,比咱们中国——老子的家乡高多了。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
《红楼梦》,以我有限的阅读量,没有比它更伟大的书了!
无意义本质主要体现在《局外人》和《鼠疫》中。存在是没有意义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人不能从这个无意义的背景中建立自己的意义,他就会自我放逐于生活之外,成为“多余人”,进而无所谓生死(默尔索)。反之,人如果能够在这种无意义中建立自己的意义,他就可以勇敢的活下去,无畏生死(里厄医生)。
荒诞本质则主要体现在《西西弗斯神话》中: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故事的背景首先是荒诞的,诸神永恒的命运以及人必须死亡的命运的荒诞,诸神在这里隐喻着永恒的宇宙。然后是西西弗斯试图消灭死亡的荒诞,这种理想其实一直存在于人类思想中。过去如此,今天如此,未来也必然如此。对于永恒存在荒诞而执着,却令人感动和充满期望。最后是西西弗斯挑战失败以后不得不承受长久惩罚的荒诞命运,没完没了的永远也无法推上坡顶的荒诞石头,以及西西弗斯注定必然在荒诞惩罚中死亡的结局。
加缪的描述重点有两个:一是说明存在的荒诞本质。二是如何在荒诞的本质中建立自己存在的幸福和价值。
短暂的人创造永恒的神,然后与之冲突,战争,这本身是一种自造的荒诞存在矛盾。人类不得不死亡的注定命运是另外一块荒诞的石头,人们一代接一代追求战胜这块石头,达到不死。然而从未推到山顶,很有可能终人类灭亡之日,死亡也仍然未能战胜。荒诞本质的背后,是人类的荒诞信心。西西弗斯个人那永远也推不是坡顶的石头和其荒诞的命运,隐射了世人的荒诞存在现实。比如日复一日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不正是每个人永远也推不上坡顶的石头吗。现实如此荒诞,存在如此荒诞,然而并不为人们所觉察。
加缪说: “大家已经明白,西西弗是荒诞英雄。既出于他的激情,也出于他的困苦。他对诸神的蔑视,对死亡的憎恨,对生命的热爱,使他吃尽苦头,苦得无法形容,因此竭尽全身解数却落个一事无成。”
这难道不正是人世间的每一个人所不得不面对的命运吗?出于生命的激情,也出于生活的困苦,于是人们使出浑身解数去奋斗,吃尽苦头,苦得无法形容,最终仍然不得不面对无事一成的人生失败局面。身体的衰败,事业直接的失败或者由于失去掌控的能力而不得不放手的逐步失败,无法挣脱出去的局限的精神藩篱,难到不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和承受的荒诞命运吗?
“幸福和荒诞是共一方土地的两个儿子,是难分难离的。说什么幸福必然产生于荒诞的发现,恐怕不对吧。有时候荒诞感也产生于幸福之中。“我断定一切皆善,”俄狄浦斯说……此话把命运化作人事,既是人事,就得在世人之间解决。”
面对荒诞命运的人是无力的,由人所臆造的荒诞的神更是无力的。这是加缪的存在主义所以战胜荒诞命运的一种前提:人的命运与神无关。
“西西弗沉默的喜悦全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岩石是他的东西……西西弗却以否认诸神和推举岩石这一至高无上的忠诚来诲人警世。他也判定一切皆善。他觉得这个从此没有救世主的世界既非不毛之地,抑非渺不足道……攀登山顶的拼搏本身足以充实一颗人心。”
当一个人主动的理解了荒诞的现实,接受了荒诞的命运,他就因此获得了战胜或者超越荒诞的基本能力。由此,岩石本是惩罚西西弗斯的刑具,却反过来成了西西弗斯聊以争取和达到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工具,成了“他的东西”。他不需要救世主,不需要神,他所需要的仅仅是在荒诞的背景里通过主动的理解和接受荒诞现实,转而以自己的奋斗获得和达到充实与实在的存在价值,赋予自己的生命以新的本质,生活以新的价值。
“应当想像西西弗是幸福的。”
所有理解和体察和存在的荒诞本质者,并在此基础上去通过自己的奋斗赋予自己的存在以新的本质者,都是幸福的。
冯德英的"三花":《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黎汝清的《万山红遍》;曲波的《林海雪原》;还有《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巜烈火金刚》、《草原烽火》等不知道作者的小说,霍达《穆斯林的葬礼》、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笑天《公开的内参》以及铁凝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古华的《芙蓉镇》等书,都在不同的年代震撼过我的心灵。
男人的_半是女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