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书法,有什么捷径?学好王羲之《兰亭序》吗?
书法学习没有捷径!苦学十苦练而已。
苦学重点是学书法练习方法、学中华古典文化、学踏实做人品质、学审美品美知识、学语言文字书法基础常识累;苦练是练眼、练气、练神、练手、练脑,求意在笔先,眼到手到,神清气爽,凝神聚气,姿态正确,气力充裕!总之,一切都在自己大脑中框控制之中。
中国有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书法也是这个道理,学好书法的唯一捷径就是勤快,我这里所说的勤快,有以下几层意思:1、勤学苦练,要不间断地临帖;2、拜师学艺,练到一定程度后就要请名家大师进行指导,找出自己在运笔、结字方面存在的不足;3、参加各种场所的比赛和观摹活动,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当然有捷径啊!
所谓的捷径,就是有明确的书学思路。
所谓的思路,自古以来,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的取法范围和进阶方向。至于有什么捷径?能学好王羲之《兰亭序》,看了下面三条路径选择,最后就有结论。
《淳化阁帖》选字
第一,成为一个在某一书学领域的专门书家。比如帖学一路专学二王,赵孟頫,米芾,黄庭坚,苏轼,或者篆、隶、楷(魏楷)任意一门,学精学准,达到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所取法的某一家的资料要足够多。只学某一个帖,能达到融会贯通是绝不可能的。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段时间,都能真正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例或者一类问题,而不是没有目的,没有重点的长期重复练习。更不是朝三暮四,被世俗的说教误导而随人作计。学习中不低级重复,不作无用功,日有所进,直至成为学习某体的专家,在一定范围内他人难以替代和超越。这也就是捷径之一。
(何绍基选字)
第二,成为一个时期有一定影响力的书家。善于在浩如烟海的书法遗存中撷择,出手即超凡脱俗。比如当代人中学古代碑额篆书的石开先生;学杨维桢的陈海良先生;学汉简的毛国典先生;学秦简的鲍贤伦先生;学怀素的王厚祥先生;学黄庭坚的徐右冰等等。因为选择的路数不同,其结果截然不同。古人说“众擅不如独能”,当大家都是一色的含糖二王,清一色的欧楷,比肩接踵,不相上下,因熟成俗,同样的大路货,不臭大街还能咋?当大多数人都按照楷,行,草,或者按篆隶楷行草这样的顺序来学书法,那这条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走不完。但有明确的书学思想,有远见卓识者,就能捷足先登。不按科举时代的老套入手,的这样的书学方向和道路选择,当然也是捷径之一。
《淳化阁帖》选字
第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即要么具有开宗立派的书学地位,要么具有特立独行的个人风格。这条路子,非一般人寻常见识,普通天资所可能及。
我们知道,王献之只活了39岁,明书法家王宠年寿和王献之差不多;碑帖结合的书法大家于右任,沙孟海,以墨法独擅的林散之先生等等,古代、现当代的书法大匠中,看下他们的传记和学习历程,大多数二三十岁就己声名赫赫者,比比皆是;沙孟海先生,二十八岁写出《近三百年的书学》,其见识、判断、论理之高卓,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慨。
为什么他们都在青壮年时期就完成了普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事功?无他,我们发现,这些人的朋友圈都特牛,有仙人指路,不迷失方向,不作无用功,其见识,理念,学习方法非常人可比。加之勤勉精进,融会百家,裁成一体,这就是捷径之一。
(历代名家选字)
划重点:求学于明师,而不是以世俗所见选择学习方向,是所有成功书家的必由之路,当然也是学习书法最捷的径。
至于题主问有什么捷径?学好王羲之《兰亭序》?应该说明,历史上从完全《兰亭序》出来的书法家,有谁?一例也没有吧?再观察我们的左邻右舍,学习《兰亭序》者,可以说满坑满谷,能见到一个成功的例子没有?哪种只能照着《兰亭序》临摹,有几分象,离开书本不会写别的词,能算是书法家吗?如果算的话,这样的书法家,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唐朝那个叫冯承素的人吗?他可是学《兰亭序》最牛的人了,他走的路子,可能是最捷的径了,但其书法史上,没有啥地位啊!也没有见到一件他本人的作品传世啊。可见当时的人们,并不看重这个临摹《兰亭序》的牛人。
所以我说,《兰亭序》是个特例,学习它,有没有捷径,都没有多大意义。谁要是不服气,非要较这个劲,非要成为学习《兰亭序》的专家,那我们拭目以待,乐见其成。毕竟,前无古人,后怕也无来者了。
(颜真卿选字)
书法的捷径就是拜师!
王献之有书圣的老爸,书法自然是一日千里,还有王书圣的诸多儿子没有一个是书法的孬种!那个拿出来放在各个朝代都是绝顶的高手。
可是有了这样的名师,你也需要刻苦,需要天赋!王献之没有十八缸水的功夫,也不可能与老爸比肩,而王献之的六位哥哥没有达到王献之的高度也是因为天赋没有王献之高。
处在当今之世,即便你有王献之的天赋,你也找不到王羲之般的老师,所以,你只能用勤奋去弥补,你只能用悟性去弥补!当然,现在很多老师带你入门还是可以的。
从中国三千年的书法发展史中,还没发现书法布捷径可走。只有苦练加上岁月的磨练,才能取得成就,
张旭、怀素、二王和众多历史上的书法家,他们的成长之路,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细答案,无须在些纠结。
望众书友静心修炼,勿寻捷径!
除了丑书之外。
书法如佛法。六祖云:法无渐顿,人有利钝。书法要在临帖,方法上原没有快慢之分。唯因人而别。
练书法,没捷径!这是肯定的!
要想练好书法,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必须认真临写古人的碑帖。
初学书法,不须找名家指导。当下的书法培训班大多不靠谱。临帖才是硬道理。
学书法,练书法,是个苦活,也是颇费心思的事情,更没有捷径可走。要想学好书法,必须静下心来,摒弃浮躁,耐得住寂寞,抛弃名利之心,老老实实的临帖,读帖,不断领悟书法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学进去,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如果想走捷径,没门!
凡事,欲速不达。学习书法也是一样。急于求成,心存浮躁,是学不好书法的。
学书法,练书法,临帖是硬道理。
临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短,那是不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时间短,连古人的皮毛都学不到。就拿对临来说,不下上三五年的功夫,是不会取得一定的成绩的,而且是在专工一帖的前提下。对临一个法帖,是一个学书者一生的事。现举一个例子:吴昌硕大师一生对《石鼓文》情有独钟,年轻时临,中年时临,古稀之年也在临,九十三岁还在临,可以说,吴昌硕大师是临了一生《石鼓文》,而且真的临出了名堂。多年来,他临的《石鼓文》和《石鼓文》集字作品,已成为现代和当代人学习大篆的范本。另外,北京的一位书法家,虽年事已高,但他的习书热情一点未减,每天仍坚持临帖达八九个小时以上。以上两例说明,学书法,练书法,没有任何捷径,只有坚持临写古人的碑帖一条路可走。
(上图为吴昌硕大师九十三岁高龄时临写的大篆《石鼓文》)
可能有人会说,学书法,练书法须临帖,那要临到猴年马月啊!对于此,我的看法是,学习书法是一个人一生的事。孔子云:“生无所息”。既然自己热爱书法,那就要做到“生命不息,学书不止”。自己选择的路,就要走到底。半途而废,想走捷径,那是不可取的,也是不会成功的!
(上图为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书法作品)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欢迎各位网友留评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