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清朝乾隆帽子前沿的标志是什么?

提问时间:2023-07-05 02:38关键词:标志,清朝,乾隆,帽子

清朝乾隆帽子前沿的标志是什么?

点赞1、鸡西市 网友:△沫小染

咱们在清宫剧里经常会看见皇帝戴的帽子是这样(如下图):

有很多人会纳闷,这帽子的前沿为什么会有个金佛牌呢?

“皇帝戴的帽子,潮流尖端”

要说这个“帽子金牌”,就不得不先来看看皇帝戴的帽子,其实很多影视剧里都有一个硬伤,就是把皇帝的帽子“乱戴”,比如大冬天的给人戴这种帽子:

大夏天的又给配上这种帽子:

这都是完全错误的,在清朝,根据季节的不同,皇帝戴的帽子也不一样:

(凉帽)

(暖帽)

据记载,一般农历三月末、四月初直到九月初,皇帝们会带“凉帽”,九月初开始就从凉帽换为“暖帽”了。两种帽子的区别可以看上图,简单来说,凉帽看起来更“薄”,更凉快;而暖帽看起来更“毛”,更“暖和”!!

暖帽和凉帽是皇帝戴的两种基本帽子,而在它们之下,根据场合又分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几大类,即朝服暖帽,朝服凉帽等。

(朝服冠帽)

“哪种帽子前面会有小金牌”

根据上面的划分,皇帝戴的帽子确实挺多的,着实的“帽子控”,而上面说的帽子前沿的小金牌并不是所有帽子都有的,它只出现在夏天戴的朝服冠上!!

朝服,即是皇帝出席最重大礼仪时才穿,属于最高等级的服饰,它长这样:

一般来说,只有在太和殿举行大朝礼,或者是天坛祭天,地坛祭地,日坛祭日,月坛祭月时才穿,毕竟一个是给天下子民看,一个是神仙看,必须穿隆重点。

而穿这个服饰戴的帽子就叫“夏朝服冠”,据《大清会典图》里记载:“皇帝夏朝冠,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好多影视剧里根本没有这十五颗东珠!!)

“金牌是干嘛用的呢?”

关于上面提到的这个“金佛饰”,具体是做什么用的,小君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查到,姑且推之可能是一种希望“赐福”的意思,毕竟画着佛嘛,那么,这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呢?也没有结论。

在满文史料里,这个金佛牌有可能源自满族武士打战时戴的头盔前部的一个金属构件,用来保护额头的。

最后,相信小伙伴们可能会问,这个金佛牌难道只是皇帝夏天穿的朝服冠上才有?为啥冬天的没有?

这个问题,小君也无法回答,因为没有相关史料做支撑,不可妄自揣测,不过冬天的帽子上有金牌的只发现努尔哈赤戴过:

也许是在后期的发展中,渐渐的“约定俗成”只夏天的用。

点赞2、营口市 网友:红尘紫陌

喜欢清宫剧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这些电视剧中,皇帝戴着的帽子上往往有一块金色的牌子,这块牌子正好镶嵌在帽子正中央额头的位置上,上面除了数颗大小类似的珍珠外,中间还有一个小人模样的图案。

这块牌子是做什么用的呢?这其实是清代皇帝夏朝冠所特有的标志性物件:金佛牌(名字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大清会典图》中记载:“皇帝夏朝冠,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

金佛是金佛牌中间的小人,有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奇怪,为何佛陀的形象会出现在满清皇帝的帽

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因为佛陀有吉祥如意,万事顺遂的寓意,清人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祝福皇帝安康。但实际上,这可能与清代皇帝的另一重身份有关。

在满清还未入关之前,女真人其实就已经接触到了佛教,当时的女真首领有些甚至在佛学上颇有造诣,因此他们往往自称“满柱”,即佛号“曼殊”的音译。而在清朝入关后,为强化对西藏的统治,清帝还为自己加上了“活佛转世”的身份,这才是佛陀形象在佛牌上出现的原因。

而“东珠”同样也是一种对身份地位的强化。东珠其实是清朝人对产自东北松花江、黑龙江等地特产的野生珍珠的统称。

在清代,这些东珠被统治者视为国宝,它的采捕因此有着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到了顺治朝之后,东珠更是成了“非奉旨不准许人取”的皇家禁脔。

除了皇帝以外,只有皇后以及皇太后的朝冠服饰尚可以在冠顶、耳饰等地方大量缀饰东珠,其他人等即使是皇室成员,所能佩戴的东珠挂饰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金佛牌其实是一种用来表示身份的挂件。

金牌如此,皇帝们用金牌装饰的帽子自然也不一般。就像前面说的这种帽子被称为“夏朝冠”,即皇帝夏季朝服冠。

虽然在许多电视剧中,清朝的皇帝往往不分场合、不分季节地穿着一身夏朝服到处乱走,但实际上即使是规矩众多、讲求威严的皇帝,也不是会一直如此。

一方面,这种礼服性质的服装本身华丽异常,讲究更是复杂,按照不同的活动需要,皇帝朝服的着色也各不相同。比如向谷神祈福时需要用蓝色朝服,举行朝日活动时则要穿红色朝服,而其他大型祭祀活动就要用明黄色。如果平日里也穿着这些朝服,那么其表示隆重的本意也就完全失去了。

另一方面,朝服的图案越精美,坠饰越华丽,它的维护和保养也就越发困难,尤其是上面的东珠、朝珠,都是成千上万颗珍珠中精挑细选而来,如果不小心弄丢了连配齐都困难。

正因如此,以金佛牌装饰的夏朝冠,就成了清朝皇帝最隆重的礼服。

十分有意思的是,作为一种朝冠的装饰,金佛牌最早其实并不是用来当作装饰品的,相反它最初的功用十分实际,那就是当作头部的护额(满族语中称之为舍林)。

清朝时期的不少盔甲,在额头部分都有这么一块钉在头盔上的铁牌,这种铁牌的大小正好能够护住佩戴着的额头。而随着清兵入关,护额也逐渐演化,变成了一种可以彰显身份之物。

在一开始,头盔的护额并不仅限于额头正中间,有时还会将后侧包裹,以增加防护力。这种包裹后面的护额被称为“金花”,而正中间的则为金佛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皇帝本人以外,其他皇族同样有着类似的装饰。《皇朝礼器图式》就记载了皇室子弟在这一方面的规制。皇太子、皇子、亲王的夏朝服都要“前缀舍林,后缀金花”,区别在于这些“舍林”的大小以及配饰的东珠都要远远小于皇帝。

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皇太子了,他也是帝国唯二有权利在自己的夏朝冠上加上金佛牌而非低一级舍林的人。这可能也是身为皇储的福利之一。

但这些细节,在许多电视剧中经常被编剧所无视,尤其是在一些粗制滥造却动辄大几十级的连续剧中,这种硬伤几乎无可避免。

当我们下次再在电视上看到清帝穿着夏朝服当作日常便服的情景时,我们也可以不屑地说一句“又穿帮了”。

点赞3、贵阳市 网友:爱苍山

清乾隆帝帽子前沿的帽徽,即冕冠上镶嵌的园形图案,标志着皇帝身分,俗称金佛牌或金佛头。满族人称之为“舍林”。

其图案是精雕细细琢的释迦牟尼佛佗像,是一顶真名符其实的古代皇冠。

乾乾隆皇帝的皇冠

点赞4、随州市 网友:西毒残阳

乾隆的冕冠前的这个标志,俗称金佛牌,满语称之为舍林(满语拉丁拼写为serin)。为了突出的皇帝的前置舍林,里面有佛陀雕像,官称金佛(或金佛头【满语拉丁拼写gin fo teo】)。这尊佛陀,很可能就是释迦摩尼。

早期的清朝冕冠

  • 金佛头的来历

舍林在满语的本意就是头盔的掩额,那掩额是什么呢?掩额就是钉在头盔上的铁牌,起到保护额头的作用。后来掩额逐渐演变成了金佛头、舍林或金花(满语拉丁拼写ilha),并形成了不同于清朝之前的历代冠冕的制度。

  • 传统的冠冕

我国的王朝皇室冕冠历来都是旈冕,皇族冠冕按照亲疏贵贱有不同的标准,就是在元朝历代皇帝的冕冠也是旒(liu)冕(也叫冕旒)。旈冕有前圆后方的黑色綖(yan)板,板前后系垂旒(就是五种颜色的玉串),綖(yan)板下方则是帝王冠。相传为了黄帝所创,一直持续了清朝入关。

  • 清初的冠冕

早在清朝入关前的清太祖(称汗)、清太宗(后称帝)时期,掩额就已经演变成了皇族尤其是皇帝冠冕的标志。努尔哈赤的汗冠、皇太极的皇冠都钉有金佛和舍林(没有金佛的铁牌),具体是前边是金佛后面舍林。跟旒(liu)冕相同的是舍林和金花上面的大珠子的数量不同。后金时期,各项制度不完善,金佛和舍林钉在冠冕位置还不一样,努尔哈赤的跟后世相同,皇太极的舍林直接钉在冠冕正上方。

入住中原后的清朝冕冠

我们知道满清起源东北,因为东北较冷而又四季分明,他们根据季节变化而更换冕冠和“乌纱帽”,也可以直接说是顶戴花翎。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舍林和金花的装饰品是不分暖帽和凉帽。然而,在入主中原后,金佛、舍林或金花只能钉在凉帽上。皇帝凉帽的正式称呼为夏吉冠。最为著名的且流传至今的夏吉冠就是乾隆皇帝的。

历史流传下来的夏吉冠和清朝皇帝画像的冕冠还不太一样,下图清十二帝的冕冠所涉及到的夏吉冠要比真实的夏吉冠好看。

这张清十二帝的画像中,除了乾隆、咸丰、光绪、宣统是暖帽外,其他帝王都是夏吉冠,他们的夏吉冠整齐划一,但不符合真实历史。不过,有一点很正确,那就是皇帝的夏吉冠才有金佛和舍林。福垊在开篇首图采用的就是乾隆皇帝的夏吉冠画像,但实际上那张画像不太符合历史。

在光绪版《钦定大清会典图.第七函.卷五十七:冠服一明确记载了清朝皇帝夏朝冠(吉冠)前金佛和后舍林的规定,差别就在于前后珠子的多少。舍林上的珠子有15粒,金花的珠子有7粒,这就让福垊想到了旒冕的珠串规定。

福垊特别强调的是,为突出皇帝的地位,皇帝的冕冠前面的舍林称之为金佛头,后面钉有舍林。像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都有。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金佛头、舍林或金花东珠多少。这个和明朝之前的冕旒珠串数目的多少非常相似。也就是如果,不看珠子数目,您还真不分清这人是皇帝还是贝勒呢!贝子之下的爵位就开始启用花翎来区分了。

点赞5、安庆市 网友:木年瑾昔

图中这顶帽子,是清朝皇帝夏朝冠,前沿的标志是一块金佛,金佛四周嵌着15颗东珠。

图为道光皇帝像,头戴的正是夏季朝服冠,冠帽上有金佛。

清朝皇帝穿的衣服分为朝服,上朝穿的;吉服,祭祀穿的;行服,外出打猎穿的;常服,平时在家穿的。穿这些衣服时,都配有冠,也就是帽子。

图为嘉庆皇帝画像,同样是夏季朝服冠,帽前金佛。

图中的这顶就是皇帝夏季朝服帽子,朝服分为冬夏两款,冠也是两款,很好分辨,帽子有金佛带15颗东珠的就是夏服冠,没有金佛带东珠的就是冬服冠。

图为道光的钮祜禄皇后,戴的夏朝服冠,前面的标志是金凤,嵌着东珠。

至于帽子上为什么有金佛和东珠,反正清朝皇帝的服饰都是高贵、吉祥、福气等等,只要是好的寓意都展示在上面,所以金佛是保佑,东珠是权威,金佛正好是额头的位置,有降妖除魔的意思了。

这是乾隆的高佳皇贵妃,这是顶冬朝服冠,同样是东珠伴着金凤。

皇帝一般朝服、朝服冠、服带、珊瑚珠朝靴、东珠朝珠,齐了以后上朝;如果出门打猎,要穿行服,也叫行袍,带上玉扳指,怕下雨还配上雨服;如果在家日常衣服,样式与吉服相同,只是面料、颜色、花纹可多样随意。

点赞6、五常市 网友:戮灬逍遥

那个看着像金牌牌的东西,他的名字在叫“金佛”,他是清朝皇帝夏季的朝服(也就是现在说的礼服)上才有的配饰。他起起到区分等级身份的作用。

按照清朝典制中《钦定大清会典例》《皇朝礼器图式》的记载:

皇帝和皇太子的夏季朝服帽子上,规定是前缀“金佛”,而后缀“舍林”。

亲王以下皇亲国戚在夏季朝服帽子上,则是前缀“舍林”,后缀“金花”。


史料中没有记载“金佛”中具体的含义。

但根据舍林一词,“舍林”一词是满语音译而来,按照《满文老档案》记载“舍林”一词原本是指保护人和马额头的护额。

以及在佛教中有佩戴护身佛这一情况。

可以推断,比起舍林保护免受人为物理伤害的作用外,作为更高级的“金佛”还发挥着

使得皇帝免受妖魔鬼怪邪气的侵害的作用。

点赞7、营口市 网友:天荒地老

看过清宫剧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件事。

在很多清宫剧当中,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和其他朝代皇帝戴的帽子,是不太一样的。而且,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前面有块小金牌。

那么,这块小金牌,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是有特殊的意义,还是只是为了美观呢?

古代帝王,因为身份尊贵,穿衣服饰必须彰显帝王威严。清朝自入关以来,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我们都知道满清起源于东北,因为地势地理原因,气温较低且四季分明,满人对帽子情有独钟,历代皇帝的朝服都离不开帽子。

满族人民个个都是帽子控,他们会根据温度的不同选择戴凉帽或是暖帽。一般情况下,三月末到九月初选择戴凉帽,九月以后天气逐渐转凉,就要戴暖帽了。凉帽顾名思义,轻薄凉爽;暖帽自然厚实有毛,保暖为主。

皇帝是天之骄子,九五至尊,千金玉体,每套衣服更是少不了帽子来搭配。因为其身份特殊,根据不同场合,帽子分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等,这其中有凉帽和暖帽之分。在这诸多帽子中,并不是所有帽子都有小金牌,只有夏天的朝服冠上才有,也就是说朝服的凉帽有,暖帽都没有。皇帝的这种凉帽称之为夏吉冠,迄今为止,最为著名且流传至今的便是乾隆帝的。

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电视剧里,只要是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基本上前面都有小金牌,这其实是一个错误。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编剧懒得去考证了。实际上,这种带小金牌的帽子,清朝皇帝其实只有夏天的时候,才会去戴。而且,一定是在最盛大的场合当中,皇帝才会戴这种帽子,穿这种朝服。

所谓朝服,可以理解成是皇帝的正装。如果清宫剧里出现皇帝穿这种衣服在后宫行走,基本都是错误。这就等于今天我们穿正装去度假,要多傻有多傻。

和很多人印象当中不太一样,古代皇帝其实并不是只有龙袍那一身衣服。平时日常生活当中,皇帝穿的其实也是相对随意的。比如清朝初年的皇帝,在宫里一般都穿那种蓝色的便装,而不是我们印象当中的皇袍。

皇帝夏朝冠前面的装饰物叫金佛,金佛牌起源于舍林,舍林的本意是掩额,是钉在头盔上的铁牌,在行军打仗中有保护额头的作用,掩额早在清太祖时,就已经演变成了冠冕的标志。随着时间推移发展成了前面金佛头和后面金花。金佛头和金花不只是皇帝独有的,只要是皇族基本都有。而为了区分身份金佛头和金花上的珠子是不同的,皇帝夏朝冠上金佛镶嵌东珠15颗,这在《大清会典图》里曾有记载。

早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舍林和金花的装饰是不分凉帽和暖帽的。在满清入主中原后,舍林和金花就只能钉在凉帽上了。为什么会这样改变,为什么后来皇帝只有夏天才戴小金牌,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后世也只是在各位皇帝的画像中推测,并确定了只有凉帽上有这些装饰。

从清朝皇帝帽子上的这个小金牌,我们也不难看出,清朝确实是更重视佛教的。后世推测,金牌上的那个佛像,应该是释迦摩尼,其作用应该也是出于祈福。连皇帝都要在头上放一个佛像,可见清朝对佛教是多么的热爱了。

中国地大物博,56个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满族作为大清王朝的统领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是和汉人不同的,但是可以看出他们在入住中原后已经开始入乡随俗,很多风俗习惯已经在潜移默化的和中原人士很接近了。

点赞8、珠海市 网友:咖啡伴侣

镂空金累丝质,装饰十五颗东珠,中间一尊佛像,可以识别出是皇帝夏朝冠上正面缀饰的金佛。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清代皇帝的夏朝冠,前面的那件装饰物叫作“金佛”。“金佛”源自于满族头冠上的“舍林”。舍林最早具有实用意义,金佛则成了标识地位等级的装饰物。

清代《皇朝礼器图式》中多次提到过“舍林”这个词。例如:皇帝夏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三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皇帝御夏朝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缘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后缀舍林,饰东珠七,顶如冬朝冠。

皇太子夏朝冠……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三。后缀舍林,饰东珠六。

皇子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

亲王冠服按制与皇子大都相同。

再以下的爵位,包括世子、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固伦额驸,和硕额驸等夏朝冠上都要前缀舍林,后缀金花,只是所饰的东珠数量不同,在此不一一缀述。再自民公至民公以下,夏朝冠上就没有舍林了。

由此可见,“舍林”只用在夏朝冠上,冬朝冠上没有。而且,“舍林”是一种表示身份尊贵的象征,所以民公以下也没有。皇帝和皇太子,夏朝冠上都是前缀金佛,后缀舍林。而皇子及以下便是前缀舍林,后缀金花。

个人认为,皇子及以下爵位夏朝冠上的缀饰更能体现“舍林”这一物件最初的本意。“舍林”是满语辞汇的汉语音译。是指一种保护前额的,钉在冠帽上的饰件,其原本的材质大都是铁的,也没有一种很固定的模式,重在实际的保护作用。除了保护人的前额,也可以是指一种保护马匹等牲畜的护额。基于以上解释,“舍林”的位置当然应该是在前额上。但是到了清代宫廷男子冠上的舍林已经失去了原本游牧民族生活习惯的本意而完全演变为一种身份、地位所象征的装饰了。

镂空金累丝质,东珠七颗,是皇帝夏朝冠上后面缀饰的舍林。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前面提到过,在实际生活中,“舍林”重在保护,不是重在形式。而到了清代,从皇帝到辅国公,夏朝冠上所缀的“舍林”也重在标志身份、地位,因此也没有一种完全固定的模式。并不是因为某一种固定样子的东西,只要钉在夏朝冠上就叫“舍林”。“金佛”只有皇帝和皇太子的夏朝冠上才有,自皇子以下等爵位夏朝冠上便没有“金佛”了。金佛的样子大体是一尊佛,有火焰光背景,被缀在皇帝和皇太子的夏朝冠正面,也就是前面。

个人认为,“金佛”与“舍林”肯定不是同一种东西。但是也有解释,说“舍林”其实就是一种金佛。应该说,舍林可以是一种佛像的形式,也可以不是佛像的形式。而佛像形式的并不一定就是舍林。

点赞9、常德市 网友:无从选择

我们在看清朝的清宫剧的时候,一定会被皇帝或者大臣头上戴的帽子所吸引,要是仔细一些的小伙伴,还会发现清朝的帽子种类实在太多,以至于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搞不清楚这些帽子究竟有没有什么对应的规矩。

事实上,清朝时期不管是皇帝的帽子还是大臣的帽子,都是很有讲究的,就连皇帝帽子前沿的一块金佛标志,都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至于究竟是什么特殊意义,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分析了解一番。


清朝的官员帽子

清朝时期的官员帽子和皇帝帽子一样,也是分为暖帽和凉帽,一般所谓的凉帽就是夏天戴的比较薄的帽子,每年从三月份到九月份一般就佩戴凉帽,凉帽的造型一般比较简单,没有太多配饰。

暖帽就是冬天佩戴的比较暖和的帽子,一般从九月份到次年的三月份佩戴,这种帽子做工比较复杂,配饰更是复杂,在帽子上边有顶戴,顶戴通常是由顶珠组成的,顶珠的材料和颜色不一样,则官员的品级也是不一样的。

一品官员,顶戴上的顶珠使用的是红宝石,红宝石的价值和珍贵程度仅次于钻石,可见这样的顶珠也是价值连城的;二品官员顶珠使用的原料是珊瑚,珊瑚一般生活在深海里,其产量和寻找的难度也是很大的;三品官员顶珠使用的是蓝宝石,蓝宝石与红宝石一样,都是比较珍贵的,只是蓝宝石产量要高一些,两者都会用在一些珠宝中,今天我们都可以见到蓝宝石或者红宝石的珠宝。

四品官员顶珠使用的是青金石,五品官员的顶珠原料是水晶,六品官员顶珠原料为砗磲,七品官员的顶珠原料是素金,八品和九品官员使用的都是镂金,其中素金就是上边没有任何花纹的,而镂金则是在上边雕刻一些花纹,在清朝时期,没有花纹的级别更高一些。

以上就是清朝时期官员的帽子文化,确实是十分复杂的,不觉让人会觉得清朝实际上就是帽子控啊,其实不仅官员的帽子这么复杂,皇帝的帽子也是既复杂还讲究多的,我们继续分析。


清朝皇帝的帽子文化

皇帝的帽子也是分为凉帽与暖帽两种大类型,但是皇帝因为穿的衣服分很多种类型,所以搭配的帽子也分了很多类型,比如皇帝在上朝时穿的衣服叫做朝服,穿朝服的时候就要搭配朝服冠,也就是与朝服对应的一种帽子。

而在皇帝参与祭祀的时候,需要穿的衣服叫做吉服,与之对应的帽子就是吉服冠,还有皇帝出去打猎穿的衣服叫做行服,与之对应的帽子就是行服冠,皇帝在家穿的衣服叫做常服,与之对应的帽子就是常服冠。

总而言之,皇帝穿不同衣服的时候,搭配的帽子就是不一样的,不过这些帽子几乎都分为两个大类,就是之前所说的凉帽与暖帽,因为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皇帝选择的凉帽与暖帽也就不一样。

只是皇帝的帽子与官员的帽子有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官员的帽子是暖帽更加复杂一些,因为暖帽有顶珠来区别官员品级,而皇帝的帽子,最为复杂的却是出现在凉帽中,尤其是皇帝夏天戴的朝服冠,就更加复杂了,出现了我们题目中所说帽子边沿的金佛标志,那么这个金佛标志的作用是什么呢?


皇帝帽子前沿的标志

在清朝皇帝朝服冠的帽子前沿,会有一个类似于金牌一样的东西,里边还要镶嵌15颗东珠,来彰显其尊贵的身份,可以说朝服冠就是皇帝最重要的一种衣服了,一般只有在重要的场合才会穿,比如祭拜天、地、日、月或者祖先的时候才会穿,因此其精致程度是其余帽子不可相提并论的。

可是为何这个金牌的样子有点类似于金佛的样子呢?其实按照清朝时期官员或者皇帝妃子服装上的各种图案来分析,这个金佛应该也是和其余的那些图案有一样的意义,就是代表着一些美好的祝福或者祈福之类的意思,有吉祥如意之类的寓意,其余的特殊意义,似乎就没有了,当然也有人说这个金佛是为了保护皇帝的头部,防止被人用箭暗杀,想必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因为朝服只有在重要仪式中才会穿,而一般重要的仪式,参与的人都比较多,所以皇帝的安全自然也就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用金佛一样的金牌在帽子上保护皇帝的头部,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还有安全保护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当然了,这个特殊的金佛只有皇帝的帽子上有,皇后或者其余妃子的朝服冠帽子一般是金凤而不是金佛,不过意思应该都是一样的。


结语

清朝时期的很多文化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对服装以及帽子这些东西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余的朝代,虽然说这些服饰或者帽子的造型,用我们今天的审美来看,可能不太能够接受,但是在清朝时期,人们都以这些特殊的造型为尊,其在当时代表的意义,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点赞10、辽阳市 网友:自轻自贱

清朝由于是满洲建立的,在衣冠服饰上与汉族王朝有重大差异。尤其表现在皇帝的服饰上。清朝一改前朝宽衣博带的皇帝服饰,变为骑射尚武风格浓厚的清代龙袍。其中清朝皇帝的帽子上的一个装饰更加奇特——金佛。

据记载,一般农历三月末、四月初直到九月初,皇帝们会带“凉帽”,九月初开始就从凉帽换为“暖帽”了。两种帽子的区别可以看上图,简单来说,凉帽看起来更“薄”,更凉快;而暖帽看起来更“毛”,更“暖和”!!

一般来说,只有在太和殿举行大朝礼,或者是天坛祭天,地坛祭地,日坛祭日,月坛祭月时才穿,毕竟一个是给天下子民看,一个是神仙看,必须穿隆重点。而穿这个服饰戴的帽子就叫“夏朝服冠”,据《大清会典图》里记载:“皇帝夏朝冠,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

根据记载满清皇帝普遍崇信佛教,所以帽子上装饰一个佛祖的金身可能是祈求保佑的意思。此外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金佛牌是由满族武士的头盔演变而来,体现了满清皇帝的尚武精神。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