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水浒传》里“征方腊”一战,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1关键词:历史,水浒传,一战

《水浒传》里“征方腊”一战,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点赞1、茂名市 网友:孤傲白狼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实际上,方腊根本不是被宋江打败的,甚至宋江有没有参战也有争论。

方腊的力量远远强于宋江。

如果让宋江去和方腊单挑,宋江必败无疑。

方腊起义只嚣张了短短半年:武松也没有单臂擒方腊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大家看水浒,都伤痛于宋江和方腊的自相残杀。108将被方腊杀了三分之二,方腊自己也被生擒完蛋。真实历史上,宋江没有打过方腊,方腊也没有嚣张多久。听萨沙说一说吧。

历史上的今天,方腊被小将韩世忠生擒,方腊的摩尼教起义由此失败。

北宋的浙江人方腊是摩尼教,也就是明教的教主。方腊是一个优秀的宗教领袖和组织大师。他利用宋徽宗的花石纲错误政策,巧妙的煽动浙江民众一起叛乱。

宣和二年(1120元)十月,方腊教众起义。

方腊的起义和历史上很多起义,有一定区别,倒是酷似太平天国。这是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起义,宣称明尊降世,会推翻宋朝。

方腊的核心人物,全部是宗教狂,类似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僧兵。

这些人非常疯狂,认为为明尊战死可以直接升入天堂,所以作战毫无畏惧,凶狠残忍。

而北宋地方的武力虚弱,只有厢军和民兵,兵无斗志,将领无能。

精锐的中央禁军都驻扎在首都开封,一时间是赶不到的。

于是,方腊的军队迅速席卷浙江,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在息坑大败宋军,杀死宋将蔡遵。

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杀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进逼杭州。

方腊部队迅速增加到20多万,但骨干部队很少。

在方腊凶悍的部队面前,浙江地方军队根本招架不住,也毫无抵抗的决心。说白了,厢军是混饭吃,根本不愿意打。民军则素质低下,无法打。

随后,浙江宋军吓破了胆子,几乎都是闻风而逃。

杭州郡守弃城逃走,义军占领杭州,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烧了六天,死者不计其数。

然而,此时不太懂军事的方腊,犯了战略错误。

他错误估算了宋军禁军的反应速度和战斗力,没有及时调转兵力北上决战,而是向南占领江浙和江西广大地区。

这边,北宋朝廷反应也很快。垃圾宋徽宗还是比较聪明,立即取消花石纲政策,并且自我批评,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同时,大将童贯率15万精锐禁军,大举南下,同方腊决战。

这边,方腊却分兵应付,结果连长失败,南京、杭州先后丢了,北方部队伤亡惨重。

此时方腊才知道犯了错,紧急将主力在3月北上争夺杭州,只是大势已去。

4月,宋军攻破方腊老巢青溪县,方腊起义被扑灭。

有意思的是,中后期的方腊,并没有得到浙江老百姓支持。

为什么?

在于他的可怕政策。

方腊和其他农民起义一样,手段凶残,滥杀无辜。

历史记载:方腊抓住宋军官吏,一律残杀。包括凌迟、分尸、剖腹、乱箭穿身,甚至或者下锅熬油。

在攻打杭州市,方腊毫无顾虑的放火,烧死大量无辜民众。

浙江人总体没有这么凶悍,被方腊吓住了,开始抛弃他。

所以,方腊前一年10月起兵,第二年4月就战败,嚣张半年而已。

至于宋江呢?

他带着35个头领,大约和方腊一起行动,不过是转战山东、江苏等地。

两人在不同区域作战,根本遇不到。

然而,宋江垮台更快。

宣和三年(1121年)2月,海州(今连云港)知府张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大破宋江。

宋江副将被杀,部队伤亡很大,被迫投降。

宋江投降后,时任亳州知州的侯蒙曾经建议招安宋江去打方腊,但皇帝“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

看看,宋江根本没有打过方腊。

就算他想打,宋江2月被收编以后,3月赶到浙江,方腊已经大败,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军队从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4月就全军覆没。

可见,宋江也没有机会参战。

不过,历史上的宋江也是很厉害的。

初期带着区区35个头领和一群小喽啰,竟然周旋于几万宋军之间,如若无人之境。

也许不是宋江多强,还是宋军地方部队太弱。

用杨志的话来说:相公给我1000人也没用。这些厮们,一见到强盗自己先跑了!

所以,武松单臂擒方腊也是不存在的。

点赞2、北海市 网友:行时迷途

谢谢邀请!《水浒传》里的宋江“征方腊”一战,是不可能有的事。《水浒传》是小说,小说是经过文学加工的,这里面有虚构的成分。从宋江的水泊梁山起义,到《水浒传》的成书,这中间的水浒故事在民间流传了200多年,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无数人的加工,和史实就大不相同了,为此,就出现宋江灭掉方腊的说法。北宋徽宗年间,宋徽宗贪图享乐,吏治腐败,爆发了方腊、宋江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的要算方腊起义,规模达到数十万人,富阳、桐庐、杭州、苏州一代,都是方腊的地盘。宋江的梁山起义规模较小,没有108将,只有30多个头领,范围只有山东一带,根本无法和方腊抗衡,怎能灭掉方腊?宣和三年四月,方腊被北宋大将童贯所灭,方腊被当时还是一名小将的韩世忠所活捉,押到汴梁,秋后处死。宋江是宣和三年三月,被北宋大将张叔夜击败,向张叔夜投降。如果说宋江投降后,去打方腊,江南战事已快结束,宋江想打也是尾声,只能说去打扫战场了,何况宋徽宗和童贯也不会放心让一个降将去打方腊的。

《水浒传》中,写方腊、宋江的农民起义,梁山英雄是作为歌颂的对象,方腊的起义军,是作为贬斥的对象,其原因不仅有作者的观点,与民间流传也有关。梁山的起义军,也掠夺老百姓的财物,但主要矛头是对准贪官污吏的,而方腊的军队,后来军纪很差,烧杀抢掠,老百姓对他们的印象不好,在流传的过程中,就有褒有贬了,时间一长,真实性就很难说了。



点赞3、邯郸市 网友:夏目柚子

《水浒传》宋江,占领了水泊梁山,称王称霸,带领一百单八将,所向披靡,最终由于宋江个人的私心,接受了朝廷的诏安,朝廷又岂容猛虎睡于卧榻之侧?于是利用宋江南征北战,消耗梁山一伙的有生力量,在最终一战“征方腊”,梁山军队成功捉拿方腊,自身也被方腊打的残缺不全,最终两败俱伤。

这是《水浒传》中的桥段,情节跌宕起伏,然而却与历史事实相距千里。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方腊”是如何被灭的呢?又与宋江有多大关系呢?下面让我给大家讲解一下。

方腊起义军咋回事?

当时的皇帝叫赵佶。这位皇帝赵佶了不得,和别的皇帝不一样,别的皇帝都喜欢文治武功,标榜自己。皇帝赵佶不同,他喜欢逍遥自在,为人随性,一生追求艺术,不追求帝王成就。

皇帝赵佶

皇帝赵佶都喜欢玩什么呢?琴棋书画、女艺歌舞只要是能寻开心的事情,他啥都喜爱。不过,只要是人都有玩腻的时候,皇帝赵佶也是人,所以他也玩腻了宫廷中的这些事情,整体闷闷不乐,于是身边谄媚之人献计,对皇帝赵佶说,皇上,要不您试试玩石头如何?皇帝赵佶纳闷:“石头有啥好玩的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皇帝赵佶开始玩起了石头,那些投其所好之人,看到了皇帝赵佶的新喜好,开始搜集各式各样的石头给皇帝赵佶,一时间皇宫之中堆满了石头,五花八门,样式繁多,颜色各异。

皇帝赵佶十分欣喜,于是沉浸其中,时间一久,皇帝赵佶开始对这些石头也失去了兴趣,他想找到更多更奇特的石头,于是童贯和蔡京两位太监亲自出马,给皇帝寻找石头。

朱冲和朱勔

童贯和蔡京都不是一般的人,他们很快打听到了一种奇特的石头,形状怪异,石头上全是洞,而且有的石头非常巨大。

于是童贯和蔡京直奔苏州,在这里见到了“太湖石”,取回给皇帝看后,龙颜大悦,这样一来,苏州热闹起来,成立了一个“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为皇帝寻找好玩有趣儿的石头。

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初致黄杨三本,帝嘉之。后岁岁增加,然岁率不过再三贡,贡物裁五七品。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宋史》

当时负责“苏杭应奉局”的人是一个叫朱冲的人,他本是农民出身,但是却有商人的伶俐,于是童贯和蔡京认可他,让他帮忙办差。
朱冲虽然是穷人乍富,但是朱冲毕竟是农民出身,守得住自己的本分,尽管没少赚钱,但是并不欺压他人。

不过朱冲的儿子朱勔可不是一个省油得灯,身为富二代的朱勔不管那许多,欺压百姓,鱼肉乡里,这些损事儿他没少干。当地官府也不敢管他,毕竟他可是为皇帝办差的人,得罪不起呀!

一些得罪了朱勔的百姓,可就遭殃了,朱勔利用手中的职权,到得罪他的人家中溜达,看到家中有什么好看的石头,就下令拿走,如果不给,就将主人抓起来治罪。如果房子是石头盖的咋办呢?好办,直接拆了就行了,毕竟办的是皇差,一时间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除了朱勔的祸害之外,太湖巨石的运输也成了苏州百姓的一大劫难,从苏州运往京城,这段漕运路程不短,在百姓的生活区,有许多的建筑和桥梁成了漕运巨石到京城的阻碍。

巨石必须得运,因为这是当地官员升官发财的敲门砖,一切都得给漕运巨石开路,那些阻挡了去路的建筑和桥梁直接被拆除,当地的百姓成了苦力,生活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一不小心没能按期完工,等待他们的就是流放。

方腊起义

本来方腊的家庭还算富裕,衣食无忧,他的家乡清溪县,特产一种竹木漆。正是因为竹木漆,招来了“苏杭应奉局”的人,一下子打破了方腊的小日子,从生活滋润到生不如死,方腊决定造反。

花石纲是中国历史上专门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

久受花石纲之苦的苏州百姓,在方腊登高一呼之后,一呼百应,纷纷响应了方腊的造反行动。一时间呼声满天,官府衙门被打砸无数,造反的队伍也迅速扩大到了百万以上,过了一个多月,皇帝赵佶才知道这件事儿,为啥啊?因为当地官府隐瞒不报,想自己压下去,结果造反未平,等到皇帝赵佶知道的时候,方腊已经有了百万之众,这时候皇帝赵佶也有点蒙,赶紧派童贯去镇压。

童贯虽然是太监,但是打仗贼猛,尽管如此,童贯来到江浙的时候也有点头大,这地方与其说是造反,不如说是国中国,宋朝的货币都不流通了,宋朝的官府也不好使了。在深入了解之后,童贯决定攻心为上。

童贯代皇帝写了一份“罪己诏”,先和广大百姓认个错儿,然后又表明了一下态度,意思是大家不造反的话,之前所犯之过全都一笔勾销,而且“花石纲”的事情是有补贴的,之前都是这群贪官给贪污了,以后会给大家补贴。

大家一听没事儿了,也不用打仗也不用死,还给钱,那还造反干啥?于是方腊的起义军纷纷瓦解,从归宋朝管辖了。

但是童贯可没打算放过方腊,最终将方腊围在了他老家的山上,最终在一个山洞内,被韩世忠给活捉了。

宋江咋回事?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是一位起义军首领,有勇有谋,攻城略地,但是他的规模不大,和方腊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方腊是猛虎,宋江的最多算是毒蛇吧。

《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在方腊百万大军作乱期间,曾有侯蒙提出招降宋江,再派宋江的三十六人去征讨方腊,是的,你没看错,只有三十六人。不过侯蒙的计划被打乱,他在准备去招降的时候,突然死了,这件事儿也就搁置了。

后来宋江攻打大宋城池的时候,让宋将张叔夜用一千多人给收拾了,宋江一看大事不妙啊,赶紧表示愿意接受招降。只不过真实的宋江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后来时机一到,他又带人起义了。

“有赤身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双执花红;拿获李进羲者,赏钱百万贯,双花红:拿获关胜、呼延绰、柴进、武松、张清等,赏钱十万贯,花红;拿获董平、李进者,赏钱五万贯,有差。”(王士祯《居易录》卷二四)

这是张叔夜当时征讨宋江时发的榜文,里面确实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可见《水浒传》中宋江的原型确实是他。

不过,在征讨方腊的宋军中,真的有一个宋江出现,不过,很可能与起义军首领宋江不是一个人,应该是宋军中另有一位宋江。当然了,此事没有确凿的证据,都是学者们的猜想。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不可能率领梁山起义军去征讨方腊,因为宋江的队伍三十六人,方腊的队伍百万。宋江接受招安是在被打败的情况下,至于被招安期间,是否随军去征讨过方腊,就不得而知了。


▲文/野史日记 欢迎大家关注!

点赞4、海伦市 网友:柒丶筱末

北宋末年的两支农民起义军,方腊的势力可是要盖过宋江的,巅峰时期的方腊,拥兵十数万,横扫浙东,占据杭州,还有,方腊之败亡,跟梁山好汉无关,而是为童贯率领的朝廷大军所败,方腊藏身之地被后来的“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所发现,最后被虏押解京师斩首示众。

(影视剧中气势如虹的农民起义领袖方腊)

《水浒传》毕竟是古典演义小说,其中很多故事情节都脱离史实,就说这征方腊一事,历史上其实梁山好汉没有任何关联,方腊之败,败在以童贯、谭稹率领的朝廷大军。方腊为患东南多年,攻占睦、歙二州,陷衢州,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最后还占领浙东中心杭州,甚至连吴苏都响应起义,东南为之震动,方腊起义规模远大于宋江起义,在历史上,方腊起义被认为是宋末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其实,在北宋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一直都存在,北宋初期在四川就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这次的起义声势浩大,在王小波牺牲后,继任为首领的李顺在淳化五年(994年)功占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控制了四川大部,但随着宋军以重兵镇压,成都陷落,李顺遇害,起义军坚持至995年宣告失败。此后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北宋基本保持了太平盛世,地方起义偶有发生,一直到宣和年间,终于爆发了北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方腊起义。

(方腊死守杭州)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阶级矛盾产生的,方腊起义同样也是如此,北宋末年,昏庸的宋徽宗即位,这位皇帝好风雅,喜欢书法和稀有木石。徽宗给大奸臣朱勔委派了一个肥差,让让到苏州一带搜取花石,百姓为此怨声载道。方腊虽算不上是世家大族,但在睦州老家好歹也算是小康家庭,他家有一座漆园,但造作局的官员常来强取木材,方腊虽然心有怨恨却不敢发作,但随着朱勔在苏杭一带大行酷治,极尽搜刮贪婪成性,百姓怨声载道,方腊正是趁百姓不满之机组织起义,或许是北宋承平日久,地方军队望风而降,短时间内,方腊领导的起义军

便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杀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东南为之震,方腊起义规模盖过了北宋初年的王小波、李顺起义,这对于刚即位没多久的宋徽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考验。

(宋江征方腊,假的)

东南乃北宋财赋重地,朝廷对这里一贯非常重视,如今浙江出了方腊这么一位义军首领直接惊动到了徽宗皇帝,那么历史上朝廷是怎么剿灭方腊义军的呢?

这,当然是跟宋江的梁山义军无关,在北宋历史上,方腊义军的名气要远远大于宋江义军,这两股义军最大的区别就是方腊义军的格局更大,他们懂得攻城略地扩大势力,而宋江带领的梁山义军其活动地点主要在山东梁山泊,论规模,方腊义军肯定比宋江义军大。而在正史上,宋江义军自然也不是像《水浒传》描述的那样接受朝廷招安,然后再奉命南下参与剿灭方腊义军。

一直最求清平盛世的宋徽宗,怎么能允许方腊义军盘踞在东南沿海,于是一道诏书,由大宦官童贯和谭稹率领的15万大军便南下东南,以宦官为主帅统领大军这并不意外,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对宦官可是相当信任的,童贯不仅南下打方腊,还曾经两度挂帅攻打梁山。在朝廷大军的大兵压境之下,这些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义军很快便望风而降、作鸟兽散。童贯、谭稹率领的朝廷大军一路进展顺利,宋军水陆并进,直逼方腊老巢。无奈之下,方腊只得放火烧官舍、府库、民宅,并趁夜逃离杭州。宋军乘胜追击,收复了所有被义军占领的城池,方腊和妻子只得带着几万人回到老家清溪躲入深山、化整为零,打起了游击战。

(征方腊的主帅之一,北宋大宦官童贯)

宣和三年(1121年)早已把清溪周边的山团团包围的宋军,迟迟没能找到方腊的藏身之处,这一年的四月,一个不起眼的裨将却立下了不朽之功,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与岳飞并肩作战的抗金名将韩世忠。

正是韩世忠,带着十几个亲兵深入清溪深山中,通过走访得知了方腊的藏身之处,并把方腊及妻子邵氏、儿子方毫、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在梓桐峒的石涧中全部抓获,而藏身于此的七万义军则尽数被杀,至此,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以失败告终,方腊被擒后,同年八月在京师被枭首示众。

征方腊在北宋末年是大事,但与《水浒传》描述的肯定不一样,方腊也不是死于杭州城,征方腊自始至终也没有梁山义军的参与,北宋不会冒险采取“以寇制寇”的方式来解决方腊义军,在北宋,农民起义始终难以成为大气候是有很多原因的,这个向来以开明著称的王朝,昏君很少,明君倒挺多的,徽宗之前的哲宗、神宗风评都很不错,这也可以说明在北宋这个重文轻武的王朝,吏治相对其他王朝要好的多,但是,方腊起义影响之大,已经惊动到了徽宗皇帝,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依靠精锐的禁军剿灭义军,可以说方腊败局已定。

点赞5、益阳市 网友:潇潇依然

历史上宋江与方腊没有什么交集,更谈不上宋江被招安后征方腊了。

北宋末年,宣和元年(宋徽宗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在梁山泊起义造反,活动在山东河北一代。1121年,宋江等人在攻打海州(今连云港市)时,被海州知府张叔掖打败,宋江等人投降!

方腊是1120年十月开始举旗起义,先后攻下衢州,桐庐,富阳,新城,杭州,睦洲,寿昌等地。次年,宋徽宗打算招安方腊,背拒绝,结果被宋军包围杭州,杭州失守,方腊退到清溪县帮源洞,后来方腊和妻子等人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俘虏。方腊等人被押送到开封,八月二十四日被杀。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点赞6、白城市 网友:橘淮北

历史上,宋江根本没有去征讨方腊。而是宋江被张叔夜打败后,受招安了。

点赞7、普洱市 网友:独特之蕞

北宋末年,处于内忧外患叠加之时,多处农民起义的事件可能会发生的,但都不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和方腊起义,这也和人物名字有许多与水浒传中相同的名字,但也都不是水浒传的真人真事,而是作者为行文表达真意而又掩盖真意的需要,经作者按理性代化推演而拟出的人物。比如宋江,人物代化的作者写水浒传的目的在于给世人(包括当时的执政人员)及后人送(宋)去“工”或洪流主流做工的文化理念,因为做工制造始终代表着人类的本质特性,人类就起源于做工制造。即使农耕文化,也是在做工制造产生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刀或犁)后才兴盛发展的。所以在水浒传第四回智深长老送给鲁智深四句偈言:即“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这四句就是真智深送给鲁智深(孔儒为假智深,实为浮浅。)的总结或发展趋势。“林”是绿林,是强盗出没打劫之所,“遇林而起”形容儒文化或周文化起源于对中华古文化(仓颉老子文化)的打劫,偷梁换柱更换篡改了中华文字的古老字义。“遇山而富”,是言儒文化借助了山川石碑的雕刻或碑文而使自己逐渐发展起来。“遇州而迁”,是言儒文化寻找到适合生存发展的地方就迅速扩展,“迁”就是流动发展。“州”与“洲”相对,“州”无水,“水利万物,几于道”,“水”就是代化的“道”这个上善,那么“州”无水即无道,无道就是荒野荒蛮,就是落后;“遇州而迁”就是言儒智深文化向贫穷落后的地方传播快而显示它的高大。“遇江而止”,就是“江”有水且水多,也即道多,这就是能够阻止鲁智深的原因。

为什么作者写起义或反叛呢?是因世俗或儒学文化所好。其所好者是官位和权势,历史上的起义皆与官位、权势相联系的。再者,宋江(送江)与方腊是针锋相对两种文化观念;“江”,主流做工需要不断提高制造技术,提高制造技术最需要最热衷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离不开对客观自然事物的不断探索实践,也即“热天”。“天”就是自然事物的客观存在,“齐物论”就是民众皆热天。“热天”即夏,“腊”即腊月,即最冷天之月,这就是“宋江”与方腊对立的原因。哪种文化不“热天”?正是好虚不务实而又热衷讲“方正(以方为正)”的,可知“方腊”代化的是儒文化。再者,由于儒文化自秦以后逐渐受封建王朝和世人的热捧,这就是方腊起义在南方(南热北冷)的原因。说其是反叛是言其篡改反叛了古老的仓颉文化,即“老子”文化。仓颉老子的古道文化根本不允许仁义、礼义、情义之类存在,这就是方腊儒文化“起义”为始作俑者的道理。

这与诸葛亮(孔明)出师表“自幼躬耕于南阳”同一理。“出师表”并非赞诸葛亮孔明,而是贬儒学文化教育的浅簿。“师表”是言其教育只师表不师里,师外不师内,师猿绍猿而不师人的本质属性和特性,也即不师探索未知自然和技术创新。“自幼”是言其文化属于呀呀学语的少年文化(儒文化只是语言文化教育)。“躬”,是言儒文化及执政文化不重视国防兵器制造,“弓”就是兵器;“躬”即“身弓”,是言其以“身”以情为排斥异己文化的“兵器”,“耕”是言其只重农耕而不重视“工”及技术制造文化;“南阳”表达的就是“热”,是言儒学情身和小农意识文化理念一直占居受人热捧之位。

再说“朝庭招安”或“招安”,并非是世俗理念之意,而是言执政者(朝庭)为国家民族布局谋划早、多产生技术创新人才的大计,这比单纯的物质生产谋划重要的多。“招”就是提手之召,也即召唤号召全民提手,即提高生产技术;“安”就是国家民族需要的,能生产先进探索未知自然工具和制造先进兵器的大人才,国家民族只有多聚集“安”这样的大人才,才真正实现国家民族的安定而不受外敌欺负。“安”就是深屋藏娇的“大乔”或“乔女”,只有“安”这样的大人才的“孕育”,才能使国家民族诞生出领先外邦的前所未有先进技术,才能使制造技术不断创新提高。因此,“宋江”与“招安”是相向一致的,而方腊与“招安”和“工”是相背相逆的,这就是宋江接受招安而方腊不接受招安和宋江与方腊有殊死一战的原因。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