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辅导机构跟家长说,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成长期需要两年。你怎么看?
你是个实在人,但是效果不一定好!
作为辅导机构的从业人员来说,你向家长们这么说可能会造成双刃剑的效果,毕竟家长来辅导机构是为了快速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的,如果不能快速提高,也就没法量化成绩,请问我干嘛支付高价给你们呢?你得在短期内证明你们的价值,不然家长不一定愿意出钱!
辅导机构说到底是技能培训机构,更直接点就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强化训练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那就是非常棒的机构!技能,可以根据设定目标来拆解过程模块,你们的重点是研究考试题目,针对每一种提高的出题思路提出解题方法,怎么能获取高分怎么来,就像当初新东方大学四六级考试一样,到最后不用看考题,只要选项里面出现某一个核心单词直接选就可以!如果达不到这种研究水平,培训机构的生存理由都没有!
另外,你提到的语言两年时间来提高语文,其实说的不是考试技能而是语文素养,它不是围绕考试成绩来努力的,而是激发孩子们热爱语文,运用语文素养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是广泛意义上的学习,这个确实只能长时间来培养!
所以,辅导机构去讲语文长期能力,坦白讲,有点唬人,快速提升考试成绩是你们的生存理由!
不赞成你的说法。。。我女儿高中语文班里中等水平,其它科都在前面,尤其英语,于是高考前三个月,她每天中午攻阅读理解,晚上作文素材。。。结果高考语文史无前例的好,英语则很差。。。这说明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英语则说明,三天不练手生。。。。
第一,阅读量的积累。
近几年,高考语文阅读量越来越大了,原来阅读字数8000多,现在已经超过九千字,未来将超过1万字。这就需要学生平时要大量阅读,看《高考创新作文》,看名著,看杂志。平时还有注意阅读的速度,没有一定的速度,高考都答不完题。
第二,语感的积累。
语感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能体会到。在语文和英语的选择题中,语感特别重要。有的题你说不出为什么,但是你就感觉应该选这个,常常都是对的。语感需要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大声朗读,也可以增强语感。
第三,课外知识的积累。
高考语文150分,课内只占六分的文言文和古诗词默写,其他的144分均来自课外。有大阅读,有文言文,有病句和成语的使用,还有令很多学生头疼的古诗欣赏。想打好语文卷子,必博览群书,开阔眼界,按着固定的方法去训练。
如果说,语文是一座美轮美奂的高楼大厦,积累就是那一砖一瓦,每一篇阅读,每一个病句,每一篇作文都是在添砖加瓦。
对这个说法,我是非常赞成的。
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曾经过一句话:语文皮厚。
那时候还是学生,不知道皮厚是啥意思。后来参加了工作,成了教师,才知道皮厚的意思。
语文这门学科与数理化不一样,数理化之前没有任何积累,没有任何基础,只要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如果学习得法的话,成绩立即就能见效。
我认为这些学科类似西药。而语文学科则类似于中药。西药见效快,中药见效慢。
我用两个事例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个事例:我家孩子的语文成长过程。
学生时代,我和孩子的妈妈在语文方面都是佼佼者,语文成绩特别好。
例如在头条创作,我从来不用打草稿,不用打腹稿,只要有合适的话题,打开界面就写,一气呵成。原来问答收益高的时候,我写的问答比较多,一般半个小时就完成一篇,字数都会超过一千字。有一个网友觉得我写的如此迅速,还认为我是搬运工,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搬运可耻之类的话。后来直接被我拉黑了事。
但是我发现,我家孩子的语文成绩并不好,并且对语文还不感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培养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
怎么培养呢?
先从阅读开始。因为有句话很出名:得语文者得天下。而语文成绩的提高又离不开阅读。
我家孩子喜欢看动画片,那就先从动画故事开始入手,整本书主要是图片,文字极少。
看了一段时间以后,开始慢慢换成图文并重的书籍;再往后直接换成了文字多图片少的书籍,现在阅读的书籍即使没有一幅插图,他也喜欢看了。
通过阅读,最大的收益是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增长了知识面,有很多知识我都不知道,但是他却非常熟悉,如数家珍地告诉我。
孩子的语文成绩也明显得到了提高,因为他的阅读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增强了,并且作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算起来,孩子的语文成绩提高的过程需要了大约四年的时间,真正是厚积薄发的。
第二个事例:我要求高一学生把大部头小说带回家
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教室内放有一些名著等大部头小说。我以为是语文教师安排的,后来经过了解,是学生自己购买的。
我通过有线广播会提醒学生:
大家都清楚一个事实,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确实大有帮助。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属于你们的阅读时间已经过去了。
语文阅读的黄金时间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非常紧张,学习节奏非常密集,已经不适合大量阅读了。
我建议你们把大部头小说带回家,利用双休或者节假日阅读。
观点
从我个人的感受和对其他人的了解,更是通过对从教过程的经验积累来看,语文这门课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多种因素有关系。
?与思维模式有关系。有些人的思维模式属于理科思维,这些学生的语言类学科成绩不好,但是理科类的学科却是王牌学科,这些孩子即便在语文上下很大功夫,但是见效很慢。有些孩子,天生具有语言天赋,对语文特别感兴趣,这种学生无需费多大功夫,就能轻松学好语文。
?与长期积累有关系。无论是什么样的思维模式,积累就比不积累强。字词句,文学常识,经典文章的背诵等等,积少成多,厚积薄发。
?成长期的长短不一。语文的皮厚,注定需要积累,注定需要消化吸收,需要一个成长期。但是这个成长期的长短与孩子的具体情况有关系,不能用2年误导了学生和家长,免得产生急躁心理。
我是朗月寒雪,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赞同正确观点,的确要有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看得出这是个非常专长而敬业的教师,抓住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抓主要矛盾,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作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专业教师,我想谈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与之共勉:
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它详尽阐述教师该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作为从事这门学科教学的老师来说,这便是开启教学之门的金钥匙。就像我们平时与人谈话时,想好该怎么说,然后用语言这个工具交流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教学最显著的特点。
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工具性:语文学习可以说是语言形成的基础,语言必须依赖语文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不必一一赘述,可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工具性彰显了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刚上学的孩子,要求熟读唐诗三百首,还要大声朗读出来?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是浅显易懂的道理。就拿时下国人都热衷的英语来说,总是强调大声读,为加强学生的语感,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与夯实。语文学习更应如此,阶梯式的上升,最后熟练运用我们的母语。
《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就是四个字: 读 写 听 说
简单说说我在教学时如何用的:
1·大声读出来。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自个最少大声读三遍,遇到不会的词借助拼音,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反复读,持之以恒,学生朗读能力会有很大提升,解决读的问题。
2·看重预习。学生在预习时,要求给生字组词(特别强调成语的积累,还有各式词语比如ABB式,AABB式,ABAB式等);会背课文里喜欢的摘抄的好词好句,这样是为写积累必要的词汇量。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在习作教学上,要求学生写之前大量的读,读得要杂,并在书上勾画,写体会,思考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多问自己几个问什么,并有一定量的仿写。
3·提升听的能力。上新课时,一定会挤出十分钟的时间,指名学生读,然后让别的学生仔细听,给读的同学“挑刺”,目的就是锻炼学会倾听。不要小看,你可以试试,好管用。
4·鼓励说。交流是不可少的训练,教学时用善意肯定的眼鼓励学生敢于发言交流,说错了也没关系。面对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要敢说,当然要注意礼仪。
这就是我的体会,持之以恒,水到渠成啦!
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成长期需要两年。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要说两年就可以学好语文,还是有些勉强。
我们从上学开始就一直进行语文的学习。语文是国文课,是基础课,是工具课。从拼音、文字,到阅读、作文,从词汇积累到语法修辞等,任何一部分的学习都不可能一挥而就,而是需要不断的学习训练,这不是说两年就可以完成的。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我们都在不间断地学习语文,遗憾的是,有的学生学好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不好语文。
有的学生喜欢学习理科的课程,有的喜欢地理、历史等课程,唯独不喜欢语文这门课程。究其原因,还在于语文学科的庞杂性、松散性、缓慢性,以至于有的学生小学学不好语文,初中学起来也吃力,也不带学,中考吃语文的亏。同时到了高中也还是发愁语文学习,不喜欢用多的时间学习语文,高考的时候还是吃语文的亏。看来语文的学习绝对不是短时间就可凑效的。
于是,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出现了专门补语文课的学习,以前人们补课大都是数学、英语等课程,到了现在,你哪一科差,都可以找到补课的机构和老师,针对语文差的学生,短时间的补课也不见得有效果,更不用说大的效果。所以机构的老师说,两年是一个成长期是有道理的。但要我说,没有哪个学生能在短的时间内学好语文,需要学生在上学的时间里毫不松懈地学习语文,不怕麻烦,不要敷衍,按老师的要求实实在在地学习,这样才可能学好语文,或者不会和别人差开距离。
谢邀
笔者非常同意题主的前半句话,语文学习确实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但语文的成长期是不是两年?这有待商榷。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且内容庞杂的学习过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也是不同的。例如说:拼音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学习的过程就没有必要太长。但是对于像作文这样要求写作能力的方面,还是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读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需要大量的素材积累。这些工作没有时间的沉淀是不可能出效果的。
一、加强写作训练。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
二、注意课外积累。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三、学好课本知识。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
古人说:“江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知识积累越丰富,聪明才智越易于发挥,而且有利于能力的形成。
因此,学好语文还是要时间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