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在银行里工作是个怎样的体验?为什么有人认为银行仍是个铁饭碗?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3关键词:工作,银行

在银行里工作是个怎样的体验?为什么有人认为银行仍是个铁饭碗?

点赞1、白城市 网友:共你悲欢

干了30年银行,要说没点体验实在说不过去,要说有体验吧,可一看这个题目,竟然感觉不知从何说起。思来想去,还是从薪金说起吧。

一,干部员工收入悬殊较大,员工经常"被平均”

如果从网络上看,银行员工的平均收入绝对让人眼馋,年收入20多万是少的,30万40万似乎很平常。其实广大员工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平均"了。

大约从2000年之后,我所在的分行机关干部员工的收入突然拉开了距离,副处级以上干部年薪逐年从10几万长到了20多万、30多万、4O多万甚至50多万,而科级(含)以下员工的薪资却始终保持在10万左右。现在基本形成了机制,分行机关正处级干部的薪资是正科级的3.5倍,支行行长是正科级的4倍。

应该说,这种分配机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开始几年在干部员工之间造成了很大矛盾,但后来分配机制几经改革,不仅没有平衡,差距反而更加拉大,而且基本形成机制固定下来,广大员工也就在"温水煮蛤蟆"的过程中无可奈何地接受了。

二,"银二代"、"富二代"占居重要i岗位,裙带关系比较严重

干银行在分行以下营业机构是很辛苦的,因为支行以下都是经营行,员工除去岗位工作之外,分支行下达的各种存款、信用卡、理财、保险等任务压力山大。因此有关系有门子的都削尖脑袋往分行机关钻,那些"银二代"便成了分行机关的"底细"。

因为银行一直以来收入比较高,所以这些年来,大凡在银行混的有头有脸的人,都把自己的孩子也弄进银行。比如我所在的分行50多个处级干部(退休和在职)的孩子几乎全部干银行,几乎全部安排在分行机关,而且几乎都安排在人事、信贷等重要岗位上。

从前年开始重视纪检监察,并开始从纪检监察提拔处级干部,"银二代"们又突然涌进了这个过去无人问津的部门。总之现在干银行,裙带关系比较严重一些,没有关系很难与"前途"二字挂钩。

三,铁路的规章银行的制度,银行的制度密布,管理严、创新难

有人说,银行是最埋没人才的行业,这话有些过份,但也很现实,因为银行是经常货币的特殊企业,银行员工和印钞厂的员工一样天天与金钱打交道,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且还必须一丝不苟严格管理,制度压缩了创新的空间。

如果想比较安安稳稳地端个"铁饭碗“,到银行来没错,尤其应该到工农中建交等国有银行来,这些国有银行虽然也打破了"铁饭碗",但这里的饭碗依然是比较结实的。因为这些国有银行是全国性的,只要中国经济在,这些银行就在。当然也可能减员,但比一般企业包括那些股份制银行保险的多。

说感觉银行仍然是个铁饭碗,是因为银行经营的是货币,涉及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利益,一旦倒闭会影响社会稳定。比如有年海南城市信用社因经营不好失掉了信誉,出现了挤兑现象,就是老百姓怕这家信用社倒闭,纷纷到该行提钱。人民银行一看,立即宣布海南城市信用社由工商银行接管,挤兑现象马上解决了。

当然,如果你想创新,你有特长、你有梦想,你受不了条条框框的束缚,那最好不要到银行来。因为银行的基本构架就规章制度,整个银行就是一帜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到处都是规章,到处都是制度,你只能按着事先设定的制度办,没有多么创新的余地,没有你发挥特长的地方,也没有实现你梦想的空间。银行就是现代的银号,就是新时代的钱庄,仅此而已。

点赞2、丹东市 网友:雅烟。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百个银行人对银行工作也会有一百种体验。只是会因层级差别,年龄不同,对银行工作体验会有差异罢了。

在基层网点的银行工作人员,营销压力大,从品产上,什么存款,普惠贷款,E贷,信用卡,卡分期,基金,保险,三方存管,贵金属。从时间节点上,开门红,半年冲刺,三季度储备,年底冲刺。名目之多,可谓令人眼花缭乱,苦不堪言。至于收入,拿2500元保底工资的人占三分之一。

当然升到管理层,月薪过万也稀松平常,所以还得努力,无论何时何地,人往高处走,一定没错。

在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无论工资多少,五险一金是按时缴的,营销业绩的好坏,只会影响到你的工资,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一般是不会解除劳动合同的,所以银行还是一般人眼里的铁饭碗。

点赞3、辽阳市 网友:浅夏诗韵

我是三首玉,我来回答。

在银行里工作体验很丰富,因为早就有人总结银行人“吃的像乞丐,忙的像蚂蚁,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活脱脱金融民工一个。

一、计划经济下的银行

早些时候,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主要承担政府安排的为民服务职责,建设银行负责建设单位资金结算、拨款、贷款等事宜;农业银行主要承担粮棉油方面的资金结算、拨款、贷款等事宜;工商银行主要承担工商企业资金结算、拨款、贷款等事宜;中国银行主要承担外贸企业资金结算、拨款、贷款等事宜,人民银行则负责货币发行、国债发行、国库管理、银行业管理等全面管理职责。那时候银行实行计划管理,银行员工按照国家干部管理,和国家公务员没什么区别,所以银行工作一直被称为“铁饭碗”。

二、市场经济下的银行

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后,让市场去配置资源,去参与竞争,去独立核算,去自负盈亏,首先打破的是国企铁饭碗。但是银行作为国家金融命脉,关系整个国家及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国家采取十分谨慎的政策,直到国企改革完毕,通过引进战略投资,通过风险压力测试,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才逐步放开金融市场,让民营银行丰富市场主体,让外资银行在国内经营,银行完全走向了市场。习惯于朝九晚五的银行员工,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完全沦为金融民工。“一人干银行,全家干银行”,每个基层银行人都背负了无数指标和任务,存款、基金、保险、黄金、网上银行、代发工资、党群平台、撮合平台、办理ETC等等。基层银行员工的待遇也出现大幅波动,许多银行员工在生活压力下跳槽,银行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强,银行工作已经不再是“铁饭碗”。

只有在银行基层工作的人,才能体验银行人的不容易。




点赞4、太原市 网友:北大浪子

我是海洋,一名基层银行管理人员。在银行里工作什么样的体验,一个字“累”,二个字“很累”,三个字“压力大”。但是,你要说,活在这个世界里,干哪行,做什么,不累,不累那是留给死人的,活着你就得给我拼搏。

如果你抱着混的态度,你的体验就是压力山大,还是鸭梨山大。迟早会得抑郁症,身体出问题。

既然我们不能改变,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努力奋斗付出有所价值,有所收获。

我的体验感受就是:累并快乐着,因为当自己创造出骄人业绩的时候,自己价值得到体现的时候,自己就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银行是不是铁饭碗,我觉得“是”,但是我们每位员工随时可以把这个饭碗扔了,再去拥抱下一个饭碗。我说的是跳槽太普遍了!只要你坚持原则,不违规不违法,我觉得银行不倒闭,你就应该会有碗饭可以吃吧。

当然,我还是奉劝各位不要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张终身饭票,那只会抑制你的想象力创造力。把你这只青蛙慢慢煮熟了…

点赞5、淮北市 网友:踏浪狂奔

其实,我特别想说说银行真实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我们对于一个了解不充分的事情,去乱下自己的判断是不理智的。

所以,我今天只是简单的聊聊一个银行小小柜员最真实的一天。爱与不爱,苦或者不苦,可以真实的亲身感受一下。

同学背景:

2017年毕业于某211,毕业后通过校招进入某国企银行。

HR告知他们,所有人进入银行后,从基础岗位——柜员做起,并且承诺本科生两年后有转岗机会,年薪10万+。

是不是一切听起来,挺顺理成章且公开透明的。

是的,他也是这么觉得的。

就这样很满意的进入了银行体制内,开启了银行柜员生涯。

1、大堂生活

银行提倡“站姿服务”。只要站在大堂,就要仪态端正。

什么是仪态端正呢?就是五指并拢,右手搭左手,放在小腹部,挺身站直。

如果你累了,想靠在大堂的引导台休息一小会,不仅仅是大堂的经理姐姐要过来提醒你,这是不合规的,而且你要时刻注意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在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这要是被查到了,就是警示加扣钱。

还有还有,就算客户特别着急叫你过去帮忙办业务,你也千万不要跑。因为经理小姐姐因为着急帮客户办业务,在大堂跑了两步,就被以“仪态不端正”扣钱了,好像是200。

仪态问题就到这里了,下面就是业务,业务!!!

刚开始进入银行,你懂填单子,用机器吗?

你肯定不会也不敢,因为银行都是和钱打交道啊,人的第二条生命啊。办错了,顾客说你,领导说你,同事说你,挡不住还要道歉赔钱。

所以就导致他一开始畏畏缩缩,不敢确切的解答顾客的问题,一有问题就要求助我们大堂经理姐姐。

你们肯定会问,业务不会就学啊。是啊,我也想学啊。

岗前培训一个半月,全部都在讲制度,纠正姿态。谁给你讲具体的业务啊。

而且,业务真的特别多,各种各样的。

所以开始学习业务就是舔着脸皮东问西问,别怕被前辈嫌弃,没事,大胆的试错。错着错着,钱被扣着扣着,你就都懂了。

2、差不多了,可以进现金柜台了

每天7:50到银行开门,接款车。8:00之前要把车接好,不能耽误下一网点接车。(每个振远款车每天负责两个网点,如果是后接车的网点可以8:10左右到,但是晚上下班就要晚哦,因为晚上接车也是这个顺序。)

怎么接款车?至少三个人在,主管和两个柜员。不对还必须有保安师傅。嗯,是四个人。

温馨提示:银行所有的活动都是集体活动,一定要有集体意识,少了一个人不在,都是不合规。所以,请做好无时无刻“我等你,你等我”的准备哦~

角色分配:

保安大叔观察周围环境;柜员1穿上防弹服和保安师傅一起去接车,手持电棒和押运人员信息单,到车周围绕车一周,核对手中的单子中的车牌号与车号是否相符,再核对人员照片是否相符。请注意,所有动作请做放大版,就算每天车牌号一样,你都能背出来,也请看单子核对,给摄像头清清楚楚的看到。此事可以类比我们去考驾照。

现金区主管+柜员2看着保安师傅和柜员1所有行动,有了可疑人员,以便立刻做出反应。

接款车时间大约为10分钟。

8:00出来,可以自由活动一会,比如换上工服,或者上个厕所,或者抓紧时间吃个早饭,因为马上我们的晨会就要开始啦。

8:10晨会,一般为20分钟。因为上面出台了规范化的开晨会流程,必须够时间,会抽查录像,不到位领导也要被批评的。

晨会流程:

1、报昨天业务的完成情况,今日承诺。比如开卡,余额,理财,保险。。。每个柜员报一次,每天基本有2-3个柜员。

2、领导总结发言,然后说说各项指标的进度

3、大堂经理带着大家做一遍规范用语

4、理财经理介绍近期重点产品

5、柜员之间实景演练

6、领导评价,一定有夸奖,有批评。

7、主管说新业务或者注意事项

8、没有临时下发的任务就可以结束了。

嗯。。。想想我都好累,而且,你就想想每天都说一样的内容,有啥好说的。80%重复内容。而且你得仪态规范的听。

8:30该进现金区抓紧时间装钞了。啊呀,别怀疑,银行旁边24小时的ATM还有银行里面的ATM都是我们手工装钞哦~每天至少早晚两次呢。(卡钞,短款,长款那就别说了)

进了现金区,拆款箱。互相点袋,主管点袋核对钱数。没问题柜员就自己过自己的钱,然后过完了自己的钱,柜员1和主管过装ATM的钱,注意,必须双人。柜员2和主管一起拎着箱子去装钞,这个过程至少20分钟。因为,我们有5台机器要装啊。

每台机器装的时候就是都要经历主管转密码,柜员开ATM,然后启动机器,手动加钞的过程啊。

真的恨不得自己再快点,因为9:00可要开门了。大爷大妈早就排好队了。

终于终于,9:00开门了。

可以说你真正工作的一天,终于马上要开始了呀。

请注意你这一天的规范用语和规范手势,认认真真核点好每一笔业务的钱。不要饭都没吃好,水都没喝上,厕所都没去的辛辛苦苦干了一天,反被扣钱了呀!!

一定认真核对好钱数,信我。

你核对好钱数,你就可以比较顺利的在5:30关门大吉时,6:00左右接款车回家了呀。

对,差不多就是这样,银行小小柜员的一天。

所有的半体制,在稳定性方面都不亚于体制,你不想辞职,领导很难强行开除你。但是在薪水方面差距就不一样了,半体制的薪水可能远高于体制内,但是也可能远低于体制内,波动率极大。

等于铁饭碗,变成了玉饭碗,值钱但易碎。如果国企的岗位能把这个波动率给抹平,那他就是体制内,没有丝毫区别,有时候甚至工资还很高,那就成为了金饭碗。这样的岗位,在有些国企,是有不少的,不过门槛极高。

点赞6、台山市 网友:西毒残阳

“你还愿意去银行工作吗?”大多数人的回答仍是“yes”,却没有了兴奋感。

银行人在朋友圈转发点评“后浪”时,后浪们则在知乎上询问“毕业后还应不应该去银行?”

目前,仍有很多人挤破脑袋去银行,图个安稳;也有很多人千方百计“逃离”,为了理想。

这依旧是一份好工作,却不再承载激情和梦想。

褪色的金饭碗

这两年,不断有银行朋友向我吐槽,从毕业学校看,新员工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分支行。

十年前还不是这样。

记得2011年,我当时所在的银行组织了一次总分支联动的下基层运动,我被分配到山东某家支行,与支行客户经理共同工作3个月。同样的年纪,看着他们在拜访对公客户时侃侃而谈,事后又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客户的潜在风险点,让我敬佩不已,对比之下,自己每天在总行写各种通知、公文,真是不够看。

一年之后,当时我跟着的那位年轻客户经理已经是分管公司业务的副行长(网点)。那个时候,在网点工作无疑是充满诱惑力的,辛苦不假,心怀抱负的年轻人谁会怕苦呢?有发展空间才重要。

到了2016年,我已经离开银行,那位支行副行长某日找我诉苦,“最近辞职的同事很多,很多人留下这么一句话,这辈子都不会再做银行”。他感慨这些话让他压力很大,我劝说道这只是大家长期压抑下的情绪宣泄,不是在针对他。

就在那几年,银行基层职场环境明显“恶化”:一边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蓬勃崛起,很多优秀员工主动离开;一边是经济下行后的不良爆发和对公业务急剧萎缩,上上下下所有压力传导至基层,收入不断下滑,压力越来越大。

其实,压力问题、不良问题甚至薪资问题,都还不是根本问题,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成长空间的急剧萎缩。

基层网点最难熬的那几年里,中小企业因相互担保批量倒下,对公业务基本只剩下催收,后来虽有恢复,但朝气不再;个人业务的重要性也被互联网消解,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很多有技术含量的业务环节上收,总行网络金融部、个人金融部、信用卡事业部越来越贴近一线,而网点距离核心用户越来越远,重要性下降,甚至不再能听得到“互联网”的炮声。

当基层慢慢被纯操作性工作填满,成长空间也被挤掉了,一些从业者开始自我调侃,“三四线城市谈不上金融,我们只是在做一些低端的低技术含量工作,说好听点叫金融。”

也是在那几年,社交媒体中关于银行基层员工“去能力化”的讨论热火朝天,银行几十年来积累的岗位光环,在这样的讨论中一点点消解,越来越多的员工灰心丧气,那些原本可以承受的压力,变得如山大。

曾经的金饭碗,褪色了。

更大的危机

远不止这些,更大的问题,正在袭来。

银行员工对收入的吐槽,更多地集中在纵向对比的增速下滑上(以2014年为界,前四年平均增速11.5%,后四年平均增速4.6%),在横向跨行业对比中,银行业仍是令人羡慕的高薪行业。

2018年,金融保险行业年均工资收入近13万元,略低于计算机相关行业,位居第二,相比其他行业,仍有明显优势。问题是,在接下来的5-10年,这种相对优势会加速褪色。


1、渠道褪色

产品销售提成,是银行一线员工绩效收入的重要来源。一直以来,银行是当之无愧的金融渠道之王,人们习惯于在网点购买一切金融产品——存款、贷款、基金、保险。

但随着金融业务线上化迁移,支付宝、微信、苏宁金融等综合金融平台一站式购齐,体验更好,正不可逆地侵蚀银行的渠道价值。同时,金融机构也在加速自建线上渠道,相比之下,网点渠道价值褪色,本是同根生,不得不相煎。

对银行一线员工来讲,这意味着网点的带货能力下降,“人在网点坐、客从外面来”的坐商销售模式愈发艰难,收入停滞甚至下滑的时代加速到来。

2016年-2019年,六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邮储)代理委托业务手续费收入从939亿元缩水至663亿元,是互联网时代银行渠道能力下降的佐证。以宇宙行工行为例,近五年,代理基金和代理保险销售额均呈下降趋势。


2、对公褪色

七八年前,对公客户经理是很多柜员职业发展的理想目标,收入高、空间大、压力也可承受。2012年以来,对公业务开始走下坡路。总行和省分行的重点大客户,还能抵御经济下行的影响;支行网点的对公客户加速分化,好用户不借钱、借钱的用户有风险,对公客户经理的日子难过起来。

对公辉煌时代,基层对公客户经理既能在银行内部拿高薪,信托机构、小贷公司等也敞开大门欢迎他们。随着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零售业务崛起,金融行业对公司业务人才的需求下降,银行内部“对公条线”的相对优势地位,也一去不返了。

以农商行、城商行为例,这两类机构均以对公业务为主,能很好地代表银行基层对公业务的变迁。近十年来,农商行、城商行的不良率持续攀升,高点分别达到4.29%和2.48%;同期,农商行的净息差低于3%,城商行的净息差约为2%,不良率高于净息差,表明贷款业务是亏钱的,基层对公神话的褪色可见一斑。


无论是渠道褪色还是对公褪色,都在“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地演变着。套用王兴那句名言,现在这个时点,既是过去十年中最坏的一年,也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逼仄的成长空间

所谓“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行业的微小变迁,对员工的影响成倍放大。

银行基层网点的褪色,反映到员工层面,就是越来越多的抱怨吐槽、越来越多的无力感。个别人勇敢跳出来,多数人则变得“成熟”,失去朝气和活力。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曾如此评价员工的“成熟”过程:

“年轻的知识工作者的职位涵盖范围太窄,不足以向他的能力挑战,其结果不是他自请离职,便是很快变成‘老油条”。我们常听到许多主管感慨地说:想不到满怀壮志的年轻人,会一个接一个消沉下去。其实这不怪别人,只能怪这些主管,是他们自己冻结了年轻人的热情,他们将职位设计得涵盖范围太窄了。”

看不到成长空间,年轻人进入银行后,很快变成“老油条”,并美其名曰“成熟”,从业者的这个“成熟”,对应到组织层面,就是活力的丧失,以及各种转型策略的执行难。

此时,很多银行力推执行力管理,却是南辕北辙。因为此时组织目标(利润、市场份额)的实现,并不能同步带来个人目标(成长空间、薪资增长等)的达成。员工缺乏热情和动力,执行力管理的结果是死气沉沉,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无法适应求变求新的市场环境。详细见《银行还是你大爷》一文。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银行通常希望找到“天才”来解决问题。但六十年前的德鲁克就已经告诫管理者此路不通:

“我们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这里的管理者,指的知识工作者,本文作者注)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达成绩效。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寄望于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怎么改进工作手段呢?德鲁克给出的建议之一就是以“合作者”的方式管理雇员。合作者需要被说服,不再是机械地执行命令。所以,管理工作变成销售工作,“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不会首先问‘我们想要什么’,而是会问‘对方想要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价值标准,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结果’”。

中国420万银行业员工,绝大多数都在基层。面对基层业务“褪色”的现状,不能在内部激励机制、绩效管理机制、员工发展机制等方面做出适应性改变,银行业的零售转型,就不可能成功。

向用户看齐

行业变迁给出的答卷,需要银行与员工共同完成。可以说,与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相比,银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与员工共赢。

银行在机构层面着眼于内部变革与转型,员工则应着眼于职业技能的升级迭代。这种变革与升级,需围绕用户展开:用户在哪里,就去哪里找用户;用户有什么需求,就创新性地提供什么服务。

机构层面,主要围绕APP建设、场景合作、开放银行等手段获取用户;在员工层面,则需要结合零售用户社群化、圈层化的特点改变营销策略,习得新的技能。

这个时候,一味地埋头苦干很危险,因为在行业变革期,“把事情做对”固然重要,但只有“做对的事情”,才能跨过鸿沟,把握明天!

点赞7、嘉峪关市 网友:君子傲つ

因为人们对银行的概念还停留在四大国有行那会儿。确实,四大行都是有行政级别的,科长,处长。但现在更多的是商业银行,那就是民营企业了,所以现在大部分银行人的苦别人不明白:金融民工而已。鄙人就是从晋城银行辞职的

点赞8、廉江市 网友:芳华初梦

加班、开会、学习、报表、培训、外拓、营销、检查、自查、比赛、活动......如果要问什么体验,就好比每天睁开眼,你都在前线准备打仗一样。整日身心疲惫,任务如山、没有快乐可言。

点赞9、项城市 网友:幸运音符

看看有多少跳槽、辞职的,就知道是否是好饭碗。

点赞10、陆丰市 网友:以帅服人

我一开始分到网点,直接定岗柜员,在老员工身后学习不到两周,就要上柜。当时看到柜员面对客户的状态,十分忌惮啊,上厕所都要跑着去,中午吃饭都要狼吞虎咽,笑脸相迎,时不时碰到蛮不讲理客户,内心五味杂陈。我比较走运,因为网点缺少对公柜员,因此我几乎没怎么做对私,就调到对公柜组做对公业务。一开始挺高兴,感觉很走运,师傅虽然严厉,但是手把手认真教,对公业务理解越来越深刻。但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半,师傅调走去支行做业管,我居然一个人要撑起整个对公柜组,经办是新大学生,业务经理在支行是出了名严厉和挑刺,这种水深火热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半。WTF,有段时间,下午五点下班后,我一个人处理开户资料,国际申报、传票勾对等,烦躁起来就指着监控骂,一边骂一边干活,一般晚上8点下班,自己布控然后拉下卷帘门,孤单离去。这段经历最崩溃,没有经历过得人无法想象,和我同一批次进入银行的人, 一部分人直接去分行职能部室,一部分人直接去支行科室,还有一部分人一年出柜当客户经理、理财经理,身体被蹂躏,心理压力大的同时,落差让我觉得未来希望渺茫。

入行将近3年的时候,我决定辞职。我一边外面投简历,一边做柜员,身心疲惫。绝境逢生,我获得了两个好机会,第一个是分行部室破天荒分公司、个人条线招聘了,我遇到贵人指点和提醒,在报名截止日前1天顺利报名;第二个是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业务运营岗我进入终面,入场券几乎就在眼前。我主攻分行,拿出高考的劲头,持续学习半个月,顺利通过笔试面试,以7选1的比例进入分行资金业务部,走运的成为了一名交易员。然后婉拒资管公司。

从网点到分行较好部室是什么感觉?感觉人生瞬间充满了希望,天空更蓝、阳光更明媚,每一个人都充满了爱心,最重要的是,脱离柜台,扬眉吐气!!这种感觉太难忘了,绝对是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一般网点柜员有什么出路呢?一般三种,第一种操作类岗位晋升,从柜员到复核再到业务经理,然后就从干活的人变成管理干活的人,职级接近支行副行长;第二种营销类岗位转变,从柜员尽快脱柜转成对私理财经理、大堂经理或对公客户经理。营销岗时间自由但指标压力较大,但是如果表现出色,3-5年成为网点副行长或者支行公司科副主任,之后发展看个人综合能力以及人品;第三种纵向晋升,从网点竞聘到分行,所做业务更全面更具竞争力, 个人发展空间更大。

如果方法得当,职业发展定位准确,一般在一个地方工作3-5年,劳累指数就会大幅下滑。一方面工作都已掌握,效率提高;一方面作为老员工有一定“特权”,约定俗成的一些工作会由新员工承担,新员工需要按规矩熬到老员工;一方面3、5年后,工作匹配度提升,工资会有质的提升,且许多晋升机会也轮到自己了。

3、银行内部等级如何分,工资待遇怎么样?

每个银行不同,国有行等级与职位挂钩,一般级数越低职位越高(六级一要高于九级一)。职位有上下限,比如总行经理定级五级三到六级三,分行中级经理定位七级二到九级一,网点行长定位六级二到七级一。在同一职位内,通过工作时限、工作表现,会有量变,比如分行中经工作3年后从九级一升至七级二,但无法再进一步,除非成为分行主管,形成质变到七级一。

我所在国有行,分行层级本科生进去是十一级三,研究生进去是十级三;总行层级进入后是助理经理,七级-八级。

薪酬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补贴+年终奖组成,每个级别对应固定的基本工资,无论北京、上海、杭州、兰州只要级别一样,基本工资就一样。银行之所以薪酬较高,主要在于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基本占据总体薪酬60%以上,这也造就一线城市级沿海城市相对高工资,因为绩效好。一般同一个银行,上海分行绩效要高于成都分行、大连分行。

随利率市场化推进,传统存贷利差收入越来越薄,银行待遇近两年每况愈下,但瘦死骆驼比马大,银行工资依旧处于中上水准。社会上有种声音说银行不行了,没有前途,但在当前经济下行期,银行依旧是应届生吞吐量最大,整体薪酬水平较高,稳定性有保障的职业,虽不比基金、券商,但是相比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还是有一定优势。另外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一线城市工资下调幅度最小,东北三省、山东省等受经济波及较大的省份,工资下调幅度较大,员工降薪感受最强烈。因此,选好工作地点,十分重要。

(题外话,一般北上广国有银行工作5年后,年税后薪酬能到达20万以上。二线城市税后10-20万,三线城市税后10万或以下。)

点赞11、葫芦岛市 网友:兔叽妹妹

本科毕业校招进某国有行,经历了五年的毒打之后辞职考公,进了体制内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真香”!

除了总行、省分行的后台岗位,银行的校招真的很坑。中农工建尤甚。

“卷”:银行校招进来的,不管你是985 211,还是海龟硕士,一律先去坐柜台2年,好多刚毕业的小年轻满怀雄心壮志,然后在柜台窗口被磨平了棱角,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办业务机器。

“忙”:银行柜台真的很忙,别人看到的是9点开门5点关门,其实你至少要8点到,不出意外情况的话,6.30能走就不错了,要是赶上运钞车出问题,或者长短款、凭证缺失什么的,分分钟折腾到9点以后。

此外,一天上班是没有休息时间的,除了中午简短的吃饭时间,你要上个厕所,你得电脑锁屏、锁印章、锁钱箱、锁凭证,还得被外面排队的人骂。

还有各种会议、培训、考试,基本都是在下班后或者周末时间,上了一周的班好不容易想休息一下了,周六你还得早起去参加培训,还要考试。

“烦”: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银行柜台就是最苦逼的存在,总行、人行、公安等各种部门的规定都有,你得一遍一遍地跟人解释,遇上不理解的,轻则阴阳怪气,重则破口大骂,一线也只是执行政策,却是所有负面反馈的接收者。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上班就跟上坟一样,每天早上醒来发现要去上班了,就负能量满满。

“穷”:不要以为银行处处跟钱打交道,工资就高。银行上班一堆的任务,卖保险、卖基金、卖理财、卖贵金属......到了年末、半年末、季度末甚至月末,就要舔着脸去找人拉存款,这些任务一旦完不成,就是扣钱扣钱。平时业务出错扣钱,后台查监控流程不规范扣钱,被人投诉扣钱...... 加上近些年支付宝微信的挤压,银行的效益也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了。某二线城市四大行之一,柜员一个月拿到手平均就4000-5000。当初我们这一波全市总计招了300多人,我们支行一共26个人,现如今还在银行的除了3个跳槽其他商业银行的,其他的全部辞职了。

银行是铁饭碗吗?是的,但是这个饭碗有点生锈了,因为不管你干得怎么样,银行是不会主动辞退你的,如果你能够忍受每个月拿两三千块钱的话。

以上体验仅来自于我在银行5年,从事一线柜员及客户经理的工作感受,仅供参考。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