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家族46人为国殉难,为何最终起兵叛唐?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6关键词:怀恩

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家族46人为国殉难,为何最终起兵叛唐?

点赞1、成都市 网友:嫣然若夕

吓我一跳,我寻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第一功臣不是长孙无忌吗,难道是我记错了?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还真是我弄错了。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跟随自己一块打天下的功臣,特意叫来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给他们画像,此番一共定下了二十四位功臣,又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在凌烟阁放置功臣的画像算是从唐太宗开始了,于是在李世民之后便有了将画像放入凌烟阁的嘉奖行为,这也算是文臣武将的最高荣誉。

因为是唐肃宗时期才将安史之乱给全部平息,所以在封凌烟阁功臣的时候数量也多了一些,总计封了三十二位功臣。

在这三十二位功臣之中仆固怀恩排列第一,按照仆固怀恩在当时功劳来讲,这个第一也确实是实至名归,但仆固怀恩也是凌烟阁功臣中少数叛唐谋反的将领。



在古代有十条重罪是不能被赦免的,所以又称十恶不赦,其中谋反罪被排在第一,可见谋反的性质之恶劣。

仆固怀恩在当时能做到力压郭子仪、李光弼这两位大将成为凌烟阁第一功臣说明其肯定有过人之处,这样的人到底在遭遇了什么后竟会走上叛唐的道路?

值得一说的是仆固怀恩并非是汉人,其祖上是铁勒族仆骨部人,不过在唐朝那个各族之间文化大交流的年代中,这种情况也不算少见。



贞观二十年,唐朝名将李绩奉唐太宗之命远征漠北,李绩带人很快就平定了漠北的薛延陀汗国,铁勒族全部率众投降,唐太宗为了彰显仁德便将一些部族的首领给封为世袭都督,仆固怀恩的家族因此收获了一个世袭金微州都督。

世袭的意思就是只要后代不犯下什么大错,那么这个称号和职务便会一直在该族流传下去,但一场战乱的到来打断了仆固怀恩的清闲梦。

公元755年,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地的节度使安禄山公然举兵反唐,唐朝就此迎来最大的浩劫,这便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仆固怀恩并没有选择跟其他人一样逃跑或者投降,而是毅然决然跟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对叛军展开反击。

为了让国家渡过这次劫难,仆固怀恩一家付出了太多,仆固怀恩有一个儿子名叫仆固玢,因为在前线不敌叛军,所以选择了投降并逃回家中。

当仆固怀恩得知仆固玢投降行径后,并没有选择原谅,而是直接当众斩首以振军心,另一个儿子则是一直跟随仆固怀恩南征北战令敌人闻风丧胆。



并且不仅限于家中男性,仆固怀恩的两个女儿也被他给送到回纥和亲,希望能得到回纥的帮助,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回纥部给与的帮助也确实是最多的。

公元763年,历时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以史朝义的自尽而宣布结束,仆固怀恩一家在此战中共战死五十六人,说是满门忠烈一点都不为过。

虽说家族的领导人物仆固怀恩在战乱中生还了下来,并被唐肃宗李亨封为凌烟阁第一功臣,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第一功臣会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竟被逼得叛唐谋反。



虽说安史之乱是被一众武将所平定,但安史之乱之所以爆发也是因为武将掌权,所以自此之后唐朝对武将掌权都十分地忌惮。

于是居功首位的郭子仪和李光弼纷纷被唐肃宗用明升暗降的方式收回了兵权,这让仆固怀恩非常的担忧,因为自己早在之前就已经受到了猜忌。

宝应元年,走投无路的史朝义想让边境的回纥部发兵从而让自己有一个缓和之计,于是便编出了唐朝内部已经分崩离析的说法。



回纥部的登里可汗在听说这个消息后直接带领骑兵直逼关中准备分一杯羹,幸好唐肃宗及时派人出面解释才算缓解了危机。

不着急攻打唐朝的登里可汗便提出了面见老丈人仆固怀恩的想法,因为登里可汗的妻子便是仆固怀恩那和亲的女儿,原本女婿见老丈人没啥的。

但当时唐朝格局很微妙,再加上仆固怀恩是唐朝人而那登里可汗是胡人,仆固怀恩甚至此行一旦去了,那必然会遭到其他人的猜忌,于是不管别人怎么说,仆固怀恩都是死活不同意这件事。



最后还是唐肃宗出面先是赐下一块免死金牌,随后又特意下了一份诏令让他赶紧去,仆固怀恩这才不情不愿的前往登里可汗军中谈判。

虽说谈判的结果很美好,登里可汗啥也没要就撤兵了,但仆固怀恩也因此被宦官猜忌他跟回纥部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仆固怀恩面见登里可汗的第二年,登里可汗携带妻子回娘家拜访,仆固怀恩并没有让他们久呆便送他们回漠北离开唐朝。

但就算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被平定且仆固怀恩如此小心翼翼,但还是被有心之人给盯上了,宦官骆奉先借此机会向朝廷诬陷仆固怀恩已经跟回纥部勾结准备谋反。



但唐肃宗还是非常相信自己这个爱将的,深知他不可能叛唐这其中必然有原因,于是便让宰相裴遵庆前去慰问仆固怀恩,并且询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裴遵庆也是一个明眼人,自然知道仆固怀恩不可能谋反,就让仆固怀恩亲自去京城面圣,将话都交代清楚便无罪了。

但此举遭到了仆固怀恩副将的拒绝,因为之前李光弼便是这样被夺了兵权,而另一个功臣赖瑱也是因此而被宦官所诬陷,从而丧失了性命,如果执意要去,那必然是凶多吉少。



于是仆固怀恩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选择退一步那算是坐实了谋反的罪状,但如果前往京城,就算摆脱了罪名也会被诬陷致死。

万般无奈之下仆固怀恩便集结了一群人马开始对辛云京发动进攻,这辛云京不是别人,正是诬陷仆固怀恩谋反的主要人员。

唐肃宗一听说两方都打起来的消息后赶紧让颜真卿把仆固怀恩跟拉回来,颜真卿并未前往但却推荐了郭子仪,因为仆固怀恩军中大多都是郭子仪旧部。



果不其然,根据颜真卿所说在郭子仪去了之后其兵众果然散了,但仆固怀恩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他依旧不敢回京城面圣。

如今看自己身边的人也都郭子仪给拉走了,一气之下的仆固怀恩便真的反了,直接前往回纥各部告诉他们大汉,唐肃宗去世了现在是攻打唐朝的最佳时机。

于是在安史之乱刚刚结束的第二年中,唐朝又迎来了一大劫难,仆固怀恩带领边关数十万骑兵攻打唐朝。



虽说最终这场叛乱被郭子仪给平定了,但还是要说一句仆固怀恩是真的冤,堂堂凌烟阁第一功臣,最终竟然沦落到此等下场,实在是可惜。

其实仆固怀恩要的很简单,就是唐肃宗对他的信任,当时仆固怀恩唯一害怕的就是没能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朝堂的诬陷之中。

但反观唐肃宗,虽然一直表示自己信任仆固怀恩,但从始至终都要求仆固怀恩必须进京面圣,而当时唐肃宗信任的宦官鱼朝恩、骆奉先等人都想让仆固怀恩死,这让仆固怀恩如何敢回京城?



只能说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的皇帝算是彻底被安史之乱给打怕了,哪怕是愿意宠幸宦官也不给武将留一点权,生怕安史之乱再次出现,而这也是导致仆固怀恩谋反的本质原因。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给风云妹妹点个赞吧,感谢~

点赞2、莆田市 网友:白衣渡川

安史之乱成就了仆固怀恩,让他成为大唐帝国的保护神,功高而入凌烟阁。但是同样的,安史之乱也毁了仆固怀恩,造成君臣相疑,最终仆固怀恩惊惧造反,不久病死,唐代宗听说后很是遗憾,并说:“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但这也只是仆固怀恩死后,唐代宗才说出这样的话,毕竟,在仆固怀恩活着的时候,唐代宗对这些将领并没有多少信任,要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仆固怀恩来自于九姓铁勒之一的仆骨部,九姓铁勒在贞观末期投降大唐。仆固怀恩世袭金微都督。安史之乱开始后,任朔方左武锋使,跟随郭子仪攻打叛军。怀恩勇猛异常,每战常为先锋,立功颇多,但是怀恩心胸有些狭窄,他在最初是跟随郭子仪平叛的,郭子仪治军比较宽容,又看重怀恩,所以怀恩的部下即便做些不合法的事情,郭子仪也不会怪罪。

但是李光弼则不同,李光弼治军很严,如果部下有违法之事绝不姑息。郭子仪兵权被夺之后,怀恩就跟着李光弼平叛,矛盾自然就有了,在邙山之战中,怀恩就与鱼朝恩通气,不听从李光弼的命令,致使该战大败。但是,怀恩毕竟功高,唐肃宗也没有怎么惩罚他,怀恩不免恃功而骄。

还有一件事则能说明怀恩是眼中容不得沙子的人。在与同罗叛军的作战中,怀恩的儿子仆固玢兵败投降,但是之后仆固玢寻到机会逃了回来,怀恩见到儿子并没有高兴,反而破口大骂,并将仆固玢斩首示众,一时间士兵非常畏惧,当然作战也更加勇猛。这样的怀恩又怎么能承受得住别人诬陷他谋反呢?

况且,仆固家族在安史之乱中有46人为大唐殉难,而且为了向回纥借兵,怀恩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去了回纥,怀恩说服女婿帮助大唐对抗史朝义。是真正的满门忠烈。

但是同样的,怀恩也并不是不为自己打算的人,眼见郭子仪、李光弼一次次被宦官构陷,一次次失去兵权,并且来瑱也被宦官整死,他们都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却又都被皇帝和宦官猜忌,无处申诉。所以怀恩长了一个心眼,在逼得史朝义自杀,史朝义的部下都归唐之后,怀恩上表请求让这些叛将继续担任原来的节度使职务,还是镇守一方,实际上就是继续威胁大唐,这样,怀恩这些武将就还有用武之地,就不会被排挤致死。

其实,这样看来,怀恩的私心是很重的,他自恃功高,在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反而被诬陷时,他选择举兵反叛,从一个平叛者变成了反叛者。

763年,安史之乱结束后,怀恩奉命送女婿登里可汗和女儿登里可敦回国,途经太原的时候,镇守太原的辛云京“闭关不报,不敢犒军”,这让怀恩非常生气,本来当初怀恩说服女婿帮助大唐对抗史朝义的时候,辛云京就是这个态度,当时怀恩并不怎么怪辛云京,但是现在回纥已经帮助大唐平定了叛乱,没想到辛云京还是这个态度,这让怀恩受不了。

更让他受不了的是,辛云京对宦官骆奉先说怀恩与回纥勾结意图谋反。骆奉先相信了辛云京,就向唐代宗报告了此事。而怀恩在送走了回纥兵之后,屯兵汾州,请求唐代宗诛杀辛云京和骆奉先。

唐代宗选择让他们和解,只是仇恨已经种下,又如何能和解?这一年的七月,唐代宗为了安抚怀恩,下令“赐铁券,以名藏太庙,画像于凌烟阁。"

一个月之后,怀恩还是觉得委屈,遂上书陈述自己的功过。唐代宗也害怕怀恩真的和回纥勾结反唐,就想推心置腹的对待怀恩,表示朝廷仍旧信任他。唐代宗派黄门侍郎裴遵庆去汾州慰问怀恩。当时怀恩见了裴遵庆激动得抱着他的脚大哭,裴遵庆传达了唐代宗的意思,并希望怀恩入朝。

怀恩本来答应入朝了,但是他的副将范志诚却劝说怀恩不可轻举妄动,因为朝廷已经开始猜忌怀恩,此去必是凶多吉少,于是怀恩不肯入朝,继续带着朔方军在汾阳驻守。不得已,唐代宗让郭子仪去收朔方旧部,朔方军纷纷归唐,这让怀恩惊惧不已,最终起兵反唐。

点赞3、郑州市 网友:虞美人

唐玄宗时期,凌烟阁功臣只有二十四人,其中以长孙无忌排名第一;

但在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将凌烟阁功臣人数增加到了三十二人,排名也发生了变化,一个大家并不太熟悉的铁勒人仆固怀恩变成了第一。


那么,仆固怀恩为何可以排名第一,他又为何起兵反唐,最后结局又如何呢?

仆固怀恩是铁勒仆固部人,铁勒在贞观年间被名将李勣消灭,唐太宗在其土地上建立了六府七州共计十三个羁縻府州(相当于自治区),其中仆固部归属于金微府,金微州都督则由仆固部首领担任,而仆固怀恩的家族就是仆固部首领。

仆固怀恩的父亲去世后,他继任金微州都督,但不久后安史之乱爆发,这件事本来跟他关系不是特别大,他完全可以坐看风起云涌,但他对唐朝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在叛乱爆发之初就来到灵武唐肃宗帐前效力,跟随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南征北战。

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仆固怀恩这个原本并不出名的少数民族之人,竟然会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并非战功第一,而是综合功劳第一),风头不输给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

据记载,仆固怀恩身经百战,作战勇猛无比,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让敌人胆寒,军中无人可比。

不仅如此,仆固怀恩的战绩还特别好,他多次率部与史思明部作战, 斩杀的敌人数量多达十几万,更是在收复两京(开封、洛阳)的战役中一共斩杀史朝义部八万余人,从而一举奠定了他名将的地位。


更重要的,仆固怀恩还特别忠心,他及家人为了国家实在牺牲太多,这主要在三件事上可以看得出来:

第一件事,满门忠烈。

在整个安史之乱期间,仆固怀恩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全家齐上阵,兄弟子侄全部从军,经过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他家一共有多达四十六人战死沙场,可谓满门忠烈!

第二件事,大义灭亲。

有一次,仆固怀恩率部与同罗(铁勒的一个部落,安史之乱中投靠安禄山)作战,在一次局部战役中,他的儿子仆固玢兵败被俘,但仆固玢很聪明,趁敌人不备逃了回来,准备择机再次出兵攻打同罗。

按道理说,仆固玢平时作战英勇,又聪明地逃了出来,本该受到表彰,但仆固怀恩却怒斥于他,说他指挥不当导致失利,致使军心动摇,并下令将其斩首。

将士们听说仆固怀恩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都无不感慨地称赞他,并表示愿意誓死跟随他平叛。

果不其然,在随后一次战役中,仆固怀恩所部将士作战英勇,取得了一场大胜,尤其是他的另一个儿子仆固玚,表现神勇无比,常常深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杀敌无数,是取得胜利的最大功臣。


第三件事,为国和亲。

在唐廷实施反攻之前,其实存在严重的兵力不足的问题,为此唐肃宗不得不对外借兵,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精锐骑兵,比如说回纥。

756年,唐肃宗让敦煌王李承寀娶了一位回纥公主为妃,同年回纥英武威远可汗磨延啜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肃宗答应让宁国公主嫁给可汗,又让仆固怀恩将一个女儿嫁给可汗的小儿子移地健(当时太子是叶护,叶护死后他成为太子)。

768年,宁国公主和仆固怀恩之女一同来到回纥,分别与可汗父子成亲,不久后回纥军队就来到了唐朝,跟随仆固怀恩和郭子仪等人征战,在收复两京和河北的三次打战役中表现优异。

762年,磨延啜可汗去世,移地健继位,称为登里可汗,仆固怀恩的女儿作为正妻,则被登里可汗封为光亲可敦,也就是回纥的王后。

而就在第二年,为了加强与回纥的关系,仆固怀恩又将另外一个女儿嫁到回纥,不过历史上并未记载嫁给了谁,只知道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说,因为仆固怀恩两次为国和亲,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表现,也在最大程度上为唐朝争取到了外援。

值得一提的是,光亲可敦也是满怀爱国之心,自她嫁到回纥之后,为促成回纥军队出兵援助唐朝立下不少功劳。

而在仆固怀恩和光亲可敦先后去世之后,唐肃宗又将仆固怀恩另一个女儿封为崇徽公主嫁给登里可汗。

如此看来,仆固怀恩家不但男人可以战死沙场,女人也可以为了国家舍身忘我,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由于仆固怀恩功勋卓越、忠心耿耿,其家族也为国家牺牲太多,因此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后,他被朝廷封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加太子少师衔,并封为大宁郡王。

并且,唐肃宗之子唐代宗李豫继位后,命人绘制了凌烟阁功臣画像,仆固怀恩压过长孙无忌和郭子仪等人,成为凌烟阁排名第一的功臣!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就在安史之乱后不久,仆固怀恩的境遇就开始急剧下滑,最后被迫起兵造反,这究竟是为何呢?

事实上,早在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仆固怀恩就开始遭到猜忌了。

事情是这样的,回纥在帮助唐朝收复两京和河北之后,就撤兵回国了,但在762年,穷途末路的史朝义为了反戈一击,竟然派人联络回纥登里可汗,谎称大唐已经陷入严重的暴乱,正是趁虚而入的好时机。

登里可汗虽然与唐朝关系不错,但说到底他是将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当他得知唐朝陷入暴乱,就发兵十余万逼近关中,朝野为之震动,唐代宗连忙派人去劳军,并向登里可汗提出了和谈要求。

不过,登里可汗率军进入唐朝境内后,面对史朝义的话也有所怀疑,于是他提出要见一见老丈人仆固怀恩,想问个究竟再做打算。

这就让仆固怀恩很为难了,因为他如果去见了登里可汗,会被人怀疑成勾结胡人,所以拒绝前去。


但是,唐代宗为了避免两面受敌,执意让仆固怀恩去跟登里可汗谈判,并颁给他免死金牌以安其心。

仆固怀恩无奈之下只得前去,好说歹说将登里可汗给说服了,登里可汗还答应出兵对付史朝义,仆固怀恩为此感到十分高兴,但也为这件事埋下的隐患而感到担忧。

763年,安史之乱被彻底平定,本以为内乱就此结束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朋党争斗这三大弊端在失去外敌掩饰的情况下变得日益明显,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功臣因为遭到宦官的猜忌,而被明升暗降的方式剥夺了军权。

至于战功仅次于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仆固怀恩,也毫无疑问地遭到了宦官的猜忌,尤其是鱼朝恩和程元振,他们担心仆固怀恩难以驾驭,便不断在唐代宗面前进谗言,唐代宗因此对仆固怀恩有所怀疑。

恰在这一年,在唐朝逗留许久的登里可汗和光亲可敦准备返回漠北,仆固怀恩负责护送他们回国,而大太监骆奉先则作为监军负责监视仆固怀恩。


走到半路上,骆奉先因为没有得到好处,竟然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这让仆固怀恩感到十分担忧。

不久后,唐代宗派宰相裴遵庆前去慰问仆固怀恩,裴遵庆劝说他入朝,还说唐代宗是不会听信小人之言的。

仆固怀恩有些心动,就准备跟孙裴遵庆入朝,但临行前副将范志诚对他说,你已经遭到朝廷嫌弃了,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你难道不知道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下场吗,这两个人有功劳却得不到封赏;还有下场最惨的大将来瑱,他立下奇功,却被宦官害死,你难道不为自己考虑一下吗?

听完范志诚的话,仆固怀恩感到十分害怕,便打算派一个儿子跟随裴遵庆入朝,但也被范志诚阻止。

后来,仆固怀恩得知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与骆奉先、李抱玉、鱼朝恩三人勾结,合谋陷害自己与回纥勾结,导致唐代宗也猜忌自己,他就感到非常愤怒,便派儿子仆固玚出兵攻打辛云京。


这事就闹大了,刚刚平息了安史之乱,难道又要生灵涂炭吗?

唐代宗无法平息纷乱,便将颜真卿找来问计,颜真卿出了个计谋,说仆固怀恩的部下都是郭子仪的旧部,他们都听郭子仪的,可以让郭子仪前去收服这些人,动乱也就可以平息了。

这个办法当然是好办法,但颜真卿唯一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是,仆固怀恩是被冤枉的,应该也为他考虑一条后路才对。

而唐代宗也欠考虑,没有站在仆固怀恩的立场上想问题,为了尽早平息纷争,便匆匆让郭子仪出发了。

果不其然,郭子仪很快就收复了大多数仆固怀恩的部众,但仆固怀恩担心自己被杀,所以不敢入朝,而是让儿子仆固玚率领余下的部众继续攻打辛云京,最后将辛云京给击败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唐代宗应该采取措施,要么赦免仆固怀恩,要么坚决打击他,但唐代宗啥也没做,这就让仆固怀恩觉得,朝廷已经彻底抛弃他了,他感到心如刀割,也深知再也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了。


再说说仆固怀恩这个人,他被陷害这件事固然让人同情,但他出兵攻打辛云京,让朝廷对他的猜忌越来越深,则是他的失策之处,也是不明智的行为。

那么,仆固怀恩的最终结局如何?

仆固怀恩内心的愤慨经过两年时间发酵之后,已经演变成对唐朝的恨意了,再加上他的一些部下一昧怂恿,他便在765年联合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等部共计十万余人进攻唐朝,并纵容将士抢掠、汾两县。

唐代宗得知此事后,便让郭子仪领军出征,郭子仪本以为要打一场恶仗,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仆固怀恩竟然突然生了重病,不就便死在了军中。

据说,仆固怀恩临死之前还说自己是忠臣,造反只是迫不得已的,而唐代宗在得知他的死讯后,也说他并非反贼,而是被手下人给误导了,但唐代宗绝口不提宦官诬陷他这件事。

大家可能要问了,这唐代宗究竟是在怎么想的,他为何一会儿怀疑仆固怀恩,一会儿又说仆固怀恩不是反贼呢?


其实,唐代宗也是没办法,他何尝不知道仆固怀恩是忠臣呢,但他更依赖宦官辅助他坐稳皇位,也担心像仆固怀恩这样的藩镇实力无法控制,更何况仆固怀恩还是回纥的外戚势力,不那么让人放心,再加上朝中朋党斗争严重,所以唐代宗才态度摇摆不定的。

说白了,对于唐代宗而言,他宁愿冤枉仆固怀恩,也不愿意失去更多人的支持,这是从大局出发的,也是形势所迫的。

仆固怀恩死后,郭子仪收拢了他的部众,然后击败吐蕃、回纥等部组成的联军,将这次动乱彻底平息了。

不过,仆固怀恩的影响力没有就此消失,因为他的女儿光亲可敦还活着,而且在回纥拥有很高的话语权,这让刚刚经历了战乱的唐朝感到十分忌惮。

原本,光亲可敦还打算给父亲报仇,但奈何她在仆固怀恩死后三年也去世了,为了维护唐朝与回纥的关系,唐代宗决定再次借助仆固怀恩家的影响力,将他的小女儿封为崇徽公主,嫁给了登里可汗。


难能可贵的是,登里可汗对光亲可敦感情极深,也将这份感情转移到了崇徽公主身上,因此崇徽公主一来到回纥,就被登里可汗封为可敦。

崇徽公主因为父亲之死对唐朝有恨,所以她将自己的几个兄弟都任命为部落头领,并积极在精神上影响登里可汗,导致登里可汗数次攻打唐朝。

一直到崇徽公主于188年去世,唐朝当时的皇帝唐德宗这才松了一口气,然后将女儿咸安公主嫁给长寿天亲可汗(登里可汗在180年去世,他是登里可汗的堂兄),以此来加强唐朝对回纥的影响力。

但让唐德宗没想到的是,咸安公主来到回纥不久,长寿天亲可汗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忠贞可汗继位,续娶咸安公主为正妻。

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崇徽公主与登里可汗生了个女儿,史称叶公主,她很有野心,竟然联合忠贞可汗之弟将其毒死,然后拥立忠贞可汗之弟为新可汗。


但好景不长,远征吐蕃的大将颉干迦斯返回回纥之后,出兵将叶公主及忠贞可汗之弟杀死,然后拥立忠贞可汗的幼子阿啜为新可汗,至此仆固一族在回纥的势力彻底断绝。

不过,唐朝对回纥的影响力也没有得到延续,因为咸安公主在808年去世了,之后回纥与唐朝关系变差,斗争不断,两国的关系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点赞4、大兴安岭地区 网友:唯美傷

既然提到这个凌烟阁,咱们先来看看这个凌烟阁是怎么回事,里面又究竟供奉着哪些大神级人物,凌烟阁人物是怎么排名次的,这个仆固怀恩又怎么成了凌烟阁第一功臣,他后来又是怎么反叛大唐的。


一,凌烟阁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画像的高阁,位于唐首都长安城太极宫东北隅,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后在战乱中损毁。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因想起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各位功臣。当时好几个已经辞世,活着的也大多数已经年迈。故此,李世民命人在长安城太极宫东北隅建凌烟阁,由他亲题赞词,褚遂良题写匾额,阎立本画像,共绘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像于阁上。后来,唐太宗经常光顾凌烟阁,缅怀这些功臣。


二,凌烟阁功臣

(一)凌烟阁24功臣排名

我们现在看到的24功臣排名次序,都是李世民当政时分封的功臣。他们的排名是这样的:

1,赵公长孙无忌。2,河间郡王李孝恭。3,莱公杜如晦。4,郑公魏征。5,梁公房玄龄。6,申公高士廉。7,鄂公尉迟敬德。8,卫公李靖。9,宋公萧瑀。10,褒公段志玄。11,夔公刘弘基。12,蒋公屈突通。13,勋公殷峤。14,谯公柴绍。15,邳公长孙顺德。16,郧公张亮。17,陈公侯君集。18,郯公张公谨。19,卢公程知节。20,永兴公虞世南。21,渝公刘政会。22,莒公唐俭。23,英公李勣。24,胡公秦琼


(二)凌烟阁功臣排名变化

据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早的排名,并不是我们现在前面看到的那样。最早的时候,应该是以功劳大小排列的名字。后来,原先排列的名次慢慢就乱了,是以官阶大小排列。

凌烟阁内有的功臣去世,便会获得朝廷赠官。这些赠官往往要比活着的这些官员职位大,因此重新排列时,会从后面调整到前面。

举例而言,贞观十七年,长孙无忌最高虚衔为司徒,房玄龄为司空。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此时已经去世,都是赠官“司空”。因“死者为大”的原则,真正的司空房玄龄排在三个赠司空之后。贞观二十三年才去世的李靖,也因为“去世较晚、此时未获得死后赠官”的原因,位列第八。

后世许多人为李靖叫屈,认为大唐朝至少有一半江山是李靖带兵打下来的,为什么排名却靠后呢。其实,李靖最早的排名是靠前的,紧跟在排名第一位的李孝恭后面。再后来,随着去世的人往前移,他的名字就到了后面。


(三)后来进入凌烟阁的功臣

很显然,前面的凌烟阁功臣名单里,不管怎么排列,也只有早期的24位功臣,并没有仆固怀恩的名字。题主为什么会出“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家族46人为国殉难,为何最终起兵叛唐?”这样的问题呢?

题主显然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以后,又因功进入到凌烟阁的功臣。现在可以查到姓名的有118人,可能仍然不是全部。

唐中宗时期(1人):上官仪。

唐肃宗时期(32人):仆固怀恩、李光弼等。

唐代宗时期(18人):郭子仪、李适、马周、褚遂良等。

唐德宗时期(27人):褚遂良、李晟、桓彦范、刘幽求、郭子仪等。

唐宣宗时期(37人):李岘、王珪、戴胄、马周、褚遂良等。

唐昭宗时期(人数不详):孙德昭(赐名李继昭)、董从实(赐名李彦弼)、孙承诲等。


三,仆固怀恩

1,英雄无敌,满门忠烈

仆固怀恩,复姓仆固,字怀恩,金微都督府(今蒙古国肯特省)人,铁勒族。唐朝中兴名将。

仆固怀恩早年加入朔方军,为人忠诚,骁勇善战。安史之乱爆发,跟随名将郭子仪入关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因骁勇果敢,屡立战功,而进入凌烟阁。

为了唐王朝的安宁,交好回纥,他献出了二女(也有一说是三女,有一女无法考证和亲对象)和亲回纥,推动回纥借兵以平“安史之乱”。其家族46人死于国难。“安史之乱”平定后,驻守邠宁,拜检校左仆射、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太子少师,册封大宁郡王。

仆固怀恩的确像题主所说“满门忠烈”。安史之乱初期,他率队跟随郭子仪连败叛将高秀岩、薛忠义等部。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初,配合李光弼数次挫败史思明部。同年七月,又随郭子仪保卫唐肃宗。次年,因功被封丰国(今内蒙古)公。在随后的作战中,他常常为先锋,勇冠军中,让敌人闻风丧胆。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他任朔方行营节度,进封大宁郡王。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任领诸军节度行营,为天下兵马副元帅,领前锋夺取洛阳,歼灭史朝义部8万余人,并仅用半年就平定了河北。


2,叛乱平定,君臣猜忌

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正月,安史之乱全部平息。

李唐朝廷如释重负,兵士期待解甲归乡,百姓盼望盛世重现,大唐王朝似乎终于结束了战乱局面,开元盛世的景象将再次上演。

然而,在朝廷上下共庆和平的时候,君臣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大。经过这一次安史之乱,李唐王室再也不敢信任这些拥兵自重的武将,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朋党争斗,导致大唐王朝灭亡的三大弊端再次回归到现实中。


依照惯例,平定叛乱以后,就该封赏那些平乱功臣了。然而,朝廷首先剥夺了郭子仪、李光弼的兵权,职务也明升暗降。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有大功的勇将来瑱,直接被贬职后赐死。仆固怀恩看着这种状况,自然也惶惶不安起来。

当时穷途末路的史朝义,怂恿登里可汗侵犯唐王朝边境地区。登里可汗经不起诱惑亲率十万劲骑进逼关中,大唐朝野震动。

唐代宗赶紧派人劳军,与登里可汗接洽。登里可汗提出要见见自己的老丈人仆固怀恩,仆固怀恩深知这么做不妥,便没有答应。

唐代宗特赐他免死铁券,并下诏让仆固怀恩赶紧成行。仆固怀恩深明大义,亲赴虎穴,游说可汗,可汗非常高兴,答应调转“枪口”,帮助大唐讨伐史朝义。

尽管仆固怀恩立下大功,但也有了“勾结回纥”的嫌疑。


后来,仆固怀恩奉命护送自己的女婿和女儿(即登里可汗和光亲可敦)回漠北,宦官、监军骆奉先听信辛云京的谣言,向朝廷诬告他与回纥勾结,密谋不轨。

代宗遣宰相裴遵庆慰问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因受到莫大冤屈,见到裴遵庆之后,抱着他的脚大哭,表示自己实在冤枉。裴遵庆让他入朝,亲自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心迹。但在仆固怀恩将行之时,被副将范志诚劝止。

唐代宗让颜真卿去召仆固怀恩,颜真卿提议让郭子仪去。果然,郭子仪一去,原先本就是郭子仪旧部的很多兵将们立刻离开了仆固怀恩。

3,反叛朝廷,自取灭亡

仆固怀恩因害怕被杀,既不敢回京向代宗皇帝说明情况,又十分痛恨向朝廷进谗言的辛云京。随后便派遣儿子仆固玚去攻打辛云京。这就等于反叛朝廷的事实已经坐实。


辛云京大败,仆固玚又攻榆次,因为战事不顺利,于是有些暴躁,虐待士卒,被部下杀害。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再度引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总共数十万人来犯,郭子仪率兵抵御。

仆固怀恩的母亲责怪儿子不该造反,提刀追着要杀他,“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

九月八日,仆固怀恩暴死于鸣沙(今宁夏青铜峡)军中。后来吐蕃、回纥大军为郭子仪所平定。代宗听到消息后,遗憾地说“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

意思是说,仆固怀恩这个人本来没有反叛之心,我误听周围人的谗言,硬把他给逼反了。

点赞5、咸阳市 网友:大乐斗

仆固怀恩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但他在皇帝的眼里,也是个定时炸弹。对于怎么处理定时炸弹,玄宗、肃宗、代宗的策略一模一样,都是狡兔死,走狗烹,用完了就想办法处理掉。

就拿郭子仪和李光弼来说,这两位在安史之乱后,一个被夺兵权,被迫赋闲,通过委曲求全才落个善终;一个没交兵权,被宦官陷害,搞得惶惶不可终日,最终五十七岁就忧郁而亡。

仆固怀恩作为安史之乱后期,唐军的实际一号人物(郭子仪、李光弼都避嫌了),他自然也是皇帝要防备的对象了。


那么,仆固怀恩当时对皇帝的威胁有多大呢?我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公元762年四月,唐廷发生内讧。回纥认为此乃灭唐的大好时机。于是回纥登里可汗便亲率大军南下,兵锋直指关中。当时,唐代宗刚刚登基,唐军又在河北剿叛军,长安只是一座空城。如果唐廷应对失措,唐朝估计又要“跪”。

(当时唐肃宗李亨病重,皇后张良娣和越王勾结,打算除掉权阉李辅国和太子李豫。李辅国得知阴谋后,抢先保护住太子李豫,派兵捉拿张皇后和越王,李豫才顺利登基。事后李豫除掉李辅国,导致唐廷人心惶惶)

就在此时,唐代宗李豫想到了仆固怀恩,他连忙派登里可汗的岳父仆固怀恩去谈判。仆固怀恩听说代宗让自己去谈判,脑袋摇的跟铃铛一样,死活就是不去。(仆固怀恩的女儿嫁给了回纥可汗)

为什么不想去呢?因为唐朝有制度,将领若是私自结交番邦,是死罪!仆固怀恩不想自己被别人抓小辫子,就死活不去。

唐代宗当时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就特赐免死铁券给仆固怀恩,并下手诏促行。仆固怀恩也不能给脸不要,就亲赴虎穴,游说回纥可汗。老丈人出马,恩威并施,登里可汗自然就转向打史朝义去了。

后来,唐回联军在仆固怀恩的率领下,一路高奏凯歌,叛军望风而降。最终于763年正月,将史朝义剿灭,历时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彻底平息。

试想一下,回纥可汗的老丈人,同时又是封疆大吏,皇帝怎能不防?

对此,仆固怀恩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就决定养寇自重,替叛军向唐代宗上表,奏请将河北的安史诸降将就地任命为唐朝的节度使。唐代宗对他言听计从,便将薛嵩、张忠志、田承嗣等叛军都封为了节度使。

按照仆固怀恩的设想,叛军继续在河北发展势力,他替唐代宗坐镇河北,他的利用价值仍然很大,唐代宗不会拿他怎么办。

但是他忘了,唐军的派系很多,他一个人占了河北,其它藩镇的唐军会不会眼红?后来果不然,唐军藩镇之间就开始狗咬狗,纷纷把矛头指向了仆固怀恩。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他上疏称仆固怀恩谋反,而理由就是仆固怀恩结交番邦。仆固怀恩听说后,火冒三丈,随即上疏称辛云京害他。两人矛盾越来越深,以至于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远在长安的唐代宗想和稀泥,就把他们各打五十大板(其实就是想借机削藩)。但这个处理意见直接就把仆固怀恩给惹毛了。按照仆固怀恩的理解,他为大唐复兴死了那么多家人,现在刚刚平定叛军,唐代宗就玩上午抽屉,让他太心寒了。

于是,他就上疏陈述自己功劳,并威胁唐代宗说“臣实不敢保家,陛下岂能安国!”。这种话等于就是威胁唐代宗。

唐代宗一听这话,也炸毛了,要求仆固怀恩入京面圣。

恰巧当时李光弼也受到了诬陷,整天惶惶不可终日。仆固怀恩怕自己入京会被杀,就坚持不去面圣,并且还扣押了大唐出使回纥的使者。

唐代宗忍不了了,要收拾仆固怀恩。不过还没等到他动手时,吐蕃人来袭了。


广德元年(763)七月,即平定安史之乱半年后,吐蕃向唐朝发起大规模进攻,手握大权的宦官程元振既不上报也不发兵御敌,任由吐蕃长驱直入。

十月,长安失守,唐代宗逃往陕州,向各地发布勤王诏书。然而由于各道节度使痛恨程元振专权而对朝廷心生不满,一个多月内都没有人向关中派出一兵一卒。

关键时刻,还得看“老实人”郭子仪。当时赋闲在家的郭子仪集结四千溃散将士,采取故布疑兵之计,吓退了吐蕃兵,竟然一举收复长安。事后唐代宗把程元振一撸到底,让救驾有功的鱼朝恩取而代之,成为新一代权宦。然后派他去拉拢仆固怀恩。

但是,鱼朝恩跟仆固怀恩有矛盾,唐代宗让他去拉拢仆固怀恩,结果必然是把仆固怀恩彻底逼反了。

广德二年(764)正月,仆固怀恩、仆固瑒父子拉起反旗,攻打辛云京。

这一次护国的又是郭子仪。他临危受命,出征平叛。 不过唐军还没到达前线,仆固瑒就被部将杀害,仆固怀恩逃往灵武,打算联络回纥吐蕃,再和大唐决一死战。

当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联军共计十万人悍然入侵。但郭子仪早有准备,被他轻松化解。

事后,奸臣们开始攻击郭子仪,把他又挤回老家赋闲去了。仆固怀恩听说此事,便于永泰元年(765)九月纠集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等数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卷土重来。

这一次,唐朝真的是无力抵抗了。但巧的是,仆固怀恩出兵没几天,他竟然暴病去世了。他一死,胡人阵营开始各自为战。唐代宗请回郭子仪,让他御敌。

郭子仪看清了胡人阵营的弱点,就采取逐个击破的策略,在战争史上留下“单骑盟回纥”的经典一幕。

事后,唐代宗虽然继续不用郭子仪,但是对有功将领也不敢再往死里逼。而诸多功臣也算是因此才落了个善终。

总的来说,仆固怀恩的悲剧,是当时时代造成的结果。在当时那个特定的环境,朝廷被所谓的“忠臣”吓怕了,安禄山没造反前,他在唐玄宗心里也是一个标准的忠臣。但他居然辜负了玄宗的信任。有安禄山做榜样,后来的忠臣在皇帝眼里,都是定时炸弹。

比较搞笑的,别看皇帝对忠臣很苛刻,但他们对乱贼贼子的处理办法就不同了。比如安禄山的部将田承嗣,他在史朝义死后归降大唐,完全没有被追究责任。而且他还被允许继续坐镇魏博,拥兵五万,死后把基业传给侄子,开创了藩镇世袭先例,可谓是生前富贵荣华,死了也享受诸侯待遇。

把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和田嗣业做个对比,你就可以发现:在当时,越是忠于李唐的人,李唐皇室越要陷害他,打压他。搞得忠臣良将不反则死;而越是乱臣贼子,朝廷越要安抚他们,迁就他们,好好的养着他们。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点赞6、绥化市 网友:且听风吟

仆固怀恩是唐朝时期的铁勒人,他的家族在安史之乱中有多达四十六人都为国殉难,可以说是满门忠烈,仆固怀恩也对唐朝忠心耿耿,但最后仆固怀恩这样的忠臣竟然被太监逼迫而被迫谋反,酿成了一桩悲剧。

仆固怀恩家一家在安史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安史之乱初年,仆固怀恩任朔方左武锋使,由于他英勇果敢,他跟随将领在振武军及其附近地区时,大败叛乱的军队,初步崭露头角。此后他在多场收复战争中骁勇善战,奋勇杀敌,仅仅用了半年就将河北等地平复。在安禄山刚刚叛乱之时,仆固怀恩便率领家族和部下奋斗在战场第一线,为国效力。他的儿子仆固玢兵败投降后,趁机逃回家中,仆固怀恩居然大义灭亲,当众斩杀了自己的亲儿子,令人感慨。而他的另一个儿子仆固玚则继承了父亲英勇善战、机敏果敢的优点,跟随父亲征战四方,常常在危急时刻深入敌营,杀贼甚众,令敌军闻风丧胆。安史之乱的平定与唐朝政局的安稳离不开仆固怀恩一家的付出。

不仅如此,仆固怀恩家的男儿在沙场挥洒血汗,他们家的女子也没有闲着,她们用自己一生的幸福去求得和平。仆固怀恩的三个女儿都远嫁他方,为国和亲。但这位居功至伟的名臣却在一切都安定下来后受到猜疑。经过安史之乱,李唐皇室再也无法放心相信武将,就连仆固怀恩这样为平定立下大功的功臣也不能例外。宝应元年(762),仆固怀恩奉诏前往回纥之事便成为了他受到猜疑的导火索。在这一年,仆固怀恩奉命伏虎穴去说服可汗,史书记载:“可汗大悦,遂请和,助讨朝义。”仆固怀恩力挽狂澜,平息了回纥与唐朝的矛盾,但却因此受到猜忌,这使得仆固怀恩无比委屈。

广德元年(763)宦官、监军骆奉先误信贼人之言竟然向朝廷举报仆固怀恩企图勾结回纥造反。仆固怀恩自知无法辩解清楚,进退为难。而颜真卿为唐代宗想出了一个妙计,仆固怀恩率领的朔方将领都是郭子仪的旧部,于是郭子仪被派遣去收复部众。但是这样一来,仆固怀恩便真的别无选择,走投无路只能选择反叛了。他造反后,连他的母亲都责怪他,甚至提刀想要追杀他,并说道:“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此后,仆固怀恩多次率大军与回纥等国勾结,进犯唐朝。

永泰二年(766),仆固怀恩最终暴死于军中,这样一位为国家付出自己一生的大将最终结束了他的生命。仆固怀恩死去后,上为之悯默曰:“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仆固怀恩统领的许多将士最终被其侄儿率领回到了自己的故土。他一家四十六人为国殉难,三个女子远嫁和亲,可最后他却被宦官逼得率军反叛,被后代的史学家记载为“叛贼”,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点赞7、郴州市 网友:心已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怎么说呢?

不过过程如何,仆固怀恩最终1确实是叛唐了,这就说明唐朝皇帝的怀疑有道理。

仆固怀恩的家族,是铁勒九大姓之一“仆骨部”。

铁勒属于突厥语系,有一定白人血统,后来成为回纥,现代裕固族、维吾尔族的祖先。

仆固怀恩在唐太宗时期投靠大唐,成为唐朝的一份子。

安史之乱时,仆固怀恩随郭子仪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骁勇果敢,屡立战功。又与回纥关系良好,曾出使回纥借兵,并嫁二女与回纥和亲。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家族中有四十六人为国殉难,可谓满门忠烈。平乱之后,仆固怀恩率朔方兵屯汾州(今山西汾阳)。


然而,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仆固怀恩同回纥关系非同一般,比如他将女儿嫁过去,显然不仅仅是借兵这么简单,而是试图结盟。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奉命送回纥可汗回漠北,监军骆奉先误信辛云京的谣言,竟向朝廷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

此时仆固怀恩立即派人解释,代宗遣宰相裴遵庆前去慰问,表明自己绝对不会相信谣言。

然而,此时仆固怀恩却认为回去有危险,竟然就造反了,反而真的勾结回纥攻打山西。

结果被唐军击溃。


可见,仆固怀恩确实是有造反的意图和计划,不然就算立即想要造反,他也没这个本事。

到了广德二年(764年)十月,仆固怀恩竟勾结吐蕃、回纥,三十万大军兵犯晞州、奉天,震惊长安,郭子仪率兵抵御。

到了永泰元年(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声称代宗去世,再度引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总共数十万人来犯,郭子仪率兵抵御。

此次敌人众多,大唐差点就要遭遇灭顶之灾。


然而,仆固怀恩突然死去,导致这些异族群龙无首,最后被郭子仪兵不血刃搞定了吐蕃、回纥大军。

可以说,仆固怀恩仅仅被大唐怀疑,就真的造反,而且连续多次造反,这不符合逻辑。

唯一的解释是,仆固怀恩真的就准备造反。

点赞8、三沙市 网友:得爱る

仆固怀恩,看这名字,少数民族的,他是铁勒仆固部人,铁勒九姓之一,突厥后裔,唐朝肃宗、代宗时期的中兴名将,唐肃宗时期绘像凌烟阁排名第一。

当年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分,仆固怀恩先祖们跟着唐军灭掉了东突厥,唐太宗在今天的内蒙古北边一片区域,设置了燕然都护府,下辖着六府七州,仆固部世代镇守金微都督府,仆固怀恩就是世袭的金微都督府都督。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很快攻占了洛阳,打得唐廷措手不及,当时正在家里丁忧的郭子仪被强制启用,率朔方军征讨叛军,仆固怀恩领着回纥兵担任左武锋使,这一打就打了8年。

仆固怀恩曾抗击安史高秀岩部,打败薛忠义部,大破史思明部,在收复长安城战斗中斩敌六万首级,又大破陕州叛军,收复东都洛阳等等。

《旧唐书》记载,在众多对叛军战斗中,怀恩功居多,所到之处,常为先逢,坚敌大阵,必经其战,勇冠三军,其间不惜嫁女儿到回纥借兵平叛,他们家族在为唐廷战争中有46人为国殉难,名副其实的满门忠烈。

所以唐廷给了仆固怀恩极高的政治待遇,只要是顶级的大官都给任上,节度使、大元帅、左仆射、中书令、太保等,只要是顶级的头衔都给封上,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丰国公、大宁郡王,能有的殊荣全给上,绘像凌烟阁第一,入太庙、赐庄、赐宅什么的,无所不尽其极。

但就是这样一个忠臣、忠臣,竟然瞬间叛变了?

缘由,还是之前说的,嫁女儿到回纥借兵一事,当年安史之乱打得太难了,为了能合纵讨难,仆固怀恩前后嫁了3个女儿到回纥,《资治通鉴》记载,“远嫁外夷,为国和亲,荡平寇敌”。

仆固怀恩位高权重,握有军权,又联婚回纥,于是就引起了朝廷的猜忌,当时安史之乱已平定,但朝廷已变样,皇帝开始信任宦官,郭子仪、李光弼先后被夺了兵权,另一大将来瑱被宦官杀死。

朝廷中有人说仆固怀恩勾结回纥企图自立,仆固怀恩本想进京解释,但被众人拦住,因为另一大将来瑱去京城后,就被抓起来赐死,鲜明的例子,时任尚书右丞颜真卿出面调和,谁知越描越黑,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锡还被杀了。

于是唐廷要接触仆固怀恩的兵权,被拒绝,于是唐廷派兵来攻打,仆固怀恩不想束手就擒,率部与回纥合兵一处,被逼造反,不久病死于鸣沙。

唐代宗后来也知道了,是自己误会了仆固怀恩,《资治通鉴》记载“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这事儿挺滑稽的,那么相信的安史反了,打了8年,那么信任的一堆节度使也反了,泾原兵变打了6年,而被逼反的仆固怀恩,一仗未打。

点赞9、章丘市 网友:独饮阑珊

仆固怀恩是我国历史上的铁勒族人,当时的铁勒族算一个多部落的集合体,并不单单的是一个民族,总共有九大姓氏,仆固就是其中之一。

在唐太宗时期,早年的仆固怀恩还当过兵,也追随过当时的著名将领王忠嗣和安思顺,当时的仆固怀恩在当兵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崭露头角。

正好赶上当时的安史之乱,跟随郭子仪征讨叛军,据说在当时的山西大同地带,一举歼灭敌军七千余人。

仆固怀恩心高气傲,自然在眼里也容不下半颗沙子,当时他的一个儿子仆固玢就因为在随军作战当中,因为唐军的失利节节败退,心理上遭受了挫折,最终也因为兵败投降。

后来本以为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却不料父亲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极为不屑,亲手斩杀了自己的儿子。

当然他的另一个儿子,仆固瑒就比较厉害了,随着父亲出生入死,在敌阵当中来去自如,底下的将士也在他们父子俩的带领下,所向披靡。

就这样一位一生征战戎马,为了唐朝呕心沥血的将领,在平定叛乱的过程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无论是在攻克两京,还是与史思明、史朝义的战斗当中,都以勇猛彪悍的性格,给予对手极大的气势压力,战功显赫的同时。

家族也有46人因此殉难,忠义烈士之多,足够证明他们家族对于唐朝的衷心。仆固怀恩也因为此前的战绩加功进爵

然而对唐朝忠心耿耿的仆固怀恩却是因为被逼无奈和落寞不甘而起兵反唐。

对整个唐朝有功,自然无可厚非,但要是受到有些人的从中捣乱,进一步挑拨离间,即使是功臣最终也不一定能够名就。

在战乱的年代,军队的实力强弱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或者国家的生死攸关,但是在和平年代就完全相反。强大的兵权反而成了篡位夺主的首要威胁力量,即使你没有那个心,但是别人难免不会怀疑。

就在安史之乱平定没多久,整个朝廷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当时在平反叛乱中立下大功的功臣,几乎都在表面上加官进爵的同时,实际上已经极大的削弱了兵权的统御力,而朝廷中宦官成了真正的权利掌控者。

最终朝廷对于仆固怀恩的不信任,让他产生了反叛的心理。

我们要明白当时的仆固怀恩所带领的军队,也就算是大唐王朝的雇佣兵,他们和唐朝的合作关系,更多的是出于战略考虑,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君臣关系,更多的是为了彼此双方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绝对忠诚。

为了防止发生像安禄山一样的事件,所以皇帝对于当时手握重权的仆固怀恩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连后来郭子怡的兵权都被削弱。

当时仆固怀恩更愿意维护好与唐朝的雇佣关系,如果完全的俯首称臣,也就离他交出自己手中的兵权不远了。

本来衷心耿耿的仆固怀恩,就因为唐代宗的怀疑,从而导致他内心莫名的愤怒,最终也因为辛云京这位河东节度使,而让仆固怀恩与唐朝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本来就想借机削弱仆固怀恩实力的唐代宗,自然也是巧妙利用这个借口,将事情的发展推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仆固怀恩只有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是心甘情愿的接受,要么就是有血性的反叛,尽管他们家族为唐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现如今仆固怀恩家族势力已经威胁到了唐朝的安危,这次反叛也是被逼无奈的结果。

点赞10、禹州市 网友:夜灵薇薇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做臣子的不是业绩出色就能平步青云,一生无虞,福延子孙,很多时候爬得越高,摔得会更惨。

仆固怀恩的悲剧,主要原因还是皇帝猜忌心太重,与大唐名将郭子仪同处于一个时代,最后的结局还是难逃皇帝猜忌而造反,也可以反衬出郭子仪能“功高震主”而善终,那当真是步履维艰了!

唐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度比较高的政权,通过南征北战彻底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三百年的混乱。

公元645年,唐太宗派遣名将李绩灭了薛延陀汗国,横扫漠北地区。铁勒九姓率部降唐朝,仆固怀恩是铁勒族仆骨部人,其家族也在其中。

仆固怀恩早年加入朔方军,为人骁勇善战,正是安史之乱的爆发给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当时仆固怀恩担任朔方军左武锋使,追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振武军连续打败叛变将领高秀岩和薛忠义等部,随后入关作战,在灵武保卫唐肃宗。

唐肃宗在灵武登基后第二年,曾经想邀请回纥兵帮助收复长安和洛阳,仆固怀恩被派遣到回纥那里借兵,根据《新唐书》记载,为了借兵,获取回纥人的信任,仆固怀恩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到了回纥,随后率领回纥兵收复长安和洛阳,扭转了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颓势。

收复长安和洛阳后,仆固怀恩因功被封为丰国公,随后在各地的反叛战争中,勇冠三军,因功担任朔方行营节度使,并被进封为大宁郡王,随担任天下兵马元帅雍王李适的副手,在762年再次夺回洛阳,歼灭史朝义部八万余人,又用了半年的时间平定河北的叛乱。

按理来说,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朝应该休养生息,恢复战乱以来的经济,但是新登基不久的唐代宗却是一个很平庸的人。

尽管在《旧唐书》中,史学家认为唐代宗是“古之贤君,未能及此”的君王。

在《新唐书》中,欧阳修也认为“代宗之朝,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肯定。

但是对于曾经帮助他平定天下的大臣,却十分猜忌,实际也表明他能力的不足。

他认为安史之乱爆发是武将擅权导致的,这一点并没有问题,因为唐玄宗时期把地方兵权交了出去,最终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在所难免。然而唐代宗却把所有的问题归咎于此,尤其对于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缺乏应有的待遇。

不但不奖赏,反而对掌握兵权的功臣进行打压,比如郭子仪和李光弼,那都是平定安史之乱,带领唐朝中兴的名将,正应该论功行赏的事情,却遭到唐代宗的猜忌,郭子仪看得比较开被削去了兵权,没有引来杀身之祸。

但是李光弼下场就不那么好了,因为遭受唐代宗的猜忌,连唐代宗的召见都不敢去,待在徐州忧惧而死。

其实,唐代宗总结出武将专权必出毛病这一点也没啥问题,关键是他却走上了一条宠信宦官的不归路。唐朝时期的宦官还可以领兵,唐代宗宠信的宦官中的鱼朝恩和程元振就特别嫉妒李光弼,经常在唐代宗的耳边吹风,对李光弼进行诬陷。

据说郭子仪的汾阳王府从来都是四门大开,宦官来到他的家里,可以直接进入到郭子仪的卧室。

如此种种都表明唐代宗宁愿宠信宦官,也不愿意信任武将,当时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来瑱,就因为得罪了宦官被贬赐死。这些情况,仆固怀恩都看在眼里,也为自己的人生结局担忧。

后来史朝义引诱回纥犯边,勾搭回纥首领登里可汗,引十万回纥大军逼近关中,引发唐朝朝野震荡。

唐代宗立马派人前去接洽,但是回纥的首领登里可汗提出要见自己的老丈人仆固怀恩(因为请回纥兵的时候,仆固怀恩将女儿嫁给了他),简直就是把仆固怀恩往火坑里拉。

有了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开始变得保守,对胡人也不像之前那么信任,但是如果他不去进行解释的话,很容易引发回纥进攻唐王朝。

在这样的情况下,唐代宗特赐仆固怀恩免死铁券,于是仆固怀恩前去与登里可汗接洽,在仆固怀恩的解释下,“可汗大悦,遂请和,助讨朝义”。然而这种事情事后必然要遭受猜忌,以仆固怀恩与回纥的关系,就是说没关系,任谁都不会信啊!

公元763年,仆固怀恩护送登里可汗回漠北,当时宦官就向朝廷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

仆固怀恩自知无法申明,不愿再回朝廷,当时唐代宗派遣裴遵庆慰问,仆固怀恩见到裴遵庆的时候痛哭流涕,裴遵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仆固怀恩回朝。

就在仆固怀恩想要动身的时候,他的副将就以李光弼、来瑱的下场劝告仆固怀恩不要回去,皇帝已经猜忌他了,就不要想回头。

随后,仆固怀恩就跟监军的宦官打了起来,宦官就称仆固怀恩造反,由于仆固怀恩的兵都是郭子仪的旧部,随后唐代宗就派遣郭子仪前去收拢仆固怀恩的部众,致使仆固怀恩无路可走,不得不走上反叛之路。

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声称唐代宗去世,借此引领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等部数十万前来攻打大唐,大唐危在旦夕,但是出兵没几天,仆固怀恩却意外暴病而亡,随后郭子仪带队平定了这场叛乱。

应该说,仆固怀恩不过是唐朝统治者针对功臣将领过于苛刻的一种反应,老实人受欺负,厉害的自然跳起来反抗了。

但是唐朝的统治者也都是瞎折腾,搞来搞去都是帮着自己平叛的人,真正那些反叛而来的降将反而成了香饽饽,那是打不得骂不得,最后也还是这帮人把地方政权牢牢把握在手中,最后引发了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

这种厚彼薄此的处事原则也当真是让人头疼,就好比在我们小区,我的车停在单元门口,物业立马打电话让挪车,等到小区外的车停到那里耽误事的时候,我给物业打电话,让物业找车主挪车,物业的回复永远是,不是本小区的车,管不了!

点赞11、龙岩市 网友:滚一边去

唐代凌烟阁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二月戊申,即公元643年3月23日,当时由工部尚书大画家阎立本亲自动笔,画了二十四个功臣的图像,按照《唐会典》的记载,这二十四个功臣以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领衔,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垫底,这是凌烟阁最早的一批功臣,此后虽然多有变故,如侯君集、张亮甚至在太宗生前就被处死,但他们在凌烟阁的地位却因为系历史功绩,基本未受动摇,此后凌烟阁不断有所补充,仅在贞观末年就已扩充至百人左右,到了代宗朝因有“唐隆革命”、消灭太平公主和平定安史之乱三次大动作,凌烟阁人满为患。

这种记述历史功绩的建筑,规则是“先来后到”,后来者功绩再高也没办法战胜历史,凌驾于已故功臣之上,且即便仅算平定安史之乱的现实功绩,原本只是裨将的仆固怀恩,也不可能超越郭子仪、李光弼,所以“凌烟阁排名第一”是根本子虚乌有的。

仆固怀恩造反的原因是“不自安”,因为唐代帝王对外将习惯性猜忌,尤忌拥兵有功者,远的不说,仆固怀恩熟悉的上司、前辈,因为猜忌不得善终的,就有王忠嗣、哥舒翰、封常青,而和他关系最密切的郭子仪早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邺城“九节度之战”前就受到朝廷猜忌,故意不让郭子仪当元帅,而以宦官鱼朝恩观军容,结果绝对优势兵力大败于叛军,导致平叛功亏一篑,此后勉强平定叛乱后又收回兵权让郭子仪闲居,这些都让功劳不如郭子仪、但仍然手握兵权并且和回纥有翁婿关系的仆固怀恩感到害怕。而此前有大功且无过的来瑱被宦官诬告致死,也让他对宦官的谗言心怀忌惮。

恰好皇帝委派仆固怀恩在太原会见回纥可汗(他女婿),这本是一次合法公开的公事活动,但对他心怀妒忌的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却“闭城自守,不犒师”,事后惟恐朝廷见怪就串通来出差的宦官骆奉仙诬告仆固怀恩“反状已露”,仆固怀恩也“具奏其状”,要求皇帝杀掉辛云京、骆奉仙二人,在皇帝“两无所问、优诏和解”的和稀泥态度下觉得无以自明,最终选择起兵攻打辛云京,从而覆水难收,一发不可收拾。

实际上如果他不直接声明造反,而是始终摆出“兵谏”姿态,未必不能达到干掉辛云京、骆奉仙的目的(之后怎样则是另一回事,因为他也可能因此而更加骄横并滋长野心,朝廷的猜忌也会因此增大),而相较于后来“甚矣难寤”(司马光评论)的唐德宗,经历过战乱的唐代宗相对而言是比较通情达理,也尚能反省自己失误的,如果好好解释,仆固怀恩的冤屈未必非造反才能摆平,毕竟辛云京也是军阀藩镇,且关系比仆固怀恩和朝廷疏远得多,而骆奉仙作为宦官,在皇帝面前的分量也远非让郭子仪都惧怕三分的鱼朝恩可比。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