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嘉庆死后,皇后为什么没立自己儿子当皇帝,而是让道光当皇帝,这位皇后的结局如何?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6关键词:儿子,结局,皇帝,皇后,道光

嘉庆死后,皇后为什么没立自己儿子当皇帝,而是让道光当皇帝,这位皇后的结局如何?

点赞1、临汾市 网友:浅色夏沫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驾崩,连句遗言都没来得及留下。就在随扈的大臣们慌作一团的时候,内务府大臣禧恩提醒大伙儿: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啊,赶紧拥立新君呐。

新君是谁呢?不知道。雍正即位后,碍于当年“九子夺嫡”的惨痛教训,他变更了立储制度,创建了“秘密立储”。

所谓“秘密立储”,就是皇帝会将他心目中理想的储君,以圣旨的方式写下来,但不公开,而是将它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将来皇帝驾崩,大臣们再取出遗诏,公布新君人选。

这种制度显然比“嫡长子继承制”好,它有利于选出综合能力更强的继承人,而不是靠出身上位的嫡长子。同时,储君又不为人知,避免了他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大臣们按照规矩,派人火速进京取遗诏。然而,令人惊异的事发生了,正大光明匾后面竟然空空如也!

这就糟了,没有遗诏谁才是合法继承人呢?别急,还有一个办法。

皇帝的圣旨历来都有备份,立储遗诏是不是也有备份呢?如果有岂不是被档案管理人员看到了?还谈什么秘密立储?

还真有,只不过备份不放在档案处,而是装在一个金匣子里,由皇帝随身携带。

这就好办了,只要找出嘉庆皇帝随身携带的金匣子,打开来看一看就行了。但,问题又来了,这个金匣子里的遗诏,又引发了真伪疑云。

《清史稿》在多处记录中,对这份遗诏有不同的表述,且公布遗诏的程序不合常规。

第一个细节是,一开始并没没找到,后来在贴身小太监身上找到了,很可疑。

第二个细节是,金匣子里是空的,根本没有遗诏,因为禧恩跟大臣们商议时,说的是“建议智亲王旻宁即位”,假如有遗诏指定,就没有禧恩的所谓建议。

第三个细节是,最终旻宁即位的两个法理依据,其中一个就是遗诏,另一个就是钮钴禄皇后的懿旨。这份遗诏哪里来的?既然有遗诏,为何还要皇后的懿旨?按礼法皇后是不能干预立储的,也没有权力颁布立储懿旨。

所以,史学界一直存在一个观点,那就是嘉庆帝根本就没有留下遗诏,所谓金匣子里的遗诏,很可能就是随扈大臣们的伪造。

古代没有哪份职业比皇位更有吸引力,为何这么充满争议的皇位过度,却没有引发轩然大波,旻宁的兄弟们咋就不争一争呢?

嘉庆帝老婆不少,儿子却不多,生了五个活下来四个,分别是:皇长子穆郡王,时年38岁的皇二子旻宁,时年25岁的皇三子绵恺,时年15岁的皇四子瑞绵忻,时年6岁的皇五子绵愉。

其中长子早夭,无子绵愉年幼,二人都不在视线范围内。有资格跟旻宁一争高下的只有绵恺和绵忻,而这哥俩的生母,恰恰就是皇后钮钴禄氏。

钮钴禄氏是怎么做的呢?当人们发现被嘉庆皇帝“放了鸽子”后,钮钴禄氏立刻下了一道懿旨

“今哀遘升遐,嗣位尤为重大。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看不懂没关系,除了废话外核心就一句话:老娘挺皇次子旻宁上位。

这就怪了,既然皇帝没有遗诏,钮钴禄氏为何不给自己的儿子争取一下?女人嘛,儿子是自己的心头肉,更何况绵忻原本就是嘉庆最喜欢的儿子,甚至有传言说,嘉庆已经准备易储。

金匣子里的遗诏封存于嘉庆四年,那时候绵忻还未出生,旻宁17岁,绵恺4岁。所以那时候嘉庆秘密立储时,傻子都知道这个储君就是旻宁,毫无秘密可言。

这大概就是禧恩“建议”立旻宁的原因所在,虽然找不到遗诏,但如果没有被更换过的话,肯定是旻宁。问题是,嘉庆究竟有没有易储呢?不知道,只能根据有关记录推测。

最有说服力的推测是:嘉庆确实已经在着手易储,并且已经毁掉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及金匣子里的旧诏书,只是还没来得及完成新诏书的起草就驾崩了。

这个猜测正好可以解释诏书失踪的谜团。可这个动作是嘉庆帝的“暗箱操作”,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所以大家认为假如有诏书存在,那里面的储君一定还是旻宁,包括钮钴禄皇后。

故事讲到这儿,就可以回答题干的问题了,钮钴禄氏之所以不立自己绵忻的四个理由:

其一,她不敢。万一金匣子里的诏书找到了呢?她的懿旨不就成了笑话?不光如此,新皇登基后她怎么面对?更严重的是,万一有人给她扣上干政的罪名,她逃都逃不掉。

因此,即便她想立自己的儿子,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沉默,或者找代言人替她操盘。所以,她要么啥也不做,要么只能支持旻宁。

其二,她不想。皇位虽然重要,也并非所有人都会不顾吃相地去争夺。钮钴禄氏其实是个相当好的女人,贤淑孝顺,为人谦和,在宫中的声誉相当好。喜塔腊氏去世后,是太上皇乾隆爷亲自指定钮钴禄氏为继任皇后。

因此,钮钴禄氏的品行决定了她不大可能去做违背道德的事。

其三,她不能。有个细节需要大家注意,旻宁的生母喜塔腊氏早在嘉庆二年就去世了,从那以后,旻宁就跟钮钴禄氏生活在一起。

据史料记载,钮钴禄氏对旻宁视如己出,旻宁对继母也相当孝顺,与两位弟弟的感情也非常好。因此,对钮钴禄氏来说,旻宁上位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四,她不愿。假如钮钴禄氏想为儿子争取利益,她也会面临两难选择,因为她有两个儿子,偏偏嘉庆喜欢的是小儿子。

除非嘉庆帝指定了绵忻,谁也没话说,可让钮钴禄氏出头,她就不能不顾及绵恺的感受。其实绵恺也是好孩子,当年天理教起义,乱民打进了皇城,18岁的绵恺仗剑而立,主动承担起了最后一道防线的重任,为此得到父亲的嘉奖。

如果钮钴禄氏处置不当,很可能引发绵恺、绵忻的兄弟之争。

以上四个原因,决定了钮钴禄氏不可能公开站出来力挺儿子,力挺旻宁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哪怕找到遗诏,发现继承人竟然是自己的儿子,她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耽误儿子。所以,钮钴禄氏此举极为高明,可谓名利双收。

当然,她的明智也给她带来无尽的后福,道光帝一生都对这位继母非常孝顺,老太太一直活到74岁。病重的时候,只比她小6岁的道光帝“席地寝苫”,陪伴在她身边侍疾。

她死后,道光帝“哀恸号呼,擗踊无数”,27天守丧期满后,道光依然睡草席给她守孝。亲儿子也无非如此吧?

点赞2、南京市 网友:敷衍录

清仁宗嘉庆帝在避暑山庄去世之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为什么没有立自己的儿子而是让清宣宗道光帝继承了皇位?这个问题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钮祜禄氏做顺水人情,给自己买个后半辈子的保险!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孝和睿皇后立道光帝的历史背景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暴毙于避暑山庄,死因不明。个人认为,很可能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因为事起仓促,周围的人毫无心理准备,以至于连嘉庆帝随身携带的秘密立储诏书都没能找到。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只能请随扈的嘉庆帝继后孝和睿皇后定夺。最后,孝和睿皇后一锤定音,由嘉庆帝的嫡长子——智亲王绵宁即位,也就是后来的道光帝。

孝和睿皇后为何不立亲生儿子

道光帝是嘉庆帝的嫡长子,却不是孝和睿皇后所生,他的生母是嘉庆帝的原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彼时的孝和睿皇后是有亲生儿子的,而且不止一个!那么,为什么她不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秘密立储诏书

前面提到,因为事起仓促,嘉庆帝周围的人一时间没有找到秘密立储诏书,这才去请孝和睿皇后定夺。请注意,彼时只是暂时没有找到,并不是不存在这份诏书!事实证明,这份诏书就在嘉庆帝身边,后来也的确被找出来了。更重要的是,清朝自雍正元年试水秘密立储之后,秘密立储诏书就采取了一式两份的形式。皇帝随身携带一份,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存档一份备份。换言之,就算嘉庆帝随身携带的那一份遗失了,这道秘密立储诏书依然是有备份的!只是因为从承德到北京来回需要时间,而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这才选择了请孝和睿皇后定夺。实际上,在这件事进行的同时,已经有人返回北京去取乾清宫的那份备份了。如果孝和睿皇后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旦乾清宫的备份送到,孝和睿皇后立马就会陷入“谋逆”的窘境,很可能会不得善终!

嫡长子身份

道光帝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没有之一!而且,嘉庆帝在密立其为皇太子之后一直在尽心陪养他。尤其是在被册封为智亲王之后,道光帝是密立皇太子这件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不仅孝和睿皇后心知肚明,群臣和道光帝本人也是心知肚明。之所以请孝和睿皇后出面,无非是在暂时没有找到诏书的情况下,为道光帝即位寻找一个“法理依据”而已,并不是真的让她做决定!这一点,孝和睿皇后也是清楚的。换言之,请孝和睿皇后定夺仅仅是走个过场,她立道光帝、不立道光帝都无法改变道光帝继承皇位的事实。

智亲王势力根深蒂固

道光帝的情况与他祖父清高宗乾隆帝比较类似,虽然是秘密立储,但是在父亲的明显偏向的态度之下,这件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尤其是被册封为智亲王之后,道光帝继承人的身份基本上已经是朝野皆知了。未来的皇帝已经明确,群臣站队无可避免。到嘉庆二十五年时,时为智亲王的道光帝身边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派势力,其中不乏身居高位和掌握兵权者!

反观孝和睿皇后的两个儿子,绵忻才十五岁,绵凯虽然二十六岁了,但嘉庆二十四年才刚刚受封郡王,根本没有与道光帝抗衡的实力。因为嘉庆帝的态度和清王朝的祖制,孝和睿皇后虽然是皇后,手里却根本没有实权,这娘儿仨加在一起也不是道光帝的对手!换言之,就算孝和睿皇后头脑发昏选择了立自己的亲生儿子,绵恺和绵忻也坐不稳这个皇位,到时候恐怕就要祸起萧墙、血流成河了……到头来,皇帝还是道光帝做,孝和睿皇后母子恐怕就真的要“不得好死”了……

孝和睿皇后是明智的,她没有选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是选择了送道光帝一个顺水人情,将时为智亲王的道光帝立为了皇帝。因为这份“拥立”之功,道光帝即位之后,对这位只比自己大几岁的继母、皇太后一直恭恭敬敬、关怀备至,至少表面上与亲生母亲无异!

作为对孝和睿皇后的投桃报李,在嘉庆二十五年、即位尚未改元的当年,道光帝便违反晋封时限的规定,将前一年刚刚受封郡王的绵恺晋封为了亲王!同时,还将年仅十五岁的绵忻也封为了亲王。孝和睿皇后母子三人全部得以善终,绵恺、绵忻皆以亲王之尊去世……道光帝也算是个厚道之人了。

点赞3、漯河市 网友:冰泪紫茉

嘉庆二十五年7月,天气十分炎热,年过六旬的嘉庆皇帝却非要前往木兰围场打猎,结果刚刚走到热河就病了。当时,嘉庆皇帝只是觉得身体不舒服,还没有处理完公事,就不得不躺下休息,结果很快就一命呜呼。

按照雍正皇帝立下的规矩,皇帝生前会秘密选定继承人,然后将传位诏书收藏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但是,嘉庆皇帝死得过于突然,大臣们有些慌乱,而且远在避暑山庄,根本拿不到传位诏书,也没有找到皇帝随身携带的诏书副本,因此一时之间竟不知道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宗室成员禧恩公开表示,应该拥立皇次子旻宁为帝,他的理由很充分。原来,天理教当年进攻紫禁城的时候,嘉庆皇帝正在前往木兰围场的路上,有一些教徒和皇宫里的太监里应外合,甚至已经打到了养心殿附近。

当时,正在皇宫里读书的皇次子旻宁当机立断,拿着火器爬到高处射击天理教教徒,连续打死两人,剩余教徒见状,不敢再轻易向前。随后,皇宫侍卫赶到,才平定了这次动乱。事后,嘉庆皇帝大力褒奖旻宁,其实已经有立他为储君的念头,并且暗中为他培植势力。此外,旻宁是嘉庆原配皇后喜塔腊氏所生,出身没有任何问题,他继承皇位是理所应当。

但让人奇怪的是,禧恩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在场大臣的支持,大多数人的反应竟然是“沉默不语”。旻宁见到这种情况,也不敢擅自行动,只能趴在嘉庆皇帝的尸体前痛哭。很快,嘉庆驾崩的消息传到京城,孝和睿皇后急忙派人寻找传位诏书,然而正大光明匾额后却空无一物,这可把所有人都吓呆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孝和睿皇后展现出了自己的无私和大度,她紧急颁布谕旨,并且派人六百里加急送往避暑山庄。按照孝和睿皇后的意思,皇次子旻宁理应继承大统,希望在场大臣尽快拥立新君登基,然后护送嘉庆皇帝的遗体返回北京。

孝和睿皇后的懿旨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连旻宁都不敢相信。因为孝和睿皇后并不是旻宁的亲生母亲,她自己还有2个儿子,只不过在皇后喜塔腊氏故去后,乾隆指定钮钴禄氏接任皇后,也就是孝和睿皇后。紧接着,嘉庆就把失去生母的旻宁交给了孝和睿皇后抚养,两人的母子关系其实十分密切。

尽管如此,只要孝和睿皇后有私心,完全可以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帝,她却能够从大局考虑,选择非亲生的旻宁,这种博大的胸怀绝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就这样,皇次子旻宁顺利即位,也就是道光皇帝。后来,大臣们在一个小太监那里找到了金盒子,里面装的正是嘉庆皇帝的传位诏书,继承人就是皇次子旻宁无疑,所有人这才放下心来。

可以说,这位孝和睿皇后依靠自己的大度和无私,成功赢得了包括道光皇帝在内所有人的尊重。因此,道光皇帝始终对孝和睿皇后十分尊重,当他被迫割地赔款的时候,还曾经受到孝和睿皇后的严厉训斥,堂堂大清皇帝甚至跪在养母的面前引咎自责,这在清朝历史上从未发生过。

其实,孝和睿皇后名义上是道光的养母,但她只比道光大5岁,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都变得不太好。道光二十九年12月11日,孝和睿皇后去世,享年74岁,仅仅1个多月后,69岁的道光皇帝也撒手而去。

点赞4、温岭市 网友:午夜噬魔

嘉庆有两个皇后,第一任为喜塔腊氏,道光帝就是她生的,她也是清朝唯一一个生育皇帝的嫡皇后,也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应该是最没有福气的皇后。而代替她享受太后富贵生活的是嘉庆的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

她和嘉庆还是皇子时,夫妻感情很好,公公乾隆皇帝也很青睐她,可惜她身体一直孱弱多病,只当了一年的皇后,于嘉庆二年二月去世,结束了自己显贵而平淡的一生。

钮祜禄氏,在嘉庆还是皇子时就嫁给了他,是他的侧福晋,嘉庆继位后,封为贵妃,这位是个有福之人,喜塔腊氏去世后,太上皇乾隆帝先封其为皇贵妃,嘉庆六年,册封钮祜禄氏为皇后。她生有两个皇子,绵恺和绵忻,一个女儿早夭。

按道理,她做了皇后,她的儿子也是嫡子,也有继承皇位的权力。她为什么却高风亮节,把这个机会给了非亲生的儿子?

如果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你就知道她的选择很明智,既赚足了好名声,又保全了母子后半生的荣华富贵。

喜塔腊氏去世后,她的儿子绵宁(后改为旻宁)交由钮祜禄氏照顾。这时候,钮祜禄氏已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忻。但是她对旻宁非常好,视如己出,对他倍加爱护和关照,尽量弥补他应该享受的母爱。旻宁和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关系也很好,经常一起玩耍。

1820年夏,嘉庆起驾去避暑山庄,由于天气炎热和旅途劳累,原本身体安好的嘉庆却病倒了,不久就在避暑山庄去世了。

当时钮祜禄氏在北京,当她得到这一噩耗,第一个反应就是把皇帝存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边藏有立储密旨的匣子找出来,宣布皇位继承人。但是,皇后派去的人在“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找不到立储密匣。

据记载,雍正以后的清代历朝皇帝,在选定继承人之后并不宣布,只预立密诏二道放好就可以了,一藏于乾清官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一藏于皇帝随身所带的金盒中,钮祜禄氏早就知道“立储家法”。

在林清之变、天理教徒攻进皇宫后,嘉庆觉得把立储密匣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并不安全,从那以后他就把立储密匣带在身边。

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时候所有大臣都在看皇后的选择,她必须解决这一难题,于是她下达懿旨:令皇二子旻宁继承皇位。而没有选择她的儿子。

她作出的这个决定从多方面讲,都是公正而且无私的。如果从私心来说,从旻宁成为皇帝后对她的厚待来看,她的这一步对的。

一个人为自己的前途谋划也是情理之事,无可厚非。

当时在乾清官正大光明匾额后没有找到遗诏,钮祜禄氏就大概猜到嘉庆很可能把立储密匣带在身边,就让回来报信的人再返回避暑山庄去找,但是始终没有找到。

这时候怎么选择就真的很考验皇后都抉择能力了。她慎重考虑后,选择了旻宁。

我想,她应该从三方面考虑。

当年,乾隆在位的时候,道光就是乾隆指示,嘉庆属意的继承人,乾隆曾于晚年亲自于宫内操办道光与原配孝穆成皇后婚礼,并赐皇孙夫妇婚后仍居宫内,此乃清朝皇帝对皇孙特例之举,也是乾隆暗示道光为皇太孙之举。

嘉庆生前也为道光培植势力,大力封赏,最重要的,道光是嘉庆的喜塔腊皇后所生的嫡长子,以宗法来讲,地位高于妾室的儿子。

还有一点,钮祜禄氏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一个迷恋皮黄,一个陶醉古籍,别说嘉庆看不上,就连她自己也很失望。如果,此时孝和以私心辅助亲子即位,不仅不能使朝廷宗室信服,而且一旦密诏找到,母子将死无葬身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她便以皇后名义降旨指定由旻宁继位。

后来,随同嘉庆去避暑山庄的太监终于在大行皇帝的遗物中找到一个不起眼的盒子,打开一看,正是册立皇二子为太子的密旨。

孝和皇后钮祜禄氏此无私之举深得道光的敬服,因而其后母子关系融洽,她也因此被尊为皇太后。道光继位后还将钮祜禄氏所生的两个儿子封为亲王,对于宫中的事务,道光帝也一直询问皇太后钮祜禄氏的建议,将其视为亲生母亲一般赡养。

1849年,孝和皇太后去世,这一年,道光已经六十八岁了。孝和皇太后死后,道光在丧处“席地寝苫”,恪守孝子居丧的礼节,王公大臣屡次奏请回宫,他都坚持不肯。皇太后的灵柩移置绮春园后,道光仍居慎德堂的“苫次”。就在孝和皇太后逝世以后的一个多月,道光也在慎德堂悲痛成疾而驾崩。母子二人的感情可见一斑。

点赞5、兰州市 网友:星の夢

因为按照皇帝的遗诏,选定的继承人本来就是旻宁,再者,旻宁是乾隆皇帝钦定的未来储君,这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孝和睿皇后钮祜禄一早就知道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密匣里的名字,并不是自己儿子的,怎么可能冒险矫诏,让自己的孩子继位。

嘉庆帝突然驾崩,皇后直接让并非亲生的旻宁登基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颙琰前往承德避暑山庄避暑,结果中暑,之后由于年事已高引发其他并发症,突然驾崩。

消息传回紫禁城之后,嘉庆帝正宫皇后钮祜禄氏,直接称先帝所钦定的继承人选就是旻宁,大臣们前往乾清宫,取下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的密匣一看,果然如此,次月,旻宁正式登基,即位为道光帝。

孝和睿皇后膝下有亲生的两个儿子,旻宁并非其所生,然而传位给旻宁是两代先帝的意思,并非是孝和睿皇后一人能够左右的事情

旻宁的正统嫡长子,是乾隆帝钦定的储君

嘉庆帝颙琰尚且还是皇子的时候,迎娶的嫡福晋并非钮祜禄氏,而是喜塔腊氏,生下的儿子就是旻宁,嘉庆帝继位之后成为皇后,即孝淑睿皇后。然而当时的朝权依旧掌握在太上皇乾隆帝手中,所以嘉庆帝也基本就是个摆设,结果还没等到嘉庆帝真正临朝亲政,孝淑睿皇后就离开了人世,继后就是钮祜禄氏,即孝和睿皇后。

也就是说,虽然旻宁并非孝和睿皇后所生,但实际上,旻宁的生母才是元后,他是真正的嫡长子,身份贵重,虽然清朝康熙之后的皇位继承不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可多少还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尤其是乾隆帝,非常想要传位给嫡出皇子,只不过没实现。

旻宁降生之后,非常得乾隆帝宠爱,旻宁少时,曾随乾隆帝出巡狩猎,小小年纪猎获一头梅花鹿,得到乾隆帝的赞誉,称其“不失满洲之风”,并赐黄马褂与花翎。

嘉庆元年,嘉庆帝登上皇位,而同年,乾隆帝做主,为其迎娶了钮祜禄氏作为其正妻,允许夫妇二人居住宫中,皇孙的婚礼,由皇帝亲自操持,这在清朝独此一次,可见乾隆帝对于旻宁的宠爱,而乾隆帝对于旻宁的宠爱,也被人们视作乾隆帝传位并不出色的嘉庆帝的重要原因

乾隆帝驾崩之后,嘉庆帝正式握住实权,当即就将旻宁的名字黄纸固封,放在了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将其立为了储君

不选自己的儿子,才是高明之处

由于康熙时期的九王夺嫡,使得后来的雍正帝想出了秘密立储的办法,皇帝会先想好继承人,将其名字封起来放在密匣里,一份放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后头,一份放在身边,一旦龙驭宾天,那么群臣与宗室们就可以进行比照,确定新的继承人。

对于孝和睿皇后来说,自己在皇帝身边多年,继承人的事情她自然也会知道,传位给旻宁是先帝的意思,自己照办就是,没什么心思需要去费的。

就算是退一万步,孝和睿皇后并不知道密匣里的名字是不是旻宁,她选择颁布懿旨让旻宁登基也没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 首先,旻宁并非是她亲生的儿子,虽然她也有抚育之恩,但终究不是亲生母子,孝和睿皇后说让旻宁继位,也不能说她有私心。
  • 其次,比照密匣之后,旻宁顺利继位,就凭孝和睿皇后的这种做法,旻宁也要对这位继母感恩戴德,就算密匣里并非旻宁的名字,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当时其他三个皇子里,有俩是孝和睿皇后所生,五皇子绵愉仅有6岁,根本不可能继位,新君是亲儿子,对孝和睿皇后也没啥太大影响。

母慈子孝,得以善终

旻宁继位之后,感念孝和睿皇后的恩情,对其愈发孝顺,母子间的关系也非常亲厚,钮祜禄氏的日常,道光帝每每都要亲自过问,晨昏定省风雨无阻。

正值“嘉道中衰”,当时的清王朝不断受到列强的侵扰,道光帝每每在宫中忧愁,英国攻占定海之后,道光帝曾强颜欢笑,被钮祜禄氏斥责:“祖宗创业,尺土一民皆缔造艰难,何今轻弃之耶?”说得道光帝深感愧疚跪地不起。

钮祜禄氏晚年病重,道光帝亲自侍奉汤药在侧,最终钮祜禄氏依旧离开了人世,而当时已经68岁的道光帝痛哭不已,并坚持在丧处“席地寝苫”,按照古礼进行守丧,这对于当时那么大年纪的道光帝来说确实很艰难,结果一个多月后,道光帝在圆明园慎德堂驾崩

点赞6、塔城地区 网友:冰依湄凌

嘉庆帝颙琰是乾隆第十五子 ,1796继位,但老爹乾隆自称太上皇帝,离位不放权,仍旧大权独揽。初登大宝的嘉庆帝无事可做,竟一连看了十八天大戏,狠狠地过了一顿戏瘾。

1799年,乾隆崩于紫禁城养心殿。嘉庆帝当日亲政,嘉庆帝在乾隆逝后短短的15天里,就将老爹帝恩宠30年的“二皇帝”和珅干净利落的拿下,举朝上下,大为震惊。

此时大清王朝已是危机四伏,东南海上的骚动,吏治腐败,贿赂公行,武备废弛,军无斗志,各地农民起义纷纷爆发等难题需要嘉庆一一解答,嘉庆曾作诗道:

内外诸臣尽紫袍,何人肯与朕分劳?

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

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

平时漫说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

嘉庆帝有两位皇后,一位是原配孝淑睿皇后,道光帝生母,满洲正白旗人,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敬额之女,清代唯一一位喜塔腊氏皇后。与嘉庆感情深厚,嘉庆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嘉庆帝曾御制悼诗多首:

《大行皇后挽诗》

琴瑟和鸣忽断弦,冬宵夏昼廿三年。

云烟缥缈归冲漠,儿女伶仃忍弃捐。

意外突成今日事,心中拟结再生缘。

坤仪定位悲期岁,此恨绵绵万古牵。

嘉庆帝的第二位皇后是孝和睿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当时礼部尚书、三等承恩公恭阿拉之女。生有绵凯,绵忻两个皇子。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暴毙于承德避暑山庄,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嘉庆帝随身携带的秘密立储诏书却找不到,最后孝和睿皇后一锤定音,由孝淑睿皇后的儿子智亲王绵宁即位,即道光帝。

孝和睿皇后的亲生儿子绵凯已二十六岁,绵忻也已经十五岁,她为何不立亲生儿子为帝呢?

一、嫡长子继承制是自西周以来基本的宗法制度,废长立幼就是取乱之道,清朝虽是满族,但入关后基本遵从这个规定。

二、清朝自雍正起实行秘密立储制度,并且秘诏一式两份,皇帝随身携带一份,另一份存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嘉庆帝拿现在话来说就是猝死,大家手忙脚乱,才没有找到随身那份,离北京又太远,由于当时通讯及交通条件所限,不能立即看到立储诏书,但这不等于没有,所以孝和睿皇后如有误,立马就会陷入“谋逆”的窘境,后果不堪设想!

三、嘉庆帝虽然也进行秘密立储,但这是和尚头的虱子,乾隆对道光的宠爱,就是弘历小时候受到康熙宠爱的翻板,道光幼年常伴乾隆左右,被赏赐黄马褂与花翎,乾隆亲自为道光操办婚礼,还破例允许皇孙夫妇继续在宫中居住,这是清朝唯一一次有太上皇和皇帝参与的皇孙婚礼。

嘉庆帝平时更对道光帝关心备至,耳提面命,悉心教导,这种明显偏向的态度之下,道光帝继承人的身份基本上已经是朝野皆知,孝和睿皇后更是心知肚明,未来的皇帝已经明确,群臣站队无可避免,时为智亲王的道光帝早已有了自己的一派势力,其中不乏身居高位和掌握兵权者!

四、依据清王朝的祖制,孝和睿皇后虽为皇后,但手里却根本没有实权,同时又一无强大外戚支持,二无嫡系配合,自己的两个儿子,绵凯虽然二十六岁,受封郡王才一年,根本无法与道光可比,自己的实力根本不是道光帝的对手!

古往今来,皇位的争夺都是血流成河、你死我活。九子夺嫡的刀光剑影恍在眼前,一些阿哥的悲惨结局历历在目,所以即使有吕后、武由天的野心,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帝,最终也只能是死无葬身之地。

孝和睿皇后是睿智,她没有选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是将时为智亲王的道光帝立为了皇帝。

因为这份“拥立”之功,道光帝对孝和睿皇后的投桃报李,在即位当年,道光帝便违反晋封时限的规定,将她的两个儿子都封为亲王。

孝和睿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母子关系融洽,道光经常前去太后寝宫问安,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太后崩逝,享年74岁,和睿皇后也是大清后宫内最长寿的太后之一。

在孝和睿皇后去世后,已68岁的道光帝痛哭流涕,日夜祭奠,并且在慈宁宫旁搭上灵棚,为孝和睿皇后守灵,史称“哀恸号呼,擗踊无数”。

点赞7、南安市 网友:熊抱啵儿

1813年9月15日,嘉庆外出离开了京城。谁知他刚离开不久,一群天理教的人冲进了紫禁城,正在危机关头,嘉庆的次子旻宁冒着危险站了出来,这也为他日后的顺利登基打下了基础。

“林清之变”的经过

当天,天理教的首领林清带了几十人冲进了紫禁城。别看平时护军们训练有素,可真遇到危险的时候就都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亲王贝勒们看到没有人保护自己了,更是吓得不知所措。只有正在读书的旻宁挺身而出,率先用鸟铳打死了两个人。

第二天,远在丫髻山行宫的嘉庆皇帝才得到消息。当时误传宫里进来了3千个天理教徒,嘉庆身边的护卫非常恐惧,嘉庆只能故作镇定地安抚众人的情绪。可到了9月19号回宫后,他们发现旻宁已经平息了混乱。


原来,冷静的旻宁首先关闭了紫禁城,然后再召集京城禁军入内护卫。

仅一天的时间内,宫内的护卫和京城的禁军便压制住了天理教徒的进攻。

到了16日,旻宁宣布戒严,并让禁军在宫内搜索可疑之人,谁知到了半夜却突然下起了大雨,将武器全都淋湿了。

后来旻宁等人才知道,天理教徒本想用火烧毁皇宫,幸亏有这场雨?才没有使他们的阴谋得逞。

在鸟铳不能使用的情况下,旻宁急中生智,将衣服上的银扣拽下来当弹药,终于击败了天理教徒。

虽然紫禁城有惊无险地躲过了危机,但是嘉庆皇帝却郁闷至极,想想自己即位18年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可为什么总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几天后,他在罪己诏里就感慨道:

乃昨九月十五日,大内突有非常之事。汉、唐、宋、明之所未有,朕实恧焉。

早在1803年的时候,刚剿灭白莲教的嘉庆皇帝正从圆明园乘坐轿子返回紫禁城,当他准备进入神武门内的顺贞门时,忽然从神武门内西厢房南墙后冲出了一个手持匕首的大汉,向嘉庆刺来,要不是定亲王绵恩等人护驾及时,嘉庆就成为刀下鬼了。

然而郁闷归郁闷,有件重要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忘的,那就是为儿子旻宁树威。他夸赞旻宁“忠孝兼备”,并封其为智亲王。

经过“林清之变”后,默默无闻了31年的旻宁在群臣中威信大增,后世之人也认为正是因为有这件事才使得旻宁日后能够顺利继承皇位。


旻宁的即位经过

1820年7月,嘉庆皇帝去热河打猎,可没过几天就病倒了,很快就在热河行宫中病逝了。

老皇帝驾崩,新的皇帝即位,这是历代的规矩。可问题是,嘉庆皇帝去世得太突然了,还没来得及宣布继承人,这下满朝文武们都慌了神,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这时他们想起了清廷的“密建皇储”制度。

这个制度是从雍正皇帝开始实行的,他考虑到公开立太子可能会威胁到太子和社稷的安危,于是便设立了这项制度,就是秘密立两道密诏,一道藏在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另一道由历代的皇帝随身携带。

嘉庆皇帝的皇后钮祜禄氏当即命人在宫中寻找,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旻宁并不是钮祜禄氏的亲生子,他是由嘉庆帝第一任的皇后喜塔腊氏所生,但是喜塔腊氏在旻宁年少时就去世了,此后他便由钮祜禄氏来照顾,所以两人感情非常好。

在这种情况下,钮祜禄氏完全可以让自己亲生的绵忻或者绵恺来继承皇位。但是她没有这么做,她做主宣布让旻宁来即位。

倒不是说钮祜禄氏有多么的高尚,而是旻宁从“林清之变”后就在群臣中非常有威望,自己的两个儿子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再说贸然立自己的儿子必然会造成动荡,这位聪明的女人在社稷和个人欲望中,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就在这时,大学士戴均元和托津跑来告诉大家,他们在嘉庆帝的近侍身边的小金盒里找到了传位诏书。

群臣打开诏书后发现,原来嘉庆帝在嘉庆四年的时候就写下了此诏,要立旻宁为太子。

皇后大喜,原来自己和丈夫想到了一块儿。于是旻宁正式于1820年在太和殿即位,第二年改国号为“道光”。


结语

旻宁即位后,尊钮祜禄氏为皇太后,母子二人相处融洽。1850年,皇太后去世,终年74岁。

太后死后,道光皇帝悲痛过度,第二年便撒手人寰了。

道光皇帝是承载着母亲满满的希望登基的,即位后他励精图治,克勤克俭,但是他接受的是一堆烂摊子,此时帝国已经没落了,他根本就无力回天。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兵不敌英国军队,并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这成为了道光皇帝一生的污点。

当年“林清之变”时,有一支箭射在隆宗门的匾额之上。后来清理的时候箭头仍然保留在上面,嘉庆帝似乎是想要警示子孙后代,要记住教训,记住耻辱,正如他在罪己诏上说的那样:

当今大患,惟在因循怠玩。虽经再三诰诫,舌敝笔秃,终不足以动诸臣之听,朕惟返躬修省耳。

大意是一定不要懈怠,不要贪图安逸,并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看来,这句话对我辈也同样适用。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