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但为何感觉像是隔了好几百年?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5关键词:唐朝,宋朝

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但为何感觉像是隔了好几百年?

点赞1、吉林市 网友:擎天柱

“新科学事实之所以胜出,并不是因为反对者都被说服了,而是因为反对者最终都死了”。

套用这句话,同样可以解释唐朝和宋朝为什么时很近却境已迁。即:

宋朝的社会风貌之所以迥然不同于唐朝,不是因为唐朝人集体转性了,而是因为他们都死了。

这种死,不是生物上的死而是历史上的死。诸如人事、制度、文化模因以及主旋律,全都死了,只能全都变了。



那么,宋朝的诸般种种,是从天而降的吗?

不是。它也是孕育于历史。

本来政治应该分为两方面来讲:一讲“人事”,一讲“制度”。

唐宋之变,首先是制度和人事之变。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重点关注的是制度。其认为宋朝的制度“一切因循承袭”,所以只能说变动而不能说建立。

那么,宋朝的人事呢?

所谓人事,简单理解就是哪拨人上台了、哪拨人下课了。这是从政治上看。而从历史上看,则是哪拨人主动引领了时代而哪拨人被时代所引领。

在这个问题上,唐宋之变,则相当于一场秦汉之变或周秦之变。

秦汉以前,是贵族引领时代。即便是游士,也多以没落的贵族子弟为主。而汉朝呢?彻底的平民政治,简单说就是贵族下课了、平民上台了。而唐宋之变,也是如此。

在唐朝,引领时代的是豪族。在宋朝,引领时代的是平民。或者说,是平民中的翘楚,即士大夫精英。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种场景,只能出现在平民时代的宋朝。

唐朝就没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吗?

当然也有,但与豪族精英相比,平民精英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唐宋的人事之变。人事之变,不可能不反应到制度上。

制度由人创立,亦由人改订,亦属人事,而比较稳定,也可以规定人事,限制人事。

所以,宋朝的制度,一定要规定和限制这种人事。否则,平民士大夫精英不可能一直在前台弄潮。



这种制度,在核心层面的安排是:宰相之权被肢解、皇帝之权被强化。

如果认为皇权家天下,那么皇权强化肯定不好。前期,宋真宗封禅泰山,搞国家级形象工程;末期,宋徽宗兴花石纲,搞帝王级享乐工程。这就是绝对的权力带来了绝对的腐败。

但如果认为皇权是公共权力的表现形式,那么宋朝则有可圈可点之处。

南北朝期间,南朝之所以落败于北朝,除了实力无法匹敌,还因为南朝的皇权发挥不了公共权力应该发挥的作用。

相比于唐朝,宋朝的公权力更为强势。士大夫官僚集团,就无法抗衡代表公共权力的皇权。所以,皇帝不需要引入宦官、胡人等外部势力。

唐朝的政治是豪族士大夫的政治。但皇帝不满意,要么拉拢胡人将军、要么拉拢宦官集团。但是,到了最后,皇权竟被胡人将军和宦官集团反噬了。

宋朝的武将不能造反,宋朝的宦官也不成气候。这都是制度安排的结果。在这种格局下,宋朝的君臣关系,可以非常融洽。这一点,很重要。

君臣之间关系紧张,只是表象。实质则是:代表国家权力的皇帝与代表政府权力的官僚,在尖锐斗争。这种斗争的伤害性极大。



在明朝,皇帝、太监以及大臣之间,一直在斗地主,地主是大臣而不是皇帝。在唐朝,则是皇帝、大臣(两京阀阅们)以及宦官在斗地主,地主是太监而不是皇帝。

而制度上的安排,就是从上到下建立流官制度。简单说,除了皇帝能世袭,官僚集团不能世袭。

唐朝的大臣能世袭吗?不能世袭,却是一种阶层固化的变相世袭。后期的藩镇节度使就不说了。只看一个数据:

在唐朝担任过朝廷要职的大家子弟的墓葬,98.5%出自洛阳、长安以及两京走廊。而在长安墓志中,宣称自己是宰相之后的高达20%。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两京阀阅基本控制了大唐帝国的顶级权力。而这就相当于世袭了。宋朝也有世袭,也就是荫庇制度,但总体上维持了一种流官制度。实现的手段,就是低头走流程、认分不认人的科举制。

人事,宋朝与唐朝完全不同。而规定和限制这种人事的制度,宋朝虽然大体承袭了唐朝,却也实现了质变。其复杂、规范以及严格的程度,高出唐朝不止一个数量级。

人事和制度的不同,自然导致文化模因的不同。

文化模因,完全可以认为是一套“如果……则……”以及“否则,如果……则……”的表达组合。

如果皇帝与官僚集团斗争,则皇帝引入胡人将军或宦官势力;

否则,如果皇帝与官僚集团和睦,则皇帝与官僚士大夫共治天下。

除了人事和制度,当然还有环境。

如果中央帝国能够打遍整个地理视野,则帝国豪迈、雄风万里;

否则,如果中央帝国不能打遍整个地理视野,则王朝婉约、精致内敛。



文化模因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这是先天的;而哪段基因能够表达出来,则是后天的。宋朝和唐朝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模因,可以说完全不同。

大唐帝国衰败于安史之乱;羸弱于藩镇割据;灭亡于农民起义。帝国,先是与边地的胡人将军,矛盾不可调和;再是与地方的军政力量,矛盾不可调和;最后与天下的大唐子民,矛盾不可调和。

唐朝,始终处理不好内部的关系,内部矛盾才是大唐的主要矛盾。

而大宋呢?

因为契丹和党项人的竞争存在,使得统治者必须对自己人好一点儿。你只有对自己人好了,才能团结住自己人,然后才能对外竞争。

这种竞争,首先是军事上的竞争,看谁能打得过谁,但主要是文化和软实力的竞争。王道乐土在哪里?你只有证明在大宋,才能获得竞争胜利。宋真宗封禅泰山、搞国家级形象工程,就是为了竞争。

为什么说主要是文化和软实力的竞争?

澶渊之盟后,中原和草原维持了一百余年的和平。纵观中国历史,这都是罕见的。



即便是统一了草原和中原的大清,也没少对草原输出暴力。平定准噶尔之战,从1688年打到1758年,从康熙打到他孙子乾隆,干了70年。

所以,宋朝的竞争,主要聚焦于文化和软实力上。文学风华,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这都没问题。软实力呢?不说概念,只看表象: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如果老百姓都跑到辽国和西夏了,这还玩什么?所以,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可以说,宋朝是对老百姓最好的一个朝代。

宋朝的城市化率不仅高,而且城市居民具有高度自治权。中央派出的官吏,大体上只负责收税和消防,至于民间秩序,能放权就放权。

宋朝人可以自由结社,而且各种社团极为发达。尤其是南宋,各种“市”“行”“团”“社”等民间组织,数不胜数。你放在别的朝代试试?几个人聚会饮酒,都能抓起来法办。其他能允许的,或许只有宗族类的组织。

西汉是平民政府,却发展出了豪族社会。魏晋南北朝,是士族的天下。隋唐,是豪族士大夫垄断权力。等等这些,老百姓总要分出个三六九等,上等人与下等人的观念,直接影响到现在。而宋朝呢?不分良民、贱民,一律称齐民。啥意思?大家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历史上还有一个朝代,也曾往这个方向努力。那就是秦朝,百姓一律称黔首。你只有统一命名了,才能实现某种平等。符号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往往就是这么微妙。



宋朝政府甚至竭尽全力地去操弄一套全民福利制度。孤儿有孤儿院,孤寡老人有养老院,这些钱都由政府和富户来出。即便是现代政府,又有多少能够做到这种程度?而背后表达出来的文化模因,就是先秦的王道政治,具体是孟子的主张。

一个王朝总要有一个主旋律。可能人家没有,但后人一定要强加一个。因为要理解、要认识,所以必须要冠名。

秦汉帝国的主旋律,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这么霸气。

隋唐帝国的主旋律,是“昭昭有唐,天俾万国”,以及“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就是如此豪迈。

两宋王朝的主旋律,是什么?

靖康之耻、崖山之战,总是打不过人家。这应该是吧?这是结果论,从结果看,北宋死了、南宋死了。但从结果看,秦汉也死了、隋唐也死了。

而就当时形势来说,可能这一句最为妥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在来看,这句话显得很迂腐。但是,对比一下呢?

相比“郡县掾吏,并出豪家;负戈宿卫,皆由势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个主旋律已经非常了不起。

北宋后期,大约有20万人就读于各地的州学和县学,约有8万学子定期参加各州三年一次的科考。甚至,到了南宋,功名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致力于学习、只要积极参加科举,这样的人也算跻身了精英圈。



历代王朝灭亡,可以很悲惨,却不一定很悲壮。大唐灭国,先是两京阀阅被干死、再是宦官势力被屠戮,再是李唐宗室被灭门。这很悲惨,但不悲壮。而崖山战后,宰相陆秀夫和小皇帝跳海殉国,随后是十万南宋军民集体牺牲。这是悲壮。

唐亡悲惨、宋灭悲壮,原因是什么呢?对自己的人的凝聚,宋朝要比唐朝做得好。

唐宋之间、恍如隔世,在表现上大体可以总结为四点:

人事上,平民士大夫精英,取代豪族士大夫精英;制度上,皇帝和官僚集团的内部紧张关系,转变成了一种共治的融洽关系;文化模因上,集中国力地武力拓土,转变为对自己人好一点儿的内部凝聚;主旋律上,文化建设提升了中原百姓的国家认同,形成了一种国族意识。

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环境的变化。

内部环境:安史之乱干废了地方豪族,黄巢起义干废了两京阀阅,朱温代唐顺带铲除了宦官势力。

到底是那伙人上台、那伙人下课,历史已经做出了选择。

豪族没了。所以,连带的人事、制度、文化模因以及主旋律,全都变了。

外部坏境:沙陀人崛起于山西、契丹人崛起于草原、党项人崛起于西北,中原难以成就隋唐雄风。

时势变了。所以,那种打遍整个地理视野的一贯模式,也就全都变了。

旧时代的如彼种种,全都死了;新时代的如此种种,全要重建。唐宋虽然相隔很短,却只能恍如隔世。

点赞2、张家界市 网友:长亭旧雪

唐宋之间的确只隔了53年,可这半个世纪里,中华百姓却经历了五代十国,群雄割据的大分裂时代,政权不断更迭,战火四起,给人一种唐宋之间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混乱岁月的错觉。

唐朝覆灭之后,中原地区出现了许多政权,中原之外也有许多小政权,虽然时间都不长,甚至可以说交替得相当频繁,但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很容易让人在时间上产生误区。

纵横就简单科普下五代十国的历史!

唐朝末年,各地义军突起,纷纷占地为王,其中有实力比较强悍的藩镇义军控制了中原地区,但统一不了整个国家,干脆就在占领的中原地区建立一个小朝廷,所谓的五代,就是指这个时期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朝廷的五个政权。

这五个政权是一脉相承的,和大一统王朝的交替性质是相同,简单来说,就是同一块地盘,换了五家皇帝。

最开始建国称帝,拉开五代帷幕的是朱温,公元907年,建立了后梁。朱温起义经历相当丰富,参加过黄巢起义,后来归附唐朝,靠着帮唐军镇压义军,发展壮大,成了当时最有实力的藩镇势力,控制了唐朝政权,杀了唐昭宗,立其子昭宣帝为傀儡皇帝,三年后接受禅让,正是推翻了唐朝。

朱温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是英勇善战,而是其私生活荒淫不堪,霸占儿媳,最后被亲儿子杀了,用毯子草草一包就给埋了。

与朱温同时代的狠人还有一位李克用,两人都在唐末得到重用,本身也是骁勇善战的能人,李克用比朱温幸运的一点是儿子也是个狠人,其子李存勖开疆拓土,于公元923年,灭了后梁,建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比较无耻的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借辽国之手灭了后唐,建立后晋,奉辽国为为父,自诩为儿皇帝。此后,燕云十六州成了汉人心中永远的痛,宋朝建立后,历任宋帝都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惜这个夙愿终宋一朝都没能实现。

石敬瑭去世后,其侄子石重贵继位,想要摆脱契丹对后晋的控制,两国交战不断,最后后晋不敌,石重贵投降,全家都被俘虏到了契丹,维系了11年的后晋政权灭亡。

时任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趁机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不过仅维持了四年。

公元951年,后汉的重臣郭威被军中将领拥立为王,和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桥段如出一辙,后周由此建立。

郭威的儿子早在起兵的时候诸数被杀,临终前便将皇位传给了养子柴荣。郭威和柴荣都是比较有作为的君王,就是不太长寿,没有儿孙福,柴荣去世后,传位给了年幼的柴宗训,在那个时代,皇帝年幼基本就要灭国了。

不久之后,作为后周重臣的赵匡胤便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赵匡胤还算比较讲究,善待了柴家后人。

在中原五个朝代更迭的同时,周围一直存在着、且不断吞并征伐的割据政权,例如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后主李煜所在的南唐,还有诸如前蜀、后蜀、吴越等,统称为十国。

除此之外,人们对唐宋之间的时间差容易产生错觉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人对唐朝的印象基本都是停留在贞观之治、女皇临朝、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仿佛安史之乱后,唐朝就结束了,即使有些人知道后来郭子仪还带动了大唐中兴,可也只是一个知识点,具体的根本不了解,他辅佐了几代皇帝,都是哪些皇帝,一概不知。

应该说从唐玄宗李隆基之后的唐朝历史,已经不被后人熟悉了,纵使唐朝国祚289载,可人们的唐朝记忆也只停留在盛唐的130余载,后面150年的历史被人们的认知自动划到了后来的动乱年代里,故而觉得唐宋之间经历了漫漫的动荡岁月。

点赞3、永州市 网友:清风冬华

就像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乾隆跟华盛顿是同一年去世的……这些历史给我们的感觉非常不可思议,可却又真实存在,莫非我们学习的是假历史?

别慌!我们学的历史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讲,又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根本不会通读历史,只能记住历史上的名人和大事。

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学习的历史是“断代史”,也就是时间不连续,感兴趣的了解得就多,潜意识中,就感觉这段时间非常长,不感兴趣的自然一笔带过,觉得时间短。

比如唐朝时,大家了解最多的是李世民、武则天,然后自李隆基时代的安史之乱后,大家对唐朝的记忆就很模糊了。

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至763年,唐朝灭亡是公元907年,然后才进入五代十国,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可以说,虽然唐朝和宋朝之间只隔了短短的53年,但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就开始被人们忽视了,很多人都以为那段时间就是唐朝的末世,被五代十国取代了。

可实际上,从安史之乱结束到唐朝真正灭亡,足足过了144年,这144年加上唐宋之间的53年,一共是197年,相当于两个世纪。

两个世纪自然会给人一种隔了几百年的感觉,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文化素质、社会发展、生产力水平,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并且,很多朝代都是有重叠的,比如宋朝是在公元960年建立的,但那只代表着五代结束了,而十国真正结束时间是在公元979年,两者之间重叠的时间是19年。

可人们的潜意识里却觉得,先有五代十国,然后才有的宋朝,这样让人们感觉,唐朝和宋朝的时间间隔就更长了。

如果上面我们说这些时间,让大家比较头疼,那现在我们拿一个现代人举例子,张学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于1901年出生,2001年去世,是非常著名的百岁老人。

但如果再过几十年、上百年,人们再学习张学良那段历史时,一定会把他归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人生的高光时刻都集中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之前。

从1936年到2001年的65年时间里,张学良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历史研究的地方,人们也不会对这段时间的张学良感兴趣,所以人们对张学良的记忆会停留在1936年之前。

我相信,再过几十年、上百年,如果跟那时候的人们说,张学良是二十一世纪的人,大家同样会非常惊讶。

有的人活着,但人们却以为他死了;有的朝代存在着,但人们却以为它灭亡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很多不重要的细节,被人们在潜意识里直接忽视了。

那我们回到文章开头,为什么人们觉得乾隆和华盛顿在同一年去世,感觉很惊讶呢?有人会说,因为一个是封建王朝,一个是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情况、思想意识都是不一样的,自然会让人感觉到两人之间的年代感。实际上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学习方法问题。

大家想想,我们是怎么学历史的啊?我们是先学国内历史,然后再学世界史,这必然会导致我们学习过程中把两者割裂开来。

如果是对比着学,自然早就知道了这个知识点,而刘邦和秦始皇的年龄只差三岁,也是因为我们学习历史时,先学秦朝,学完了之后再学汉朝,还是没有放在一起对比着学。

其实,我们学习历史,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按照年代表学,把所有历史都放在年代表中,按照时间顺序捋出来,如果认真做一遍,你会发现历史真的很奇妙!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我是学史知今,如果大家喜欢,就点赞、评论、转发吧!如果想了解更多好玩的历史,欢迎关注我,谢谢大家!

点赞4、鞍山市 网友:幽香冥思

这主要是历史教科书的“锅”。

因为不管是初中历史教科书还是高中历史教科书,都对盛唐浓墨重彩,尤其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可以说历史教科书是盛赞了唐朝的包容、开放和富庶。

而对于安史之乱以及安史之乱后大概一百五十年时间里的藩镇林立一笔带过。

这就造成绝大多数普通人记忆里的唐朝就是“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贤相魏征、一代女皇武则天,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以及“红颜祸水”杨玉环。

大家对安史之乱后相比初唐、盛唐,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中晚唐没有印象。

所以,严格来说,普通人对唐朝和宋朝的印象不是唐末到宋初短短的53年,而是从安史之乱到宋朝建立205年。

那么为什么历史教科书对中晚唐一笔带过呢?

最重要原因当然是教科书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客观来说,历史课本身就是国家意志对个人的强制传达,国家提倡什么就会在教科书里向年轻人传达什么,而不利于国家意志传达的事实,一笔带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么中晚唐有什么事实是不利于国家意志传达的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中晚唐虽然在行政上属于藩镇割据,但是在经济上和文化上,这种行政的不统一反而促进了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发展,甚至封建社会对人身束缚都因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行政不统一而减轻了。

甚至出现了唐中枢直接控制的地区经济以及民众生活水平还不如藩镇割据地区,许多藩镇割据地区民众自发的帮着藩镇割据军阀对抗唐朝中枢。

这些当然也是事实,但是这些事实并不适合对初中生、高中生介绍,因为青年人思维比较简单,很容易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理解。

如果详细介绍中晚唐社会巨变,很可能这些年轻人会忽略复杂的历史背景,简单粗暴理解为“藩镇割据也还不错”。

所以,历史教科书干脆就对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时期一笔带过,我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中晚唐+五代十国也就一节历史课就上完了。

点赞5、桂林市 网友:碧月清荷

公元907年,朱温迫使唐哀宗禅让,取代了唐朝建立了后梁政权。正式宣布为期长达300年的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正式拉开序幕。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一帮手下兄弟的拥护下,带着人逼迫后周小皇帝柴宗训禅让,建立了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

唐朝和宋朝看似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其实仔细一算,中间只有53年而已。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错觉呢?主要就是因为五代十国太乱了,跟南北朝有的一比。

这53年可一点也不简单,太平盛世的53年,就好像白驹过隙一般,恍恍惚惚就过去了。可是到了乱世,不要说每一年,每一天历史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巨大变化。因为故事太多,故事的主人公也太多,所以这53年的内容丰富多彩。


五代十国,指的是哪五代和哪十国?

所谓五代,自然指的是五个朝代。其实这五个朝代不能称之为正儿八经的朝代,只是因为他们占据着中原地区,又是当时最大的诸侯国,所以历史学家们将他们归类为五代。

五代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代的建立者分别是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和郭威。

十国指的是: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个诸侯国。他们和五代是并存的。建立者分别是:王建、孟知祥、杨行密、李昪、钱镠、王审知、马殷、刘陟、高季兴、刘崇。

五代和十国之间,其实表面上有从属关系,十国一般情况下,依附于五代而存在。实际上他们各自为政,都是为了各自能够生存下去。


先看看五代的大致历史。

后梁:朱温本来是黄巢的大将,黄巢十分信任他。可惜关键时刻朱温出卖了黄巢,从而得到了唐朝朝廷的赏识,被封为宣武军节度使。他先杀掉了唐昭宗,改立唐昭宗年幼的儿子李柷为唐哀宗,结果在公元907年逼迫李柷禅让,从而灭了唐朝,建立了后梁。

后唐:与朱温一直作对的李克用,是沙陀军团的领袖,被唐朝封为晋王,总是前来挑衅朱温。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杀害,朱友珪又被弟弟朱友贞杀害。最终在公元923年的时候,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灭亡后梁,同年建立了后唐。

后晋:公元936年,后唐明宗的女婿石敬瑭,为了个人利益,出卖了后唐的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人,从而得到了契丹人的支持,建立了后晋。石敬瑭凭借有契丹人撑腰,同一年成功逼迫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而死,灭亡了后唐。

后汉:后晋从建国开始一直被契丹欺负,石敬瑭听话,还能勉强维持。可是石敬瑭死后,石重贵继位后不愿听契丹人的摆布,所以后晋在公元947年,被契丹所灭。同一年,石敬瑭手下的心腹大将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因为不满契丹人南下烧杀抢掠,所以在太原自立为帝,建立了后汉政权。

后周:后汉建立第二年,刘知远就去世了,他儿子刘承佑继承皇位。结果在公元950年,李守贞叛乱,刘承佑派遣大将郭威前去征讨。没想到郭威半道上选择了造反,后汉因此溃不成军,被郭威所灭。郭威在公元951年,建立了后周政权。也就是五代最后一个政权。


十国的历史就比较混乱了,只能从先后顺序来看。

前蜀:公元907年,唐朝灭亡,西川节度使王建,特别不服气后梁朱温的统治,所以他在成都自立为帝,建立了前蜀政权。结果在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攻打前蜀,末帝王衍选择出城投降,前蜀灭亡。

后蜀:公元925年,前蜀被后唐所灭,可是后唐又发生了内乱,李存勖被杀。当时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夺取了西川兵权,阻断了与后唐的所有联系,公元933年孟知祥被后唐明宗封为蜀王,公元934年孟知祥建立后蜀。结果公元965年,孟昶投降宋太祖赵匡胤,后蜀宣布灭亡。

南吴:公元902年,杨行密霸占扬州,被封为吴王。公元937年,南吴末帝杨溥禅让大位给徐知诰,宣布南吴的灭亡。巅峰时期占有江西、湖北东部、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


南唐:公元937年,南唐开国之君徐知诰恢复了自己的原姓李,又改名为昪,建立了南唐政权。南唐最著名的就是后主李煜,公元975年,赵匡胤攻占了金陵,李煜投降,南唐宣告灭亡。

吴越:公元907年,钱缪建立了吴越。钱缪是个聪明人,他先依附于唐朝,后依附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一直都是他们的藩属国,因此得以安宁保住浙江地区的钱家江山。公元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立国72年的吴越国宣布灭亡。

闽国: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册封为闽王,占据了福建省,闽国正式建立。此后闽国境内一直为了夺权而内乱,南唐在公元945年出兵灭了闽国。

南楚:公元907年,唐朝宣布灭亡,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被后梁太祖朱温立为楚王,南楚政权正式建立。这是史上唯一一个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割据政权。公元951年,南楚发生内乱,南唐再次趁机出手,灭亡南楚。


南汉:公元907年,拥兵百万的刘隐继承父志,统一了岭南地区,因此被后梁太祖朱温册封为海南王。公元917年,刘隐的弟弟刘陟正式称帝,建立了南汉政权。公元971年,赵匡胤为了灭南唐,先绕道把南汉给灭了。

南平:公元924年,昔日朱温手下的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在当地割据自立,得到了后唐认可,被封为南平王。公元963年,高继冲纳土归宋,南平宣告灭亡。

北汉:公元951年,后周灭了后汉,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依附于契丹人,山西北部建立了北汉政权。公元979年,北汉政权被宋太宗赵光义所灭,是十国中最后一个被灭的诸侯国。


总结:五代十国里,纳土归宋的没啥好下场。

十国当中,其实纳土归宋的有南平、吴越、后蜀等国家。这三个诸侯国的国君,到了宋朝以后,都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原因大家都懂的,估摸着和李煜一样,一杯毒酒的功夫而已。

由此可见,在乱世当中,要么做老百姓,任人宰割,要么就奋起去争夺天下。唯唯诺诺永远都没有好下场。别看李煜不适合做皇帝,这哥们可对抗了赵匡胤很长时间的,在这几个末代君主里算比较有出息了。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点赞6、枣阳市 网友:叶随雨落

唐朝最繁荣的时期都在初期,唐太宗,李治,武则天,李隆基个个耳闻能祥。

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维持了120年的繁荣。但从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就开始走下坡路,虽然也出现了两个盛世,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和会昌中兴的唐武宗。显然和开元盛世有明显的差距。

唐朝末年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各方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少数民族的政权也都跟着成了精,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乱象。随着赵匡胤黄袍加身扭转了乾坤。

我们认识的唐朝大多都是开元盛世之前的唐朝。眼前几乎都是繁荣的画面,赵匡胤建立宋朝总感觉中间过了很长时间,宋朝边外政权就像一颗毒瘤长在宋朝的身上,直到南宋灭亡真正的死在了毒瘤上。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