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湖南农村都有一个堂屋?
我是湖南农村的,我们家就有堂屋。
在我们村,不管是过去的老房子,还是现在新修的房子,都要有个堂屋。
那我跟你讲讲我们湖南农村为什么都有一个堂屋?
说起堂屋,它是有讲究的:
第一,堂屋的位置要在整个房子的中央。
那么,堂屋的两边就是厢房,厢房就是现在讲的客房或者卧室房;客房的后面可以安个灶房或者叫厨房,用来煮饭炒菜。
过去的农村,没有歺厅,吃饭一般在堂屋里吃。
第二,堂屋比其他所有房子都要宽大。
具体尺寸,宽度约摸4米2到4米5,进深基本上是两个卧室的进深,7到9米的样子。
第三,堂屋的用处:
一个是待人接物:
有客人来时,主人家一般都会说:来,来,到堂屋里坐!随即就倒茶装烟。
堂屋的摆设,大部分农村家庭是这样的:
一进门,正对面的墙面上挂的是一幅迎客松画,有的是十字绣字,像: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等。这样的话,显得主人家好客、家庭和睦。
对面墙的下方,讲究的人家,会摆两把太师椅,方便拜年叩头和成亲时拜堂叩头。
堂屋两边墙下方,平时都是摆的椅子,方便来客人了好坐。
二个是办酒席:
农村里办酒席,规模小点的都是摆在堂屋里,堂屋里摆个四五桌是可以的,规模大的话,就在堂屋外面塔子搭个棚,从堂屋里摆起,一直摆岀去,可以连起来。
三个是开家庭会:
农村里一般家庭都有七八上十口人,几代同堂。家里有什么大事需要商量的,就把儿女们、至亲们招集笼来,在堂屋里议事,也叫开家庭会。
四个是家里老了人停丧。
时下,农村里老了人都是土葬,就需要有摆棺材的屋子,堂屋是必须的,方便停丧和办理丧事。这是堂屋不可缺少的功能。
当然,这堂屋不光是我们湖南农村有,和湖南相邻的南方省,像湖北、贵州、四川、广西、江西等省,农村修屋都会考虑堂屋。
以上,我说的对吗?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不只是湖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农村的房子都有堂屋,这是古代人留下来的风俗,一直到农村现在都没有改变,现在我们农村老家建平方同样有堂屋。
在农村,逢年过节要在堂屋祭祖,结婚新人要在堂屋拜堂,亲人离世要在堂屋出殡,这是古代人留下来的风俗,所以农村每家每户建的房子都有堂屋。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我知道的这几个省农村是有堂屋的,并且这个风俗可能还会持续几代人。
谢邀!
不止湖南农村,福建、江苏、浙江等这些南方地区,盖房的时候都要来一个堂屋。这是因为堂屋的作用真的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堂屋可以看作是一栋房子最尊贵,最重要的居室。
堂屋的功能如下:
1、祭祀朝拜
标准的堂屋正中是一张八仙桌,摆上神龛还有祖先灵位,墙壁上悬挂中堂画,两侧贴对联。
过年过节的时候,要在堂屋这里举行大型活动。红白喜事也要在堂屋这里进行。
2、接待贵客
虽说堂屋与客厅都兼备接待来客的作用,但论地位,还是堂屋更加尊贵一点。尤其是家里的老人更看重这点!
现在很多人盖房的时候都很少做堂屋,而是换成了客厅来用,但堂屋的地位不可动摇,这一点毋庸置疑。下面我们给大家分享两套带堂屋的户型,看看适不适合你们家!
户型一:
占地尺寸:18.8×16m
占地面积:219㎡
建筑面积:439㎡
建筑高度:9m
建筑情况:6室 2厅 6卫 1餐厅 1堂屋 1备用房 1娱乐室 1书房 1连廊
平面布局图:
户型二:
占地尺寸:8×11.64m
占地面积:80㎡
建筑面积:251㎡
建筑高度:10.2m
建筑情况:3室 3厅 3卫 1厨 1堂屋 2书房 1起居室 1杂物间 3阳台 2衣帽间
平面布局图:
大家还知道堂屋的什么功能,欢迎在评论区里与大家探讨!
我是河北农村的,这里也都有一个堂屋,我住的是农家小院,坐北朝南,上房五间都叫做堂屋,堂屋又分东间、中间(也叫当间)、西间。
东边的陪房三间就叫做东屋,西边的陪房三间就叫做西屋,南边的就叫做南屋。
堂屋就是叫家里边的当家人住的,东、西配房就是叫儿孙们住的。
堂屋的中间摆有柜台,招待客人,研究大事小事,墙上挂有中堂画。
在过去,是春节拜年磕头的地方,就在堂屋设计,中间的柜台,或者桌子一张,桌子上摆着大馍,有三个的、有五个的各为一磊、糖果香烟一盘、蜡烛两只,香炉一尊,柏香三注。
为什么农村都有一个堂屋,国家和农家都是一个家,国家有礼堂、大堂,行事有开堂、过堂,过去是老爷坐大堂。
老百姓的家,主房上房,当家管事的老人住在里面,那就是堂屋,现在都改成名字叫客庭。
这个问题我想说一下,不仅湖南吧?我们安徽铜陵,以前也作时这个堂屋的。
图是搜的。图上这种家庭的堂屋,比较正规了,是比较有钱人家的堂屋。堂屋正上方,有一个木制板壁,紧挨板壁是一长方形的茶几。茶几下方,有一张四方桌。八仙桌或四仙桌。八仙桌没有抽屜,四仙桌四方各有一个抽屉。四仙桌,我们这儿又称它麻将桌。我家以前有一张,搬家后没有带走,给了大伯家。
上图是比较简陋的家庭了。但这种堂屋,似乎不怎么正规。估计受经济条件所限,堂屋的正中,左右两侧,一般应该各有一道边门。板壁后宽敞的,小的,可以放一张单人床,大一点的,算一个小长形房间。我见过,有老人在这板壁后开一张单,晚上就在这里睡觉的。再简单的正中板壁上,张贴着一张伟人像,两侧各一副对联。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
上图,大约是相当有钱人家的堂屋了。我们叫它进水深,看情况,可以摆6张桌子,办6张酒席,板壁下方是香火桌(没有摆长条茶几)。我们这儿,长条茶几两侧,还有小抽屉。茶几上两头,一般摆热水瓶,茶壶,茶杯,茶叶。钟之类的东西。情况大致差不多。
潮爷在安徽铜陵,所见到的人家,几乎都有堂屋。一般是进门正上方,板壁(后来条件所限,就是墙壁了),板壁两侧左右各有门,板壁后有一长条形的空间。板壁木材甚好,清色油漆。板壁正面上方,正中挂一幅“中堂”,国画山水,后来一般挂主席像。挂山水画们两侧,左右各有对联。有人家做寿,做喜事,两侧挂的对联一般为母舅所送。当然,国家甚大地域辽阔,各地习俗不同,另谈别论。
很高兴能回答您这个问题,因为本人就是湖南人,大家如果到湖南的农村走一走,就会发现,多户人家聚居的大院子,肯定有一个正堂屋,在正堂屋的左右两边一般分别有一横堂屋,在80,90年代之前以前更是如此。由于老院子太过拥挤,好多人都在外批宅基地建新房了,肯定也会有一间堂屋。堂屋的正中间摆着先辈们的灵位。建房有堂屋是我们老家的传统。就算现在建的别墅,是一定少不了有堂屋,甚至有些老人跟着子女一直住在城市,为了自已过世后自己的棺木有地方放,又回到农村来建房,而主要是为了有个堂屋。
在我们老家,正堂屋只有一个。里面一般不准存放私人物品,只能放置家族祭奠或丧事的用品。正堂屋是整个家族做重大喜事及祭奠祖先的地方。在老家,丧事也是喜事,叫白喜事。由于搬离老院子新建的房子都建了堂屋,红喜事一般就在自己家的堂屋做了,例如摆寿宴,摆满月酒,祭奠自己的祖先等。因为在自己家的堂屋做这些喜事方便得多。但做白喜事,还是在家的正堂屋做得多些。
在农村,家里建个堂屋还是有必要的。堂屋空间宽敞,可以放置一些大的生产工具。平时还可以停放摩托车等大件物品。这些不常用的农具或者大件物品是不方便放置在卧室或者房间里的。遇上家有喜事,即使刮风下雨,堂屋也可以摆上4,5,桌酒席。自己家的堂屋同时还是家里的客厅,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堂屋一般位于整座房子的中间位置,两边对称,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房子有了堂屋,才能显示对先祖的尊重,显示美观的同时,也有一种庄严。新建的房子有堂屋,还有一个功能:根据旧习,老人在外死亡,不是死在家里的,是不能放在家族的正堂屋的,但是放在老人自己家的堂屋做喜事,其次,在我们国家,在云南,四川的农村,都建有堂屋,
看来在农村建新房,堂屋还是必要又实用的,先祖们留下的习俗,还是很有道理的。
在农村,堂屋是必须的,堂屋是一家一族干大事的地方。全家活动的忠心室,宴会会客都在于此。过去有堂屋教子,人终老结,必须放堂屋当大世停放。所以农村没有堂屋的房子,不叫成家的房屋。是一所根本不成集的房子。
这个问题,我大道理讲不出,但我懂得这是湖南人,历代留下来的传统习惯。
湖南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修建房屋,必须首先考虑要有一个宽大的堂屋。这个堂屋开间,宽度要比住房宽。
同时,在堂屋后面后墙中间,要安一个最中心的家先。这个家先就是安自家祖神的地方。
这是湖南农村修屋,首先孝虑的第一件大事。因为,有了家先,祖神都在上面,无论是办红白喜事,平时什么喜庆日子,首先,要拜祖敬神。通过敬神,祖神会显灵保估一切顺利,万事如意。
特别是红白喜事,都是要利用堂屋来待客,一般客待得少,都是将客人请到堂屋里,显得礼节。
如果,客多也要将主要客人请到堂屋里,并在家先前要安席,就是将最重要的几个客人,安在主要席位上。并要进行礼节性的讲话和回话。这就是湖南人修屋都有一个堂屋的原因。
一般在南方汉族家庭,每个农村都有,那是一个风俗习惯,它是全村人的一个“主堂”是用来做红白事用的。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主体,一个灵魂,堂屋就是湖南人房屋的“灵魂”。
湖南人房子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一间堂屋,无论是旧时的房子还是现在新建的房子,都要设一间堂屋。
所不同的是,以前的房子结构都是四排三间,三间房中正中间那间就是堂屋,比两边两间房子要略宽,突显出主次。
而现在新建的房子,有些由于地基较窄,建不了四排,就会根据地基情况,建三排两间或两排一间,但无论如何都要设置堂屋。
堂屋的面积一般在50㎡左右,具体纵深约12m,宽约4m,这些都是根据宅基地宽窄情况决定。
堂屋的前面只设一个大门,不设窗户,后面不能开设门窗,不然就会形成所谓的“穿堂风”,是不吉利的。堂屋后墙的正中央,要设一个神龛,为过世的先辈设立神位,逢年过节方便祭祀。
堂屋的用途
湖南人的房子之所以要有一间堂屋,是根据湖南人的习俗决定的,有很多用途。
首先,堂屋是一家人平时吃饭、活动中心
堂屋的中间靠神龛处会摆一张木制的四方桌子,桌子的四个方向各摆一条木制长凳,一日三餐一家人就围坐在桌子上吃饭,这样即方便餐后打扫卫生,同时也能增进一家人之间的感情。
另外,家庭会议以及以前看电视都是在堂屋里,这里俨然就成了一家人活动中心,堂屋里因此也就更显得生机勃勃,热闹非凡。
其次,堂屋是农村人请客设宴的主要场所
农村不象城市人请客设宴都到酒店举行,农村人却不一样,一般都在自家堂屋进行,想宽松点的话,堂屋一般摆四桌席,称为主席,在我们那儿有一个习俗,堂屋里都是舅舅家亲戚先坐的,娘亲舅大吗,只有当舅舅家亲戚坐完后,才安排其它亲戚就坐。
所以,在我们那儿无论是办喜宴还是丧宴,都是在自家堂屋办。
再次是停丧的场所
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抵抗的自然规律,我们那儿的规矩是,老人过世后,最少要在家里停放三天,尸体就装在准备好的棺木中,然后摆放在堂屋靠右边的位置,以便亲朋好友前来吊唁。
另外,每到逢年过节,都是到神食前焚香叩拜,以求祖宗保佑平安。
总之,延续了几千年的湖南人家里的堂屋,即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主要场所,也是人们缅甸先辈的地方,相信这个湖南人特有的建筑风格还会継续传承下去。
作为一名湖南人,我来解答为什么湖南农村都有一个堂屋。
在我们湖南湘西农村,堂屋又叫“中堂屋”,它有着厚厚的历史积淀,承载着传统礼仪的延续。
顾名思义,“中堂屋”,是位居于房屋正中的一间最大的房间。是待客、用餐、祭祀、办大事的一间大房。功能独特、意义重大。
一、是接待客人的专门房间
小时候,但凡家中来了客人,父母长辈们一定会先把他们引到“中堂屋”落座。接着,便是倒茶、敬烟(如果客人中有人抽烟)、摆水果花生等零食。之后,再嘘寒问暖,说家长、道来意。
因此,农村的“中堂屋”,可以视同为现在一般家庭的“客厅”,是接待客人的专门房间。
因为是招待客人的专门房间,因此,“中堂屋”的摆设也是颇为讲究的。
桌子、椅子、茶壶、茶杯等待客工具必不可少。
一些家庭条件好的还会摆上八仙桌、太师椅、木茶几、高档瓷器。墙面上还会挂一些字画等书法作品,透显文雅、大气。
而作为一个条件很一般的农村家庭,小时候我家“中堂屋”的摆设就很一般了。
主要是一张饭桌、一把陶瓷茶壶、几个陶碗兼做茶杯。此外,便是几张长条木凳、几把竹椅,仅能满足基本的待客所需。
二、是用餐的“餐厅”
小时候,每当家中的饭菜做好了,无论早餐、中餐或者是晚餐(主要是早、晚餐,中餐很少吃,一般是来了客人才会吃中餐),都会把饭菜端到“中堂屋”去吃。因此,“中堂屋”的第2个功能便是兼作“餐厅”。
到“中堂屋”用餐也是有讲究的。其中饭桌最靠里、面对着“中堂屋”门的那一个座位,称之为“上席”。坐在“上席”上用餐的,必定是家中最年长的长辈。
小时候在我家,最年长的是奶奶。因此,每次用餐,坐“上席”的一定是奶奶。其次便是父亲。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吃饭的时候很少上桌。在她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女的是不能上桌吃饭的。因此,她经常是端着碗一个人在厨房里面吃饭。
但是,随着“男女平等”等新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母亲也坦然地能够与家人同坐一桌一起用餐。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家中的“上席”位置便由父亲和母亲一起坐了。
这种在“中堂屋”用餐很好地体现了“长幼有序”的传统礼数,有利于家庭和睦,“知性而达礼”。
三、是家庭“祭祀”的地方
“中堂屋”的另一个重大功能便是举办家庭“祭祀”。
小时候,每逢传统节日,比如七月半(又称鬼节、中元节)、重阳节、除夕等,奶奶便会带领全家举行祭祀仪式,“祭天、祭地,祭祖先”。而这个祭祀地点便是“中堂屋”。
因为“中堂屋”兼具着“祭祀”的功能,因此,在“中堂屋”最靠里的那一面墙上会安上一副神龛。上书“天地国亲师位”8个大字。神龛的下端则必摆一个香炉,以作祭祀时烧香之用。
因而,每到祭祀之时,“中堂屋”内必然是香烟缭绕,充满着神秘。
除此之外,端午、中秋这2个传统节日,奶奶也会烧些香,进行简单的祭拜。
在如今的农村,人们祭祀的观念已经逐渐淡化。但是,七月半的鬼节和除夕的“烧年纸”等祭祀活动大部分家庭仍是必不可少。
四、是“办大事”的地方
所谓“办大事”,便是家中各种红、白喜事均在“中堂屋”举行。
比如结婚,我们这里传统的叫法便叫做“拜堂”。一对新人只有经过了“拜堂”才能“成亲”。而这里所谓的“拜堂”,就是指在“中堂屋”举行的传统婚礼。
此外,新居落成,小孩出生一个月之后的“满月酒”、祝寿等,均会在“中堂屋”举行。
“中堂屋”的另一个重大功能便是举办丧礼,俗称“当大事”。
在我们这里农村,家中老人去世,一般都会在自家的“中堂屋”扎一个“灵堂”,举办丧礼。这大概也就是“灵堂”为什么要称为“堂”的主要原图吧。
但是,对于因意外原因而早逝的人,却是不能进入“中堂屋”举办丧礼的。这主要是指父母还健在,自己又没有成家立业的人。对于这种早逝的人,则只能在屋旁搭一个“灵棚”,举办丧礼。
总之,一间看似普通而又入不了大雅之堂的乡村“中堂屋”,承载的却是许多传统礼仪的延续。读懂了它,便可以知道中国“礼仪之邦”的“礼”从何来。更能明白5千年悠久历史的“内涵”所在。
正在消失的“中堂屋”,或许只能在记忆中留存
“中堂屋”的功能是如此的多样,它的“内涵”是如此的丰富。但是,它仍然难以经受住时间这把“利剑”的“削蚀”,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
比如“客厅”、“餐厅”的出现,已经在逐步取代“中堂屋”待客、用餐的功能;各种宾馆、饭店、酒店的出现,则让各种庆祝礼仪(包括婚礼)逐渐远离了“中堂屋”。
而家庭“祭祀”这种只能凭信仰维系却看不到实际效果的“虚功”,在崇尚“务实”的现代人眼中,早已被许多人“遗忘”;既便是“当大事”,这种人生的最后一程,也在“移师殡仪馆”去举办。
因此,有理由相信,正在丧失着各种功能的“中堂屋”,正在日渐式微,并最终成为记忆。
最好的明证便是,在如今的农村,人们在修新房子时,只有客厅、餐厅、卧室、卫生间等的布局。“中堂屋”,早已不在房屋的规划布局之中。
这样的结果,究竟是喜还是悲?
不知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