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之前是做什么的?
普京是1952年出生的,现在已经70岁了。
2000年刚当上总统时,还不到50岁,把全世界都吓了一跳,各国研究机构都在疯狂找普京的资料;
尤其是美国,越找越心惊:原来普京是这样的家庭出身、原来普京是这样的工作经历······
普京年少时就想当一名克格勃间谍,他还写过作文向同学们宣告,长大后,他实现了;
长大后的普京一度想开出租车,但是,他没有实现;阴差阳错,居然当了几十年总统,这哪里说理去。
一、少年时的普京:我不请恶棍吃东西
普京是1952年出生在列宁格勒的,就是现在的圣彼得堡,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俄罗斯人取名字,名字在最前面,姓在最后面,中间是父亲的名字。而中间部分加上“维奇”、“斯基”之类的,“维奇”是“···的儿子”的意思,“斯基”则是一种彰显身份的后缀。
所以,普京全名的意思就是“普京家族老弗拉基米尔的儿子小弗拉基米尔”。“Владимир”(弗拉基米尔)可以分解为“Влади”和“мир”,意为“掌控世界”。
“弗拉基米尔”被常常用在名字中,大约是从基辅罗斯时期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开始的。因为这个大公非常牛逼,所以取了个牛气冲天的名字;从此之后,俄罗斯满大街都是“控制世界”的人。
普京的祖父是一名厨师,因为脑子灵活、踏实肯干,再加上厨艺精湛,善于察言观色,他成为专门给列宁做饭的厨师;
列宁后期基本在疗养院度过,新成立的苏维埃重要人物常常到列宁那里开会,所以,普京的爷爷几乎是苏维埃党政高官的厨师。
列宁去世之后,普京爷爷又成为斯大林的“御厨”之一,一直干到退休,他是个结识无数高官的普通老头,也是个几乎所有苏联大官,包括斯大林、赫鲁晓夫等都说他好的老头;
因为老头勤勤恳恳,专注于做菜,既没资格、也不会参与到政治,只是专心做人做事。要是当个大官,说不定什么状况,所以,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好处,最起码有个好人缘。
普京的父亲是苏联早期的一名海军战士,在潜艇部队服役,一开始生育了两个儿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两个儿子也不幸死于战争。
直到二战结束,老普京夫妻终于在1952年迎来了生命中第三个儿子——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普京的诞生,抚慰了老普京年轻时的丧子之痛,他们夫妻从未想过小儿子能有什么大出息,只希望他能平安地活下去;老普京也算卫国战争英雄,家庭条件在苏联当然不是差的。
老来得子,老普京溺爱儿子的方式不是放纵,而是低调沉默的关注、严格冷淡的要求。反倒是普京的母亲,她性格开朗乐观,对这个好不容易才有的幺儿关怀备至,宠爱有加。
普京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他父亲的性格和遭遇,带给他刚毅、沉稳、内敛、专注的性格;而他母亲的乐观、开朗,也在普京身上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普京的刚毅中不乏温暖、沉稳中也有幽默。
普京小时候,和他一起玩的孩子都是相似的出生,那个时期的苏联物资还不是很充裕,即使城市的孩子也没有更多的优待。
孩子们总是打闹不休,据普京的老师回忆,普京小时候的成绩并不好,但普京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不欺负弱小、不畏惧强者、不放弃正义。其实就是喜欢打架,总是找高年级孩子的麻烦。
有一个普京的老师举出的例子:小学老师带着学生到南方度假,他们租住在一户人家,这家女主人不喜欢小猫,把刚出生的三只小猫扔到水里。还是小学生的普京非常心痛,捞起小猫,结果只活下来一只。
那时物资很紧张,香肠是稀罕的东西,这种生活我国建国后也经历过,很多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食物,当时要凭票供应。
普京恰好带了一些罕见的香肠,他分给老师和同学吃;而这个租房子的女主人可能长时间没吃过香肠了,居然当面对他们用乌克兰语说:“我多么想吃香肠啊!”
老师本以为普京会分一点给这个女人,但普京压根不理会这个女人,冷冷吃完自己的香肠。事后老师问为什么,普京说:我不会请恶棍吃东西。原来普京还在想着小猫的事。
普京小时候好动,在学校不畏强暴,经常打架,很出名。但是打架要实力,他也经常因为实力不够被别人欺负,按照普京后来的说法,当时自己就是这样:
要为自己的强者形象,付出超出一般孩子的努力,方可有信心挑战所有对手;光靠强硬手段和无赖习气是不够的,得有些体力和技能才行。——《普京传》
于是,普京开始练习拳击,在一次对打练习时,普京被对手一拳打断了鼻梁骨。这次失败的教训让普京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条件不适合练拳击,他改弦更张,改练“以柔克刚”的柔道,并从此迷恋上这项运动,还拓展到喜欢摔跤和空手道。
二、青春期的普京:烙下克格勃的印记
普京到高中之前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他的成绩单上却很少出现低分数的现象,大多时候,他的分数都能维持在中等水平。
大约到高中时期,他发生了变化,首先,他打架的事情减少了;其次,他学习变得认真,尤其他的兴趣广泛,不但喜欢理科,还对政治类学科感兴趣。
在一个漂亮的德语老师薇拉·古列维奇的影响下,普京的德语成绩非常好,对德国的文化掌握全面,这对他今后有很大的影响,只是在学习的时候,他还不知道。
1970年,普京考上了当时在苏联大名鼎鼎的列宁格勒大学(今天的圣彼得堡大学)。在列宁格勒大学,普京学的是国际法专业。
一个小时候调皮捣蛋、中学时打架叛逆的学生,到了大学变得安静起来,他在专心学习,给自己立下规矩:每一科都要5分。普京当时的座右铭就是:我用5分来说话!
在大学里,普京努力学习、钟爱运动、结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阿纳托利·亚历山德洛维奇·索布恰克。在自己的努力和索布恰克的指导下,普京真的做到了“全科5分”,普京也称索布恰克是“我一生的恩师”。
普京的柔道水平是出名的强,多次夺得校级冠军和列宁格勒赛区冠军。后来因为工作,普京放下了柔道,他的柔道教练拉赫林很惋惜地说:“假如普京继续练习柔道,我坚信,他不仅能够成为全苏联第一名,还能成为整个欧洲的冠军。”
在当时的苏联,“KGB”是个伟大而隐秘的存在,年轻的男孩都有英雄情结,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个“KGB”的一员。
普京在上中学时,就在作文《我的理想》中,充满理想主义地写到: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间谍,尽管全世界所有人对这个职业都不会有任何好感,但是要报效祖国和人民,我一定要去做一名出色的间谍,用自己的恶名去换取敌人的失败,用自己的牺牲去赢得祖国和人民的胜利。
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普京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尽管想成为“特工”,但也知道不是很容易,即使想毛遂自荐也找不到门。所以,在大学里还是要好好学习,准备将来找个工作,或者说国家给分配个工作,安稳地度过一生。
实际上,“克格勃”也非常重视在大学里吸收新的力量,尤其在列宁格勒大学这样的大学、学习国际法专业这样的专业;再加上普京总是“用5分说话”、柔道总是冠军、性格坚定刚毅。
大学毕业时,普京接到克格勃的电话,问他是不是有兴趣接受这样一份工作。一开始,普京以为是个恶作剧,等他明白这是真的时候,他毫不犹豫接受了这份工作,进入了克格勃第一管理总局,这一年他23岁。
克格勃共有十三个管理总局,都是按照数字命名的。第一管理局是个大局,只有最优秀的特工才能进入,因为他们是对外国进行情报采集、开展活动的。
这是克格勃的机构核心,普京能够进入这个重要的部门,也说明了他的能力和表现得到认可,起码有培养价值。
所有进入克格勃的人都要进行训练,不合格是要淘汰的,合格了再从最基本的做起,一步步往前走。
普京进入克格勃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接受内部学校的系统培训,他进的是有“特务城”之称的封闭式的间谍培训学校——401学校。
随后的情况恐怕就没有资料能查得到了,唯一能确定的是,普京没有被淘汰,他从这里毕业,被分配到列宁格勒的情报系统中,一干便是9年。
他在这里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养成了自己独有的处事风格和解决问题的作风,他还在这里收获了爱情,认识了后来的妻子柳德米拉。
普京是1978年认识柳德米拉的,当时普京还是一个列宁格勒大学国际法专业高才生,而柳德米拉是一个空姐。
因为柳德米拉和另一个空姐到列宁格勒度假,而这个朋友的男朋友恰好在列宁格勒大学学习,而他又恰好是普京的朋友。
得知自己的女朋友到了列宁格勒,这个大学生就拉上普京一起去约会,因为他女朋友还带了一个姑娘。
就这样,两个电灯泡坐到一起,相互认识了。在进一步的交往中,柳德米拉做了个重要决定:辞职,报考列宁格勒大学俄语系。
实际上这是看上了普京,打算在一起了。当时,两人的爱情是真诚而热烈的,不过,现在他们离婚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在普京成为俄罗斯总统,俄罗斯流行一首歌,满大街的女子都在传唱《嫁人就要嫁普京》。这时候作为被无数女性羡慕的柳德米拉坦诚地说出自己对普京的感觉:
坐在普京身边,我心里突然涌起一种感觉:我身边坐着的正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都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论那时还是后来,我心里都很清楚,我可以和他共同创造生活,不用考虑任何后果。我想,对于任何女人来讲,这一点都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坐在女人身边的是一个你会对他产生怀疑的男人,这样的想法本身就会使你将来的生活变得异常沉重。
1984年,普京被调到莫斯科,进入“红旗学院”接受培训。前面那个学校,只是基本的训练,经过9年锻炼,他被高层注意到,进行更高一级的最重要最优秀特工才能有的培训机会。这说明普京前期的表现是优秀的,接受到的考验是合格的。
一个特工想成为高级特工,很多平常小事,都有可能是高级机关特意设置的“考验”,一般人稍不注意,本性流露,就会断送一切。到“红旗学院”学习,普京已经是少校,他有个化名叫“普拉托夫”,同学都称他为“普拉托夫少校”。
“普拉托夫少校”因为德语很好,这得益于他中学时的德语老师薇拉女士的关心,他学习有关德国方面的内容:德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语言风俗等等,无所不包。
学习结束,一个成熟的优秀克格勃特工出现了,沉潜内敛的“普拉托夫”少校被分派到德国的德累斯顿工作,他第一份工作是克格勃驻德累斯顿驻地翻译。
三、在东德的普京:混沌的世界里,难得清醒
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重要城市,德国的工业重地。二战时,盟军对德国轰炸,起手式就是“德累斯顿大轰炸”,炸柏林,是给德军以心理打击;炸德累斯顿,是实实在在炸掉德国赖以战争的工业基础。
冷战后,德累斯顿是东德的城市,重要性仅次于柏林。1985年,普京被克格勃派到德累斯顿,为了工作便利,普京带着老婆一起来到德国。
一般来说,克格勃特工派到德国,到柏林是最好选择,那里是最前沿,所以待遇最好、升迁机会最大;德累斯顿是次一些的地方,也很重要,但比不上柏林。
普京到德累斯顿工作期间,正是美苏两国争霸最为激烈的时间,他在这里的工作得到上级高度认可。至于他干了些什么,不得而知,据说有600多个西方间谍因为他而暴露;
普京几乎每年升一级,说明上级对他的认可。普京的两个女儿也是普京在德累斯顿工作期间出生的。
普京喜欢在德累斯顿一个酒馆喝啤酒。他到这个酒馆后,都是选择一个固定的角落,要上一杯德国啤酒,看看书、读读报,或者和周围的人聊聊天。现在,那个酒馆已经把普京常坐的位置命名为“普京角”。
克格勃在德累斯顿的驻地就和东德秘密警察总部“斯塔西”驻地隔壁,两个国家是联盟的关系,秘密工作合作也很多。后来德国的总理默克尔就是“斯塔西”工作人员,她还是个物理学家。间谍都很有本事,一般人还真的干不了。
苏联最后时期,由于实力衰退,他们驻外各种机构都受到冲击,德国更不例外,这里是西方国家的前沿,所以冲突爆发得也更加激烈。
1989年苏联已经风雨飘摇,照顾不了驻外机构,民主德国已经在1989年11月9日宣布,公民可以申请访问联邦德国,实际上“柏林墙”已经名存实亡,距离倒塌只有不到一年时间。
1989年12月5日的一个晚上,大批的民主德国老百姓在人的煽动下,围攻了“斯塔西”驻地,克格勃人员,包括普京在内看着这样的形势忧心如焚,普京这时已经是这个点的代理负责人,他指挥手下“日夜不停”地焚烧绝密资料,防止这些东西流入西方国家之手。
普京判断出老百姓下一步可能要围攻克格勃驻地,他打电话给苏联驻德累斯顿的军队,希望他们能维持一下秩序,但是部队给他的回答令人沮丧:莫斯科方面保持沉默。明显的,部队也不敢擅自做主,他们请示了莫斯科,但莫斯科没人愿意回答。
果然,德国老百姓注意到边上不停烧文件的克格勃总部,他们围拢过来,准备冲进去,把“苏联间谍”揪出来。
这时,普京出现了,他拿着一支自动步枪,冷静地站在最前面,向东德老百姓讲话:你们不能冲击这里,拥有苏联领土的权利;如果你们硬闯,我们就会开枪。
人狠话不多,普京坚定的眼神和身上带有的气质让德国老百姓相信:这家伙在要开枪的时候一定会开枪。
所以,老百姓又问了个题外问题:你的德语为什么说得这么好?你怎么知道他们会开枪?普京沉着地回答:因为我是翻译,所以会德语;因为翻译最了解关键问题,所以我知道他们真的会开枪。
东德老百姓相信了普京,他们没有冲击克格勃驻点,在外面闹了一阵后,全部散去。而普京经过这件事以后,得到一个绰号:没有暗杀记录的克格勃之子。
他也通过这件事,把“深藏不露、坚韧强硬、表里如一”的形象深深印在克格勃大小官员的心里。这是他后来无论干什么,都能得到“强力机构”的支持的原因,不仅仅因为他在这里干过,更因为他在克格勃最艰难的时候,仍然如此坚守着克格勃的原则,他得到了大家高度的认可。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了,普京也销毁了所有文件,离开了德累斯顿,回到故乡列宁格勒。
四、苏联解体后的普京:因为忠诚而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
普京回到苏联,已经是1991年初,他还没有得到克格勃交给他新的任命,实际上这时候的苏联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许多正常的事都变得不正常,普京也利用这段难得的时间陪伴妻女。
“强力机构”的人员,在混乱时代都容易成为牺牲品,因为新的势力断然不会相信这神秘的机构。所以,众多的克格勃高官、精英都纷纷离开,他们要么出国,要么开始创业;还有更多没有一技之长的行动人员干脆干起了保镖、情报贩卖、黑社会的活。
普京基本处于失业状态,克格勃的工资已经停发,家里的积蓄也快花完了,他想起自己崇拜的恩师、现在在列宁格勒市任苏维埃主席的索布恰克,于是,普京果断向克格勃辞职,转而投奔恩师,在列宁格勒大学谋得一个“校长外事助理”的工作。
在当这个助理的期间,普京跟着老师又开始了学习,并很快拿到“法学副博士”学位;同时,他还认识了在这里读博的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那时候,还没有人意识到,今后俄罗斯几十年的风云,都是围绕这两个人舒张开合。
1991年,大事不断发生,列宁格勒市也更名为圣彼得堡市,市政府缺一个得力的“外事助理”,而最适合这个位置的非普京莫属,因为他已经用自己的才华和以前的经验,在大学干得有声有色。
就这样,普京在1991年7月成为圣彼得堡市“国际联络委员会主席”,主管本市政府的外贸经济关系。
这时候苏联最乱,克格勃为了制止国家变质,计划抓捕很多“民主派”,这里就有叶利钦和索布恰克。
也就是这个时候,普京保住了索布恰克,他利用自己在克格勃的人脉和自己独特的做事方法,保护了索布恰克不被抓。
其实,普京在保护老师索布恰克时,已经做好了失业的准备,他计划回老家开出租车。如果当时苏联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功维护了苏联,现在就没有“普京总统”了,说不定你到圣彼得堡旅游,会坐上一个名叫“普京”的的哥开的出租车。
风云变幻,一个月后,也就是1991年8月19日,苏联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失败。而索布恰克已经以70%的选票当选为圣彼得堡市长,普京也成为了圣彼得堡市排名第三的副市长。
从1991年到1994年,普京主管圣彼得堡市的经贸工作、对外工作和招商工作,成就斐然。很快,他的老师索布恰克顺利地把他提升为第一副市长。
很多人愿意相信官场需要关系,实际上能力更重要,普京就是例子,他被提升得如此之快,几乎没有人反对,这就是能力的原因。没人说索布恰克任人唯亲。
五、虽然得罪叶利钦,但叶利钦还是重用他
索布恰克和叶利钦都是反对苏联体制的,但对于“民主”,两人的理念是不一样的,所以叶利钦当上总统后,一直打压索布恰克;他要防止索布恰克把圣彼得堡变成“第二政治中心”,形成自己的政治集团。
索布恰克也不是任人拿捏的对象,他在圣彼得堡干的风风火火,俄罗斯经济已经崩溃,圣彼得堡却没有太大的滑坡,这也让人对索布恰克高看一眼、对叶利钦骂声不断,尤其是1993年,叶利钦炮打议会以后,两人更是水火不容。
但叶利钦有寡头们护航,他又是总统,资源更多;索布恰克在学术上有成就,在一部分人中有威信,搞政治,他是搞不过叶利钦的。索布恰克还得罪了原苏联的强硬派,他是强硬派痛恨的“民主”理论的带头人。
所以,1996年,索布恰克竞选市长连任失败后,处境变得十分危险,随时有生命之虞,还不知道到底是“民主派”要除掉他,还是“强硬派”要除掉他。这时候的普京坚定站在老师的身边,他辞掉“第一副市长”的职务。
1996年8月,在叶利钦放任不管的情况下,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对索布恰克不满的人联合起来,对索布恰克进行政治清算,他们想要消灭索布恰克。
1997年11月,就在索布恰克有生命危险之时,已经担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在莫斯科有一定影响的普京用自己以前攒下的能量,用200美元租下一架包机,偷偷安排老师跑到法国,躲开国内的麻烦。
200美元能租到飞机,也就普京能做到,因为这家意大利的航空公司老板是普京的朋友;普京在克格勃时,曾经从黑帮手里解救了这个航空公司老板的女儿。
普京在送走老师后又失业了,重新打算回老家当一名愉快的“的哥”。因为他估计,叶利钦饶不了他。
索布恰克逃离俄罗斯后,叶利钦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没有对索布恰克逃跑生气,而是注意到安排索布恰克逃跑的普京。
他又记起1994年第一次见到普京时的情景:索布恰克对他说,普京是个忠诚的人,现在找一个忠诚的人很难。
叶利钦在他的回忆录《总统马拉松》中这样写到:
普京不急于觊觎权力顶峰,但他比其他人更能感觉到处在顶峰位置上的危险,他总是这样提醒我。当我知道普京把索布恰克‘偷运’出境后,我有一种非常复杂的反应。普京是在拿生命冒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的这种行为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敬意……我经常痛苦地反问自己:谁会支持我呢?谁真正能站在我的身后呢?突然,我茅塞顿开——普京。
六、普京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的大致经历
看看普京在1996年离开圣彼得堡,来到莫斯科后的大致简历:
从1996年8月起,普京被莫斯科聘用,担任“俄罗斯总统事务管理局局长”巴夫拉的副手,主要是帮助局长“监督司法管理、监督俄罗斯海外财产的管理”;
1997年3月,普京任“俄罗斯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这个职务就是“总务”,具体工作有底下人员;同时,普京还被任命为“俄罗斯总统行政院副院长——总统总监察局的局长”;
普京自己说的,他上任这个职务后,对国防部的国防订单进行了检查监察。结果,5月份,俄罗斯当时的国防部长伊戈尔·拉吉阿诺夫就离职了。
1997年9月,普京被任命为“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这是个随时能敲总统办公室门的职务;随后不久,普京安排老师索布恰克逃亡,同时做好了回老家开出租车的准备;
1998年3月29日,叶利钦不但没有怪罪普京,反而更加重用,任命普京为“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
这个职位非常重要,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基本取代了克格勃,所以,这是个相当于以前克格勃的办公厅主任的职务。实际上,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叶利钦真正给普京接触核心的机会。
1998年5月25日,普京又被指定为俄罗斯联邦行政局第一副局长,负责地方配合工作。这个职务更加厉害,基本是掌握俄罗斯全境所有“强力机构”的职务。
同时,普京还兼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这相当于普京在干那些重要的工作,随时可以找总统汇报工作、讨要资源。
1998年7月,普京又兼任一项不得了的职务: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主席。
什么性质呢?就是原来的“克格勃主席”。普京对这一任命非常重视,到以前克格勃总部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终于回家了。”,一语双泪流。
1999年8月9日,普京被任命为俄罗斯政府第一副总理、代总理。
太快了,任命来不及了,在叶利钦的安排下,俄罗斯很多重要媒体在1999年12月30日,刊登了普京的文章:《俄罗斯跨越一千年》;
在这篇文章中,普京全面阐述了自己对俄罗斯过去的理解,分析了现在俄罗斯正面对的挑战和任务。最重要的是,普京在文章里写道:
俄罗斯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需要社会各界抛弃一切不同见解,实现没有条件的信任与团结;俄罗斯现在的经济要发展,必须加快速度,提高效率;俄罗斯还有很多贫困人口,国家要帮他们脱贫;还有很多人民利益没得到保障,国家要优化。
看见没有,这不就是总统的口吻吗?第二天,也就是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辞职,普京就位!
普京以前就是干这个的,他到底没有开成出租车,没有实现“小确幸”的“的哥梦”;
当上了苦逼的总统后,把人都得罪光了,连美国佬都得罪了;
不过俄罗斯女孩子好像都很喜欢他,天天唱着《嫁人就要嫁普京》这首歌。
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
一提起普京,就会说到克格勃。克格勃,全称“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和以色列摩萨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机构”。
1978年,普京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加入了克格勃。据说1985年至1990年,他曾在东德工作过。
1991年,普京回国,担任列宁格勒市国际联络委员会主席,主管市政府的对外经济关系。1991年12月26日,苏联宣布解体。
据说苏联解体后,普京曾经短暂失业。为了养家糊口,普京开起了出租车。1994年,他当上了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998年4月,普京被叶利钦提拔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主席。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辞职时推举普京作为他的接班人。普京大帝,由此登基。
特工出身,他的铁血手腕和他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有勇有谋又能力出群。
普京的履历并不丰富,在来莫斯科之前,干过两份非常重要的职业。
这两份职业,普京做得太过突出,以至于,当普京成为俄罗斯总统的时候,全球很多人一片惊呼,原来普京做了这两份工作,难怪做事那么稳、准、狠.....
因为普京的前两份职业很突出,加上普京在莫斯科的历练,造就了普京成功上位总统。
一、普京的第一份职业:太过神秘!
(1)普京小时候的梦想
普京出生于1952年,今年刚好70岁。
普京的母亲在41岁的时候生下普京,这是他们夫妇唯一的儿子。
曾经,普京也有两个哥哥,都是小小就夭折了。可以这样说,普京只是知道他有两个哥哥,并未见过哥哥们的面。
普京出生在二战之后,自然,普京的父亲也是经历了异常残酷的战争,在普京父亲看来,能活着,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普京的父亲严肃、认真,同时很大气,兼具正义和善良。母亲则是非常的温柔、贤惠,非常疼爱这个能健健康康活着的小儿子。
家庭氛围的熏陶,让普京从小就希望自己是个“大英雄”,他不怕打架,也不怕受伤,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就敢和对方干仗,哪怕对方要比他高大壮实。
一句话,小时候的普京就不畏强敌。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优良品质。
战场上的英雄,只能出现在战争状况下。
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在军队服役期间,很难成为战斗英雄。
普京成绩不错,喜欢阅读书,特别是杂志《盾与剑),内容里面的二战期间“苏联特工”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普京。
因此,小普京有了一个梦想:长大了成为一个“特工人员”!
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梦想》,让同学们纷纷写出自己的梦想。
普京在自己的作文上写下了如此的内容: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克格勃(间谍特工),虽然,全世界对这个名词没有什么好感,但是,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我认为“克格勃”们付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作文中,普京还列举了他心目中的那些“克格勃英雄”。
整篇文章激情涌动,火花四溢,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
老师在普京的作文后面评语道:年纪不大,志气不凡!
要成为一个克格勃,是不是脑袋够聪明,心理够稳定就行了?当然不是,必须是文武双全之辈。
因此,为了远方的梦想,普京练了柔道,而且学得很有深度,甚至,有熟人评价道:普京的柔道水平可以和国家队的运动员相媲美!
就这个“克格勃”的梦想伴随着普京度过了少年时代。
曾经,他就是那个心怀梦想的屠龙少年。
(2)成为克格勃
普京父母是双职工,因此,普京的成长和上学对父母来说并没有什么压力。
普京只管好好上课就行。
1970年,普京十八岁了,他以不错的成绩考入了列宁格勒大学,他学的是法学。
这里,他碰到了一个影响他终生的老师,此人就是索布恰克。
虽然上大学了,但普京的梦想依然是成为“克格勃”,因此,他学好专业的同时,继续练他的柔道。
在大学里,普京还修了经济学。
1975年,普京法学毕业了,而且拿到了经济学博士的学位。毕业之际,苏联安全部门来列宁格勒大学招人。
当时的克格勃招人程序是这样的,每年毕业季,悄悄派人去各大院校,在校方的推荐下,面试一些学生,然后挑一些符合条件的学生。这样说吧,克格勃的要求挺高的,不是“文武双全”之辈,进入克格勃机构还不容易。
无疑,普京的综合素质让克格勃招聘人伊万瓦西里耶维奇非常满意,加上普京自己强烈的意愿,因此,普京毫无悬念地进入了克格勃机构,完成了他少年时的梦想。
一切说明,只要愿意为目标奋斗,实现目标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普京进入了克格勃机构,开始进行所谓的专业训练。
那时的克格勃在苏联有200个左右的训练学校。经过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普京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克格勃,并被授予了上尉军衔。
普京一开始的工作,就是在列宁格勒进行上级交代的一些侦查工作。
对于自己喜欢的工作,普京非常投入,因此,几年后普京被派到了民主德国(东德),成为了常驻东德的一名克格勃。
在东德,普京的目的还是侦查和搜集关于东德、西德的经济情报,主要还是西德的。
6年在德国的克格勃生涯,让普京成为了一位敏锐细心且不失成熟的克格勃。
1990年,柏林墙倒了,两德合并,普京回到了苏联,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列宁格勒。
在做好克格勃工作的同时,组织上和普京经过协商,将其安排到了列宁格勒大学担任校长的外事助理。
1991年6月,苏联摇摇欲坠,普京心中热爱的祖国以以不可逆转的方式走向了毁灭,这让普京很伤心,他辞去了克格勃的职务,开始安心在列宁格勒上班。
想想,真的是一件伤心的事情,普京一生致力于克格勃的事业,最终,祖国苏联解体,这让普京的前半生划上了一个句号。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后来的普京会有巨大的成就。
二、普京第二重要职业:主管经济的“副市长”
普京在苏联解体时已经在列宁格勒上班了,这里,他的人脉关系深厚,老师索布恰克风头正劲。
索布恰克和叶利钦不对付,但,两人的眼光是一致的:
普京是个可堪大用的人才。
普京在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在俄罗斯独立后恢复了老名字)的工作很快上了快车道,法学毕业生、经济学博士、经验丰富的克格勃、圣彼得堡数一数二大人物索布恰克的学生,这四个标签一叠加,普京想不火都不行。
索布恰克成为圣彼得堡市长后,普京靠着出众的能力,迅速成为掌管经济的副市长。1994年3月,普京已经是第一副市长了。
看这发展苗头,42岁的普京前景无可限量。
但是,正干得得心应手的时候,1996年竞选中恩师索布恰克落选了,这背后有着叶利钦的作用。
新的市长,新的团队,普京没了第一副市长的职位,也少了熟悉的领导,就此,普京从市政府退了出来。
铁饭碗扔了,普京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关口了,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男人无事可干,这就意味着家庭的天塌了,孩子还小,怎么办?
一度,普京想要去当一个出租车司机养家糊口。
昨日还为副市长,今日将成一司机,想来,这滋味不好受。
突然,“京”中来信了,是他在圣彼得堡以前的同事丘拜斯,此人已经是叶利钦的红人了,基于对普京能力的了解,丘拜斯从莫斯科伸来一根橄榄枝过来。
普京会去吗?
去不去先不说,这一段副市长的经历,对普京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在政坛上的一大进步,对于行政机构的运转,他了解了很多,对于地方经济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俗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当过主管经济的副市长,这为普京在未来担任俄罗斯元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普京在莫斯科各个岗位的历练
当过16年的克格勃,普京有如此收获:耐心细致,心理素质非常强。
当了几年的圣彼得堡的副市长,让普京对行政机构的运转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对经济直接操盘。
要当第一把手,具备这两点就够了吗?
不,还缺一些。
1996年,普京到了莫斯科后,第一份工作就是俄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这个职位不见得官职有多高,但是,可以近距离接触叶利钦。
1997年3月,普京这大哥换了工作了,开始担任俄罗斯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主管法律和对外经济联系问题。
这不就是普京熟悉的工作吗?法律、经济都是普京的专业,且实践经验很丰富。到这一步,可以感觉到普京的未来不寻常了。
1997年6月开始,普京先后担任了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这个第一副主任,分管的是地方经济,打交道的就是各个地方上的领导。
还有比这更好的安排吗?上可以接触总统叶利钦,下可以接触地方领导,获得广泛的人脉,而且干的还是“经济专业”。这样的工作,太容易出彩了。
果然,叶利钦对普京的赏识度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提高。
1998年3月,普京兼职了老单位的重要岗位,他被叶利钦任命: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前身克格勃)秘书。
这有没有一点“曲线救国”的意思?
如果一直在老单位,也许还上不了这么高的位置呢。
1998年7月,普京担任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的主席,也就是成了“克格勃的头”。
到这一步,能感觉到叶利钦对普京的重视了。
一年之后的1999年8月,普京在叶利钦的支持下先是担任了代总理,一周后经过选举成了总理。
普京一上任,致力于解决车臣问题,10万大军在普京的指挥下,向车臣“扑去”。
事实证明,叶利钦解决不了的问题,普京解决了。普京在打法、情报、使用高科技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让俄罗斯不再成为别国的笑柄。
当时,普京的一些话影响了无数俄罗斯军人,比如这句“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情,我们的任务就是送他们去见上帝!”,还比如这句“在哪里见到就在哪里处死,在厕所抓到就溺死在马桶里!”
普京的话太提气,说明普京在凝聚人心方面还是很有一套。
虽然,1999年年底的时候,普京还没有完全结束第二次车臣战争,但大家都明白,那是时间问题了。
基于此,叶利钦在1999年12月31日辞去了总统,普京成为了俄罗斯代总统。
三个月后,俄罗斯提前大选,普京转正了,成为了真正的俄罗斯总统,这一干就是好多年.......
回到文章开头,普京当总统之前是做什么的?为何可以担任总统?
一是干过克格勃,锻炼了耐心细致,以及非凡的魄力;
二是干过圣彼得堡的副市长,主管经济,对行政机构的运转很有一套,对经济很有观点;
三是,普京在俄罗斯总统事务管理局、总统办公厅、安全委员会先后担任过重要职务,而后也担任了总理,成绩单还很耀眼。
因此,到1999年年底的时候,叶利钦放心地提前退休了。
普京上任之后,全世界开始关注普京的履历,仔细一看,很多人大吃一惊,这履历太有针对性了,之前一切的职务,就好像是为了普京当总统打基础。
对于普京,我只想说一个字,牛!
普京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不欺负弱小、不畏惧强者、不放弃正义。其实就是喜欢打架,总是找高年级孩子的麻烦,为正义挺身而出![赞][赞][赞][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当40多岁的普京成为总统时,全世界都吓了一跳。而在研究普京的相关资料时,这种震撼感与日俱增。
如果有人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告诉普京,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成为俄罗斯的直接统治者,是恐怕那个时候的普京是不会相信的。
但如果有人告诉我,1952年10月7日,刚刚出生于圣彼得堡的普京以及普京的父母,你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统治者,估计普京的父母也不会相信。
第1点,普京的少年。
相对而言,普京少年时期的种种做法,或者种种成绩,其实还是能够被查得到的,而且这一部分资料查找过程当中,似乎也没有那么困难。
比如现在公认的普京能够与俄罗斯或者前苏联的政治精英阶层有过关联的,就是普京的祖父。
那普京的祖父是什么职位呢?他在苏联的政治精英圈子里面有很高的声望吗?话不能这么说,但是总归会有点人脉圈子,人脉圈子怎么来的呢?
普京的祖父是一位非常优秀且非常出色的厨师,而普京的祖父作为一位非常优秀的厨师,曾经服务过两个人或者服务过两大经营集团,第1个人是列宁,第2个人是斯大林。
我们很难察觉到此时普京的祖父,究竟给普京积累了多少人脉,实际情况是这些人脉,就算有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这就是一个小人物的悲哀或者小人物的自觉。
因为普京的祖父只是一位厨师而已,即便是在一个非常高大上,非常厉害的团队当中做厨师那也只是厨师,只不过此时,普京的祖父是一位普通老头。
其一,普京的兄弟们。
普京其实是有两个兄弟的或者说两个哥哥的,只不过在第2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当中,因为某些突发状况导致自己的两个哥哥全都去世了。
而普京也算得上是自己父母的老来得子,面对这个老来得子的儿子,父母两人自然是十分心疼的。
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发现,如果只是基于普京的家庭身世而言,小时候的普京生活只能说是条件中等,甚至有可能被判定为中等偏上,而绝对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出身贫寒。
再加上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在二战时期是,尤其是欧洲战场上,是以苏联胜利为主导的能够获得更多的战争果实。
虽然苏联的整体经济和美国相比差上了一点点,但是这并不影响到普通家庭生活的基本收入和基本生存状态。
再加上普京有自己两个哥哥去世的关联因子,在苏联时期,普京的生活问题不大。
在普京小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标签,那就是在普京六年级时当上了少先队员。
只不过在介绍这句话时,中间有一个字非常显眼,那就是六年级时才当上少先队员。这中间的各种意味,大家体会一下。
其二,普京的大学经历。
在普京读大学的时候学习的是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一段大学经历,我们可能会放在之后来讲。
其实重点讲的是普京的恩师以及恩师对普京的改变,但是我们之所以把普京的大学经历放在这,是因为在这几年时间里面,普京迎来了人生的重大改变,那就是加入了克格勃。
1975年普京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1976年就完成了克格勃的训练,而且为两年之后普京的发展奠定了极大的基调,在两年之后,普京就进入了列宁格勒情报机关。
在这几年的学习过程当中给了普京极大的改变,奠定了他的种种作风以及各种技能。
在列宁格勒情报机关,工作到1983年时,普京再一次前往莫斯科的克格勃学校,在此期间学习了一年的时间。
紧随其后就到了1985年,此时的普京接到一项神秘任务前往东德,在这里我们得做一个科普。
当时的德国是一分为4的,4个德国分别被苏联,英国,法国和美国掌控。
但是英国、法国和美国掌控的德国为了抵抗苏联掌控的德国,合并成为西德,而普京前往的那个地方正是此时苏联掌控的东德。
虽然当时被称之为神秘任务,但就目前来看其实也就是间谍任务。这个任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会一直执行下去,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一切。
什么变故?在1991年的时候,苏联宣布解体解体后的苏联,或者在苏联解体之前东西两个德国统一的时候,普京就没有继续待在东德的必要性了。
回到苏联之后,普京又在列宁格勒大学国际事务系得到了一个新的职位。
第2点,普京的恩师。
之前有人说,普京唯一一次当众落泪,就是在2000年2月19日,自己的恩师索布恰克去世的时候。
对于这一点,我们并不能够拿出详实的数据分析实际,情况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是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来,索布恰克的确给普京带来了重大的人生转变。
在1937年的时候,索布恰克出生于苏联的相对高端的家庭,自己的父亲是工程师,自己的母亲又在国企工作,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无忧无虑。
也正因如此给索布恰克带来了极高的生活,而这一部分优越,在一定程度上为索布恰克的学业带来了很大帮助。
在1954年的时候索布恰克,就考上了苏联最好的列宁格勒大学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其实懂行的人都懂,只要是从法学专业毕业的,如果有一定的能力,且在大学里面没有荒废时光,是有很大概率能成为律师的。
所以索布恰克也是如此,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面一直是律师,再然后就被邀请成为了圣彼得大学的教师。
而那索布恰克在这个地方当老师的时候,又恰巧遇到了普京,两个人的关联,第1次碰撞开来。
普京也不止一次地对外说过,自己在此之前的时候,尤其是在即将毕业的前一年的时候,基本上每周都要去看望一次索布恰克老师。
那如果有人说呢,只是去探望索布恰克老师而已,并不能带来什么人生大重大转变,事实是如此吗?
并不是这样,因为索布恰克在当时的格局视野,又比普京高上不知道多少,他们在一起讨论与政治相关的内容与社会相关的内容。
而每一次索布恰克,都能够精准地指出其中的矛盾点。
更重要的是普京的毕业论文也有索布恰克的功劳,索布恰克在一旁认真指点,悉心教学。如果双方之间的缘分止步于此的话,那么也并不能够说明普京和恩师之间多么恩重如山。
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大学或者学习过程当中的教育经历,但是在多年之后索布恰克成为了苏联人民代表。
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他独特的政治观点以及活跃担当,成为了最高苏维埃立法委员会的副主席,列宁格勒市主席。
这个时间节点是1990年,也就是苏联解体的前一年。
但是没有想到,索布恰克刚刚有所成绩,而且正式走出大学校园成为政坛上的一份子时,却面对如此大的冲突,整个苏联正式解体。
而索布恰克的野心慢慢膨胀的同时,他已经不局限于一个市长的职位了,他想要竞争俄罗斯的最高掌权者。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在戈尔巴乔夫之后真正完成势力、权力,交接的是叶利钦,叶利钦这个人有野心有抱负,更重要的是有手段。
叶利钦在成为俄罗斯总统之后开始对之前的人物进行清算,1992年索布恰克迎来了叶利钦政府的针对。
尽管在1992年的时候,索布恰克顶住了层层压力和危机,并且保住了自己市长的位置,但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属于索布恰克的危机还没有到来,或者还没有正式到来。
直到1996年,圣彼得堡换届,选举的时候,各种各样,索布恰克受贿的消息出现,而且索布恰克招架不住。
此时的索布恰克收到了一张又一张的法院传票,在常年的压力之下,自己又患上了心肌梗塞。
其实这一切都是次要的,主要原因在于索布恰克还拥有牢狱之灾,而这个时候的普京迎来了自己事业的巅峰。
在普京的权力慢慢提升的时候,开始有机会营救自己的恩师了,在1997年普京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要营救索布恰克,并且连夜把索布恰克送出俄罗斯。
其一,我为什么讲得如此详细?
有人就说了,索布恰克只是普京的恩师,你为什么讲了这么多?讲得如此详细。
之所以这样,其实和很多的历史分析学家,也有一定的关联处,那就是索布恰克是非常巧妙的一个关键因子,只有索布恰克被普京救出,普京在之后的胜算才会更大。
为什么呢?我们从叶利钦的状态就能够看得出来,当叶利钦知道普京营救索布恰克之后,最开始是生气的,可是后面紧随而来的竟然是非常欣慰的。
为什么呢?因为叶利钦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即将到来,在叶利钦执政俄罗斯的时候,俄罗斯的发展并没有变得如此的好,甚至还变得更加糟糕。
尤其是臭名昭著的休克疗法,给俄罗斯带来了大量的寡头,而且这些寡头带来的危害极大。
如果叶利钦继续去当俄罗斯总统的话,接下来早晚会有下任的那一天,下任之后,谁来保护自己的平安是一个大问题,想来想去叶利钦也就想到了普京。
为什么想到了普京呢?因为普京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为了救自己的恩师,宁愿冒天大的风险,那如果普京给自己承诺的话,自己是否也能够安享晚年呢?
其二,苏联或者俄罗斯的传承。
其实我们整体来看,无论是苏联时期也好,还是俄罗斯时期也好,或者是苏联之前的时期也好,一个总统或者管理者正式下位,难度是很大的。
尤其是走正常渠道,通常就是莫名其妙的被打击了,被报复了,而此时的叶利钦也必须迫切的想了一条后路,一条能够保自己以及自己家族利益的后路。
这也就有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开头讲一下普京的恩师,因为普京此时已经做好了表率。
第3点,之后的普京。
1997年的时候,普京成为了俄罗斯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
虽然这个名字前缀很长,但是整体来看,普京找到了自己的擅长点,主要负责俄罗斯的经济和法律,而这两个专业普京是擅长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岗位需要和各个地方的领导人打交道,时间长了之后,普京也就混得了一个好的人缘,以至于在普京接任的时候并没有受到较大的反对声音。
紧随其后,叶利钦就开始了自己的动作了,需要迫切地把普京,以一种合适的方式推上总统的宝座。
于是在1998年的时候,叶利钦解除了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的职务让普京接任,在同年5月份,普京又成为了总统办公厅第1副主任。
在7月份普京又成为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主席,在1999年3月份,普京又成为了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
在1999年同年的8月9日,普京被命名为俄罗斯的第1副总理,此时俄罗斯的副总理一共有三位,普京是第三位之一。
不久之后,上一任总理领导的政府倒台,叶利钦直接任命为普京成为了俄罗斯的总理,同时叶利钦又宣布,希望普京能够继承自己的职位,而普京对外表示自己接受叶利钦的委任。
于是在同年的8月16日,普京以233票通过84票反对,17票弃权成为了俄罗斯总理,在1999年12月31日晚上,叶利钦对外宣布辞职,而普京根据当时的宪法规定成为了代理总统。
在此之后,俄罗斯又有几项大动作,将原先定于2000年6月份进行的俄罗斯总统大选,提前到了3月26日,在多方势力的巩固之下,普京终于成为了总统,得票率超过了50%。
有人就说了,上面这几个数字实在是太密集了,怎么感觉是跟有预谋的一样。
普京最后这几年,尤其是最后两年的岗位提升幅度太大,没错,好像就是一模一样,只不过针对这件事情,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罢了,你觉得呢?
作为俄国史上百年一遇的天降小猛男,普京以其冷静睿智、机敏果敢的个人魅力,在国际政坛中独树一帜,同时也博得世界舆论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如今,普京已主政俄罗斯长达20余年,随着各国民众对其熟悉程度的加深,诸如“普京之前是做什么的?”等此类问题,答不上来的地球人恐怕已为数不多了。
普京的独特个人魅力,源于其青年时代从事过的特殊职业。2007年7月,55岁的普京在访美期间拜会布什父子,结果被视角老辣的英国媒体捕捉到了一个细节:普京在任何公开场合,其右臂从不与左臂保持同频摆动,而且其右手随时保持抓握状态。英国情报分析人士据此作出大胆推测:普京出生时右臂被助产钳所夹伤,从而导致双侧上肢不协调。
这个推测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无稽之谈。普京出生时虽的确遭遇了难产,却并未受到医疗器械的伤害,更没有落下任何身体残疾,不然的话,他怎么可能在大学毕业后、年方23即入选苏联克格勃?怎么可能经受住严格的特工训练、从数千名特工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苏联派驻东德地区情报部门负责人?
普京在40年之前经历了长达15年的特工生涯,不仅长期从事情报搜集,而且经常担负苏联领导人出访东德期间的安全警卫工作。彼时的普京,虽貌不惊人,却无疑是一个时而手提核按钮、时而手握腰间佩枪的狠角色。
据苏联时期制订的克格勃培训手册上面的规定,“克格勃特工须用右手持枪,抵近被保护目标胸膛部位,用身体的左侧展开行动,以便能在遇到敌人袭击的紧急情况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拔枪。”
英方的推测由此不攻自破。长年累月的特工职业生涯,要求普京的右手必须时刻保持准备拔枪的战备状态,这种职业习惯早已深深地植根于普京的脑海及骨髓,即便在他1991年从政以后,仍然没有消褪。由此可见,普京的右臂之所以保持不动,根本不是什么残疾缺陷,完全是特工职业形成的肌肉记忆。
可是,英方媒体一贯善于捕风捉影、造谣生事。无独有偶,2022年4月21日,普京在听取国防部长绍伊古汇报时,右手保持扶握桌角的姿势不动。于是,英国媒体又炮制出一则新闻,说普京因乌东战事吃紧,因精力压力大而导致出现脑中风前兆。
在了解普京早年从事克格勃经历的人们面前,这则新闻同样是一条不攻自破的假消息!
全世界都知道他是克格勃出身,看了文章后更是确定了一点,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