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在职场上正直之人得不到重用,而圆滑之人常被委以重任?
为什么感觉在职场上正直之人得不到重用,而圆滑之人常被委以重任?
谢谢推荐
这个提问有点“带”的意思,难道正直之人就不会圆滑吗?或者圆滑之人就没有正直吗?显然,现实并非如此。正直和圆滑本身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不应该在一个平面。在同一个人身上,你可以拥有正直,同时你也可以拥有圆滑。那么,你已经同时拥有了,又如何自己跟自己去进行比较呢?
我在许多石塘网的回答中,我都始终阐述了正直与圆滑都可以委以重任,只要他们的德都能够配位。如果我们把委以重任视认为是提拔做领导时,由于“领导”这两个字的含义特殊,特殊到“圆滑”对于做领导而言更胜一筹。因为,领导不光只具备“正直”就可以了的,领导还必须具备智慧。
我们大家都知道“正直”对于一个领导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但是,领导不能一味地拿着“正直”这边尺子在这里量量不合格;又在那里量量不合规矩吧?长久如此量量下去,只会越量越短,终将还会量出不愉快来。如果领导除了量以外,再辅助一点圆滑,比方说这个圆滑有点:激励、引导、培训已经帮助。我相信领导的这把尺子终究有一天,也会有可能越量越多了起来。
工作不是领导用尺子量出来的,工作是全体员工做出来的。领导只能充分地利用这个“圆滑”,不断地去激励、引导、培训以及诚心地帮助自己的员工,员工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员工的主动性、能动性以及积极性全部调动了起来,领导才能有更加优异的产出。
综上所述,正直是刚,我们都知道刚则易折。别说对待同事只有刚不行,就是对待我们不对付的人在突出“正直”时候,也要讲究一个战略战术!只要讲究了战略战术,其实也就表现出来了圆滑。那么,圆滑就起到了“正直”的润滑剂,能够使正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正直。“正直”是一个领导必备的素质,而“圆滑”却是领导获得优异产出的必须手段。领导的最终目的虽说也有一部分是奔着正直而去的。但,最最重要的大部分是奔向优异产出而去。没有优异的产出,还要领导干嘛?这正是圆滑比正直更胜一筹的真正原因。故,圆滑之人常常被委以重任。你说呢?
个人观点,不到之处请指正。我是【昔日的港湾】职场领域创作者,不一样的视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3.1于武汉。
武汉长江大桥
- 照片来自于手机自拍
因为正直只是做人的起码要求,距离被委以重任还远远不够。
正直只是符合了传统的或当下的道德规范,只是明白了一些一般性的是是非非。仅凭正直就要被委以重任,这太天真了。比如某些自命为正直的人,总是把圆滑斥之为下三滥,对圆滑之人被委以重任,忿忿不平,耿耿于怀。这恰恰是自命正直者不堪重用的常见表现。
圆滑一词,有时被用作贬义词。其实它在佛、儒学说中,指的是圆通、圆融、圆润的意思,是褒义词。它指的是智慧、博学、涵养,体现的是定力、谋略、技巧、方式方法,它面对的是目标、疑难、险阻,它要解决的是常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等等。
正直的人,再加上圆通、圆融、圆润的才干与能力,那就是德才兼备的干部苗子,值得也应该被委以重任。仅凭正直而才干能力一般,怎能担当重任。
题主提问题的表述,显然没有看到正直与圆滑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把正直与圆滑对立了起来,给人造成不应该提拔圆滑的人,只应该提拔正直的人的印象。这就造成了一个笑话,难道圆滑的人注定就不可以是正直的人吗?而这个笑话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有的人就认为被委以重任的人,一定是通过不可告人的圆滑勾当而当上去的,而没有当上去的都是正直的人。变成了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悖论。
自命正直的人随处可见。他们往往是一腔热血,却头脑简单,动机不坏,却行事莽撞,只认死理,刚愎自用,不听人劝,一意孤行。全不懂得圆通、圆融、圆润的妙用。所以古人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就是说,能够建立宏大功业的人,大多是处世谦虚圆融的人;容易失败抓不住机会的人,一定是性情刚愎固执的人。
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官场学中,圆滑是褒义的,是圆通、圆融、圆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长篇历史小说《刘伯温》,书中将此道讲得极为精彩而深刻。后来创造了"满人当朝,汉人掌权"这一奇迹的曾国藩,为人处世就是以刘伯温作楷模,他的圆滑之道,在其《家书》中又有升华。
用《菜根谭》中的一句话来结尾吧。"作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这个问题本身有问题。甚至有点酸。
首先,正直和圆滑并没有矛盾或是对立。
正直不等于有工作能力;圆滑不等于丧失职业操守或是人品道德。
正直只能代表做事认真踏实,能基本完成部门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但不一定能完成领导或是单位交办的其它需要灵活处理的事务。
圆滑不是奸诈狡猾,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主要表现在对人对事上的灵活机动性,能主动有效解决或是缓解人或事之间的矛盾。能够有效地处理和缓解矛盾的员工,当然也自然会受到上级领导(主管)的青睐和信任,自然也会被委以重任。
在我们的社会里,讲究先学会做人再做事,这就是要求员工在为人处世上要有基本的灵活性。
正直代表人的品性。
圆滑代表工作和处事的方式方法。
圆滑又正直,那就更完美了。
单位空缺出两个副职,组织部门按照大领导意见同意内部提拔。经过民主测评推荐,两个中层干部胜出。我用A和B代替。
单位“一把手”很矛盾:希望两个职位都能从内部提拔,但是不满意B。
B,资格、资历和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超过A。但是,性格耿直,不会来事。按照领导的话说就是不知道“感恩”。个人理解,B就是题主所说的——正直之人。
从单位内部提拔两位副职领导的消息传出后,B没做任何工作,尤其是没找领导“汇报思想”,主动争取。
B的朋友得知此事,找到B一顿“臭骂”。然后带着B请单位“一把手”喝酒。
酒桌上,“一把手”直接跟B说:你的能力水平、资格资历都行,大家都认为行,我也认为行。但是,你要知道,行的人不只你一个,找我的人也不只一个,唯独你小子没有找我。你说同等条件下,我凭什么把这个位置给你?!
酒喝了,该说的都说了……。不久以后,B成了单位副职。
个人理解,题主所说的“正直之人”应该是不拉关系、或者不善于拉关系的人;“圆滑之人”是懂得善于拉关系的人。
正直也好,圆滑也罢,能不能被重用,关键的、根本的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内因。内因相同条件下,领导自然习惯提拔重用“圆滑之人”。
——职场上,特别是体制内,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很难量化。
——职场上,一个人行不行,关键不在自己怎么说,而在大家、领导怎么看、怎么说。
——职场上,圆滑也是一种能力。同样的资格和资历、工作能力和业绩,圆滑就是优势。
——职场上,不能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
凡人喜欢听好话,顺其意。理论上讲: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良药利于病。但实际上能这样的人极少数。历史上犯颜直谏有几个好下场,如海瑞等,包公你们称他为包青天,其实他遇明君,他理会明君的意图,到晚年也开始受冷。过去有句"王顾左右而言他″就是先赞后劝,或先讲故事,让他自明。最典型赵高指鹿为马,就是逆我者生,顺我者死。狗看主人颜。
这两个问题都要一分为二看,用人原则讲的是德才兼备,所以正直之人是否具备才能,也是用人考核的重点之一;圆滑之人大多数是情商很高,但也不能认定为品德不好。
正直的人,大多数都是凭真本事做事的人。他们从来不会把心思放在揣摩领导意图丶巴结领导上,说话也是直来直去,可能有的领导不喜欢,也可能有的领导就是靠手段上位的。当然,这样的领导也喜欢别人巴结他。这种局面都是由于无序竞争造成的,迟早会要被扭转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嘛。
1、在职场上圆滑的人到哪都吃香,因为八面玲珑,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领导喜欢奉承,就会重用,因为这种人有心机,上下级关系他会用圆滑的手段去处理!
2、正直的人做事一是一,二是二,坚持原则,不会拍马屁,领导怎么会重用?
正直,还是直?这是两个概念。
如果不是同流合污的职场环境,大多数情况下,得不到重用,要么能力不行,要么虽然有能力,但太直了,不懂人性,缺乏人际敏感度,老板和同事都不太喜欢。自然就得不到重用了。
正直的人,往往也缺少了职场竞争力。
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能够成功,一定是综合实力体现。
圆润的人不一定差,只是我们给他带了有色眼镜。
经常会有很多人抨击,为什么我兢兢业业为了公司,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你已经缺失了自己成长空间。
在人际沟通中,尤其是老板,一定是喜欢干活的人,更喜欢把活干的漂亮,最后还能让自己舒服的职场人。
太正直了,不一定不好,但环境改变了,就需要我们不断成长了。
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判断这件事情,因为你还停留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
成长永无止尽,成长也需要一定的代价,更需要你不断适应环境。
正直之人由于说话太直白,且有时很伤领导者的面子而造成偏见,故难以被领导重用。其圆滑之人会察言观色,并会投其领导所好,也不会伤及其他之人,故得到同事与领导的一致好评,其容易被重用也是自然之中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