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诸葛亮和荀彧这样的人有没有黑点呢?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0关键词:诸葛亮,荀彧,诸葛

诸葛亮和荀彧这样的人有没有黑点呢?

点赞1、扬州市 网友:幽冥之舞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诸葛亮和荀彧这样的人有没有黑点呢?

古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是人就有黑点,诸葛亮、荀彧等也不能例外!

诸葛亮有什么黑点呢?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诗人陆游对《出师表》的顶礼膜拜!

诸葛亮写《出师表》,让诸葛亮千古流传!

如果结合史实读《出师表》,你就会知道,这是诸葛亮自吹自擂!

《出师表》是欺世盗名之作!

下面简单列举三点理由说明:

一,《出师表》有言:“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这句话与史实 不符:

第一,刘备从来就没有提拔过这些人,所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欺世盗名。

第二,费祎是诸葛亮的亲信,董允是董和的儿子。

董和是诸葛亮的部属、亲信,所以,诸葛亮重用费祎、董允等是典型的拉帮结派。

郭攸之是谁?

熟读《三国演义》、熟读《三国志》的人也不一定能说出这人的出处,因为《三国演义》就从来没有提过这个人,《三国志》也没有这个人的传记,只是在有些地方顺便提及这个这个人的名字。

刘备信任的郡守、侍中廖立说:“郭攸之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能力,把他放在三人之首,纯属于凑数。”

诸葛亮为什么拿郭攸之凑数呢?

就是利用郭攸之这个人来掩盖他任人唯亲这个毛病。

廖立还说:“蜀国重用这些人,没有希望!”

第三,诸葛亮除了重用费祎、董允之外,还有蒋琬、马谡、姜维等人得到诸葛亮的重用。

这三个人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向刘禅推荐呢?

因为这三个人确实拿不到桌面上来。

蒋琬是刘备当年要以渎职罪处死的罪人,是诸葛亮担保,才留下性命。

刘备死后,受到诸葛亮重用,一路攀升,最后升到诸葛亮的位置。

马谡是刘备当面对诸葛亮交代过,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重用。

姜维,刘备从来没有见过。

这样三个人,诸葛亮自然不敢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搪塞刘禅。

第四,刘备真正“简拔以遗陛下”的是李严与魏延。

李严是托孤大臣,分管军事,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后来被诸葛亮打入冷宫。

魏延是刘备任用的汉中郡守,是把关人物,后来也不受诸葛亮待见!

综合这四点,说诸葛亮写《出师表》是欺世盗名,一点也不过分!

二,《出师表》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也是假话!

《隆中对》开宗明义:“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梁父吟》写了些什么内容,现在无从考证,但是可以看出应该是励志之作。

为什么说《梁父吟》是励志之作呢?

从后面的内容可以证明这一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管仲、乐毅是什么人?

管仲是一代名相!

乐毅是一代名将!

诸葛亮自比这两人,可见其志向不小。

由此看出: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言不由衷。

再者,诸葛亮平时交往的都是什么人?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等这些人都是有大志向的人!

与这些大志向的人在一起,能说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吗?

三,《出师表》有言:“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这些与史实不符。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都是些什么人呢?

侍中是指郭攸之与费祎、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郭攸之、费祎前面说过。

陈震是什么人呢?

陈震,《三国志》有传记,称之为“贞良”之臣,名副其实;称之为“死节”之臣,有点言过其实。

张裔是什么人?

张裔,《三国志》也有传记,这个人既不能称之为“贞良”之臣,更不能称之为“死节”之臣。

张裔早年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成了刘备的部下,当他去益州郡任太守的时候,被雍凯抓住送到了吴国,生死不明,后来,诸葛亮将张裔从孙权那里营救回国,委以重任,又与同僚关系紧张。

参军蒋琬前面交代过。

诸葛亮为什么将蒋琬、张裔等并不是“贞良死节之臣”而称之为“贞良死节之臣”呢?

最少可以看出诸葛亮居心叵测!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人品,与社会流传的名声出入很大,误导了历史社会!

荀彧的主要黑点是不理解曹操,曹操与时俱进,荀彧还是抱着老黄历,最终被曹操抛弃!

点赞2、宜兴市 网友:紫色草

荀彧有没有我说不好,但是诸葛亮肯定是有缺点的。

第一,诸葛亮不是军事天才。

首先要说明,诸葛亮打仗还是比较厉害的。以几万步兵,能够打的魏国不敢野战,他亲自指挥的战斗,没有一次失败的。这说明,诸葛亮在军事方面还是比较出色的。他是一个合格的将领。

但是蜀汉需要的不是合格的将领,而是能够打“神仙仗”的军事天才。因为蜀汉的国力比曹魏差太多,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根本不可能打败曹魏。

我军战神粟裕将军曾经评价诸葛亮,说他称不上军事家。


粟裕认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当时魏强蜀弱,而诸葛亮采取正面推进,相持的办法,不会用迂回、包围、分割的办法打歼灭战,怎么能以弱胜强呢?

总的来说,诸葛亮打仗比较呆板,稳扎稳打,虽然没有什么破绽,但也很难大胜。所以六出祁山却没有成功。

这是诸葛亮的一个缺点。

第二,诸葛亮不善于发掘人才。


《韩非子》讲,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真正有才干的文臣武将,往往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但是诸葛亮重用的人,基本都是荆州旧部,其次是益州人士,而且走的都是贵族路线,几乎没有平民出身的人物。诸葛亮主持蜀汉十多年,很少从基层发掘出类拔萃的人物。这就导致蜀汉后期,人才凋零。

点赞3、信宜市 网友:敖沧天下

先不说诸葛亮,荀彧早就被人黑过了,荀文若的黑点其实很显眼,凡是持儒家王朝正统观点的一下就看出来了——荀彧父祖辈皆为汉臣,食汉君之禄,荀彧自己却去辅佐奸相曹操,这就是最大的黑点啊。

荀彧之祖荀淑曾为东汉郎陵侯相,在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有很大名气,颍川荀氏家族就是从此时开始崛起的。荀淑有八子,即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号称“荀氏八龙”,八人在当时都有名气。

其中,荀绲就是荀彧父亲,曾任济南相,而荀氏八龙中,为官最高者为荀爽,曾经位居三公。

从儒家的角度来看,荀彧父祖辈都是吃人家东汉刘家万岁爷的米长大的,荀彧处于乱世,正常该做个忠臣,再不济可以像司马徽一样做个隐士,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也,然而,荀文若千不该万不该,去辅佐曹操。

曹操是谁?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什么叫汉贼,偷取汉家江山的人,说好听的叫奸相,说难听点就是乱臣贼子。

既然抓住了荀彧这个黑点,自然是儒家的人先出来黑了,南宋大儒朱熹就是第一个跳出来黑的:

且以荀氏一门论之,则荀淑正言于梁氏用事之日,而其子爽已濡迹于董卓专命之朝,及其孙彧则遂为唐衡之婿,曹操之臣,而不知以为非矣。

朱熹说的很清楚,荀彧的祖父荀淑在汉灵帝外戚梁氏专权的时候,敢于忠君爱国,直斥梁氏,是忠于汉君的,而荀彧自己,却先是做了跋扈之宦官唐衡的女婿,后又做了奸贼曹操的幕僚军师,这是荀彧搞不清是非,搞不清黑白了。

荀家这么好的名声,全让荀彧败坏了,这不就是黑点。不但如此,荀氏家族的荀爽在董卓当朝的时候做了司空,荀彧的侄子荀攸也投靠曹操做了曹操之臣,荀氏家族已经不复当年之令名,只有后来之富贵。

为什么这样呢?朱熹说了:

盖刚方直大之气,折于凶虐之余,而渐图所以全身就事之计。

说白了,荀彧已经没有父祖辈的刚直之气了,脊梁弯曲直不起来了,贪生怕死,以保全性命于乱世为首要之举。

当年曹操征召司马懿,司马懿托病不出,曹操后来再次征召,司马懿又托病不出,曹操说,你再不来,我就不客气了,司马懿怕死,终于做了曹操的臣子。荀文若的命运大概也会如此。

然而,朱老夫子并不满足只骂荀彧一句乱臣贼子,他还要接着骂荀彧是伪君子小人。

想其当时父兄师友之间,自有一种议论,文饰盖覆,使骤而听之者不觉其为非,而真以为是必有深谋奇计,可以活国救民于万分之一也。邪说横流,所以甚于洪水猛兽之害,孟子岂欺予哉!」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荀彧曾经劝谏曹操不要称魏王,于是荀氏家族的亲友就以此为豪,大力宣传这件事,说荀彧曲身辅佐曹操,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曲线救国,是有深谋远虑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汉的老百姓等等,从而迷惑世人,想洗白荀氏家族,使人们觉得他们荀氏还是忠于汉家天子的。

朱熹可不这么认为,在朱熹眼里,黑的就是黑的,怎么也洗不白,荀氏的亲友这是在文过饰非,在遮掩他们家以前辅佐曹操,做乱臣贼子走狗的事实,是伪君子的行径。

就像《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明明下面已经没了,还要假惺惺的在嘴上黏几根胡须,假装男人。啧啧啧!

点赞4、黑河市 网友:天魔神主

诸葛亮和荀彧有没有黑点?当然有了,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都有优点,同样也都有缺点。更何况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得出的结论也就大不相同。诸葛亮和荀彧虽然都是东汉末年杰出的人才,但两人同样也还是有一些黑点的。当然了,相比起诸葛亮,荀彧的黑点在我看来更像是赞美。荀彧被人诟病就是说他首鼠两端,自相矛盾。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就是因为荀彧一方面帮助曹操壮大,辅佐曹操成为了实力最强大的军阀。但另一方面荀彧又是一个忠心于汉室的人。最终还因此和曹操翻了脸。所以很多人认为荀彧自相矛盾。尤其是喜欢曹魏一方面人,他们更是视荀彧为叛徒。这也是荀彧唯一的黑点了。但说实话,这样的黑点毫无说服力,而且更像是一种赞美。

反观诸葛亮,他的职业生涯极为璀璨,但其黑点也不少。首先权臣这个帽子诸葛亮是摘不了了。很多人印象中,诸葛亮就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但事实上,诸葛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权臣。历史上刘备白帝城托孤之际,他担心自己死后年轻的刘禅镇不住场面。所以就把军权和政权分别托付给了李严和诸葛亮。目的就是要李严和诸葛亮相互制衡,以此来避免权臣的出现。但诸葛亮是怎么做的?他先是搞垮了李严,之后又把刘禅架空,自己成为了蜀汉绝对的实际掌控者。最后逼的刘禅不得不对诸葛亮说,你掌管国家大事就行了,我就只管祭祀祖宗了。能把一个皇帝逼成这样,可见诸葛亮这个权臣做的多么彻底。

其次就是诸葛亮任人唯亲了。历史上诸葛亮在蜀汉不仅搞独裁,他还罗织党羽控制了蜀汉大小的要害部门。蜀汉后期无人菜可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诸葛亮任人唯亲,自己把权力都握在手里,这就导致蜀汉人才培养出现了断层。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就是讽刺蜀汉无人可用,不得已让老将廖化充当门面。再有诸葛亮一意孤行重用自己的亲信马谡,这也是他任人唯亲的证据。刘备生前多次提醒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结果诸葛亮一意孤行非要重用马谡,导致战争失利。

最后就是诸葛亮无休止的北伐了。历史上三国鼎立时期,蜀汉本身就是实力最弱的一方。而且蜀汉被困在川蜀之地,先天就处于劣势。诸葛亮北伐本身没有错误,以进攻为防守,这点毫无问题。关键就是诸葛亮无休止的北伐且毫无成果。一次次的北伐耗尽了蜀汉的国力。这就导致本身弱小的蜀汉更加的雪上加霜。为何蜀汉后来无力抵挡曹魏的入侵呢?就是因为当初诸葛亮把蜀汉所有底蕴都给消耗一空。蜀汉根本没有能力去对抗曹魏。这也是为何曹魏可以轻易的灭亡蜀汉的根本原因。而诸葛亮从一定程度上也要为蜀汉的灭亡买单。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点赞5、汕尾市 网友:第一高冷

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即便如诸葛亮和荀彧这样的智者,也依然有所缺点,但是如果把缺点定义成黑点的话其实会有些过于牵强。



三国中很多人会认为荀彧和诸葛亮分别是曹操和刘备的主要谋士,实际上并不完全正确,荀彧初期是为曹操出谋划策,但是后期真正为曹操视为谋主的是荀彧的侄子荀攸,刘备是以法正为谋主的,法正离世之后,诸葛亮才开始走上谋略舞台。


诸葛亮这个人被后世过于神话,但总体评价还是相当高的,如果真有什么黑点,一般人也许会觉得是错用马谡,排挤魏延,李严之类的,但其实作为一个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的人物,诸葛亮的黑点应该是为了北伐有些穷兵黩武了。


诸葛亮的北伐本意是以攻代守,但是蜀国国力不行,刘备最精锐的荆州兵一场夷陵之战损失殆尽,益州兵因为益州集团不怎么愿意配合诸葛亮这个荆州帮的老大,加上诸葛亮五征其一,过度的消耗了蜀国的国力,也没有为蜀国培养什么像样的后继之才,这估计是诸葛亮的瑕疵之处了。



如果说诸葛亮是刘备的萧何,那么荀彧就是曹操的萧何,有远见,有智慧,有忠心,可惜这个忠心是忠于汉室的,忠于儒家文化的。


曹操和荀彧的一拍即合,来源于荀彧看出来曹操是乱世中能够平定天下为苍生谋福祉的人物,曹操呢也不付所望,灭吕布,平张绣,吞袁绍,一扫中原。


但是曹操从加九锡开始,荀彧就已经不太满意了,不过迫于荀彧的力量,曹操一直也没有说什么,后来还是因为政治主见不合,二人分道扬镳,不少人说是荀彧之死是来自曹操的空盒子慰问,这是一种说法,但是也有史料记载,荀彧是病死的,论曹操和荀彧的关系,第二种的可信度高,论讨论吃瓜,第一种流传最广。


荀彧没什么黑点,如果说缺点,就是乱世之中理想化太高了,权利可以拯救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于理想的过完完美追求,让荀彧最终郁郁而终。



总的来说,诸葛亮和荀彧是没有什么黑点的,只能说是缺点或者不足,因为这两个人一定要被说有什么黑点,也会被人反驳,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点赞6、娄底市 网友:河樱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所能了解到的正面人物,特别是神化了的人物,一般只会看到他们正面的高大的形象,这是一种教育宣传的需要。

点赞7、汝州市 网友:冰玫瑰

诸葛亮和荀彧这样的人有没有黑点呢?我可以肯定的告诉朋友们,他俩都有黑点!只不过,权高位重的诸葛亮明显要多一些。

诸葛亮的黑点至少有以下三个地方。

第一,方针策略上有问题。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隆中对》,虽说初期为刘备集团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时局的发展没有做出相应调整,是最明显的错误和黑点。

早期的《隆中对》无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目标。但是随着刘表死前让刘备管理荆州,刘备拒绝以后,这个策略就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

庞统协助刘备入川时,提出过放弃四战之地的荆州,主营益州和汉中的策略,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更符合当时的环境。刘备统辖的荆州数郡不仅被曹操虎视眈眈,孙权也一直是馋涎欲滴,随时准备偷袭。

刘备取得益州后,孙权就急不可待的派吕蒙和鲁肃用武力夺了长沙等三郡,害的刘备不远千里带着几万人马跑到湘水要跟孙权干仗。虽说后来把湘水以东三个郡给了孙权,暂时满足了孙权的野心,等到刘备回到汉中打仗并夺了汉中后,孙权又坐不住了,他还想夺取刘备的荆州三个郡。

如果这时候,诸葛亮调整战略部署,为了东和孙权北抗曹操的战略方针,让关羽带着荆州部队等撤回到益州或者汉中,主动把四战之地荆州让给孙权。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是刘备和孙权不动一兵一卒完成交接,双方都没有什么损失;二是满足了孙权的野心,可以让双方的联盟更加稳固,达到共同对抗北方曹魏的目的;三是关羽统领的荆襄精锐部队得以保存,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知道,关羽部队的战斗力在当时那可是最强的存在。这样的布局应该才是最理想的战略方针。

《隆中对》的策略,导致战线拉的过长,兵力和粮草不足。最后关羽的荆州精锐全部覆灭,荆州还是没了。《隆中对》名存实亡!

第二,政治上搞独裁。诸葛亮大权独揽,排除异己,任人唯亲。

刘备在世,诸葛亮还算中规中矩。刘备死后,诸葛亮玩弄权术,把军权从李严手里夺了回来!刘备托孤的时候,是让李严掌管部队,诸葛亮管内政。

这一点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一路人,一个套路。(要不然他俩怎么会惺惺相惜呢?诸葛亮玩个空城计,司马懿配合默契,主动撤军!)

曹睿托孤,让曹爽掌管部队,司马懿负责内政。最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干掉了曹爽,军政大权一把抓。

诸葛亮也是如此,干掉了李严后,军政大权也是紧紧抓在手里。

刘禅其实就是个摆设!

为了扶持自己的嫡系,诸葛亮把刘备的遗言也忘的一干二净。刘备临死前特别嘱咐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堪重用”!

可诸葛亮还是想把马谡推上高位。

第一次北伐,让从来没有打过大仗的马谡当了先锋(应该让王平或者魏延当先锋)。马谡自以为是,丢了街亭,搞得诸葛亮颜面扫地,回到汉中后,不仅杀了马谡、张休和李盛等人,还处罚了很多将领,连赵云也在打压范围之内,被降了一级。诸葛亮为了拉拢王平,对他单独奖励。

诸葛亮也自贬三级,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但是还是行使丞相的权力!

魏延等一批有能力的大将,一直没有得到诸葛亮很充分的放权使用。他宁愿对降将姜维信任,也不愿意完全信任魏延!

放眼当时的三国,也就文武双全的魏延能和曹魏抗衡。无非魏延就是刘备的人,也是刘禅的心腹罢了!

这不是打击异己,任人唯亲还能是什么?

第三,军事上没有大作为。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任何建树,反而是损兵折将。最后直接导致了“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诸葛亮军事上乏善可陈。连忠于史料的《三国志》作者陈寿都说:

“诸葛亮之为相,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陈寿的意思是说,诸葛亮作为丞相,是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才,完全可以跟管仲和萧何相媲美。但是他连年征战,兴师动众,耗费钱粮,六出祁山,均铩羽而归。没有北伐成功,就是因为他的军事能力有限,随机应变能力差,军事方面并不是他的强项。

我认为,诸葛亮应该让魏延等将领带兵北伐,他在后方运筹帷幄就可以。这应该才是最佳结果。

魏延好几次单独作战都获得大胜!特别是阳溪大捷。魏延带兵打败了费瑶和郭淮联军。据估算,至少消灭了魏军5000人以上,还夺取、烧毁了魏军很多的粮草物资。

魏延因此大捷获“征西大将军、假节和南郑县侯”!从对魏延的加官进爵和封赏程度来看,这次大捷一定是一次巨大的胜利。同期的诸葛亮才是武乡侯,比魏延的县侯还要低一级。其实,那个时候魏延的地位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诸葛亮,至少在军事能力上,魏延的表现要比诸葛亮强。(刘禅破格提拔、封赏魏延,不排除让魏延制衡诸葛亮的缘故)

魏延在军事上超过诸葛亮,又是刘禅的人。诸葛亮临终前的人士安排,就是让杨仪和魏延去斗,让心腹王平、马岱借机除掉魏延,最后的结果是让自己人蒋琬和费祎顺利接班。连杨仪都是利用的棋子。

魏延、杨仪等人因为诸葛亮的临终安排而火并,两败俱伤。蜀国人才本来就捉襟见肘,诸葛亮死后更加千疮百孔。蒋琬和费祎死后,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又是连年北伐,兴师动众,同样毫无建树,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诸葛亮堪称萧何、管仲之类的大才,治理国家确实能力出众。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明明不擅长带兵打仗,非要勉为其难,也许是为了做一代名相,博取一生好名声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实的情况不得而知。

荀彧的黑点似乎没有那么明显。因为他只是曹操的一个谋士或者管家,一切行动听曹操指挥。

早期荀彧和曹操配合默契。荀彧不仅政治上有“奉迎汉献帝”的战略眼光,还有治理内政的卓越能力,军事才能也很突出,妙计频出,帮助曹操打败了北方所有的敌人,而且他还给曹操介绍了一大批优秀的有谋之士,如荀攸、陈群、戏志才、郭嘉和司马懿等!这些都是荀彧的亮点。连曹操都说荀彧是“王佐之才,是张良一样的人物”!

荀彧唯一的黑点应该就是晚年跟曹操在政治思想上没有统一,最后荀彧想不开,自杀了事!

公元212年,董昭等人建议曹操进爵国公、加九锡。曹操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劝曹操不要当魏公、加九锡,还是应该保持原来的初衷,当好一个汉臣。况且,丞相已经位极人臣了,何必这么操之过急?因南方未定,刘备、孙权还有汉中张鲁、益州刘璋等军阀割据势力还在,应该还是继续打着“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旗号去横扫八荒,等一切反对势力都被消灭干净,曹操再做魏公、加九锡也不迟。

其实,我私下认为,荀彧这一点应该比曹操或者其手下某些政客的目光更加深远。

荀彧不同意曹操建国、加九锡,不仅让曹操不高兴,也惹了其他很多士族力量和曹氏宗亲的众怒。所以,曹操送给了荀彧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是个空盒,遂长叹一声,服毒自尽。

213年,曹操做了魏公,加九锡,谋权篡位的野心昭然若揭,导致拥汉反曹的势力空前强大。特别是以刘备为主的军事集团,打着“匡扶汉室”“衣带诏”旗号,一面拉拢人心,一面不断的攻城掠地,并于214年拿下了益州等地。

216年,曹操称魏王。反曹浪潮更加汹涌澎湃。219年,曹操的汉中得而复失,被刘备夺走。同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许都周边掀起了一大批拥汉反曹的力量,风起云涌,协助关羽北伐。吓得曹操想从许都迁都,以避关羽锋芒!曹操最后还是靠着跟孙权勾搭连环,许诺给孙权很多好处,才算联手做掉了关羽,解了襄樊之围。

这些都是曹操急于求成而犯下的政治战略失误。可见荀彧所谓的黑点也并不算黑。

但是,毕竟曹操是君王,一个臣下违背了君王的意志,勉强算是个黑点吧。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讨论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