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军有着不亚于德国的潜艇规模,为什么不采用德军的“狼群战术”对付美军?
潜艇搞狼群战术去对付美军舰队?那不就是自杀吗。和美军舰队比起来,德国潜艇啥都不是。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只能袭击英美运输船,因为,德国要切断美国对英国和苏联的援助。包括切断英国从海外殖民地获得的战略物资运输线。
如果德军潜艇遇上美国海军,就和自杀是一样的。在1942年以后美国小型护航航母和二等护航驱逐舰进入大西洋以后,德国潜艇基本上就是被美军猎杀的份了。
德军在二战损失了900多艘潜艇,死亡艇员3万多人,狼群战术拿来对付美军那就是单方面被虐。与德国不同,德国海军水面舰队太差,就想依靠潜艇掐死英国和苏联的海外援助和补给。
日本海军是想着让潜艇辅助舰队与美国海军对决,以为日本海军在战争初期只有美国6成的实力,就需要潜艇来弥补,而到了后期差距越来越大,日本更加希望潜艇可以采取灵活的战术消弱美国主力舰实力,另外还要担负起给孤岛日军运输的任务。
因此,日本潜艇除了在印度洋的部队还可以袭击盟军运输船以外,其他潜艇都要配合水面舰队进行主力决战和搞运输。
因为,日本潜艇主要是攻击美军军舰,而不是运输船,因此损失也很大。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的时候,还有59艘大中型潜艇。在战争当中损失了127艘潜艇。
其中,因事故损失的6艘;原因不明的24艘;被水面舰艇击毁的67艘,被潜艇击毁的17艘;被飞机击毁的10艘;触雷的3艘。
日本潜艇的战果包括,击沉美军航母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5艘,潜艇2艘。重创美军航母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2艘。如果加上其他国家舰艇和盟军运输舰,日本潜艇一共击沉179艘,重伤49艘,合计击沉和重伤228艘。
另外执行了56次潜艇舰载机侦察任务,2次轰炸任务,90次潜艇侦察任务,30次潜艇炮击任务,334次潜艇运输任务,还有7次运输燃油任务和14次搜救任务。
日本在二战时共有潜艇174艘,确实与德国U型潜艇数量相当,但与德国U型潜艇的战绩比相差太远。U型潜艇击沉了2840艘商船,而日本总共才击沉了184艘商船。这和战争区域和潜艇技术有直接关系。
日本潜艇活动范围也很广,北起白令海、东至美国西海岸、南至澳大利亚沿海、西至印度的印度洋海七域袭击盟军舰队和运输船。也给盟军造成一定损失,但美日双方主战场在中太平洋地区,所以日军把潜艇都用于袭击美国航母和驱逐舰,忽视了破坏海上交通线和攻击商船。
日本潜艇虽然击沉过美国黄蜂号航空母舰,也击沉过几艘驱逐舰,但自身也造成巨大损失,174艘潜艇先后被美军击沉128艘。所以在研究日本二战时,往往就被忽略了。
日本的潜艇技术实在太差,自行研制的柴油发动机噪音十分巨大,美军声纳人员称:日本的潜艇航行如同敲着大鼓行进。日本潜艇潜行一段时间必须上浮,而上浮的时间太长,还规定了上浮报告制度。美军早已破译了日本通电密码,所以日军潜艇刚一上浮美军就知道,迅速出动飞机或军舰予以击沉,这给日军造成很大损失。
另外,美军在二战时的反潜能也非常强。换句话说日本也没有机会采取“群狼战木”,即被消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有两个战术让其他国家寝食难安。第一个是由古德里安将军提出的“闪电战”战术,德国通过这个战术闪电侵入波兰,并在短时间内横扫欧洲,威震天下。第二个是由海军将领邓尼茨提出的“狼群战术”,这一战术同样使德国在二战前期占尽海上优势。
(横扫欧洲的德军)
那么,日本作为德国的盟国,虽然陆地部队达不到闪电战的要求,但在海上却拥有着不亚于德国的潜艇规模,为什么他们不选择使用“狼群战术”来建立海上优势呢?
要搞清这个问题,就先要明白什么是“狼群战术”。
狼是群居动物,单独作战威胁不大,但群体行动却威力惊人。邓尼茨正是将这一原理运用在了海上部队中。他将多艘潜艇组成一个小分队,在大海中集体行动。一旦发现可攻击的运输船或军舰,就群起而攻之。由于潜艇具有超高的机动性和隐蔽性,所以一旦同时发起进攻,目标将无处可逃。
这一战术使得德国在二战初期击沉了无数运输船,沉重地打击了盟军海上补给线,对德国的陆军部队起到了间接的帮助。
那么日本为什么不用这个战术?是他们的潜艇不行吗?
(游戏中的邓尼茨)
事实上,日军的潜艇不仅不差,还十分厉害。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潜艇对美军舰队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截至到二战结束,日本潜艇配合海面舰队共击沉美国200多艘舰艇,其中包括3艘航空母舰。除此之外,还有数百艘美国军舰被日本潜艇击伤。日本潜艇的杀伤力相当惊人。
既然拥有如此大的杀伤力,那日本人为什么不学习德国战术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两者对潜艇的使用目的并不相同。
德国潜艇之所以能在战争前期建立起海上优势,主要是他们用在对盟军运输船的精准打击。说白了,德国潜艇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击运输船,而并不是盟军舰队。他们只需要将敌军的物资打入海中即算完成任务,而“狼群战术”正是对付运输船的最佳战术。而一旦他们与海上舰队作战,通常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同时,随着后来盟军采取了护航制度,以及反潜技术的进步,德军的“狼群战术”也逐渐失去效果。当美国的舰队驶进大西洋时,这种战术已经被淘汰了。
而反观日本方面,潜艇部队的任务就高级多了。
(潜艇中的日本兵)
日本海军一直把潜艇部队作为战列舰队的一部分,潜艇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辅助海上舰队对美军予以打击。
实际上,虽然拥有大量潜艇部队,但日本舰队在与美国舰队的作战中,依然没有优势可言。尽管有时潜艇会发挥出奇兵的作用,成功击沉一些美军战舰,但相应的,他们付出的代价也十分惨重。一场海战下来,潜艇部队不仅要被美军军舰打,还会被天上的飞机炸,比起德国潜艇打击运输船的轻松写意,日本潜艇简直是苦到家了。
除此之外,日本潜艇还有个更重要的任务,他们通常会和运输船一起,撑起日本的海上运输线。
在中途岛战役中,日本舰队就多次成功为占领岛屿的日军提供战备物资。在被日本人称为“奇迹作战”的基斯卡战役中,日本潜艇就是在大雾天潜入基斯卡岛,成功将岛上所有人员转移,导致后来美军对着一座空岛轰炸了15天,上岛后还打死了不少自己人。
假如日本真的采取“狼群战术”,那不是给美军送菜吗?
本来“狼群战术”就是在打击没什么火力的运输船时才能展现威力,但日本潜艇通常又没有打击运输船的任务,让潜艇们聚集在一起和美军战舰火拼,这就是自寻死路了。
只能说,日本潜艇不采用“狼群战术”,只不过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最优选择罢了。
(参考资料:《太平洋战争》)
二战德军什么时候横霸海面了?是皇家海军出不了海了还是美国大西洋舰队不敢出港了?还是跨大西洋航运消失了?狼群无非是在43年之前给跨大西洋航运造成了严重损失,一度让英国人怀疑护航队制度而已。但是盟军加强反潜兵力和反潜技术以后,从1943年5月(被德国潜艇司令部称为黑色五月)开始,狼群就被打成丧家犬了,还横霸?
德国人的狼群战术也就是在43年之前盟军护航兵力不足,战术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盟军大西洋航运构成了很大威胁而已,43年中以后狼群甚至完全被压制了,谈得上什么横霸?
至于日本人没有采取狼群战术,是因为美日在太平洋是争夺制海权的决战,日军把潜艇作为决战兵力的一部分,主要执行侦察,攻击敌舰队的任务,很少用于破交,而狼群实际上是针对护航队的区域侦察——饱和攻击战术,实际上日美双方潜艇都经常执行区域侦察任务,但是日本潜艇不重视破交,自然不会执行后边的饱和攻击部分。
日本海军一直崇尚决战,潜艇也是作为决战兵力的一部分,对潜艇破交非常轻视,而且太平洋战争是争夺海洋控制权的战争,日本需要维持自己的海外殖民地资源和航运体系,所以大量资源需要投入水面舰艇和航空兵,不可能像龟缩陆地的德国人那样全力投入潜艇部队
一方面日本人一直醉心于舰队决战也就是所谓的渐减作战,对破交战不屑一顾,另一方面太平洋上的盟军航运系统比跨大西洋航运更加复杂,主要输送的也是以作战物资为主,而不像跨大西洋航运那样要维系英国的国民经济和民生,战略地位比跨大西洋航运要略低但护航密度却要高于大西洋,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潜艇兵力,然而太平洋战场更急需补充的是水面舰艇和航空兵,而德国属于反正自己的水面舰艇已经被按在港里出不去了,还不如把人力物力全力投入好歹还能作战的潜艇部队,所以日本海军注定不可能补充太多潜艇,而太平洋战场对潜艇续航力的要求也比北大西洋战场高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不重视潜艇破交固然有问题,但是即使日本潜艇开展破交活动,对盟军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反而是日本自己战争资源需求完全系于南洋——台湾——本土航线,却没有打造有效的反潜护航体系才是最愚蠢的的。
对于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来说,维护好自己的海运线远比潜艇开展破交更加关乎生死存亡
日本虽然接受了西方的海权思想,但是对海权的理解远不像英美那么深刻,因为日本崛起时间太短,而且和清朝、沙俄进行的都是近岸、近海海战,没有进行过远海海战,所以没有什么切断敌方海上交通线的意识。
日本海军的总体思想还是跟随模仿,没有什么独创性。日俄海战之后的整个海军作战思想基本还是围绕秋山真之的“七段击”发展而来的“九段击”,利用驱逐舰和潜艇的鱼雷攻击逐次消耗美军舰队,最后再用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与遭到削弱的美军舰队决战。因此,日本海军潜艇就是为海战中打击敌舰设计的,属于雷击作战的主力之一,但也是海战中的消耗品。
日本在一战中除了攻击中国青岛的德军,以及派出一些驱逐舰赴欧参与英国组织的护航行动之外,没有真正见识过潜艇破交的威力,对于潜艇的使用存在很大误区。而且日本人的思想转弯很慢,所以到二战爆发之后,日本海军的潜艇始终坚持攻击军舰,而不是用来攻击盟军的运输船。其间,日本海军还派伊-17潜艇于1942年2月23日炮击过美国加州圣芭芭拉沿岸。
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日本海军严重缺乏运输船,所以驱逐舰、潜艇还需要承担繁重的运输任务,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潜艇的作战能力。(S)
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美日之间的海战旷日持久。由于以航空母舰为战斗核心,相较于大西洋波涛汹涌的战列舰对决,太平洋的战斗则更加的考验战斗双方在战斗、战术、装备上的成就。但在太平洋战争中,无论是珊瑚海、中途岛还是后来的马里亚纳和冲绳,其绝对主角都是航空母舰,因此潜艇的战斗总是被人忽略。
然而历史上,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建造了大量的潜艇作战,而且战果斐然。日本甚至建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潜水艇母舰,准备潜航到美国西海岸实施轰炸。
日本方面,潜艇取得的最大战果就是击沉在中途岛受伤返航的约克城号航母(顺带脚击沉了哈曼号驱逐舰)。直接导致了在1943年前整个美国可堪重用的航母只有一艘企业号(Enterprise VS Japan)
而在击沉军舰方面,日军击沉了2艘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空母舰,1艘重巡,1艘轻巡,3艘驱逐舰,可以说战果非常的悲惨了。更悲惨的是日军在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击沉的商船吨位仅为776000吨,还不够德军一个月击沉的商船多。
但是,日军不采用狼群战术还是有原因的。
1.日军高层对补给这类拥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非目标打击极度不重视。在瓜岛战争中,美军大量的补给就放在沙滩上,日军也不去轰炸也不去袭扰,让美军撑到了海军第二次到达。
2.日军面对的美军是在大西洋地区被德国人锤炼了反潜技术的护航舰队。早在美国正式参战之前,美英同盟就为了应对大西洋地区的无限制潜艇战锻炼应对潜艇的战术。经历了德国人这种战术大师的疯狂锤炼,美军对付日军的潜艇就显得非常轻松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的潜艇战果不多,远没有美军那么惊艳。但是他们在潜艇制造技术方面还是非常厉害的。尤其是潜特级,即伊-400号潜艇,先进到无以复加的水下航母设计、足以绕地球大半圈的航程,还能够携带三架“晴岚”攻击机,简直绝了。虽然最后没有一艘完成任务就地缴械投降。
德日两国海军本身的结构和所面对的敌人注定了他们势必要采用不同的战术方法,而德军的狼群战术不适用于日军也是不足为奇的。
首先其对手美国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运输舰队的护航能力都要比大英帝国强,进行工业建造和军备扩张所需要的原材料,在资源富饶的美利坚本土就可以得到补充,而依靠海军的狼群战术对美国国内生产造成的破坏不能造成决定性的打击。
日本和美国的地理位置注定日本不可能像德国那样控制一个完整的包围了对手的海岸线,这也使得战略封锁只能成为梦话罢了。
当然,狼群战术虽说不适用于太平洋战场,但日本在潜艇的使用方面也存在缺陷,没有像航空母舰那样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
其次就是日军本身海军的一些缺陷和发展境况。日本潜艇配有威力强大的鱼雷,却被十分错误地用于为作战舰队担任警戒或向被围困的岛屿运送补给,而不是用于切断敌方的海上交通线。而且日本比英国更加依赖原料进口,其海军却不去保护本国的商船队,在护航技术,反潜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落后,在山本死后,更是把大量资金用于建造过时的巨型战列舰,无论是换成航母还是驱逐舰都好得多。在情报搜集,密码技术方面上的劣势更是使得狼群战术即使他们想打也玩不起来了。
所以说,日本在注重航母发展的时候,并没有充分发掘出潜艇和驱逐舰的潜力,让他们在商船护航和交通线破坏的岗位上发挥出来。折中做法或许在战争初期是正确的,因为日本根本打不起消耗战,必须孤注一掷,集中全部力量打垮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但在丧失主动权后,依旧不把有限的力量用于对商船的护航和对美国岛屿陆军的封锁,而发展战列舰实在是错误的。
就像美国人用潜艇的封锁让大量日军滞留在中国内地和东北那样,日本人本可以利用潜艇和驱逐舰的组合给予美国陆军在岛屿作战上更大的损失,同时护卫自己的交通线,而想着对马岛海战那种打法自然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