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三国时期,如果魏延不死而接替诸葛亮的职务,蜀汉将会怎样?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1关键词:三国,诸葛亮,诸葛,职务

三国时期,如果魏延不死而接替诸葛亮的职务,蜀汉将会怎样?

点赞1、东莞市 网友:っ惊恐嘟


魏延,字文长,蜀汉第六武将(前五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他在长沙投奔刘备集团后,屡立战功。尤其是五虎上将亡故后,魏延的重要性显得异常重要,诸葛亮每战必以其为先锋。公元249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蜀军发生了内讧,长史杨仪和大将魏延火并,结果为杨仪胜出,魏延被夷三族。如果魏延在与杨仪的对抗中胜出,接替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蜀汉会怎样发展?蜀汉将提前灭亡,下面依据演义及《三国志》,分析如下。


首先,魏延抓住六出祁山的有利条件,不自量力和“冢虎”司马懿作战,全军覆没,蜀国必亡。诸葛亮吸取了前五次出祁山缺粮退兵的教训,第六次出祁山,发明了高科技运输粮草,即木牛流马。他还在渭南平原开垦荒地,就地取粮,蜀汉从根本上解决了粮草不足问题。解决了后顾之忧的蜀军,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斗智斗勇。诸葛亮用诱敌之计,将司马懿父子三人围困于上方谷,并火烧上方谷。天公不作美,要不司马懿父子三人就葬身在火海中了。


此后,诸葛亮再怎么挑衅魏军,司马懿也如乌龟一样,龟缩在营寨内,拒不出战。即使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女人的衣服来取消他,也无济于事。此时,蜀军全面压制魏军,只要寻找到战机,即可歼灭魏军。关键时刻,蜀汉军队主将病逝了,面对如此有利的战机,长史杨仪选择了撤退,而魏延选择了继续出战,克复中原。

不是贬低魏延的个人能力,他虽然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可是他的智慧能和卧龙、冢虎相比吗?显然不在一个级别上。如果魏延何杨仪的争斗中胜出,继续率领无根之萍的蜀军和魏军作战,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会失败。演义中,魏延在听到诸葛亮的死讯后,仍一意孤行,率领大军继续同司马懿作战,还振振有词,怎么能因为丞相一人的身死,耽误了克复中原的大事呢?演义中相关描述:

延曰:“丞相虽亡,吾今现在。杨仪不过一长史,安能当此大任?他只宜扶柩入川安葬。我自率大兵攻司马懿,务要成功。岂可因丞相一人,而废国家大事耶?”


司马懿是和诸葛亮一个级别的智者,他和诸葛亮斗智捉襟见肘,与魏延相比,想要玩残其,太简单了。如果魏延在掌握大权后,不自量力地进攻魏军,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魏延身死事小,蜀军损失惨重事大。本来蜀军兵力不多,如果主力消耗殆尽,拿什么对抗魏军,拿什么防备东吴偷袭,拿什么镇压南中少数民族叛乱。因此,如果魏延掌握大权,和司马懿的作战中,全军覆没,大败而归,蜀国必亡。

其次,如果魏延和司马懿的争斗中全军覆没,魏延身死道消,蜀国外强中干,日落西山。魏延喜欢出奇制胜(如子午谷奇谋),可是面对比诸葛亮还谨小慎微的司马懿,他投机取巧取胜的希望渺茫。虽然魏延勇猛无敌,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实际上,他最大的优势是防御。他曾被先主刘备封为汉中太守,全权负责汉中的防御。


他曾在酒席上自信对主公刘备说道:“如果曹操倾全国之兵来犯汉中,我能保证汉中不失,直到益州援兵到来,如果曹操只是派遣一员偏将领十万大军来犯,就不劳烦主公您了。”魏延为啥这么自信,他制定了守卫汉中的“重门之策”。实际上,魏延也做到了,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汉中防线岿然不动,在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汉中防线固若金汤。《三国志》中记载:

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最后,即使魏延在与司马懿的作战中活下来,他也是败军之将,威信丧失殆尽,再加上他性格孤傲,迟早会被有心之人取而代之。如曹魏曹爽发动的兴势之战大败而归,威信丧失,后被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取而代之;东吴大将军诸葛恪伐魏新城惨败,被孙峻取而代之。因此,魏延如果伐魏失败,也会步曹爽和诸葛恪的后尘。演义中相关描述:

孙峻下殿,脱了长服,着短衣,内披 环甲,手提利刃,上殿大呼曰:“天子有诏,诛逆贼!” 诸葛恪大惊,掷杯于地,欲拔剑迎之,头已落地。


总结:如果蜀汉大将魏延战胜长史杨仪,掌权蜀军大权,蜀汉前途渺茫,可能身死道消,蜀汉亡国。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点赞2、廊坊市 网友:初梦良安

魏延是刘备的部曲,也就是私兵,其出身已经不可考证,但是魏延的军事才能确实出类拔萃,魏延大概是刘备驻守新野期间加入刘备的,因为魏延的老家义阳县在新野县隔壁,魏延在赤壁之战期间没有任何记载,从211年开始,随刘备进入益州,才表现出勇猛善战的军事才能。

刘备在拿下汉中之后,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策,就是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兼镇远将军,在此之外,魏延只是牙门将军,从牙门将军到汉中太守,魏延只用了7年时间,可以算是破格重用了,要知道关羽、张飞跟随刘备一辈子,才跟此时的魏延处于同等地位。

刘备重用魏延

以资历来看,魏延是蜀汉阵营仅次于关羽和张飞的第二代将领中的领头羊,是年轻的一代,在老将逐渐凋零的情况下,魏延算得上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不可限量,当关羽、张飞相继被杀,赵云也老了的情况下,魏延算是蜀汉军事将领中的佼佼者。

刘备称帝后,魏延被封为镇北将军,在蜀汉政权仅剩下益州和汉中的情况下,魏延镇守的汉中就是蜀汉对外的唯一战略要地,魏延从219年受封汉中太守,直到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为止,镇守汉中9年时间,无一失误,算得上称职。

在诸葛亮北伐的6年中,魏延也是诸葛亮手下的头号大将,多次担任先锋的位置,魏延曾经大破魏将费瑶和郭淮,同时在第四次北伐中与吴班、高翔一起打败司马懿,在数次北伐中,魏延也的确立了不少功劳,说他是第一大将确实不为过,同时期的王平、姜维、吴班、吴懿、高翔等人,不是能力不如魏延,就是资因不如魏延。

魏延与黄忠

在诸葛亮去世前,魏延的官职是前军师兼征西大将军,前军师是丞相府属官,征西大将军应该是蜀汉朝廷的官职,但同时期的王平不过是讨寇将军,姜维不过是辅汉将军,都是杂号将军,不如魏延,而杨仪只是诸葛亮丞相府的长史,相当于秘书长,是个文官,费祎是参军,蒋琬同样是丞相府长史兼抚军将军,在诸葛亮去世前,蒋琬没有在前线,而在成都。

所以论军事职务,前线最高军职除了诸葛亮之外就是魏延,而且魏延还有9年镇守汉中的经验,以及6年随诸葛亮北伐的军事经验,同时魏延的军事才能突出,能受到刘备重用的人,能力真的不差,但是诸葛亮为什么不重用魏延?在诸葛亮去世前,为什么没有把兵权交给魏延?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魏延性格有缺陷,适合当将领,不适合当主帅

魏延性格孤傲

魏延这个人的性格跟关羽非常像,高傲、孤僻、难相处,还看不起人,比如关羽看不起黄忠、马超,魏延看不起刘琰、杨仪,魏延经常跟杨仪争论,争不过的时候,魏延就拔出刀来威胁杨仪,这叫什么事?这叫欺负人,搞不好同事关系。

当主帅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要能驾驭属下,同时要搞好所有人的关系,能服人,如果让这样的人当军事主帅,如何处理与下属的关系,下属不如不服魏延,魏延估计就只有杀人了,那最后就是内耗严重,敌人没打败,自己人先内讧了。

如果处理不好上下级关系,很有可能就跟关羽一样,自己在前线打仗,后方就投靠敌人了,就跟糜芳、傅士仁一样,蜀汉绝对不允许再一次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失败,所以魏延不能担任军事主帅。

二、魏延是军事将领,不是政治家,军事是政治的延续。

魏延骁勇善战

魏延这个人打仗冲锋可以,主政全军不行,他当个先锋大将军可以,当蜀汉大将军不行,魏延行事激进不够稳重,就说子午谷奇谋吧,这种冒险还不一定能成功的谋略,会把蜀汉拖入全面决战的泥潭,以蜀汉的国力与曹魏全面对抗,根本就不是对手,也违背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诸葛亮不采用子午谷奇谋是正确的,因为诸葛亮的战略是稳重的,不至于会让蜀汉陷入危险之中,即使北伐失败,诸葛亮也能守住汉中,但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把蜀汉大军全部带入关中与曹魏进行战略决战。

子午谷奇谋,如果魏延打胜了,蜀汉将与曹魏进行全面战争,打败了,蜀汉北伐军全军覆没,无论胜败,都对蜀汉不利,所以不能让魏延担任军事主帅。

三、魏延这个人除了听刘备与诸葛亮的命令,其他人都不放在眼中。

魏延不把其他人放在眼中

整个蜀汉,只有刘备与诸葛亮能管住魏延,除此之外,蜀汉没有人能管住魏延,一旦让魏延担任主帅,蜀汉进行谁能制住魏延呢?皇帝刘禅吗?皇帝的命令魏延固然要听,但并一定会具体实施,况且刘禅也是个不管事的主。

刘琰是车骑将军,虽然是个虚职,但是以官职来看,比魏延大,但是魏延敢跟刘琰争吵,根本不怕刘琰,而诸葛亮也只能责备刘琰,而不会责怪魏延,魏延这个人需要有人管着他,才能发挥出才能,一旦没人管,跟关羽一样,想干嘛就干嘛,就成了整个团队的中负作用了。

诸葛亮一去世,杨仪要撤军,魏延就不肯,他还说:丞相去世了,我魏延还在,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废除国家大事(指北伐)。如果诸葛亮把军事大权交给魏延,魏延根本就不会服从诸葛亮的命令撤军,而是继续率领大军北伐,与司马懿对抗,司马懿是智慧型的将领,魏延是勇猛型的将领,你说魏延能打败司马懿吗?

魏延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魏延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以诸葛亮的能力,才能勉强压制司马懿,如果是魏延,他很有可能中了司马懿的计谋,而被司马懿打败,严重的话,可能会全军覆没,一旦蜀汉北伐军全军覆没,那将是曹魏南征蜀汉的绝佳机会,司马就一定会趁机进攻汉中,这个时候汉中兵力就空虚了,那样的话蜀汉政权都会因为魏延而陷入空前危机。

严重的话,会导致蜀汉灭亡,轻微的话,会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这就是诸葛亮把兵权交给魏延的后果

所以尽管魏延的军事官职最高,但是诸葛亮在临死前并没有重用魏延,也没有将军事指挥权交给魏延,而是交给了魏延的对手杨仪,同时,诸葛亮向刘禅推荐的第一接班人是蒋琬,第二接班人是费祎

诸葛亮临死前安排

这就是诸葛亮在临死前的安排,这个安排非常巧妙,而且要了魏延的命。魏延本来就不服杨仪,现在杨仪率领大军撤退,结果魏延率领自己的部下抢先一步,跑到杨仪大军的前面,把栈道给烧了,杨仪就只能走小路,于是魏延提前跑到南谷口,排兵布阵,准备攻击杨仪。

同时双方互相向朝廷上告对方谋反,蒋琬和董允等人都说杨仪不会谋反,只有魏延会谋反,可见魏延的形象真的不好,于是朝廷派出一支军队准备捉拿魏延,而在南谷口,杨仪派出王平对战魏延,王平不忍心出手,就以言语劝说,导致魏延手下的军队都散了,魏延带着儿子和亲信逃走。

然后杨仪又派出马岱率军追杀魏延,最终杀死了魏延,并把首级献给了杨仪,同时诛杀魏延三族,魏延就这样被杀,而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的安排,不得不说诸葛亮的安排非常的高明

魏延把自己作死了

虽然诸葛亮的安排不是要专门害死魏延,但这个安排中暗含多种变化,如果魏延听从命令,他不会死,关键是诸葛亮明知道魏延不会听从命令,而把兵权给杨仪,还让魏延断后,有种怂恿魏延作死的感觉,或者是说诸葛亮太明白魏延了,故意这样安排,结果就导致了魏延被杀。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魏延不烧毁栈道并攻击杨仪军队,那他也不会死,所以魏延的死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自己作死,不作就不会死,但魏延就是魏延,他的性格就是高调、飞扬,诸葛亮如此安排,多半猜中了魏延与杨仪的心思,所以说诸葛亮的安排是高明的,魏延一死,蜀汉虽然少了一个人才,但是同时少了不稳定的因素,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点赞3、郑州市 网友:雪心纯灵

前言:虽然说魏延天生反骨,诸葛亮对魏延也是多有防范,但是话说回来,魏延不愧是一名猛将,而且文武双全,智勇过人,对于战场上的一些事情自己有着特别的一套行事做法,算的上是蜀汉后期名将,但是,如果魏延不死接替了诸葛亮,蜀汉也不会有质的改变,等待他的还是灭亡。


一,魏延,武艺超群,智勇过人,有一定军事才能

魏延,文武双全,智勇过人,对于战场上的一些事情自己有着特别的一套行事做法,他镇守汉中数十年从来没让敌军踏入汉中一步,可以说在蜀汉后期,魏延是立下汗马功劳的,自从关羽张飞过世后,蜀汉几乎拿不出像样的武将,作为魏延,能攻善守,足智多谋的全能武将并不多见,如果魏延不死,或许他还是有一番大作为的。


二,假设魏延不死,蜀汉将会怎么样,是不是另一种境界。

1.说句实话魏延,坏就坏在其能力够强可惜人缘不好,魏延由于其性格使然,在朝中,和很多人的关系并不融洽,这里就埋下了后来被污指天生反骨的伏笔,诸葛亮身亡后,蜀军欲退,魏延盛怒道:“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故一人死废世界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间接将撤退退却的栈道销毁。这一行为招致魏延与其时以杨仪、王平、姜维为首的另一班将臣尽数对峙,而魏延底本与杨仪有私怨,杨仪借此便将魏延斩杀,并诬其谋反,诛了魏延三族。

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出,与魏延交好的人不多,因此即便是魏延没死,在蜀汉朝中想有一番作为很难很难,不被人排挤已经算不错的了。


2.从政治角度上说,蜀国整体国力和魏国相比,差之太远,就算是和东吴联合也有极大的欠缺,即便魏延有着高超的武艺,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对比魏国还是很有差距,要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还是姜维九攻中原都未能成功何况一个魏延,再加上上述所说蜀国内部都内讧不断,魏延能不能平定内讧,可以获得举国之力之兵协助还未可知凭什么保住蜀国呢?

综上所述,三国后期,魏延死不死,接不接替诸葛亮意义并不大,毕竟蜀国贫瘠,军事实力薄弱的事实摆在那里怎么和强魏对抗,哪怕自己再有军事才能可以高于诸葛亮?高于司马懿?因此有无魏延不会改变蜀国命运。喜欢我请关注我,唯恋无名。

点赞4、株洲市 网友:光洒雨衫

无论是《三国志》或《三国演义》,魏延都是个下场可悲之人。他也曾追随刘备征战多年,为蜀汉的开疆拓土立下过汉马功劳,一度还曾得到过刘备的信任,被委以汉中太守的重任。然而魏延这个人存在着人性上的重大缺限。一是反复无常,定力极差,很难作事善始善终。二是好大喜功,又志大才疏,善于表现自已,好以自已为中心。三是常有叛逆之心,稍不如意就口出怨言。四是行事霸道,唯我独尊,很难与人为善。这样的人是不堪担当大任的,如他在诸葛亮的位置上,恐怕刘禅就成了汉献了。

点赞5、阜阳市 网友:饮雪煮茶

答 | 江隐龙

总体来说,魏延是蜀汉后期唯一一个文武双全的帅才,从姜维接替其驻防汉中之后的表现来看,魏延用兵之才能要远远高于姜维。那么如果由魏延接替诸葛亮成为蜀军的领导者,蜀汉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北伐是不是可能胜利呢?这件事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是魏廷领兵的才能绝对是蜀汉后期的巅峰,其实就算是将魏延放在刘备时代,其综合能力也是数一数二的。关羽守荆州最终败给他刚愎自用的性格,而魏延守汉中近十年,屡次击退曹魏大军的进攻,其战绩比起关羽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汉中为蜀汉北大门,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当时刘备挑选镇守大将时群臣都以为会是张飞,当时魏延语出惊人:“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虽然魏延守汉中没有遇到“曹操举天下而来”,但汉中这扇门在魏延手中从来没被丢过。

但是,魏延与关羽一样,也有性格上的弱点,关羽的孤傲在魏延身上同样明显。诸葛亮死后,蜀军欲退,魏延大怒道:“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直接将后退的栈道烧毁。这一行动导致魏延与当时以杨仪、王平、姜维为首的另一班将臣尽数对立,而魏延原本与杨仪有私怨,杨仪借此便将魏延斩杀,并诬其谋反,诛了魏延三族。

其实诸葛亮与魏延关系不错,至少没有《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般对立。但魏延的性格同样霸道,除了诸葛亮之外也没有人能制得住他。魏延叛蜀是一桩冤案,但这和魏延不得人心的作风有极大关系,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如果真的继承了诸葛亮的职务,也很难服众,蜀汉的北伐要成功恐怕也很困难。

点赞6、甘南藏族自治州 网友:刈劲敌

如果是魏延接替的话,蜀汉至少在魏延死后20年不用担心曹魏的威胁。如: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今天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4]

?而事实也是如此魏延死后他的接班人王平继续使用魏延的方法守汉中。而且魏延也文武双全,曾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提议出兵子午谷,直袭长安。后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高迎祥也学习魏延(只不过被明军孙传庭打了埋伏)。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尤其得罪了荆州党的杨仪,导致被荆州党冤杀(蒋琬、费祎都是荆州党的),埋下恶名。

点赞7、那曲市 网友:动感超人

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之前写过分析魏延的文章,刚好借着这个题目再聊聊魏延和当时的蜀汉。

先说我本人的结论,魏延因为性格原因,就算是击杀杨仪统领蜀汉军队,甚至击败司马懿于一时,但也绝不会在战略上长期占据优势。

而魏延的掌权,和魏延糟糕透顶的人际关系势必造成蜀汉内部的大分裂,这种分裂小则魏延被杀,恢复历史原本轨迹,大则导致蜀汉内战,成为曹魏和东吴渔翁得利并且一起瓜分的对象。

为什么这么说?先跟以史为鉴来看看魏延在蜀汉内部的地位。

一、魏延

魏延投奔刘备后其实在蜀汉地位相当之高,而且并没有诸葛亮所谓的脑后有反骨。

刘备打败了曹操占据汉中的时候,准备留守一员虎将镇守汉中,自己打道回成都。当时所有的人都以为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要地,这次必定留下张飞镇守汉中要地了,甚至张飞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结果刘备出人意料的任命了魏延为汉中太守,大家的反应是一军尽惊!

而魏延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发出了:若是曹操亲来,我为大王据之,如若曹操只是派遣一员偏将统兵十万而来,我就替大王吞并之!这样的豪言壮语。

等刘备死后,魏延更是收到诸葛亮重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被诸葛亮任命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丞相长史和丞相司马两个职位可以说是丞相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丞相长史负责后勤等文事,丞相司马负责战事。这两人看作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也没有问题。

但是问题在于丞相司马魏延和丞相长史杨仪都以为自己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而且这两人非常不合,一度闹到在诸葛亮开会的时候,魏延拔刀指着杨仪要杀,杨仪则是痛哭流涕,幸亏有费祎在旁边和稀泥,俩人才没有闹大。

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大到连孙权都知道了,孙权对着蜀汉的外交官说:杨仪和魏延两个人也就是诸葛亮还能压制,要是诸葛亮不在了,这俩人肯定会引发内乱!

杨仪是文官,对待别人还算面子上过得去,但是魏延这个人简直目中无人,后来因为战胜了曹魏的郭淮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假节。可以说此时的魏延已经是蜀汉军中第二人,仅在诸葛亮之下。

如此位高权重,魏延自然眼睛长到了头顶上,看见谁都不屑一顾。别的文官武将官职也不敢说啥,但是魏延在蜀汉可以说一个好朋友都没有,这也导致魏延和杨仪互相攻伐时没有一个人替魏延说话。

二、杨仪

诸葛亮死前,已经安排了撤退方案,就是杨仪先走、姜维居中,魏延断后。

诸葛亮死后,杨仪以诸葛亮继承人自居,率领蜀汉大军准备撤退,让费祎统治魏延断后。但是魏延也以诸葛亮继承人自居,公开谴责杨仪胆怯,声称:“诸葛亮去世,我还在啊!只需要几个大臣回去就好,北伐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因为主将亡故就放弃呢?何况我是什么人,怎么能替杨仪断后?”

魏延拉着当时是丞相司马的费祎准备联名,打算废掉杨仪。费祎一看觉得不妙,马上说:杨仪是个文人,压根不懂军事,我之前就老劝解你们俩个人的矛盾,我这次接着去劝杨仪,在军事上他肯定听你的。

魏延竟然相信了,等费祎跑掉后才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一个文官支持,而且杨仪姜维等人全都按照预订计划撤退了……

魏延大怒,竟然派兵抄小路跑到杨仪前面把路断了。这下撕破脸皮,杨仪和魏延都上表给刘禅说对方造反。

刘禅收到消息大惊失色,不知道咋办,刘禅问留在大后方的董允和蒋琬咋办。这两人直接说,杨仪说的是真的。魏延大概率是造反了。

魏延跑到前面打算攻击杨仪,但是被人骂道:丞相尸骨未寒,你就起内讧,谁给你的权力?

魏延的士兵知道自己理屈,都心无战意,魏延眼看输了,就带着几个亲信跑路,被杨仪派遣马岱追杀杀掉。并且踩着魏延的头大骂:庸奴,复能作恶不?夷魏延三族。


所以说从上面可以看出,诸葛亮死后已经安排了杨仪、费祎、姜维、王平等许多将领,魏延只能带领少量的本部人马。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而且魏延要想成功取代杨仪,除了挟持费祎,还需要姜维等人的支持,但是性格高傲的魏延压根没有几位实权大臣和将领的支持,除了本部人马根本做不到掌控全军。

我们就按照最理想的情况假设:

魏延先挟持了费祎,然后假装以负荆请罪的名义向杨仪投降,杨仪假设被冲昏了头脑,觉得连魏延都服软了自己就是诸葛亮第二。没想到魏延直接在中军帐斩杀杨仪,威胁姜维、王平,统揽了蜀军大权,准备再次北伐。

大家都知道一直被诸葛亮打压的司马懿在知道诸葛亮死讯后,打算追击,结果被姜维杨仪吓退,史称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觉得诸葛亮一死,蜀军已经退走,天下再没有对手的时候,没想到魏延代理大军重新杀出。

司马懿和魏延率军厮杀几场之后,还是不占优势,干脆接着坚守不出。而同期曹睿亲征战胜了孙权,本来以为蜀汉东吴双方一起进攻曹魏的战略已经破产,没想到突然杀出个魏延,于是再次亲征蜀汉,坐镇长安。司马懿得到强援,魏延军力不济,而且粮草也成了很大的问题,战场局势逐渐向曹魏倾斜。

因为曹睿的坐镇长安,魏延打算出奇兵兵出子午谷,威胁长安的计策也泡汤了,除了长安附近曹魏军力云集,没有出奇兵的空隙,而且因为蜀汉将领除了魏延,能单独领一军走子午谷的也仅有姜维、王平等几人,这几人要是单独领军,肯定脱离了魏延的控制,魏延无奈之下只能撤军。

如果魏延聪明,撤军后自己带着大军镇守汉中,上表陈情,要继承诸葛丞相遗志,努力北伐,要求刘禅提供粮草,随后蜀汉陷入和曹魏大规模的消耗战之中,这时候没有了诸葛亮和杨仪这样的内政型人才,蜀汉以一州的实力对抗曹魏,没几年肯定弄的民怨沸腾,蜀汉提前陷入衰落,被曹魏灭亡的结局。

如果是较差的情况假设

魏延率军击败了杨仪,甚至斩杀了杨仪,但是部分蜀军在姜维、王平等人的带领下逃回成都,坐实了魏延造反的情报。

这直接导致蜀汉的内讧,姜维、王平、蒋琬等大臣纷纷谴责魏延造反,并且重新组织军力准备平叛,而魏延以汉中为大本营准备以清君侧的名义讨伐姜维、蒋琬等。

经过几次战争,魏延不得民心终于战败,魏延一气之下带着汉中投降了曹魏,蜀汉虽然战胜了魏延,但是汉中屏障已失,经过这词内讧,导致民生调敝,国库空虚。

魏延投降曹魏后,司马懿和曹睿大喜,直接以汉中为基地,调派大军开始灭蜀之战,没多久蜀国就在大军压境之下灭亡了……


大家看看,其实无论哪一种情况,魏延的性格就决定他要是统领蜀国大军只会导致更大的失败,也只会加速蜀汉的灭亡。

甚至一些以三国为背景的穿越小说,也把翻盘的对象放在魏延儿子上,而不是魏延。因为读过三国志的朋友都知道,以魏延的性格,就算穿越了也不可能翻盘的……悲哀啊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要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点赞8、延安市 网友:浪子未归

三国时期,如果魏延不死,能取代诸葛亮的位置,蜀国也许没有那么快灭亡。

魏延曾任汉中太守,镇守汉中10年,汉中之地毫发无损;而姜维接手汉中,一个月就把汉中丢了,直接导致蜀国灭国。

如果魏延在,应该不是这个结果,以他固守汉中能力,曹魏不可能那么快攻下汉中之地。只要汉中不失守,曹魏就不可能轻易扭转三国鼎立的局势,而蜀国也不至于那么快灭亡。

魏延的能力,足以守住汉中,把曹魏抵挡在汉中之外,蜀国也就无忧。

很多观众看过《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此人绝不可用,让刘备杀掉他。这是小说的虚构,正史中,魏延并没有谋反,终其一生都在为蜀汉尽忠,可以说是被《三国演义》坑得最惨的一个人。

魏延一生跟随刘备,在刘备入蜀过程中,立下不少战功,成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这官职,平时要为刘备参谋,必要时会代刘备带亲兵上前线,一般能担任此职务的人,都是有勇有谋、值得信任的人。可见魏延在刘备心目中,是有勇有谋,非常值得信赖的人。

刘备入蜀后,去成都时,需要找人守汉中,大家都以为会是张飞去守,毕竟张飞是刘备的义弟,连张飞都觉得非他莫属。没想到的是,刘备选择了魏延,当时整个军中都震惊。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上面是刘备让魏延守汉中,魏延给刘备的答复。寥寥几句话,显示了魏延的底气,也直接表示了对刘备信任的感激。

汉中的地理位置极其关键,需要有能力的将领去守,刘备选择魏延,由此也看出,刘备是非常信任魏延的,觉得他的能力足以守住汉中。

当然,魏延也干得不错。十年间,汉中守得固若金汤,曾经还大破曹魏后将军费瑶和雍州刺史郭淮的大军,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魏延性格高傲,自负,不通人情,为自己招来横祸。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魏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魏延这个人,有才华,有能力,位高权重,深得主公信任,又擅长带兵,勇猛过人,本来他可以一直守卫蜀国,但是他的性子过于高傲,人又不太好相处,容易得罪人,大家同朝为官,其他人都避着他。

他掌权时,这些都没问题,大家为了避其锋芒,也不会说什么得罪他的话;但他一旦倒霉,曾经他得罪的人,很多人就会落井下石,以致于他和杨仪之争,人家都偏袒杨仪,没人为他说话。

他与杨仪一直不对付,诸葛亮在世时,还能压着两人,大家还能井水不犯河水,各司其职。但诸葛亮一死,他们两个人就闹起来了。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死前与杨仪、费祎、姜维定下退军策略,让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愿意走,就让他自己看着办。

诸葛亮死后,杨仪派费祎去问魏延,魏延说丞相死了,还有我呢,应该继续打下去。而且我魏延是什么人,凭什么给你杨仪断后?

杨仪立即率人撤了,魏延很不高兴,带人也往回撤,还烧了阁道。

后来杨仪魏延分别上表,说对方是叛徒,而其他的群臣更相信杨仪,还派了禁卫军北上,魏延最后被马岱追上并被斩杀。

蜀汉这么快亡国,有人祸成分。

蜀国,在诸葛亮执政期间,几次北伐,已令蜀汉国力下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朝中人才青黄不接,将军不是老的老,就是少的少。“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种局面很可悲,也直接说明了蜀国的窘境。

诸葛亮选定姜维为继承人,虽然姜维很优秀,在蜀汉后期也是相当有名的将领,但是他的能力还不足以带着蜀汉走出新的局面。而姜维强行九伐中原,均无功而归,也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诸葛亮生前,已知魏延和杨仪不和,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诸葛亮临终前将大权交给一介书生杨仪,而造成了魏延后来不得善终,直接影响蜀国的命运。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在诸葛亮死后,如果魏延还活着,他守汉中没问题,蜀国也不至于亡的那么快。


我的总结:不论是人的命运,还是一个国家的命运,都有因果循环,踏错一步,就万劫不复。魏延如果不恃才傲物,也不至招来杀身之祸。而诸葛亮当时如果选了魏延,没有选杨仪,蜀国也许没有那么快灭亡,也许还会有其他的可能,只是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只能遗憾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