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汉代漆器,隔了两千年为什么还是像新器一样完美?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8关键词:

汉代漆器,隔了两千年为什么还是像新器一样完美?

点赞1、池州市 网友:步月歌。

除了中国漆器有繁复精细的制作工艺,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漆器所用的涂料——「大漆」,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天然漆,具有极好的防腐性,能使漆器历经千年,完美如新。

—————————————————————

众所周知,中国有「瓷器(China)」和「丝国(Serica)」之称。

其实,中国也可以叫做「漆国」。

「漆器」和「瓷器、丝绸、茶叶.....」一样,是中国古人的一项伟大的技术发明。

用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的话说:

「漆器可能是人类所知最古老的工业塑料」。

「漆器」从中国传到日本,西方人以为「漆器」是日本人的发明,所以,以「漆器」代指日本。

在英语中:「Japan」可以指「漆器」也是「日本」的代称。

如同「China」可以指「瓷器」也可以指「中国」。

漆器之所以世界闻名,备受世人喜爱,是因为其沉稳深邃的朱、黑两色,闪亮温润,优雅端庄,色泽历久弥新,寿命千年。

这个秘密在于中国漆器所使用的天然涂料:

「大漆」,也叫「国漆」「生漆」,也就是「漆树」树皮的汁液。

漆树(学名: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原为Rhus verniciflua)是漆树属(原属盐肤木属)下的一种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和印度次大陆,以生产生漆著名。为了提取其树干中的生漆,日本和韩国也将其引种到了自己国家。【注1】

采集漆树的汁液工序十分繁琐,而且漆树汁液产量非常低,所以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

漆树最少生长3-5年才可以割漆,一颗漆树的年产量 只有250克,五年之后就无法割漆。

【注2】

「采漆」跟「割胶」非常相似:

在漆树上划开口子,用蚌壳、树叶等容器收集,然后再一点点收集到一起,装入木桶中。

工序如下图所示:采集到原料漆:混入水和松节油的生漆:
  • 「滴漆入土,千年不坏」

生漆具有优越的防腐性能——耐强酸、耐强碱、防潮绝缘、耐高温等等,没有一种人工涂料能与之媲美。

生漆的主要化学成分:

  • 「漆酚」约为40-80%,漆酚的含量对生漆的品质和成膜有直接的影响。

  • 另外还含有约1%漆酶、3-6%树胶,5-7%糖蛋白,15-40%水分、金属离子等。

其实,现代化学对生漆的防腐机制的了解还不是很透彻:

生漆中含量大约为百分之一的漆酶,能催化生漆的干燥:

漆酶是催化漆酚成膜的生物催化剂,大漆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已知的靠生物催化干燥的漆。

大漆的干燥就是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这个过程与环境的温度与湿度紧密相关,大漆干燥的最适条件为20-30℃,相对湿度为70-80%。
上引材料来自【注3、注4】

也就是说:

生漆中的漆酚能在器具外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生漆在没干固以前,这层保护膜的防腐性能并不好。

一旦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干燥成薄膜,几乎就是「百毒不侵」,「长命百岁」。

所以,生漆防腐的秘诀在于含有特殊的「漆酚」和「漆酶」。


另外,漆树中的「漆酚」十分容易引起人体的过敏性皮炎等一系列过敏反应。【注5】

所以,割漆、制作漆器的工匠经常对生漆过敏。

因此,有「咬人的漆树」一说。

——————分割线————

好,最后做一个总结:

漆器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中国制作漆器的历史十分久远,可以追随到六、七千年以前的石器时代。

漆器传播到日韩,然后,经日本传播到西方世界。所以,「漆器」的英语「Japan」成为「日本」的代称。

制作漆器最关键的原料是「大漆」,也叫「生漆、国漆」,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天然涂料。

汉字「漆」的初文「桼」,就是从「伤痕累累」且「留着汁液」的漆树取像:

生漆中特殊的「漆酚(保护膜)」和「漆酶(干燥剂)」,形成独特的防腐保护层,让漆器有极佳的防腐性能。

所以,汉墓中出土漆器,历经两千多年仍然历久弥新,温润如玉:

马王堆汉墓的部分漆器:

漆器从古至今都是奢侈品。

西汉官员桑弘羊在《盐铁论·散不足》中批评当时贵族用的漆器制造成本太高:

「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综上可见,可以说三点原因导致漆器的成本高:

  • 生漆产量有限,采集费工又繁琐。

  • 割漆、调漆以及制作漆器的时候,接触生漆十分容易过敏,让人痛苦不堪。
  • 漆器的制作工序繁杂。

-------------------------

参考文献

  1. 维基词条:漆树,from: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C%86%E6%A8%B9

  2. 漆樹與採漆,客家文化发展中心,from:

    https://thcdc.hakka.gov.tw/wSite/ct?xItem=6268&ctNode=781&mp=2

  3. 郑师许. (1936). 漆器考 (Vol. 3). 上海中華書局.页2-3

  4. 涂料之王——大漆,湖南省考古研究所,form:

    http://www.hnkgs.com/show_news.aspx?id=1891

  5. Tilton, Buck. Wilderness First Responder: How to Recognize, Treat, and Prevent Emergencies in the Backcountry. Globe Pequot. 2004.

点赞2、绵阳市 网友:深邃。

当年有外国的游客到长沙参观马王堆中出土的文物,见到大量美丽的漆器的时候,满脸都是怀疑的表情,觉得博物馆摆出来的都是假东西。

原因也非常简单,他们不相信两千多年前的漆器,到现在居然还这么美,跟新的一样。

但不管信不信,事实终究是事实,时隔两千年,不仅仅是马王堆,很多地方出土的汉朝漆器都如同刚做好的崭新漆器一样,颜色艳丽,也很有光泽,根本看不出是两千年前的玩意儿。



众所周知,我国的瓷器世界闻名,就连英文名字也都是“瓷器”的意思,而隔壁的日本,其英文名来自于“漆器”的英文,西方对于日本的漆器青睐有加。

而实际上,我国的漆器历史更加悠久,并且工艺水平也非常高。

所谓漆器,指的是用漆料涂抹器具表面制成的用具与工艺品,涂抹工艺被称作“髹”,现在已发现最早的漆器出现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当中,仍有颜色。

先秦时代,漆器就开始飞速发展,尤其南方的楚国格外喜欢漆器,到了汉朝,漆器的工艺水平与使用普遍程度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



汉朝的髹漆器皿种类繁多,几乎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吃东西用的碗碟还是饮酒的各种器皿,以及屏风、桌案、茶几等家具摆设,甚至于棺木也都有大量髹漆工艺。

当时的漆器不仅种类丰富,花样繁多,而且相当注重实用性。

汉代的漆器绝大多数都是由朝廷经营的工坊制作加工,因此漆器也大多都刻有铭文,贵族家庭普遍都使用漆器,而非青铜器来作为日常器具。

很多人觉得漆器就是用木头做的,实际上未必,因为漆器也有金属材质或者是陶制,只不过木质漆器最常见也最多而已,并非漆器全都是木制品。



不要以为漆器就是在器皿上刷上颜色就算了,漆器工艺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既有木胎也有夹胎的,还有少数的竹胎漆器。

用来给漆器上色的是天然漆树的汁液,本身就能够耐高温与腐蚀。

当时制作漆器需要反复上色描绘,也由此衍生出了漆绘、针刻等诸多的漆器工艺,到了后来还发展出将金银之类贴入漆器的工艺,能够呈现出浮雕效果。

汉朝漆器的制作非常麻烦,而繁杂的工艺也使得汉代的漆器往往都非常结实耐用,历经上千年的时光,仍旧有很多的汉朝漆器光彩如新,根本看不出是两千年前制作的。



当然,大多数的漆器都是木头做的,而且如果是那种表面漆绘的漆器,在不适合的条件下早就已经腐烂,但要是漆器本身质量过硬,加上环境适合,那就能保存很久。

历代的珍宝,很少有人收藏汉朝的漆器,那是因为漆器在露天环境下不容易保存。

但如果是那些被当时的人带入地下,长期与氧气隔绝,也没有风吹日晒之类的环境,那么漆器幸存下来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古代很多时候,工匠们不管是智慧还是在工匠精神方面,都是非常让人震撼的,何况汉朝的漆器几乎都是朝廷经营的工坊生产,把关严格加上工艺高超,质量方面的确过硬。


点赞3、佳木斯市 网友:迷球者

汉代马王堆出土漆器

与其制作材质特殊有关。

汉漆器以木为胎,而这胎使用的是金丝楠木,金丝楠木的特点是:耐腐,埋在地里可以千年不腐烂;防虫,其有股楠木香气可以避虫;耐水,渗入大量的水分也不会损害其内部的纤维结构;稳定,不易变形,很少翘裂。

漆料选用的是漆树汁液中提炼的天然漆。天然漆的特点是:耐久,天然漆的漆膜耐水、耐潮湿,可长久放置;耐腐,漆膜能耐酸、耐盐、耐油、耐有机溶剂;耐热,可以在150℃ 一下长期使用,瞬时可达200℃;耐磨,可以抛光;富有光泽,色彩浓厚。

又因为天然漆取自漆树,内在结构与木质与金丝楠木相近,因此天然漆与金丝楠木制成的木胎结合得十分紧密,有较好的亲和力,不易分离脱落。

于是,汉漆器简直就是强强联合的物品。

目前所见的漆器基本为出土品

但漆器毕竟是木制品,很难在正常的环境状态下历经千年流传下来,因此我们现在见到的漆器基本都是随葬品,随着墓穴的开启而重现于世。但也不是所有出土的随葬漆器能够保存完好,光鲜亮丽如前。

正所谓“干千年,湿万年,半干不湿就半年。”在水坑中出土的漆器保存最完好。因为水能隔绝空气,使得漆器的氧化速度延缓,又因为金丝楠木、天然漆本身具有天然耐水性,不易因此腐败、脱落,因此出土时能保持光亮如新的外貌。

目前的处理方法较为科学

虽然水坑让漆器较好保存下来,但是出土后总归是要脱水的,如何脱水保证漆器不受到损坏至关重要。目前已知的最有效方法是自然干燥法,其是先在水坑漆器的出土地附近挖一个5米深的地洞,再横向挖一个两平米见方的洞,然后将漆器用麻袋,或者湿布包好后,放入其内,再用锯末覆盖。在这之后,为了减慢漆器的干燥速度,使之不会开裂、褶皱或变形,还要不断地淋水和翻动养护。让漆器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缓慢地去除内内里的水分。这种方法历时较长,一般小器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大器则需要两年以上,但是效果最好。

因此,这些漆器历经千年,仍然能以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光鲜形象出现的世人面前。

点赞4、廉江市 网友:燃尽流年

汉代漆器美好如新!你知道为什么?










点赞5、项城市 网友:封情绝爱

你所看到的这个情况呢,大部分都是在博物馆里,或者说是在发掘现场。而如果你仔细的去查证历史资料,或者查证影像记录以及考古人员的手机的话,就会知道一个事实。这些漆器,刚刚拿出来时候确实光鲜亮丽,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之下,这些漆器,可以做到出土就跟刚刚出厂一样,那般完美,那般鲜亮!但是也经不住强时间的氧化!

著名的马王堆汉墓里面挖掘的时候就挖掘出来很多精美的漆器,但是由于当时没有好好的保护,很多漆器就出现了损坏,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武则天的墓已经挖到只剩下一个金刚枪了,但是马王堆汉墓这事儿一出,所有的事情全部叫停!

当然,虽然这个出土的漆器需要一些手段能够保存下来,但是能够保存这么长时间也确实是难得可贵!

事实上,传统手艺,也就是非工业化之前所制造出来的,这些漆器能够在100度左右的环境之下正常的工作,而且能够长久的保存下来,传言这样的漆器能够保存一千多年!(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石塘网)不仅能够防止剥落,氧化防砸,防摔,而且色彩艳丽,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形状!

这对于使用者来讲简直就是完美,当然,好东西肯定是不容易得到的,要不然大家都使用漆器了!那么为什么这个漆器这么难得?

首先第一条就是这个东西的原料特别难拿,漆器,他需要的是漆树上面流下来的树汁,这种树需要成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用采集浇树的那种方式在上面割开一道口子,然后再把这些汁液给他收集起来,这收集的过程,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大概一年的时间顶多也就收集个几百克,而且这种树它所产生出来的某些成分对人体是有害的,即便是工作长时间的老员工,依然难以抵挡这种树脂本身所散发出来的刺激性的气味,而选择放弃这个工作!

在拿到这些原料之后,这只是漫漫长路的第一步,在这之后,更是一段漫长的制作过程!这其中不仅需要耐心,而且还需要知道这配方是多少,该加入多少合适的量,才能够得到一件完美的漆器。

总是在古代,这东西就是达官贵人所使用的东西,普通老百姓根本就用不起!

点赞6、宝鸡市 网友:是你随影

靠的是鬼斧神功修复技术!不仅仅是汉代,先秦时期出土的漆器如今仍然如新。在湖北省荆州博物馆,其收藏的漆器占全国出土漆器的五分之三以上,件件艳丽如新。



点赞7、锦州市 网友:青橘栀耳

那是因埋地下,失去空气的氧化,又能保持一定的湿度,等条件。这就能使漆器保持完好的原因。

点赞8、信宜市 网友:水之印

是的,两千多年的前的汉代漆器出土后还是像新制作的一样,甚至比新器还完美。这主要是因为汉代油漆材质的优化,二是涂刷工艺的讲究,三是埋藏的条件等诸多因素造成的。

点赞9、洪湖市 网友:▍配桷

漆器,我们早些时候,一般都是调和漆漆出来的家具,那个漆很容易掉漆。几年就起皮了的多的是,尤其是门,风吹日晒,那掉漆起皮更加严重。

我们家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一个立柜,据说有十多年了,漆的是红漆。除了一些角上磨出了木质本来面目外,红漆没有任何起皮,也没有掉过漆。架在立柜上的一个箱子,也是红漆,掉漆掉的都成花的了,这个箱子没有立柜老。那个立柜是用土漆漆的,颜色比那箱子的红漆要淡一些。

我那时候还小,那时候油漆漆东西就是柜子,椅子,箱子,还有床和桌子。

有一个油漆匠,跟大人们谈论漆的好坏时,说这个漆啊,原先用的都是土漆。土漆漆出来的家具不会掉漆,不会起皮,非常耐用。但有一点,毒性非常大,有些漆匠为了熬制土漆,最后都得病治不好就死了。土漆搞起来又麻烦,后来又有了调和漆,比土漆方便,就没有人再用土漆了。

当时就记得那漆匠说,土漆漆出来东西的一百年都不变的,关键是熬漆要命。而且他还说他都不知道怎么做,只是听他师父说过。

汉代漆器经常会被当成陪葬品,据说軑侯利仓的夫人辛追,她死后就有非常多的漆器陪葬。

汉代马王堆出土文物中,漆器有很多,历经两千多年,颜色如新。我们先不说工艺,就说用的什么漆,那时候可没有调和漆,不就是土漆吗。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