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元春,也就是贤德妃,究竟是哪个皇帝的妃子?
贾元春的丈夫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腕君主,贾元春是被弓弦勒死的
金陵十二钗之贾元春是《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大姐,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贾家四姐妹之首。贾元春出嫁后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贾元春在《红楼梦》书里是皇妃,也是王妃。其实皇妃和王妃并不矛盾很好理解,因为贾元春的丈夫是从王爷的位置一跃成为皇帝的,老皇帝有很多儿子,贾元春的丈夫只是其中之一。
根据《石头记》作者的遗稿,《红楼梦》第一批评家脂砚斋老先生的批语来解密贾元春原型的结局。
《红楼梦》第18回元春点了四出戏,脂批指出:
第一出《豪宴》;【己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己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己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己夹:伏黛玉死《牡丹亭》中。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二卷。该剧定稿于康熙二十七年。
全剧共五十出。前半部分写唐明皇、杨贵妃,长生殿盟誓,安史乱起,马嵬之变,杨贵妃命殒黄沙的经过。后半部写安史乱后玄宗思念贵妃,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觅她的灵魂;杨贵妃也深深想念唐明皇,并为自己生前的罪愆忏悔。他们的精诚感动了上天。在织女星等的帮助下,终于在月宫中团圆。
第二出《乞巧》;【己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这里告诉读者的是金陵十二钗之贾元春的结局和杨贵妃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杨贵妃是被白绫勒死的,金陵十二钗之贾元春被弓弦勒死的。
《红楼梦》书里描写贾元春的寝室内挂着一张弓?
有红学家解释说这是暗示贾元春生活在皇宫里,这样的解释太逗了,这样的解释就是成语画蛇添足!《红楼梦》书里已经明写贾宝玉的大姐元春是加封贤德妃的皇帝媳妇,皇帝媳妇当然住在皇宫了,这是明码说出的。再用一张寝室内挂一张弓来暗示皇宫就是百分百的画蛇添足!《红楼梦》的作者不会像一些红学家一样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的!
哪《红楼梦》书里描写贾元春的寝室内挂着一张弓又是作者想传达何种信息呢?
“弓”是一种打猎和用于战争的兵器,封建社会是很迷信和讲究的,“弓”是兵器也是凶器,凶器“弓”绝对不应该出现在皇帝妃子的寝室内,皇宫内是忌讳有凶器的。《红楼梦》的作者放了一张弓在贾元春的寝室内就是想引起读者注意,并且暗示着什么。
贾元春正册判词里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元春的丈夫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腕君主,贾元春也是因为他丈夫军队的哗变而被弓弦勒死的。可悲的是贾元春儿子和女儿也一同遇害!虎兕相逢大梦归。
《石头记》作者的遗稿里详细记录了贾元春这位皇妃的生平,贾元春出嫁二十多年只回过娘家一次,回娘家的历史成为《红楼梦》里省亲的故事。说明一下,《石头记》作者的遗稿可不是《石头记》后二十回的遗稿。
《石头记》的作者从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博士毕业都有作品发表,《石头记》的作者可不是有些红学家说的,他一辈子只写过《红楼梦》一部书!
贾元春的丈夫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腕君主,贾元春是何时结婚,贾元春的丈夫是谁?她又是哪一年回到了娘家,二十年来辨是非又是什么?她的结局为何和杨贵妃一模一样呢?请听下回分解。
本文选自《懒云斋初评石头记》之一段,《懒云斋初评石头记》内的一些资料线索来源于一位德高望重古书收藏家的藏书,解密《红楼梦》百年秘密的成绩非一人之功力,特向提供独家资料的尊者致敬,感谢您的博大胸怀。
解密《红楼梦》百年秘密之系列文章,待续。
贾元春的结局,是做了朝廷两派势力争夺国家政权而进行残酷斗争的政治牺牲品。作为一个小说人物形象,应该说主要是一种艺术的虚构,但也吸取了一些历史生活原型的情况素材。
由于元春的妃子身份实际上与清朝的选秀女制度有关系。贾元春和贾宝玉同父同母,是贾政和王夫人生的,很小的时候就被选送到宫中作女史去了。女史就是去皇宫或王府服侍皇帝、太子、王子,如被皇帝看中,或者跟了太子,而太子继位当了皇帝,地位就会上升,成为嫔妃。即使只是跟了王子,也能成为王妃(福晋),娘家就算皇亲国戚。在清朝,旗人的女儿到了一定年龄,都要送去应选,叫选秀女,看过清史讲座的都知道。比如薛宝钗一出场,就是准备去应选的。被选中的秀女,如被皇帝临幸,可能被封为各种等级,有常在、答应、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当然皇后是最高的也是唯一的,现在清宫戏一类很多,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
而贾元春,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就介绍“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去了”。后面“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元春的地位就上升了,按小说中描写,是“咱家大小姐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下来就是“贾元春归省庆元宵”,贾府建大观园,元春回家省亲。元春省亲这种描写或取材于雍正、乾隆时期曾有让老太妃回王府省亲居住的素材,又或以变形的手法影射康熙皇帝南巡而曹家接驾的历史真实事件。
再有就是联系到作者的家庭关系,曹雪芹的姑妈,嫁给了平郡王纳尔苏,是王妃,而后来纳尔苏卷入了康熙的皇四子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和他的弟弟皇十四子胤祯(雍正继位后改名允禵)争夺皇位的斗争,被“圈禁”在家死去,作为他的王妃,当然也是担惊受怕。另外就是那个立了废,废了又再立,最后还是被废掉的康熙帝的太子胤礽,他的生日是五月初三,小说里写元春让贾府五月初一到初三打平安醮,似乎有意关联胤礽的生日。
小说中写到了一个叫“义忠亲王”的人,就是秦可卿死了以后,她的公公贾珍想给她买一副超级好的棺材板,而薛蟠就推荐了原来准备给义忠亲王用的一副,因为义忠亲王“坏了事”—— 就是政治上犯罪了,倒台了,没资格再用那么高级的棺木了,于是薛蟠卖给了贾珍。“义忠亲王”这个号很怪,因为按照传统伦理,忠在前,义在后,应该是“忠义亲王”,从来没有个“义忠亲王”这种说法。显然,写“义忠亲王”的名号是有深意的,可能就是影射废太子胤礽。贾元春让贾府在胤礽的生日去打平安醮,就意味深长了。和“义忠亲王”相对的,是“忠顺亲王”,前者是“义”冒在了“忠”前面,后者却是“忠”而且“顺”。而这个“忠顺亲王”,却是贾家的对立面,就是和北静王争夺蒋玉菡,问责贾政的那一位。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有理由推测,这些情节,是影射雍正和他的兄弟们争夺皇位的历史,“忠顺亲王” 是历史上忠顺于雍正的那一派人的艺术化身,“义忠亲王”和北静郡王,则是历史上反对雍正那一派的皇族势力的艺术化身。贾家,贾元春,是曹家的艺术化身,因为曹家和李煦家等,历史上都是雍正的对立面,被雍正治罪抄家。曹雪芹通过写贾元春的命运,就是在影射这些皇子们争夺皇位的斗争,曲折地反映自己家族受到皇子夺位斗争连累而家破人亡的悲惨历史。
贾元春封了妃子,她的父亲贾政进宫去向皇帝谢恩后,又送他去东宫。东宫是皇太子的宫殿,这个情节也很微妙,女儿被皇帝封了妃子,为什么还要去皇太子的宫殿里去呢?贾元春能够回家省亲,则是起因于皇帝“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因而想到应该让妃嫔们也回家看看父母,才符合“以孝治天下”的道理。清朝只有乾隆晚年当过太上皇,那已经是曹雪芹去世后很久了,在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时候,从顺治、康熙、雍正到乾隆,都是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继位,从来没有过太上皇,曹雪芹为什么要凭空杜撰一个太上皇呢?
这应该是一种艺术变形手法,就是用唐朝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的历史典故,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围绕着继承皇位的复杂情况都巧妙地融合进去。太上皇、皇帝和皇太子,所影射的人,可能既包括康熙、雍正,也包括胤礽、乾隆,“三朝秘史”就这样通过艺术的形式微妙地暗示出来。
康熙的废太子胤礽,不仅是康熙朝与雍正等其他皇子争夺皇位的重要角色,而且到了乾隆初年,胤礽的儿子弘皙又和乾隆发生争夺皇位的斗争。而据周汝昌先生研究,曹家在雍正年间被抄家后,到了乾隆初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家道有所复兴,因为乾隆平反了雍正朝的一些案件,但很快,曹家又卷进了弘皙和乾隆的政治风波之中,再一次彻底败落。
这样一些围绕着继承皇位而斗争的皇家政治秘辛,在对贾元春的描写上有独特的艺术体现,那就是曹雪芹将在后二十八回中写到贾元春生皇子,从而卷入了有关皇位继承权的宫斗。这在第五回预示元春命运的“册子”中有所暗示。册子上的图画是“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一般解释是“弓”谐音“宫”,香橼又叫枸橼,果实长圆形,黄色,“橼”可以谐音元春的“元”和冤枉的“冤”。那意思是,元春之死是一桩宫斗冤案。而这幅画配的七言绝句是: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这里的“榴花开”是用一个典故,北齐时有一个皇帝到妃子的娘家,妃子的母亲献上一个石榴,因为石榴有许多子,祝福皇帝和妃子多生儿子。其实图画上的弓也是一个生儿子的典故,《礼记》里面记载,周朝开始的规矩,生了男孩子要在门口挂弓,国君生了儿子,用桑弓木箭射天地四方,是一种庄严的仪式。
那么,通过这两个生子的典故,元春宫斗而死的冤案就可以看出一个轮廓:贾元春生了皇子,引发宫廷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元春最后在两派政治势力的恶斗中成了牺牲品。“二十年来辨是非”,贾元春是二十多岁时生儿子时死去的(诗词里面说整数,不一定是正好“二十”岁)。“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贾元春当了皇帝的贵妃,比她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的际遇都更荣华显贵,但她的命运结局也更凶险,“虎兕相逢大梦归”,在“虎”和“兕”(抄本中“兕” 或作“兔”)两派政治势力的恶斗中元春“大梦归”—— 悲惨地死掉了。这当然也就把曹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经卷入并身受其害的经历记忆,就是围绕着皇位继承而发生的那些残酷的斗争巧妙地传达出来了。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死抠,把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和历史人物一一对号入座,因为小说是文学艺术作品,不是历史实录,会有许多艺术的变形、混融、夸张、虚构。
《红楼梦》本是一部小说,虚构的成分很多,通读整本书也看不出这是哪个时期,朝代模糊。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这本书映射了曹雪芹曹家的兴衰。根据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推测出书中一些人物的历史原型,推测出哪一章节其实是在描述历史的哪一真实事件。
书中贾元春,是牵动整个贾府命运的关键性人物,要推测出贾元春或者说贾元春的原型是哪位皇帝的妻子,就要从贾元春入宫时说起。
贾元春《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去了。
很明显,曹雪芹他们家应该是有一个女儿被选进宫了。影视剧中大臣之女选进宫都是做皇帝的妃子的,很明显与“作女史”不一样。这要追溯到清朝的秀女制度。清朝选秀女,是要从仕宦名家里面,选适龄女子,将名字报到户部,选上的,会被分配到各处,最漂亮的或者是背景最好的,或者是行贿的,可能就能够分配到皇帝宫中,或者离皇帝比较近的地方;有的就可能只是留在宫里面,作为一个普通的宫女;还有的可能就并不留在皇帝身边,而是分配到皇帝的儿子那里。
《红楼梦》第四回,薛宝钗一家要进京,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让薛宝钗参选秀女。
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才人”是宫中女官的称呼,“赞善”在清朝是太子府里面的一种官职。“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才人赞善”,这说明参选的秀女可能会被分到太子府中,也可能会被分到公主郡主那里。
所以,我们由此可以推测出,贾元春刚进宫时很可能就是去做了太子或者公主郡主府的女史。
我们再来看《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袭人和宝玉说,
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
这是红楼中著名的“清虚观打醮”桥段,贾元春特意交代,让贾珍安排贾母一行人去清虚观打醮,表面看贾元春是为了整个贾府着想,为家族为家人祈福,这其中其实大有深意。
文中的初一到初三其实是指五月初一到初三,端午节前后。打醮,是为了祈求平安。显然,贾元春是要为某个人祈福,祈求活着的人平安或者祈求亡灵安息,那这是为什么呢?
查遍康熙儿子的生卒年,发现只有一个人生在阴历五月初三——废太子胤礽。胤礽一生十分悲苦,两立两废,后又被囚禁了十多年。但是古时候男女授受不亲,私下见面都是不允许的,那为什么贾元春要为他打醮求平安呢?
很大可能就是贾元春或者说贾元春的原型最一开始并不在皇帝身边,而是在废太子胤礽身边。前边说过“赞善之职”是太子府的官职,所以说她是作为太子府的女官在太子府生活过,并且得到胤礽的看重。而这时候贾元春已成为贤德妃,只能让贾府来代替自己打醮。
接下来看第十六回
贾政生日那天,贾家大摆筵席,宫中却突然来了太监下圣旨,
唬得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
贾母心神不定
再等到家中随从来报时,
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
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
贾元春突然被封为贤德妃,贾府上下喜气洋洋,之前的慌乱也荡然无存烟消云散,而后,随从又说,
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
这第十六回其实是写历史真实事件——雍正暴亡,乾隆匆忙继位。雍正是在雍正十三年八月去世,但是没有任何资料记载是因为什么原因死亡。这第十六回是写雍正突然死亡和乾隆从东宫移到主宫这两件事。
贾家还在大摆筵席过生日,说明他们并不知道皇帝会出事。如果皇帝病了,按照当时的规定,王公大臣是不允许进行娱乐活动的,曹雪芹写出了雍正是突然死亡。所以消息传来,贾家上下恐慌,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贾府的命运还不明朗,而后贾元春加封贤德妃,从表面来看,说明贾家的隆恩还在。“老爷又往东宫去了”,说明贾政等人先是去了先皇的正宫,而后再去即将登基的新皇的居住地。
那贾元春一开始是在废太子胤礽身边的,为什么又到了乾隆身边呢?这还要回到清朝的秀女制度,清朝选秀的女性,是可以进行第二次重新分配的。当时胤礽被囚禁时,身边的女子,女官肯定会进行二次分配,那根据“加封贤德妃”,我们可以看出来,贾元春或者说她的原型再次分配时到了乾隆弘历身边,也就是说是从康熙的儿子胤礽府中到了康熙的孙子弘历(乾隆)府中,并且在弘历未登基时,就已经得到宠幸,所以在乾隆登基时才可以封贤德妃。
所以,根据这些,我们可以推测出贾元春的原型其实是乾隆帝的妃子。但由于《红楼梦》的朝代模糊,我们只能按原型推测出贾元春其实就是从胤礽身边到了乾隆的身边,并做了乾隆的妃子。
小说《红楼梦》中的社会政治背景是封建社会。具体哪个朝代?是明朝?还是清朝?看书中描写的人物穿戴的服装像是明朝,看故事情节却像清朝。据“红学”研究资料确认,小说《红楼梦》作者是清朝人,写的是清朝故事。
既然写的是清朝故事,那么,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元春就是清朝的贤德妃,皇帝的妃子。那么,她究竟是哪个皇帝的妃子呢?
贾元春
从小说《红楼梦》得知,贾元春是贾府掌柜的贾政的嫡长女。她十几岁进入皇宫作女史,23-24岁时加封为贤德妃,成了皇帝的妃子。这一描述,说明贾元春进皇宫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女史阶段;二是作妃子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皇帝是谁呢?应该是康熙与雍正时期,因为中国历史上只有清朝康熙建立了“立储”中的秀女制度。
清朝选秀女到朝廷的制度与程序是很严格的。要从官吏或名家中,筛选漂亮的少女,选上后被分配到朝廷内各个部门。把最漂亮的或有背景的、或有行贿的,有可能被分到皇帝宫中,或离皇帝比较近的地方。有的留在宫里作普通宫女。有的不留在皇帝身边,却分到皇帝的儿子那里,而贾元春很可能属于这种情况,是分到了皇帝儿子身边的。
当时康熙有个儿子叫胤礽。康熙与胤礽母亲感情很深。胤礽母亲就是在生胤礽时难产,不幸身亡的。没想到康熙为了感情,竟然把还是婴儿的胤礽册立为皇太子!胤礽表现的特别聪明,康熙对他寄予了厚望。太子府就是从这时产生的,那时叫“立储”制度。
在小说《红楼梦》第十六回,贾政过生日,贾家大摆宴席,热闹非凡。正在此时,朝廷由太监下圣旨,叫贾政进宫拜见皇帝。此刻全家慌了,不知是福是祸?结果是虚惊一场,原来是贾元春被加封为贤德妃。之所以贾家全家愕然,皆因贾元春在皇宫中作女史,想不到会被加封为妃子,那时美女能成为皇妃,那是件很荣耀的事了。这说明贾元春进皇宫作女史,是被分配到皇太子胤礽身边的,那时的胤礽已经长大了。
小说《红楼梦》中第二十八回讲述了“清虚观打醮”这么一个情节。说是贵妃贾元春特派夏太监送来一百二十两银子,并特意交代,叫贾珍安排贾母一行人,五月初一到初三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
打醮,是古代祈求平安所用的专用术语。为什么贾元春不来打醮?而打发太监来送银两,叫贾母去打醮呢?这说明,贾元春已经是皇妃了,是不能随便出皇宫来打醮的。可是,贾元春这是给谁打醮呢?是为自己?还是给活着的人或亡灵打醮呢?而且,为什么要选择五月初一到初三这个日子呢?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令人产生疑问。
经查证,五月初三正是胤礽出生和其母难产去世的日子。这次打醮,很可能胤礽不在世了,贾元春不再是胤礽身边的女史了,已经是清朝皇帝的贤德妃了。很显然贾元春这是在给曾经的皇太子胤礽打醮。
清朝立储中的秀女制度有规定:女史可以做第二次分配。这就告诉读者,原来贾元春是在太子府胤礽身边的,后来,胤礽不是皇太子了,并被囚禁,又不在世了,那么,这个期间就会被进行二次分配。在这第二次分配时,贾元春被分到了雍正皇帝身边,成了贤德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也不否认与宫廷新旧派系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有关。
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当时康熙为接班人问题费尽脑汁。他看好胤礽,搞了立储制度,无形中产生了太子府。胤礽长大,没等接班,朝廷内形成了新旧两大派,内部斗争异常激烈。康熙的儿子为权利而争斗的你死我活。唯有康熙第四个儿子胤禛表现得沉着冷静,不多言多语,养晦韬光,待时而动。果不其然,康熙驾崩,由胤禛继承了皇位。那么,贾元春再分配来到皇帝身边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此时,为什么要把贾元春安排到新任皇帝身边?这是另一回事了。
通过以上小说《红楼梦》中有关贾元春人物形象的描述,才知道她是一个很重情义的女人。她没忘记在太子府胤礽身边作女史的往事,也受胤礽母亲事迹的感动,对胤礽特别同情,尤其是胤礽已不在世了,贾元春还想着为胤礽打醮,这说明她的人品还是不错的。据记载,胤礽是在雍正二年去世的。她之所以选择五月初一到初三打醮,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在胤礽身边时的思念情感,因为这天是胤礽的生日,也是其母亲遇难的日子。
当然,也不排除,此时的贾元春已预感到宫廷即将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据史料记载,雍正称帝二年后,政治地位巩固,也就是在胤礽离世这年,雍正开始了惩治政敌的行动,矛头直接对准了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胤禩一伙。很可能贾元春此时站错了队,导致自己悲惨的命运,被赐死。从《红楼梦》第十八回,贾元春点戏,其中一出戏为:《乞巧》。脂批指出:《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这里面暗示了贾元春是怎么死的了,这是题外话。
总而言之,通过小说《红楼梦》中有关贾元春作女史和加封贤德妃等有关情节分析,贾元春很可能是清朝雍正的皇妃。
以上分析只是根据小说《红楼梦》有关情节的解析,不一定准确。毕竟小说不是史料,更何况小说《红楼梦》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是模糊的。这是笔者结合有关史料所理解的,有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为何一定要索引呢?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作品,显然不是作者的家传,更不会是皇族隐书。
《红楼梦》的人物当然有原型,可追究原型毫无意义,比如,我们把贾元春的原型认定为曹雪芹的姑姑,曹寅女儿,克勤郡王纳尔苏嫡妃曹佳氏,平郡王福彭之母,对解读作品中的贾元春没有什么借鉴。
毕竟,文学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王妃,与皇妃完全是两回事。
王妃,是王的嫡妻。皇妃,则仅仅只是皇帝某一个妾,最多是有品级的高等妾!
贾元春的宫女身份
看书中,贾元春很早就进宫当女史。
注意,明代有女史的明确定义,就是在高等女官、嬷嬷管辖下的低级女官!
现实中有可能吗?
当然有可能。曹雪芹家是正白旗包衣,普通女子是要参加内务府小选(宫女)的,似曹寅女儿被康熙指婚郡王嫡妻,绝无仅有。其余女子只能去当宫女女官。
书中有可能嘛?
当然有可能。
贾元春虽是嫡出,但父亲仅仅只是个从五品恩荫官,并非爵位继承人。这样的姑娘是没资格参加正规妃嫔选秀的!
贾元春的奇怪封号
从书中赖大介绍,我们知道贾元春是:
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也就是说,贾元春是凤藻宫女尚书,这是协助皇后(皇后才能是凤)的顶级女官之一。宫内曾经有女尚书。同时,享有贤德妃待遇。
不过,贤德妃是什么?
贤+德妃,或者,贤德+妃?
后面,贾政说贾元春是贵妃,那么姑且认为贾元春被晋升了级别,则依旧是:
贤+德贵妃,或者,贤德+贵妃?
自有封号以来,未曾有过活人的二字皇妃。
汉族称谓有尹德妃,王德妃等,康熙则有过德妃乌雅氏,从来没有:贤+德妃。也更不会出现:贤+德贵妃。
至于第二种解释,只能理解为,皇妃死后给予的正式谥号。
结论:
结合16回贾元春封妃后贾政去东宫谢恩。大约结论是,老皇帝突然退位。贾元春服侍的太子或者皇子成为新皇帝,需册封后宫,所以女史贾元春得到晋封,成为高级女官。
老皇帝与新皇帝父子合谋,对贾家及一些妃家进行财政收割,随后就是所谓省亲。君不见省亲的只是吴贵妃,贾元春,周贵人(这样的等级也敢出来省亲),皇宫大BOSS的太后、皇后这些,为何不省亲呢?
大观园建设极为奢侈,光采购12个小戏子及其家当就是三万白银,总体花费该多少?
省亲结束,大观园行宫是要收归内务府的,包括一切都是皇家财产了。
可怜的三位省亲妃子....
应该是雍正的妃子。因为原来她是女官。一直默默无闻。后来忽然封妃。我们看秦可卿出殡那集,那个排场。八大王除了忠顺王基本上都到齐了。秦可卿无官无爵的,动静这么大。这就引起了皇帝的怀疑。新皇帝上任,需要稳定局面,所以才决定用封妃,麻痹贾家和众人。最后莫名其妙的死了元春死,雍正年间贾府被抄家。所以,推测出是雍正的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