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如果郭嘉没死,曹操托孤给郭嘉,司马懿能篡权成功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2关键词:曹操,司马懿,成功

如果郭嘉没死,曹操托孤给郭嘉,司马懿能篡权成功吗?

点赞1、漯河市 网友:往日随风

郭嘉死的早,曹操还没死,他就死了。就算他能长寿一点,也未必熬得过司马懿。郭嘉生于公元170年,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郭嘉都死了,司马懿才应召出仕。

曹昂死后,曹丕就是曹操的儿子中最年长的。曹丕生于公元187年,曹操死于公元220年,这时候曹丕已经三十三岁,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成年人了,曹操根本不需要托孤。

曹丕死于公元226年,时年40岁。继位的是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叡,曹叡生于公元204年,继位的时候23岁,其实也已经是成年人,只是年龄还不够大,不够成熟,政治经验不够丰富。所以,曹丕的遗诏是让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四个人辅政,而不是托孤。

真正需要托孤的是谁呢?是曹叡。曹叡在位十三年,公元239年死的时候,年仅36岁。更要命的是,曹叡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养子,继位的是大的齐王曹芳。曹芳生于公元232年,继位的时候才八岁,而且没有亲生的兄弟,是真正的孤儿寡母,所以曹叡才是真正的需要托孤。

但曹氏从曹丕开始,因为曹操曾经有意让曹植继位,曹丕在和曹植争储的过程中,差不多可以算是险胜。曹丕继位之后,曹彰又曾率兵到洛阳,问曹丕先王玺绶何在,有争立之意。所以,曹丕在继位之后,对自己的亲兄弟宗室一直是严加防范的,宗室在封地形同禁锢,不许私交。

曹操儿子众多,有些是年龄比较小的,赵王曹幹在曹操死的时候才只有五岁。曹丕有九个儿子,曹叡是最年长的,但真正活下来,并且有后嗣的,就只有曹叡和东海王曹霖。其他的儿子都是早早夭折了。曹霖的儿子高贵乡公曹髦,在齐王芳被废黜之后,被迎立为帝,后来要杀司马昭,反而被司马昭的手下杀死。

从后嗣来看,曹操的儿子中,曹丕这一支是比较单弱的,反而是曹彰的儿孙比较多。尤其是曹彰的儿子曹楷,儿子尤其多。曹叡继位后,给曹丕几个夭折的儿子立嗣,都是从曹楷的儿子中找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曹丕这一支自然对宗室是比较警惕的。所以,曹叡继位之后,延续了曹丕的政策,继续对宗室进行防范和打击,生怕宗室有什么不臣之心。

但千算万算,最后还是没有算到,曹叡自己壮年身死,却没有儿子,还是只能立养子齐王芳为嗣。有的资料认为,曹芳也是曹楷的儿子。

曹叡临死时,曾有意让曹丕的弟弟燕王曹宇辅政,已经任命了曹宇为大将军,受遗诏辅政。但是从曹丕开始,宗室长期被禁锢,在朝廷没有势力,曹宇怕自己掌握不了形势,主动请辞。曹叡的想法也变了,就撤销了让曹宇辅政的诏令,改为由外围宗亲曹真的儿子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

因为宗室力量太弱,曹爽在掌权之初胡乱变更制度,引起曹魏元老旧臣的不满,正是在元老旧臣们的支持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诛杀曹爽,彻底掌握了曹魏的内外军政大权。这之后,齐王芳和曹操手里的汉献帝就差不多了。

在司马懿死后,司马师为了立威,就废黜了齐王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曹髦对司马氏专权不满,想杀司马昭,却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自己率领宫里的太监之类的人去,半路上就被司马昭的爪牙杀死了。

这时候,曹丕的后人就差不多没什么人了,只能从曹操的其他儿子里找,最后找到的就是燕王曹宇的儿子,常道乡公曹奂。而曹奂没当几年皇帝,就禅位给司马炎了。

再反过来说,托孤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搞好了君臣相得,像诸葛亮和刘禅一样,成为千古佳话,搞不好就是孙权托孤给诸葛恪,曹叡托孤给司马懿。要么是其他大臣突然发动政变,杀死辅政大臣,要么是辅政大臣架空小皇帝,能够等到皇帝成年之后再还政给小皇帝而辅政大臣自己又能善终的,实在不多。

辅政和托孤大臣可能成为权臣,君主们知道不知道呢?当然知道。但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汉朝长期用外戚辅政,结果西汉亡于外戚之手,东汉改为外戚辅政,同时扩张内廷的权力,用太监掌握宫廷禁卫军,最后是外戚和太监相斗,让董卓捡了便宜。

所以到了三国,都对外戚严加防范,生怕出现外戚专权的情况,对宗室也各种不放心,反而希望用大臣来辅政。结果三国的托孤大臣下场都不相同。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恪当政才一年,就被孙峻发动政变杀死,而且诛灭三族;司马懿则是两个辅政大臣斗争胜利之后,彻底专权最终篡位。

不过,虽然东汉末期太监为祸深重,所以群雄起初都对太监很讨厌。但随着三国各自称帝,到第二代的时候,就开始普遍用宦官牵制大臣。比如刘禅在后期信任黄皓,曹叡信任张当,孙皓信任岑昏。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皇权的延伸,对大臣的牵制。

在皇权世袭的制度下,君主壮年而亡,继位的君主年龄太小,始终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直没有找到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宋朝采取的基本上是由母后垂帘听政的办法,等孩子大了再还政。明朝则对外戚和女祸防范比较多,始终坚持由大臣辅导。不过,在明朝的制度下,文武分途,外面又有宗室藩邸,所以并没有出现权臣篡位的事情。清朝沿袭明朝的做法,但最终仍然免不了出现慈禧太后这种由深宫妇人实际掌权四十多年的情况。

点赞2、保定市 网友:傲视判决

司马懿和郭嘉都是颍川派的,颍川派为首的是荀家,懂了吧?篡权不是司马懿自己的想法!是整个颍川派的默认…对于门阀来说,皇帝姓啥不重要…只要门阀的利益能够被保证,皇帝是谁并不重要!曹操也并不是对荀家多好,从他的封王就看得出来,为啥是魏王不是宋王郑王…因为从打下河北,曹操就想迁都邺城!但是荀家座位颍川派的人表示,不存在的,我家给你人才,粮食等大力支援,最后就扶持了个唯才是举的魏王?反正皇帝在许昌,你魏王就魏王吧…不过曹操称王…荀彧反对也是理所应得,毕竟对皇帝不好是你曹家罪行,我们管不了!我也反对了!但是你称帝就是那我们下水了啊!而且你主张削弱门阀,荀家也不会同意,所以后期的曹魏几乎连吃败仗…从要不是家底厚就没了!颍川和五世三公的杨家对抗就是夺嫡之争了!最后颍川派扶持的曹丕赢了,曹丕上来就确立了九品中正…司马懿,郭嘉,荀彧荀攸陈群等等都是颍川派或者合作的!所以用郭嘉也没用!失败是必然的…李世民牛逼不?他们家成为皇族都让人门阀看不起!

点赞3、项城市 网友:冷艳男子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二十七岁就被曹操请来谋划军政(巧合的是,诸葛亮也是二十七岁被刘备从隆中请出),这个年轻人,不仅“才识超群,足智多谋”(毛泽东评价),而且有一双洞察人心世情的慧眼,目光如炬,看破天下,料事无一不中,准如穿越人士。当年袁绍刚逃出京城到冀州时,二十岁的郭嘉就曾跑去投效,欲与其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却发现此人刚愎自用,好谋无决,于是毅然离去,从此愤世嫉俗,匿名隐迹民间七年而待明主,直到荀彧把他找出来,让他跟曹操聊聊。曹操跟他一聊,顿时“陷入爱河“,直呼:“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也欢喜高呼:“真吾主也。”搞的激情四射羡煞旁人。

郭嘉这人虽然厉害,却有个破毛病,不拘礼法,随性放纵,因而颇受讥议,朝廷里主管人事工作的陈群没少警告过郭嘉,也没少向曹操打小报告,但郭嘉依然故我,完全没有整改的意思。曹操虽然一向执法严厉,却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仍对郭嘉宽纵有加、且更加重用。

对于天才,曹操有着最大限度的宽纵,违反原则又何妨,拘其灵性才罪孽。

但是很可惜,这位绝世天才,在建安十二年曹操破柳城收乌桓之后就倒下了,时值深秋,朔北九月,已寒冷彻骨,加之远涉艰辛,饿冻疲累,本就水土不服、操劳过度的郭嘉怎能不生病?曹操听说,心急如焚,立刻前往探视,但见郭嘉病体沉重,面庞蜡黄,骨瘦如柴,不由伤心的流出泪来。

当时,袁尚袁熙兄弟正带着数千乌桓残兵,一路又向西跑了数百里,逃到辽东郡,投奔了当地军阀公孙康。夏侯惇等诸将便都来劝曹操:“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速往征之,辽东可得也。”

这位公孙康,就是汉末枭雄公孙度的儿子。初平年间公孙度被董卓派来经营辽东,他便趁着天下大乱在辽东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而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将辽东郡、乐浪郡、玄菟郡、辽东属国这一大片辽阔疆土收入囊中,俨然东北亚一霸主。公孙度建安九年去世后,其子公孙康继位。夏侯惇等人大概觉得公孙康年轻资浅,应该比较好欺负吧。

曹操却道:“不烦诸公虎威。吾方使公孙康斩送二袁之首。我等可撤军矣!”诸将满怀疑惑,公孙康怎么会自己把二袁给杀了呢?他不像这么听话的人哪?再说咱们从邺城到柳城,一路已走了三千多里,何不趁势将公孙康也给灭了,拿下辽东千里沃土,免得日后再走这么远一遭。

但曹操心意已决,不可更改,立刻命大军撤退。他如此坚持,不仅是因为摸透了公孙氏与袁氏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郭嘉病体沉重,必须立刻离开这个鬼地方,不能再拖了,郭嘉一人,可抵百万雄兵,何况区区一个辽东。

曹军这一撤退,才发现曹操果然英明神武,退回的路上,天方大旱,二百里内无水可觅,又兼军粮用尽,后勤难至,数千匹贵重军马被杀掉吃肉,挖地三十丈深才得水。幸亏没有追到辽东,否则曹军恐怕匹马难归中原。

就在这时,公孙康也果真把袁氏兄弟与辽东郡乌桓单于速仆丸的首级快递了过来,并对曹操表示臣服。诸将皆问此何故也,曹操大笑:“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原来,二袁果然贪心不足蛇吞象,竟暗地里谋划刺杀公孙康,以夺取辽东地盘卷土重来,结果却被公孙康先下手为强了,正好送给曹操做个顺水人情。曹操也够意思,便投桃报李表公孙康为左将军、封襄平侯,将这位东北王先给稳住再说。

至此,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袁氏家族,宣告凋落。曹操再也不用在“南征”还是“北伐”的问题上纠结了,专心南征就是。

十一月,曹军返途至易水之畔,代、上谷二郡乌桓为之震恐,都跑来祝贺曹操凯旋,并表示愿意归降。曹操非常开心,不由多喝了几杯,第二天宿醉方醒,忽然噩耗传来,顿时大哭不止,真是乐极生悲。

原来,郭嘉一路打针吃药,好不容易调养好些,到得易水,竟又忽然病势加重,难以遏制,最终英年早逝,时年三十八岁。

曹操大悲。自从郭嘉病重这些天,他失魂落魄,屡失常态,每日就像强迫症般不断命人去探望郭嘉病情,消息也不算太坏,总觉得郭嘉还年轻,虽然重病必能挨过去,没曾想……

人生虽然总需放开一些东西,但放开的时候至少要好好道别吧,唱一曲慷慨的歌给他,扬一场远远的风送他,可上天竟连这样的机会都不给曹操。消息传来,一切都晚了。

次日,曹操亲领众人至易水之畔为郭嘉设祭,风萧萧兮易水寒,易水易水,离别之水,五百年前荆轲,五百年后郭嘉,燕赵烈士,中原奇才,竟然都逃不出这个怪圈么,命也夫!

命也夫!!

命也夫!!!

也难怪曹操伤心欲绝,他今年已53岁了,虽说老骥伏枥,但毕竟年暮,而天下未定,统一大业不知何日功成,也该考虑身后之事了!曹操身边可托付后事的国士是不少,可大家年纪也都不小了,荀彧45,荀攸51,贾诩61,程昱67,钟繇57,只有郭嘉才三十八岁,再辅佐国家二十年不成问题,二十年,足够拨乱反正、铸造起一个鼎盛的王朝了,只可惜……

想到这里,曹操更加悲伤,忍不住对着身边荀攸等人,将心中块垒一泻而出:“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可以想见,如果郭嘉没有早死,再多活二十年,撑到曹叡上台,天下说不定已然一统,司马懿无法掌兵,想要篡权,岂非痴人说梦?

点赞4、汉川市 网友:斑驳ゎ

这个问题可能来自于《军师联盟》中郭嘉死前对曹操说的遗言。大概是:我郭嘉如果不死,还能在几年内压制司马懿,但是死了就没办法了。还提醒魏武帝此人内心叵测。

后来于和伟饰演的曹操在司马懿转身离去之时扔下一枚棋子,司马懿身体不动,头环其后,是为“鹰视狼顾”。史书中确实记载了他“鹰视狼顾”的样子。

(《军师联盟》郭嘉形象,此为临终对曹操的劝告如上文)

不过这事有点难发生,先看看郭嘉是什么时候死的,公元207年,37周岁,司马懿发动兵变是什么时候,公元249年,司马懿70岁的时候,让若郭嘉不死,他就79岁,这个年纪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

曹操死后,司马懿不可能造次,因为他无法预料曹丕和曹叡的短命。这与郭嘉是否活着关系不大,完全是当时政治稳定的缘故。事实上,司马氏的兴起,于曹丕父子的短命有直接关系。曹仁、曹洪、贾诩此等老臣也死于曹丕岁月。

曹丕死时召集曹真、陈群、曹休、司马懿来辅佐曹叡。这算是司马懿的幸运时期,为什么?因为曹真死的比较早。曹真的死导致了司马懿和诸葛亮正面对峙,也给他军功和政治资历。司马懿能独立带兵,郭嘉能吗?

(《军师联盟》司马懿形象)

曹叡之死堪称是司马懿发家的开端,曹叡死前,拉着司马懿的手,表示有他辅佐非常放心,司马懿也哭的不要不要的。这时候不知道他是否有二心。

明显产生二心的就是因为曹爽专政,曹芳没有什么作为,还是个孩子。事实上司马懿和曹爽的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他要是不装病,被害死也不一定。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反是曹爽逼出来的。

郭嘉最大的功劳在于出谋划策,他的政治才能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要知道辅政大臣要么能领兵独当一面,要么政治上有突出的地方。郭嘉都不是,他就是在军事上的谋士,因此就不太可能成为托孤之臣,即使凭借资历获得权力,他也会厌恶那个无恶不作的曹爽,司马懿还是有机会,只不过就更复杂了。

曹操死后曹丕已经很大了,不存在什么托孤,只能说是辅佐。

点赞5、榆树市 网友:鸭梨山大

托孤的并非曹操,而是曹睿。倘若郭嘉没有英年早逝,也很难凭借一己之力阻碍司马懿的篡权行为。

曹操的谋士团成员,按地位来排,以二荀为领头人,另外贾诩、程昱、郭嘉、陈群等,不论郭嘉的地位再高,也不及二荀。郭嘉善于判断,但出谋划策的能力很难判断。不过,他神预测,加上英年早逝,还有曹操惋惜,为郭嘉增添不少光环,也就有了“如果郭嘉不死,会如何如何”这样的猜测。

如果郭嘉不死,托孤大臣首选必然是二荀,以郭嘉的地位,很难能排的上。即便郭嘉被选为托孤大臣,他或许真的可以判断司马懿日后会造反。但司马懿也不是泛泛之辈,不然不会韬光养晦这么多年,最后精心策划高平陵之变。历史不容假设,与其给郭嘉背上包袱,不如设想曹睿托孤没有选择司马懿。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