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重庆在唐、汉、宋、金、元、明、清朝时,归哪个省管辖?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1关键词:清朝,重庆

重庆在唐、汉、宋、金、元、明、清朝时,归哪个省管辖?

点赞1、陇南市 网友:窝辣么酷

简答:重庆,简称渝。商、周时称巴国,秦以前称巴郡。东汉兴平元年(194年)改名永宁郡。南朝梁时称楚州。隋开皇(隋文帝)时,又称渝州、楚州。隋大业时期(隋炀帝)称巴郡。


唐武德(李渊)年间,改称渝州,天宝(李隆基)年间改称南平郡。乾元(李亨)时期复称渝州。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升州为府,改称重庆府。


元至正十六年(1279年)改为重庆路。

明、清时期称重庆府。


1927年,国民政府设市,归四川省管辖,1939年升为“国民行政院”院辖市;1940年定为“中华民国”“陪都”。


1950年,重庆为中央直辖市,并设置为川东行政区首府。1952年川东行政区撤销,重庆仍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重庆划归四川省,降为地级市。1997年重庆升为直辖市,原川东地区复划归重庆直辖。

回答多增加了唐以前,清以后的内,便于读者阅读更清晰一些。查了不少资料,原创不易。


点赞2、阜新市 网友:北光匿踪

重庆,位于我国西南,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商贸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当然,其也是我国的一个直辖市。重庆还有很多称呼,比如江城、雾都、桥都、山城等。

重庆,简称为渝,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之名的得名是和宋朝宋光宗赵惇有关,赵惇在继位为帝之前,先被封为恭王而后继位,对他而言,先封王、后为帝,就是双重喜庆。所以就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也自此得名。

下面简单的看下重庆发展简史:

早在远古的旧时器时期,现如今重庆巫山县就已经有了巫山人。历史的齿轮滚滚向前,进入夏商时期,如今的重庆在当时为百濮地。商周时期巫山地区就有了巴国文明。

春秋诸侯相互征伐,战国七雄相峙并立,在这段时间里,巴国从汉水流域迁居到长江上游,曾先后在如今涪陵区、渝中区、合川区建都。后来秦国灭了巴国,筑巴郡城,此城址就在如今的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而此次筑城也是在史料中重庆建城之始。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施行郡县制,分天下三十六郡,巴郡就是其中一个。

时间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曾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隋朝开皇元年时期,废除郡制,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由来。隋大业三年,又复废州,复改为巴郡。

隋朝之后就是唐朝,唐朝时期,公元618年又以渝州为名。公元724年,改南平郡。公元758年,又复改为渝州,次年,渝州属于剑南道东川节度使。

进入宋朝时期,重庆曾向后属于过西川路、峡西路管辖。北宋至道三年,也就是公元997年,定天下为十五路,西川路和峡西路就在其中。

宋徽宗时期,宋徽宗觉得渝州的“”有“变”的意思,于是就改渝州为恭州。南宋宋光宗因先封恭王,后登基为帝,觉得是双重喜庆,于是就改恭州为重庆府,重庆自此得名。

公元1238年,重庆知府彭大雅为防御蒙古,就扩修重庆城,正是因为他的扩修,得以奠定到明清时期重庆古城的基本格局。

元朝时期,四川行省重庆路霞巴、江津、南川三县。到公元1360年,元末义军首领明玉珍自称陇蜀王,而后在重庆建都称帝,国号大夏,所辖之地有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后来朱元璋攻灭大夏国,又改为重庆府。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明末清初时期,重庆先后被张献忠、南明、清军来回占领。由于战乱的原因,重庆几乎成了空城。清朝初年,有湖广填四川的运动,使得重庆有了悠久移民历史和丰富的移民文化,当然也奠定了后来重庆社会的基础。

点赞3、陆丰市 网友:铿锵玫瑰

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今重庆地区的枳、江州、垫江建都。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截止2018年已有2334年历史。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代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信州)、楚州的一个下属单位。

隋文帝开皇元年,以渝水绕城,改楚州为渝州,隶属信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夔州都督府辖区。宋代,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渝州改为恭州[。淳熙十六年,宋孝宗内禅宋光宗,光宗升之为重庆府。光宗先封恭王再登大宝,自认是“双重喜庆”,故称“重庆”。至此,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南宋景定二年,大蒙古国中统二年,蒙古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元、明、清三代,重庆府之称延续,为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四川巡抚及四川总督等管辖。

点赞4、南阳市 网友:桐暖男i

客观讲,除了远古时代和割据时代,以前多数情况重庆都是归四川管,一方面是成都平原更繁华,另一方面是利用方便控制的成都制约善战的巴人。

所以,你讲的这些个朝代大多重庆归成都管,但是,重庆直辖是必然的,甚至超越成都也是大概率事情。

远古牧猎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巫文化便在重庆和两湖地区(比如:巫山),后来巫文明慢慢被融入炎黄文明进而也演生出巴人、巴文化,所以巴文化历史厚重也是不轻的,在远古巫和巴均以善战、勇猛著称。

随着农业文明兴起,大江大河与平原相交的地区开始强势崛起,如同黄河文明一样,蜀文明也因泯江和川西平原而崛起,经李冰治水后到秦汉而完全超越巴文明,至此以后2000多年里多数情况为蜀统巴,川东巴人则多以港口靠营商为主。

到了近代,随着商业文明,即使你固守农业文明也会被强行开阜,于是凡大江大河大海的大港口无不开始崛起,重庆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发展起来,而抗战时被定陪都而成高光时刻,随后解放被定西南大区首府和直辖市,所以以重庆为代表的川东港口城市必然崛起。

但历史是螺旋前进的,当计划经济到来,贸易仿佛又不那么重要了,于是重庆又划归了四川管理,虽然名义上计划单列市似乎比成都重要那么一丢丢但实质上成都得了不少的好处,比如各大区机构和大使管迁往成都、而且行政资源上成都慢慢比重庆多了一些,这点上算重庆吃了点亏的,否则如果重庆从解放到现在一直是直辖市,现在的地位和经济水平绝不止于此,这便是重庆朋友怨气的主要因素。

随着计划经济走入历史、市场经济的到来,重庆又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重新崛起那是必然的事情,要么川东独立为省,要么重庆直辖为市,所以97重庆直辖也是历史必然,可惜沪州、邻水等未划入,农业社会惯性阻力还是很大,但阻力更大的还是重庆人内部自己,思想的解放,特别是大众思想的解放,也许是成都受道家影响更大,重庆受儒家影响更大(儒出于巫,这个是另外话题),成都人思想反而比重庆人更开放和包容,重庆人小农意识反而更强,所以未来成渝竞争中仍然有很大变数。

点赞5、泸州市 网友:堪阳。

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

简称“渝”的出自:

隋朝年间,以渝水绕城的原因,改称为渝州。

重庆的来源:

北宋年间,因赵谂谋反,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南宋年间,宋光宗赵惇被封为恭王,后又被立为太子,接着后即帝位,宋光宗赐令升恭州为重庆府,自诩“双重喜庆”,这边是重庆的由来。

重庆在唐、汉、宋、金、元、明、清朝时,归哪个省管辖?

大致的说一下,因为每个朝代的时候变化都很大。

唐朝:和目前“省”为一级别的称为“道”或者“都督”,“道”的概念比较虚,重庆这个时候称谓渝州,先归夔州都督府(今奉节),为山南西道辖地,后改属剑南道东川节度使管辖。

宋朝:和目前“省”为一级别的称为“路”,重庆先后短暂属西川路、峡西路(也叫峡路,治奉节)管辖,大部分时间则属于夔州路(治奉节)管辖。宋朝时渝州改名为恭州,后又改名为重庆。

元朝:和目前“省”为一级别的称为“行省”,又叫中书省,重庆大部分区域归属四川行省管辖。元末,农民军明玉珍建都于此,国号“大夏”。

明朝:和目前“省”为一级别的称为“承宣布政使司”,开始也叫行省,后改名为承宣布政使司,明灭元末农名起义军“大夏”,改“大夏”为重庆府,重庆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和目前“省”为一级别的称为“行省”,省下设道、府(州)、县,现在重庆分为重庆府和夔州府,隶属于四川行省。

点赞6、咸阳市 网友:王の強攻

重庆简称应该为“巴”,即是历史又是现实。重庆1997年3月没有直辖市前,属于四川省的一部分是事实,称原四川地域为巴蜀大地,可见原四川省分为两部分,一为巴一为蜀。如此分法由可追溯历史古蜀时期,先有蜀后有巴;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四川盆地先后出现巴蜀两个分封诸候国,在嘉陵江上游遂宁、内江、巴中展开利益角逐。巴国都城不断迁移,以今重庆渝中区为时间较长,合川,涪陵、达洲等地先后做故巴国都城,直至秦灭巴在江洲(重庆)设立巴郡,汉朝划为益洲辖治。那时巴地包括四川盆地东部至大巴山——巫山地区,“下里巴人”之说由来。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囊括巴地,今重庆直辖市范围与蜀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三国归晋时沿续益洲郡治直到南北朝改为楚洲,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洲,公元1189年北宋依照潜藩升府贯例升恭洲为重庆府:“喜重双庆”由来。元朝1279年在重庆设四川南道宣慰司辖重庆路、夔州路(奉节),绍庆路(彭水);明朝沿承元重庆府治理周边,清朝重庆府依旧,但细分周边划出夔州府和忠州、酉阳、石柱等直隶洲厅。在二战前,成都与重庆为代表巴蜀地区深深融合为一体。1938年,战时国民政府迁来重庆升级首次成为直辖市。此后1997年3月18日重庆第三次恢复直辖市,管治区域为原春秋战国时间巴国范围的90%以上。渝,现重庆市的简称;隋文帝公元581元改为渝洲时,当时辖治相当于现主城二十区范围没有覆盖到万洲与黔江地区;明清重庆府治基本上覆盖直辖市区域。四川简称“川”、“蜀”;重庆应简称“巴”为最好建议,“渝”已经被接受。



点赞7、慈溪市 网友:毁梦次

重庆的历史很久远,最早可追溯到战国。

战国时,秦灭巴国之后,在今天的重庆市渝中区设江州县,为何得名“江州”,原因至今尚无记载资料。

除了江州县外,在云阳县的双江镇海设了朐肕县。朐肕是蚯蚓的意思,《十三州志》中云:“朐肕县,朐音蠢,肕音闰,其地下湿,多朐肕虫,因以名县”。今天合川县东北则设了褺江县,巫山县巫峡镇设巫县,奉节白帝城设鱼复县。

这几个县的上一级则是巴郡,郡治江州。关于“巴”的得名,《说文解字》里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

当然,这只是东汉人许慎的说法。巴县的得名,与巴人有关,巴人的巴就是鱼,鱼就读巴。


到了西汉时,又增加了两个县,一个是临江县,治所为今天忠县忠州镇,因临江而得名,另外一个就是涪陵县,治所为今天彭水县汉葭镇。三国时蜀国改涪陵县设涪陵郡,西晋永嘉之后废弃。

关于“涪陵”得名,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涪”是水泡的意思,引申为水流湍急,“陵”为大土山或丘陵,故名“涪陵”。

随着重庆地区的不断开发,到了东汉又设立了几个县。

东汉和帝时,设平都县,治所为丰都县名山镇,名字取自境内的平都山。在今天万州区东南设了羊渠县,属估陵郡所辖。

汉末时设北井县,这是将巫县一分为二,其北境为北井县,治所也为今天的巫山县北。

东汉建安六年在今天重庆黔江区设丹兴县。

到了三国蜀汉时,汉时的鱼复县改为永安县,治今天奉节白帝城。其名字的由来,大抵是刘备伐吴失败后驻地于此,寄希望于安定,所以名为“永安”。

同时又在今开县汉丰镇设汉丰县,这个县名字的寓意大抵源自蜀汉政权光复汉室的美好期待。

在万州区设南浦县,位置大概是长江南岸地区,后来魏时迁至北岸,隋朝时复南浦名,治所仍在长江北岸。


东晋时,在巫山县南长江南岸南陵乡设南陵县,南朝宋元嘉中期时废除。

南朝刘宋时期,将汉丰县一分为二,治今开县南门镇西北的这一部分设为新浦县,划归巴东郡。

宋武帝时,又在开县东北大进镇设巴渠县,属巴东郡。

到了南朝萧梁时期,巴郡木有了,整个巴郡被拆分,其中重庆市区这耳边,设为楚州,奉节县白帝城这边设为信州,后来信州又归益州(四川),隋大业三年改为巴东郡,唐武德元年复设为信州,次年改为夔州。之所以改为夔州,是避讳李渊的外祖父独孤信的名字。

其实在南北朝时期,整个重庆地区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一个政权手中,上面的楚州夔州归南朝,而另外北朝西魏在今天的合川区合阳镇设合州,其治下的合阳镇则设石镜县;今天的梁平县梁山镇则设梁山县。

万州区则设万川郡,开县汉丰镇之上设开州,江津东北顺江镇设七门郡。

北周时,在云阳县云阳镇设云安县,巫山县大昌镇设大昌县,万州区武陵镇设武宁县。

隋朝时,楚州改名渝州,因渝水儿得名,同时在合川区赤水乡设赤水县,江津区顺江镇设江津县,开县汉丰镇设盛山县;武隆县东南设信安县、潼南县玉溪镇情石头坝设青石县。

因为县治改来改去,接下来就主要讲上一级的区划。

到隋朝时,如今的重庆大抵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划,一个是渝州,一个是合州,一个是巴东郡。

唐时在今天的万州区设万州,贞观八年改为浦州,在涪陵区设涪州,在万盛区青年镇设溱州,加上隋朝的渝州、合州、以及改为夔州的巴东郡,唐朝时重庆就一共有6个州治。

宋朝时,重庆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


宋在今天重庆的渝中区设重庆府。关于重庆得名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重亲”得名于它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顺庆府河绍庆府“二庆”之间,所以“重庆”。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其取“双重喜庆”之意,故名之重庆。

当然,此时的重庆府并不是治理如今的重庆全境,还存在另外两个与之平级的行政区划,一个是治所在今天彭水县汉葭镇的绍庆府,另外一个是南宋咸淳元年治所为今天忠县的咸淳府。

之所以设这么个咸淳府,是因为当时的忠县是南宋有名低能皇帝宋度宗的潜藩之地,(宋度宗从封忠王)所以升级为府。

元朝时,重庆多了两个行政区划,一个是酉阳州宣慰司,另外一个是治所在云阳县云阳镇的云阳州。整个重庆在当时一分为二,一是以如今重庆市区为治所的重庆路,另外一个是以奉节为治所的夔州路。

明洪武四年,设重庆府,与元朝一样,如今的重庆依然被分为两个部分,一则为重庆府,一则为夔州府,而这两府都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民国十八年(1929),重庆正是建市,隶属四川省直辖市。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