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战国四公子,为何刘邦只祭拜信陵君一人?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5关键词:战国,刘邦,祭拜

问题补充: 信陵君比其他三公子多哪些优点呢?

点赞1、聊城市 网友:淡淡的云

刘邦每次路过当初魏国的都城大梁,都会专门抽时间去给信陵君扫墓,后来还刻意安排了守陵人;

治学严谨、评价历史人物严格的司马迁,对信陵君魏无忌出乎寻常的高看一眼。他在《史记》为战国四公子各写了一篇列传,对于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他都是用XX君这种官方称呼指代;只有对魏无忌,他全文中都恭恭敬敬的称呼“公子”;对于前面三人,司马迁经常毫不客气地批评,但对信陵君无忌却不吝赞誉之辞。

信陵君的独到之处在哪里?与其他战国公子相比,信陵君魏无忌身上的人性光辉、人格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他忠于国家和家族,对待朋友无所保留,对待人才真情实意,在沽名钓誉、以权谋私成风的战国时期,这样的贵族是极其罕有的。



公子,在先秦时期指的是诸侯的庶子,以跟能够继承诸侯之位的世子区别开来。魏无忌,就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弟弟。

公元前276年,魏无忌被哥哥封为信陵君。此时的魏国日子艰难:秦国的魏冉主政,任用白起大杀四方,魏、韩首当其冲;到了公元前270年,形势更加恶化,范睢被魏国丞相魏齐欺辱后逃向秦国,其后获得了秦昭襄王的信任,并提出了远交近攻、优先解决三晋(韩赵魏)的战略,随后对魏国发起了凶狠的报复。

对于当时的不利局面,“魏王及公子患之”,信陵君为了替兄长分忧,也采取了“养士”的方式。



养士之风盛行于战国时期,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家竞争,各诸侯国的国君、贵族纷纷招揽门客,将众多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收归门下,以求提升国家实力。齐国的孟尝君,是第一个开创“门客数千”壮举的公子。

信陵君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有他的过人之处:虽然贵为堂堂魏王之弟,但他丝毫没有贵族的架子,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那些人才无论才能大小,都得到他谦恭有礼的对待。通过这种方式,他从各国招揽了超过3000名人才,在他们的辅助下,魏国的颓势一度得到了遏止,十余年间各国不敢轻视,而魏安釐王对这个弟弟也颇为依仗。

但人臣的名声、威望过大,向来不是什么好事。有一天,当魏王发现信陵君在赵王身边都安排有眼线时,顿时感到惊恐:原来自己的弟弟对政务的掌控、权术的运用,竟然已经超过了自己,从此心生畏惧,逐渐收回了信陵君手上的权力。



到了公元前258年,秦国挟长平之战的余威,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此时的赵国已经失去了40万最精锐的部队,在秦国虎狼之师的围困下危在旦夕。这是秦昭襄王“远交近攻”战略的关键一步,若赵国彻底倒下,那么本已孱弱的韩、魏更加毫无抵抗之力;而一旦三晋被拿下,秦国一统天下之路将一片坦途。因此,用“唇亡齿寒”来形容此时的魏、赵关系,再也贴切不过。

面对赵国的求救,魏安釐王本已派出了十万救兵,但却被秦王的一番威胁吓得连忙按兵不动。此时,信陵君的姐夫——平原君赵胜派来催促的使者络绎不绝,但无论信陵君如何劝说,魏王仍按兵不动。万般无奈下,他采用门客侯嬴的计策,偷来魏王的兵符,击杀晋鄙、抢夺十万大军的指挥权,随后率领魏军击退秦军、挽救赵国于危亡之中。

紧接着,信陵君把魏军遣回魏国,自己则由于担心魏王的责怪,带着一些门客留在赵国。



到了公元前247年,秦将蒙骜(蒙恬的祖父)率秦军攻打魏国,魏军节节败退、形势危急,魏安釐王情急之下终于想起了信陵君,于是派人前去请其回国。

信陵君归国后,凭借其多年建立起来的威信,迅速召集了燕、赵、韩、楚等各国军队前来救援。在各方的团结打击下,秦军大败而退,甚至被追到了函谷关,遭受了多年罕见的羞辱。而信陵君魏无忌则更是因此威震天下。

然而,在度过危机后,魏王再次对弟弟起了猜忌,而秦国也趁机派人携重金来魏国施展离间计,捏造信陵君觊觎魏王之位的谣言。没多久,信陵君的兵权再次被魏王剥夺。

经此打击后,他彻底心灰意冷,再也没有振奋魏国的雄心壮志,改为日夜饮酒作乐、自暴自弃,四年后便因酒色过度而死。

而在信陵君死后,魏国也失去了能够抵抗秦国的资本。18年后,在秦军不间断的蚕食下,魏国灭亡。



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有以下过人之处:

其一,他是一个纯粹的爱国者。

战国时权臣养士之风虽盛,但绝大多数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所在的政权服务,而是有自己的小算盘:以“四公子”中的元老——齐国孟尝君为例,他曾毫不掩饰自己养士的动力:出名。而他追求这份名声、威望,根本目的是为了和齐王争夺权力。最终,他在与齐闵王的博弈中失败外逃,其后却不顾自己的身份、悍然配合各国联军伐齐,其行径让人不寒而栗。

而信陵君养士,虽然客观上带来了名声,但他这一举动的目的只是为了振兴魏国,避免在强敌环伺下丢掉祖宗的基业。因此,在大权在握的情况下,他虽两次被魏王排挤,但却从未作任何抵抗,这种“逆来顺受”,在利益至上的战国时期难能可贵。

对于魏无忌最大的争议,也许是他窃符救赵、击杀晋鄙的举动,从表面上看,他公然违抗王命、暗杀魏将、抢夺魏军兵权,行为几乎等同于叛乱。但他的这一过激举动,根本目是为了避免各国被秦军各个击破,反而是最符合魏国利益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而言,他的战略大局观远远高于魏王。



其二,他对朋友坚守信义,甚至奋不顾身

平原君赵胜不仅是信陵君的姐夫,也是他的好友。邯郸之战期间,鉴于魏国按兵不动,平原君派使者催促小舅子:“我赵胜之所以与您联姻,就是仰慕您能够急人之危的高义。如今邯郸危在旦夕你们却袖手旁观,纵然您看不起我,难道也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被姐夫这么一激,信陵君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费尽心思劝说魏王出兵,但仍被拒绝。不得已,他只好带着几百个铁杆门客出发,准备前去陪着平原君送死,好在经侯嬴的提醒才想到了窃符救赵这一更加可行的对策。

其三,没有阶级偏见,名副其实的任人以才

受时代观念及个人意图所限,战国四公子名为“招贤纳士”,实际上大多包藏玄机。

比如孟尝君,他找人是本着追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原则,不仅“鸡鸣狗盗之辈”来者不拒,甚至很多是“有罪亡人”,也就是犯法的逃犯,他的薛邑,基本上成了藏污纳垢、包庇罪犯之所,因此司马迁称他是“奸人之雄”;

春申君黄歇,对门客划分等级,高级门客穿珠带玉,让一些诸侯的使者都自惭形秽。



平原君赵胜,同样门客数千,但他心中已经给当时的人才划分了三六九等。得知信陵君前去酒馆求见人才时,平原君曾经回家嘲笑自己的老婆:“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连赌徒、酒店伙计都愿意交往,看来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

而信陵君魏无忌,则跟上面三位完全不一样,他招揽人才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在意对方的身份,无论贫贱高下,只要真的有才,自己就屈尊结交;二是不依靠重金收买人才,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对方,讲究“神交”。而他这种真诚的方式,往往能找到有真才实学、且忠心耿耿的人才。

战国时期的很多人才出身寒门,往往从事着低贱的工作。比如为信陵君制订窃符救赵计策的侯嬴,只是个大梁城的看门人,但却凭借才能得到了信陵君的尊重;

信陵君在邯郸的赌档、酒店结交的朱亥、毛公,被平原君发自内心地看不起,但正是这俩人,在信陵君发脾气不愿意救援魏国时,以“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提醒信陵君与魏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使其明白了魏国存亡事大、自己与魏王的个人恩怨事小这一道理。信陵君被一语点醒,毅然回国赴国难。




“仁而下士”,战国四公子中,真正爱才、求贤若渴的,只有信陵君;真正为了国家、家族而养士的,也只有信陵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信陵君一心为国,得以流芳百世;他发自内心的尊重人才,这些人才也以死相报,多次在危难时刻帮他挽救了自己、挽救了魏国。相比之下,孟尝君田文为了私利背叛国家、落得绝后的报应;平原君轻视底层人才,而被近半门客抛弃;春申君玩弄权术,惨遭人头落地、全家抄斩,在这些与自己并称的“公子”的衬托下,信陵君的流芳百世当之无愧。

点赞2、辽阳市 网友:冬日彩虹

在刘邦的那个时代,很多年轻人只知道楚霸王的厉害,认为楚霸王灭秦功劳最大,应该得到天下!

其实,就在项羽救赵的50年前,信陵君也曾经救赵,信陵君也差点把秦国给灭了!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最厉害,信陵君是一面抗秦的旗帜

可惜,很少人知道信陵君的巨大功劳,因为信陵君最后接受了秦国的和平协议,没有穷追猛打,在这一点上,刘邦也接受了末代秦王子婴的投降。

信陵君曾经两次打败秦军,迫使秦国不敢出函谷关,此后战国30多年相对的和平时期,可以说基本上就是信陵君打出来的一个时代,事实上公元前256-公元前231年,这段时间可以说就是信陵君时代。

刘邦没有杀子婴,而项羽居然杀掉了子婴和楚怀王。

也就是说信陵君在对付秦国这个事情上,其功劳和项羽差不多!

但是,信陵君没有凭借自己的巨大功劳,就随便杀人,也没有造反的野心,更没有杀死魏王,自己当“西魏霸王”的举动,而项羽确凭借自己的军威,杀死了楚王,自己还当了“西楚霸王”。

想当年,信陵君也是六国中第一个战胜秦国的人,在六国诸侯中威望最高,如果他凭借自己在邯郸战胜秦国的威望,率领10万魏军和诸侯联军顺便杀回魏国,魏王的宝座早就是信陵君的了!

但是,信陵君没有这么干,他自己功成不居,最后把军队交给了魏王,自己长期留在了赵国。

这样个一个英雄人物,这样一面英雄旗帜,当然应该祭拜!

刘邦之所以能够当皇帝,在对待信陵君这个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智慧,他是想让信陵君来取代楚霸王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地位!

汉朝已经建立了,然而很多年轻人却对楚霸王恋恋不忘,认为他才是真正灭秦的人,而刘邦就是一个打酱油的。

在灭秦这个事上,说句实话,刘邦自己确实不能跟项羽比高下,那么,怎么办?

在英雄的时代,又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人物,所以信陵君就成为刘邦的最理想的一面英雄旗帜!

祭拜信陵君!就是争夺信陵君这个抗秦旗帜的最好办法!

有了信陵君这个英雄精神的“加盟”,至少可以争取信陵君几千门客的大力支持。

也可以抵消项羽的英雄形象,再说了信陵君也是刘邦年轻的时候非常崇拜的人,刘邦跟信陵君还有很多缘分。

事实上,刘邦家族原来是魏国到楚国去的移民,刘邦的祖辈就是魏国人,青年刘邦曾经去魏国,他梦想成为信陵君门下的大食客,可惜刘邦刚到魏国,信陵君就死了,刘邦应该非常了解信陵君的英雄事迹。

在刘邦那个时代,老百姓是非常重视家族史的,既然刘邦也是魏国人的后裔,寻找一个魏国人来做英雄旗帜,自然也是提高自己地位的好办法!

刘邦祭拜信陵君,真的是于公于私都有必要,刘邦确实是一个大政治家呀!

祭拜信陵君这个事情,咱们就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智慧,他是想让信陵君来取代楚霸王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地位!这样也有利于大汉江山的稳定,也是争取人心的一个关键举动。


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关注!@龚柳辉

点赞3、包头市 网友:救救我吧

魏公子无忌,是汉高祖刘邦一生最崇敬的人。 刘邦称帝后,每次路经大梁,必然做的事情就是去祭祀公子。公元前195年,刘邦击败叛将黥布,受伤从前线前线归来,自知命不久矣的刘邦,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陵墓,让他们世世代代祭祀公子。

太史公司马迁写《史记》,那么多帝王将相,传奇人物。司马迁一生只敬重魏公子无忌。《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两千五百多个字中直称“公子”就有一百四十七处,太史公仰慕之意溢于言表。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著名诗篇《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立马赠别》中写道:“

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

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邯郸能屈节,访博从毛薛。

大梁贵公子无忌,气魄可以盖的过苍梧山上的层云。门下食客三千,可以从强秦手中救下赵国,也可以在魏国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率领六国联军,打得秦国不敢出函谷关。名镇天下。

也就是说,魏公子无忌,身为大梁国君的弟弟,求贤若渴。可以为一介城门看守侯嬴,置高朋满座的贵宾不顾,在大梁夷门恭恭敬敬等候。也可以为了一个赌棍和一个酒店的伙计,而弃自己尊贵的身份不顾,跟他们在市井之间把酒言欢。

当平原君出言讽刺的时候,魏无忌可以因此和平原君断交,这样的人是何等的旷达和令人神往。

他仅靠着个人的魅力就可以团结六国,不靠任何说词,仅仅是个人声誉就可以号召六国军队。让这样骄兵悍将团结在他的战旗之下。

他用兵入神,在秦国势头最强盛的时候,两次击败秦国的名将。打得大将王龁告老还乡,从此远离战场。打得大将蒙骜落荒而逃,紧闭函谷关,不敢出城一步。


这就是备受汉刘邦尊敬的魏公子无忌,这就是太史公称“公子“而不直呼其名的魏公子无忌。战国有四大公子,但就魏公子无忌能让刘邦拜祭,能让太史公称“公子”而不名。

魏公子无忌究竟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让心高气傲的刘邦主动拜祭,让太史公司马迁那么尊敬?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1)翩翩浊世佳公子,为请侯嬴立市中,人才的真正伯乐!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国魏安釐王的弟弟,魏昭王的儿子。史书没有记载什么时候出生,但我们还是可以大致推算出来出生年月。

魏安釐王是公元前277年继承的王位。在公元前276年封其弟魏无忌为信陵(今河南宁陵)君。《史记.信陵君列传》里强调信陵君是魏昭王的最小的儿子,而魏昭王在公元前277年去世。

齐国的田单大致是公元前283年复国,齐襄王即位。范雎就是在这一年因为大义凛然的回答了齐襄王的问题,赢得了齐襄王的好感,获得了赏赐。然后被魏国宰相魏齐差点弄死。

公元前276年范雎在秦国有了根基,开始要发兵魏国报仇。当时魏安釐王召集群臣应对秦国的这次征伐。信陵君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主张武力抗秦。宰相魏齐主张议和。所以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无忌公子的年龄可以参加朝政大事。因此至少在15岁左右。因此综合起来公子无忌出生于公元前290年左右。

当时各国的名人都因为养士而解决了很多国家争端。因此为了魏国的安危,魏公子无忌也开始养士。但无忌公子的养士非常不凡。远远超出了魏安釐王的想象。

据史书记载,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魏无忌也是来者不拒,门下曾有三千食客。因为善于养士,让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但由于他养士太过厉害,也引起了魏王的猜忌。

有一天,魏无忌正跟安釐王下棋时候,从北边边境传来五百里加急的战报:“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

魏安釐王一看大惊,立即放下棋子不下棋了,马上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这时候公子魏无忌劝阻魏安釐王说:“不是赵国发兵,而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

接着又要跟魏安釐王继续下棋,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般。可是魏安釐王非常惊恐,根本没有心思下棋。又过了一会儿,果然从北边传来消息,赵王只是打猎。

安釐王听后非常震惊,问公子是怎样知道的?公子说他的食客中有人能探到赵王的秘密。魏安釐王听后非常不安,对公子产生了敬畏之心,不敢任用公子处理国事。


但公子无忌丝毫不以为意,他的目的是帮助魏国,找到顶尖的人才,其他的都不重要。

公子探听到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七十多岁的侯嬴是一个大隐士,几次去拜访,并赠与厚礼。侯嬴都不收。侯嬴告诉公子,他坚持修德几十年,不能因此坏了自己的品行。

公子无忌就决定用最高的礼节对待侯嬴。公子选好了日子,遍请魏国贵族和名士,将要开席的时候,亲自驾车去请侯嬴。侯嬴此时没有客套。而是端庄的整理一下旧帽子,然后随公子上车。整个大梁城都看到,无忌公子亲自为侯嬴赶车。

在车走进闹市的时候,侯嬴告诉公子,他要顺路去见一个朋友。公子马上应允。在大梁人的见证下,大梁都城门的守门人,和他的杀猪的朋友聊天,名震天下的信陵君在旁边恭恭敬敬的耐心等着他们。这些好事者把侯嬴骂的狗血淋头。这桥段是不是跟今天的某些霸道总裁小说一样。只不过公子无忌这样低身追求的不是某个美女,而是七十多岁的大才侯嬴。侯嬴进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一举而名动天下。

当公子把侯嬴迎到贵宾坐,亲自为侯嬴祝酒时,满座的王族和宾客非常吃惊。而侯嬴愉快的喝下了酒。人一生能遇到一个知己难得,更难得的是,这个知己还是魏无忌这样的天下贤公子。

这时候侯嬴告诉公子,公子今天成就了侯嬴。而侯嬴也成就了公子之名。从今天开始,全天下都知道侯嬴是一个让公子立于闹市苦等的小人,而公子为了一个老迈的侯嬴在闹市苦等,真是天下贤公子。

这就是真正的魏无忌,肯屈身为人才的公子,人才的真正伯乐,几千年来只有这一个。公子无忌才是几千年来人才最想遇到的明主。

2)公子无忌,义薄云天!

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为了大义而舍身求死的,尤其是抛弃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和荣华富贵的,也只有公子无忌。急朋友之所急的及时雨。

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卒四十万。赵国从此元气大伤。公元前257年,秦国大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灭亡在即。开始向诸侯求救。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是魏安釐王和公子无忌的姐夫。魏赵之间还有姻亲关系。再加上如果赵国亡了,那么秦国就会更容易的攻下魏国,唇寒齿亡的关系魏安釐王还是懂得。因此魏安釐王派大将军晋鄙率领十万精兵前去救赵。

但秦昭襄王得到消息后立刻派人威胁魏安釐王,你只要敢派兵,我灭赵后第一个就打你。魏安釐王被吓住了,让晋鄙在边境原地驻守,不得救赵。

赵国危在旦夕,魏安釐王却被秦王吓住。好像不去救赵秦国以后就不会打魏国一样。而平原君知道公子无忌才能看透这个大局,不停的派人来求无忌。无忌没有办法,只好自己集合所有的门客,准备几百辆战车,决定和赵国共存亡。这就是公子无忌,为朋友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


无忌去赵侯嬴告别,侯嬴只是淡淡的说:“公子保重,侯嬴已经年迈,不能跟随公子上阵杀敌了!”公子无忌离开后越想越不是滋味,自己对侯嬴可以说有天高地厚的恩情,他怎么会如此冷淡呢?

因此公子马上折回,侯嬴看到公子回来就笑了。告诉公子,你养了那么多食客,不就是关键时刻发挥人才的作用吗?现在就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为你解决危难:

第一,你需要从魏王那里拿到调兵用的虎符。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已经替你想好了人选。魏王的美人如姬,当年她父亲被人杀害,如姬向魏王哭诉,但魏王没有帮她报仇,后来如姬求公子,公子的门客帮她报了仇。所以如姬可以帮公子拿到虎符。

第二,领兵的大将军晋鄙,不一定会交出部队,可以让我的朋友朱亥击杀他。

无忌听后流泪,侯嬴说:“公子是不是怕死?”无忌说:“我是觉得晋鄙是魏国的宿将,这样杀了太可惜了!”侯嬴说:“虽然公子仁心,但救赵就是救魏,还是国家最重要!”

魏公子无忌就这样带着朱亥去见晋鄙,最后夺得兵权。在杀晋鄙夺兵权后,公子无忌做了一件事,赢得了所有士卒的爱戴。公子向将士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中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

公子这个命令让所有的士卒感动。虽然最后只剩下八万人,但这八万人都是不怕死的猛士。因为从公子的命令中他们知道,公子才是真正体恤将士的英明统帅。

秦军得知公子无忌领着人来救赵,知道再也拿不下邯郸,因此救很识趣的退兵了。赵国保住了。平原君亲自给公子牵马,欢迎公子入城。

赵孝成王为了感激公子无忌的大功和高义,决定送给公子五座城池作回报。公子无忌听到后有点自满,这时候他的一个门客对公子说:“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的兵权以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是立了大功,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不应该这样。”无忌一听,立刻改容谢过门客的提醒。

在赵孝成王的盛大庆功宴上,公子无忌一直在自责。他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功劳,秦军之所以会退兵,是因为赵国上下同仇敌忾,让秦军感觉到了绝望。而公子无忌自己是杀了晋鄙之后拿到的兵权,擅自杀死大将,有愧于魏国。

看公子无忌一直在自责,赵孝成王找不到时机宣布给无忌五座城池。没办法就把鄗封赏给魏无忌作为汤沐邑。而魏王得知公子如此痛心疾首的自责,也觉得公子虽然杀了晋鄙夺了兵权,那也是情有可原,为了魏国的安全,也必须救赵。魏王之所以当时迟疑不去的原因是,怕救不了赵反而得罪秦。因此现在无忌这么大的功劳,安釐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但魏无忌仍没有回魏国的打算。


公子无忌为救赵不顾自己生死,而救完赵又不居功,这种义薄云天的行为让所有的人折服。在当时权谋盛行的时代,公子无忌才是真正的让所有的人信服的人。他一个人身系天下安危。

3)抛弃前嫌救魏国,公子无忌率领天下精兵马踏函谷关。

救赵之后公子无忌就留在了赵国。还和从前一样,无忌为了寻访贤人不惜折节下士。他早就听说邯郸有两个高人,是毛公薛公,一个是赌徒,一个是酒店伙计。无忌去见他们,他们避而不见。无忌就换成他们的装束,没事就和他们一起喝酒。

平原君得知后对无忌的姐姐说:“以前以为公子是贤公子,没想到竟然和市井小民一起喝酒。”公子无忌听说后,叹了口气:“以前以为平原君是一个贤人,现在看来只是看中身份,不是学识!”

公子无忌在赵国住了十几年。秦国经过修养生息后,逐渐恢复过来。但怕公子无忌,就不敢进攻赵国,就转头进攻魏国。搞得安釐王焦头烂额,因此派人求助于公子。

但由于公子对安釐王仍不能释怀,就对自己的宾客讲:“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这些宾客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没有谁敢劝公子回魏国。

毛公和薛公两人得到消息后就去见公子说:“公子所以在赵国备受敬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如今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毛公和薛公的话还没说完,公子无忌脸色立即变了,立刻意识到自己错了,立刻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

他一路归心似箭,却又近乡情怯。当熟悉的大梁夷门出现在了信陵君的眼前,他感到自己的眼眶湿润。同时出现的,还有魏王、群臣,以及倾城而出的大梁百姓。


十几年没有见面,此时他看到的却是王兄愈加苍老的容颜,以及一双红肿的泪眼。公子无忌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抱着安釐王失声痛哭,而安釐王也感动的泪流满面。史书记载:“魏王见公子,相与泣!”

魏王任命公子无忌为上将军,统领魏国军队。公元前247年,魏无忌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得知魏无忌担任了上将军,都纷纷派兵救魏。

这样公子无忌率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联军,开始对秦国进行进攻。没错,让六国国君和将士们最兴奋的事情,对秦进攻。因为之前都是被秦攻。所以对秦进攻,几乎没有人完成的任务。以前虽然也有六国联军攻秦,但都半途而废,这次公子无忌真正的整合六国军队攻秦。


当时秦国的军队在哪呢?蒙骜已穿越豫西走廊,正在围攻韩国南部重镇郏州(今河南郟县),王龁则率领另一支大军,在后方河西地区的华州(今陕西华)为其后援,并保障渭河粮道的畅通。信陵君根基两个人的态势,制定出避实击虚的策略。这也是最能体现信陵君军事能力的一战。

第一,蒙骜的军队接连打胜仗,兵锋正盛,如果直接对上的话会是一场苦战,时间一长,联军有分裂的危险。

第二,王龁的军队虽然多,但必须要保障渭河的航运畅通,保障前线的粮食安全。这么长的航线,兵力必定分散,可以各个歼灭。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公子无忌门客遍天下,最擅长的就是情报工作。敌军的动向公子了如指掌。

因此无忌公子在蒙骜对峙的前线虚插插军旗,把自己的大旗留在那里,然后带领主力本着王龁就偷袭过来。王龁也不是吃醋的,竟然挡住了公子的第一波进攻。但结果是徒劳的,最后还是溃败。

而蒙骜不愧为沙场宿将,发现公子在虚张声势后,也虚张声势,率主力从背后偷袭公子。但万万没想到,王龁败的太快。公子已经从容的来对付他了。更让蒙骜崩溃的是,公子很快得知蒙骜留下少部分人在假装对持,公子立刻命令原和蒙骜对峙的军队进攻,立刻超了蒙骜的后路。原来要夹击公子无忌,没想到被六国联军夹击了。

这一仗秦军打败,公子无忌率六国联军一直打到函谷关,收回了所有被秦军占领的领土。

秦国最擅长的不是打仗,而是敌后工作。这时候秦王托人找到晋鄙以前的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说公子的坏话。结果很让人吃惊,魏王相信了,公子无忌又被解除了上将军职位。六国在函谷关前只好回兵。

这一次公子无忌彻底失望,心灰意冷。回到自己的封地,天天和宾客喝酒取乐,不再过问任何事,四年后,公元前243年公子无忌因为抑郁和酒色过度去世,魏国失去最后的顶梁柱。十八年后,魏国灭亡!

后人评价:六国君王不足乎一救弱赵,只身公子能有以二退强秦。

综上所述:公子无忌是一代贤公子。他有识人之明,能从芸芸众生中发现人才,并且为招揽人才不息折节下士,对人才给予充分的尊重。因此赢得了门下三千食客的爱戴。

公子无忌义薄云天,为救赵国不惜以身犯险。准备和赵国共存亡。最后窃符救赵,保存和延续了赵国。也间接的保存了魏国。他无条件热爱自己的国家。

当魏国遇到危难时刻,公子无忌靠自己的影响力,召集六国联军,击败名将王龁和蒙骜的联合进攻。打得蒙骜落荒而逃,躲进函谷关里。靠着秦王的离间之计,让魏王剥夺公子无忌的兵权。在函谷关前的六国大军无奈回归。

而公子无忌也从此心灰意冷,抑郁而终。在公子死后,六国也被秦国吞并。

点赞4、无锡市 网友:水若冰霜

战国时期有四个著名的公子,他们长期豢养门客,壮大自己,为国君出谋划策。即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也有人称“战国四君子”。

虽说四公子是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才竭力网罗人才。但这四个人不是存在感弱,就是沽名钓誉之辈,纯属浪得虚名,真正算得上公子的,只有一个人。

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说战国四喷子,不对,战国四君子的所作所为,看看是不是个个沽名钓誉,浪得虚名之辈。

四大公子存在感最弱的是春申君黄歇。春申君是唯一一个不是公子(国君的儿子)的公子,生活奢侈,宫室豪华,因为送楚考烈王归国而受其封相位。沽名钓誉的春申君,豢养了三千食客。

春申君唯一的贡献就是把唯一的礼仪之邦鲁国给灭了,使楚国昙花一现,短暂的强大了一下。之后春申君作为盟军首领合纵攻打秦国,联军反被秦军打散,自此不再受信任。

春申君后半生基本上都围着楚王,楚王无子,他错听了李园的话,把李园的妹妹引荐给楚王生子。之后反受李园控制,楚王一死,他就被李园派的刺客灭门。司马迁评价他“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存在感第二弱的是平原君赵胜。平原君沽名钓誉更明显,一个跛子投奔他,姬妾嘲笑跛子。他不杀姬妾以表爱才之心,反而轻视,终至食客离去大半。听别人劝谏后他杀妾道歉,宾客才稍稍恢复。

以至于长平之战后,平原君寻求20个文武兼备的门客去楚国求救,竟然都凑不够,还要毛遂自荐。识人不明的平原君要不是有毛遂,都不能完成任务。

平原君沉溺于冯亭的邪说,撺掇着赵王和秦军干仗,结果长平之战赵军被坑40万。平原君唯一的贡献就是长平之战后,秦军兵围邯郸,他尽散家财守城达三年,延缓了赵国灭亡的危机。司马迁评价他“利令智昏”。

最是沽名钓誉的是孟尝君,孟尝君的封地在薛地,又称薛公。孟尝君招揽食客,不论贵贱一律平等对待,连鸡鸣狗盗之辈也不在话下,当然也包括奸邪之人和没本事的人,孟尝君可谓是脚踩黑白两道。

孟尝君的故事,历史流传下来的较多。细细想来,孟尝君曾经当过秦相,当过魏相,当过齐相,也合纵抗秦过,甚至在魏国时曾西合秦、赵与燕攻过齐。

但是,孟尝君做的事竟然全凭当局厉害关系,全然不顾国家危亡,孟尝君可是齐国公子啊,齐威王之孙,王室血统!他在活动期间所做的事情,竟然没有一件是对齐国有利的。

孟尝君重利,重义,沽名钓誉而且沾沾自喜,但唯独对于国家寡恩。司马迁评价他“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最后是信陵君,信陵君的姐姐嫁给了平原君,二者是小舅子与姐夫的关系。。长平之战后,秦军兵围邯郸,信陵君窃符后,率8万精兵救赵,联军打退秦军。

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界相送,平原君背着箭袋在前面引路,赵王两次拜谢信陵君“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高度评价信陵君的高义。

当信陵君和毛公出入赌场,和薛公出入酒肆的时候,平原君听说后,不但不认为信陵君礼贤下士,反而认为他这个小舅子,随便和小人交往,太糊涂了,可见平原君沽名钓誉,门客也因此远离平原君而亲信信陵君。

信陵君在魏国的时候,各诸侯国十多年不来侵犯魏国。当秦王听说信陵君在赵国后,马上出兵攻打魏国。魏王请求信陵君回国救魏,信陵君从赵国回到魏国解决秦军灭魏之危。

各国听说信陵君任上将军后,五国纷纷出兵救魏,整个战国史上,六国合纵抗秦之战,胜利的仅此一场。信陵君秦帅六国联军大败秦军,赶跑了蒙敖,把秦军驱逐到函谷关外,不敢出关。

秦军畏惧信陵君,不得不谗言诽谤他,自此信陵君不被重用。然而,秦军依然不敢攻魏,直到信陵君不被重用,自暴自弃,酗酒四年而亡后,秦国才敢再次攻魏。此后十八年,秦灭魏国。

刘邦少年时,四大君子活着的有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但刘邦唯独对信陵君的为人十分的钦佩,十来岁的年纪便西行至大梁,想投入到信陵君的门下。

这是刘邦唯一和四大君子有交集的地方,可惜的是,刘邦尚未走到大梁,信陵君就挂了。。后来刘邦称帝后,每次路过大梁,都派人前往祭拜,可见信陵君的确完美。

另外,合纵攻秦胜利后,各诸侯都向他进献兵法。魏无忌据此编写成书,即《魏公子兵法》。算起来,战国四大君子,不沽名钓誉,真心为国的只有信陵君一个人!

甚至连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称其他三人为某君,独称魏无忌为公子,并且高度评价其“名冠诸侯,不虚耳”。

点赞5、诸城市 网友:纯白色袖

一般意义上总感觉刘邦和战国离得很远,实际上刘邦一生经历了四个朝代,分别是:战国晚期、秦朝、秦朝乱世(楚汉相争)、汉朝。刘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这一年,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偃水利工程,周朝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也是这一年去世的,这一年还是秦昭襄王51年。

《汉书》简单地记载了刘邦家族的世系是这样的:

尧→刘累→御龙氏(夏朝)→豕韦氏(商朝)→唐杜氏(周朝)→范氏(晋国)→刘氏(秦国)→刘氏(魏国,刘邦祖父)→刘太公(楚国丰邑)→刘邦。

刘邦的祖父曾经在丰邑做过县令,在刘邦祖父辈时,丰邑还是属于魏国的,到了刘邦时代,丰邑就属于楚国,而刘邦所生活的丰邑地区一直就是魏、楚的交界之处,所以后来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刘邦祭祀的时候,他会分别祭祀秦、晋、魏、楚四个地方的祖先。

刘邦

交待了刘邦的祖辈,再来看刘邦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刘邦的祖父担任过魏国的丰邑县令,后来刘邦的家族没落了,到刘邦父亲刘太公这一代时,就成为平民,虽然是平民,但是刘家还是有点底子的,不然为什么刘邦不种地,也不愁吃穿,而且刘邦的弟弟刘交爱好读书、多才多艺,并且对诗经有过研究,农民的家庭是不可能读得起书的。

尽管刘邦家族没落了,但是刘邦却很喜欢结交英雄豪杰,他最仰慕的就是魏国的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刘邦年轻的时候,还专门去投靠信陵君,结果信陵君去世了,之后刘邦不如何与张耳成为好友,张耳曾经当过信陵君的门客,后来娶了一位富豪家的寡妇,当上了外黄县令,刘邦年轻的时候,经常到外黄县拜访张耳,两人是好朋友。

要知道刘邦年轻的时候,丰邑地区有十几年的时间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食邑之地,也就是说刘邦家种的粮食都要交给春申君一部分,为何刘邦就没有仰慕楚国春申君,而一直仰慕魏国信陵君呢?其他的战国四公子呢?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在刘邦出生之前,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已经去世了,刘邦6岁的时候,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也去世了,刘邦14岁的时候,魏国的信陵郡魏无忌也去世了,刘邦19岁的时候,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也去世了。

当时又没有媒体,刘邦也没有具体的信息渠道,所以战国四公子先后去世,刘邦也不知道,所以才会出现信陵君已经去世多年,刘邦还想着去拜访信陵君,想成为信陵君的门客,想靠这一条路来起家。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刘邦特别仰慕信陵君魏无忌呢?

有两个原因:

信陵君魏无忌

一、信陵君魏无忌当时离刘邦的家乡最近,且深受魏国影响

刘邦的家乡在丰邑,也就是今天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魏无忌晚年是住在魏国都城大梁,大梁就是今天河南省开封市西北,从刘邦的家乡到魏无忌所在的大梁有250公里左右,就算刘邦一天走50公里,5天时间就能从丰邑到大梁,并不算远,这也是战国四公子中,离刘邦家乡最近的了。

再加上刘邦祖辈时,丰邑也是魏国地盘,一般来说,当时的很多风俗习惯以及政策法令都是魏国的,楚国后来虽然占领了丰邑,但是时间短,肯定不如魏国管理得久,所以刘邦深受魏国影响,尽管刘邦是楚国人,但实际上是魏人思想,这就是生活在边境地区人的尴尬。

所以,魏国近,刘邦又深受魏国影响,当然会仰慕魏国最牛的人--信陵君魏无忌了,魏无忌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魏国国君。

二、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中能力最强的

孟尝君田文

战国四公子中,能力最强的是信陵君魏无忌,其次是孟尝君田文,再次是平原君赵胜,最后是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黄歇是四人中唯一的非王室成员,他跟楚国王室没有关系,也不是王室公子,仅仅国为他协助在秦国当人质的楚考烈王熊完从秦国安全返回楚国,就因此受到楚考烈王的重用,被封君并且执掌楚国朝政22年。

虽然春申君黄歇的门客数量最多,达到3000多人,实际上有才能的人并没有,黄歇能够执政,主要是因为他率军参与救援赵国的邯郸之围,以及后来率领楚军灭亡了鲁国,除此之外,基本没啥作为,而且春申君干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把自己的儿子移花接木成楚考烈王的儿子,这事做得不厚道。

平原君赵胜

并且秦申君本人也是因为这事被杀,被他妻子的哥哥李园所杀,李园把妹妹先献给春申君,然后又献给楚考烈王,献给楚考烈王时,李园妹妹已经怀孕,后来李园势力越来越大,便设计杀死了春申君,所以春申君能力最差。

孟尝君田文在刘邦出生前23年就去世了,这么长时间刘邦自然知道这事,所以田文被排除,而平原君赵胜在刘邦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等到刘邦成年后,也知道赵胜去世了,所以也不会拜访赵胜,剩下唯一一个信陵君魏无忌是刘邦所仰慕的对象了。

魏无忌一生有两件最有名的事:

一是窃符救赵。

这事已经成为一个典故,指的是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受到秦国的攻击,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已经非常危急了,如果没人救援很可能会被灭亡,赵国向魏国和楚国求援,魏国派出将军晋鄙率军十万救赵,但是到了国境边上时,魏军就不走了。

春申君黄歇

信陵君知道这事后,先通过魏国最宠爱的姬妾偷出兵符,然后带着自己的门客去见将军晋鄙,假传魏王命令,要求晋鄙发兵救赵,但是晋鄙对此表示怀疑,于是信陵君的门客朱亥杀死了晋鄙,接管了十万魏军,并选择了8万魏军救援赵国,联合楚军一举打败了秦军,解除了赵国的邯郸之围,避免了赵国被灭的结局。

二是联合五国大败秦军

信陵君因为是偷窃了兵符,并且假传魏王命令,所以救赵成功后不敢回魏国,在赵国居住了十年,后来秦国不断攻打魏国,魏王没有办法,便派人来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经过一番考虑后回国,被魏王任命为魏国上将军,负责抵御秦军。

信陵君

由于信陵君有才能,有威望,成为上将军后联合五国共同对抗秦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打败了秦国将军蒙骜的军队,率军攻到函谷关,结果秦国关闭函谷关不敢出战,这个时候信陵君的威望达到了最高点。

最终秦国还是派出间谍用反间计,来离间魏王与信陵君之间的关系,魏王本来就是糊涂,结果就中计,疏远了信陵君,之后五国攻秦就失败,而信陵君没有作为,反而常常受到魏王的猜忌,就这样信陵君在魏国郁郁而终,他死的那一年是公元前243年。

18年后,魏国灭亡,22年后,秦国统一天下。

信陵君算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后一个有能力对抗秦国的人,他一死,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就加快了,你说刘邦不仰慕信陵君,难道会仰慕那个被李园暗杀的春申君黄歇吗?

点赞6、宜兴市 网友:浪女稚心

其实问题可以简短回答,但是我想拆两个点来回答。

为什么信陵君的人格魅力的那么强?连刘邦也是其狂热粉丝?

战国其他三大公子为什么不如信陵君?

战国四大公子,唯信陵君是货真价实的“公子”,其他三位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首先,公子一定是顶尖贵族,国中王族,在中国古代阶层身份很重要。第二,公子要名扬诸国,拥有一定的号召力。第三,礼贤下士,扶危济困,有忠君爱国,侠肝义胆的高贵品质。

(战国最强男团)

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为什么会受到当时诸侯国和后世的追捧?因为他做了两件了不起的大事。第一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窃符救赵,体现他重情重义、扶危济困、不屈不折的高贵品质。他本可以置身事外,继续当他在魏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公子无忌。但是,他屡次上书魏王,针砭时事,分析大局,不惜触了王兄的霉头。即使不成功了,也带领麾下门客,要到邯郸去与秦军决一死战。后来听从门客的建议,窃符救赵,在大军出发前还为魏国的民生做出考虑。最终,率领诸侯联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国虎狼之师。他本可以率领八万魏武卒推翻他哥哥昏庸的统治,但他依旧想忠于哥哥,做一朝臣子。他也本可以接受赵王的裂土封赏,却功成名退,做一个安静的富家翁。

(信陵君魏无忌)

第二件事就是不计前嫌、大义凛然地保卫自己的国家,再次对抗秦国的虎狼之师。率领五国联军,大败秦军,一直杀到函谷关下。其实,信陵君回国是一件很大风险的事,本来就备受哥哥的猜疑,又做了违反君王军令的举动。其实,魏国早已衰落,魏王始终对秦国割地赔款,最后也因为流言蜚语,公子无忌在酒色中忧伤死去,其实也是一个悲剧的历史人物。

第三,信陵君是真正的礼贤下士,而且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能物尽其用,虚心纳荐。比如看门的老头侯瀛,三番五次地提出过分的要求,信陵君都满足了他。尤其是信陵君与侯瀛坐车去菜市场看他的朋友屠户朱亥,始终能做到面不改色。后来,侯瀛做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承诺。即使到了赵国,听说薛公和毛公有贤名,并不计较他们赌徒等低贱的身份,反而亲自去拜访。在这一点上,同为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相形见绌。

平原君赵胜

再来看一下其他的三位公子。赵国平原君赵胜,赵武灵王之子,三度任相,生来带有王者气质,但与平民关系处理不是特好。他也是从谏如流,礼贤下士的典范。营救魏齐,不惧强秦。邯郸危急,散尽家财。毛遂自荐,为国分忧。平原君的政治能力是四大公子中最好的。但是,平原君缺乏战略眼光,大局视角。贪了韩国冯亭所献的上党等地,造成了后面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全国精锐损失殆尽,间接加速了赵国的灭亡。所以说,平原君最大的特点是内政能力没得话说。

孟尝君田文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齐威王的孙子,齐宣王的大侄子,齐闵王的堂兄弟,在四位公子身份最为显贵。招揽人才是一流,但不乏有鸡鸣狗盗之徒,这也是他受后人诟病的地方。孟尝君没有强烈的家国意识,本身是齐国的王族,应当报效国家,然而他却在诸侯国中摇摆不定。比如在秦国、魏国、齐国流动性为相。为了报私恨,却变成了国仇,竟然宣布与齐国划清界限,成为国中之国,这在中国礼法上属于大逆不道。更过分的事,为了报复齐闵王,在魏国担任相国,率领五国联军,差点将齐国灭亡,最后是田单火牛阵拼死保住了齐国,否则齐国早已提前灭亡。一个这么对待自己的母国,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堪称是汉奸之王。所以,孟尝君在以后的历朝历代为人不齿。

而且在齐国为政多年,日益骄横。而且,自身家教管理也不好,死后诸子争位,封地被齐魏瓜分,可以说是在世间白忙活一场,还丢了祖宗的家业。

但是,孟尝君也有他的闪光点,能在诸侯国中混的开,一来就是宰相。而且领导才能毋庸置疑,曾率领三国联军击败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一个是秦国,一个是齐国。尤其是率领三国联军攻破了函谷关,逼迫秦王割地求和。所以说,孟尝君没有国家意识,自私自利,更做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报复事件,为人不齿。

春申君黄歇

最后一位是楚国的春申君,不要被《芈月传》里的他误导。春申君是四大公子中唯一不是王族血统的贵族。他博闻强识,善于辩论,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也是治理内政的好手。凭借从龙之功,成功进击相国。他虽然门客众多,但没有忠心辅助的代表人物,反而被门客李园所害。想给楚王戴绿帽子,让自己的儿子变成楚国国君。结果落得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春申君主导了最后一场六国伐秦,结果在函谷关损失惨重,备受冷落。而且,春申君在战国历史上参与的大事很少,论影响力是四位公子中最低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四大公子的活动时间:

信陵君(魏),死于公元前243年,公元前276年封信陵君。

平原君(赵),死于公元前251年,封平原君在赵武灵王时期。

孟尝君(齐),死于公元前279年,

春申君(楚),公元前314—238年,262年为相,封春申君。

四大公子经历的历史重大事件:

公元前294年,孟尝君领导了齐魏韩三国攻秦,破函谷关,秦国战败求和,归还城池。

五国灭齐,公元前284年,参与者孟尝君,见证者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

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62—260年,参与者平原君,见证者信陵君、春申君

秦赵邯郸之战,公元前259—257年,参与者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

公元247年,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攻秦,秦军战败,坚守函谷关,联军撤退。

五国攻秦之战,公元前241年,五国战败,从此再无力阻秦,参与者春申君,是四大公子的谢幕表演。

四大公子中,以孟尝君最先出道,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主在同一个时代。四大公子中,出道顺序应为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而四大公子又有各自不同特点。信陵君好兵法,平原君善内政,孟尝君喜权谋,春申君强外交。只有平原君独善其身,功成而退。信陵君死于灰心意冷,孟尝君和春申君身死族灭。

至于刘邦为什么要祭奠信陵君,是因为刘邦家乡丰县是魏国、楚国、齐国交界地带,魏民比较多,信陵君在民间素有声名。刘邦少年时就仰慕其人,想要拜入信陵君门下。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信陵君在公元前243年去世,他也只是13岁的少年。魏国在公元前225年灭亡,刘邦32岁。秦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刘邦35岁。应该是正值壮年之际游过大梁。而刘邦又与信陵君的门客张耳交游。所以说,信陵君的人格魅力自有他的道理。

点赞7、扬州市 网友:唯美傷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战国四公子是那几位?再其次要明白,其他三位与信陵君又是怎么展现他们的人生呢?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

所谓的战国四公子,是指战国时期四位四位知名人物,即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第二个问题,要慢慢解答,有点长,我尽量做到长话短说。

孟尝君,名字叫做田文,是齐威王的儿子,非常地好客,据说,他家的食客达到了三千多人。

孟尝君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鸡鸣狗盗”的故事,也就是三千门客中的两位老兄以模仿鸡叫的绝学和学狗叫偷盗的本事将他从秦国的软禁中拯救出来。这一事件说明,孟尝君所豢养的众多门客中真实大才的真心不多,能够帮助他的更是很少。

名声很大的孟尝君实际上是称不上“贤能声誉”的,他“养士”的最终目的,完全是为了自身势力的扩张,他在政治外交上的手段更是乏善可陈,曾经为了个人恩怨,竟然是联合着多国部队数年伐秦,消耗了齐国不少的实力,“近交”而又“远攻”,这实在是战国时期的鼠目寸光代表。

孟尝君的个人脾性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有一次路过赵地时,因为赵国人背地里说了他几句话,他竟然是带领着门客“斩杀一百多人,灭掉一县”的代价,给自己找回了颜面。孟尝君后来因为跟齐国国君闹别扭,还联合着各诸侯国差点就将母国齐国给灭了。

平原君,名字叫做赵胜。他是赵武灵王的儿子,一直做着赵国的国相。他的门客也不少,据说,也有着小几千人,出名的却是不多,我们所熟知的要属那个“毛遂自荐”的毛遂和说着“白马非马”的公孙龙。

赵胜也是“名不副实”的最佳代表,他最为出名的“利令智昏”做法,就是怂恿着赵孝成王接受了韩国的上党,这是长平之战的导火索,结局大家是知道的。平原君的真实能耐是极不适任赵国国相位置的,而他又把持着大权不放,最终地,将自己的国家给搞垮。

春申君,名字叫做黄歇,他四公子中他的出身是最为低微的,但也是最有心机的一个。

黄歇人生中最为出彩的一篇,是年轻的时候,以楚国使者的身份,说服秦昭王,将围攻楚国的军队撤了回去,后来他又让在秦国做人质的楚太子熊完安然回归到了楚国。因而地,劳苦功高的他,成了楚国的相。黄歇最后还是给人玩了,死在了他所信任的门客李园手下,成为“四公子”中最为悲惨的一个。

那么,还是来看看信陵君又是怎么表现的?

信陵君,名字叫做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

信陵君也是养了不少的门客,他在“养士”上,与其他四公子有所不同。后来,他在在赵国的政治避难的时候,与邯郸城的毛公和薛公关系不错,当时同在邯郸城内的平原君就想不通了,这两位看上去没什么本事,而且地位不高,根本不值得结交。信陵君说:“我听说平原君是贤德的人,看来平原君所谓的‘好士’其实也只不过是求‘豪举’(装点门面),并不是真的好宾客。毛、薛是算得上是贤人了,我在大梁就听说了,所以来和他们结交,哪还计较他们的出身的。现在平原君竟然认为这是件羞耻的事,看来我和他不是同一个世界的。”

信陵君的话还是讲出了那些所谓的“好士”之人的本质,他们所好的并非“士”,而是“名”和“利”,“好士”只是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而这一点,正是信陵君所不认同的。

在政治上信陵君也具有独到的眼光,当年魏安釐王想联秦伐韩,他就指出,秦国是靠不住的,只有韩国才是可以联合的对象。韩国就是魏国的屏障,依据唇亡齿寒的定律,若是韩国灭亡了,下一个就轮到魏国了。实际上,历史进程也是这么发展的,当秦吞并了韩国的五年之后,魏国也被秦国给蚕食了个干净。

信陵君的门客也不太赖,往往是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围魏救赵”事件中出了大力的那几位门客。即使是那些曾经在他手下混过的食客,也有几个成为后来那个大时代中的风云人物的。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两个,张耳和陈馀,他们一个做了赵王,一个做了代王。

与他曾经飞扬的人生相比,信陵君的结局倒是有点落魄的。

“围魏救赵”之后,信陵君把兵符交给了带队的将领,自己居住在赵国近十年,后来听说秦国要攻打魏国,就赶回了国内。正是在信陵君的积极联络以及各诸侯国的配合下,秦军的进攻被击退。当时的魏安釐王对他极其不信任,最终地信陵君被魏安釐王撤去了职务。权力旁落之后,信陵君也从此消沉了下去,整天沉醉在美女醇酒之间,因此而得病而死。

汉高祖刘邦是很佩服信陵君的,当了皇帝后,每次巡游到大梁,他都会去拜祭这位风度翩翩的浊世佳公子,他还非常特例地派了人为信陵君守陵,信陵君也因此成为唯一一个不是战国时代的王者而享有西汉王朝这项特殊待遇的人。

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点赞8、台山市 网友:海派甜心

因为信陵公子魏无忌这个人,正如世人所称道的,他“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无论是高贵的,低贱的,包括看门老大爷,菜市场小贩,屠户,酒鬼,赌徒,公子都愿意跟他们交往,而别国有了危难,他就算豁出性命也要去帮忙,这就是个在道德方面毫无瑕疵的翩翩君子。换句话说,信陵君是当时那个时代的道德偶像。

我们千万不能低估道德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它非常重要。

中国的文化非常重视“德”这个字,所谓以德治国、以德服人,西方用宗教凝聚人心,而中国通常是用道德来凝聚人心的。因为信陵君的为人品德太好,以至于后来的中国人每当读到“公子”一词,都觉得温柔无比,仿佛整个世界都和善了很多。

而对于其他三公子,他们表面上以德服人、求贤若渴,其实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在装样子、请打手罢了。比如孟尝君那群门客简直就一黑社会团伙,而春申君则嫉贤妒能陷害荀子,就连所谓“翩翩俗世佳公子”的平原君,也认为跟市井之徒混迹在一起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儿。


看来,“好客喜士”与“礼贤下士”是两个不同的境界,高下云泥之别,四公子之中,只有信陵君,达到了后者这个境界。

而丰沛之地,处于魏国与楚国拉锯的地区,一时属楚,一时属魏,刘邦既可以说是楚人,也可以说是魏人。

所以刘邦还未发迹时,就听说了魏公子的高义,想去做他的小弟,但当时太穷,也没钱跑大梁去。后来魏公子死了,见他一面,也就成了遗恨,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去给信陵君的门客、外黄县令张耳当小弟。虽然如此,刘邦仍感觉很开心也很荣耀,做不了信陵君的小弟,能做他小弟的小弟,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刘邦称帝,建立大汉王朝后,已算是做到了人生的极致,但他仍觉得未能与信陵君相交乃此生至憾,所以每次经过大梁,都要来到魏公子的陵前汇报工作,厚礼祭拜。刘邦草根出身,是个很讨厌繁文缛节的皇帝,但为了自己的偶像,他甘之如饴。刘邦此生祭拜过的圣贤里,除了孔子,就是信陵君。

又过了十几年,刘邦在平定英布的战争中受重伤而回都,又特意来到大梁废墟,缅怀公子,并为信陵君设置守墓专户五家,世世奉祀不绝,将游侠少年以来的慕从和景仰,作了辞世前最后的寄托。

点赞9、崇左市 网友:大花猫

直觉认为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距离战国年代应该是很远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刘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而始皇帝嬴政则生在公元前259年,也就是说,刘邦只比嬴政小4岁。

刘邦出生的那一年,最后一任周天子赧王姬延去世,他是妥妥的战国时期生人。

刘邦的身世

大多数人只知道刘邦亭长出身,兼职街溜子,想当然地认为比后来要饭出身的朱重八好不到哪去,实际上也是一种误解。

刘邦属于妥妥的官三代,祖父曾经是丰邑县令,但是到了父亲这一代就没落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个社会盲流能当上亭长,恐怕也得亏了祖上的最后那点政治资本。

刘邦的老家丰邑,可以说是个非常尴尬的地方,在他祖父做丰邑县令的时候,这地方还是魏国的,但到了刘邦这时候,丰邑已然归楚国所有了。战国大佬们的博弈,老百姓最苦,身为基层公务员家庭出身的刘邦也难以幸免。

我们有理由怀疑,刘邦家族的没落,和魏楚博弈有莫大的关系,毕竟刘老爷子做的是魏国的县令。

所以刘邦虽名义上是楚国人,却对魏国有着好感,这也是战国四公子,他独独仰慕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原因之一。

刘邦与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就是那个《芈月传》里的那个“大众初恋”)。

孟尝君在刘邦出生前就去世了,平原君则死于公元前251年,刘邦当时才5岁,所以说这两位对刘邦来说,很难起到什么影响。

再说说信陵君和春申君,其实也在刘邦成年之前,这两位分别在公元前243和前238年去世了。

但当时没用网络电视广播,所以成年后的刘邦并不知道信陵君已经去世的消息,还兴冲冲地想去大梁给信陵君当门客呢。

那位说了,此时丰邑已经是楚国的了,且丰邑一度还是春申君黄歇的直属封地,刘邦既然想当公子门客,干嘛舍近求远,背着个“投敌”的嫌疑去魏国呢?

刚才说了,刘邦祖上是魏国的基层公务员,到了楚国占领后刘邦直接从小衙内变成了社会盲流,且丰邑多年在魏国治下,风土人文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楚国,至少刘邦是没有归属感的。

每个少年心里都住着一个英雄,刘邦心里的这个英雄便是“故国”的第一牛人:信陵君。

刘邦尽管投靠信陵君时发现老人家已经驾鹤西游了,但却并非毫无收获,他结交到了信陵君曾经的门客,外黄县令张耳,两人成为好友,在张耳的口中,刘邦听到了更生动准确的关于信陵君的一切,仰慕之情更甚,以至于影响了他后半生的行事作风。

信陵君其人

如果没用信陵君,秦国统一天下恐怕就轮不到嬴政了。

信陵君魏无忌,可以说是战国四公子中的No1了,其一生中最著名的两件事便是窃符救赵和合五国之兵大败秦军了。

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被秦军围了都城邯郸,于是向魏国、楚国求援,魏王派出十万大军,由将军晋鄙率领救援,可到了赵魏边境却停下了脚步。

信陵君得知此事,窃取了魏国兵符(期间产生了“鸡鸣狗盗”等典故),假传魏王命令,要晋鄙出兵救赵,晋鄙疑惑不前,被信陵君朱亥所杀,信陵君接管了魏军,联合楚军解救了赵国。

后来的刘邦能突然闯进韩信军帐拿走虎符,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就是跟信陵君学的。

信陵君在救下赵国后,知道自己窃取兵符属于重罪,所以在赵国待了十年。但是秦国再次出兵,屡屡攻打魏国,魏王便不计前嫌,又将他请回魏国,拜以上将军,抵御秦军。

魏无忌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国将军蒙骜,并将秦军赶入函谷关,威望达到了顶峰。

然而盛极必反,此后秦国利用反间计离间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本来被夺了存在感的大胃王便开始疏远了信陵君,至此,五国攻秦失败,信陵君再无建树,不久便郁郁而终了。

刘邦虽然是春申君的封地属民,但相比信陵君,春申君黄歇却是稍逊一筹,他也曾经参与了解救邯郸之围,还率领楚军灭了鲁国,但后来将怀了自己儿子的女人献给楚王,让儿子继承王位,最后在楚考烈王死时被女人的哥哥李园刺杀于棘门。

本来就没什么归属感,又有这样的污点,刘邦自然不可能去崇拜春申君,再看信陵君魏无忌,为了国家,他不顾安危,挺身而出,对待门客,他不拘一格,连鸡鸣狗盗之徒都能包容,这在礼乐崩坏、沽名钓誉的战国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信陵君的品格深深打动和影响了刘邦,以至于在他成就帝业之后,依旧会祭拜信陵君,因为在他眼里,其他三位不过是一时人杰,信陵君才是真英雄。

点赞10、无锡市 网友:恋の绝歌

信陵君是魏国公子无忌的封号,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也是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君虽身为贵族,但却能礼贤下士,只要是有真才实学,即使是身份卑微的人,他都能以礼相待,从不自恃傲人。


因此,投入信陵君门下的宾客多达三千多人,他们的故事常常让处于社会底层的市井人物感动不已。刘邦经常在别人面前说,自己最尊敬的就是信陵君。


信陵君交结门客的众多故事中,最让刘邦感动的,是信陵君和侯赢、朱亥之间的故事。


魏国的京都大梁,有一位隐士,叫侯赢,家境贫困,以看守夷门为生。信陵君手下有位宾客深知侯赢才华横溢,于是向他推荐了此人。信陵君听了侯赢的情况后,便不假思索,立刻亲自去拜访了他。


侯赢看到信陵君亲自光临,并带着贵重的礼物,深为感动。但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并没有立即接受信陵君的邀请。


虽然信陵君第一次拜访吃了闭门羹,但是礼贤下士的他并没有灰心,不久,信陵君便在自己的府邸专门为侯赢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酒宴,邀请了很多达官贵族。酒宴即将开始时,信陵君坐上了马车,空出了左边最为尊贵的位置,亲自到侯赢家邀请他。侯赢被信陵君的真诚打动了,接受了他的邀请。


走到半路,侯赢突然要求信陵君把他送到一位住在市场里的朋友那里。信陵君立刻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调头向市场驶去。


侯赢的这位朋友,就是朱亥,是个在市场里卖肉的屠夫。朱亥虽然出身卑贱,但却是位剑术高明、智勇双全的人。


到了市场,侯赢把信陵君丢在车上,自己下车和朱亥聊起天来,视身旁的信陵君为空气,也不提赴宴之事。其实,侯赢并没有忘记赴宴的事,他只是想考验一下信陵君。对于他的无礼,信陵君并没有生气,而是一直耐心的等着侯赢。


过了好久,侯赢才把朱亥介绍给信陵君认识。信陵君恭恭敬敬地向朱亥施礼,并邀请他一同赴宴。


宴会结束之后,侯赢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向信陵君做了解释。其实侯赢那样做是为了成就信陵君的盛名,希望人们能够更加赞扬他的礼贤下士。侯赢采取了欲扬先抑的策略,使信陵君在各国的盛名更为传扬。


后来信陵君率大军救赵国,遇到了生死危机的时刻,侯赢和朱亥均舍命相报,使重重的危机得到巧妙地化解。


刘邦最喜欢的便是信陵君的这种侠义精神与爱惜人才、广纳人才的领袖魅力。在他的潜意识里,他无疑自比为信陵君,而把自己身边的朋友比作是侯赢与朱亥那样的护主忠臣。


日后,在刘邦成为大汉王朝的皇帝时,每次到大梁的时候,他都不忘去信陵君的墓前拜祭。刘邦特别设有五户







守坟人,世世代代奉祀不绝,以表达自己对信陵君的尊重与追思。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