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德苏军只有三十八万兵力,却为何被誉为苏联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这是苏联阵营对抗敌人的第一线啊。
从1945年德国投降开始,苏军就在东德驻扎直到1991年,前后长达46年之久。
驻德集群的指挥部位于东德的措森。
这股苏军是本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构成,正式成立于1945年7月9日。
如果苏联、华约同北约开战,驻德苏军当然首当其冲,是作战第一线。
所以,驻德苏军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装备最好,训练最佳,最满员的部队。
在苏联大纵深理论下认为,一旦爆发战争,驻德苏军不能单纯防御挨打,而必须以攻为守,作为进攻的第一梯队。
所以,驻德苏军配备大量攻击性武器。
苏军驻德集群的单位参与了1968年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行动。
1989年,作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一部分,苏联驻德集群转变为防御力量的部队,坦克部队于1989年撤出德国,并在1989年6月1日更名为西方集群。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军接管西方集群并继续驻扎在原东德地区,3年后全部撤出。
然而,德国的领土面积是有限的,大体相当于我国一个大省。而东德的面积更为有限,而东德人民军已经有近20万规模,所以驻德苏军是有限的,放置30多万就是极限了。
然而,这30多万苏军就像上面说的一样非常精锐。
驻德苏军有十个坦克师,七个机械化步兵师, 两个合成集团军,一个航空军,全员38万人。
坦克总数高达7000多辆,近千架作战飞机。
大家想想看,这对于一支38万的军队是什么概念?
坦克就有7000多辆,加上步兵战车、装甲车大约2万多人,装甲武器总数就有3万多辆。而士兵才有30多万,等于每一个士兵都可以进入装甲车作战,完全实现了机械化。
机械化程度如此之高,军队规模又如此之大,实在惊人。
大家要注意的是,同驻德苏军协同作战的东德人民军,也非常夸张。
他们常规军力为17万人,然而柏林墙倒塌前却有2380辆坦克,7620俩装甲车,2500门火炮;400架作战飞机,90架直升机;191艘舰艇。
大家算算看,17万人有1万辆坦克装甲车,也高度机械化。
同等规模东德人民军的重武器数量,远远超过周边其他北约国家。
东德人民军配合驻德苏军,可以达到50多万规模,是高度机械化的部队。
面对这50多万大军的冲击,任何国家包括北约也是笑不出来的。
如果这支部队放在当年的中苏边境,对我国就会有极大的压力。
了解苏军驻东德西部集群之前,先看看普京大帝东德服役的年薪:当年,普京同志在驻东德克格勃办事处服役。普京同志月收入300卢布的国内工资、85马克伙食津贴、747卢布驻外津贴——普京有两个不工作未成年的孩子,可以领取650马克的津贴。而在20世纪80年代,卢布和东德马克的汇率大约1:2左右,普京的所有收入折合1415卢布左右,大约相当于现在人民币2万多元,这在苏联属于极高收入,当时苏联一个部长的月薪只有900卢布——苏联当局对西部集群的投入可见一斑!
1945~1954年,驻东德部队名为“苏军驻德占领军队集群”;1954~1989年,它又更名为“苏军驻德军队集群”;1989~1994年改名为“西部军队集群”。司令部驻地位于波茨坦,后移至温斯多夫;
苏军驻东德西部集群是冷战时期最精锐的苏东部队:它由1个航空军(下辖5个歼击机师),3个近卫坦克集团军、2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组成。下辖11个坦克师,8个摩步师,149个旅,42个独立团,共54.6万人。它拥有7700辆主战坦克、2800辆步战车、900架作战飞机!另外,它的战术导弹带核弹头属于常态化部署:一旦开战,它们将首先出击北约各个军事目标——所有坐标都是经过"格鲁乌"远程侦察部队、间谍们反复侦察标定的,为了防止出现误差,西部集群的"格鲁乌"远程侦察部队常年驾驶货运卡车在北约诸国道路网络上行驶!
此外,苏军驻东德集群常年保持90%的满编率——除了东德人民军,它是苏东军队中战备率最高的军事单位!
苏东集群往往装备最精良的武器:20世纪80年代,中国苦苦思索如何抵抗T—72们的洪流时——它在苏军驻东德西部集群却没有服役:它的技术档次不够"高、大、上",西部集群看不上它!因此,西部集群清一色的高档T—64、低档T—80!而空军战斗机装备米格—29、苏—24、苏—25、米格—23(改)等苏联前线航空兵最先进型号——侧重压制美国、北约战斗机、夺取制空权!
西部集群第16红旗前线航空兵6集团军下辖3个歼击航空兵师、2个歼击轰炸航空兵师、1个独立运输航空兵团,以及一支代号"海燕"的运输机分队:它装备2架伊尔-76运输机和一架图-154客机,以及数量不明的米-8MT公务直升机。
这支精锐航空兵部队训练体系完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居苏东空军榜首!苏联解体后公开的档案中列明攻击计划是如何展开:第16集团军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在徳国上空建立2-3条空中走廊(宽度40公里、深160公里以上),地地战术导弹尽可能破坏攻击区域内重点目标一机场、防空导弹阵地,电子战飞机实施大规模电磁压制!
苏24MP"击剑手”F开战之初逐个摧毁北约地面雷达站:第一波攻击机群随之蜂拥而至。而对北约打击的第一波打击动用320枚核弹头,其中60枚20万吨当量,余下部分为小当量战术核弹,它们足以摧毁北约主要指挥/控制设施、武器仓库和空军基地。苏军预计第16航空集团军可以承受85%的战损率,由此消耗掉北约前线的预警/防空体系!
不过,它同样对走私生意驾轻就熟:将苏军建材、燃油等军事物资偷卖给西德不法商人,换取苏联将军们急需的梅赛德斯、奥迪轿车,以及冰箱、录像机和彩色电视机。甚至连西德议会议员的家族专用轿车也被运送到莫斯科……
为了保证驻东德集群战斗力,苏军在东德占有东德大约十分之一的土地:777座军营,47座机场,116个训练基地和演习场——每个月都与东德人民军进行实弹演习,确保东德人民军拥有95%的满编出动率!
所以,冷战时期的苏军驻东德集群不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合成战术集群,它也是苏军后勤体系最完备的军事单位!
冷战结束前后,苏联驻东德集群的将军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原本卖给西德的AL—31大修线卖到亚洲某国,它为该国建立苏式重战自主维修能力立下汗马功劳!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当然,老话说的好,这好钢他就得用在刀刃上。
您要知道驻德国的部队呆在啥地方?那可以说是和西方阵营对峙的最前线,冷战那会双方吹着胡子瞪着眼的时候,那可不少,您要是搁这的力量弱那么一丢丢,您看美国人不会拱火欧洲,撩吧一下苏联人?
这要是给撩吧好了,指不定这要出啥幺蛾子,搁这里头放点足够震慑的力量,他就是再撩吧,也得比比自己的大脖子到底粗不粗,能不能抗下苏联人的一击不是?
那么接下来咱就聊一聊这驻德苏军到底是咋回事。
咋说呢?这股子苏联军队,驻扎在东德那可有些年头了,咱别的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45年九月二号结束的,但这驻德苏军可是在1945年七月九号就开始组建起来。
你看德国人还没投降呢,这早俩月就已经开始组建这支军队了。
这时间,咱掐到苏联解体的1991年,掐头去尾这可是四十六年的时间,都快半个世纪了。
那么这军队组成最初是来源于俩地方,一个是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
这个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咱就不说,这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可厉害,那可是朱可夫带领下攻入柏林的部队。
您就说吧,一条是朱可夫带过的队伍,另一条是攻入柏林,哪一条拿出来这都值得嚼咕半天,牌子就硬。
咱别的不说就驻德苏军这块他就有好几支挂着近卫字眼的部队。
您要知道挂上近卫这俩字的,那都是在二战打硬仗打出来的,一般的部队你都挨不到这俩字上呢?
这里头有红旗第一近卫坦克集团军,您看又是红旗,又是第一的,这还加上近卫,这三个词砸在秤上,那都是压秤砣的存在。
当年库尔斯克战役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一次会战,同样是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战,他这红旗第一近卫坦克就参加过。
接着就是第二近卫坦克集团军,这虽然少了红旗俩字,但能挂上第二和近卫也是足够有硬度的部队。
总之六个集团军,除了红旗第十六航空集团军之外,这可都挂着近卫二字的。
接着是什么火炮,火箭,信号,工兵,舟桥,直升机等等的旅级师级团级单位,足足有二十五个。
所以这里头的士兵就有三十三万八千多人, 为了放下这些个部队,苏联人修建了七百七十七座军营,四十七个机场。
这还不算五个特殊武器仓库呢?至于人家咋个特殊,这就得您自己琢磨了,毕竟人家能挂上特殊俩字,这里头可不会放啥步枪机关枪的东西。
除了这些个战斗单位,还有军属社会编制人员二十万八千多人,这还不算九万多名的军人子女。
毕竟这部队一呆可就呆了快半个世纪了。
当年普京就在东德这块工作过。
好了,咱接着说。
这人数是一个方面,另一个就是装备,光坦克就有四千二百辆,各类装甲车八千二百辆,各种火炮三千六百门。
这些装备人员还不算啥,毕竟你人员在多,装备再怎么牛叉,可要是不训练的话也是不成的。
所以为了保证这些部队的战斗力,苏联人还修建了一百一十六个训练基地和演习场。
苏联人不仅要自己保证战斗力,他还要保证东德人民军的战斗力,所以每个月都要拉着东德人民军,演练个一二三出来。
在这里,咱还得唠叨一下东德人民军的部队是个啥样的。
光部队人数就有十七万,自己使用的坦克有两千三百八十辆,火炮有两千五百门,这还不算,还给他们装备了一百九十一艘军舰。
这要是俩支部队加起来,那可就是五十万的部队,七千辆坦克,一万多辆的装甲车。
就这规模,您随便提溜一个欧洲国家的部队,能比吗?不能够啊!
所以啊,您自己瞅瞅这像是一支蹲在这里防守的部队吗?压根就不像,怎么看怎么像进攻性的部队。
其实,人家苏联也就是这么想的,一旦战争爆发,这驻德部队那可是作为第一进攻梯队使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冷战那会,欧洲这块老是说什么钢铁洪流,钢铁洪流的,您以为是个虚词吗?压根就不是。
不然美国人也不会研制什么M388核炮弹,那家伙三个人就能发射,全长不到一米,最粗的地方直径也就二十八厘米,就这武器核当量是十到二百五十吨。
那也算是丧心病狂了,美国人不仅生产出这些个东西,还装备了不少所谓的原子作战大队,就顶在德国前沿上头了,每隔那么几公里就有这么一支原子作战大队的存在。
目的就是为了用这一批批的核炮弹,顶住苏联人的钢铁洪流,给北约这块组织集结军队做点准备。
典型的拿别人土地不当土地的。
而这些个所谓的原子作战大队,在发炮之后,要是没有在短时间内找到可以躲避核辐射的地方,这三个人组成的原子作战大队基本就没了,因为这家伙的爆炸范围比有效射程还远。
这东西一旦发射,爆炸之后那片区域四十八个小时,任何人都难以进入。
这丢到一边,咱也不提,就说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这驻德部队还参与其中了。
以上这些还不算啥,这些个驻德部队的待遇可不低啊,当年普京在这里工作的时候,所有的收入可以达到一千四百多卢布,而当时苏联的部长也就九百。
所以您从这方方面面都能感觉到,这苏联驻部队那都是精锐,当时装备的武器可以说都是苏联最为先进的武器。
毕竟,这要是把整个苏联军队比作一根长矛的话,这矛尖就是驻德部队。当年苏联可是吃了这方面亏的,别的不说二战那会,这矛尖不好使,被德国人一开战打的鼻青脸肿的,连个回头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也就是说,当时欧洲看着这个庞然大物的驻德军队,心里只有恐惧了。
只不过后来苏联倒下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从二战结束后一开始苏联在德国部署的就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全部都是在战争中功勋卓著的精锐部队,非常典型的例证就是一开始部署在德国的9个苏军集团军全部是近卫集团军和突击集团军,相比于一般的野战集团军,近卫集团军和突击集团军的编制更加庞大,拥有更多的技术兵器,具备强大的战斗力,担负重要方向上的进攻和防御作战。而且驻徳苏军的统帅机关是以苏军原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部为基础组建的,该方面军曾经是苏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战略集团,该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元帅也成为驻徳苏军的总指挥,朱可夫元帅是苏军中公认的第一元帅,苏联一开始在德国部署最强的指挥机关和作战部队足见对德国的重视,这里是对抗西方国家的最前沿!
随着欧洲形势的时好时坏,苏联也一直在缩减或者增加驻徳苏军的兵力,虽然数量有所变化,但是仍旧部署着苏军最精锐的部队,近卫部队的数量超过一半。在苏军的装备现代化更新中,驻徳苏军总是最先接受最先进、最现代化的装备,包括核武器在内。80年代中期,驻徳苏军装备了7700辆坦克,其中5700辆装备在现役部队中,还有2000辆在坦克储备仓库。除了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在,驻徳苏军还拥有强大的空军和防空兵力,包括最强大的空军第16集团军和11个防空导弹旅和3个独立防空导弹团,在所有苏军部队中驻徳苏军的防空兵力和空军比例是最高的。
1990年苏联解体前夕,驻徳苏军的总兵力达33.7万人,装备4100辆坦克,包括3000辆最新的T-80B型坦克,还有超过7500辆装甲车、3.6万门火炮系统、940架飞机、785架直升机,战斗力十分强大。而在80年代,驻徳苏军还要比这再多20万人、3800辆坦克和800门火炮。
前苏联军队一直在准备打一场世界级的大战,因而保留了一套规模庞大的动员体系,大部分苏军野战师都是编制只有10-20%的基干师和50%的缩编师,这些师无法在战争爆发后便立刻投入前线,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动员,而驻徳苏军全部是齐装满员的满编师,无需任何动员便可以立刻投入战争,是苏军中战备等级最高的部队,所以称之为苏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也就完全不为过了。
“坦克控的军迷”一定喜欢这张动图,这张动图当中的这些坦克装甲车辆就是参加“西方–81”的苏军驻东德部队的装备,当时《红星报》(地位相当于我们的《解放军报》)的记者乘坐直升机低空航拍参演的苏联驻东德部队的演习装备,整整用了5分钟时间...可见苏联驻东德部队的庞大!
苏联驻东德部队被称作西部集群,又称:西部集团军。是由二战期间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这些参加“柏林战役”当中的几支王牌“红旗近卫坦克军”为根底组建的部队,科涅夫、崔可夫…等苏军元帅都担任过这支部队的司令员。
苏军占领东部德国之后,迅速的占领了原来德军的兵营,将碍眼的“纳粹鹰”标志移走,换上了“锤镰标志”,从此驻德苏军在东部德国驻扎了差不多50年的时间,直到两德统一后才撤回到苏联境内。
那么“西部集群”到底有多强大?做为冷战的矛尖“西部集群”在1990年苏联官方公布的数字是:员额363960人、5880辆坦克、9790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车、4624门各种口径的火炮、625架固定翼飞机和698架直升机(这些都不是准确数字)…这些部队和装备使用了:兵营、机场、战役储备仓库、训练基地...等军事设施合计1000座,足足占据了东德10%的领土面积!
“西部集群”的军旗,冷战高峰期间的东德领土内军队数量超过了100万人(苏军、东德人民军和其他华约国家的军队),并且是装备最好、士气最高!根据两德统一后,西方情报单位查看前东德人民军的档案内容发现:东西方对峙期间,多次出现一旦“冷战”变成“热战”驻东德的“华约组织大军”在核武器的支援下首先“闪击西德”!并且是多路进攻要彻底的消灭西欧的“帝国主义的老巢”,当年的“西方–81演习”就是一次规模庞大的演练,这次演习正是苏联处于巅峰状态时期,也确实让西方国家瑟瑟发抖。
由于处于冷战的最前沿,“西部集群”集群的装备一直都是苏联时代除拱卫莫斯科的几支卫戍部队外最好的,T64/T72/T80坦克都是优先装备,1980年代初刚刚研制出来的“米格–29A”前线战斗机也大量列装。
苏联军队通过二战期间的大规模机械化战争的洗礼,尝到了在欧洲平原上进行“大纵深突破战法”的胜果,战后更加注重机械化兵团的建设,由于苏联军队的人数相对较少,所以苏联的坦克师和机械化师的装备数量显得很大,但即便是齐装满员在人数上也未见得增加多少,也就是说以当时苏联坦克师/机械化师的装备标准,一个师应该是1.8万~2万人左右的“加强师”,但苏军并没达到这个标准。
德国统一后,“西部集群”也没有待在德国领土上的必要了,图片上是刚刚才装备的“通古斯卡”弹–炮
合一近程防空系统,这是北约国家没有的装备,又装车运回苏联。
1990年代对于苏联人包括一般战士来说,去东德是美差,当时的东德生活水平在东欧国家当中是最高的,到东德部队住房条件最好、饭菜最香,还能看到异国风情...这都是让人向往的事情,但是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西部集群”要撤回苏联,对苏军的中下级军官、家属、一般士兵来说很迷茫,因为今后的生活、工作都没有着落...为此,统一后的德国政府为了“感激”苏联的撤军拿出了近200亿美元的资金,法国、意大利...等国也拿出了45亿美元,给苏联撤军的补偿,给这是“无家可归孩纸”们修建住房、进行社会需要技术培训...等等事宜。
俄罗斯的坦克坟场,里面肯定有不少装备是“西部集群”的,冷战结束了、苏联解体了,俄罗斯也供养不起近450万的庞大军队数额,开始了大量裁军工作,“西部集群”除了极个别的精锐部队之外,绝大部分的编制和武器装备都被裁撤掉了...冷战的矛头也成为了历史。
在20世纪的欧洲,尤其是英国人眼里,苏联苏维埃是比德国纳粹还要可怕的政权,遏制红色苏联比提防希特勒还要紧迫。
所以丘吉尔在战前不愿意跟斯大林结盟,才让斯大林跟希特勒的手握在一起,签下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始了瓜分波兰的交易。到了苏德开战,丘吉尔才不得不出于利益和苏联短暂结盟。
二战结束之后,丘吉尔就迫不及待发表了那场著名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可叹德国在二战之后被弄得支离破碎,成为东西方冷战的前沿,东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桥头堡,西德则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前沿阵地。两个阵营磨刀霍霍、剑拔弩张,随时准备拼个你死我活,争个输赢胜负。而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华约的老大,责无旁贷担任起抗衡西方、保卫小兄弟的重任。
北约为了防止苏联的扩张和侵犯,数十万大军部署在西德,配备了最先进的武器,枕戈待旦、严阵以待。
而华约这边也不敢怠慢,把看家的武器都部署在这里,几十万军队也紧绷着神经,随时打算投入战斗。
好多人对此大惑不解,苏联军队是保家卫国的,不把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部署在莫斯科,却来给东欧人看家护院,太不可思议了。
人们心里有这样的疑问很正常,因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苏联在东德部署的苏联军队里的精锐部队,表面看的确不合常理。
可是要仔细分析,苏联人这样做并不吃亏。
因为在二战的时候,德国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苏联从此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不仅付出了2000万人的牺牲,自己的工业设施和交通枢纽也被炸了个稀巴烂。吃一堑长一智,东西方爆发战争,决不能让二战的悲剧重演。
照这样看来,在东德部署重兵,御敌于国门之外,对苏联来说,是一场最划算的买卖,怎么投入都值得。
那么,苏联当时在东德的驻军到底有多强悍?
驻扎在德国的这支苏军,都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王牌部队。战斗经验丰富,思想坚定,作风硬朗、意志坚强。而苏军的指挥官,也是苏联红军的精英,获得过斯大林嘉奖,实战经验丰富,军事才能出众,能力挽狂澜、独当一面的英才。
苏军的部队在1949年完成部署,这支部队共有5个集团军,24个整编师,还有一支航空集团军,兵力在34万人左右,分布在东德全境,部署德268个战略要地,驻扎在777处兵营,还有的部队驻扎在各地的机场和大大小小的训练场。
除此之外,东德还有来自苏联的情报人员、政工干部、后勤人员、特别行动小组和随军家属30万人。
二战中,德军就是因为有机动性非常好的装甲集群,才让苏联处处被动挨打,屡战屡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吸取了二战的教训,斯大林部署在东德的都是机械化部队。
这些部队包括4250辆主战坦克、8280辆装甲车,10650辆机动车辆、690架战斗机、侦察机、运输机/和80架直升飞机。这支部队还包括-5个摩托化步兵团、两个自行火炮团、两个担任防空任务的导弹团。
除此之外,东德苏军还配备有3660门各型火炮, 180架火箭炮及导弹系统。驻德苏军下设11个部门,其中包括2个指挥部,一个政治部、一个侦察部、一个通讯部、一个工程部、一个医疗部、一个后勤部和一个防空中心、一个装备中心、一个防生化武器中心,各种配备非常完善。
可以说,东德苏军是苏联威胁西欧的一把利刃。从任何角度上看,东德苏军都强的令人发指。从东德苏军成立以来,这支部队就没打算过打防御战,而是将重心始终放在进攻上。1981年的苏联“西方81军演”让北约明白,如果东德苏军真的突袭西欧的话,北约除了核武器外没有任何办法阻挡他们,因此这支部队成为了最令西欧各国害怕的一支部队。
1939年8月,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没想到时间到了1941年6月,几百万德军会突然扑向苏联,一个月之内,将3大战线向前推进了600多公里。
从这个时候开始,苏联和德国就正式交战了。其实此前他们是盟友关系,而且苏联为了与德国结盟,甚至在1941年4月份,出卖了咱们,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直接导致咱们在抗战过程中遭受了一记重拳。
可结果苏联还是被德国给揍了,苏德战争号称是二战最大规模的陆战。双方投入了大量装甲部队,打了足足4年之久。最终在1945年4月30日,苏军反攻进入柏林,正式击败了德国。
此后的1个多月时间里,苏军长官放任手下人在柏林做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这也能理解,毕竟数十万战友倒在了德军的坦克之下,不报复一下,说不过去。甚至有人说,如今的柏林人,一大半都被苏联换过血了。这当然夸张了,但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雅尔塔会议上,苏联、英国、法国和美国,对战胜德国以后,如何瓜分德国,已经做好了一张详细的地图。所以说这个时候苏联必须要派遣一支部队,镇守他们所占据的德国部分。
这一地区,后来被称为东德,而占领东德的这支军队,则被称为苏联驻德国占领区集团军。那么这支军队有何特殊之处呢?
一、驻德苏军是攻入柏林的那些军队。
有人问,为啥说驻德苏军战斗力最强。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这些军队,恰好就是攻入德国柏林的主力军。这帮人战斗力不强,还有谁的战斗力强呢?
那时候的苏联损失惨重,德军一言不合就俘虏数十万苏军,导致苏军的核心主力损失殆尽。这个时候苏联只能不断启用刚刚训练好,甚至还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的士兵上战场。
而这些士兵上了战场,大多数都成了炮灰,压根就没太大作用,纯粹负责撑场面。就好比打群架的时候,别看对方人多,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来凑数的,真正敢动手的没几个。
因此苏军此时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最初一大批主力军,都在抵挡德军的过程中损耗殆尽了。不是在战场上被杀,就是成了战俘。而后面一批新兵蛋子,虽然数量不少,可战斗力不够。
所以说,攻入柏林的这支苏军,自然就成了苏军当中的核心力量。他们经历了对抗德军的卫国战争,而且成功存活了下来,还攻入了德国柏林,你说他们强不强?
二、这30多万苏军,是对抗北约的主力。
如果说,第一批驻德苏军,战斗力强悍,是因为他们曾经经受了二战的洗礼。那么此后的驻德苏军,一批批下来以后,为何还是以战斗力强悍著称呢?
其实这事儿也很好理解,当德军战败以后,世界格局开始重新洗牌。这个时候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成了美国的马仔,他们结盟以后,势必对苏联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1949年4月,以美国、英国、法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们,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这个组织就被称为北约。
北约的建立,很显然是在针对苏联。因此苏联必须要靠一支强有力的部队,作为抵挡北约的定海神针。
驻德苏军和西方占据的德国部分,只隔着一面墙的距离,基本就在最前线了。所以说,这就是这支部队为何长久以来,一直富有很强战斗力的主要原因。
没两把刷子,压根不敢给苏联看大门啊!
尤其是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以后,直接把苏联这边搞紧张起来了。他们立刻在华沙开会,签订了《华沙条约》,因此他们组建的这个组织被称为华约。
作为华约的最前线,驻德苏军的战斗力必须要始终强大。否则一旦北约猛攻,那对华约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打击。
三、驻德苏军的规模如何?
驻德苏军大致上可以分成3个阶段来看。
- 第一个阶段,1945年到1954年。这是华约成立之前,也是西德加入北约之前,这支部队,被称为苏军驻德占领军队集群。
- 第二个阶段,1955年到1989年。这是著名的冷战时期,东德成为了华约国家,东德和西德开始了针锋相对的局面。这支部队当时被称为苏军驻德军队集群。
- 第三个阶段,1990年到1994年。这是苏联解体、东德开始并入西德的时间。这个时候,这支军队,被称为西部军队集群。
那么既然战斗力如此强悍,驻德苏军的规模是怎样的呢?刚才提到了30多万人,这还是比较准确的一个数据。
苏军从1949年开始,陆续在东德建立了777个军营,此外还有116个军事训练场。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驻德苏军的规模达到了33.8万人。
除了有这么多人以外,驻德苏军还有4200多辆坦克、8200辆装甲车、3600门火炮、10.6万辆机动车、680架直升机、180架火箭炮等。
无论是人数还是武器装备,似乎和二战时期的苏军前线部队都不好比。但是你要知道,那是在和平时期。
和平时期,苏联要养着这支30多万人的部队,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就问你这需要花费多少钱?
总结:战斗力强不强,其实也没拉出来练练。
不管怎么说,驻德苏军的工资水平是相当高的,毕竟属于出国办差。所以这支部队每年的花销,占据了苏联军费的很大一部分。如今赫赫有名的“普大帝”,在1985年到1990年,就曾经在驻德苏军的部队里服役过。
1945年的时候,这支部队的战斗力,那是没话说的。毕竟他们经过了德军炮火的检验。可到了这批士兵退役以后,新上来的这些人战斗力如何,其实就不好估量了。
毕竟北约和华约整天叫嚷着要打群架,可怎么都没打起来。驻德苏军虽然距离西德仅仅隔着一堵墙,可偏偏没有和西德发生过较大的军事摩擦。
因此这支军队到了后期,我认为已经成为了尾大不掉的累赘。苏联在这里无法获取更多的价值,反倒是每年投入了巨大的军费。或许这笔钱也是压死苏联的稻草之一。
东德是平推欧洲的桥头堡,是苏联海外军事建设重心中的重心,苏联当然要把最强的军力配置到这里了。
驻德苏军叫做苏军驻德集群(Гру?ппа сове?тских войск в Герма?нии),为驻东德的苏军部队在1949-1989年的名称,1989-1994年称为西方集群。巅峰时期其编制下属陆军6个集团军和1个空军集团军。陆军包含21个师,总兵力有50多万人,而不是38万人。其中坦克师11个,摩步师9个,炮兵师1个。空军的前线航空兵第16集团军下属4个歼击(或歼击)航空兵师,1个轰炸航空兵师和6个独立的航空兵团。兵种配置比例上,坦克师数量超过了摩步师,为的就是充当进攻欧洲的开路先锋执行大纵深作战,其攻击性可见一斑。
苏军驻德集群的徽章
而苏联在欧洲的其他几个集群——中央集群(驻扎在捷克斯洛伐克)、北方集群(驻扎在波兰)、南方集群(驻扎在匈牙利),都只有寥寥几个师,每个集群人数不超过10万人,还要忙于牵制当地的华约国家,基本上是一种治安力量,与苏军德国集群/西方集群根本无法相比。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二战结束,美苏两个曾经的盟友,矛盾愈发尖锐,冷战的序幕也由此拉开。而战败的德国则成为了这两个国家冷战的最前沿,不但德国被分为联邦德国(西德)和民主德国(东德),美苏双方还在德国驻扎了大量军队。其中苏联驻扎在东德的军队大约有三十八万,这支苏军也被誉为苏联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驻德苏军能有如此赞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处于斗争的最前线。作为驻扎在冷战第一线德国的部队,驻德苏军时刻都有可能投入到战斗之中。进攻时,他们要成为排头兵,冲锋在最前面;防守时,他们要抵御住敌人的第一波抢攻,为后续的行动争取时间。如此重要的指责,使得驻德苏军,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国内最优先的保证。
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苏联最新式的武器装备总是被优先供给驻德苏军。如T-64坦克、T-80坦克、米格-29战斗机等苏联王牌装备,都会在服役后的第一时间列装驻德苏军。
其次,人员精锐。驻德苏军绝大多数都是参加过二战的精英部队,拥有近卫和红旗称号的部队一大把。这些部队拥有光荣的传统,士兵们个个都是精挑细选,这么一群士兵组建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此外,17万东德人民军在战时也会归苏军驻德集群指挥。东德人民军虽然只有17万部队,规模并不算大。但是东德人民军官兵素质都很高,再加上东德为其装备了先进的武器,使得东德人民军战斗力在华约中仅次于苏联,就连美国都非常的忌惮。
有了东德人民军这样一支精锐作为助力,驻德苏军可谓是如虎添翼,战斗力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本人个人观点,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