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我看余秀华的诗跟同样是女性,舒婷、翟永明等写诗很不一样,很多像流水账,甚至有些很雷人。她算得上一个诗人吗,还是只是网红?
一个浮躁的社会里,金钱以它特有的用途,占据了绝对制高点,因此,金钱以外的任何东西,都趋于它的膝下,拜金主义横行于世,文化的精髓从精神领域跌落,已然被排挤,甚至没有了一席之地,而诗的悲哀,更是惨不忍睹,致使人们的精神层面缺失。
说到余秀华,先激动地点一个赞,这或许也是在给一种文化现象点得一个赞。
毋庸置疑,余秀华的诗,在我看来,是现代诗的优秀代表。随着她的名噪,她的诗作及其她的人,早已被众多媒体网络介绍的十分详尽了,所以就不再妄加评论了。
在这里说的是,余秀华现象越多,才能点燃文化的繁荣,才不失一个文化泱泱大国,我们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迎来文化的百花齐放,色彩斑斓……
我比较反感媒体使用“脑瘫诗人”这样的称号,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一个创造性的职业和身体特征联系在一起。
如果有脑瘫诗人,是不是也要称呼其他职业“前列腺炎大师”、“痔疮画家”?
回到正题说说余秀华的诗歌。
大概有很多普通的读者,不明白现代诗到底需要怎么去欣赏。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古代的诗歌(包括古体和近体诗)和现代诗的区别。
古代诗歌最大的特征之一是受到句式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字数里表达出相对完整的事情或感情,所以语言很重要的一个要求是“凝练”。
而现代诗没有这个限制了,每句诗,一个字也可以,十几个字甚至几十个字,只要排得下都可以。“凝练”不再是现代诗最重要的特点,如果再流于常规表达,那就和散文没什么区别了。
所以窃以为现代诗所需要做的,是在语言表达上求变,创造惊喜。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极好的想象力和语感。余秀华的语感是很好的。
“云落在湖水里,
她落在云上,
树影落在她背上。”
这是很简单的一个女人在湖边散步的白描。但恰恰是每样东西,都不在自己该在的位置上,通过这种表达,建立了一种打破时空架构的构图。
来不了了。
中年得慢慢行,
他在小酒馆还没有醒来 。
一股无力、无奈,在这种欲说还休的表达里流露。
从村子中间向北,抵达横店小卖部再沿途返回
不会遇见更多的人,更多的车
一滴水在盆子里滚到那边,再滚回来
不会被看出销蚀的部分
用一滴水的意象写生命在无意义的时光里慢慢被消耗。
语感这个东西很奇妙,它是把字词安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句子之间、句子与其他句子之间,该突兀时突兀,该柔顺时柔顺的一种能力,是让别人读上去舒服的一种能力。余秀华的语感是极好的,好过大部分之前已成名的作家。后来那个范雨素在叙事上的语感就相对差了很多。
许多现代诗喜欢用大量的隐喻,导致读者会“看不懂”,其实读一首诗,就像在人群里找一张喜欢的面孔,可能看过去都很普通,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跳出来一个惊喜。你也说不上来哪里好,但就是喜欢。
你也读不懂花,但你看到它时,心里觉得美。
很难想象,一个被贴"脑瘫"、"农民"、"女人"这些极具偏见的标签下的余秀华,会写出如此文字。人生之中能够透出极强的哲学性思辨,这种思辨为所有在忙碌之后不知生为何物的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说是共鸣也好,说是被打中内心也罢,让人不得不抬头,发现自己之小,世界之大,这个小,不只是余秀华说"诗歌是一个很小我的事情"的小,还有一种渺小,卑微,以及忘记了这份卑微的自大。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随着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突然走红,她的生活也因此改变。媒体频繁登门采访,更多的诗人、批评家开始评价余秀华的诗作。如果不是这首突然就火了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余秀华还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农妇,叼着烟,去喂兔子——如果要说她有什么和普通农妇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她患过脑瘫症,影响了她的运动机能,走路有点不顺,笑起来的时候面部表情也似乎不完全受自己控制。但正是因为这一点,当她因诗而红,更多人把注意力放在这个"脑瘫诗人"的娱乐点上,而没有好好去对待她的诗歌。
余秀华的诗歌才华是惊人的——她具有简单几个文字就创造出意象的能力。可以说诗歌是余秀华的精神居所,余秀华通过诗歌打开自己,裸呈自己的生命感受与体验。其大量的身体书写丰富了诗歌表达的向度,维系了诗人冲动情绪、个体体验、本真幻想的支点,诗人借由身体这一中介沟通了现实境遇与命运本质的桥梁。由身体意识所引发的冲动、挑动、打动、撼动而成的诗歌,是诗人余秀华构建自己精神大厦的基石,是宣泄情感欲望的喷口、源泉。
余秀华的诗歌是诗歌天地的一颗偶生的稗子
余秀华的诗水平如何?这的确值得好好探究,但毫无疑问的是,只有把余秀华身上的标签逐一剥离,才能真正体会她的诗。
假如你是沉默的,身边的那个人也无法窃取
你内心的花园,内心的蜜、你的甜蜜将一直为自己所有
没有一个盗贼,没有季节错乱的蜜蜂
雪徐徐落进院子里,世界维持着昨天的次序。
——《假如你是沉默的》
余秀华是一位诗人,但是在她的诗歌之外,她的先天缺陷、农村背景甚至是语言风格,也在过度的放大中遭到无意或者是有意的误读。这首《假如你是沉默的》可以看作是对那些声音的抗议。毫无疑问,余秀华的诗的动人的,是有诗性的。与当代诗歌口语化、大众化潮流不同,余秀华的诗歌语言具有很强的诗性特质,语言的本色与力度呈现出她对外界敏锐的感受力和面对痛苦时的审美姿态。如果仔细分辨,余秀华的诗是有源流的。她抛开了方言,舍弃了古诗,从现代诗,包括大量译介的西方现代诗那里寻求营养。所以,她不是一个天启、一个奇迹,而是有自觉地在阅读和写作。在艺术上,她吸收了很多西方现代派的东西,通感,陌生化,叙事,日常生活场景表达等,这些技巧她都非常熟悉并运用自如。
余秀华的诗歌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况性诗歌,这类诗歌表达的是对自我身份意识的某种寻找和审视。在她的诗歌某些句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主体在不断消失,生成各种动物、植物、甚至生成各种不可感知的东西。另一类是人存在的经验性诗歌。她将这类诗歌几近被滥用的美好文体托举出文字泛滥的激流中,显示出它发展千年而未曾凋落的婉转之光,还带有一丝"未完成"的味道。
余秀华对于自己的诗歌创作,有着充分的自觉。余秀华的诗中有一种深沉的关于生命情感的东西,或者反过来说她是把所有生命的热情、愿望、信仰、绝望,都宣泄在了她的诗里。对她来说,诗已经不称其为诗,而是承载生命另一种状态的某种容器。用她自己的话说,诗歌就是一个让人安心的东西。她远离了文学的实用性,也没有把诗当作实现某种抱负的工具,她在诗中救赎她自己,诗在她的笔下还原了诗的本真。准确的文字,流畅的节奏,清新的意象,迷离的意境,适中的人文深度——这让她的诗在众多高山仰止的现代诗里,多了一份亲和,也令其收获了更多诗圈以外的读者。懂诗的,叹那股子彻底与凌厉。不懂诗的,爱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味之清欢。
余秀华是真正的诗人吗?——是,也是一个渴望挣脱束缚的灵魂
我遇见他的时候,他阴险一笑
我认识你,我们在午夜脱下囚衣,又在黎明穿上,在清晨各奔东西,又在黄昏聚集
说起人生,他喝起一口酒,大喊一声——
跑。
——《通缉犯》
余秀华曾说,写诗是她对这世界唯一的贡献。
有人曾经这样对她做出评价"我觉得余秀华的诗写得刚刚好,孔子讲文质彬彬,一个人的实质超过了他的文字就显得粗野,如果一个人的文采超过他的本质,就显得有点酸。而余秀华的诗,文字就显得刚刚好"。
余秀华是一个好诗人,余秀华是一个好诗人,这个好绝非"那一缕乡愁道不尽"的好,而是"堂吉诃德还在不断向着风车挑战"的好。虽然她的诗作仍然存在种种不足,但是那种随口即诗的语言天分、极强的情感冲击力、对生活里的某些瞬间细节的把握能力,都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的但是,在专业、诗歌史的角度上,她仍然不是一个时代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诗人也许在克服自身的弱项之后,她有可能达到这种程度,但至少现在不是。有人说特殊身世造就了余秀华。其实,苦难的环境绝不是一个人能写、会写、写好、写出名的必要条件。余的生命里,诗歌更像一种必然。读越多,就越相信,这样一支被上帝亲吻过的笔,离开"农妇""残疾人"的手,一样有成名的一天。而从量和质来看,她还有许多可能性。
中国新诗发展了百年,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随着诗人之死、以及各种光怪陆离诗歌文字的出现,人们对诗人的误解不断增多,诗歌也成为了晦涩难懂的同义语,诗歌的创作一度走向困境。以"诗人何为"的质询也换了几次语境。可是,正如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个时代的目光,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内核。
余秀华的出现给沉闷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血液,这符合普通读者对诗歌亲民性、大众化的期许。这里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另外,她这样的草根身份,符合如今浮躁社会的期许。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余秀华,还会有李秀华张秀华出现,早晚会出现。而要想对余秀华做一个整体性的评价,给她在当代诗坛里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恐怕是一件十分困难(有争议)的事情。与大多数人的印象相反,当代诗人里高手辈出,好手如云,余秀华的整体表现可能不会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样出色。
余秀华,一个奔跑在逃逸线上的诗人,她埋藏在诗歌以及创作行为中的密码,等待着我们去解开。
余秀华是不是诗人?她写的是不是诗?
我觉得,余秀华最初的大红当然是微信炒作(别人炒作的)的结果,但是从她的诗作来看,余秀华写得很多作品确实是优秀的诗作,余秀华确实可以称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最早在微信转发并导致余秀华一夜之间红遍朋友圈的是远在美国的沈睿教授,她转发了《诗刊》编辑刘年的微信,并且把余秀华的诗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作为大标题,不乏标题党的意味,一下子引燃了整个朋友圈。此后,湖南文艺出版社和广西师大出版社分别出版了她的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和《月光落在左手上》,广西师大出版社的销量就超过10万册,是10年来销量最大的诗集,并在此后引发了全国各类媒体的关注、报道和现场活动,余秀华因此爆得大名。
尽管余秀华被炒作成“脑瘫诗人”和“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但是我最关心的仍然是,她写的是不是诗?她写得诗怎样?我们来看几首她的诗作——
1、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2、幸福如一片叶子含在嘴里
这个三月,走得小心翼翼
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获取水分
并从一条经脉上
得到秋天的走向
想让我的一个短句穿过秋天的埋伏
天凉的时候,我怀抱紧张
回首,还会惊心
我不知道我身后的脚印
是否如一个酒杯
怀揣着月亮
3、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
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
轻视了清晨
还好,一些疼痛是可以省略的:被遗弃,被孤独
被长久的荒凉收留
这些,我羞于启齿:我真的对他们
爱得不够
还有这些充满灵性的诗句——
4、我一直是个怀揣泥土的人,遇见你
它就有了瓷的模样
5、我请求成为天空的孩子
即使它收回我内心的翅膀
6、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
对开过的花恶语相向
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
轻视了清晨
好了,够了。你不觉得这是一颗敏感、脆弱的心灵颤抖着写出来的诗句么?你不觉得这些诗句意象充盈、细腻贴切么?你不觉得这些诗放在当代诗人作品集中丝毫不逊色么?
我理解很多诗人的沉默,他们默默地写了这么多年诗,一直只是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而余秀华的冒出,颠覆了这些诗人的位置,正常人被脑瘫者所取代,他们不服气。我知道这些,但是,我不能不说出实话,余秀华的诗比现在80%以上的诗人写得好。她的各方面条件不如其他人好,但她是个真正的诗人。
怎么定调一个诗人?
不是说她都多么热门,她的作品多么畅销,她的讲座有多么多观众,就能够定调一个人是不是诗人的。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从媒体宣扬的余秀华,身体残疾的余秀华,浪荡诗句的余秀华来分析。而是要回到诗歌内部,和诗人的身份,两者本身去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思考,什么是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呢?诗人不是一个职业,也不是一个职位,更不是一个身份。能认真执着地写诗,对诗歌有独特的理解,懂诗歌的节奏,韵律,诗行,懂得诗歌字与字之间的美学,会写出高质量的诗,遵从自己的内心,纯粹地写作,并有一定的作品量的人。我们就能够称她(他)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了。
古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近现代郭沫若,刘半农,徐志摩,艾青,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当然他们可能也有别的身份);当代北岛,海子,顾城,西川等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只有从诗歌内部出发,才能评判余秀华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其他媒体报道,观众评判,访谈,专家吹捧等都是另外一些维度,他们跟诗歌本身相去甚远。
余秀华已经出版过几本诗集了,有《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等,我们直接在她的诗集里寻找答案。她的文字是真诚的,热烈的,有时很奔放,有时又天真的像个孩子,她的诗行有独特的自我感官,也有独特的细节,她对文字和修辞的处理是非常成熟的。她写诗的时候对诗歌的节奏也是有把控的。以一首诗为例。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
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在这首诗里,她的写作是非常成熟的,她对爱的观感化成一切细腻的,具象的事物,但像回忆往事般朦胧的笔触又是那么痛苦,从“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开始,就奠定了一个余秀华特殊的角度,特殊的节奏,特殊的修辞,特殊的诗句,还有对爱情特殊的理解。她在诗歌里用修辞和具象袒露着自己,渴求着爱,那么细腻痛苦而又具有个人特色的爱情,非余秀华写不出来。她是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诗人,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另外我多提一句,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不一样,古代诗歌节奏声律和韵是相对固定的,是以分明的格式的。现代诗歌又不一样了,不同地方断句,不同地方分行,不同文字的自由组合,构成现代诗歌节奏意象的千变万化。阅读现代诗歌是需要训练的。一定要多读,多看,多体会文字分行,意象,词句下面的节奏美,修辞美,结构美。欣赏现代诗歌是最高阅读水平的体现。
所谓“脑瘫诗人”“荡妇诗人”都是媒体给的名号,她的诗歌是很美的,非常具有可读性的。
客观地说,余秀华有些诗还是写得非常不错的。虽然她写的很多诗歌都与舒婷等著名诗人的诗歌很不一样,但她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中国诗歌界的关注,确实也有其独特的地方。
存在即合理,一个人的诗写得如何,关键是你的诗歌能否引起广大读者或者说受众的关注。余秀华作为一个农村妇女,而且还身患残疾从生命的个体来说,她是非常不幸的,然而,她却以诗歌来对抗命运,对抗时间,走上了一条可能连她自己日后都没有想到的道路,那就是诗歌。就拿她的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等等颇有争议的诗歌来说,可能觉得余秀华写了很多人不敢写的东西,那就是性。对于传统的诗人来说,性从来都是国人比较隐晦的话题,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在想,却不敢表达。余秀华却以诗歌表达出来了,在网络空前发达的时代,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必然,因此,有人认为她是网红,而且还冠之以“下流”这样的字眼。但笔者觉得,在假话大话套话充斥社会的时代,在性的需求方面,有人竟然这么露骨地说出来,必定不仅仅是为了博人眼球,余秀华是想告诉人们,有什么就说出来。而很多人只看到了诗歌的表象,就人云亦云,实在令人觉得这是社会的浮躁所致。
再来看《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个身患残疾的人所要经历的人生,一个身心健全的人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与其说余秀华以诗歌表达了自己的身体痛苦和心灵需求,倒不如说是我们生活的社会出现了某种病态,诗人虽然不能算是揭示出病痛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处于社会空前发达,而又面临转型的时期,多元的生活方式和多元的社会形态必然也会波及到每一个人。余秀华说出了人们不想说的苦难,也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她没有什么错误。
笔者认为,余秀华走红,是与当今社会有关联的,至少可以说明,在这多元社会形态交错的社会,人们内心的需求也应该是多元的,至少,相比于大话假话和套话,余秀华说出了真心话,这正是其之所以为人们所大量消费的原因吧。
如何看余秀华的诗?她是属于真正意义的诗人?
余秀华作为一位现代新媒体时代推举出来的诗人,网络时代的她是幸运的!首先让她走红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就赚足了眼球,满足了窥视欲的读者,至于真正要表达的是否与这个一致,令当别论,毕竟标题党还是占很大优势。其实,读了整首诗,并没有那些低级趣味的东西。作为一名残疾人的余秀华,能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不畏命运所屈,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实在不容易,比起那些下三滥的写诗者,余秀华的诗从律动、层次、节奏和意境,还是位合格的诗人。
人怕出名猪怕壮。一些看到出了名的余秀华,频频的邀请她出现在各大媒体,各种声音也随着而来。当然,随着相关的身份也名正言顺的給了这位奋斗多年,坚强不屈的弱女子,而身残志坚的余秀华也自信的摇头晃脑在公众面前,阐述她的故事。听着很艰难,看着很难受,但必须要给她足够的尊重!在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上,窦文涛少有的谦恭和礼让,就显现出对她的尊重,让余秀华并不像一位弱者在公众面前侃谈她的诗歌和婚姻;在董卿年度走红的励志节目《朗读者》中,身着复古文艺风长裙,精心打扮的妆容,董卿手挽着她走向讲台,让余秀华以知识女性的风采零距离走进观众视线,给余秀华足够的自
信,颠覆了农民、朴素、残疾的形象妆容!余秀华真的走出了传统绑架给她的形象!她因为写诗,有了收入,改变了命运,拥有了身份,解脱了非自愿下曾经拥有的婚姻,她现在是一个有手艺活,拿工资的白领!她是自食其力的人!有人评论说余秀华的诗歌是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是纯粹的诗歌,她的爱情是偏多,充满着躁动,说形而上之类的言辞,其实,余秀华的诗歌只是一个还算合格的创作者应该有的基本功,也许她的残疾和脑瘫为她增添了更多的附加值,也许她自己并不需要这种怜悯和评价,但事实应该有这个因素,弱者自然得到同情,而弱者的作品和力量能够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余秀华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她是有力量的!
所以对于余秀华现象还是要理性点,让余秀华在温馨、安静的房间里续写她的理想和呼唤,让她的身心安静下来,让她写出更好的作品,让她的存在励志更多的爱诗、写诗的人!
不要再抨击余秀华了,她的作品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诗根本不值得网上喧哗。
每个人的作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思想,她的作品就是她的心声,真实果敢,浪漫露骨,是没有含蓄的直白。
大多数人的作品很水,她的作品却是干的,是透明的,如萝卜干一样。有的人觉得有嚼劲,有味,有的人嫌太干了不好吃,众说纷云的。
我读了她的作品,觉得她很有勇气,她的作品很直接,毫不造作修饰。就如人的性格一样,她不顾忌别人怎样评价她,她认定的事她自己就果敢地去做了。网上热议她的作品就是热议她本人,谁有才情大可以搬上平台面对读者,让广大读者比较他(她)的作品与余秀华的作品。之所以她成为网红,是她的作品引起了人群的骚动,能引起广大读者骚动的作品肯定不是小学作文吧?
肯定有希望
头条上的诗人很多,多到学堂无座让人驚慌;
各地都有批发市場,
头条供应诗人诗歌。
更有热门鲜货特卖,
炒起来好带动批量!
无可非议的争论,
挑剔者多是内行;
江湖门派纷争,
切磋的同是武术!
排斥苛刻不存在,
障碍在于“请来的”;
外来和尚会念经,
须是特色点的“阿弥陀佛”!
余诗不负众望,
彰显独特的坚韧刚强。
朴素的哲理和独到的见解,
穿插于根深蒂固的生活泥土中,
射出带血的灵睿之光!
理性提升与时代特征我们同在熔铸,
标题语言是永无完美的选项。
革命尚未成功,
我们共同努力!
一
余秀华的诗水平那是"湿水棉花一一没得弹",自从她的诗面世之后将我们对诗的认识重新进了一步,后李少君的"摸奶诗"和贾浅浅的"屎尿诗"横空出世以后,更使我们对诗的认识又冲出了一大步。余秀华的"下半体"诗、李少君的"摸奶诗"和贾浅浅的"屎尿诗"堪称为中国的"三大诗体",对我们诗坛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继中国盛唐诗宋词后,又一盛世创举。这"三大诗体"已是无人可敌,无与匹配和无与伦比的诗词和站上诗词最巅峰的在世杰作。我们有幸能看到这些千古绝句,乃是我们值得炫耀骄傲的本钱。
综上所述,余秀华是当代难得一见的诗人,更是"下半体"诗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她的成名之作《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已成为当代诗的绝唱,更会成为万世不朽的诗歌!最后用赛勒斯的一句话作结束语:凡事在成熟之前,都是有苦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