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现在小孩越来越聪明了,跳级、神童反而却越来越少了?
感谢提问:
职业化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越高,人均相对文化素质差异越小;幼儿启蒙教育下沉越深,天才神童就会相对更少。因为,人类个体之间的聪明或愚钝存在相对性、是个相对值。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物质世界中,所有生命个体的综合生存都必须降生之后被动适应、主动索取,并且自然生命群体的综合生存方式亿万年并未有大幅改变。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利用自然非生命物质加工制作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等都属于人类后天主动摸索形成的“文明”生存技能。但是,古达人类婴儿和现代人类婴儿刚出生除体重略有差别之外,其他综合生理特征几乎一模一样,比如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不会使用人类社交语言、没有任何人类综合社会生存经验......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的确,自然造物主并不会差异化对待任何生命族群或者个体,古代人类和现代人类刚出生时几乎完全一模一样。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现代人类的综合生存智慧高于古人呢?
综合成长环境形成了人类时代性成长差异!
晋朝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告诉人们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就会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就会受到坏的影响,强调环境对人学习成长的综合影响。跟着父母的样子学直立行走、模仿父母的强调学使用人类语言、学着父母的样子完成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作为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人类高智商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具备强大的主动模仿能力。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个山村里,人们发现狼群里有两个人类的孩子,八岁的卡玛拉和6岁的阿玛拉。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怕光和怕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只吃生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使用人类语言+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出生在中国的孩子讲汉语+写方块字+使用筷子、出生在英国的孩子讲英语+写ABC+使用刀叉、出生在印度的孩子讲印地语+写???? ???????+吃手抓饭......虽然,狼孩的故事真假难辨。但是,它却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对孩子而言,出生之后的生活环境教他们什么、他们就能学什么。如果没有教,即便是智商最高、主动模仿能力最好的孩子也不可能自己成才。
人们常用“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跳假神”形容孩子跟着啥人就会受啥人的影响。出生在原始社会中的人类祖先,人人都会采摘植物果实、都会群体协同狩猎;出生在农牧家庭的孩子,极小就跟随父母耕种、畜牧;出生在封建贵族家庭的孩子,从小就会学习治世之道;出生在现代城镇家庭的孩子,从小就住楼房、看车水马龙、从市场上购买一切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无论出生在什么年代+什么家庭的人类孩子都会以都会以超强的韧性适应当前的生存环境。
稻谷+小麦+玉米+猪肉是汉族人的主食、糌粑+牛肉+羊肉+酥油+青稞酒是藏族人的主食、馕+抓饭+包子+拉面+羊肉是维族人的主食......出生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类孩子很容易“入乡随俗”地适应本民族特有的综合生存方式。当然,每个孩子也会快速适应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教育是人类辅助子女快速成长的综合性社会行为艺术、就是家长和老师通过行为示范、要义讲解、实践引导等辅助孩子形成完整的独立生存能力。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有两个改变世界的志向,一是征服人类已知的世界,他打到阿富汗时痛哭了一场,认为下面没有可以征服的地方;二是亚历山大图书馆,他的目标是收集人类所有的书籍。然而,他征服过来的帝国在他过世一年之内就全部崩溃,而他留下的是亚历山大图书馆却至今影响人类文明进程。因此,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总结说:“笔的威力胜于剑”(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孩子如同洁白的画布,教育是现代人类社会中可控性最差、需要耗费时间最长的综合性社会行为艺术。教育如同绘画,家长和老师一遍又一遍用文化符号为孩子着色,以期待孩子能够呈现出自己设想中的完美画卷。但是,孩子是具备完全自主行为意志能力的独立个体,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舍弃或添加上许多色泽。因此,人类孩子“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是常事儿。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周代及以前,文字属于天子权利的象征、宋代及以前,通晓半部论语就能治理天下、民国以前,能读会写即可入仕做官、20世纪80年代末普及大学教育至今,具有大学文凭的青壮年职业劳动者已经遍及各行各业......同样,清朝及以前童年教育纯属贵族阶层专属,清末才开始逐步向民间普及,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基本普及幼儿教育,如今幼儿教育几乎成为学龄前儿童的必修科目。所以,职业化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越高,人均相对文化素质差异越小;幼儿启蒙教育下沉越深,天才神童就会相对更少。
我的答案就是内卷。放眼现在都小朋友,至少一线城市的绝大多数小学生,他们早就学完了一二年级的语数外等主课。把他们放到以前都是可以跳级的。
只是整个教育体系还是看相对表现的,整体都超前了,正常的就变差了。那优秀的可能显得不那么优秀了。
另外零零总总的课外班,教育机构,也使得甄别真天才和人工天才的难度陡升。
现今与过去不同了,信息时代己冲入少年一代,无形中形成当下自然知识环境。使现今的小学生与过去的儿童己不在同一层次。神童在校生太多太多,老师一点就通。说白了就是聪明小孩多了,就不为奇。只不过还是有学习好跳级的孩儿,当然这与父母文化水准有关,重教的母亲与爱学的孩相通。家是知识之家。不是神童少了而是多了,多了也就顺其自然升级啦。在校生也只有成绩排名而就。
现在小孩子聪明,那是在学校学的科目多了,见识广了,玩的东西多了。现在一年级水平比一前的三四年级水平强。以前物资匮乏时代,很多没见过,书本少,学的知识少。
孩子并没有变得聪明,只是接触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越来越不会思考了
是因为现在的小孩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所以显得越来越聪明。
简单来说,从科学角度看,大脑的发育是需要刺激的,各种图片,语音,视频,环境等信息的输入刺激大脑,提前发育。所以现在小孩很聪明。
另外小孩在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学习,更注重全面发展,跳级是打乱了孩子的发展规律。
神童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的说法,现在不是有少年班吗!
人人都有奖状,奖状就不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