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陕西在近代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军事将领?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0关键词:近代,陕西,军事

问题补充: 像关麟征、张灵甫、胡琏、杜聿明等等!

点赞1、九江市 网友:深灰色

题主所说的近代指的是近代史的第二个阶段,即1919年到1949年的时间段。福垊说实话,这个阶段陕西走出的将军不太多,数量上比不过江西、湖南的将军。那么为什么陕西(其实应该说中国)在近代走出的将军多呢?福垊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黄埔军校。

孙中山于陈炯明炮轰一年后的纪念日时,在苏联的帮助下成立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将领,为国民党北伐、抗日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共产党的抗日和解放的胜利做了贡献。像题主所提这四位都是出自黄埔军校的一期和四期,黄埔军校中一期和四期是最牛的存在。

第二、日本侵华。

如果说北伐只是国民党小试身手的话,那么1937年后的抗日战争,则是锤炼了大量的将军。有句话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仅军校毕业生得到了历练,那些非科班出身的泥腿子也锤炼成了战无不胜的将军。比如影视剧里的李云龙,现实中的彭德怀。像楼主提到的这四位将军都是参加抗日战争的英雄。

第三、解放战争。

在解放战争中,陕西涌现出了63名将军,其中上将3位,中将5位,少将55位。而这还不包括早年英勇牺牲的刘志丹将军。

下面福垊就简要介绍下题主所说的四名将军。

陕西冷娃关麟征

关麟征,鄠县真花硙村,黄埔一期,出身农家。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连长,长大却成为了将军。他最大的亮点就是取得了台儿庄会战的胜利。他利用火攻夜战之术,对日军进行了扰敌、疲敌、歼敌。其打仗勇猛而又多变,时人敬称台儿庄战役的两位指挥员孙连仲、关麟征为“孙钢头”、“关铁拳”。日军曾称他为“最强劲之敌”。

抗日帅哥张灵甫

张灵甫,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人。黄埔四期,跟林彪、刘志丹、胡琏、李弥是同学。有点美总不足的是他曾杀妻,不过在抗战上绝对是一名好汉,尤其是在上高会战中打得最为精彩。大战日军11日,从此获得了铁军称号。就连何应钦评价这场战役都说:“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金门王胡琏

胡琏,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北会东方村人,黄埔四期。他就是那个“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的金门王胡琏。在抗日中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但在解放战争中,正是他指挥打赢了金门战役,但导致至今我们没能解决台海问题。生前遗言是,要求将自己的骨灰撒向了澎湖列岛海域。

杜聿明

杜聿(yù)明,米脂县东区吕家崄杜家湾人,黄埔一期。杜聿明的女婿就是杨振宁。阿杜也是在抗日中大放异彩。1939年12月18日-1940年1月11日,他和白崇禧取得了昆仑关大捷,当然战争打得异常艰苦,非常惨烈,以伤亡14000人的代价导致了敌军15000人的伤亡,并击毙了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点赞2、安康市 网友:空洞瞬间

鲜为人知的是,黄埔一期的陕西籍考生差点“全军覆灭”,这批未来的国共两党名将是在北京结识的,包括杜聿明、关麟征、张耀明、马志超、马励武、马师恭等,还有后来的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阎揆要共11人,结伴从北京取道天津,搭乘一艘英国轮船出海南下。然而当他们历经波折穷困缭倒(路费花光)赶到广州时,黄埔一期的报名工作已经结束,且招生官员也不肯通融。



(黄埔一期阎揆要将军)

无奈之下,由杜聿明领衔这批陕西籍青年找到了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这位老先生提笔写了“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的一副对子,嘱咐他们拿去送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果然面子很大,蒋介石随即特批了他们的报考申请,最终这11人全部被录取为黄埔一期生。

其实陕西籍的黄埔生数量并不很多,但是产生出来的民国名将却很是不少,这里面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乡党”情结,需要注意的是包括刘玉章等在内的陕西籍黄埔名将,要么是黄埔一期(杜聿明、关麟征、张耀明等),要么就是黄埔四期(胡琏、张灵甫、刘玉章等),其实是大有讲究的。



(第11师的团长胡琏)

1924年黄埔军校初建时,陕西还处于“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军阀混战地,国共两党都不可能公开进行招生,所以杜聿明等人是在北京出发的。到了黄埔四期招生的1926年,控制陕西地区的已经是加入国民革命军的冯玉祥所部,政治气候容许大批有志青年公开投考黄埔军校,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是,所以黄埔四期的学员比前三期猛增数倍,毕业生达到2634名,超过前三期的总和。

黄埔前三期基本是“速成班”性质,都是直接分成几个学员队进行单纯的军事集训和军事基础教学,但到了黄埔四期的时候,首次将学生分成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进行教学,这样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实际上也是在深入教学,对于提升学员的专业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基数大了成才率自然也就高了,因此,不仅仅是陕西籍的胡琏、张灵甫、刘玉章等脱颖而出,林彪、刘志丹、伍中豪、唐天际等我军高级将领也出自此期。

(蒋介石和关麟征)

从历史上看,三秦大地久历战事民风彪悍,“关中冷娃”这个词绝不是浪得虚名,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最好的杂牌军就是陕军孙蔚如部,被誉为“中条山铁柱子”,而一旦孙部第4集团军调离,中条山立刻成了豆腐渣防线,让日军轻松击破。由此,基本素质良好的陕西青年辅以专业的军事和政治教育,便具备了名将基础,抛开政治立场,黄埔一期和四期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的确实很少。

1938年初徐庭瑶卸任新编11军军长时(后来的第五军),蒋介石对副军长杜聿明还不甚了解,属意的军长人选是第52军军长关麟征,而关麟征却推荐了张耀明,虽然未获首肯,但充分说明陕西籍的黄埔生比较善于“抱团取暖”。此间黄埔一期的老大哥关麟征起了很大作用,在他的基本部队第2师、第52军的部队中,陕西籍黄埔军官吃香都是出了名的,当然,“乡党情结”也是把双刃剑,这叫任人唯亲。

(光头将军刘玉章)

杜聿明和关麟征答友们比较了解,不多介绍了,最后说说黄埔一期的陕西“三马”:

马励武:陆军中将,抗战时期的第13军副军长,解放战争时期的整编第26师师长。

马志超:陆军中将,西安事变时的西安警察局长,抗战时期“忠义救国军”总指挥。

马师恭:陆军中将,抗战时期第五军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整编第88师师长。

(胡琏任营长时合影)

点赞3、江门市 网友:多好笑@

近代,烽火起狼烟,陕西也是将星闪耀的地方,8年抗战打出了陕西人的气势,抗日主力摇篮黄埔军校除了第一期校长为蒋介石外,第二期,第三期校长均为陕西人,国军五大主力有三个人都是陕西人。八年抗战,正所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蒋介石曾对人夸奖说:“陕人是龙不是虫。”

关麟征,陕西户县人 ,原名关志道,黄埔军校一期毕业 ,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 ,黄埔军校第二任校长,千里驹师的首任师长,抗日名将,血战台儿庄,重创日寇,人称“关铁拳”。

胡 琏, 陕西华县人 ,字伯玉,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 国军五大主力之一,18军军长,12兵团司令, 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 ,抗日名将。淞沪会战、枣宜会战、重创日寇,人称“金门王”

张耀明 ,陕西临潼人 ,陆军中将,关麟征嫡系,黄埔军校四期毕业,52军军长, 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国军南京首都卫戍总司令, 抗日名将,台儿庄、徐州会战,重创日军,黄埔军校第三任校长。

张灵甫 ,陕西长安县人 ,字钟麟,陆军中将 ,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国军五大主力之首74军军长 号称“蒋军王牌悍将” 抗战八年连年对日血战,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从此留下残疾,被称为“跛腿将军”。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

杜聿明, 陕西米脂人,字光亭, 陆军中将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第五军军长, 抗日名将,抗战八年连年对日血战,参加过长城抗战、淞沪抗战。中国远征军悍将,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历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国军装甲兵司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杨虎城, 陕西蒲城人,刀客出身,陆军二级上将,17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民族英雄 ,因要求抗日而发动“西安事变”,遭蒋介石杀害,小西北军创始人。

孙蔚如, 陕西西安人 ,陆军上将 ,陕西省主席兼38军长,杨虎城嫡系,抗日名将,抗战八年连年对日血战赴河北、山西等地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保定、忻口、旧关等战役,战功卓著,日本军部的作战报告声称“守备中条山之支那部队虽属杂牌,但其战斗力颇强,不可轻敌”。在抗战期间任第六战区总司令 ,日本投降时,孙蔚如出任武汉区受降司令,积极负责,解除日军武装20余万人。

赵寿山 ,陕西户县人 ,原名赵生龄,孙蔚如嫡系,陆军中将 ,国军第38军军长,第三集团军总司令。 抗日名将,抗日战争爆发后,赵任陆军第十七师师长,率部万余人,由三原誓师,到河北石家庄以东待命。8月下旬抵保定。9月20日,日军向保定地区发动进攻,赵身先士卒抗击来犯之敌,继之安全转移。10月下旬,日军又向娘子关进犯,第十七师参加阻击,在井陉雪花山、乏驴岭一带与日军血战13昼夜,赵亲率一个团袭击敌后,直捣井陉南关和火车站,与日军白刃血战,迫使日寇逃窜,三十八军作为河防军之一,坚守中条山,固守黄河铁桥南端邙山头桥头堡阵地两年多,一直坚持抗战,人称“中条铁柱”

刘玉章 ,陕西兴平人 ,字鳞生,陆军一级上将, 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国军五十军军长 ,陆军副总司令,被号称国军悍将“光头将军”,抗日名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到越南接受日本投降,

董 钊 ,陕西长安县人 ,字介生,陆军中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陕西省主席,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 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抗日名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台儿庄战役时,董率部奉命在山东郯城地区,阻击由青岛登陆西进之敌。与日寇坂垣师团山田联队遭遇。全师官兵英勇杀敌,打退山田联队,缴获大量战利品。1945年初,董钊升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马师恭 ,陕西绥德人 ,字子敬,陆军中将,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国军伞兵司令部司令 ,抗日名将,在他建议下,以江南湘、桂、宁战场为目标,用短期成功训练 伞兵部队空降广东罗定南江口、湖南衡阳台元寺以及广西丹竹 机场,在对日作战中,均取得辉煌战绩,荣获嘉勉。

仵德厚, 陕西三原人 ,陆军少将 ,国军三十军二十七师师长 抗日名将,血战台儿庄敢死队长。台儿庄大捷后,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亲自来到台儿庄城外,为仵德厚授予金质"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宝鼎二等勋章。

王劲哉, 陕西渭南人 ,陆军中将, 国军中央陆军128师师长 号称“王老虎” 民族英雄,抗日名将,西北军骁将,"西安事变"的主要参与人,逮捕山东王韩复榘的执行人,鄂中六年抗战的旗帜、领袖,参与国军抗日战役最多、战功最卓著的抗日名将之一,台儿庄大战,王劲哉得到了一枚特别颁授的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大勋章。

何文鼎, 陕西周至人 ,字靖周,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中将, 国军第七兵团副司令, 号称“抗日义勇军”。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任西安警备司令。1938年任陕西抗日义勇军司令。率部进晋南芮城抗日与日军川东守备队对峙多次击败日寇。1940年,何部开赴内蒙伊克昭盟桃力民一带,坚守数年,寸土未失,在黄河后套西山咀抗敌有功,于1943年升任陆军第六十七军军长。

孔从洲 ,陕西西安人 ,毛主席亲家,杨虎城嫡系,陆军中将 ,国军陆军第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 ,抗日名将,抗日战争爆发时,孔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警备第二旅旅长,率部在超邑一带固守河防,夺取河道要镇大庆关。6月渡黄河,8月与日军血战永济8昼夜,歼敌千余人。1938年,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独立第四十六旅,孔任旅长,隶属第三十八军,参加了中条山保卫战,经历张村、“三二九”、“六六”、“四一七”等战役,其所在集团军共歼日寇两万余人。

马励武, 陕西华县人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中将, 抗日战争期间任新编第三十四师师长, 29军军长,抗日名将,日寇酒井旅团,从北京西山向进攻。战斗开始时,马励武率领的第10旅第20团在东大岭山峪里阻击,即遭到日寇机枪火力的封锁,以致伤亡殆尽。日军分两路进攻湖北枣阳、随县,两地一度失守。中国军队组织兵力,在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反攻,收回失地,并予敌以重创;马励武部参加此战,在桐柏山区阻击日军。

魏炳文, 陕西长安人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十六军副军长,抗日名将,与日寇在多地鏖战,战后任国民党第18绥靖区副司令官。

高吉人, 陕西靖边人 ,黄埔军校四期毕业,陆军中将 ,国军第5军军长 ,抗日名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政部第一装甲兵团补充营营长,陆军第二00师一一五二团上校团长,新编第十一军第五九八团团长。1940年冬任第二00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5月升任第二00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抗战、武汉会战、随枣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昆仑关战役和远征印缅抗战。

邓含光, 陕西咸阳人 ,陆军少将, 抗日名将。抗日战争开始,邓任第二十八师招募处处长。1937年冬,驻守潼关、黄河一带。1938年春,开赴台儿庄,防守东部北老沟一线。台儿庄战役以后,随部转移苏北、苏东。同年秋,开赴汉口,住房信阳,参加罗山战役。

马继武 ,陕西彬县人 ,陆军中将 ,抗日战争期间,马在河南周家口一带抗击日寇。一次,部队受到日军三面包围,顽强抵抗,宁死不屈,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带头跳入黄河。当时,国人以为马壮烈殉国。然而,他跳入黄河后,与一班人与波浪搏斗,重返河岸,又与敌人战斗,一度成为传奇式人物。他曾身负重伤,回西安在广仁医院治疗。治愈后,他别离妻子,重上杀敌前线。

高桂滋 ,陕西定边人 ,陆军中将 ,国军陆军84师师长 ,抗日战争期间,高桂滋部队中,除少数河北、山西籍人士外,大部都是陕西籍的子弟兵。第十七军还是“西安事变”前唯一一支与日军交战的陕军。其所部与日寇作战,英勇顽强,不惜牺牲,功绩卓著。

王 竣, 陕西蒲城人 ,陆军中将 ,国军第80军新27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王竣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率部参加抗击日寇。11040年11月,王竣率领新编二十七师,经漯河、渭河出潼关,渡黄河,进入山西中条山抗击前线,师部驻平陆县东北的黄家庄,坚守中条山六个月,与日寇激战数十次,给敌以重大杀伤,壮烈殉国。

梁希贤, 陕西铜川人,黄埔军校五期毕业, 陆军少将 ,国军第80军新27师副师长,1941年在晋南中条山 区与10万日本华北方面军的血战中,5月9日,在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壮烈殉国后,率余部继续坚持台寨村阵地,官兵伤亡殆尽,梁希贤跳黄河自杀,慷慨殉国。

庞泰峰 ,陕西西安人, 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中,忻口、太原会战中奉令于河北宁晋阻敌。1937年10月12日,任原国民党陆军第63军91师22旅少将副旅长的庞泰峰与敌肉搏时负伤自戕殉国。

吴国樟 ,陕西延安人 ,陆军中将, 1937年与日军在浙江湖州激战三日,作战殉职。

张少舫, 陕西咸阳人, 陆军少将 ,1943年在山东与日军作战多处负伤,殉职

马志超 ,陕西华阴人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少将 国军新编三十四师 师长, 抗日名将,抗战期间任国民党新编三十四师师长。1943年到皖南任"敌后忠 义救国军"总指挥。

柳彦彪 ,陕西合阳人 ,字子俊,陆军少将, 国军98军副军长兼石家庄城防司令, 抗日名将,七七事变后,与武士敏率部开赴华北前线,参加保定战役和娘子关战役,曾一度担任石家庄城防司令、豫北师管区司令,转战于滹沱河、晋西和豫北等地,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张坤生, 陕西三原人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陆军少将, 国军第一军副军长 抗日名将。

王廷柱, 陕西洛南人 ,陆军中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战初期,先后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大队长、 一八五师五四五旅副旅长兼109团上校团长、武汉警备团少将团长、武汉警备旅少将旅长。国军新编第八军军长。

邓毓玫 ,陕西咸阳人 ,字含光,陆军中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 国军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抗日名将,抗战开始,先后参加徐州会战、忻口会战和罗山战役。

史仲鱼 ,陕西华县人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杨虎城系,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史仲鱼任陕西省关中野战工事工程处处长,陕西省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负责修筑陕西野战工事,以御日寇入侵。

刘鸿勋, 陕西城固人 ,陆军少将, 国军第一九六师副师长,抗日战争开始的1938年12月,刘任第一九六师副师长,率部驻守潼关黄河沿岸,阻击日寇偷渡。1940年,率第一九六师驻守河南灵宝等地,多次击退日寇进犯。

刘孟廉 ,陕西华县人 ,黄埔军校五期毕业,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军7军军长, 抗日名将。

点赞4、益阳市 网友:旧街古人

首先,陕西近代军事将领如此之多离不开乡党的帮助,尤其在黄埔系中,陕西籍抱团取暖是公开的秘密!

与全国各省相比,近代陕西的军事将领确实不少,它的比例在黄埔各期中均位于第三位。


一、黄埔一期

黄埔军校

黄埔一期为1924年3月27日入学黄埔军校的第一期新生。据统计,这一批学员中最低是初中学历,18人大学毕业,63人大学肄业,26人专科毕业,师范毕业生59人。

4月28日黄埔一期放榜,正取350人,备取120人,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5月5日,新生进行入伍教育。11月19日,湘军讲武堂学员158人并入该校,编为第6队。另有四川等地送来的20余名学生并入本期,分别插入各队学习。11月30日,黄埔一期学生考试完毕,宣布毕业,并立即开赴东征前线。

东征

当1925年6月25日,黄埔一期补办他们毕业典礼时,数据为共六个队总计635人。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湖南、广东、陕西。

其中,湖南籍学员总数 184人,占第一期总人数的28.9%。他们分别为,株洲47人、宝庆12人,常德 11人,郴州 20人,衡阳 13人,怀化 3人,浏阳 3人,娄底 5人,湘潭 16人,益阳 12人,永州 13人,岳阳 10人,张家界 1人,长沙 20人。

而黄埔三杰全都是湖南人,他们分别是指一期的湖南新田人蒋先云、湖南湘乡人陈赓、湖南岳阳人贺衷寒。

一期中其它成员籍贯为:广东107人、陕西57人,江西43人、浙江38人、广西37人、安徽24人、江苏23人、四川20人、湖北17人、贵州15人、云南14人、河南、山西11人、福建、山东10人、直隶4人、甘肃3人、海南1人。

而黄埔四期更恐怖,2654名学员中,湖南人占了826人,广东263人、陕西154人、江西128人。


二、乡党抱团

前一左二为关麟征,后中杜聿明

提到后来这么多陕西籍军事将领,这里不得不感谢的,就是黄埔一期陕西籍学员的老大哥关麟征。

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黄埔一期陕西籍的这些优秀学员,就没有张耀明、杜聿明的后期战绩,以及黄埔一期的陕西“三马”马志超、马励武、马师恭的好出路。

杜聿明

当时,1924年初,关麟征和老乡邓毓玫千里迢迢跑到了上海,找到了于右任,最终,于右任给他写了一封信推荐到黄埔军校。而正是关麟征要到的这封信,让他们这11个人能够进入黄埔一期。

于右任

而在陕西籍的黄埔一期中,最有名的就是杜聿明、关麟征、张耀明等,还有就是黄埔四期的胡琏、张灵甫、刘玉章等。其中,陕西米脂籍杜聿明本来要考的是北大,结果在北京复习期间,与陕西鄠县人关麟征、临潼人张耀明、华阴县人马志超、马励武、马师恭、阎揆要相识,决定结伴投考黄埔军校。他们从北京取道天津,搭乘一艘英国轮船出海南下。

但此时,黄埔一期的报名工作已经结束,后关麟征帮忙下找到了于右任,他们终于凭借一封信上了黄埔一期。

1927年,关麟征在南京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7团团长。1928年蒋介石下野,在这个时候,关麟征立即联络黄埔同学迎蒋复职,如此,奠定了他在蒋心中的地位。随即,关麟征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第2团团长。

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其中,关麟征两次漂亮的指挥赢得了黄埔系以及蒋介石的好评,而他的“空城计”,不仅骗过了阎冯军的进攻,还保住了蒋介石的安全。于是,26岁的关麟征成为了最年轻的旅长。

关麟征与张耀明

1932年,关麟征扩编独立旅为25师,辖下有两个旅,这两位旅长就是陕西老乡杜聿明和张耀明。而从抗日战争开始,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中,有三支王牌军军长是陕西籍人士。他们分别第74师(74军)师长张灵甫,第18军军长胡琏、第五军军长杜聿明。

胡琏

1939年10月,年方34岁的关麟征因“湘北大捷”的战功,被升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从此,陕西籍将领开始层出不穷了。


三、两个黄埔军校分校都在陕西

1924年6月16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正式成立,校址在广东省广州市的黄埔岛。“黄埔军校”因此而得名。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4月18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为便于直接领导黄埔军校,于是决定在南京另行筹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仍以黄埔军校称呼,史称“南京中央军校”。

1933年开始,“南京中央军校”先后开设洛阳、武汉、成都、广州、昆明、南宁等六个分校。

而到了抗战时期,因日军逼近黄河和平汉铁路,原中央军校洛阳分校被迫撤离,他们在1938年春,迁往陕西汉中武乡镇,并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并同时扩大编制,1938年3月,在甘肃天水成立了第七分校,后来也迁往了西安。

从1938至1944年期间,第一分校训练了黄埔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四期学生,共九个总队,毕业人数8207人。该校各种军官训练班和各种短期训练班,培训学员12264人。学员和学生总数达20471人,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台儿庄大捷中中国士兵

台儿庄大捷中中国敢死队

1943年5月28日,胡琏在石牌保卫战誓师大会上

其中,由于这两个学校都在陕西,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陕西籍军官就越来越多了。

点赞5、哈尔滨市 网友:鬓惊秋

陕西不光是近代,自古名将辈出,将星璀璨!据我了解除了清朝,历朝历代皆有陕西名将的身影!

武王灭商之前的时期就不用说了,武王灭商已经说明了实力!从先秦的司马错、白起、王翦、蒙恬到两汉时期的马援、耿弇、班超、窦固,三国时期的马超,两晋南北朝时期杜预、韦孝宽等等。隋唐时期杨素、侯君集、李靖、郭子仪到两宋种世衡、韩世忠、明末李定国、李来亨数不胜数!

陕西近代更是涌现出众多声明赫赫的将领。民国早期西北军的井勿幕、井岳秀、杨虎城等到民国中期及抗战时期的杜聿明、胡链、张灵甫、关麟征、王劲哉、张耀明、刘玉章、董钊、孙蔚如、赵寿山、孔从洲等等陕籍将领统领的中央军及陕西本土的三十八军、九十六军个个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独挡一面。

其中杜聿明、胡链、张灵甫位居抗日十大名将之列,还有一说有“关铁拳”之称的关麟征!国军十大主力陕西将领独领其三。

还有我党我军的著名将领李达、张宗逊等等。
陕西近代为何这么多名将,究其原因:


其一陕西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全国第二个,北方第一个响应推翻清朝统一起义的省份,并迅速形成自己的军事武装,推翻清朝政府后,陕军迅速扩大到周边的河南、甘肃等地,打打杀杀,时代造英雄自不必说。

其二,同时辛亥革起义还有民国早期,受陕西革命党人及同盟会等影响,陕西革命思想活跃。为何陕西近代出现众多黄埔将领,这在北方实属罕见,因为受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影响及介绍加入黄埔军校的陕籍子弟较多。
其三,陕西自古以来的爱国守信的优良传统所决定。国家危亡时刻,纠纠老秦,共赴国难!

点赞6、齐齐哈尔市 网友:酷仙儿

陕西在近代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军事将领

先来说是不是,在这里我们把近代定义为民国时期,虽然陕西有几位将军知名度较高(像杨虎城、杜聿明、张灵甫),其实陕西在民国时期出的将军不算很多,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军数量陕西省还排名全国第十,民国时期情况就要差很多(民国时期,开国将军数量少于陕西的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山西、辽宁这些省比陕西要强不少)。

给出了结论,下面就我的结论“民国时期陕西将军数量不多”,来简单说几个原因:

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近代陕西人口并不多,下表中清末民初这段时间陕西人口一直徘徊在1000万出头,全国排名十五六名的样子,人口少自然影响了军人的数量,相对来说出的将军数量就不会太多。

陕西在民国时期经济实力也比较差,陕西除了西安这个大城市,其他地方以农业为主,工矿业不够发达,经济实力不行导致陕军始终规模有限,也影响了将领的产生。

平台因素:战乱年代一个军人想当将军最需要的是假如一个成功的平台,而民国时期主要有这么几个出将军的平台:1 清末新军体系; 2 同盟会;3 北洋军阀的保定军校、西南军阀的陆军讲武堂; 4 蒋介石的黄埔军校; 5 参加国民革命军的各路新军阀及其嫡系。下面分别来说一下:

1 清末新军体系源于袁世凯小站练兵,士兵主要从山东、河南、口外等京津周边,军官主要从李鸿章的淮军中来,可以看出来陕西军人基本无缘这个平台,所以清末新军军官里陕西人较少;

2 同盟会是由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的,兴中会多是孙中山的广东同乡,华兴会的主力是两湖的豪杰,光复会又以江浙人士为主,陕西也有一些参加同盟会的革命志士,但相对来说要少的多,陕西参加辛亥革命部队秦陇复汉军的主力的还是会党和刀客,南北和谈后由于他们既不是老同盟会成员也不是新军出身的北洋嫡系,基本上都被打压了;

3 和 4有一定的传承关系,黄埔的教官很多都是保定军校和云南陆军讲武堂出身的,这里边云南陆军讲武堂和陕西军人没太多关系,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陕西籍学员也不是很多,保定军校比较出名就是当过省督的陈树藩,黄埔是有一些陕西名将,但是毕竟路途遥远且有政治风险,前几期陕西籍学员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出的将军数量也要少一些;

5 参加国民革命军的各路新军阀中势力比较强的是东北军、桂军、晋绥军、西北军、滇军、川军,这里边就一个西北军和陕西有点关系,但实际上冯玉祥的西北军高层将领还是以山东、河北、河南、安徽为主,陕西籍的高层将领比较少。

领导因素:一个省要出比较多的将军一般是两方面,要么是有在中央执政的军政领袖,要么就是本省的军政领导长期执政且有能力将影响力扩大到外省,这样才有较大的机会扩充军队,提拔本省军官,产生较多的将军。

1 民国时期可以称为国家领袖的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再算上北洋军阀、西南军阀、各种新军阀这种全国级别的统帅都没有陕西人,民国元老于右任又没有军事根基,甚至在中央军级别较高的也就是关麟征、杜聿明他们二人,他们虽然愿意提携本省军官,但他们本人资历不够,能掌握的部队和职位有限,下面前排左二是关麟征,后排中间是杜聿明;


2 陕西没有阎锡山这样长期执政的本省籍领导,本省籍将军的数量自然不会太多。下面大概对民国时期陕西本省籍的军政领导大概做个介绍:

a 辛亥革命成功后,本省籍张凤翙先后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和陕西都督,然而他背叛革命投靠袁世凯不成被袁世凯亲信陆建章取代,下图为张凤翙戎装像;


b 护国运动本省籍的陈树藩驱陆成功,但是他威望不足,而且在位期间大种鸦片影响民生,名声极差,所以陕军多位大将组成靖国军反他,下图为陈树藩戎装像;


c 拥护孙中山的胡景翼将军任国民二军军长,在本省较有威望,且势力扩大到河南,可惜早逝,下图为胡景翼戎装像;


d 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将军在中原大战中投蒋反冯入主西安,他主政陕西时比较有才干一度势力范围扩大到甘肃,但时间不长,而且西安事变后17路军一直被排挤缩编,下图为杨虎城戎装像;


这几个人里边也就胡景翼和杨虎城有威望和才干,但是一个早逝一个因为西安事变早早结束了政治生命,影响了陕军的发展,自然陕西出的将军数量就少一些了。

总结:以上三个因素,是我反对题目“陕西在近代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军事将领”论点提出的一点粗浅见解,错误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PS:尽管陕西近代出的军事将领可能不是很多,但是不少陕西籍将领在抗战时保家卫国,做出了不少贡献,还是值得敬重的。

点赞7、武威市 网友:极品肥猫

都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出名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古人云“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自古以来陕西就将星璀璨,名将如云,并且不是一般的将领,都是实打实、含金量非常高的。

比如古代的白起、王翦、司马错、李靖、郭子仪、韩世忠等,近代的也有很多知名将军,比如国军的关麟征、胡琏、张灵甫、杜聿明、杨虎城,我军的李达、张宗逊、阎红彦、阎揆要、崔田民等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陕西能走出如此多的军事将领?

中华文化发祥地

陕西自古以来就是人才济济,雄君明主,军事将领更是各领风骚,这和陕西的文化发展有关,陕西可以说是帝王建都之地,现如今留下的帝王陵墓高达79座,从这里便可以看出,陕西在古代一直以来都算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的思想也相对开阔,见识广,这是很多其他地方不具备的。

既然是政府所在地,那自然是要屯兵设防,如此便需要将领,久而久之,陕西出军事将领也就不足为奇。

陕西人的性格

大家对将军的印象大多都是粗狂暴躁,性格直爽,确实,这种性格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受到陕西历来的风气所影响,陕西人说保守也不保守、吃苦耐劳,性格豪爽,说起话来也是铿锵有力,快人快语,从不拐弯抹角,和南方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南方人言语委婉。

张灵甫

而陕西的汉子也是黄土造就的,更是秦岭造就的,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自豪感,也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做贡献,保家卫国陕西人从不含糊,说干就干,不是有句话叫“自古秦兵耐苦战”,陕西人应该是很好的继承了这点。

胡琏

革命的摇篮

陕西是中国现代革命圣地,尤其是毛主席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在这里宣传革命,留下了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经验以及革命精神。都说近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年,红军长征就到达陕北吴起镇,之后在这里培育出众多的人才和军事将领,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也并非就说陕西才出军事将领,其实湖南、四川也同样人才辈出。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