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康熙遗诏真假,雍正继位是阴谋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1关键词:康熙,雍正

康熙遗诏真假,雍正继位是阴谋吗?

点赞1、亳州市 网友:到此为止

雍正的皇位一直被世人怀疑,认为他是阴谋篡位者,他擅自修改康熙的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雍正的修改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奇妙,但这也只是一个民间传言。老百姓总是喜欢给名人的事迹增添一些神秘色彩,不止是雍正,就连如来佛祖也有类似的故事。

如来借灵山

当初如来准备修炼的时候,由于没有合适的地方修行,便向万法教主提出借灵鹫山一年用于修炼。万法教主觉得如来很有诚意,便借给了他,但必须要如来立下字据,免得日后产生纠纷。于是如来便用笔墨在纸上写下“借灵鹫山一年”。

一年以后,万法教主找如来要求归还灵鹫山,但当拿出字据一年,原来的“借灵鹫山一年”变成了“借灵鹫山十年”!万法教主郁闷了,记得当初是写的一年啊,怎么就变成十年了呢?没有办法,只能继续等。

十年后,万法教主又准备去找如来。这次他先在家里拿出当年的字据来看,免得像上次一样白跑一趟。当他打开字据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字据上的十年如今变成了“千年”,不知什么时候上面多了一撇!

这次万法教主亏大了,本来只是出于好心把山借给如来,没想到这一借就要不回来了。

历史上关于雍正修改遗诏其实也和“如来借灵山”的故事一样,只是流传于民间,老百姓把自己的想法编成故事流传了下来。

在清朝,立储君是一件非常机密的事,而且立储君的诏书是由几种文字编写而成,除了汉字还有满文。就以汉字来说,古代是没有简体字的,“于”字的繁体字应该是“於”。因此雍正根本不可能把十字改成於字!

点赞2、麻城市 网友:强势废物

关于“雍正帝”继位的合法性,这个问题自打皇四子胤禛登基那日起就发生争论,至今已经几百年了,还是争论不休,有人说这是“迷”,实际不然,仔细分析,这是有原因的!

一、在康熙帝执政期间,康熙帝对皇储的继承人问题处理的就非常不恰当,过早的确定了太子胤礽。

二、自汉唐以来设立太子为储君,年幼尚可保证皇权稳定,一旦太子长大成人,左右朝臣小人依附,结党营私,使太子过早的培植私人势力,皇权定会受到威胁。

三、早立太子必然导致其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骄横跋扈,因此就会产生树敌太多,党羽林立,相互排挤造成派系对储君之争。

朕不做杀子之事,废你不立储君

步步惊心,分散皇子权利

首先解决大阿哥胤禔这个毫无人性猪狗不如的东西。对于大阿哥胤禔这位亲口说代父除掉太子胤礽的大儿子给予他终身禁锢,永无天日。

废掉太子胤礽后,对三阿哥胤祉控制他的权力膨胀,专心编书,不得结交外臣、不得参与朝政事物。

十三阿哥胤祥是一位侠义汉子,性情直爽,容易被利用,圈禁隔离。

趁西北军事吃紧,派带过兵的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加亲王衔远离京城,为的是使他脱离八爷党的圈子,如这位爱冲动的老十四就此与八阿哥脱离党争,朕必不亏待他!

还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康熙帝自有分寸,看看如何料理!

说“阴谋”是出自康熙帝

八阿哥胤禩,别看贼精八怪的,对父皇康熙帝的帝王心术,他是永远不会懂的,不知到他死是否明白。

(1)热河木兰秋狝的“太子胤礽”的假调兵符,八阿哥胤禩是幕后人。

(2)康熙帝万寿节的死鹰一案是八阿哥策划,嫁祸老十四,天在看。

(3)刑部买卖人命大案虽然是太子胤礽所为,可八阿哥胤禩采取卑鄙小人手段套供词,夜半宫廷密报实属无德之人,非君子所为。

综上:在康熙帝心理已经排出八阿哥胤禩的皇位继承人的人选。至于九阿哥胤塘、十阿哥胤哦只不过是八阿哥胤禩的跟班,只会推波助澜的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如果仔细参考《清史稿》及其它资料综合分析考虑,康熙帝在第二次废太子以后心中已经默认储君继承人的人选,那就是四阿哥胤禛。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点赞3、贵港市 网友:橘生淮南

康熙的遗照一直都存在,并且经确认确系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所出,但是其完成的时间有着诸多疑问。

所谓的康熙的传位遗诏一直都有,现在最具权威价值、并且为史学界广泛认可的康熙遗诏有两份,一份存于北京,另一份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两份遗诏都是由满文部分和汉文部分组成。并且经鉴定与确认,这两份遗诏都是出自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也就是康熙去世的哪一年,但是这并不能确定遗诏是在什么时候完成的,因而就有了以下的三种观点。


  • 康熙的遗照的满文部分和汉文部分,都是在康熙生前完成的;
  • 康熙去世,只留下了满文部分,汉文部分是在康熙死后完成的;

  • 康熙去世,只留下了遗言,满文部分和汉文部分都是在康熙死后完成的。


针对这三种观点,我们逐一来分析。

首先来说说第一种观点。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康熙去世,十一月二十,雍正登基,期间经历了七天时间,而康熙遗诏的汉文部分也是在雍正登基后公布的,距离康熙的去世也过去了七天的时间。所以,第一种观点,康熙遗诏的满文和汉文部分都在康熙生前完成,这个观点存在非常大的疑问。如果是同一时间完成的,为什么不同时拿出来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还非要等到继位之后再公布呢,这不是给旁人留下非常明显的怀疑么。

再来看看第二个观点和第三个观点。

这样认为的最为主要的理由理由就是不管是北京的康熙遗诏,还是台北的康熙遗诏,满文部分都存在大量的缺失,北京的满文遗诏大概还保留的多一些,台北的满文遗诏只有寥寥数语,其中关于继位人描述部分均是缺失的,因而无法从满文遗诏上来判断雍正是否是真的遵照继位,还是修改康熙遗诏进行的篡位。

而在汉文部分的描述则基本一致,都是: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有人说是雍正故意破坏了康熙在世时候撰写的满文部分然后自己撰写了汉文部分,或者说不管是满文部分还是汉文部分都是康熙死后才被撰写的。

但是雍正为什么只破坏满文部分,不破坏汉文部分,这不是明显的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么,反而让人产生了误会。既然这样,为什么不重新连着满文部分的遗诏一并重新,用一份新的遗诏以传后世呢,毕竟,雍正之后的乾隆、嘉庆、道光等等,都是他的血脉子嗣,会对于自己的祖宗去如此的追究和刨根问底么,不会。

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康熙去世的三天前,雍正被康熙安排到了天坛去祭天,而康熙去世前后,急召雍正到畅春园,而从康熙去世到雍正到场,前前后后经历了十个多小时,要知道从天坛到畅春园的距离必然不用花费十个小时。那么这十个小时,消失的雍正去了哪儿,在干嘛,就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因而也成为了雍正改诏篡位甚至是无诏夺位的最大疑点。

所以不管是雍正“遵照继位”、“改诏篡位”还是“无诏夺位”,现存康熙的继位诏书都不能成为雍正继位的关键所在。


与康熙的继位诏书相比,隆科多对于雍正的继位才有着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意义。

隆科多,佟国维的儿子,康熙朝外戚,隆科多的亲姑姑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两个姐姐都嫁给了康熙,一个姐姐是雍正的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另外一个姐姐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又被康熙安排抚养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所以从这层关系来讲,与隆科多关系最近的皇子就是雍正,也就是当时的皇四子胤禛。

当时的隆科多担任步军统领衙门都统兼任九门提督,整个北京城以及整个皇宫的卫戍全部都由隆科多负责,并且康熙去世的时候,在康熙身边的人除了康熙的皇子,剩下的那个唯一不是康熙皇子的人,就是隆科多。

康熙死后,隆科多随即关闭九门,在北京城实施戒严,这个时候能够自由出入在皇城之间的人也就只有隆科多了。

所以,影响雍正继位的最关键因素其实并不是康熙的传位遗诏,而是隆科多,康熙的最终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有隆科多才是真正的知情人,同时隆科多更是雍正整个继位过程的见证人。康熙死后,隆科多是宣读的遗诏还是宣读的遗命,雍正与隆科多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事情,现在也已经不得而知,因而也留下了最大的谜团。


尽管雍正的继位充满谜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雍正确实是一位勤政的皇帝。

雍正继位后,推行新政,在强盛大清国力的同时,也极大的触及了很多阶层以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读书人,不仅为新政所累,有的还遭到了文字狱的残忍迫害,因而各种正史、野史、传记对于雍正的负面记载也就多了起来。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雍正终归是“满清第一勤政皇帝”,他力主改革、去处弊政、勤勉敬业,雍正交给乾隆是充盈富足的国库,也奠定了“乾隆盛世”的基础,算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了。

点赞4、株洲市 网友:清如许

首先可以肯定,现有的几份康熙遗照都不是康熙写的。

那么是不是说明雍正就是篡位呢?

也不能这么说。

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大行皇帝遗诏呢?

一般皇帝临终之前,会留下遗诏。这个遗诏一般都很短,可能就一张纸条,只是简单地写下身后事的安排,比如谁当下一任皇帝。比如下图是道光遗诏。

当然这个遗诏是没法公布于天下的,因为太短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式的文件。

皇帝去世后,新的皇帝会组织一个写作班子,根据老皇帝留下的话,起草一份正式的遗诏。

这份遗诏一般会洋洋洒洒,引经据典,文辞雅驯。在这份遗诏里,会以老皇帝的口吻总结一下自己的执政历程,然后再把新皇帝夸一番。当然,这些都是新皇帝想说的话。

这份遗诏肯定不能事先准备好,也不可能在老皇帝去世后短时间内写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康熙去世三天后雍正才公布遗诏。

当然,这样的遗诏其实是没有证明力的,因为是先确定谁是皇帝,再写的遗诏。

有证明力的是康熙亲手写的简版遗诏,但可惜的是,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这份遗诏。

因此,现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雍正一定没有篡位。但是根据各种史料可以推测雍正没有篡位,这个基本可以视为史学界的定论了。

首先,传说的康熙传位给十四子胤禵的说法是靠不住的。你见过哪个皇帝在自己垂垂老矣的时候,还让继承人在边疆带兵的?等继承人赶回来继承皇位的时候,黄花菜早凉了。这个时候康熙哪怕自己御驾亲征都不会让继承人外出带兵的。

其次,当时外国传教士以及朝鲜使节都记载康熙传位给雍正,他们都没有理由替雍正避讳。这说明在雍正继位之初,并没有出现篡位的传言。朝鲜使节的记载中还有个细节,就是康熙青睐孙子弘历,希望雍正能把他培养成接班人。

最后,根据康熙生前的所作所为,基本可以认定他是信任雍正的。这个很多答主都提到了。其实到了康熙晚年,能与胤禛竞争的也只有三阿哥胤祉而已。但是胤祉争储之存表现得比较明显,不像胤禛那样表现得与世无争。

点赞5、汕头市 网友:逆天神话

是不是阴谋,胤禛心知肚明,其余知情人大多早死,能活着的在保密方面都久经考验,至于“十”和“于”的问题,不值得浪费一秒钟去考虑,整个遗诏都不是康熙亲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何况其中的区区两个字呢。种种传闻中,最讨厌的就是有人传乌雅氏待字闺中就和年羹尧好上了,进了皇宫八个月就生下了胤禛,所以年羹尧才要忠心耿耿的保自己亲儿子上位。

表面上胤禛对几个兄弟够狠,其实要我说,他是下手晚了,京师乃至全国风言风语乱传,到底谁传的胤禛心理有数,通过什么途径传的他也知道,换了一般人他那帮兄弟早就死了。

与本文论述无关,无论如何推论结果如何,我觉得这个皇帝当时还是胤禛做比较好,其他的几个人能力上真是差得很远,觊觎皇位的艺术家有之,假仁假义的阴谋党有之,自命不凡的生瓜蛋子有之,聪明都够聪明,但是以从政能力论,不会有人比胤禛强。

当时康熙帝的原话是怎么说的呢?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上午3:00-5:00

『······若我能欢喜去了······雍亲王四阿哥······人······贵重······我······很······像······大统······把······继位······坐说了······此谕旨······将······交付内阁。』

根据这缺字的满文遗诏(临终遗言笔记,在正式遗诏之前),如果用固定思维去考虑的话,胤禛继位毫无异议,但是中间可填充的内容实在太多太多了,也充满了各种变数,比如“四阿哥”和“人”之间,如果中间有100字呢。

据上,有推测说康熙帝真正想传位给老十四,但其行军在外无法立刻赶回京师,所以康熙帝感觉老四老成持重,所以让他暂时统理大局,等老十四回来以后,正式按礼制传位老十四胤禵。

为什么这遗诏就不能是直接传位给胤禛呢?因为康熙帝在凌晨1点多钟的时候传召要召见胤禛,以老四的智商,这么敏感的时期单独召见自己,这可能是他要面临天大的机遇,但是对于皇帝的命令,父亲的召唤,他生生拖了至少8个小时才到达皇宫,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所以后人们只能猜,猜想他通过某些渠道已经提前知道了自己暂时统理大局的决定,但胤禛对此并不甘心。

为何要让他暂时统理呢?因为血浓于水,他是胤禵的亲哥哥,所以康熙帝要求胤禛,在胤禵回京之前稳住局势,替亲弟弟出把力达到权柄顺利交接。可是胤禛对这种“乱命”是非常抵触的,在这段时间内,他可能已经展开行动,四处行贿,打通关节,收买关键人物等等。

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当,畅春园的事情也该安排安排了,快到中午十二点的时候,胤禛突然出现在畅春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真的好像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到了畅春园后,就只剩坚定的实施下去了,胤禛短短时间出入畅春园五次,如入无人之境,这证明,当时的康熙帝已经无力传召或者已经陷入不知时间长短的昏迷之中,否则即便是皇子也断不能如此满园子窜来窜去的。(或者说,内线通知了胤禛,康熙帝处于昏迷状态他才到了畅春园,然后马上安排封锁消息,威吓魏珠、赵昌,借兵隆科多晚间回宫,密令张廷玉独自隆宗门接驾。)

而就在胤禛满园子乱窜的时候,畅春园的局势已经发生改变,这也是推断康熙昏迷的力证,自胤禛不知道忙些什么的时候,畅春园一切皇子和大臣都进不去了,除了胤禛······所有人在什么时候知道康熙帝宾天的呢?康熙帝死后并且胤禛铺垫好一切,并将遗体运回大内以后,所有人才知道康熙帝死了······

当初畅春园“戒严”,总得有点原因吧,如果康熙帝神志还清楚为什么要将自己与外界完全隔绝呢,没有这个道理,尤其是,无论他钦定的继位者是谁,这个时候都要让外界全部知晓才好,否则必将大乱,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康熙帝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最终的“戒严”行为,必然是有人为干预的因素。

胤禛说,他接受遗命的时候,一群儿子全在场,其实呢,这个谎言用了整整七年时间才堪堪圆谎,该死的都死了,没死的不想死也不敢说了,还不是你想咋说就咋说。

这个问题的细节太多优秀作者写过了,所以我就不展开写了。

真正接触到遗诏的是谁呢,肯定是康熙帝的近臣、内侍,具体到人那就是侍卫长拉锡和养心殿总理太监赵昌、总管太监魏珠。

胤禛堂堂雍亲王,大清皇子,继位的雍正帝,他欠小小的侍卫拉锡什么,何以短短两个月让拉锡连升四级呢?他俩平素关系好?没听说过。胤禩自己都还没登基,就把侍卫长拉锡升到理藩院去了,紧接着又被提拔为本旗都统(蒙古正白旗),一时间成了家族的荣耀,拉锡一侍卫的水平能管理旗务已经不多了,再简拔提干,非其力所能及了。

这人好在嘴严,即便这样在大局初定的时候,也就是雍正帝自己都说,都不知道这几年能活过来的时候,开始下手开始肃清,拉锡属于第一批受虐对象,但拉锡稳如牛,本来就是侍卫,还干侍卫挺好,没有半点怨气(憋着呢),更无半字怨怼,通过雍正帝“大力考察”后,审核合格,复授满洲镶白旗都统,后来又任了肥差江宁将军,最后还能回京师做个领侍卫内大臣,和年羹尧同年死掉,这个······有些蹊跷,最后的职务离雍正太近了,很容易算计,但没有实证哈。

写隆科多的文章也太多了,咱们把这人过滤掉不写,大家只要注意一点就好,按满洲规制,遗诏必须是内阁满洲一品大学士草拟,隆科多一个二品武官他的“专权”是胤禛直接越制指定的,所以隆科多受宠些时日不是没道理的。

雍正帝用人就那几个,有年羹尧、田文镜、李卫、鄂尔泰,年羹尧被定点清除了,其实还有个张廷玉,闲扯一句,凡是对胤禛的好的,胤禛都会真心待他一辈子,比如---张廷玉,康熙帝宾天,什么亲王贝勒、王公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亲厚远近那么多人,都被封锁了消息,康熙帝“起驾”回宫,知道的只有两个人,或者说是一拨人和一个人,一拨人都是隆科多手下的嫡系侍卫,一个人则是张廷玉。

满洲皇帝赋予一汉臣配飨太庙,绝无仅有,让人想破头都想不明白。您说张廷玉本事大吧,他还真没什么本事,只是体制文章比较好,记性尚可,能力上可以说是没什么能力,乾隆帝上台最看不惯的就是他,也曾经问他,你觉得你有什么资格配飨太庙呢?张廷玉说没有,好嘞,你自己都说没有是吧,那就取消了吧。

这事膈应张廷玉一辈子,死了以后,乾隆帝来劲了,我们皇族说话是算数的呀,说配飨太庙就给你,哼哼~反正人都死了,你也不知道,我可没忤逆我爹的意思,不过这事张廷玉也有错,三朝老臣该知道伴君如伴虎,不如履薄冰的踏实做事,竟然让乾隆帝写配飨太庙保证书,也就难怪乾隆整他了。

反正您看什么人在雍正帝继位后大力提拔的,谁就有巨大的嫌疑,康熙帝死后回宫,只有张廷玉事先知道消息“迎驾”······而康熙大殓是胤禛一个人的决定,他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只是快到大殓的时候召集了诸位皇子和大臣,算是通知了一声,然后各位就留下吧,甭走了,算是限制人身自由了。

在所有人的一致强烈要求下,为什么胤禛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出示遗诏,他的继位是全国上下谁都想不到的,难免遭到质疑,正式遗诏不讲,满文口头遗诏为什么不公布,当时宣读的话,真假不论,好歹能给自己卸些压力,少让他人嚼舌,多好的事,偏不拿出来,原因只有一个,遗诏还没有新鲜出炉······

等到遗诏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候,某些人的性命就该收取了,为什么雍正继位后,质疑声不断,因为为了保险起见,康熙帝临终的服侍人员,养心殿总理太监赵昌和总管太监魏珠直接被杀掉,这种欲盖弥彰的手段也太直接太明显了吧,实际的意思就是,他俩看了不该看的,所以死了,但是他们说过遗诏是假的了么?没有对吧,其奈我何,太简单粗暴了,不质疑才是怪事。

点赞6、昆明市 网友:海蝶。

雍正继位是清初三大悬案之一,到底是不是阴谋目前是没法证明的。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说法是当时康熙遗诏是传位十四皇子,而雍正把“十”改为了“于”,这便使得雍正继位了。第二种说法是第十四子原名是胤祯,康熙诏书上是传位于胤祯,可是雍正把这个“祯”字改为了“禛”。

不过目前根据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满文《康熙遗诏》来看,上面两种说法应该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清朝是满洲贵族统治的,当时的国语是满语,所以重要的文书都是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即使诏书中的汉字更改过了,满文也是没法改变的。另外,还有一点当时清代官方文书中对皇帝的儿子是称为“皇X子”,比如皇四子。所以前面所说的这两种说法都是不靠谱的。

不过这只说明上述这些说法错误,但是这并不能证明雍正继位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康熙满文遗诏也是有问题的。目前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上面并没有明确有皇四子胤禛继位的记载,在关键的地方都出现了破损。这绝非是保管不当能够解释的,因为汉文的康熙诏书则完整无损。

另外一点,康熙之死的确属于暴毙而亡,而且晚期诸子夺嫡,加上雍正自身的做事风格,所以雍正继位的谣言一直都是有的。

比如前面所说的康熙暴毙而死,究竟康熙怎么死,是正常病故,还是非正常死亡都是有疑问的。康熙最后的一年,甚至最后的两个月,身体都是非常健康的。可是康熙从不适到死亡只有七天,特别是最后一天,甚至连御医做了什么都没有记载,可见这是不正常的。据说当时就雍正在康熙身边,可是雍正继位以后,康熙身边的太监不是人间蒸发,便是被杀。1983-1984年,病理专家和清史专家都没有找到康熙的脉案,居然一无所获,可见康熙病故绝非正常。

皇位继承原本就是封建王朝上层最重要、最敏感、最危险的事情,所以必然具有隐秘性。“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谁要做了皇帝,自然会想办法消除对自己不利的材料、证据。因此,即使现在的很多资料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可信,所以雍正继位自然就成了难以解开的谜团。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点赞7、河源市 网友:潇湘书笛

《清实录》中收录的《康熙遗诏》是康熙皇帝去世后,由雍正皇帝召集几名大臣拟就而成的,并不是康熙皇帝活着时书写的遗诏,因此这份遗诏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只能算是皇权传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文书环节。

后人在研究那段历史的时候,发现了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才引发了对雍正皇帝即位是一个阴谋的讨论。

康熙六十一年深秋,天气似乎比往年更加寒冷,凌冽的北风早早掠过紫禁城的红墙。年仅七旬的康熙皇帝异常烦躁,多年来的政治操劳以及儿子们无休止的权力斗争,让他真正感受到了何为“孤家寡人”。

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康熙皇帝不顾天气寒冷,决定前往南苑打猎。看到一望无际的原野后,康熙皇帝心情舒畅了很多,但是身体却有些不舒服,好像是患上了伤寒。无奈之下,康熙皇帝只能暂时停止打猎,躺在床上安心将养。

这年十一月初七,康旭觉得身体有些好转,就从南苑转到畅春园疗养。生病期间,康熙禁止任何人觐见,让皇四子胤禛代为前往天坛主持祭祀活动。由于皇帝的反常举动,让外人觉得他的病情很重,满朝文武人心惶惶。

实际上,经过一周左右的调养后,康熙皇帝的身体再次出现了明显好转。不过就在十一月十三日凌晨,情况突变,康熙皇帝的病情骤然加重,当天晚上8点多就去世了。据《大义觉迷录》记载,康熙皇帝去世这天,曾经3次让胤禛从天坛赶到畅春园觐见,并且召集了另外7位皇子等在门外。

康熙皇帝去世的时候,胤禛却并不在身边,隆科多作为“顾命大臣”宣读了传位遗诏。但是《大义觉迷录》是雍正皇帝和曾静“辩论”时所著,看起来更像是自说自话,难免会引发外界的更多质疑。

而且,根据雍正所述,他也是从隆科多口中得知自己即位的消息。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传位这么大的事情,康熙皇帝既没有留下书面遗诏,也没有同时召集多人宣读上谕,而是只告诉隆科多一人?难道他就这么相信隆科多吗?

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当时就在畅春园,据他回忆,康熙皇帝去世当晚,他和另外几位外国传教士隐约听到了有人痛苦呼喊的声音,似乎就来自于康熙皇帝的房间。而且,当天晚上的畅春园灯火通明,兵马来往不息,看起来就像是有人采取了紧急措施。

由于以上种种疑点,就有了以下说法:雍正收买隆科多,毒杀康熙皇帝,篡改传位遗诏,并且调集兵马包围畅春园,逼迫在场的几位皇子和文武大臣屈服,通过这种非正常手段登上了皇位。正因如此,雍正皇帝即位后,才会迫不及待地将皇十四子,也是他的最大竞争对手允禵撂倒。

但问题是,雍正皇帝所做的一切,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夺权吗?

首先说明隆科多的身份。隆科多早年不太受重用,从太子被废后,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名义上管着京城的防务,实际上充当着康熙皇帝的眼线,负责监视在京诸皇子王公大臣的行动,防止再出现胤礽那样大规模结党营私、图谋篡位的情况发生。因此,康熙选择隆科多作为顾命大臣,向他口授遗诏,并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是事情发生得太突然,看起来有些奇怪。

再说明雍正会不会毒杀康熙,有没有篡改遗诏。大多数认为雍正谋杀康熙的人都相信,雍正3次返回畅春园,就是为了窥探康熙的病情,然后趁机用一碗参汤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是,康熙皇帝多次明确表示,北方人不适合喝参汤,他本人也从不喝参汤。雍正明知道康熙病入膏肓,却还用参汤下毒,只会给自己招致更多怀疑,以他蛰伏多年的处事风格,绝不可能这样做。

所谓篡改遗诏就更不可能发生。汉文遗诏的写法“皇四子”、“皇十四子”已经注定无法进行删改,就不存在改“于”为“十”的可能性。更何况,如果真有传位遗诏,应该是满文和汉文各一份,雍正改得了汉文,还能改得了满文吗?由此可见,最大的可能性是康熙皇帝死得太突然,压根没有准备好遗诏,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雍正即位几天后,才命人写出一份遗诏,因为当天晚上根本就没有书面文件。

我们根据后来发生的事情,再联系雍正做皇子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可以推测为什么他的即位始终被认为是一个阴谋。

雍正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并不是特别合群,为了避免像废太子那样沦为囚犯,他尽可能不争不抢,不结党不拉拢朝臣。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做法,雍正私下里还是网罗了戴铎、年羹尧等绝对心腹人才。在对待父母兄弟上,雍正始终维持着尊老爱幼,重视手足的正面形象,包括老八、老九,都不像电视剧中描述得那样和雍正水火不容。

在其他兄弟看来,雍正并不具备即位的实力,他一没有兵权,二没有党羽,但在绝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中,想要抢班夺权,一定得有人有兵。正因如此,在“九子夺嫡”最激烈的时候,雍正不仅避开了其他集团的炮火,而且赢得了康熙皇帝的心。结果当雍正皇帝即位后,其他人的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紧接着就是怀疑,认为他一定在背后动了手脚。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雍正即位后,为了推行各项新政,动了很多王公贵族的利益蛋糕。雍正有一个绰号是“抄家皇帝”,意味着他执政风格严苛,动不动就会使用酷刑。作为一位改革型皇帝,雍正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在那些受到打击处分的人眼中,他就是一个暴虐之君。

因此,在背后攻击雍正、造谣生事的人比比皆是,再加上雍正写了一部《大义觉迷录》,让那些传闻故事迅速流传开来。要知道,绝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统治者的丑闻,因此有些事情不是真的也变成了真的,一直到今天还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总的来说,雍正即位的过程确实存在很多疑点,但仅仅依靠现有的资料,就断定他通过不合法手段登基,未免太过牵强。雍正即位是一个谜,除非有更多此前没有的文献资料出现,否则大概率会永远成为一个谜。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