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董鄂妃有何魅力,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8关键词:顺治,皇帝,董鄂妃

董鄂妃有何魅力,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

点赞1、潍坊市 网友:强势控局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爱嗑药的皇帝,一为长生,二为壮阳。长生成功率不高,第一名乾隆活了89岁,但过80的很少,雍正就只有58岁,更多是三四十岁就英年早逝了。

壮阳药在中国起源很早,西汉成帝被认为是第一个因春药服食过量而死的皇帝,但这不能说壮阳药没有功效,据说南宋度宗赵禥,在药物的帮助下,一夜宠幸了30个妃子。

皇帝富有四海,天下的女人都是她的,本不需着急,但关键时刻心猿意马,控制不住。

女人,终究是男人绕不过去的坎,即便这个男人是皇帝。

有女人太多丧命的,也有被一个女人勾走魂魄的。

明朝孝宗皇帝朱祐樘,终其一生,后宫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大臣们一度怀疑皇帝的取向有问题,好在孝宗皇帝生了个儿子。

朱祐樘的奇怪性格可能有遗传成分,他的父亲宪宗皇帝朱见深,也是钟情于一个女子,就是那位年龄可以做他妈的万贵妃。为了万阿姨,不惜废掉刚过门的吴皇后,要不是某天忽然冲动,打了个冷战,大明的子嗣在他那就断了。

朱见深朱祐樘以后,明朝还有一位痴情的君主,就是那位幼年丧父,老娘出轨,四十年不上朝的万历,专宠郑贵妃,为此不惜废掉长子也要立福王为太子。

不能不说,某些女人的魅力太大,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清朝是马背上的民族,更加粗犷也更加彪悍,想象中的画风应该是努尔哈赤或者皇太极那种满脸络腮胡,行动粗鲁的塞外大汉。但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却是妥妥的白面书生,他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虽然早早被立为皇帝,却长期生活在“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阴影之下,平日里战战兢兢。

站在今人的角度,顺治的成长环境很不健康,甚至有些恶劣。

好在他刚刚亲政就遇到了贤惠可人的董鄂妃。

董鄂妃的身份要专门做个澄清。早年有传言认为董鄂妃就是明朝末年名震天下的秦淮八艳董小婉,实则是个误会,董小婉早年嫁于才子冒辟疆,年龄经历和董鄂妃都对不上,再者说来,顺治年纪轻轻,怎么会娶一个汉人青楼女子。

正史记载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满洲正白旗人,有些争议的是有人提出董鄂妃实是皇太极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的妃子,为顺治抢夺而来。但博果尔16岁就死掉了,纵然董鄂妃是他的妃子,也可能并没有过门。

董鄂妃虽是满人,却是随父辈在江南长大,知书达理,端庄贤良,深受大一岁的顺治皇帝喜爱,“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可是很高的评价,据说顺治皇帝有意废掉孝惠章皇后,改立董鄂妃,为群臣所制止,只好加封为皇贵妃,这已经是嫔妃的最高等级了。

有了这样一个贤内助,顺治自然情绪大好,后宫虽不的干政,但董鄂妃却能在红线以外,经常给他提出好的意见建议,夫妻二人莺莺燕燕,琴瑟和鸣,可谓一对佳偶。

如此这般,就不难理解董鄂妃死后,顺治为何精神崩溃,选择出家避世(正史认为顺治死于天花)。

当然,这么解释还是不具有普遍性,那我们再来看清朝其他两位皇帝。一个是顺治的儿子康熙,顺治出家后,康熙7岁即位,鳌拜专权,可以说康熙重复了父亲的老路,虽然他性格坚强,但终其一生对青梅竹马的原配皇后赫舍里念念不忘,另外一个就是苦孩子同治,早早没了父亲,缺乏管束的他染上恶习,最终死于梅毒。

纵观明清两朝的皇帝,对某一个女人用情极深的,大多家庭不幸,不是童年留下阴影,就是单亲家庭长大,缺乏温暖的成长环境在他们的性格中留下了巨大的隐患,长大后的一些古怪行为可能就源于此处,而当某一个女人走入他们内心的时候,影响力是巨大的,这个女人可能并不是好人,也可能并不贤惠,但肯定是他们最需要的,或者说最合适的。

至此,他们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男和女,也不是夫与妻,更像是溺水的少年抓住了一艘救生艇,沙漠中的旅人找到了一株仙人掌,这种奇怪的关系穿越了时空,弥补了幼年的缺憾,驱散了笼罩头顶的阴影。

但这种关系同样是不健康的,即使是一个普通的成年人,也必须丢开别人的搀扶,独自走进这个世界面对风雨,皇帝注定是孤家寡人,如果他把有情感的缺憾都寄托在一个女人身上,当这个人离去,他的情感又会便的残缺,这种得而复失的残缺,比起从未拥有,更加致命,顺治出家也就不难解释了。

这个故事生动的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即使做了皇帝也会有问题!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点赞2、运城市 网友:越王够贱

董鄂妃既不是顺治的原配夫人,也不是嗣皇帝的生母,也没有抚育小皇帝之功,更没有为大清做出特殊贡献,然而她却名扬天下,最后还成了孝献皇后。这是为何?就是因为她与顺治有过一段爱情佳话,迷得顺治不爱江山爱美人。

外有颜值,内有气质,人见人爱

董鄂妃生于1639年,比顺治小一岁。她是一位绝世美女,玉质冰肌,从小就展示过人的聪慧。等她长大后,举止得体,落落大方,有母仪的气质。据说董鄂妃读《列女传》、《女戒》能够过目不忘。

董鄂妃不但知书达理,而且对妆容和针线活也很在行。可以说,封建社会提倡的女子“四德”(妇容、妇工、妇言、妇德),她一条不落。所以她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极品美女。

1656年,董鄂妃进入大清宫廷,顺治第一眼就看上她。不仅顺治,就连孝庄也很赏识她,还特地发布懿旨:

“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性资敏惠,轨度端和,克佐壶仪,立为贤妃。”

顺治久旱逢甘霖

顺治是一代天子,后宫佳丽自然不少,但大多都是政治联姻,能够让他满意的女子几乎没有,他长期处于一种有婚姻没有爱情的状态。

当董鄂妃出现的是时候,她带着美貌、活力、温柔、体贴、知性、善解人意等特点,就能迅速征服顺治的心。董鄂妃的柔情蜜意如春天的丝丝细雨,无声地滋润了顺治因长期得不到爱情而干涸的心田,让他尝到了真爱的甜蜜,领略到女人的巨大魅力。

自从董鄂妃进宫,六宫粉黛黯然失色,两人成双成对,大有相见恨晚一意。

顺治后宫第一人

顺治册封妃子的谕旨发出去三十六天,册封典礼还没进行,就赶紧追加一道谕旨,加封董鄂妃为皇贵妃。

按照清朝的惯例,女子进宫伺候皇上,一般先封为答应、常在、贵人,第一次封嫔的就很少。而董鄂妃刚进宫就能成为妃子,一个月后就跳级(越过了贵妃)为大清第一个皇贵妃,这在整个清朝都罕见。

要不是董鄂妃向顺治求情,当时的孝惠皇后只怕后位难保。皇后虽然没有被废,但形同虚设,后宫的大小事务全部由董鄂妃打理,连顺治都公开说:

“宫中庶务,曩皆擗经理,尽心检核,罔不当,虽未晋后名,实后职也。”

这意思就是说,后宫的大小事情都有董鄂妃经手,她虽然没有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

1657年,董鄂妃生下一个男孩。顺治爱屋及乌,对这个皇子格外疼爱。按照顺治所生皇子的排行,这个皇子应该是皇四子,可顺治依然多次公开说这是“朕第一子”。这也表明董鄂妃所生的皇子:

第一,地位最尊贵,在顺治心目中排行第一;

第二,在皇位继承的顺序上排第一。

顺治给这个皇子高规格的优待,可惜他无福消受,来到人间一百零四天就匆匆而过,连名字都来不及取就夭折了。

花儿早谢,天不遂人愿

孩子的去世,给了顺治和董鄂妃巨大的打击。尤其是董鄂妃,怀胎十月还没听到孩子叫“额娘”,孩子是她争宠的条件,也会决定她未来的命运。如今孩子夭折了,必会肝肠寸断,精神上的折磨让本就身体不好的董鄂妃病情日益沉重。

1660年八月,董鄂妃驾返瑶池,病逝于承乾宫,年仅二十二岁。爱妃去世,也带走了顺治的七魂六魄。顺治为董鄂妃办完场高规格的葬礼,几个月后也随她而去。董鄂妃是幸运的,生前遇到爱自己的真命天子,宠冠后宫,去世后还能千古传佳话。

原创:秋媚,感谢大家的关注和鼓励!

点赞3、威海市 网友:溢孤清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董鄂妃是清后宫中的一位传奇人物,她多才多艺,容貌倾城,贤良温雅。她的身世与顺治的旷世奇恋,都为她短暂的生命增添了令人回味无穷的色彩。

董鄂妃入宫时年方十八,早已过了选秀的年龄。关于董鄂妃的身世,《清史稿》讳莫如深,并未有所记载。而流传下来的说法主要有三种:第一是董小宛说;第二是襄亲王福晋说;第三种来自汤若望的记载。

根据后人推测,汤若望的说法虽时间对不上号,却是最有可能的。清宫里曾有一项制度,即有品级的官员夫人轮流到宫中侍奉后妃。也许就是在进宫侍奉后妃时,这位夫人得以与顺治皇帝见面。汤若望在《汤若望传》中回忆:顺治对一位军人的夫人起了火热的爱恋,这位军人因此怒斥他的夫人。顺治竟然因此打了这个将军,军人怨愤而死,顺治皇帝遂将未亡人收入宫中。

更耐人寻味的是,此后,孝庄皇太后便将清朝命妇侍奉后妃的制度废除了。十分注重名声的孝庄皇太后之所以下了这道命令,或许与顺治皇帝与董鄂妃产生了感情有关。

但无论如何,董鄂妃此生如昙花,极致灿烂,得到极度的宠爱。那么,董鄂妃有何魅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还把顺治迷得神魂颠倒呢?

国色天香,满腹学识

董鄂是满洲的姓氏,满语意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这个寓意在董鄂妃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相对于其他满族大姓,董鄂氏一族所出名人非常少,最有名的便是董鄂妃。

董鄂妃从小在江南长大,因为父亲鄂硕在顺治二年随军南征,她就跟随父亲身边,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

董鄂氏自小性情温透,江南的风雨不但滋润了董鄂氏的美貌,还被江南文化所熏陶,也培养了这位满族少女的才情。

董鄂氏不仅有着倾国倾城的外貌,她还是一位有着极深内涵的女子,性格温柔,善解人意,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饱读《四书》、《五经》等书籍,而且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写着一手漂亮的书法。

另外,她极高的悟性、满腹的学识,对禅学的领悟也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很有自己的见解。这与顺治在文化和精神上志趣相投,这让第一次见到她的顺治,深陷对她的迷恋。所谓“一见钟情”,便是如此吧。

对于顺治来说,后宫佳丽虽多,但不是来自蒙古草原就是来自满洲世家,几乎个个目不识丁,就连平时普通的交谈都是问题,别说能畅谈人生和理想,常常话不相投。

而且顺治是皇帝中的异类,他的骨子里有太多不肯屈服与放弃的浪漫和惆怅。与其说他是一位皇帝,不如说他是被后宫困囿住的游吟诗人,为了他心目中的爱情,为了生死契阔的爱人,他义无反顾,此生不渝。

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能够寻觅到知音,实在欢喜,此生无憾啊!平心而论,董鄂氏比起那些汉族才女还相差甚远,但对于生活在文化荒漠中的顺治,却是难得的红颜知己。

顺治十三年,董鄂氏正式入宫,顺治帝毫不遮掩对董鄂妃的宠爱。当月二十五日,孝庄皇太后便降下懿旨,封她为贤妃。顺治帝遵照懿旨,命礼部选择吉日,准备册封仪式。三十六天后,之前册封仪式还未举行,顺治便晋封董鄂妃为皇贵妃,还下了一道大赦天下的旨令。

在清朝历史上实属罕见。并且,董鄂妃入宫之前的清后宫并没有皇贵妃一级,她是清朝第一位戴上皇贵妃桂冠的女人。

在顺治看来,仅仅将董鄂氏封为妃,已不能表达自己对她的钟情与爱意。

在董鄂妃入宫之前,顺治已经立过两位皇后。第一位原配皇后是博尔济吉特·孟古青,顺治不顾众人反对将其废掉了;第二位皇后仍然是博尔济吉特氏(即孝惠章皇后),这位皇后因为过于忠厚乏才,令顺治皇帝大为不惬,长久地被顺治冷落于后宫。

纵然贵为天子,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一人令顺治寄托情爱。他对爱情有着偏执的向往,有着不顾一切的追逐之心。这与身份无关,与欲望无关,是爱,仅仅是爱。

顺治之心如干涸之井,久久没有得到情爱的滋养,直到董鄂妃入宫。从与董鄂妃四目相对的那一刻起,顺治失了魂似的,目光都不愿挪开董鄂妃的视线。他知道,眼前的这个女人,就是那个让他倾尽一生气力去爱的女人,是他愿意厮守到老的女人。

顺治甘愿把身心都交给她,对情爱的偏执,终于让他获得此生最为疼惜、最为宠爱的人。

识大体,深明大义

董鄂妃进宫之初,孝庄皇太后对这位以“命妇”之身与儿子相恋的女人颇为不喜。对于这一点,董鄂妃心知肚明。因此,她对顺治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周详备至,对待孝庄皇太后谨慎至极,承欢膝下。

董鄂氏平日里生活节俭、低调,不戴珠翠不喜粉饰;虽不参与政事,但她主张宽以待人,垂怜生灵,为人识大体,深明大义,常常忧念兄父恃宠而骄。当然,她对顺治更是情深意笃,始终如一!

董鄂氏地位尊贵,却又善解人意。就连孝庄皇太后都暗自夸她识大体、明事理,难怪自己儿子顺治对董鄂妃如此喜爱与痴迷。从古至今,女人对女人的观察和评价向来精准。孝庄皇太后对董鄂妃,便是如此。

董鄂氏的到来给顺治添加了不一样的色彩,这也令顺治如痴如醉,爱之疯狂的董鄂氏出现之后,他的心中再也容不下其他人。

董鄂妃的到来,让本来就备受冷落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雪上加霜。顺治认为封董鄂妃为贵妃并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意,屡次萌生废掉皇后,顺治一直想给董鄂氏一个名分。

虽然受到顺治的极致宠爱,但董鄂妃并不看重名分和虚荣,待人处事相当低调,自晋封为皇贵妃,董鄂妃始终低调谦逊,待皇后和其他妃嫔礼节周全,态度和善,只有这样,她才不会因为过度受到宠爱而招致无端的非议。

即便她不干涉朝政,时常鼓励劝说顺治以国事为主,而且废后不是一件小事,必定会引起朝臣和民众的非议,还有碍政务。

董鄂妃扑通跪了下来,十分诚恳地对顺治说:“妾身无德无才,并不能担此重任。”

此举让顺治吃了一惊,顺治甚是不解,问:“古往今来,哪有妃嫔不想做皇后的?”

董鄂妃又说:“皇后母仪天下,宅心仁厚,待我等妃嫔如同姐妹。如今因为对妾身喜爱,而无由废黜皇后,实在令妾身无颜惭愧。”

顺治说:“皇后为人木讷无为,在各个方面都无法与爱妃媲美,如此拒绝,实在毫无理由。”

董鄂妃再次叩拜:“皇帝前次废黜,已经令太后与博尔济吉特家族十分不悦,如今若再废后,皇上让太后的脸面如何放得下?博尔济吉特家族的颜面何在?皇上不能将国家置于一己之爱之后,臣妾恳请皇上三思。”

顺治没有想到,这样娇柔的女子竟然能将国事放在首位,丝毫不在意名分与地位。如此识大体,明事理,让顺治更加觉得亏欠和疼惜。

但顺治答应董鄂妃不废后,但不代表他不能废掉皇后的职能。不久,顺治以孝庄皇太后生病而皇后没有去探望为由,公开表明后宫所有事务都由董鄂妃处理。

董鄂妃深谙顺治的性情,执拗不过他,只好顺着他,但董鄂妃依然每日在清晨梳洗后去给皇后请安,处理后宫大小事情之前,都要征求皇后的意见,丝毫没有因为皇后的形同虚设而对之有半分不敬与怠慢。

如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虽心中凄楚,但钦佩她的品格胸怀,其他妃嫔对她亦感佩于心。

转眼间,董鄂氏入宫已四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顺治大有“只羡鸳鸯不羡仙”之感,在“江山”与“美人”面前,他宁愿选择后者!

有胸怀,顾全大局,

不久后,迎来了他们的爱情结晶,董鄂氏为顺治生个男孩,是顺治的第四个儿子。

顺治一方面疼惜经历了生产苦痛的董鄂妃,一方面欣喜若狂,称这位皇四子为“朕的第一子”,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这个孩子在顺治心中的地位之高之尊贵。

只是这位被顺治视为掌上明珠的皇子福浅命薄,仅在这世上存活了一百零四天便夭折了。这对顺治和董鄂妃是异常沉重的打击。

顺治十五年,顺治将这个早夭的孩子封为和硕荣亲王;并大兴土木,为爱子在自己的万年吉地的西侧营建了荣亲王园寝。

孩子早夭的打击让身体本就虚弱的董鄂妃,难以承受重负,便卧病在床。纵然如此,她依然强行支撑着去劝解顺治与孝庄皇太后。在她看来,他们心中的伤痛,并不会比自己少。

每每孝庄皇太后派人来询问她的病情,身体状况不佳的董鄂妃都回答:“今天好多了。”

顺治不解:“爱妃明明身体单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为何要这样回答呢?”

董鄂妃说:“皇太后对我始终眷顾,皇太后若是知道我身体不好,一定会担心。我又何必让她知道我的情况,让她为我担心呢?”

董鄂妃在精神遭受如此重创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顾全大局,谦卑有节,明明她自己承受更大的悲痛,却反过来安慰他人,这是何等胸怀和明事理的心才做到啊,你说,这样的董鄂妃怎能不让顺治心疼和喜爱呢?

此后每个长日与长夜,顺治整日都陪在董鄂妃身边,但对爱子的思念无时无刻不啃噬着董鄂妃的心,这一病,便是三年。

然而,在身体状况甚差的情况下,她依然每日去照顾生病的孝庄皇太后,衣不解带,尽心尽力。

这三年,董鄂妃忍受着身体上的病痛和精神上的巨大苦痛,一直支撑着,支撑着。昔日的快乐、现时的恩宠,都无法消解她身体与心理上承受的双重折磨。

最终,顺治十七年,董鄂妃病倒在床。

病危之时,垂怜生灵

董鄂妃病重,顺治除了处理政事,其他时间都陪伴在她身边,宫中上下也开始紧张,孝庄皇太后每天都派人来探望,她的回答依然是那一句:“今天好多了。”

董鄂妃平时待后宫其他妃嫔亲切有礼,所以在她病重的时候,皇后与其他妃嫔都围身边。

然而,董鄂妃人前的她永远是安然的,是挂着温和的笑的,还不忘嘱咐皇后日后多加劝慰顺治,要以祖宗大业和天下百姓为重。

在场妃嫔闻之,无不以帕拭泪。事到如今,她们终于知道,董鄂妃为何能够得到顺治的爱,并痴迷于她了。如此明白通透,如此芳华馥郁 ,却无法年长寿久,实在令人心痛。

董鄂妃的病情一日重过一日,顺治心焦如焚,每日于床榻之边长守。但董鄂妃已经病入膏肓,死前还不忘交代顺治,她死了不要给她穿华美的衣服,把众人送来许多金银物品施舍给广大贫苦百姓,与其让众多珠宝与我随葬,不如将它们用到诵经颂佛上。”

顺治一向信佛,董鄂妃死之前,还是为顺治考虑,顺从他的意愿,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

生死相随,忠贞不渝

顺治十七年,一代名妃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紫禁城东六宫的承乾宫,时年二十二岁。

一时间,全宫皆哀。 爱妃仙逝,顺治皇帝如同遭五雷轰顶,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

曾经董鄂妃的到来,让顺治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如今爱妃仙逝,又将曾经给予他的信心全部带走了,他再也提不起任何兴趣做任何事。甚至丧失了活着的意念,几番崩溃,意欲自杀,孝庄皇太后不得不派人日夜看护他。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做了许多不符祖制之事。除了追封董鄂妃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外,还以超乎寻常的隆重丧礼表达对爱妃的哀恋,他命令和硕亲王、满汉四品以上的官员,以及公主、王妃以下的命妇俱在景运门内外齐集哭临。

在清朝,皇帝、皇后大丧期间,皇帝批奏折要用蓝笔,一般为期二十七天,而顺治使用蓝笔长达四个月之久;他甚至意欲命三十名太监和宫女为董鄂妃殉葬,因大臣力阻,他才放弃这个念头。

之后,顺治对董鄂妃的思念日甚一日,终日不思饮食,精神恍惚,几欲出家。

顺治十八年,春节刚过,万象更新,顺治皇帝崩逝。此时距董鄂妃去世,仅仅一百三十余天。

无情最是帝王家。皇太极与他的儿子顺治,打破了这一说法。他们对自己最爱的女人,付出了最珍贵的爱情。只有死,才能将他们分开。

纵然无法长相厮守,其情在历经千万年之后,依然光华灿烂,熠熠生辉。

写到最后

董鄂氏自小容貌上佳,性情温透,加之被江南文化熏陶,出落得愈加贤慧温婉。董鄂氏棋书画无一不精,满腹的学识让董鄂氏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与娴静通透的气质。她如同一朵纯白色的牡丹花,薄嫩的花瓣柔软纯粹,于清晨承接通透清澈的露珠;她如同星空中最安静最璀璨的那一颗,连身边的月亮都黯然失色,但她的光芒没有丝毫争锋的意图。她就是她,就像佳人唱出的动人曲词,却只是唱给自己听。这就是毫不自知的温柔,不为迎合的缱绻,恰到好处的婉致,淋漓尽致的美好。这样的董鄂妃,怎能不让顺治深陷对她的迷恋呢?



点赞4、吉安市 网友:断缘间

虽然网上大吹顺治皇帝是中国皇帝中罕见的情种,和董鄂妃是一对人格平等心灵相通的灵魂伴侣,这显然是没有逐字逐句读过《董鄂妃行状》,所以误以为是真爱宣言。根据顺治亲自写的行状记载,历史上他们俩之间没有任何浪漫,帝妃之间仍然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传统男女关系。顺治为什么喜欢董鄂妃,也可以从行状中找到原因。

朝鲜有史料记载董鄂妃是军官之妻,她作为命妇因为宫廷礼节出入内宫时,和顺治皇帝通奸,顺治后来找了个理由杀了她丈夫,又将其纳入宫中为妃,这个传闻和在清政府任职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记载相似。至于文艺作品里一直将董鄂妃设置成顺治弟弟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福晋,可能一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和狗血程度,二来襄亲王刚好在董鄂氏封妃前去世,这个巧合引起了后人们的浮想联翩。实际上根据《爱新觉罗宗谱》记载,襄亲王的嫡福晋乃孝庄文皇后亲侄女,和硕达尔汗巴图鲁亲王满朱锡礼之女博尔济吉特氏。

董鄂妃于顺治十三年八月被册封为贤妃,十二月又晋升为皇贵妃,顺治为她举办隆重的册封典礼,并因此大赦天下举国同庆,在整个清朝历史上,没有第二个皇后或妃嫔能享受到这份殊荣。顺治又因为册封董鄂妃的缘故,为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上徽号,却在册文中说“特简贤媛俾协襄乎内治。问安视膳。莫申养志之微诚”,意思是我特意选择贤德的妃子辅佐你,服侍你,这是我孝顺你的诚意。这也是顺治对董鄂妃的要求,所以董鄂妃用余生不折不扣达成了任务。

顺治在行状中说董鄂妃伺候孝庄太后非常努力,察言观色、左右趋走和宫女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皇太后非常依赖董鄂妃的伺候,董鄂妃不贴身伺候她,她就不愉快。有一次顺治奉太后前往汤泉行宫,董鄂妃由于病重不能伺候太后一同出巡,太后对顺治说:“就不能让她勉强来伺候我,安慰我的心吗?”太后再三这么发话,可见她确实是离不开董鄂妃,就连她生病甚至都舍不得她休养。董鄂妃生荣亲王时难产,刚出月子身体还没有恢复,恰好这个时候太后病重,董鄂妃不顾自己身体羸弱,冒着严寒前往南苑日夜伺候太后两个月,从此太后健康长寿,董鄂妃则疾病缠身。顺治又在行状中说,董鄂妃伺候他如父亲,伺候孝惠皇后如母亲,早晚恭恭敬敬的伺候起居,侍奉饮食,而且董鄂妃每次都是站着伺候顺治用餐,不敢和他同座。

董鄂妃的父亲鄂硕病故,顺治担心董鄂妃伤心而安慰她,董鄂妃却收住眼泪对顺治说:我怎么敢过分悲哀让皇上烦恼呢,我只不过遗憾没有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罢了。我的父亲去世我反而心安,因为我父亲天性蠢笨,不懂大道,他的女儿能够伺候皇上已经是他最大的荣耀了。我就怕他因此内心没有畏惧,而做不义之事,所以我总是因为这个而担忧,还好他不是因为犯错而死,皇上又体恤我,我有什么可伤心的。不久董鄂妃的哥哥也去世,董鄂妃说:我的哥哥骄傲自大,在外面的行为多有不义,只不过仗着是我哥哥的缘故。这样不仅影响我的名声,恐怕天下人都会说皇上因为一个微贱的女子,纵容不孝者肆无忌惮。所以日夜担忧、寝食难安,幸好我的哥哥是自然病死,这就足够了,我何必为他悲伤?董鄂妃唯一的孩子荣亲王夭折,董鄂妃没有哀戚的神态,和顺治说:我生他的时候就担心他会夭折让皇上忧心,还好皇上自重没有过分哀伤,我怎么能因为一块肉而让皇上劳念呢?

孝惠皇后曾经病重差点去世,顺治非常担忧她的病情,不仅亲自去照顾她,还让董鄂妃去伺候,虽然当时董鄂妃也是疾病缠身。她为了让顺治满意,向皇后表达自己的诚意,日夜伺候五天五夜没有合眼。皇后的宫女都能得空休息,董鄂妃却始终不眠不休,哭泣道:皇上派我来侍疾,如果皇后不能痊愈我怎么向皇上交代?皇后的事,董鄂妃都硬撑着病体亲自为她置办好。董鄂妃去世那年的春天,永寿宫石妃生病,虽然石妃的位分比董鄂妃低,但董鄂妃还是带病去伺候石妃三天三夜,为她解除忧虑,处理事务,和当年伺候皇后一样。来自蒙古的妃嫔悼妃去世,董鄂妃悲痛哭泣:她美好的年纪入宫,还没有长久的伺候皇上,就这么去世了,董鄂妃哭的非常悲哀,比当年丧父丧兄丧子还悲痛。董鄂妃善待照顾其他妃嫔,也都是这样的。

顺治皇帝有时会因为琐事指责董鄂妃,一开始不熟悉宫廷生活的董鄂妃还会试图为自己辩解,以证明自己无过。但她读了不少贤德后妃事迹后,醒悟道:解释辩解这是违背了后妃恭顺的原则。从此以后,但凡顺治皇帝再指责批评她,她一概承认错误,绝不分辨,只会引咎自责自我批评。董鄂妃因为生荣亲王时难产,所以顺治觉得他和董鄂妃之间就像老朋友,再也不让她侍寝,并且很满意董鄂妃对他的决定无怨无悔,对于侍寝之事“绝不萦念”,能够“以礼自持”。

董鄂妃是如此善良勤劳完美的女人,愿意牺牲自己的健康来伺候顺治的母亲、皇后、妃嫔,导致身体迅速垮掉,三年后就香消玉殒。这就是顺治对她神魂颠倒的原因,他的第一任皇后因为善妒奢侈而被废弃,第二任皇后因为不愿意伺候太后而差点被废弃,董鄂妃有了前车之鉴,很清楚自己该如何做。董鄂妃去世后,后宫事务堆积,要让顺治亲自处理,于是顺治更加想念董鄂妃,董鄂妃活着的时候这种事情根本不需要顺治来操心。顺治还痛苦的说,以后皇太后去世,她的后事交给董鄂妃才能办妥,现在董鄂妃去世了,以后皇太后的后事难道让我一一操办吗?想到这里,他就无比悲痛!而太后则哀痛的哭道:你死了以后谁还像你这样恭谨的伺候我,谁还像你这样顺从我的心意?

点赞5、岳阳市 网友:木木兮颜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历代后宫妃嫔众多,她们的职责,不过是陪侍皇帝的生活和传宗接代。皇帝跟她们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但也有例外,如唐明皇与杨贵妃,可以称为“生死恋”,流传至今不衰。顺治帝与董鄂妃之恋,也是一段很生动的故事,虽说故事不尽如唐明皇与杨贵妃之恋,但就爱之深,情之真,却也不差分毫,为清史留下一段佳话。


一、董鄂妃一波三折的入宫之路


董(又作栋)鄂氏,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不是满洲世族,却是满洲著名姓氏之一。其家已是三代武职,隶正白旗。父鄂硕以军功显,于顺治九年(1652 年)授巴牙喇甲喇章京,十三年,即董鄂氏入宫之年,擢升内大臣。父以女贵,故破格晋升;十四年(1657年),又以董鄂氏册封皇贵妃,进三等伯。



由此可知,董鄂氏的家庭出身较为优越。


董鄂氏如何被顺治帝选中的? 换言之,她是怎样入宫的? 清官方史书对此秘而不宣,《清史稿》也仅说:“(董鄂氏)年十八人侍,上眷之特厚”云云。清初“故事,后妃、王、贝勒福晋、贝子、公夫人,皆令命妇更番入侍,至太后(指孝庄)始命罢之”。


这就是说,董鄂氏是在 18 岁那年“入侍”顺治帝前,被纳为妃的。凡“入侍”者皆属“命妇”即已婚妇女。那么,董鄂氏究竟是谁的妻子呢?


业经清史诸学者基本考定:她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襄亲王是清太宗第十一子,顺治帝排行九,两人是同父异母兄弟。董鄂氏先嫁襄亲王,后入宫归顺治帝。哥哥娶了弟弟的妻子,这在清入关前及入关初期,行满洲旧俗,并不拘守汉人的伦理,似乎不算什么问题。


更有甚者,多尔衮却纳肃亲王豪格之妻,纳侄媳妇娶为妻,尤属违规。但鉴于多尔衮被定为罪人,此段纳侄媳为妻事载入清官方实录中。而顺治帝为皇帝,纳其弟媳事,随着满俗汉化,已认识到,此举不合礼俗,为君者讳,故实录只字不载。即使如此,仍有见证人做了记载,他就是当时在北京的耶稣会教士汤若望,他说: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官中,封为贵妃。


这位贵妃于一六六〇年产生一子(应为一六五七年。董鄂氏死于 1660 年),是皇帝要规定他为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按,应为三个多月)之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亦薨逝。皇帝陡为衰痛所攻,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这段文字,正是顺治帝与董鄂爱恋的故事。根据这一记载,可以恢复此一事件的真相:顺治十三年二月,董鄂氏作为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命妇“入侍”宫中,参加宫内的庆典活动,因而见到了顺治帝。她的美丽,亭亭玉立的身材、高雅的气质,立即震慑了顺治帝的心灵,狂热地激起了他的爱慕之情。他以各种理由不断召董鄂氏入后宫,借机与她见面,传达他对她的爱恋。此事很快被她的丈夫博穆博果尔知道,于是,他怀着一腔愤怒闯进宫中,向他的皇帝哥哥发出质问。


顺治帝不能忍受其弟的无理“犯上”,竟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孝庄太后也知道了这件事,感到事要闹大了,就准备赶快为儿子册立东西宫妃嫔。正好新建乾清、坤宁二宫与景仁宫殿就要竣工,册立妃嫔正是时候。当时,由孝庄作主,没及征求意见,就宣布将孔有德之女四贞纳为东宫皇妃。很不巧,四贞已由父母生前许配给孙延龄将军,只好作罢。但顺治帝执意要娶董鄂氏,闹得其母烦恼不已,又无可奈何。她明白,这都是因为命妇例行“入侍”,才有机会让他们相识相恋,否则,他们永远不会认识!


她这才认识到此制不妥,如继续让命妇入宫与皇帝见面,还说不定以后闹出什么事来!她断然下令:命妇“入侍”制永远停止。《清史稿》记载董鄂氏“年十八入侍”一语,也就不言自明了



再说博穆博果尔,自己新婚未久的妻子被皇帝看上,背着他私相幽会,受此大辱,又被皇帝打了一个耳光,再也咽不下这口气,汤若望说他“怨愤致死”,或许“自杀而死”,反正因这件事而死,年仅 16 岁,时间是顺治十三年七月初三日。博穆博果尔猝死,确使顺治帝不安,也许是为弥补自己的过失,特给其亡弟以优厚待遇:于定例外加祭一次,派工部为其监造坟祠;顺治帝移居新落成的乾清宫,因博穆博果尔丧而免行庆贺礼。


七月初九日,礼部提出,八月十九日将是吉日,可以“册妃”。册何女为妃? 官方《实录》隐而不书。顺治帝答复:因“和硕襄亲王薨逝,不忍举行。”命八月以后“择吉”。从一般情理说,一个亲王级的弟弟去世,不会影响国家事务的正常运行,也不会干扰皇帝要做的事。惟襄亲王去世,却使顺治帝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本来急于将董鄂氏纳入宫中,却“不忍举行”,正好说明他心中有愧。《实录》将“册妃”与襄亲王之死两事联系在一起记录,也就使人看清了此事的真相。


二、董鄂妃的得宠


八月十一日,顺治帝派内大臣公额尔克戴青“祭和硕襄亲王”。此距其亡弟之死日,为1个月另 7 天。


顺治帝终于忍耐不住急切的心情,于八月二十五日向礼部下达圣旨:“本月二十二日,奉圣母皇太后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性资敏慧,轨度端和,克佐壶仪,立为贤妃。尔部查照典礼,择吉具奏。”到这时,才正式公布董鄂氏的名字,册为“贤妃”。他说,是奉圣母皇太后之命选定的。说明他母亲不得不同意他要立董鄂氏的要求。


同一天,他又遣内大臣巴图鲁公鳌拜,“祭和硕襄亲王”。


两件事如此紧密地相关联,又频频祭亡弟,只能进一步说明其弟之死,与顺治帝欲夺其妻有关,这也证实汤若望所记的可信性。


九月二十五日,派遣伯索尼“致祭和硕襄亲王”。二十九日,顺治帝给礼部发出新的指令,称:他前奉圣母皇太后谕,拟将董鄂氏立为贤妃,于昨日(二十八日)又奉其谕旨:“式稽古制,中宫之次,有皇贵妃首襄内治,因慎加简择。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应立为皇贵妃。尔部即查照典礼,于十二月初六日吉期,行册封礼。”


清制,后妃一般是由嫔位以下逐步提升的。董鄂氏则越嫔位,而以“贤妃”册立,还未举行册封礼,仅隔了一个月,一下子提升到仅次于皇后之位的皇贵妃,此举非同寻常,看出顺治帝对董鄂氏的爱恋有加,必给自己心爱的人以崇高的名号,博取美人之欢心。此次指示,已确定十二月初六日行册封礼,亦举行大婚礼,正式结为婚姻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出这道谕旨的 3 天前,又遣官祭其亡弟,以此告慰亡灵,也使顺治帝感到心安些。大概顺治帝对此事或有负罪感,心里总是不安,故每次对董鄂氏的册封名号,便加速他们的结合,因此就给其亡弟祭祀一次,求得亡灵的宽恕。



十二月初五日,即册封董鄂氏前一天,先遣内大臣爱星阿告祭太庙,预先向祖宗在天之灵进行告祭。次日为初六吉日,隆重举行册封典礼,其规模、程序,几与册立皇后无别。《实录》对典礼的过程及热闹的程序,都做了详细记录,人们可以感受到此次典礼隆重、热烈。


当天,册封礼成,颁诏天下。其文曰:


帝王临御天下,庆赏刑威,虽当并用,然吉祥茂集之时,尤宜推恩肆赦,敬迓天庥。朕遵圣母皇太后谕旨,思佐宫闱之化,爱慎贤淑之求,于本月初六日册封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为皇贵妃。赞理得人,群情悦豫。逢兹庆典,恩赦特颁,所有事宜,条列如左:……


以下,列出大赦条项 10 大项,皆以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昧爽以前”为界限,以本日前在赦免内,此日后不在赦为册封董鄂氏,向全国颁布恩赦,这也是超出常制,给董鄂氏一个殊荣。


按清制:册立皇后礼成,颁诏天下;册封妃嫔无颁诏。恰恰就是这位贵妃是个特例,顺治帝为她颁恩诏,把这份最受百姓欢迎的最高荣誉给了董鄂氏。充分表达了这位青年皇帝对董鄂氏爱得至深。


三、顺治帝与董鄂妃的凄婉爱情


顺治帝终于与董鄂氏成婚,遂了心愿,便把他的爱和感情都投到董鄂氏,不再爱其她妃嫔。此时,第二任皇后已进宫两年多,他对这位皇后也不那么喜欢,来了董鄂氏,就更疏远了她。


他故意挑毛病,以失礼事,擅自破坏宫中礼仪,给予皇后一些处分。已如前篇。各种迹象表明,顺治帝又想废去第二个皇后,企图立董鄂氏,取而代之。顺治帝显然是受到母亲的阻挠。仅给皇后处分3个月后,便被迫取消处分。顺治帝的两个皇后,都是孝庄皇太后的本家亲人,一个是侄女,一个是侄孙女,前一个已受到伤害,绝不允许他再废第二个!她看破了顺治帝的意图,就坚决地阻止了他。董鄂氏生前终未能成皇后。


董鄂氏受到顺治帝宠爱,自不必细说。爱屋及乌。顺治帝把对董鄂氏的爱,施给其亲人。前叙董鄂氏册封贵妃时,其父鄂硕已进三等伯。封伯不久,他便病逝了,顺治帝又打破“常例”,追赠他为三等侯,谥“刚毅”。她的伯父罗硕也直接受惠,于顺治十七年授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顺治帝与董鄂氏恩爱无比,很快结出爱的果实:他们的儿子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七日诞生,排行第四。此子之降生,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赐之宝!顺治帝内心的欢愉,是可想而知的。


当他们还陶醉在欢乐之时,不幸的事却突然降临了:皇四子未及四个月,尚未命名,却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夭折了。这突兀其来的不幸,使他们陷入极度的痛哭之中。董鄂氏为痛失爱子,痛不欲生;顺治帝内心的悲伤,是不言而喻的。


他毕竟是皇帝,不能像常人那样,把悲伤尽渲泄于外。他要忍耐,把悲藏起来,为避免诸臣猜测,立即召见诸内大臣,向他们说明自己此刻的心情。他说:皇子刚刚死了,你们不要以为朕会过于感伤。此前,因为皇太后身体欠佳,朕为此时刻忧念。现在,太后已康复,“此真无疆之庆,于愿至足,岂复以此幼子感怀!”当襄亲王去世的时候(即博穆博果尔),朕尚且反复思虑,惟恐太后悼伤,强制忍住自己的感情。看来,“生死从来定数,焉能有违!朕念切国家,仰副我皇太后之心,安敢过于伤念? 亦非强为之词,而有动于中也。卿等宜知此意。”


顺治帝很聪明。他明白,他过于宠爱董鄂氏,为新生此子而极度兴奋,举朝皆知。此刻,当他陷人极度悲伤,却不想让群臣都看出来,不待他们劝慰,先自表白,既是自劝自慰,更是要作出姿态,以国事为重,以皇太后为重,一个小孩子死了,如同襄亲王一样,不过是“死生有定数”,谁也违抗不得,他不会为此而伤感。他保证自己说的都是真心话,大臣们应该知道他的心情。



他这一番话,自然博得了诸臣们一致赞赏,都说:“臣等正以皇上伤感为虑,今闻谕旨,不胜欢慰。事实上,他的心情远非如他说的那么轻松,他对爱子的死,也绝非不在意,相反,他看成是自己的大不幸,时刻挂在心里。


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对其出生四个月而夭折的皇子的追封。仅出生实际不满四个月的幼儿,而且尚未命名,也给追封,确属多此一举,超乎一般常理。但顺治帝却以超常的心态超常对待这个幼儿,给他追封爵位,于顺治十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即幼儿死后两个多月,追封为和硕荣亲王,用以对亡儿的悼念。


这说明他与董鄂氏对此事念念不忘,即使事过两个来月,仍不能平复内心的悲伤。给这个才4个月的亡儿如此崇高的爵位,毫无意义,不过是聊以自慰罢了。


不仅如此。顺治帝还为这个无名的婴儿大办丧事。四月,还在他的授意下,为这位荣亲王建寝园,“安设神牌,遣官谕祭。责成礼部为这位亲王选墓址。据礼部奏:墓址已选好,是块风水宝地,但圈丈的墓地内尚有寺庙和坟墓应予迁出。特请示顺治帝批准。


顺治帝见此事牵扯百姓的切身利益,不得不慎重考虑,作出了明智的选择,批示说:


“民间年久坟墓,及供奉神佛之寺庙僧道等,为朕稚子建立寝园之故,俱令迁移,朕心实为不忍。况群黎百姓,莫非朕之赤子,所有坟墓、寺庙,不必迁移,仍著照旧存留。”


他指示礼部尚书恩格德:“可作速前往,将荣亲王新园附近坟主眷属并寺庙僧道等,传集晓谕,俾知朕体恤民之隐至意。为选墓地,如此费周折,用心良苦,全是对董鄂氏的爱。幸亏顺治帝为百姓的利益着想,还没有不顾一切,否则,事连百姓、僧道,必造成损害。


直到顺治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才将这位无名的荣亲王下葬,其葬地就选在京郊黄花山。按亲王级举行葬礼,自然是隆重而庄严,祭拜的程序一个也不能少。幼儿下葬成礼,这件事才告结束。


顺治帝与董鄂氏曾为子丧而有过极深悲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淡化。因为他们还很年轻,顺治不过 20 岁,董鄂氏还不足 20 岁,今后,继续生儿育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此一来,也足以使他们感到安慰。顺治帝还是一如既往,仍然是那么深的爱着她。爱,很快抚平了他们心灵的创伤,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那种甜蜜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也许是命中注定? 人们无法想象的是,好端端的,又是那么年轻的皇贵妃竟然病倒了!顺治帝指定最好的太医,用最好的药为她医治,结果是回天无力,美丽的皇贵妃香消玉殒,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瞬息之间,一个鲜嫩的生命突然消失了。这一天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距离她的婴儿夭折,也只有2年零6个月!


四、顺治帝的为情所困


可以肯定地说,在短短的两年间,顺治帝连续痛失两个最挚爱的亲人,是何等悲痛!他为痛失董鄂氏所遭受的沉重打击,远远超过失子之痛。且不说顺治帝如何悲痛,还是看看他怎样为董鄂氏办丧事,就知道他对董鄂氏倾注了多少感情!


董鄂氏病逝的当天,在短暂地痛哭之后,顺治帝马上张罗为她办丧事,倾注了他的全部爱,即使超过了常规常例,他也在所不顾。他传谕亲王以下,满汉四品官员以上,并公主王妃以下命妇等,都集于景运门内外,集体“哭临”;还决定“辍朝五日”。



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个方面的人,都来为董鄂氏之死而哭泣,还停止朝政5天,请僧道做道场,为她超度亡灵,都显示了超规格、超标准地办丧事,以此寄托他对董鄂氏的至深的爱接着,他又做出一项重大决定:给董鄂氏追封皇后。她生前未获此殊荣,死后一定要得到!他迅速行动,首先向他的生母皇太后请求,期待得到支持。皇太后以死后追封,并无多少实际意义,更不会影响现任皇后的政治地位,于是,便满足了顺治帝的要求,给予支持。


八月二十一日,董鄂氏去世的第三天,顺治帝马上传谕礼部,说:


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官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


八月二十三日,礼部不敢怠慢,迅速具奏,提出:追封皇后,


应撰玉册玉宝,并造香册香宝,所有谥号用黄绢裱册,须钦天监择吉,遣官一员,告祭奉先殿。是日,即行追封礼。先期鸿胪寺官,设节册案于太和门东,设彩亭于协和门外,礼仪院官设节册案于梓官前。节案居中,册案居左,设香案于节册案前。一切都备办完毕,再按程序,举行复杂的仪式,最后,由宣册官取“赞宣册”宣读,然后将黄绢册在董鄂氏梓宫前焚烧。至此,追封皇后礼毕,负责此项仪式而临时任命的正副使“即持节复命”。


八月二十六日,丧礼正式开始,先追封董鄂氏为皇后,告祭奉先殿;再公布追封皇后的封号、宣读册文。其文古奥典雅,充溢了赞美辞,表达了顺治帝的悲痛心绪,再赐以皇后之宝,其宝文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之宝”。


八月二十七日,将董鄂氏端敬皇后梓宫移放于景山观德殿,仍按上列顺序“致祭如前”。顺治帝为董鄂氏服丧 12 天,至九月二日释服,遣官致祭。至九月十七日,已满 27 天,众官及命妇“俱释服”。


此后,对董鄂氏的祭祀不断,充分表达顺治帝对她难以忘怀的纪念。


一个被追认的皇后,不仅得到了与正式皇后同样的待遇,而且在某些方面多有超过,亦见顺治帝爱董鄂氏早已超出了礼仪的限制,不加掩饰地尽情渲泄他对董鄂氏的爱。


自董鄂氏去世,顺治帝情绪低落,他似乎已看破红尘,高不可攀的帝王之家,在他的眼中,已无光彩。他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现实的世俗生活失去了它的应有之义,连皇帝的宝座也使他感到厌恶。


他不再留恋荣华富贵,竟产生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要放弃当皇帝,出家当和尚。据说,他闹得很凶,一度非要出家不可。他自取法名“行痴”,进而剪掉发辫,任性任情,眼看真的要当和尚了。幸亏顺治帝敬重的高僧玉林琇赶到,极力劝解,始放弃出家的念头,让一个太监吴良辅做替身,才算了断这段出家的闹剧。


顺治帝出家的事,实际上,并非全因怀念董鄂氏所致,还有他自身对佛法感悟和追求。不可否认,董鄂氏之死,对他打击至重,是促使他一度欲出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董鄂氏死后,顺治帝还在日夜思想,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思念不但没有淡化,却与日俱增,他又做了一件历代帝王不曾做过的一件事;为自己至爱的爱妃写回忆录,名曰《端敬皇后行状》。所说“行状”,是指人一生的经历,业绩,乃至思想品德的总括。人死后,由其亲人即熟悉其人一生的人主笔,记述其一生的历史。顺治帝却打破惯例,以一个皇帝给自己的后妃写“行状”,倾注了他对董鄂氏的全部爱心。


且不论顺治帝的汉文程度如何,叙其“行状”,洋洋数千言,有一气呵成之势。通篇写的是董鄂氏的美德,叙两人所经历之事。顺治帝身为皇帝,却不是以上驭下,以帝训臣的口气写的,确是如一对恋人的关系,娓娓道来。


他直言自己所做所想不足,经董鄂氏提醒或揭示,才得以更改。这也很难得。他没有说自己完美无缺,倒是她完美无缺,从内心到举止行为,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温柔,行为端庄,充满智慧而机灵,又善解人意的最美好的形象,难怪顺治帝那么爱她。今人读此文字,也不能不为之感动,对董鄂氏过早逝去抱以深深地惋惜之情。


顺治帝与董鄂氏之生死恋,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他们生之恋,一方死后,一方还在恋,虽阴阳两隔,亦不减生者对死者之恋。这个故事的可贵处,就在于他们的感情始终真实,且经久而不衰减,做到了始终如一。这大概就是真正的爱情的含义吧!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点赞6、慈溪市 网友:がs奔

董鄂妃

董鄂妃(1639年-1660年9月23日)满洲正白旗人,真实名不详,是内大臣鄂硕之女,死后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后世称孝献皇后。

董鄂妃,顺治十三年入宫,同年被册封为“贤妃”,之后月余又晋升为皇贵妃,顺治因此而大赦天下,这在整个清朝历史里都是罕见的。可见顺治对于这个董鄂妃是何等的恩宠!

董鄂妃为何受到顺治帝的喜爱呢?

董鄂妃与顺治皇帝之间应该是有着纯正的爱情的,这在封建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自从董鄂妃入宫开始,就受到了顺治的百般呵护和恩宠。那么顺治帝为什么对董鄂妃如此喜爱呢?我个人觉得原因有二:

一、董鄂妃知书达理,温婉贤惠

对于董鄂妃的样貌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既然能够被选入宫,姿色应该不是太逊。董鄂妃是鄂硕之女应该受过很好的教育。据《端敬皇后行状》记载,顺治有时懈怠朝政,董鄂妃都要及时提醒;每当顺治下朝后,董鄂妃都要亲自安排饮食,问寒问暖;每当顺治批阅奏折,董鄂妃都要侍奉左右,而且从不过问奏折内容。对于顺治皇帝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更为难得的是董鄂妃从不仰仗顺治的恩宠恃宠而骄,更多的是劝诫和提醒。

董鄂妃的知书达理,温婉疼人,我想是个男人都会喜欢的,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二、董鄂妃为顺治生下龙子

在封建年代,母凭子贵,在皇家更是如此。1657年,董鄂妃为顺子生下一皇子,尽管这是顺子的第四个儿子,但因是董鄂妃所生,倍受顺治喜爱。曾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然,命运不济,时隔月余便夭折了。

飞翼君言:董鄂妃知书达理,对顺治恩爱有加,并为顺治生下龙种。如此女人,怎不让顺治迷恋?当然,董鄂妃受宠,也和顺治专情分不开的。他们二人的爱情在中国帝王中也是一段千古佳话!

点赞7、佳木斯市 网友:青橘酸心

谢谢悟空邀请。顺治皇帝福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1644年(顺治元年),他14岁开始亲政,1661年(顺治十八年),他24岁就驾崩了。

顺治有4位皇后、7位正妃、9位庶妃、17位格格(低阶妾) ,却独宠董鄂妃。

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1656年 (顺治十三年) ,17岁的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封为贤妃。1个月后,顺治又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之快,清朝罕见。

董鄂妃与顺治帝的感情很深,但仅一起生活4年。因为孩子早逝,董鄂妃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人世,年仅21岁,去世后追封为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

顺治帝如此痴迷的董鄂妃,她究竟长得有多漂亮?有人说她是江南的名妓,也有人说她本来是顺治皇帝的弟妹,更有传言说董鄂妃是某将军的妻子,不管哪种说法,董鄂妃确实漂亮,能让顺治皇帝对她深深的迷恋。

因为历史的推动和母亲的帮助,年幼的福临被推上了皇位,但他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当皇帝。他厌恶皇家的包办婚姻,过着有性无爱的生活。顺治帝自从遇到了董鄂妃,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爱情。他痴爱董鄂妃,爱到可以不要江山的地步。

董鄂妃病逝,顺治帝内心的痛苦和郁闷更加明显,变得一蹶不振,甚至寻死觅活;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让学士撰拟祭文;命朝中大臣、皇亲国戚都去哭丧,还令官员服丧一月,百姓服丧三日,让30名太监和宫女为她殉葬,真是荒唐透顶。

1661年(顺治十八年)农历正月初二,顺治帝病情恶化。正月初六子时,顺治传召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到养心殿,他说朕患痘(天花),势将不起,速草诏书。他挣扎着将遗诏修改了三遍,天亮时才定稿,初七傍晚就死了。

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言,顺治皇帝根本没有去世,他对尘世没有任何的眷恋,他信奉佛教,选择出家做和尚,而皇室成员当然明白皇帝出家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所以对外谎称顺治帝因病去世了。

关于顺治帝出家的说法主要源于《顺治演义》、《顺治与康熙》等野史中,说他脱去龙袍换上袈裟,去五台山修身向佛。

1660年(顺治十七年)农历十月,顺治帝请僧人溪森为他净发。十月十五日,溪森的师傅、玉林法师赶到北京,让徒弟们架起柴火要把溪森烧死。顺治只好说我不出家了,才救了溪森一命。

顺治帝染上天花又病倒,他让玉林为他念经祈祷,又把平日最亲昵的太监吴良辅送到法源寺剃度作为他的替身,但溪森有本书中记载了在景山寿王殿前举行法会,将顺治帝火浴(火化)之事。(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点赞8、镇江市 网友:萢萢煻℡

大家都知道,自古江山爱美人,顺治皇帝更是不例外,在董鄂妃未出现之前,顺治帝一直过着有性无情的生活,直到遇到了了董鄂妃之后,顺治帝才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痴迷的爱上了董鄂妃,可以为她抛弃一切,甚至江山。那么顺治帝为何偏偏喜欢上了董鄂妃呢?她到底是怎样一个奇女子呢。

据史料记载,董鄂妃是出了名的贤惠忠良,她出身忠臣之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喜欢汉文化,温婉贤淑,每当顺治帝下朝以后,董鄂妃便亲自安排饮食,并且每当顺治帝在旁边批阅奏折时,董鄂妃总是在旁边陪伴,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这也是董鄂妃进宫不久便成为贤妃的理由。

不过老天似乎不太眷顾这对神仙眷侣,在顺治十七年董鄂妃在承乾宫病逝,年仅22岁。董鄂妃的离世给顺治帝造成了严重暴击。从此自暴自弃,不顾政治,更有为心爱者抛弃一切剃度出家的想法。不到一年的时间,顺治帝便染上天花死了。可以说顺治帝是一位非常痴情的人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