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谁是“圣人”?
老子的不仁就是天地自然,万物自生自成。一句话:宇宙无亲,圣人无私。老子的仁无尊卑贵贱之分,它是无私的、包容的、公平的、超越功利的。
天地不仁,退其身而身先,以万物为刍狗故权力不失;
圣人不仁,外其身而身存,以百姓为刍狗故荣耀不脱。
老子曰:善建者不拔,善休者不兑,子孙以其祭祀不屯。
善建、善休、祭祀不屯,有此三者,圣人。
此文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好玩的国学回答的问题,好玩有趣又有料!
老子为什么说圣人以百姓为刍狗?是看不起老百姓吗?
老子,姓李名耳,世称“老聃”,周后期楚国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做过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成为影响中国历史最深远的学派。他的《道德经》与《易经》、《论语》一起,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老子的道德经,语言短小精炼含意深远,如果不认真研读,将会在语义上产生南辕北辙的副作用。就比如我们如何正确理解老子的道德经第五章的这段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有的人不能正确理解老子的思想,一看到圣人以百姓刍狗,就以为老子不是好人,是统治者的帮凶,其实,这是完全误解了老子的意思。
所以,在解释这句话之前,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一下老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政治思想。
一、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简单地说,道就是天地宇宙运行的规律和根据。西方人认为宇宙运行的根据是上帝,但是老子认为,这个道才是宇宙运行的根据。它的本质是无,无中生有,有就是现在的有形的世界。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孕育天地万物,且决定着天地万物的变化和发展。同时道是世界的本源。
二、老子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老子强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既然道是无为的,人类社会的治理方式,也应该效法自然,是无为而治的,这里的“无为”字面意思是无所作为,不是要取消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取消那些与自然和社会法则相违背的妄为和乱为,反对实行违背人民群众意愿的行为。老子认为,统治者制定的条条框框越多,越限制人民的自由,人民的生活也就越贫困。统治者要效仿自然法则、自然规律和道德原则去治理天下。以清净之道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以违背自然的方式来治理国家。
三、老子理想的社会是小国寡民 的模式。老子曰:“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种类似于原始社会的模式。国家的规模是十分狭小的,人口也相当的稀少。就是一个返璞归真,没有欲望,没有武力,没有尔虞我诈,自然地,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与世隔绝原始社会的状态。总之一句话,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个人治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要无为而治,没事不要瞎折腾,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
明白了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我们再来理解这句话,就相当简单了。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译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老子说,天地是没有感情的,它不会干涉自然界的运动,自然界的花鸟虫鱼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和死亡,没有人去管理他们,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样子。理解这句话关键是理解刍狗的意思。刍狗是古人祭祀的时候,用草扎的狗,在祭祀的时候用,在祭祀结束之后,就弃之不用,就让这刍狗自生自灭了,也就是不管他了,让他按照本来应该的方式去发展了。
所以,老子这是用一个比喻,来提醒圣人,如何去统治百姓,就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自我发展,所以说,老子认为,最高的统治境界,就是让老百姓不知道还有统治者的存在,这就是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因此,这里的圣人,其实指的是统治者的意思。
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你悟出了“道”即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运行发展规律并遵循它,做遵道而行的“有德之人”,你就是弄潮儿和宠儿;反之,你认识不到或者认识到了却违背它,就会被抛弃。但老子所谓“天地”既不会因为你漂亮就把“道”赏赐给你,也不会因为你长得丑就不给你;它把“道”含在运行发展中,你用心才能得到。天若慈悲为怀,它早就老了。
毛主席他老人家这句诗的后面还有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遵道而行就是人间正道。
天,地皆虚无,相互绞杀是人道永恒。
刍狗,为祭祀使用而用草扎成的狗,使用前自要郑重扎制,成形,彩绘,使其情形并茂。祭祀之后,便弃之郊野,无人问津了。
天地之于万物,春萌发,夏繁盛,秋实冬败。若不人为干涉,自是一番胜景,年复一年的轮回。
天地无意识去保护谁,去毁坏谁,世间万物,由着自然规律生長息灭。
刍狗有光彩的一时,如万物有茂盛的一时,然后都会归于寂灭。
世上如果有“圣人”那么他效法天地精神,不去强加干涉,导民顺应自然,使其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若天地对待刍狗般的任其自生,任其自灭。
人们在此环境中生存,也就算是太平盛世了。
这个圣人,不是当然的统治者,而是有民望的人。
道家有真人而无圣人。天地没有仁这一说,“圣人”也不用仁来欺骗众人。
首先,这句话是出自老子《道德经》里。在老子看来,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大概是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的态度。天道自然无为,人道一样的应该自然无为,世上没有唯一正确的思想,妄图用一种思想去规范人民的行为是愚蠢的。一个文明国家,不应该给人民灌输任何国教式的思想,更不应该强制人民如何如何做,人民会自然而然地进化。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不特指君主或某种政权)也是不动感情的,对一切人都任其自生自灭。
表达出世上万物都有它演变的自然规律及进化方式,如果某个君主或某种政权非要改变民众的基本意愿,强制去给民众灌输任何思想,是不可取的做法。
天地没有偏爱,对待万物像对待祭祀用的草扎的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圣人没有偏爱,对待百姓也是任其自然发展而不干预。我认为圣人就是管理者,就是古代的统治阶级,说的是无为而治的思想,万事万物都有发展的规律,外人不应该过多的去干预,顺其自然。
“不仁”并不是没有爱心,而是没有偏私的心,即天地与圣人一视同仁。也就是用平等心对待万物和百姓。
“刍狗”是草做的狗,类似稻草人或者祭祀时用的“纸糊的狗”。强调当用则用,没用的时候即可丢失。类似佛教的“拿得起来放得下”。也就是不可执着!
“圣人”不是儒家意义上的圣人。儒家的“圣”往往指德性崇高的“先王”,即尧舜禹周公等。老子所谓的“圣”人是能够尊道贵德的人,能道法自然的人,能无为而无不为的人。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