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朱元璋的好兄弟常遇春如果不死的那么早,他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以他的性格,结局会不会比较惨?毕竟徐达这么谨慎,结局都不算多好吧
答案是肯定的!在武将里面功劳最大的是徐达,次之常遇春。而真正能做到居功不自傲、不忘初心、谦虚谨慎的天花板是徐达,朱元璋视徐达为所有武将的参照模板,几乎无人可以做到!再者,常遇春是朱标的嫡亲岳父,如果常活过了朱标,那么为了让朱标的庶子朱允炆继位,朱元璋也不会让常遇春善终!
一个问题两处错误:第一,常遇春死于洪武二年,大明已经建国。第二,谁说的徐达结局不好?又是哪个小说家?又是哪个历史杜撰机器?明朝开国将领,“六王之首”徐达,死于背疽,病情反复一年多,最后病情加重而死。期间朱元璋也没有送什么蒸鹅,他的死与朱元璋没什么直接联系。相反,徐达死后,朱元璋悲痛万分,并且当众夸赞徐达:“令行禁止、谨小慎微。”
“淮西二十四将”大多数死于战争、疾病,将功臣之死全部归咎于朱元璋,未免有点牵强附会!
一说起朱元璋,大多数人的直观印象就是残暴、杀功臣。的确,就屠杀范围与规模来讲,朱元璋的确算的上残暴。但你要认真理解朱元璋的做法,他是想杀就杀,还是迫不得已;他是心血来潮,还是忍无可忍。这些都搞不清楚就来说朱元璋残暴,未免太有些感情用事了!
实际上,我们了解的朱元璋残暴一面,也就集中在蓝玉案、胡惟庸案、李善长案、茶马案等这几个惊天大案之中,除此之外,朱元璋也再没有什么供人闲谈的把柄。这些被屠杀的人,全部是咎由自取:蓝玉骄横跋扈、胡惟庸结党营私、李善长倚老卖老、欧阳伦以权谋私。这些人我只恨他们死的晚。要是非要说无辜,那就是被牵连的人无辜。这每一桩案件背后都是几万人头落地,其中不免有无辜之人,这才是应该惋惜的地方。
常遇春永远不会走上蓝玉的道路,他绝对能够寿终正寝!
常遇春的一生表现,很容易让人和蓝玉联想到一起,因为他二人都是作战猛、用兵神。但常遇春与蓝玉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常遇春内敛低调,蓝玉这是锋芒必露。
常遇春出生并不好,他是元末土匪,后来投奔红巾军,再后来成为朱元璋的手下。朱元璋起初根本看不起常遇春,认为他是一个四处头饭吃的混子。并且此人打家劫舍出身,朱元璋对这种坑害百姓的人又有所忌惮。所以,常遇春开始的路并不好走。
常遇春刚带兵,朱元璋就三番五次的提醒他要要以智慧和胆识战胜别人。朱元璋说:“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者,为无谋也。尔宜深戒之。”后来常遇春先后拿下衢州、大战九华山,有勇有谋,无人能敌。此时的朱元璋才意识到常遇春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常遇春时常说自己能统御十万之中,因此人送外号“常十万”。因为一系列不俗的表现,朱元璋终于改口,称常遇春为“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常遇春的表现不俗,但为人低调的很,谨小慎微。面对朱元璋的夸赞,常遇春一直强调:“皇上成算,所至辄克,非臣所能。”因此,朱元璋对常遇春是又爱又疼。常遇春官职火箭般上升。洪武二年,常遇春病死在柳河川,死后追谥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这样一位有能力又没脾气的人,放在历朝历代都是很吃香的。从历史上来看,朱元璋对常遇春是爱之欲其生,常遇春又怎么可能被朱元璋为难。
比起蓝玉,常遇春更像是汤和!
汤和是明朝功臣之中最为体面的将领,他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寿终正寝。汤和能够保全的原因就是低调内敛,不跟朱元璋做对。同时期的李善长、胡惟庸、蓝玉,那是铁了心的要跟洪武皇帝讨价还价。结果呢,全部身首异处。汤和为人和善,朱元璋比较看好,最终得以保全。
常遇春若是能续命二十年,指定是和汤和一样的归宿。常遇春的这种性格简直是为朱元璋量身定制的。朱元璋是布衣天子,他最缺乏的是政治自信,最忌讳的是以下犯上。在他们心中,君君臣臣要保持的稳稳当当。所以,夹住尾巴的汤和、常遇春必定是大明王朝的幸运儿!
如果常遇春能活到朱元璋称帝,下场和蓝玉是一样的。理由如下:
第一、常遇春是个性情残暴的人
常遇春是朱元璋的第一先锋,然而常遇春打胜战后却经常干一件事,可以说是一种罪行——屠城!每次攻入城池,常遇春最喜欢屠城,几乎成为他的嗜好。对这个问题,朱元璋曾经严厉的批评过常遇春。虽然常遇春有所收敛,但是还是时不时的在打完仗后举起屠刀,这让朱元璋非常头疼。当时是战乱,朱元璋最需要强悍无比的先锋,但是对于常遇春嗜好屠城感到非常不满,因此也只好边用边警告常遇春。如果朱元璋统一天下,那么朱元璋肯定举起屠刀除掉常遇春,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朱元璋诛杀的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皇权
大明的大部分功臣都被朱元璋诛杀,而朱元璋利用明初四大案:空印案、郭恒案、胡惟庸案、蓝玉案,除掉了明初大部分功臣,比如李善长、蓝玉、周德兴、傅友德、王弼、冯国胜等。朱元璋诛杀功臣,无非是巩固自己的皇权。如果常遇春在活的话,必然也会影响朱元璋的皇权,那么肯定也会出现在朱元璋的屠杀之列。
第三、朱元璋为自己的子孙杀人
当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杀人就更加疯狂了,凡是有谋略和会打仗的功臣几乎都会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下。除了几个例外,比如徐达(病死)、李文忠(马皇后求情)、武定后郭英、长兴侯耿炳文、汤和等少数外,大部分的功臣都被朱元璋屠戮殆尽。朱元璋杀那么多人,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孙能够坐稳江山,毕竟孙子朱允炆还小,怕是镇不住那些骄兵悍将的功臣,因此只能杀掉那些功臣,朱元璋才会放心。像常遇春那样性情暴躁又残忍的功臣,估计朱允炆镇不住这样的悍将,朱元璋绝不会放过常遇春,假如它还在的话。
第四、朱元璋的出身
朱元璋是名副其实的百姓造反成功的典型案例,他出身低微,一无所有。比如开国皇帝的刘邦、杨坚、李渊、赵匡胤等人,朱元璋才是真正的从一无所有干到了君临天下的帝皇。他从一个讨饭的和尚做了统一天下的皇帝,这是在历史长河里绝无仅有的。因此,朱元璋的心里肯定有自卑感。因为自卑,因而导致了没有自信,从而就会缺乏安全感。怎么办?那就把那些危害自己的人(起码朱元璋是这么想)杀掉,这样朱元璋才会安心。常遇春正是属于威胁自己的那一类人,朱元璋岂能放过?
纵观以上四大原因,常遇春英年早逝反而是一种好事,起码保全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如果常遇春能活得长久的话,肯定会在朱元璋的屠戮行列之中。这岂能会有好下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做人言语与行为应该有个度,坚守基本原则,人品智慧的陪伴很重要,坚守底线,不要超越,击穿底线变成了一种永恒就是自掘坟墓,死亡是定数只是时间点的问题,如果击穿底线变成了一种爱好,这种人相当可怕,不是人了,应该是魔鬼心理变态,朱元璋杀功臣等同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杀一个愿挨,帝王术政治圈子的问题,与普通大众老百姓无关,杀了那么多功臣,臣而心服口服,源自于对待百官苛刻,心系人民,对老百姓好,这就是本事,还赚了个明君朱元璋,以题目来说世间没有如果,坟墓在等待,感觉应该是这样……
第一,常遇春死于洪武二年,大明已经建国。第二,谁说的徐达结局不好?又是哪个小说家?又是哪个历史杜撰机器?明朝开国将领,“六王之首”徐达,死于背疽,病情反复一年多,最后病情加重而死。期间朱元璋也没有送什么蒸鹅,他的死与朱元璋没什么直接联系。相反,徐达死后,朱元璋悲痛万分,并且当众夸赞徐达:“令行禁止、谨小慎微。”
“淮西二十四将”大多数死于战争、疾病,将功臣之死全部归咎于朱元璋,未免有点牵强附会!
一说起朱元璋,大多数人的直观印象就是残暴、杀功臣。的确,就屠杀范围与规模来讲,朱元璋的确算得上残暴。但你要认真理解朱元璋的做法,他是想杀就杀,还是迫不得已;他是心血来潮,还是忍无可忍。这些都搞不清楚就来说朱元璋残暴,未免太有些感情用事了!
实际上,我们了解的朱元璋残暴一面,也就集中在蓝玉案、胡惟庸案、李善长案、茶马案等这几个惊天大案之中,除此之外,朱元璋也再没有什么供人闲谈的把柄。这些被屠杀的人,全部是咎由自取:蓝玉骄横跋扈、胡惟庸结党营私、李善长倚老卖老、欧阳伦以权谋私。这些人我只恨他们死得晚。要是非要说无辜,那就是被牵连的人无辜。这每一桩案件背后都是几万人头落地,其中不免有无辜之人,这才是应该惋惜的地方。
常遇春永远不会走上蓝玉的道路,他绝对能够寿终正寝!
常遇春的一生表现,很容易让人和蓝玉联想到一起,因为他二人都是作战猛、用兵神。但常遇春与蓝玉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常遇春内敛低调,蓝玉这是锋芒毕露。
常遇春出生并不好,他是元末土匪,后来投奔红巾军,再后来成为朱元璋的手下。朱元璋起初根本看不起常遇春,认为他是一个四处头饭吃的混子。并且此人打家劫舍出身,朱元璋对这种坑害百姓的人又有所忌惮。所以,常遇春开始的路并不好走。
常遇春刚带兵,朱元璋就三番五次的提醒他要要以智慧和胆识战胜别人。朱元璋说:“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者,为无谋也。尔宜深戒之。”后来常遇春先后拿下衢州、大战九华山,有勇有谋,无人能敌。此时的朱元璋才意识到常遇春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常遇春时常说自己能统御十万之中,因此人送外号“常十万”。因为一系列不俗的表现,朱元璋终于改口,称常遇春为“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常遇春的表现不俗,但为人低调的很,谨小慎微。面对朱元璋的夸赞,常遇春一直强调:“皇上成算,所至辄克,非臣所能。”因此,朱元璋对常遇春是又爱又疼。常遇春官职火箭般上升。洪武二年,常遇春病死在柳河川,死后追谥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这样一位有能力又没脾气的人,放在历朝历代都是很吃香的。从历史上来看,朱元璋对常遇春是爱之欲其生,常遇春又怎么可能被朱元璋为难。
比起蓝玉,常遇春更像是汤和!
汤和是明朝功臣之中最为体面的将领,他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寿终正寝。汤和能够保全的原因就是低调内敛,不跟朱元璋做对。同时期的李善长、胡惟庸、蓝玉,那是铁了心的要跟洪武皇帝讨价还价。结果呢,全部身首异处。汤和为人和善,朱元璋比较看好,最终得以保全。
常遇春若是能续命二十年,指定是和汤和一样的归宿。常遇春的这种性格简直是为朱元璋量身定制的。朱元璋是布衣天子,他最缺乏的是政治自信,最忌讳的是以下犯上。在他们心中,君君臣臣要保持得稳稳当当。所以,夹住尾巴的汤和、常遇春必定是大明王朝的幸运儿!
常遇春如果多活几年,活到朱元璋称帝,其结局,会和其他人一样,不会太好。
朱元璋称帝后,为巩固其统治,心狠手辣,大杀功臣,寒了天下人的心,千古遭骂。
一群道听途说之辈,徐达,汤和,邓愈,郭英这几个老兄弟,结局都非常好,常遇春活的也不会有事!
朱元璋杀掉的大多数是那些贪赃枉法之人,后代文人为了摸黑朱元璋,说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如果功臣都能谦虚谨慎,低调行事,朱元璋是不会起杀心得!
现在的一些智障们,心里就想的,打江山立功了,就可以为所欲为!
急流勇退人人都知道,但身处一定位置身不由己的,最后不是黄袍加身就是身首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