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科技

日本历史上,曾经普遍性的存在一种特殊的武装力量——僧兵,是怎么回事?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1关键词:历史,日本

问题补充: 我国的少林武僧很出名,其实在其他一些又习武传统的寺庙,也是又护寺的武僧的。在抗击外族入侵或者暴政时,我国武僧也有参加武装战斗的。但是,这些都小群体的行为。像日本战国时代,僧兵作为一种武装力量的存在,好像又没什么戒律,吃荤、喝酒、破色戒都可以。

点赞1、佛山市 网友:飞凝。

首先,顾名思义,僧兵,是指附属于寺院的武装力量。日本僧兵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来源于寺院的主动招揽和组织。

在古代日本,佛教大行其道。在日本国内遍布上万座大小不一的寺庙。由于日本佛教长时间受到日本皇室和武家掌权者的偏爱和信奉,寺庙获得了大量土地和庄园,并且成为独立于地方封国的社会单位(类似于我国南北朝的寺庙经济)。在政局经常动荡的古代日本,寺院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便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但作为佛门,局限于自身性质,其武装力量也得有佛门弟子的样子。于是便有个这群似僧侣又似武士的人。

而第二种,来源于武士或流浪汉的主动加入。

这些武士或流浪汉,大多是自己缺少经济基础且又难以加入某些武士集团的人。所以,他们为了谋生,凭借自己的武力,进入寺庙,成为僧兵。

而日本僧兵之所以曾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根本上还是因为其佛教背景。

日本佛教在传入初期,受到圣德太子的青睐和支持。圣德太子信奉佛教并亲身传教,使得佛教虽然未成为当时流行宗教,却拥有了高贵地位。后来,战乱频发,现世的黑暗让百姓迫切需要一种精神慰藉。就像佛教在我国魏晋兴盛一样,社会的需要使得日本佛教迅速在全国建立起分布广泛的多所寺庙。而随着这些寺庙的发展,他们的僧兵也渐渐遍布全国。

因为僧兵名义上属于佛教,所以即使是非僧兵组织想要攻打他们,也时常觉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对手士气低就更能刺激僧兵士气高昂,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僧兵的战斗力。同时,部分僧兵确实十分笃信佛教。宗教的力量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战斗力。使得僧兵群体在混乱中凭借自身武力存活下去的可能性增大。

掌权者的偏袒、佛教的地位和影响,加上僧兵自身的力量,使得这种特殊的武装力量长期分布于日本各地。

点赞2、乐山市 网友:壹世繁華

逆行沙门三尺剑,不看禅籍读兵书!

这是日本高僧一休宗纯在自己的作品《狂云集》中记载的一句诗,反应的就是日本历史上的特殊现象,也就是僧侣钻研兵书,并且参与到征伐之中的事情。

沙门之中,向来禁止僧众纠众扰乱,然而不管是在古印度,还是后来的中原与日本等地区,都出现过参与征战中的僧侣群体,称作是僧兵。



汉朝时期,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土,经过长期的演化,逐渐产生了汉传佛教,进而继续向东部传播,日本飞鸟时代,佛教大量传入。

中原隋唐时期,佛教昌盛,而同时期的日本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到了平安时代,日本几乎遍地都是宏伟壮丽的佛寺,僧侣的数量也极其众多,并且这些僧侣拥有着数量惊人的财富,实力也相当强大。

佛教在古代日本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举个例子来说,明治维新前日本人上千年不吃肉的传统,就是受到佛教影响所颁布的《杀生禁断令》。



平安时代的日本,与佛教的昌盛相反,日本的天皇逐渐没落,武士群体急速崛起,到了后来皇族贵胄与各地武士之间,冲突与征伐越来越频繁。

大环境也影响到了日本的佛门,为了保护自身的财产等利益,日本的僧兵开始出现。

那时候的日本武士群体内部,也有很大的不同,既有极其富有的上层武士,但也有更多的是连饭都吃不饱的下层武士,他们甚至终日为吃饭发愁。

为活下去,大量下层武士与寺庙合作,而各地的寺庙也看中了这些武士,大规模进行招揽,加上诸多的贫困农民与流浪者,这些人都涌入寺庙,成为了僧兵。



其实,从日本僧兵的起源就可以看得出,这些表面看起来是僧众的人,其实根本就不是皈依三宝的信徒,他们带着极其明显的目的性剃度。

说白了,这些所谓的僧兵就是寺庙花钱招来的打手,打扮得像僧侣一般而已。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最忌争斗与杀生之类,可日本的僧兵本来就不是什么出家人,他们只不过是剃了头,身处寺庙而已,拿起武器保护寺庙是他们的工作。

绝大多数的僧兵,都是一无所有之人,他们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且很多僧兵都是武士群体出身,战斗力惊人,久而久之,僧兵竟然在日本发展成不可小觑的力量。



数百年里,日本关西之地京都周围出现了大量皇族贵族支持的寺庙,而这些寺庙财力雄厚,自然养了数量惊人的僧兵,通常都有数千乃至上万人。

僧兵的逐渐强悍,让各地的贵族甚至于本身就愈发虚弱的天皇,越来越头大。

本来,各寺庙养僧兵是为了自保,可时间长了之后,僧兵的性质也变了,各寺庙之间也开始进行争斗,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厮杀,聚众闹事成了常态。

日本历史上,僧兵闹出的事端数不胜数,最出名的东大寺也参与过这种事,而无数珍贵的典籍宝物,也在僧兵的相互征伐之中毁于一旦。



不仅如此,后来的僧兵更加过分,原来还只是与朝廷、贵族作对,或者彼此之间为敌,可之后常有僧兵恃强凌弱,对普通的民众下手,如若盗匪一般。

公元1092年兴福寺僧兵盗取村民财物被发现,僧兵被辱,结果兴福寺直接焚毁整个村庄。

由于很多的僧兵作恶多端,所以名声极差,日本民众通常将之称作恶僧,但他们的力量实在是太过于强大,各方对其也都是无可奈何。

日本的平安时代极其尊崇佛教,在沙场上,也几乎无人敢与僧兵正面交锋,这也成为了僧兵能在那个时代几乎横行无忌,无人敢惹的主要原因。



直到战国时代,根本就不信奉佛教的织田信长,对于僧兵从不手软,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的僧兵逐渐没落,被渐渐兴起的各地诸侯所压制。

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也多次对僧兵进行剿灭,手段之狠令人瞠目。

日本的僧兵使用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就是薙刀,也有太刀与类似狼牙棒的鬼金棒等等,他们好勇斗狠,心肠坚硬,与佛教所倡完全相反。

整体来说,日本古代的僧兵是个特殊的时代产物,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环境的黑暗,在日本也向来没有好的名声,战国之后的幕府时代,僧兵逐渐消失。


点赞3、昌都市 网友:冰魄e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要区别来看。

中国的僧兵其实很少。因为中国僧人无论哪个流派,头一个戒律就是戒杀。

原则上,僧人无论因为任何原因,不能去杀人。

小说《西游记》里面,孙悟空打死了几个来杀他们的强盗,唐僧还极为生气,认为赶走他们就行了。

而比较有名的僧兵,主要就是少林寺了。

少林寺的僧兵,最早确实是从唐代开始有名的。

隋代,隋文帝笃信佛教,赐给少林寺上百公顷的土地和庞大的寺产。

少林寺一跃成为很有资金实力的大寺庙,然而隋乱时代,他们就成为附近匪盗和地方军阀的勒索对象。



军阀王世充派人来,强占了少林寺的土地和其他财产。

而由于乱世到处都是土匪杀人放火,僧人们为了保护自己人生安全,也建立了自卫的武装力量。

这在当年也是寻常事,无论僧道都是如此,不然总不能任由土匪、强盗杀死自己吧。

结果在唐军攻打王世充时,少林寺的武僧就帮助唐军作战,混入王世充军队固守的城市,打探情报,散布恐慌,里应外合,立下战功。

不过,所谓的少林十三棍僧其实不是作战部队,属于特工人员,主要还是打探情报,毕竟是僧人身份,敌人不会提防。

其实大家想一想,十三棍僧就算是叶问,一个能够打十个,充其量也就是牵制一百多王世充的士兵,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后世少林寺僧人主要是一心修行,业余时间练武健身。

由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大多信佛,连元代蒙古人也是如此,很少有人会破坏寺庙,僧人没有什么危险。

不过,少林寺的僧人一直习武,在国内还是颇有名气的。

明代中后期,倭寇肆虐中国沿海。当时名将俞大猷希望使用一切力量对付倭寇,曾经拜访少林寺,希望学习顶尖的格斗技术。

虽然俞大猷对少林僧人的拳法评价不错,但对他们的兵器水平却并不满意。

俞大猷认为少林僧人已经多年没有实战,曾经很强的武功由于单纯强身健体,已经缺乏了实战能力。


由于少林僧人并不认可俞大猷的评价,俞大猷派出自己麾下几个卫兵,同少林武僧斗棍。

这些卫兵都是同倭寇常年作战,经历过无数实战的优秀军人,武艺高超。

事实证明,俞大猷卫兵看起来极为简单的棍术,实战威力是极大的。

相反,当时少林僧人非常漂亮华丽的棍术,一旦性命相搏,就不是对手,连续被打败。

此次失败以后,少林僧人也没有故步自封,而是派出几个僧人跟随俞大猷对付倭寇,同时学习实用棍术,回寺以后传授给大家。于是,少林武术实用性又大大增加。

期间,也有少量少林僧人参加了对付倭寇的实战。由于此时少林寺武功已经有很强的实战能力,僧人们表现不错,但伤亡也不小。


毕竟冷兵器时代,杀人一千自损八百。

到了清代,有政府反对任何性质的地方武装力量,少林僧人再次将练武当作强身健体的手段。随着火枪大量进入中国,到了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也大量装备了火绳枪、燧发枪之内的武器,冷兵器搏斗已经不太重要了。

由此,少林寺僧兵还是存在,但并不是靠武功搏斗了,也是装备了火枪等武器,用于保护寺庙。



至于日本的僧兵,其实大部分并不是僧人。日本僧人同样不允许杀生,只是很多流派戒律没有中国律宗等流派那么样的。

实际上,日本僧兵是特殊时代的一种武装力量,主要是一些规模很大的寺庙的军队。

日本历史上和中国差不多,寺庙不但地位崇高,而且拥有大片土地和免于收税的特权,所以资本力量雄厚,僧人众多。

而日本皇族、贵族颇有出家为僧的,也增加了寺庙的势力。

乱世期间,这些寺庙开始是为了避免被乱军洗劫,收拢了大量在野武士、寺院领地上的农民和部分僧人,组成了僧兵团体,包围寺庙的财产。


日本著名的寺院,如本愿寺、延历寺、兴福寺、东大寺都拥有大量的庄园和数以千计的僧兵。

战国乱世期间,有刀枪就是草头王,僧兵所在的寺庙也不例外,久而久之也成为近似于大名的力量。


只是,僧兵战斗力并不是很强。

虽然武僧作战时候,认为保护寺庙战死可以上天堂,所以异常勇猛。

但打仗不是靠够猛就能赢得,还要有足够的兵力、武器和战略战术。

日本当时上上下下都笃信佛教,一般认为杀死僧人会直接下地狱,所以大名的武士和普通士兵多不愿意和僧兵作战。

这才是僧兵很牛逼的原因,其实他们只有一小部分是僧人。

僧兵实力有限,并不难对付。


资料中这么写:战国末期,比睿山延历寺僧众公然收留了织田信长的敌人。作为战国霸主的织田信长当然不能忍,他派遣大军突袭了比睿山,数千名僧人、百姓死于屠刀之下,又一把火烧毁了数百年的佛教基业。曾经不可一世的僧兵自此一蹶不振,织田信长也背上了“第六天魔王”和“佛敌”的外号。此后,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两代日本霸主均对大寺院进行武力镇压、削减领地、没收兵器,僧兵就此根绝。

点赞4、吴川市 网友:ドーナツ

日本的僧兵很有特点:人数众多,战斗力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僧兵,顾名思义就是寺庙里的武装力量。日本的僧兵是一种很奇特的存在,大概起源于日本的平安时代。

早期的僧兵,被称为“恶僧”,因为太坏了。

平安时代晚期,日本天皇的权利越来越小,那时候的日本是“谁狠谁有权”,于是武士集团崛起了。

在“手里有刀,心里不慌”的时代,日本各大寺院也不甘落后,纷纷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大家要知道,虽然日本地方不大,但是崇尚佛教,大寺院非常多,僧人也很多。

乱世当中,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寺院开始主动招募僧兵。招募的对象,很大一部分是下层的武士以及流浪汉。

这些人的特点是什么?好吃懒做,没有道德观念,无恶不作。总的来说,这就是一群人人痛恨的土匪流氓。

这些人被招募之后,依靠寺院雄厚的实力,不仅衣食无忧,还时不时组织个武装暴动啥的。


因为寺院有着稳定的经济来源(信徒众多),所以养了很多的僧兵。大的寺院都有数千甚至上万的僧兵,他们和地方豪强直接爆发武装冲突,十分凶狠。

比如比叡山延历寺的“山法师”,也就是僧兵,就非常强悍,连天皇的话都不听,多次与官兵发生直接冲突。1081年,延历寺的数千僧兵杀进三井寺,毁掉了大部分的建筑物和无数经卷。

延历寺和兴福寺的僧兵更是势同水火,时不时的掐一架。互相杀,杀官兵,杀百姓,真的是无恶不作。

大家看僧兵的造型,手持薙刀,目露凶光,是不是特别可怕?

总之,这群无法无天的人,一直到织田信长时代,才终于走向灭亡。日本的战国时代一片大乱,僧兵自然也是一大武装组织。

织田信长这个人不信佛,也很痛恨僧兵,所以派大军直接剿灭。1571年,织田信长军攻打延历寺,杀死了上千名僧兵,烧掉了寺院。

后来的丰臣秀吉同样手段,放火烧寺,所有僧兵赶尽杀绝,武器被收缴。

于是,僧兵彻底从日本历史中消失了。

点赞5、白银市 网友:染涤为诗

在中国古时,寺庙常有武僧护院。中国古时武僧只是为了保护寺院不受危害、庙产不受侵夺、为教义护法。虽然他们武功高强,但严守戒律,平日里除了练习武功,还要苦修经义,以消除练武带来的“仄气”。所以他们摆脱不了一个“僧”字。

但是在日本古时,寺庙里也同样有僧兵。他们与武僧却不是一个性质了。他们是一群根本不守戒律,不仅吃荤还喝酒吃肉、甚至破色戒都是可以的。严格说来他们就是一群“恶人”。

为什么日本古时的寺庙会养这么一群“恶人”呢?这些“恶人”的来自哪里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还得从日本战国时代说起。


日本战国时代,人们信奉“谁狠谁就更有权”、“手中有刀,心中不慌”的信条。在这种信条的催动下,武士集团出现了。同样,寺庙为了能在乱世中保存自己,也就开始招收信徒入寺充当僧兵。成为保护自己的一支武装力量。

随着寺庙中掌权的人欲望无限的增长,他们招收僧兵的标准也越来越低、越来越没有底限了。下层武士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也就成为了招兵的主要对象。象这些人天性好吃懒做,平日里连吃穿都无法正常保证,哪里还去讲什么道德底限。只要有利益,他们就像一群苍蝇一样叮上去!

这群人说白了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痞流氓”。这些人被寺庙招募,依靠寺院雄厚的实力养着他们,从此衣食无忧后。这些人会干什么不用想也会知道:吃喝嫖赌、烧杀掳掠。

因为寺院有着稳定的香火和庙产,所以有能力养很多僧兵。一些大点的寺院甚至养着数千到上万的僧兵。势力一旦大了起来,野心就恣意妄为膨胀起来。不仅与地方豪强、官府争强斗勇。有时就连大名与天皇的劝说也要看一下当时心情的好坏而定!

不仅这样,寺与寺之间也相互掐斗。大约在1081年间,延历寺的数千僧兵就杀进三井寺,毁掉了大部分的建筑物和无数经卷。掠走金银珠宝无数。延历寺还和兴福寺时不时就掐上一架。僧兵之间不仅内斗,还杀官兵,杀百姓......总之就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简直他们就是一群“恶鬼降世”!


俗话说得好“多行不义必自毙”。一方面日本古时僧兵不仅为祸乡里,就连当权的统治阶级也忌讳他们的势力与存在的威胁。因此,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政权不惜动用武力去消灭僧兵。在之后的德川幕府,也对净土真宗和日莲宗的僧兵严格控制与监视。


在日本战国那个群龙无首的乱世,出现僧兵这一特殊团体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古时日本一旦集权统治后,幕府也就根本没有理由和原因,再去允许僧兵的存在,谁也不会让僧兵来威胁自己的地位与统治了。毕竟因此僧兵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点赞6、韶关市 网友:聆听雨声

一、中国的僧兵有千年历史。

你以为僧兵只有日本才有?其实咱们中国古代,也有僧兵的存在。最早是在南北朝时期,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土,尤其是在达摩祖师传教之后,佛教可谓是异常兴盛。


1、南朝僧兵的兴起。

这期间就出现了大量僧兵,南朝这边的梁武帝,发了疯似的信佛。不仅自己信佛,还鼓动全国老百姓去信佛。为了推广佛教,梁武帝出台政策,凡是出家做和尚、做尼姑的人,就不需要交税,不需要服徭役了。

结果导致南朝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只留下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甚至连梁武帝本人也曾经三次出家,大臣们花费巨额赎金才把老皇帝给弄回来。侯景之乱后,便有大量僧兵出现。

2、北魏僧兵的出现。

此外在北魏那边也没有闲着,在宣武帝和孝明帝时期,就曾经大力支持佛教的推广。在他们看来,老百姓都信佛了,就没什么人出来闹事了。

因此寺庙林立,佛寺总计有3万多座,和尚尼姑合计200多万人。在北魏佛寺就是成规模存在了,他们不仅拥有大片土地,而且普通的和尚尼姑,跟雇农一样,每天都需要下地干活。老方丈就是最大的地主兼土豪。

手里有钱有地,那就代表有了一定的势力。因此在孝文帝和宣武帝时期,连续出现了9次和尚造反的事情,他们所领导的就是僧兵。


  • 3、隋唐时期的僧兵。

我想这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僧兵了,因为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民间故事存在,所以少林寺僧兵声名在外,是僧兵中最典型的存在。当然了,这只是民间故事而已。

历史上的情况是,当时李世民前来攻占洛阳,王世充让自己的侄子王仁则占据了柏谷坞,这地方地势险要,是战争的关键所在,距离少林寺50里路的样子。

如果李世民来了,想要强攻这里,肯定是损失惨重。因此在这个时候少林寺的一帮和尚,联合王仁则的手下轘州司马赵孝宰合伙抓了王仁则,送给了李世民。

所以李世民为了嘉奖少林寺和尚们的功劳,便将柏谷坞40顷的土地都赏赐给了少林寺。普通和尚能抓住王仁则?可见少林寺的僧兵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很兴盛了。


  • 4、明朝的僧兵。

嘉靖年间,总是有倭寇侵入东南沿海地区,烦不胜烦。虽然有戚继光和俞大遒等人组织的抗倭力量,但是早年由于兵力较少,也是捉襟见肘,防不胜防。

在嘉靖三十二年的时候,倭寇进攻上海地区,上海的防备兵马不足以与之抵抗,所以提督操江蔡克廉便招募了不少和尚前来御敌。

万万没想到,这帮和尚一个个勇猛异常,战斗能力爆表,将前来侵犯的倭寇全都摁在地上擦来擦去。由此可见,僧兵的战斗力未必就比正规军差。


二、日本的僧兵,影响力和规模都比较大。

日本也是一个崇尚佛教的国家,早年常常派遣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佛法,鉴真东渡也是去日本传扬佛教。此后佛教更是在整个日本风靡开来。

早在飞鸟时代(7世纪初),圣德太子就已经开始大力提倡发展佛教,因此日本的佛教和中国的佛教,发展时间差不了多少。

最早的僧兵则是出现在平安时代(9世纪初),当时的统治者便很信奉佛教,和中国类似的是,他们也出台了不少优惠僧侣的政策,因此大量劳动力成为僧侣。

这些僧侣们实力强大以后,便开始不受管教。他们形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集团,武力值异常强大,所以一言不合就跟你来个武装暴动,压都压不住。

一直到日本的战国时代(15世纪左右),僧兵都一直充当着非常重要的军事武装力量的角色。由于他们作战勇猛,尤其是在战国时代的突出表现,所以他们被称之为日本战国战场上最强的步兵。


三、日本僧兵强悍的原因是什么?

  • 1、强大的信仰。

僧兵之所以强悍,那是因为这帮人脑子里是有信仰的。他们愿意为了信仰奉献自己的小命,这可就比一般人厉害太多了。

所以说这帮人上战场之前,都会先念一段佛经,在增强了自己的意志力以后,果断上战场杀敌,以一当十完全不在话下。

  • 2、没有思想负担。

而且僧兵们基本不会拖家带口,他们没有什么思想负担,打完仗就吃饭睡觉,因此战斗力更加强悍。再加上大名上杉谦信的车悬阵法,战国时期僧兵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 3、本就有大量亡命徒掺和其中。

你以为僧兵全都是普通和尚吗?当然不是,有很多走投无路的亡命徒,为了找一个藏身之地,也会选择加入僧兵的队伍。

这帮人好勇斗狠,而且战斗力比一般人要强,在战场上的表现,自然要比普通的士兵强得多。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普通和尚的战斗力也会跟着变强。

因此各大名都不愿跟僧兵交战,毕竟太不划算了。比如说甲斐国武田信玄就曾经多次在僧兵手下败北,吃了不少苦头。


总结:日本战国后期,僧兵渐渐消失。

僧兵也不是一直流传下来的,虽然大多数大名都惧怕僧兵,可是织田信长却是个例外。这哥们从来不害怕任何势力,可谓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在战场上,他灭了不少僧兵,因此被大家称之为佛敌。后来接替织田信长的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的各大战争中,也清除了不少僧兵集团。

一直到了德川家康接过权柄,建立德川幕府以后,僧兵力量终于渐渐消失。可以说僧兵集团更类似于后来的雇佣兵,德川幕府统治了日本两百多年,是不可能允许雇佣兵继续在日本存在下去的。

点赞7、商洛市 网友:兰花草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与無月一样,对日本战国史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無月,谢谢

其实僧兵不只是日本独有,我们中国也有。

既然题主指明了范围是“日本历史上”,那么我们就说说日本的僧兵。

日本的僧兵最早出现于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的白河院,因为非常崇尚佛教,在寺院供养许多僧兵,而使得僧侣的势力更加庞大。僧侣们逐渐不受拘束一旦事情不合己意就发动叛变,成为一时势力。

这种现象持续至战国时代,成为战国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当时的寺院也日本国内拥有大量的土地,为保护寺院的资产,便训练了大量的僧兵(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信徒),诸如本愿寺纠集信徒在河内、京都附近建立与各大名相抗衡的势力,造成许多大名上京的阻碍。

其实,乱世之中,宗教总是特别的风行,信徒也往往特别的虔诚。被战乱荼毒已久的人们,总渴望在宗教中找得一丝安慰和救赎。因此,战国时期的日本,宗教势力得到了不断壮大。

僧兵被誉为日本战国战场上的最强步兵单位。与其说他们攻击力太过强大,不如说他们是真正的悍不畏死。僧兵们口中低呼着佛号踏上战场,直至战剩最后一人也绝不会退缩。另一个方面,日本是佛国之一,在战场上很多士卒不愿意和这些僧人作战,还未开战,士气就已经很低落了。

而说到日本的僧兵,则不得不说下织田信长镇杀伊势长岛愿证寺的一向一揆了。

一向一揆是日本战国时代净土真宗(一向宗)本愿寺派信徒所发起的一揆之总称。

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中唯一不理会这些僧兵的大名,只要是挡住他制霸之路的,不管是什么,都消灭掉,织田信长从一开始就在不断的和领地内的一向一揆作斗争。

天正二年(1574年)1月,攻下朝仓氏后,越前虽成为织田家领土,但地头武士与本愿寺门徒却掀起叛乱,富田长繁在一乘谷杀害了守护代前波吉继(桂田长俊)。接着呼应此叛乱,甲斐的武田胜赖也出兵攻打东美浓。织田信长决定与织田信忠一起迎击武田军,但在织田信长援军抵达前,东美浓的明智城已被攻陷。织田信长为避免与武田军正面冲突而撤退到岐阜。3月,织田信长上洛并受任从三位、参议的官位。织田信长奏请正亲町天皇表示欲收割兰奢待(一种高级香料)。据言,这是织田信长为了让各国知道他与正亲町天皇之间有密切关系所采取的行动,天皇则也下了勅令允许之。由此契机各国大名知道织田信长的实力为朝廷所承认,尤其是从奥州派往信长处表示友好的使者也增加了。

7月,织田信长率领3万大军,从水陆路方面完全包围了伊势长岛,切断了敌方兵粮补给。在一揆军巧妙的战术下,击杀了织田信长同父异母的弟弟织田信广。但8月后一揆军陷入兵粮不足的状况,在织田军猛攻下大鸟居城也被攻陷一揆军超过1000人以上战死,战况因此更往织田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9月29日,兵粮缺乏的长岛城门徒投降,并向织田信长请求让其搭船从大坂方面退兵,织田信长亦接受之。然而织田信兴、织田信广等备受织田信长信赖的兄弟被杀害,加上一揆军的退却速度迟缓,于是织田信长下令铁炮同时射击搭船的门徒。一揆军方面亦被激怒,有一部分反过来袭击织田军,此时织田信长之弟织田秀成等人战死。接下来织田信长针对困守中江城、屋长岛城的长岛门徒,从城堡周围开始包围,最后攻破之。此时,据传一揆军有2万人为织田军所杀害。经此战后,织田信长成功地平定长岛门徒们的叛乱。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织田信长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也是织田信长之后被称为“佛敌”、“第六天魔王”的原因。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点赞8、临夏回族自治州 网友:瑾夏年华

“僧侣读兵书”,是日本佛教史上一种特殊的现象。一休宗纯的《狂云集》里面就写到“逆行沙门三尺剑,不看禅籍读兵书”。佛门读兵书,是否与佛教的不杀生矛盾?《斗战经》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重要的兵书,里面就讲述僧兵的练功,主张以“力”和“势”取胜,反对兵不厌诈。

在佛教风靡的日本,为什么会出现僧兵?

一、律令制的崩溃

平安时代中叶,由于藤原氏专权,武人阶级抬头,良民和贱民的身份制度发生变化,土地国家所有制的逐渐瓦解。比如坂东的武士及西国的海贼,以武力争斗,扰乱地方治安,这股争斗影响全国。以至于各大寺院,除了专修学问的僧人以外,很多的衣食无着的游浪之徒走上了出家的道路,然而他们仅仅是寄佛偷生,并非修行学佛。越来越多的恶僧出现,以至于圣严法师在《日本佛教史》说到:

僧兵跋扈之甚者,乃是南都兴福寺与北岭延历寺,通称为奈良法师及山法师,他们各挟某地方势力发动战乱。

各寺院之间,不仅是为了应对变化多变的格局,也为了自卫,把这些行人(由私度而来的则称为行人,专修学问的僧人称为学侣)武装起来。另外,佛家寺院也卷入到贵族子弟的争权夺位当中,寺院中也需要加强武装力量迎合政治的需要。地方的神社势力之角逐,也将僧兵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

二、政权和神权之间的斗争,僧兵地位上升

公元552年,日本发生两大贵族之间的尊佛排佛事件。日本贵族苏俄氏主张崇扬佛法,可是天灾致死者甚众,日本另一贵族物部氏乘机挑动天皇灭佛。718年,元正天皇制定“养老律令”,下令神祗官的品级高于管理政务的太政官。日本的早期佛教文化中,存在以佛陀和佛家经典所具的神秘力量来镇护国家和护持天皇玉体,是日本佛教跟中国佛教不一样的地方。本地垂迹(日本土著神灵为佛的化身教化众生)和怨灵信仰在贵族中的流行,逐渐使僧兵地位上升,更加的神秘化,也逐渐高于政治贵族。

三、门派之争需要僧兵

随着寺院土地和人口的扩张,圣武天皇、光明皇后时代,在全国建立“国分寺”和“国分尼寺”给予封户、水田。寺院日益发展,僧人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南都(兴福寺)与北岭(延历寺)之间、东大寺与兴福寺之间的武斗事件、多峰寺之争、清水寺之争,各门派的僧人为了各自的不同信仰及门户,经常有各种所谓的比斗。或是利益纠葛,或是门派纷争,有时候连天皇也无可奈何,直到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武士集团的崛起,僧兵才退出历史舞台(织田信长这个人不止不信佛,还非常厌恶僧兵所做出的过激行为,处处都在针对僧兵以及寺院,对于僧兵更是赶尽杀绝,直至没有僧兵的出现,这才告一段落)。

天台宗分裂的山门派、寺门派的僧兵就围绕设独立大乘戒坛的问题,一直存在长期冲突。年轻僧人只要受大乘菩萨戒就可以成为合格僧人,所以在何地设立大乘戒坛成了两大派系夺取受戒资格的争论,以致双发僧兵不惜捣毁对方戒坛,烧毁寺院建筑,而这次冲突长达280年。另外还有冲突能够长期持续,主要是因为贵族和天皇将两派都看作是护国寺院,难以解决这一宗派内部的难题。

从政治立场看,僧兵完全站在一宗一派的立场,利用宗教特权,无视公共规则。在武士集团统一全国的进程中,僧兵站在武士对立面,阻挠统一进程,而结束武装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应该说是符合历史潮流之举,僧兵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在日本的文学作品和画作中,僧兵被描述为抗争贵族、保护平民,抵抗海盗、保家卫国的形象,代表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愿望和诉求。这也算日本僧兵对历史的贡献吧!

点赞9、阆中市 网友:糖豆う

不就是石山本愿寺吗?玩过“信长之野望”(光荣游戏)应该很熟悉吧?


本愿寺是日本佛教净土真宗寺庙,(又名一向宗),其教义和修行方式简单易懂(只需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借着佛的愿力,直达西方极乐世界),获得大批中下阶层民众的信奉,本愿寺甚至提倡"恶人正机"主张恶人才最需要佛的接引,使得许多低阶武士、山贼、海盗也忠诚信仰。


本愿寺原本只是宗教团体,后经第8代门主莲如的整顿和发扬,成为组织趋于严密。传到10代门主政如时,本愿寺从京都迁移到当时的摄津国石山(今日本大阪市中央区),位于通往京都的要道,战略地位重要,又聚集了为数众多、向心力极强的武装一向宗门徒(以农民为主加上僧侣和国人武士),实际成为日本战国时期一支独立军政势力(很多版光荣游戏“信长之野望”都把本愿寺列为一支大名)。本愿寺直辖的武装就是僧兵。


其实僧兵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也不仅是日本有。中国很多著名寺庙都曾拥有过僧兵,比如著名的少林十三棍僧。东南亚那些崇佛国家,很多也曾有过僧兵。


这是需求所致,因为大寺庙往往广有资财,在乱世中很容易被各路蟊贼惦记上,没有自己的武装,被抢了上哪哭去?

点赞10、泉州市 网友:灰色周末

寺庙首先是经济组织,其次才是精神生产,

记得新水许里方丈下山同鲁智深吃喝,一路店家都表示不敢卖五台和尚,可见垄断势力之大,土地之广,放贷本钱之厚了,,垄断的反面就是贫多,。

首先是武装威慑,精神麻痹,施粥充饥,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