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科技

康熙废掉太子,为什么不立太子的儿子弘晳为皇太孙?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2关键词:儿子,康熙

康熙废掉太子,为什么不立太子的儿子弘晳为皇太孙?

点赞1、肇庆市 网友:小声点

向敬之

弘皙生于康熙三十三年七月,为康熙两度废黜的太子胤礽侧福晋李佳氏所生的次子,因嫡福晋没有生子,加之长子幼殇,故而弘皙也就成为了胤礽的长子、康熙的嫡长孙。

在弘皙18岁前,其父虽有半年被废,拘禁三月,但还是康熙最爱的皇子。爱屋及乌,作为祖父的康熙帝对嫡长孙自然特别疼爱,带在身边亲自教养。毕竟当时康熙想过,经过储君胤礽,日后把江山会交到弘皙的手里,故而对他的宫廷教育很特别。

康熙晚年画像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胤礽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但康熙帝对弘皙的爱,并没因此减退。他有想过立弘皙为皇太孙的可能,前明就多次发生过先帝钦定好圣孙为皇太孙的案例,如永乐帝属意宣德帝,嘉靖帝属意万历帝,万历帝钦定天启帝,那是因为明朝开国之君开了一个头,立了短命的建文帝。但他们也有过失败,建文帝最后被叔父发动靖难一役给推翻了;天启帝朱由校初登大宝还算精明,但后期将权力悉数交给大宦官魏忠贤,最终酿成历一代亡国大祸。

而永乐帝早早地选择朱瞻基为皇太孙,导致太子朱高炽继位后死得莫名其妙,且朱瞻基成为宣德帝后,发生了皇叔朱高煦的造反,亲人血斗,使自己最爱的儿子朱高煦死于非命。康熙帝虽然动不动就将儿子拘禁,骂做国贼,但他不论儿子们夺嫡斗得死去活来,也不会将他们处死。

他爱嫡长孙不假,但也知道诸多皇子的能耐,如果突然改变子承父业的祖制为孙继祖业,不免导致家族出现流血事件,而且会影响后世。他在,可以暂时避免,一旦他驾崩后,一切皆有可能。皇长子胤褆觊觎皇位已久,曾想替代康熙对胤礽行万难之事,给康熙敲了警钟。

康熙可以以深肖朕恭为理由,选择皇四子为储君,即皇帝位,同时以封弘皙为亲王作为一项条件,但他绝不敢在诸皇子虎视眈眈的情势下冒险地推出皇太孙计划。

《雍正王朝》中的太子胤礽与皇四子胤禛

此外,胤礽还在,如果立了弘皙为储,那么将爱子胤礽置于何地呢?至于以立弘皙为亲王,作为皇四子胤禛即位的政治交易,并不见于清朝正史,而是来自朝鲜的《李朝实录》,真实性优待辨别。康熙帝要立疼爱的弘皙为亲王,又何须待到驾崩时请求后继之君达成心愿,而不亲力亲为呢?雍正帝上台后并没有及时做到,只是在康熙死后的第二天封了弘皙一个郡王,雍正六年五月才封其为和硕理亲王。

所以,康熙帝是否真爱弘皙,有始有终,还是值得怀疑的。

点赞2、南阳市 网友:三国战记

康熙想没想过立胤礽的儿子弘晳为皇太孙?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今天才提出来的,肯定当时在皇室以及大臣中,就已经悄悄讨论过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弘晳,影视配图)

先从正面来说。

第一,康熙两次废太子胤礽,但是都一直没有确立新的太子。除了他极为钟爱胤礽,希望他能改过自新外,还因为康熙皇帝也很钟爱胤礽的当然接班人弘晳。

皇帝在选太子的时候,考虑孙子的情况,其实是常态。晋武帝司马炎虽然儿子司马衷是个白痴,但因为孙子司马矞很聪明能干,最后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司马衷,希望通过司马衷,传到司马矞的手上。

第二,弘晳是康熙皇帝的皇长孙,而且是嫡出的皇长孙(弘晳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但早夭)。作为嫡出的皇长孙,其地位自然是十分尊贵的。皇帝要把皇位传给他,也是很可能的。

(乾隆画像)

这样的事,在历史上也是有过先例。明太祖朱元璋就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嫡长孙朱允炆。而且对于康熙来说,他肯定认为,传给弘晳,并不一定就会发生动乱。因为他的子孙们不是明朝的那种藩王制,不会形成明朝那样的割据造反的情况。

再从反面来说。

第一,乾隆皇帝上台以后,炮制了一个康熙特别钟爱他,因为看到他聪明可爱,才把皇位传给他爹雍正皇帝的传说。康熙皇帝确实比较钟爱弘历(乾隆),曾把弘历带到身边,亲自抚养。但是,要说康熙的想法是想因此把皇位通过他爹传给他,这个话却未必可信。关键是他的身份有问题。

本来胤禛(雍正)就已经是庶子,而他又是胤禛的庶子。在笃信“嫡长子制”的康熙眼里(康熙要不笃信“嫡长子制”,就不会怎么着都要把皇位传给胤礽),就算他再有能耐,也不大可能想到把皇位传给他。

乾隆在登上皇位后,之所以要炮制出这个故事,就是肯定当时有康熙要把皇位传给弘晳的传言。

(康熙画像)

第二,乾隆皇帝上台后,唯一处理过的王位争夺案件,就是“弘晳逆案”。康熙皇帝的皇子们争位事件,经过雍正皇帝一朝的严酷打压,可以说彻底地平复下来了。所有那些蠢蠢欲动的皇子大臣,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没有人再敢在觊觎皇位上,拉帮结派耍小动作。等到乾隆皇帝上台以后,对很多康熙皇子们及他们的子孙们都给予了优待,圈禁的不再圈禁,削爵的恢复爵位,没官职的给予官职。可以说,如果他还担心这些王爷们有逆反的心思,是绝对不敢这样做的。

恰恰是,在宽大众皇族的同时,乾隆却严肃处理了弘晳逆案。由此可见,乾隆对弘晳这个人,都多么的忌惮。

既然康熙当年想过把皇位传给弘晳,为什么没最终实施呢?

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康熙还是很担心传给皇长孙后,皇子们更加不服。这样一来,势必会出现更大的麻烦。“靖难之役”的悲剧,无论如何他不愿意上演。

二是弘晳还小,还需要有个长期观察的过程,不能贸然决定。

三是就算要传弘晳,也得先传给胤礽(毕竟胤礽没有死,这和朱元璋的情况不一样)。要传胤礽,又还得等胤礽改过自新。可是胤礽已经两次被废了,第三次要把他扶起来,那必须要有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

四是康熙虽然笃信“嫡长子制”,但是,在他的众多皇子中,像胤禛这种表现得也非常杰出,他觉得传位给稳重能干的胤禛,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项。

可以说,康熙直到去世前,都还在尝试各种可能,评估各种方案。而突然就得了急病,最终匆忙中做出传给胤禛的决定。

(参考资料:《清史稿》)

点赞3、十堰市 网友:渚寒烟淡

立皇太孙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这位皇孙必须是皇太子的嫡子!不管是元世祖忽必烈所立的皇太孙铁穆耳(元成宗)还是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的皇太孙朱允炆(明惠帝),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皇太子的嫡子、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嫡长子。还有明成祖朱棣所立的皇太孙朱瞻基(明宣宗),也同样是时任皇太子朱高炽(明仁宗)的嫡子。即便是朱允炆,虽然他出生时是庶出,但洪武二十五年时他的生母吕氏已经被扶正为了太子妃,所以他勉强也算是懿文太子朱标的嫡子!

▲明惠帝朱允炆(画像)

弘晳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他虽然是时任皇太子胤礽的事实长子(其长兄夭折),但他是庶出!弘晳的生母并不是胤礽的嫡福晋瓜尔佳氏,而是胤礽的侧福晋李佳氏。仅此一点,他就不具备成为皇太孙的条件!庶出在古代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换言之,弘晳虽然是皇太子胤礽的儿子,但因为是庶出,其宗法地位并不比康熙帝庶出的儿子、他的叔叔们高。放着那么多庶出的儿子不立,却去立一个庶出的孙子,很显然方方面面都是说不过去的。

▲理亲王弘晳(剧照)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元朝的明孝太子真金还是明朝的懿文太子朱标,都是死在了储君之位上的皇太子,并没有被废黜!换言之,铁穆耳、朱允炆都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的嫡子。但弘晳不同,他不仅是庶出,而且胤礽还被康熙帝给废黜了!这就截然不同了。弘晳不再是皇太子的儿子,而是废太子的儿子。把皇太子给废了、然后再把他儿子册立为皇太孙,那又何必要废黜皇太子呢?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

▲懿文太子朱标(画像)

众所周知,胤礽一直活到了雍正二年。如果弘晳被康熙帝册立为了皇太孙,在康熙六十一年继承皇位之后,胤礽到底算什么?前朝的废太子还是新朝的“太上皇”?这是一个无解的死结!如果弘晳依然视亲生父亲胤礽为废太子,那他就是不孝!可如果视胤礽为“太上皇”,那就是在否定祖父康熙帝,同样是不孝!反正弘晳怎么做都是错。作为父亲的康熙帝,不会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不可能想不到胤礽如果死在自己之后的一系列问题,该如何解决?没法解决!与其如此,倒不如让这一切不发生。

▲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画像)

除此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有明惠帝朱允炆的前车之鉴在,康熙帝还敢立皇太孙吗?明太祖朱元璋立了皇太孙,结果搞出了一个“靖难之役”!康熙帝那些庶出的儿子们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谁敢保证他们就不会成为第二个明成祖朱棣?把自己苦心开创的所谓“康熙盛世”带入无休无止的内乱之中,显然不是康熙帝愿意看到的结果。更何况,如果弘晳被册立为了皇太孙,那他就是第二个胤礽,谁又敢保证他的那些叔叔们不会像对付他父亲胤礽那样、群起而攻之呢?到头来反而是害了弘晳。

▲明成祖朱棣(画像)

康熙帝虽然喜爱弘晳这个孙子,但仅仅是祖父对孙子的喜爱,与政治和王朝的长治久安比起来,这种喜爱是要让步的!如果康熙帝连这一点都搞不明白,也就白瞎了他圣祖的庙号了。在康熙五十一年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后,弘晳的政治生命也就随之彻底终结了,康熙帝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去考虑弘晳的。彼时他唯一能做的,恐怕也就是迅速撇清与弘晳的关系,免得弘晳将来遭到新君的报复。康熙六十年康熙帝把乾隆帝养到自己身边、给予他弘晳当年的待遇,很可能就是康熙帝为了保全弘晳而作出的决定,并不是像后来乾隆帝自我标榜的那样,是什么康熙帝看中他、想“隔代传位”。

▲清圣祖康熙帝玄烨(画像)

当然,乾隆帝自我标榜归自我标榜,但祖父康熙帝的心思他应该还是看明白了的,所以才有了后来乾隆四年的所谓“弘晳逆案”。弘晳躲过了四叔雍正帝的暗箭、却没能躲开堂弟乾隆帝的明枪,最终落得个被黜宗室、更名四十六并幽禁终生的惨淡下场……直到乾隆四十三年,在恢复胤禩、胤禟宗籍、原名的同时,乾隆帝才顺带着恢复了弘晳的宗籍和原名。而彼时,弘晳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了。

▲清高宗乾隆帝弘曆(画像)

点赞4、汉川市 网友:狼族霸者

康熙两废太子,决定了弘皙的命运

弘皙是康熙嫡子胤礽的儿子,因胤礽长子夭折,次子弘皙便成为“太子嫡子”,也因此成为康熙“嫡长孙”,若胤礽不被废掉最终继位,那么弘皙便会成为“太子”,继而登上皇位。

然而不幸的是,弘皙的父亲胤礽在康熙晚期失宠,先后两立两废,最终被高墙圈禁,彻底成了皇权的牺牲品。弘皙虽然仍被康熙疼爱有加,但已经与皇位无缘了。

先帝以皇太孙为继承人这种事多发生在明朝,前有洪武在太子朱标死后直接以皇太孙朱允炆为储君,后有永乐将后来的宣宗朱瞻基指定为隔代继承人。但是历史告诉人们,皇太孙隔代继承的皇权稳定性要大大强于直接继承。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弱冠继位,在毫无统治经验和政治基础的情况下悍然“削藩”,被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叔叔朱棣抓住借口,发动了“靖难之变”,最终落得一个不知所踪的下场;朱棣生前坚决维护长子朱高炽的太子地位,就是为了给孙子朱瞻基更多成长的时间,给大明王朝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机会。不过仁宗朱高炽登上王位不到一年就挂了,朱瞻基眨眼间就成了大明皇帝,他也不负众望,一手打造了“仁宣之治”,成为一代明君。

清朝作为紧随明朝之后建立的朝代,自然对这段历史十分清楚,康熙也清楚地知道。如果他想让大清长治久安,皇位永固,那么就要先保证儿子的太子地位不动摇。然而遗憾的是,康熙活得时间太长了,胤礽做了四十年的太子,抬头看看,康熙还在皇位上安稳地坐着,他谨慎了几十年,这时候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渐渐地有了悖逆举动。而他那些悖逆举动更多的是被康熙其他的儿子、胤礽的弟弟们所威胁导致,这些兄弟个个能干地很,并且谁都不甘人下,哪个背后都有一群朝中大臣依附,都想取而代之,于是胤礽这个太子便成了“众矢之的”,众人明的不行就来暗的,终于把他搞了下去。

宽厚的康熙面对诸子夺嫡束手无策,他既不忍杀一儆百,也不想因噎废食,这些成了气候的皇子们有的煽动群臣拥立自己(胤祀),有的军前效力企图把控兵权(胤禵),还有的隔岸观火以静制动(胤禛),更有的意欲对废太子除之而后快,生怕康熙再度反悔三立胤礽(胤禔),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若是将皇位传给弘皙,稚嫩的他必然不是这些叔叔们的对手,大清也许会重新来一次“靖难之变”。这是康熙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另外,胤礽毕竟被废,而且还是两次,注定再无翻身之日,弘皙作为废太子之子而立为“皇太孙”,传之皇位,则名不正言不顺,还是会给其他皇子留下口实,仍旧是取乱之道。

这样的道理,雄才大略的康熙自然洞若观火,明察秋毫,所以他虽然在胤礽获罪后依然对弘皙疼爱有加,但却无法给他进一步的承诺了。于是他经过观察,最终将皇位传给了四阿哥胤禛,当然在这之前,习惯将一切都安排好的康熙还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将胤禛之子弘历收养宫中,亲自教化。这件事的意义非凡,因为那一年是康熙六十年,距离老皇帝辞世只有一年的时间了,风烛残年的康熙在诸子夺嫡进入白热化的这个时候将弘历养育宫中,意味深长;另一件事是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康熙传位于胤禛,特别要求他要善待废太子一家,尤其是对弘皙更要视如己出。不得不说康熙确实是少有的仁君,还有他看人还是比较准的,继位之后的胤禛成了雍正皇帝,他对胤礽一家确实不错,不但将弘皙封为亲王,还在胤礽去世以后亲往哀悼。

不过尽管康熙为弘皙铺好了路,然而作为曾经的东宫嫡子,原本的皇位之主,弘皙虽然暂时接受了由君到臣的巨大落差,但内心的皇帝梦却始终萦绕心头,从未清醒。只是雍正对他不错,他也自认没有能力扳倒这个从诸子夺嫡风波中赤手空拳杀出来登上皇位的叔叔,于是便将矛头对准了曾经的玩伴、如今的皇帝—弘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弘历比乃父更加英明果断,对他的心思早已有所防备,对他勾连庄亲王允禄的行为也早就了然于胸。乾隆四年,“弘皙逆案”被揭露,妄图外引准葛尔,内结皇室亲贵的悖逆举动让弘皙成了众矢之的。面对大臣们提出对他“就地正法”的建议,宽大的乾隆没有采纳,而是将他永远圈禁,一出闹剧终于落幕。

弘皙本来抓了一副好牌,却在中途被人偷换了几张,导致输得一塌糊涂,这既是他的悲哀,又是封建王朝权力相争的必然结局。只是可惜了胤礽和弘皙,父子两代都被圈禁高墙,曾经的皇位离他们那么近,如今却是那么得远。

点赞5、崇左市 网友:三字情书

要说康熙皇帝最宠爱的孙子,绝对不是乾隆,而是弘皙。从出生那天开始,弘皙就被父亲和爷爷寄予厚望,他也得以从小被养在宫中,享受了其他90多个同辈兄弟没有得到过的待遇。按理说,只要胤礽能够顺利即位,弘皙就一定是大清朝的下一任储君。

只不过,随着皇太子胤礽两度被废,弘皙也从一个“皇太孙”变成了落魄皇孙,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显然让他有些无法承受。实际上,弘皙的“皇太孙”身份多半是后人加上的,在历史上,康熙皇帝从没有提过册立皇太孙的想法。那么问题来了,明朝的朱允炆和朱瞻基不是都当过皇太孙吗?为什么康熙皇帝不效仿前朝皇帝,直接册封自己宠爱的弘皙为皇太孙?

首先是因为历史教训。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到太子朱标身上,但这个儿子却英年早逝,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另选一个儿子继任储君,还是直接跳过朱标的弟弟们,将皇位传给孙辈?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选择了后者,但当时年近古稀的他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为孙子培养支持势力。

结果,朱元璋刚去世不久,朱允炆就和他的叔叔们产生了矛盾,燕王朱棣兴兵作乱,并成功夺取皇位,彻底改变了朱元璋生前制定的计划。即便是看似顺利即位的朱瞻基,也不得不在登基初年面对叔叔们的反抗,局势比想象中要危险得多。

晚年的康熙皇帝几乎面临着相同的情况,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孙子年龄比较小,诸皇子结党营私的现象比洪武朝更为严重,势力更加庞大。如果康熙皇帝册封弘皙为皇太孙,就等于把他变成了诸皇子眼中共同的“靶子”,岂不是更容易引发同室操戈的惨剧?

其次是祖宗家法。

虽然清朝入关后,一直到雍正皇帝即位前,并没有明确的继承人制度。但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清朝统治阶层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支持“父死子继”,如果出现“兄终弟及”或者“隔代传位”,必然会引发动乱。

康熙皇帝是一个遵循传统的人,也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他不可能不懂这些道理。康熙朝晚年的政治局势格外复杂,与其“标新立异”不如恪守传统,以祖宗家法为原则。虽然这样做不一定能彻底消除皇子之间的斗争,但至少能够避免再起波澜。因此,康熙皇帝并没有考虑过册立皇太孙。

最后是个人私心。

很多人认为康熙皇帝是一个千年难得遇到的英明圣主,但即便是这样一位皇帝,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变得怕死、怕失去权力。康熙废黜胤礽的主要原因,就是太子结党营私的行为过于猖狂,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

正因如此,在太子胤礽两次被废的那段时间,大阿哥、八阿哥等人先后跳出来,看起来就像是新任储君的人选。结果,他们纷纷被康熙皇帝“打翻在地”,从那之后,康熙皇帝甚至拒绝人们再提立太子的事情,很多大臣都因此受到了处罚。

60多岁的康熙皇帝已经变得不敢面对现实,无论是册立新太子还是皇太孙,都意味着老皇帝的人生即将谢幕,这是晚年的康熙皇帝不愿接受的结果。从这点上来看,晚年的康熙皇帝和秦始皇颇为相似,都是因为不敢直面现实,一直拖着不解决接班人的问题,结果引发了更多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弘皙的人生悲剧也是康熙皇帝造成的。康熙皇帝临终前,特意留下遗旨,要加封弘皙为预备亲王,这意味着在“弘”字辈的所有皇族成员中,他是地位最高的一个。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对胤礽失望不假,但还是十分看重弘皙。

虽然站在康熙皇帝的角度,这是对弘皙的保护和恩宠,能够让他不受父亲胤礽的牵连。但是站在新皇帝雍正的角度来看,弘皙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当时肯定有一帮人认可弘皙的“皇太孙”身份,并且在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正因如此,雍正皇帝虽然给了弘皙很高的爵位,还让他在王府里设置官职,允许他任命官员,却始终没有给他接触更高权力的机会。乾隆即位后延续了这一做法,弘皙的生活条件绝对是皇族成员中的“佼佼者”,但是三代皇帝的恩宠,反而会让他心理更不平衡,更希望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于是,弘皙就和允禄等一大批宗室成员结成了同党,站在了乾隆皇帝的对立面。结果,这些人很快就被乾隆皇帝一网打尽,弘皙也从身份显赫的亲王沦为阶下囚,胤礽这一支彻底没落。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康熙皇帝的“溺爱”,从这方面来看,晚年的康熙确实和“英明”这个词不沾边。

点赞6、福清市 网友:帘外雨



【核心观点】:康熙帝没有留下传位遗诏,目前清史学界没有排除雍正篡位可能性,也就不能排除康熙帝想要传位给弘皙的可能性。


正文:


首先来说,康熙帝是没有留下传位遗诏就去世的,现有的遗诏按照雍正帝的说法,是隆科多听到康熙帝口谕后,与翰林院一块润色后发布的。

也就是说不管这道传位诏书用了多少语言,都不是康熙帝的亲笔。

其次,雍正帝是否是“夺位”,目前学术界是有很大分清的;“雍正帝是否正常继位”这在清史学界还是一个争议话题。

中国《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史所第一任所长戴逸教授就主张“雍正帝是篡位/夺位”。


(《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戴逸)

所以,康熙帝是否想要传位给弘皙,从学术角度说,不能说康熙帝没有想法,也不能说康熙帝有想法。

换言之,不能肯定的说“康熙帝不立弘皙为皇太孙”。

另外一个证据是朝鲜使臣回国报告时就提到康熙帝很喜欢弘皙,很有可能立弘皙为储君。

当然,最后我们知道是雍正帝继位了,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雍正是否合法继位有很多疑点,我们不能排除康熙帝传位给弘皙的可能性。



最后,说点我个人看法:

我觉得康熙帝心目中第一顺位继承人是皇十四子,第二顺位继承人是皇三子,第三顺位继承人是弘皙,雍正在康熙帝心目中排不进前三。

最明显的证据是康熙帝从来没有想过培养雍正帝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雍正帝自己都说过在他当皇子的时候,一直是“局外旁观”。

点赞7、咸宁市 网友:月如神夜

看到有人拿出明代朱允炆的例子来,举出康熙是有可能立弘皙为皇太孙的可能性,但这绝无可能。不可否认的是,康熙帝对弘皙确实是非常喜爱的。他对自己的接班人胤礽从来都是爱护有加,对自己的嫡长孙弘皙自然也是爱屋及乌,所以自小弘皙便被养育宫中,这个优势是康熙的其他孙子所不能企及的。十多岁的弘历才第一次得见康熙圣颜,与早就养育宫中的弘皙自然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

但康熙作为一代明君,绝不会也绝不可能立弘皙为皇太孙,理由如下:

首先,弘皙的父亲胤礽一直活到了雍正二年,也就是说如果将皇位传给弘皙,那么胤礽的名分将很难安排。这个情况和朱允炆是不一样的,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是多年的太子,和朱元璋情分深厚,只是他早夭。所以朱元璋为了避免其他皇子的夺嫡斗争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这一点在康熙是绝对不会成立的,胤礽的存在是一个大麻烦。

其次,就算康熙钟爱弘皙,立其为皇太孙,那么弘皙这个皇帝也将陷入极大地麻烦之中。因为皇帝的父亲是一个废太子,这件事如何处理?如果将胤礽的罪名废除,那么将置康熙于何地。如果服从康熙的遗令,那么弘皙也将陷入不孝的境地。从这一层面考虑,康熙也不会立弘皙为皇太孙。

最后,九子夺嫡的这些阿哥哪一个不是几十年的阿哥,那个不是腥风血雨中滚出来的金刚,哪个不是简单的主。就连弘皙的父亲,做过几十年太子的胤礽都斗不过八爷党和四爷党。年纪轻轻的弘皙能不能斗过这些叔叔还未可知,康熙又怎么会把皇位传给他。

在雍正继位后,对八爷党予以清洗,对废太子却予以宽容,收买人心。弘皙也先后被封为郡王和亲王,但是没有让其参与重大的国家决策,而只是让他参与一些礼仪性的工作。

但是在乾隆即位之后,弘皙的处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被告发结党,为乾隆忌惮。乾隆帝遂以“心怀异志”为罪名,将弘皙革除亲王头衔,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

而乾隆帝的理由是:“自以为旧日东宫嫡子,居心甚不可问”。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本头条号,也欢迎点赞支持,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点赞8、雅安市 网友:屿南凉北

永远不会立!

康熙是个布局的高手,他非常喜欢弘皙,所以不会放他到火上去烤!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各位皇子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康熙对此心知肚明,他爱弘皙所以他就要为弘皙考虑!弘皙的父亲胤礽被废,他上位名不正言不顺,康熙在世可以压住他的叔叔们,康熙去世呢,叔叔们估计一定会造反的!就和《甄嬛传》中一样,甄嬛最后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果郡王一脉,永远断了乾隆皇帝的心思让乾隆放心,这样才能保全她的儿子!大家皆大欢喜,开开心心过各自的生活!

点赞9、宜威市 网友:半岛旧梦

可以说,太子胤礽是康熙一生挚爱,也是一生挚恨。

作为康熙和爱妻赫舍里皇后的第一个嫡出皇子(夭折的那个不算),特别疼爱子女的康熙把胤礽看作他的人生第一缕寄望,从一岁半立太子开始,康熙投入了很多心血和呵护,去精心培育教养这个被朝臣满载希望的后继之人。

先说说赫舍里皇后,这个与康熙投缘的女子,没能辜负爷爷索尼的期望,与康熙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康熙对这个生命中第一个女人也是喜爱有加。作为皇后,赫舍里氏也是清朝建朝以来,第一个剩下嫡皇子的女子。对康熙和当朝索尼之势力来说,赫舍里生下胤礽显然是功德一件。

康熙对皇后的这个孩子自然是另眼相待,在奶奶孝庄皇后的支持下,在胤礽一岁半的时候就将其立为太子,从此开始了“开小灶”般皇帝接班人培养模式,据说胤礽从小的生活待遇可以与父亲相提并论,从内务府设置的“特别通道”,到仪仗装备的颜色都跟父亲一样,从安排朝中大儒一对一的教授学问,到跟着父亲四处围猎习射,康熙对胤礽的培养几乎亲力亲为。胤礽也没有辜负父皇期望,从少年到壮年,都表现出优秀的能力,深得康熙喜爱。

直到胤礽表现出没有耐心等待父亲甭逝后自然继位,从而做出一系列过分举动,惹怒康熙,两次被废之后。康熙感到,半生的心血和希冀就这样付诸东流,或许才终于发现,如此重视和疼爱的孩子,从小那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原来也会如此不值得托付良苦用心。或许终于才发现,那么早向天下宣布立储君,也是一件不够明智的事。

那么,为何康熙不再宣布立孙子弘皙为储君?或许可以得出几点,仅供参考:

一、 胤礽的一系列对皇位觊觎过甚,没有耐心的举动,或许因为太早给予他希望,从不懂事的小孩子,他就知道自己会是将来的皇帝,盼了几十年,兴奋了几十年,熬了几十年,还是等到那一天。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就更容易过早做出出格之事。还不如晚一点宣布立太子。

二、 康熙的儿子众多,其中也不乏优秀的。胤礽被早早立为太子,多少年来,身边的兄弟都虎视眈眈,也出现多次对胤礽不利之事,影响兄弟情感不说,也不利于皇室政权稳定。如果废胤礽之后,马上立弘皙为太子,对弘皙并无好处,也对朝政局面无利。

三、 康熙虽然很喜欢孙子弘皙,但并不除了胤礽之外,就无其他儿子可以得他赏识。康熙其实还有一个十分认可的儿子,那就是十四阿哥胤禵。十四阿哥是康熙非常器重的抚远大将军,曾经带军队收复西藏,立过战功。说到皇位继承人,猜想康熙也不是只有弘皙一个人选,按照伦理,毕竟还是要考虑下儿子辈中的优秀者,再考虑孙子比较好。只可惜,康熙弥留之际,十四阿哥拼命往回赶,也没能亲耳听到父亲的遗嘱,结果被四阿哥胤禛近水楼台先得月。

综上所述,或许是康熙立对太子有了阴影,或许是他想稳定局面,也或许他真的没想好,到底要不要立弘皙为太子吧。

纯属个人分析,不喜勿喷。

点赞10、固原市 网友:梦醒无他

康熙对结发皇后的感情很深,太子也是自己从小亲手带大,对儿子寄予厚望,不然也不会复立太子了,所谓爱屋及乌,更何况孩子是自己亲儿子,想在磨练太子一下吧

至于后来两废太子后没有立皇太孙,或许是对太子过于失望,或许是未来得及,具体情况我就不知道了,毕竟当时发生了九子夺嫡,最后的赢家是雍正。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