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考的大学一般,考研究生却能上名校的学生?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每年研究生考试,都有一大批出身二本、三本的学生考入985、211这样的名校,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逆袭。这在考研大军中已经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了。分析其中原因,我认为有多个方面。
首先,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战场
高考是一个近乎全民参与的考试,是无数竞争者混战的战场,你稍有闪失就会被放大。比如粗心一道题,就可能被拉下1000多名,原本可以上的名校,可能就因此远离了你的人生。另外,高考是一种省内竞争,由于教育资源的省际间不平衡,各省份高考难度相差很大,所以高考成绩和考上的大学,很大程度上跟投胎质量有关系。
但研究生考试不同,由于报考时明确了学校和专业,所以考研战场实际上是被划分成为很多个独立的细分区域,竞争者的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在竞争中不需要那么精细,哪怕你笔试比别人少10分20分,面试发挥好了照样能被录取。考研过程中地域已经完全不重要了,比较重要的是本科毕业学校。
其次,普通高校学生和名校学生的追求是不一样的
很多二本三本高校经常吹嘘自己学校考研录取率多高,但名校却从来不会做这样的宣传。真正好的大学是极度重视本科教育的,追求的是本科毕业后,即便不上研究生,也能成为社会栋梁之材。但那些考研率很高的高校,大三开始课程就为考研让步,很多人虽然以高分考上研究生,但能力素质很差,基本功极弱,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
另外,名校学生往往是一般水平的考研,较好水平的保研,而真正优秀的,早就申请国外高校,出国留学去了。普通大学学生拼劲全力,在考研战场上战胜了一大批985、211学子,但实际上,这些人大多都是一般角色,真正优秀的,你仍然难望其项背。
再次,研究生考试的筛选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水平
大家也知道,研究生考试考的科目不多,重点在两门专业课上,而且重在知识掌握,没有太多技巧。说实话,大多数人拼个半年不做别的,就啃这两本书,是很轻松就拿到高分的,所以仅通过考试很难看出这个人的科研能力、学习能力。但高考不一样,它既有知识的掌握,又有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的考察,更像一个智力测试机。智力不够的人,刷多久的题恐怕都难上清华北大。
最后,不能忽略的是个人的努力
我们常说,人生是一次长跑,不跑到最后也看不出结果。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个大站,后面还有很多站。在高考中落后的人,只要能把握好后面的路程,完全是可以超越的。不光是在研究生考试中,还有博士,还有工作中。像这两天在网上很火的南农最年轻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本科,中科院博士,博士期间发表一篇一作nature。她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一切皆有可能!
考大学考的是智商,是学习的天赋比拼,,考研拼的是毅力,可以说是个10%的脑力+90%体力。
大学本科生质量差异大
更多的因素是各地高考不公平,比如河南河北山东的很多三本学生,在北京考个211都不在话下,但是因为当地高等教育匮乏,国家高等教育的分布不均衡,造成各大大学生素质差异很大。尤其是河南、河北、山东的二本大学生,考研能力特别强,让许多985本科生不寒而栗。特别是北京上海的考生,这些当年分数不高考进了985,但是考研时候却被曲阜师范类的本科生吊打。
几十年前很多上过重点大学的学生都知道,同一个大学,高考分数不同省份直接差几百分的都有。
我和很多985教师聊过,他们一方面痛斥河南河北的二本学生考研太疯狂,一方面又大骂本校985考生脑子笨,竟然考不过外地二本。
他们是不想要外地二本学生,却不得不要,想要本校学生,可惜本校学生就是考研上不了线。
考大学,各省严重不公平,而考研,全国统一,很公平
所以在高考之后,智商高的,有学习天赋的考上了北大清华及其他211/985,而到了考研时候,基本上211/985,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差别很小了。
比如高考英语,很多985考生可以考到140,130。而二本三本学生智能考八九十分。
但是到了考研阶段,因为题难,985曾经的英语优势当然无存,985英语好的最多考个60分,人家二本三本也能考个四五十分。
985院校学生基本高考英语都在120以上,很多大学不努力学校,过不了6级,但是很多优秀的二本三本学生却早早过了6级。
另外很多非北京上海的985优秀考生,在北京上海绝对的清华水平,但是高考却绝对考不上,但是保研却可以。
考研题基本都不难,拼体力,不拼脑力
考研题啊。都不难。在考研面前,各个大学生基本上是一个起跑线,任何一个985学生不敢说自己考研能力比二本三本强。
所有最重要的就是看每个人的努力了,985学生学一个小时的学习效果不一定比三本一个小时学习效果好,那如果三本学生学两个小时那就超越985了。下图是黄河科技学院考研情况,不少考取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吉林大学。2019年郑州大学在河南省录取分数是587,而黄河科技学院的录取分数是430分,差了140分。而吉林大学是630,差了200分。
现在985开始限制普通院校学生
985怎么限制普通院校学生考研啊,第一招:超过一半的研究生都是面试推荐生,面试推荐比例,知名院校可以达到50%,一般985院校也在30%左右,一般211院校比例在15%左右,而非211院校保研比例只有5%。三本院校没有保研资格。
比如南开大学推免比例高达57%,统招生越来越少了。
第二招:增加复试分数比例。
初试是最公平的,所以没法操作,很多学校不想要二本三本学生,就想了一个歪招:复试占总成绩的50%,复试这个事,说你不行,你就是不行,一看你是名校毕业,复试分数给你打高,一看是三本直接打个低分。
比如清华大学工物系,面试分数要3.5倍。这就是专门对付一般院校的学生。
保研难度要小与考研难度
对于很多普通非211,或者211院校学生,保研进名校很容易,考研进名校去很难。
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子,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推免到清华大学的学生是27人。
而北京科技大学
到清华大学读研人数是38人。
相当于自己考上了11个,推免了27个。考试难度很大啊。推免不要太轻松。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推免到清华大学71人。说明推免的更多了,那对于统考就更难了。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每年都有许多二本、三本的学生考研考上985,但如果让这些人参加高考却基本上没考上985的可能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考研和高考考查的能力不一样。
高考考什么?理科考语数英,物化生,文科考语数英,政史地。而考研呢?考研只考四门,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先说政治,高也很难高过80,低也很难低于60,大家分数基本都是65~75之间,这就意味着政治很难拉开差距。英语也一样,A区工学国家线39分,你死嗑真题能考60分真的不错了。专业课呢?多记多背不需要你创新,而且有的学校真题重复率很高,遇见背过的题考场上直接默写,这在高考是不敢想象的。能拉开差距的只有数学,但这一差距可以通过时间弥补。985的学生复习半年,二本学生可以花二年时间复习,勤能补拙,二年不够花三年,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就不信考不上。
可以把考研比作一场马拉松,二本、三本的学生跑得慢,但可以提前跑,大不了多花些时间,你会发现许多初试分高的反而不是那些985/211的学生。许多二本的学生初试400多分,甚至初试成绩第一名。
今年100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达80%,但能进入985/211的只有51万人,也就是说非名校学生基数更大。还有就是“幸存者偏差”,你只看到许多本科不好的学生考上了名校,却没看到更多的人连初试都没过而沦为炮灰。
我的儿子就是高考上了一个普通二本,但是在大学四年里,他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八点准时去上课,用他的话来说,大学四年比上高中还忙!奖学金基本上每学期都拿到了,大三一直备考研,因为保研名额太少,可是最后经过各种筛选,最终成功保研一所211读研,真心为儿子高兴,真的是天道酬勤!
我的答案比较残忍,心理素质不好的慎入!
虽然很多学生在读大学的时候,依然很努力,笨鸟先飞,用长时间去准备考研课程,在考研时取得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考上了名校的硕士研究生,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但依旧不是主要原因!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比你优秀的人不再和你玩了!
考研不是唯一的选择
考研不是所有大学生唯一的选择,但是高考却是每一个在校的高中生的唯一选择!而且在高考中,每个人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希望摘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可以看看高中学生的作息时间,我对我的高三生活真是想想都可怕!可以说,高考的战场是真造真枪的火拼,没有人会藏着掖着。
下图是衡水中学的学生,看看他们跑操之前手里拿的是什么?
但是考研却不一样,到了大三基本上就会出现三种人:一种人保研成功;一种人不读研,准备工作;一种人正在为考研备考。可以看出,考研的人数要比高考少得多,自然竞争不那么激烈。
越名校的学生考研率越低
大部分的学生考研是为了给自己将来工作加一个好法码,而名校的本科生不太需要这种砝码。
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看一个大学生的竞争力,好比看一个球的大小,越大说明竞争力越高。本科是球的内核,硕士生是把球又渡了一层金,读博士又读了一层金!然而对这个球最后的体积取决定性作用的是本科时候的内核,试想一下,一个小球如何镀金才能变大呢?
不妨看看清华北大学生的考研率,真的是非常低,因为人家本科时的球就足够大了,毕业后找工作非常容易!
相反,本科很一般的学校,由于求内核很小,更需要给自己镀金去加大球的体积。所以一般学校的大学生,在考研上所花费的努力也越多!
所以说,名校的本科生大部分不在考研大军,这才给一般学校的学生充足的机会,如果可以假设的话,考研要是像高考一样,全部大学生都参加,一般学校的本科生还是毫无机会的!
话说回来,希望学生们在高中的时候努力读书,争取在高考取得一个大大的球内核,至于将来是否需要镀金,可以再考虑,到时候想镀就镀一层,不想镀出去工作,球也足够大。
以上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实践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名校的研究生中,出现了不少普通一本、二本大学的本科生,甚至这部分人都成为了考取国内名校研究生的主力军。但是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教育实践中,也有人发现很多名校的大学生却没能成功进入本校的研究生之列,这种比较“尴尬”的矛盾也引发了很多人的争论。
其实,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考上名校研究生,而名校本科生却经常在研究生考试中落败,这也是有原因的,并非属于不正常的现象。在我们的研究生考试中,全国的大学生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也就是说只要报考某院校的研究生,与其他大学生就会有相同的竞争条件与机会。
研究生考试和高考并不一样,中所周知,研究生考试的学生与高考的学生范围不同,在高考的时候,我们都是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位,也就是说想要考上什么大学,只有与本省的学生进行竞争,那么学生数量多与数量少的省份,他们的竞争激烈程度就不会相同,那么学生数量多的省份,考生想要考取国家985、211工程大学等名校的难度也就会更大。
而研究生考试就会不同,研究生考试是全国考生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也就是说很多原本在高考中面临激烈竞争的考生,在研究生考试中面对的竞争就会大幅降低,毕竟与他们竞争的人群已经发生了变化,在人数较少的省份中考上名校,与在人数较多的省份中考上普通本科院校,可能他们之间的智商、学习能力等都差不多,在研究生考试中,他们就会拥有更容易的发挥,成功的机率就会增大。
不过,我们注意到很多名校的研究生导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说白了他们对于普通院校的本科生并不稀罕,而是想着能让本校或者比自己学校实力更强的大学生进入自己的教育范围,现在很多名校都已经开始在研究生录取中限制普通院校的学生,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增加推免生的比例,部分名校的推免生比例超过了60%,也就是说只留给凭借考试进入该校研究生队列的学生,只有40%而已,这种对比显然就增加了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考名校研究生的难度。
答案很简单啊,你知道中国的大学有两种吗?一种叫专业型大学,另外一种叫研究生型大学,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大学都没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中国有资格招收研究生的学校大概就在500所左右,而中国的大学是有2000多所。
而且越是好学校他招收的本科数量就越少,比如说清华本科生大概只招2000左右,他的研究生那是将近一万吧,你想要考清华的研究生,肯定比你想要考清华的本科生要容易很多,清华的研究生有很多真的是考进去的,但清华的本科生基本你想通过高考裸考都非常难的,都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加分政策或者是各种各样的竞赛。
所以这其实并不奇怪,还有一点,高考其实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他的重要性,只有进入到大学的时候才认识到自己究竟想要一个怎么样的生活,这是主观能动性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