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科技

能否说说你经历过的奇葩喝酒习俗?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8关键词:习俗,说说,喝酒,奇葩

能否说说你经历过的奇葩喝酒习俗?

点赞1、通辽市 网友:倾尽天下

几年前,去山东临沂出差,顺便探望多年未见的大学同学。他很热情,不在饭店吃饭,一定要亲自下厨弄几个拿手菜,让我品尝。

买临沂煎饼、莒南驴肉等熟食,自己亲自操刀整了临沂炒鸡、蒜泥鱼等,满满一桌,从酒柜里拿出两瓶沂河白酒,说我们这里有个喝酒规矩,一人一瓶,各喝各的,互不说亏欠,今天必须喝饱,不醉不休。

我的那个娘啊,喝了多年酒,从没听说喝酒要喝饱,如果喝饱了,我肯定进医院抢救,也没听说必须一人拿一瓶,各喝各的这个规矩。同学说不着急慢慢喝,他摆上两个半斤装的啤酒杯,倒满一杯,一瓶白酒,只剩下一半。

喝酒前,用一双筷子蘸点酒,在饭桌上连续敲三下,我不明白为什么,他说这是敬天、敬地、敬朋友的意思,我也以葫芦画瓢。然后开始边聊边喝,每喝一次,必须大口,至少一两多,半斤装的一杯酒三次喝完,同学叫我吃馍馍、煎饼,不然容易喝醉。

我两从中午十二点喝到下午四点,毫无顾忌,天南海北胡侃,不知不觉一瓶白酒见低了。问我喝饱没?我急忙说,已经喝醉了,早就喝饱了,不能再喝了。他说喝瓶啤酒,可以醒酒,客随主便,硬着头皮喝了一瓶啤酒。

万幸的是在同学家没出洋相,但到了宾馆吐的一塌糊涂,倒床上就睡着了,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来,发现同学坐在我床边耍手机,高兴说终于醒了,再不醒准备送医院了。大排档吃了点东西,同学送我到车站,客走主人安。

笔者认为,觉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喝酒习俗,必须入乡随俗,必须尊重。我是粮农二代,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点赞2、阜阳市 网友:惜灵静雅

我曾在老家县城一局机关办公室上班,免不了经常招待客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酒局,真是高手在民间啊。

一、老喊“五魁首”,打遍全桌无敌手

前些年,我们老家喝酒时喜欢划拳,俗称“打枚”。其实是一种简单的数字酒令,两人同时各喊各的数,同时伸一只手,手指数由自己掌控,如果你喊得数正好与双方手指数之和相符,你就算赢了,对方喝酒。

有一天,局长老家来一领导,局里安排我和副主任老吴一起去陪吃饭。

当晚,双方领导敬完酒后,老吴仗着猜拳功夫好,提出他“打枚”打个通关,意思是跟每个客人猜拳三杯酒。

一圈下来,老吴眼疾手快,除了客方带队领导他没赢外,其余都是他手下败将。

老吴就有点得意忘形,那个带队领导笑着说:我来和你猜几枚,小伙子你也别让着。

这位精瘦的中年领导,目光如炬,猜拳时不紧不慢,并且嘴里始终喊的是“五魁首”,老吴使出浑身解数,总是一出拳就被对方猜中。

连输几杯后,老吴不服气,提出换大杯。那位领导欣然同意,老吴又喝了两大杯,眼前要崩盘了,局长笑嘻嘻地说:老伙计,我来接你的招吧。

局长猜枚时老喊“巧七枚”,带队领导老喊“五魁首”,两人短兵相接,你来我往,刀光剑影,激战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把一圈子人都看呆了。

相持了足足几分钟,估计喊得有些累了,局长故意输了,带队领导笑嘻嘻地和局长碰了杯。

后来,听局长闲聊,酒场上猜拳时老喊“五魁首”大多是高手,也只有喊“巧七枚”才能破解。

二、老虎杠子鸡,后发制人真服气

在我们老家,酒局中还有一种猜拳游戏,就是“老虎杠子鸡虫”。这四种东西是一物降一物: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啄虫子,虫子又啃蚀杠子。

两人手持筷子,在敲击的同时一齐喊“老虎、杠子、鸡、虫”中的任何一种,按上面规矩,输了地喝酒。譬如,你叫虫子,我叫鸡,鸡吃虫子,你就输了要喝酒。

我总以为这就是一个偶然性游戏,输赢概率差不多,但那一个酒局,我算开了眼界,竟然有人能在酒席中一次不输。

当时,陪客的老吴提出“打枚”,那位客人说不会“打枚”,只会“杠子老虎鸡”,老吴就让我和他喝几杯酒。谁知我和他一交手,他像提前知道我要喊什么似的,我一出口就输了。

我不服气,连输了五六杯。我突然明白,他在观察我喊枚时的口型,由于“杠子”、“鸡”等喊出来时,人的嘴唇变形不一样,他提前就看出来,知道我要喊什么,自然就对应喊什么。

我要求把嘴巴捂上再猜,他笑了笑同意了,没想到我还是连输。

我终于服气了。直到现在,我也不太清楚他是怎样预先知道我要喊什么的。

三,转勺子喝酒,简单粗暴有气场

有一天,山东一单位来局公干,客人一个个体格剽悍。我和老吴知道北方人能喝酒,心里谨慎,酒是平均分着喝的。

有一客人说:气氛太沉闷,找点乐子吧。老吴提出猜拳,对方哈哈大笑说:搞那复杂干吗,太慢了。

他找来了一个盘子,在上面放了一只勺子,倒了一大杯酒,说:我先干了这一杯后,我转勺子,勺子把指着谁,谁就得把这杯酒喝了,然后由他再转勺子。

10多分钟后,几瓶白酒干完了。我和老吴有些撑不住,那位豪爽地说,你俩不能喝算了,我们几个接着干。就这样,勺子不停地转,他们三个又喝了几斤。

喝完后,几个人没事一样,起程坐火车回去。

老吴由衷感叹,酒还可以这样喝啊,山东人怎么这能喝啊。

这些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我们老家喝酒的人少了,闹酒的人更少了,很少听到猜拳行令的声音了。

点赞3、三沙市 网友:大主宰

与内蒙人和甘肃人喝酒,其实也不算奇葩,算是文化。

与内蒙人喝酒:靠唱歌

2008年,当时在单位接待科工作。有一次负责接待内蒙的考察团,晚上一起喝酒,很有意思。怎么个喝法呢?内蒙人敬酒,靠唱歌敬酒!他唱一首,你就得喝一杯,唱一首,你就得喝一杯!当天晚上,我们青岛人全部被灌醉了,全趴下了!第二天都爬不起来床了。

我单位接待科领导愁得慌,说这可怎么办,今晚上还得给内蒙古人一起喝酒,这不又得被人家给放倒了?咱喝不过人家啊,很丢人!

我在旁边听到以后,我就对科长说,我有个办法,或许可以一用。科长马上说,你有什么办法?我说:内蒙古人不是靠唱歌喝酒吗?唱一首,我们就喝一杯!那么我们可以先发制人,我们先唱,每个人抓紧唱,紧跟着唱,这样先把他们放倒!就算放不倒,我们也能保存实力,总的原则就是先唱、多唱!

科长说:这个方法不错,可以用!

到了晚上,内蒙古的人进房间里面了,刚坐下,我们科长就来了一首歌腾格尔的《天堂》,立即敬酒,对方猝不及防,我们先发制人,一人一首,无论是蒙古歌,还是汉族歌,总之是歌,对方就要喝!如此狂轰滥炸,把内蒙古人弄服了,弄草鸡了。只见内蒙古考察团团长说:咱这个样,从现在起,就不靠唱歌敬酒了!按照青岛的规矩来,好吧?我们领导忙说:好!

我在旁边看的想笑,真是应了那句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二天,科长说我方法不错,有前途!呵呵!

与甘肃人喝酒:靠端酒

2017年,从外面借调回到原单位以后,主要负责扶贫协作工作。当时跟着领导出差去甘肃陇南,到了以后,晚上吃工作餐。那边规定非常严格,公务宴请一律不准喝酒。

我们吃完饭之后,陇南当地领导非要自己花钱请我们几个人去吃烧烤,并自己从家里拿过来一箱白酒,请我们喝。我们一看盛情难却,去吧!

当了烧烤店周边,才发现,人家陇南的夜经济比青岛好多了!别看人家穷,人家就是有那个吃夜宵的氛围!这点跟四川成都那边非常像,钱赚的不多,但是不能不享受!

在烧烤店里第一次与陇南人喝酒,才知道甘肃人喝酒,讲究“端酒”!

什么叫端酒?就是说我过来敬你喝酒,我先给你倒满,你喝一杯,我不喝;你喝完了,我再给你倒第二杯,你喝,我也喝;等你第二杯喝完,我再给你倒一杯,你喝,我不喝!这就叫端酒!比例就是标准的1:3!

好家伙,人家先发制人!五个人,轮流转着给我们端酒!五个人端过来,就是我们一人15杯!我们能不醉吗!能不倒吗!

第二天,我又想起来了对付内蒙古人的办法,还得如法炮制!于是第二天晚上,我们几个人轮流先端酒,就不信弄不倒你们!果然,效果很好!对方说,别端酒了,按照青岛规矩来吧。哈哈哈。

以上就是我遇到的喝酒文化,也不能说是奇葩,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关键是你要HOLD住啊!想想还是很有意思的。

欢迎关注我,谢谢啊!

点赞4、景德镇市 网友:忆梦ㄨ

说到喝酒,说法比较多的一定是东北人啦。

在东北老家,只要两个以上男的一起吃饭,基本上就要喝点酒。似乎是两个人吃饭,不喝点酒,这顿饭吃得该多没有意思啊。尤其是请别人吃饭的时候,是必须有酒的。

来南方五六年的时间,每次回老家,回去之前跟老家那边的人联系,无论是家里人还是朋友,一定忘不了的一句叮嘱就是:回来喝点!

我对酒从来都不感兴趣,能感受到的口感只有两个字:苦和辣,尤其是白酒,更加排斥,每一口都难以下咽。


在东北经历的奇葩喝酒习俗:

六十度的北大荒是真的辣

大约二十年前的时候,东北老家有些地区流行喝60°的北大荒酒,度数那么高,咽一口觉得从口腔到食管,火辣辣的,有一种明显的烧灼感。

我们高中的几个同学聚会,也喝的这种高度酒,两个人喝一瓶,每人半斤,喝完白酒每人还必须再喝一瓶啤酒。

当天,喝完酒之后,怎么散场的,我已经不记得了。第二天整整难受了一整天,可是几个同学依然要求中午晚上再喝点白酒,美其名曰:透一透!正是要人命啊,两天饭局下来,我的想法是:这辈子都不想在碰白酒。


酒桌上每个人必须做一次酒长,把一桌人的酒劝下去

很长一段时间,在当地流行着这样的喝酒习俗:桌上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当一次酒长,把所有人的酒依次劝下去。

如果是有酒量的人还好,喝上半斤八两的,不耽误什么事,也不会喝多,苦就苦了我们这些不能喝酒,没有多大酒量的人。不喝吧,破坏了整桌热闹的气氛,喝吧,真的喝不下那么多。

当时,我相信有很多人都在心里想,为什么我的酒量就这么差,看到那些在酒桌上又能喝又能说的,真心羡慕他们。

每逢这样的场面,基本都会有几个人,因为不胜酒力,最后喝到吐,喝到短片儿,甚至喝到不醒人事,被被人搀扶着回去。

要知道,有时候整桌人达到十多个,要喝掉每个人张罗的酒,就是十多杯。因为自己也要做酒长,任何人劝的酒都不好意思拒绝,否则自己不给别人面子,自然人家也不会给自己面子的。


现在劝酒的越来越少

想起来那些年喝酒的陋习,真是想起来就心有余悸,真心是怕啊。

好在经过这么多年,查酒驾、追究酒后责任等方法的实施,尤其是当年很多拼命喝酒的人,基本上身体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得各种慢性病的不在少数,现在这些喝酒的陋习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了。

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在意健康,大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一些陈规陋习也没有了生存的空间。现在再回到老家,已经很少有人再劝酒,都是点到为止,各自随意,再也不需要因为喝酒而苦恼了。

点赞5、大庆市 网友:石映飞云

我经历过一次很奇葩的喝酒习俗,没有点酒量和文化底子还真应酬不了。

因工作需要,年轻时经常在外地施工。在施工期间免不了与当地人交往,交往就免不了喝酒。那次工地附近村里的村支书找到我要聚聚,我问有什么事吗?他说没事,你们在我们这施工,我们就是邻居,是邻居就得好好“噶胡”。我说好吧!我请客。村支书说那不中,你们远来是客,哪好让你请客,明天中午十一点半到我们村部。说完没等我说话,转身走人了。

赴宴之前我联系了甲方,了解了一下当地喝酒习俗,免得酒桌上闹“乌龙”。甲方说也接到了电话,让我们去几个人陪你。

酒桌上村里安排了主陪和副陪,我们去两人,一个主客一个副客。甲方和村里陪客六人,一桌十人到齐就开喝。那主陪说话了,说敬酒前先说一句有数字的成语或诗词,俗语也中,数字是几就喝几盅。次序是先主陪副陪,然后是陪客,最后是主客副客回敬。那主陪端起一盅酒说独占鳌头喝一盅。大家感觉还行,就一口干了。那副陪站起来说好事成双喝俩,大家也都喝了。紧接着,三星高照四喜发财啊,五福临门六六大顺啊全来了。等轮到我回敬时,我说了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大家也都喝了两盅。第一轮敬酒是应付过去了。第二轮时我已经喝懵了,昨天晚上背的那几句成语早被大家用光了。我站起来端起酒不知道说什么好,主陪说你要没词儿就自己喝三盅。我一着急,喊出了一句四平八稳。那主陪得理不饶人,说这不中,你这是喝四盅还是喝八盅?我随口说道:四八三十二,喝三十二盅。大家静默了几秒,顿时抚掌大笑!同时站起来说,好!我们就喝个四八三十二,来个大圆满!

点赞6、滕州市 网友:西门抽筋

喝鱼头酒

坐标山东宁阳。这是听岳父说的,他们年轻的时候吃席都喝鱼头酒。宁阳有大汶河,以前汶河里的鲤鱼很多的。所以宁阳人吃席都会用鲤鱼来做鱼汤。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已经喝的差不多了,菜也吃的差不多了。鲤鱼汤里的鱼汤和鱼肉也吃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只剩下鱼头了。这时候主家就会把2斤宁阳产的彩山特曲白酒倒进锅里烧热了然后倒进鱼头的碗里,用汤匙舀着喝,这就是鱼头酒。喝完鱼头酒,走路就只能扶着墙了。你喝过鱼头酒吗?

点赞7、广安市 网友:九月的雪

你好,我们这边是湖南的苗族地区。在我们这边进门三碗酒。还有专门的敬酒歌。只要是重大的节日或者举行什么重大活动聚会的话,都会有专门的美女唱敬酒歌,进门的三碗是每个客人都躲不掉的。最有特色的喝酒方式叫高山流水。喝酒的客人坐着,敬酒的美女至少有五个。每人拿一个竹酒桶(或酒海)一个比一个站的高,从最高的美女那里开始倒酒一直往下流。白酒至少1斤以上,啤酒三瓶起,至少要喝到美女唱完敬酒歌才能停,一般一桌只有三个主客能享受这个待遇。关键没有一定的酒量也不敢挑战。


点赞8、黑河市 网友:浪漫刺客

说说南阳吧,也不是奇葩,就是能喝!

宾主落座后,主宾位肯定是留给尊贵的客人,旁边有主陪副陪,目的只有一个,把客人陪好!至于酒具呢,我去过几次,都是用的红酒杯喝的白酒[捂脸]

一开始,大家先碰个杯,浅尝一下,聊了两句,然后,话锋一转:第一杯酒我们分几口?要不这样吧,**远道而来,为了表示欢迎,第一杯四口吧,四季发财!第二杯咱随意喝,中不?这时候客人就有点打怵了,但一听说第二杯随意,一咬牙:中!随分了四口喝了一杯。(这一杯酒得有个二、三两酒!)

等第一杯下肚,你觉得可以缓缓了,谁知道重头戏马上开始!这时候主陪站起来了,拿着酒杯:为了欢迎**,我打一圈,这样,我多喝少倒,我喝这么多(一指酒杯,大概一两多点),你们每个人喝我的一半!说完一仰脖子酒可倒下去了,客人一看,好家伙,人家喝这么多,我才喝一半,算了,喝吧!刚喝完,副陪又站了起来…

就这么几圈下来,客人已经大了…

亲身经历,确实佩服啊[捂脸]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