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科技

公刘为什么要从邰(陕西武功)迁到豳(陕西彬县)呢?

提问时间:2023-08-10 19:34关键词:陕西,武功

公刘为什么要从邰(陕西武功)迁到豳(陕西彬县)呢?

点赞1、安阳市 网友:ˊ煙域

古代有些字可谓不得其解 怪里古董的,比如邯郸,为什么那么写呢?

其实这些字在古代都是常用字:

邯郸 ~甘单

鄘 ~ 庸

郕 ~成

邰 ~就是台

据说黄帝生于武功,为了显赫黄帝的武功,黄帝在此搭建轩辕之台,为了纪念黄帝,这里的族群被称为有邰氏。

豳 又叫做邠,周武王登邠之埠,以望商邑,不知道豳跟三原什么关系,括地志记载,商汤葬在三原县,竹书纪年记载,商汤葬于商邑。从彬县能看到三原县吗?

点赞2、杭州市 网友:春色未软

公刘并非从邰地(今陕西武功县)迁豳(今陕西旬邑县一带),而是从北豳(今甘肃庆阳一带)迁往豳地。从邰地迁往北豳之地的是公刘的祖父不窋。

公刘,姬姓,名刘,“公”为尊称,他是古代周部族始祖姬弃,也就是后稷的曾孙,姬弃生子不窋,不窋生子鞠陶,鞠陶生子公刘。公刘在先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史记·周本纪》载:“古化亶你复修后稷,公刘之业”,文王亦“遵后稷,公刘之业”,并认为“周道之兴”始于公刘。

姬弃擅长农耕技艺,舜帝时期为部落联盟议事会所设的九官之一,也就是后稷,掌管农业。姬弃的儿子不窋子承父业,继续掌管农业,一直在邰地作农官。后稷至西周时候犹有设置,掌农业技艺,举行籍礼时省察治田之事,其地位在农正之上。

到了夏朝的“夏后氏”时,夏后氏轻视农业,“弃稷不务”, 不窋失官,于是他带领族人从邰地逃奔到了西北数百里外的戎狄之地,即现在甘肃陇东庆阳一带,继续从事农耕。这些在史料中有记载,如《夏本纪》中记载:“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周本纪》记载:“不窋末年,夏侯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失其官而犇(奔)戎狄之间。”

《史记·周本纪》中还记载:“公刘虽在戎狄之间,修复后稷之业。”说明公刘应该出生在戎狄之地。所谓的戎狄之地,据《括地志》记载:“宁、原、庆三州,秦北地郡,为义渠戎之地,周不窋、公刘居之。”宁、原、庆三州之地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庆阳地区、平凉的部分地区以及陕北的部分地区。

在一些史料中,对于公刘迁豳的记载是错误的。除了《中国通史》的个别版本未明确提到公刘迁豳外,其他的许多史学和文学论著都说到公刘迁豳一事。《诗经.大雅.公刘》中记载:“乃陟南岗,乃觐于京。”这句话已经说明了公刘迁豳的方向,大意是公刘从原居地向南行,见到了高大的山丘,得到了建都之地。如果公刘从邰地迁豳,从方向上来说,就是向北行,不能称为南行。所以从戎狄之地(今甘肃庆阳地区),也就是北豳向南迁到豳地,才符合史实。

那么在不窋从邰地迁徙戎狄之地三代之后,公刘为什么又要南迁豳地呢?《史记.刘敬传》中记载:“避桀居豳”,言下之意就是公刘迁豳是因为形势所迫而迁徙。如果真是这样,公刘只能向远离战乱的中原之地迁徙,而不是向靠近战乱之地的中原迁徙,显然这个理由不成立。

其实《诗经.大雅.公刘》中已经把公刘迁豳的原因说的非常清楚:“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爱方启行。”这段诗句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忠厚我祖好公刘,不图安康和享受。划分疆界治田畴,仓里粮食堆得厚,包起干粮备远游。大袋小袋都装满,大家团结光荣久。佩起弓箭执戈矛,盾牌刀斧都拿好,向着前方开步走。

这一段话写出了公刘迁豳前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讲清楚了迁豳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团结民众,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为周部族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当年公刘的祖父不窋率领族众从邰地迁徙到北豳,在泾河的支流马莲河流域择地而居,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于是他们挖窑洞而居。与此同时,他们对川道上的荒地进行开发,进行农业生产。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逐渐在这里安定了下来,并修建了城池。《括地志》中记载:“不窋故城在庆州弘华县(今甘肃庆阳)南三里。即不窋在戎狄所居之城也。”

周部族在这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衍生息,到了公刘时期,人口有长足的增长,周部族的活动地域已经扩大到今天的甘肃庆阳、华池县、合水县、宁县、正宁县一带,并且是沿着马莲河和葫芦河流域分布的。随着耕作技术的进步,生产力也大幅提高,农作物的种类也繁多。但是北豳之地山大沟深,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民以食为天, 为了发展农业,选择一处自然环境以及土壤条件更好的地方是势在必行的事,这也是周部族要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当时的北豳之地的北部无论是气候环境还是土壤条件,都比北豳之地还差。于是只能把目光投向北豳之地的南方,向南迁徙至豳地,这就是“始择善地而迁”的道理。

公刘率族众南迁豳地的路线大概是从今天甘肃宁县、正宁县沿着马莲河到达今天的陕西旬邑县一带,或许还有一部分是从今天甘肃合水县一带沿着葫芦河渡过沮水(今北洛河)到达陕西旬邑县。

公刘迁豳的过程,是不窋居北豳后,部族力量壮大,生产力,特别是农耕经济向前发展,疆域逐渐扩大的过程,这也是周部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不是什么来自外部的压力而被迫迁徙。

可以说,周部族事业的兴盛是从公刘开始的。公刘一生都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农耕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公刘迁豳成为提高生产水平和部族生活水平的新起点,为周部族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刘去世后,他的儿子庆节继位,在豳地(今天彬县、旬邑一带)建立了国都,豳国历经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共八代,时已为商帝武已之时。

公刘由北豳迁豳传至九代,古公亶父继位成为周部族的首领,他带领族人迁到了关中地区的周原,是周部族迁往周原后的第一任首领,是周部族的杰出领袖,周王朝的奠基人。

点赞3、临沂市 网友:樱吹雪

公刘好像不是从武功迁到彬县(豳),是从更北边的西峰庆阳一带迁到彬县旬邑一带,后辈后稷有从彬县迁到武功杨陵那一片,所以到再后辈周文王姬昌周武王时候就是在宝鸡那一片,宝鸡岐山武功都是模糊的西岐的地域,再逐步发展到西京镐京已经占领到了西安,也就是从最初的周原逐步扩大到了整个关中地区,眼看着你做大做强了商朝朝廷也就是殷纣王开始不放心了,开始打压和防范也就是到了封神榜那一段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