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家的名称叫什么?有由来吗?
我们的村名现在叫清美。元末明初有江夏黄氏迁到这里。当时这里是个旧澳头,前面及东面是内海。如今东南面仍分别称后洋、洋的、洋尾地名。地壳的不断上升现在只剩下一条溪流。江夏黄氏初来时,澳头边上仍保留着古远时代的破仓库。他们选址于仓库后尾建了居宅叫中厝。渐渐的仓尾成了村名。随着那些临近的洋埔地开荒种植,青绿的村边美景把仓尾谐音为青尾。明代分别有金墩黄氏及潘氏迁到这里,逐渐成为本地古老又有规模的村子。解放初雅化为清美,并曾设立清美管区。现在称清美村!
老家宁波
地名由来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避明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宁波府。据明景泰间人黄瑜《双槐岁钞》卷2载:“鄞人单仲友以能诗名。洪武中征至京师,献诗称旨,得备顾问,因言本府名明州,与国号同,请上易之。上徐思曰:‘汝言是也’。复询仲友山川诚纬之详。仲友对曰:‘昌国县舟山之下旧有状元桥,盖谶言故云;而童谣谓状元出定海,此最为异……’。上闻定海之名喜曰:‘海定则波宁,是宜改名宁波’。”宁波以此而得名。说的直白点,就是朱元璋为了避讳,给原先叫明州的取名叫宁波。
历史沿革
秦置鄞、鄮、句章、余姚等县,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鄞州,治三江口(今海曙区境)。八年废。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置明州,因四明山得名,治小溪(今鄞县鄞江镇)。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余姚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明州。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州治迁三江口。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升明州为庆元府。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庆元路。明初(公元1367年)改明州府。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避明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宁波府。1914年废府设会稽道。1927年废道,直属省,同年7月曾设宁波市。1931年初废入鄞县。1932年后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其辖区、区序屡有更改。1949年置宁波省辖市及宁波专区(1970年改称地区)。1983年撤宁波地区,并入宁波市。1985年撤镇海县建镇海、北仑两区划入宁波市。现在,也就是今年年初,海曙区兼并鄞州区西乡,原来的鄞州区东乡和江东区合并成为新的鄞州区,奉化市改为奉化区,这是宁波现在的行政区划了。
这还真是有些由来。
我的老家的村名叫:“曹碾头”,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800米.呈南北长,东西窄3000多口人的大村子。村子距许田(曹操屯兵,围场携汉帝射鹿的地方)直线6公里,全村最大的特点就姓氏多达40多个,是一个典型的杂姓村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平原村庄村庄内有十几个面积有几亩十几亩,深几米的大水坑。
村庄的历史完全追溯到东汉时期,这里就是曹操军队的后勤军粮供应基地,这里主要给曹军加工米面。
据老辈人的老辈人口头相传,这里最多的时候有石磨208盘,石碾180盘,牲畜,杂役不计其数。
每天给曹操军队和汉室加工大量的面粉和小米,以保证供应。
这些大水坑的形成,是拉磨拉碾的牲畜多,需要每天用土给牲畜垫圈,久而久之村里就被挖成了很多大土坑。
最后曹操迁都洛阳,这里就留下来了很多年老体弱多病的差役,由于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不是一个家族,就有了很多姓氏。
奇怪的是,一个村这么多大水坑,历史以来的这么多年,村子里的人特别是婴幼儿从来没有发生过溺亡事件!
我的家乡叫马王堆。
据地方志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形似马鞍,故也称为马鞍堆。1984年3月原东屯渡人民公社,因境内有马王堆汉墓而改名为马王堆乡。
马王堆汉墓遗址
这是长沙市马王堆汉文化广场的辛追雕像。这尊马王堆一号墓墓主辛追夫人复原雕像是以红砂岩为基材,高14米,重达150多吨。依稀可见辛追夫人的美貌。
辛追夫人雕像
辛追广场
浏阳河婚庆文化园则是马王堆的另一张名片了,这里完全区别于传统城市中心的步行街、百货商场等单一模式,风光带内将设婚庆文化产业园”、“时尚娱乐街区”、 “餐饮美食文化街区和“亲子体验创意乐园四大主题区,为婚恋群体、美食爱好者和家庭提供高品质的活动场所和目的地。
浏阳河婚庆文化园入口处
浏阳河婚庆文化园宜人景色
朋友们,你们喜欢我的家乡吗,欢迎过来旅游观光。
夕阳西下的浏阳河
祖籍是邱家。好家是崇晋年间从南方签过来的,但从我记事起就沒有姓邱家的。
我老家的名字叫回郭镇,是全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的地方。
回郭镇据说原称灰坡头,历经回郭头、回郭头镇,于明朝嘉靖年间最终定名为回郭镇。
作为古都洛阳的东大门,回郭镇历史悠久,已有4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底蕴深厚。
据史料记载,中国第一个王朝一一夏朝国王太康迁都于回郭镇罗庄,夏朝国王中康、少康、夏桀等,长期在这里主持国事,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夏代的最终断代地点,就落脚于巩义市与偃师市交界处一一回郭镇干沟。
唐朝时期,平定安史之乱之后,汾阳王郭子仪搬师回朝路经回郭镇,看到这里一片荒凉,得知这竞然是南岗柏漫恶风洞长年恶风惹得祸,便驻兵在回郭镇,镇风妖祛除了邪魔。
由于这里是伊洛河盆地,物草丰美,土地肥沃,人们自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后人为纪念郭子仪,建庙于恶风洞前,恶风洞从此也成了遏风洞,灰坡头因郭子仪回兵处也被演变为回郭头。
明朝,随着人口大量迁移于此,人口稠密,回郭头也就成了回郭头镇,后因每月有9集,回郭头镇最终改地名为回郭镇。
民国后期及解放初期,回郭镇手工业发达,商贸林立,烟厂遍地,被誉为“小上海”。公司合营后,回郭镇烟厂一一中州烟厂因发展需要,整体搬迁至新郑,即现在的新郑烟厂。
上个世纪60年代,回郭镇集体企业起步,70年代时,社队企业蓬勃发展。人民日报为此采写长篇通讯“伟大的光明 灿烂的希望”,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毛泽东主席亲笔圈阅。从此,全国各地到回郭镇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回郭镇也就成了全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