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本质、第一性原理和底层逻辑的概念,三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如何理解?
认知框架君谈一下个人的视角。
问题的本质,是指造成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原因1-->原因2-->原因N--->问题。
要找到造成问题的第一因。这个【个人】理解为问题的本质。
第一性原理,个人理解为一个大前提【原理、理论、基础的概念】或者核心的假设
这个【大前提】或者【核心假设】作为演绎的基础。
大前提【原理、理论、基础的概念】或者【核心的假设】
小前提
新的具体结论
举个例子:看图
底层逻辑的概念
个人是这样理解的
属性(性质、关系)-概念(内涵、定义、外延、划分)-判断-假设-推理-论证。
谈一下它们的区别
问题的本质是由果导因的思维方式。果---->因。
第一性原理,是由因导果的思维方式。因-->果。
底层逻辑的概念,是作为一个人逻辑思维的基本素养。帮助自己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论一个具体的果,起着基础的作用。
谈一下它们的联系
问题的本质是界定第一因。
针对第一因,【建立】一个假设或者寻觅一个【原理、理论、基础的概念】。
所【建立】的假设或者寻觅到的【原理、理论、基础的概念】作为第一性原理,是演绎的大前提。
从这个大前提出发,演绎出一个新的具体结论。
这个新的具体结论,会让问题消失。
底层的逻辑概念,起关基础性的作用。
这是它们的联系方式。
答:你把问题复杂化了,我听起来,怎么就那么绕口呢?
为了让人们听的懂,问题的本质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用,毛主席《矛盾论》的原理,来说明你提的问题,实际很简单,并且,一点也不复杂。
(一)问题的本质和区别:我们知道:问题是因矛盾而引发的,所以,问题的本质,就是矛盾。
因此,我们要想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首先要找准,问题中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这里说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实际上就是你说的第一,第二,第三矛盾概念区别,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的所谓第一第二矛盾,都会相应而解。
(二)矛盾原理又是怎么回事呢?答:矛盾原理,是互相转换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喻:我们平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般会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把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的原理。
(三)矛盾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我们用毛主席的《矛盾论》哲学话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条,也就是说主要矛盾问题的产生,是由外部许多小矛盾问题,累积产生岀来的,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就是矛盾问题的逻辑性。
(原创于2022年1月26日)
一、问题的本质就是实现与未耒目标的差距,问题等于差距又等于目标减现实。
二、底线逻辑。如何解决差距(问题),就是由现实到目标。现实是客观己知的,为了实现目标,首先选择原始己知的需求,另外原始需求就是实现目标的原因,原因选择必须与实现目标相匹配(逻辑),相匹配的目标原因就是底线逻辑。
三、第一原理。依据底线逻辑实现现实到目标的逻辑过程。首先是通过演绎逻辑,达到现实到目标的定性,而后归纳逻辑,达到现实到目标的定量。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原理,通过底线逻辑,·实现(问题)由现实到目标的全过程。
首先根据问题,选择匹配底线逻辑,通过第一原理逻辑工貝,最终由现实实现目标
问题的本质、第一性原理、底层逻辑,就好比是:煮饭、做饭、烧饭的区别,又像是爸爸、父亲、爹的区别。三者之间有细微的区别,但本质上都一样的。
举例说明1:他们如果说借钱,那我一定要说融资。如果说融资的人多了,那我就要说资本运作。
举例说明2:假如我是一位领导,在讲话时说道:“你们一定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这句话大家到处都在听,早听烦了。于是我说:“各位,弄清事物的第一性原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大家不明觉厉。紧接着我又说道:“我们很多人啊一直弄不懂底层逻辑,遇到事就会束手无策。假如他们能搞清第一性原理,事情早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牵扯到无穷定律,以前,现在,未来。如果按着时间点,那么以前,现在,未来,都没有,你的思维变了嘛?现在,你可以想起以前,想想未来,问题是,你现在并不存在,唯一存在的只有时间点。因为,我们目前的学说是四维空间,时间永恒不变。你怎么解释人的时间跟精力是有限的呢?
我认为凡事摆在面前己形成了问题,就证明有待解决。
事物的本质现实状况与目标有所差距,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阻力,或许需要在原发展的状况中再加大力度,或许朝相返的方向改进,这就是事物的关联性,和本质的不同。
只要找到了矛盾的根本问题,就要研究解决的方法,方法从那里来,这就需要看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首先看事物的本质,再看外部的环境条件,是否有解决的可能。
毛主席曾举例说过,意思是,温度能把鸡蛋变成小鸡,石头是改变不了的,这就说明了问题本质的不同,就不能用相同的方法去解决。
这就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本身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以从细节上逐步改变,加强,为达到目标,完成任务去努力,去解决一个一个的难题,以达到目的,取得成功。
如果一个事物出在质的问题上,那就要改变方法,改变观念,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量才适用。
解决任何问题理论不能脱离实践,只有实事求是去解决认认真真去思考,问题和矛盾才会迎刃而解。
以上是我浅显的一点认知,望朋友们提出不同看法和补充。
这三种说法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问题的概念。
- 问题的本质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说问题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的本质是对象物质所产生的现象(外延)同根据客观规律所作出的预计结果(内涵)之间的差异。简单地说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 第一性原理是从认识论的角度上来说说问题的。它是对立统一律的一种应用。根据这个原理,问题的原因总是可以归结到一个关键要素上。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用二八原则找出关键要素的方法就是第一性原理的具体体现。
- 底层逻辑则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问题的。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原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底层逻辑。按照这个原则,要先从全局入手按照抽象出问题的本质,也就是厘清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否定)。然后,按照关键问题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分解为问题点(肯定),再抛开形式上的表现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对策(肯定)。最后,综合分析对策的效果,找出不足(否定)。
在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中,本体论和认识论是分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本体论和认识论被统一起来,唯物主义辩证法成为了主流的方法论。(不仅仅是中国,西方社会也是如此)
我大胆分析下,本质、第一性原理、底层逻辑,这三个概念还是一些区别的,本是代表受体能感知的,有质感的部分,比如说狗,它的本质犬科类,用哲学术语还是在感性逻辑范围内。第一性原理应该是对受体的统一概念,狗在这层面上说成动物,哲学术语在知性逻辑范围。底层逻辑,是和受体完全脱离了,的更宏观的概念,把狗抽象成生物物种的共性来研究。也就是理性逻辑
我们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说,对问题本质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
各种原理,是我们在认识过程中的归纳总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
那么,底层逻辑呢?可以说是决定因果的人类“未知”关系,信则灵,败则错”;
如果再引入时间维度,就能享受到过程的乐趣了
如果我们再引入“确定程度”的座标呢?大概率存在某种傅立叶变换关系,如同“远看是静的,近看是动的。”,这种带频率的状态不得不说是我们悲欢离合的底层逻辑了;
最后,来看一下统计原理的虚无飘渺,每一个个体是客观的,组合在一起是连续的,存在某些临界点,会使得问题的本质发生变化;
结合在一起,就是你我各自的或所属的系统,2019年,我们互相关注继续探讨
我的理解是:
把上述问题比喻一个树的成长过程。
问题的本质就是树从种子发芽到成长为大树;
第一性原理就是树得先有种子;
底层逻辑就是具备阳光,水分,泥土,养料等必要条件.
三者的联系是任何一个条件都缺一不可
三者的区别是这些东西可以独立存在但不能单独起作用。
问题的本质是答案高问题一个维度,这个维度用第一性原理来解释就是人性、德行的知行合一,即借问题提升自己的维度能量,站在高维看低维,看得到就是一片云彩,云彩里面隐藏着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其底层逻辑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华文化有化横向冲击力为纵向推力的内在性,能不能转化,那就看你能不能抗得住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后坐力。抗住了,叫太极;反之谓之合稀泥。
问题的本质、第一性原理和底层逻辑对应着任何人事物的表象、核心和本质。这种对应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随外在环境、内在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其一;其二本质、原理和逻辑都是关于空的展开式,所有的本质,都可以用原理来解释,如何原理都是有逻辑的,逻辑有表象、核心和本质之别,那么,问题的本质、第一性原理和底层逻辑就可以形成一个关于空的闭环认知,如同黑洞一般,既在吞噬星空,也在创造星空,黑洞本身也是星空的一部分。
首先可以充分的是三者之间一定有区别,而且是质的区别。
为了避免晦涩难懂的概念和辩论。我用一个例子来解释。
某公司,A和同事B在工作中出现了矛盾和失误,经过一系列的了解后发现问题是A和B在对接衔接过程中,B对A发的微信消息存在理解偏差,而A也在表达的时候存在表达不够明确清晰。
那么公司在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了几个不同方案,1,发短信而不是微信,2不允许用微信,必须用文字性的email,2,不允许短信和微信,必须电话里说清楚。3,谁说沟通工作一定要用电话,微信和短信等工具呢。重要的工作应该必须面对面表达清楚,并走书面的工作流程签字。
结论:问题的本质是“沟通,” 的问题,
而第一性原理就是方案3,为什么一定在,微信还是短信,还是电话中讨论呢,为什么不可以往回走,走到面对面沟通呢。
而底层逻辑:沟通的底层逻辑是感受/事实。员工A男性在表达的时候侧重表达了事实,而员工B是女性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侧重了感受。最终造成了工作对接和理解上的信息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