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死后,东吴还有哪些拿得出手的大将?
陆逊死后,东吴至少还有10个大将,分别是陆抗、丁奉、朱然、诸葛恪、孙峻、孙綝、吕岱、朱异、吕据、全琮。
三国后期,晚年的孙权大帝逐渐变得不那么“聪明”了,对股肱之臣陆逊越来越不信任,还写信责备他,陆逊于公元245年郁郁而终。陆逊是东吴第四任大都督,在他去世的时候,周瑜、鲁肃吕蒙前三任大都督肯定早已不在人世了,太史慈这个东吴第一猛将死得更早(公元206年),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等十二虎臣大部分也去世了,似乎东吴便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大将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本文根据《三国志》相关记载,看看陆逊死后,东吴还有哪些拿得出手的大将?至少还有以下10个大将。
第一个:陆抗
陆抗是陆逊的次子,与父亲陆逊齐名,被称为“逊抗”,都是东吴的中流砥柱,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名将。他在父亲陆逊死后,继承陆逊爵位和五千部众。但是陆抗不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二世祖,而是一个有抱负、有志气、有本事的有志青年,官职节节高升。
尤其是在公元272年,西陵都督步阐突然被吴帝征召,害怕有人陷害他,于是反叛,举城降晋。陆抗临危受命,带领吴兵讨伐叛将及魏国羊祜的援兵,经过一番苦战,成功击杀叛将步阐,击败晋兵,使吴国转危为安。
陆抗最出名的是在襄阳坐镇时期,他和晋国大将羊祜对峙多年,不落下风,还促成了一段“陆羊之交”的美谈。
第二个:丁奉
丁奉,是最后一个去世的十二虎臣,也是陆逊死后唯一幸存的虎臣(于公元271年去世)。他一生侍奉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位吴国君主,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活化石,见证了三国时代的兴衰存亡。
丁奉最著名的有两件事情,第一件是东兴之战“雪中奋短兵”。丁奉带领士兵脱去铠甲头盔,拿着短兵器,夜袭魏国先锋部队,杀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获得大捷。他也因功升为灭寇将军,都乡侯。第二件是设计斩杀权臣孙綝。
当时孙綝掌权以后,诛杀敌对的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等重臣,又废黜皇帝孙亮,拥立琅琊王孙休当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威风不减之前的权臣诸葛恪。丁奉为了东吴江山社稷,定下计策,协助皇帝孙休,将孙綝捕杀,还政于吴帝,结束了吴国群臣掌权的时代。
第三个:朱然
朱然,是毗陵侯朱治的外甥兼义子,他最出名的战绩是防守江陵,抵御魏国曹真、夏侯尚、张郃等名将长达六个月之久,“名震敌国”。至于朱然被赵云一枪刺死,那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正史上并非如此。
第四个:诸葛恪
诸葛恪,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侄儿,吴国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他是一个神童,从小便非常聪明,在长大成人后,受到孙权重用。孙权临终前,任命诸葛恪和孙峻为托孤大臣,其中诸葛恪是托孤大臣之首。
诸葛恪最出名的战绩是东兴之战,这一战,虽然是丁奉立下大功,但总指挥却是诸葛恪。遗憾的是,诸葛恪在新城兵败后,为掩饰过错,独断专行,走上了权臣的不归路。
公元253年,另一个托孤大臣孙峻暗中联合吴帝孙亮,在宴席之上将诸葛恪除掉,搞笑的是,吴帝孙休在除掉权臣孙綝掌权后,下诏为诸葛恪平反。
第五个:孙峻
孙峻在除掉诸葛恪后,没有将朝政大权还给皇帝孙亮,而是成为第二个“诸葛恪”。他比诸葛恪还过分,还心狠手辣,大肆残害宗亲,废太子孙和、公主孙鲁育、宣太子孙登之子孙英等人都遭了他的毒手。
第六个:孙綝
公元256年,孙峻死于北伐曹魏途中,将兵权交给年仅26岁的堂弟孙綝。孙綝掌权以后,也是大杀四方,先后诛杀滕胤、吕据、朱异等重臣,还和董卓一样废立皇帝,废黜孙亮,立孙休为帝。他的下场前文已经介绍了,死于非命。
第七个:吕岱
吕岱,在许多人短命的吴国来说,非常长寿,活了96岁。他善于开疆拓土和外交,曾多次派人出使“西南大海洲上”(南洋群岛)以及扶南、林邑、堂明等东南亚国家。
第八个:朱异
朱异,出生于吴郡朱氏,是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他曾率吴军驰援淮南的诸葛诞,但是由于军中缺粮不得不撤退,被孙綝残忍杀害。
第九个:吕据
吕据,是大司马吕范次子,曾和滕胤密谋推翻孙綝,但是失败了,被灭三族。
第十个:全琮
全琮,娶了孙权长女孙鲁班为妻,是驸马。他曾参加石亭之战,与陆逊共同大败曹魏大司马曹休,立下大功。公元249年,全琮病逝后,他的儿子全怿不满权臣孙綝,于是出城降魏。
结语
东吴顶梁柱陆逊死后,东吴至少还有以上10员拿得出手的大将,他们分别是陆抗、丁奉、朱然、诸葛恪、孙峻、孙綝、吕岱、朱异、吕据、全琮。原来东吴还有这么多大将,怪不得能在蜀汉被灭后,坚持那么长时间。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陆逊见识就不行,我看了“陆逊传"当朝别的武将和大臣大多对他不服气,不服管,怨言太多。在东吴当年;太子与兄弟之间斤斤计较,没点长兄样。孙权不放心,欲换掉太子,听了外任大将军陆伯言的来信;劝他不要更換掉太子,于是孙权把已近暮年的陆逊调进京,给以丞相之职。其意就是按他说的,让他指导好太子,帮太子认识自己,以便有个当长兄的样。为此怕陆逊难以服众,还用史上最美好语言,赞美了陆逊,这点“三国志"上写着,我看着反肉麻。可陆逊作为;反让孙权失望,太子没改什么毛病,陆逊反让他的三个外甥屡屡进入太子府,按说这是违禁的。这不是故意挑拨孙权与其兄长家的关系么?因为陆逊妻子是孙策的女儿。再往后几年由于太子与鲁王互相攻击,还致一大臣无辜受寃而死。不仅这样,太子老师不是执政者,却时常与陆逊书信往来,想干什么?想提前夺权么?反正太子大傅信仵被查获,按刑律被处死。孙权轻意不乱处罚大臣,可见信里头内容;必有说不过去的地方。而对于陆逊;大概没查到他的信,只知他常与之通信,又加上陆逊是孙策女婿,因而孙权只遣责了他知情不报之过,仍留在任上。陆逊反对下级汇报上级的事,实际也是动了小心思,以免孙权听了别人举报,知道了他本身的所作所为。陆逊还说;用人可以不计品德只计才能,这点与当年别人用人与现在现实都不符合,比如藩璋虽有才能,但十分爱财,以致夺人家一家的性命,来把财产充实自己,其对人间影响可见而知。陆逊战略也不行,他有私情。可能自打“赤壁战"时就言错了话,把斗争矛头一直对向西蜀。给关羽“背后一刀"不仅不讲信义,破坏一致抗曹,还把大好时光丢去,使走弱的曹操缓过劲来,待北面军队反把西蜀,东吴一起吞了。本夷陵战中打跑了刘备吧,众将大都建议;既然双方开打就干脆包围刘备于白帝城,吃掉刘备。陆逊反又谨小慎微起来,看着曹军不仅不帮着攻四川,还欲背后趁虚攻东吴,陆逊慌忙欲返回。你说这不是战略无绪么?只顾眼前利益,个人耍耍而已,有啥对敌之致命要害?怨不得他没有和周瑜,鲁肃,吕蒙写入一章,战略浅薄。陆逊也是有个人野心的,是不忠份子。他立太子目的不纯,或许趁有闲言;孙权执政来路不正规。任由着他外甥袭了国政,他当国舅,或者他挟天子令诸侯,…,总之诸葛不想干于的事他非要从中动心思。陆逊的火攻,只是偶然趁人不备的一次,难有二次,所以孙权见了刘备有荊州蛮夷部的应和而后怕,火攻容易度也比关羽的水攻容易得多。更主要;由于灭曹机会失去,以后的将军尽管能守,也终守不住,被吞了蜀国而壮大后的北方阵容吃掉。相反较年青的丁奉能力挽狂澜,比较忠诚于孙家事业。我把太史慈、甘宁、黄盖、周泰、丁奉比作东吴五虎上将,他们都尽心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