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造瘘手术还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吗?
我公公是一名得过两个原发癌的癌症患者,去年年底去世了。他57岁最先身患直肠癌,发现就是中晚期,而且肿瘤的位置在距肛门口不足5厘米,唯一存活率高的办法就是根治术,也就是大家说知道的改道,在腹部右侧造个瘘口,让肛门旋切长死后不再具有排便功能。
术后化疗的阶段大概半年左右,我和公婆一直生活在一起,所以我对于这类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还是相对了解一些。
首先,由于根治造瘘后,肛门段创面很大,术后可能会引发一些其他部位机能的暂时性问题,我公公因为坐骨痛接近半年的时间不能直立行走,紧接着又患上了睾丸炎,断断续续住了几个月医院,可以说术后的一年最是痛苦。但没有人遭不了的罪,对症治疗加上恢复,病理症状都慢慢消失了。
接着,就是需要病人慢慢熟悉掌握瘘口的清洁保养,因为说白了,这就是新的肛门口,只是它没有收缩控制功能,不能控制排便的时间,所以要一直带着造口袋,而且要关注不要让排泄物过满溢出。熟悉的过程我认为就靠时间,只能靠病人自己注意摸索,时间久了还是有规律可寻的。饮食上需要注意,避免食用会腹泻和产气的食物,便于造瘘口粘膜和皮肤保养,也便于出行。
第三,就是注意个人卫生,怎么讲呢,这个排泄口位置的移动,大家可想而知,肯定是会有些气味的,随身衣物基本每天都需要换洗,条件允许最好每天沐浴,为了病人自己,也为家人的身心愉悦。
最后,总结,生病最痛苦的肯定是病人,家人多给予关心和理解,多些包容吧,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些,特别是公公是男士,肯定没有那么仔细,味道还是会有的,特别是卫生间,但是我们送来没表露过丝毫的介意,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总结地说,造瘘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你就单纯地理解为只是肛门口换个地方而已。我公公再造瘘后的几年里,自己不断摸索,有很多换袋清洁的小窍门,都要靠自己摸索的。而且,他还可以和我们一起出门旅游,在三亚的海水里游泳。所以,人类的强大在于,他可以战胜或者适应疾病,并与之共存。最后公公的离开也不是因为直肠癌,由此可见,直肠癌改道德存活率还是非常高的,你认为自己是正常人,就是正常人,好好拥抱生活吧![玫瑰]
一般是低位直肠癌患者或者严重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为了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不得已行结肠或者回肠的永久性造口,因为手术需要切除直肠和肛门。
实事求是讲,如果做了造口手术,不会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和运动,因为毕竟有造口,很多的时候需要注意。但是基本的生活和工作还是可以正常进行,如果造口护理的好,心理关通过后,基本可以接近正常的生活。很多的例子,甚至一些公众人物可以带着造口做出了一般正常人达不到的成绩。
做了造口后,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防止造口出现问题。比如尽量避免增加腹腔压力的运动或者工作,防止造口旁疝(就是腹腔内肠管或者大网膜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突破腹壁进入到造口旁的皮下,形成大的腹部隆起,严重者需要手术处理)或者造口脱垂(就是造口处黏膜外翻,类似肠套叠的情况,脱垂严重时也是需要手术干预)的发生。因此,平时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在大笑或者咳嗽打喷嚏的时候,有主动用手按住造口,在运动或者稍大量的工作时最好带上腹带。
还有需要注意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如果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溃疡或者溃烂,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因为一是造口皮肤疼痛,二是无法牢固粘连造口袋,导致患者不能出门活动或者工作。降低造口周围皮肤破溃的方法:不要太过于频繁更换造口袋,反复粘贴容易损伤皮肤,粘贴造口底盘时要紧密,牢靠,否则容易渗漏到皮肤;当造口袋内有肠内容物时,要及时倒掉,避免浸泡皮肤。
因此,如果能够护理好造口,不出现严重的造口并发症,对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太多的影响。毕竟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为了好的治疗效果,稍稍降低一点生活质量也是可以允许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表示:
当然可以正常生活,只是要调整好心态。
低位、中低位直肠癌保肛的问题,一直是大肠癌诊治的难点,因为这对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大。如果不能保肛要进行造瘘,就要在患者的肚子上贴一个袋子,作为“人工肛门”,这让不少患者产生担心、畏惧、抗拒的心理。
其实造瘘后只要每天更换或清洁一次袋子,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不大,造瘘对患者产生的更多是来自精神层面的负担,觉得身上挂了一个袋子,就一辈子摆脱不了患病这个事实。因此,一些患者明明没有条件保肛,还硬要保留没有功能肛门,生活质量反而更差,往往还要再次到医院进行造瘘手术。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请相信医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造瘘患者一样可以参加工作、投入到社会活动中。
现在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很多以前需要造瘘的疾病现在都可以不用造瘘,不过还是始终会有一些病人因为病情的原因,需要做造瘘的手术,这个手术成功的前提就是病人本人必须要能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接受这个事情。否则手术做的再好也不算成功。
造瘘分为大便造瘘和小便造瘘,前者主要是直肠癌,后者主要是膀胱癌。两者在一些方面有类似,一些方面有不同。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现在的造瘘的袋子等产品已经做的非常先进,如果不知道的人,从外观上是看不出来病人是一个造瘘的病人的,并且正确护理的情况下,也不会有任何的异味,旁人也不会感到异常不舒服的感觉。所以首先要放下这一点疑虑。
第二由于造瘘袋是贴在皮肤上的,所以如果确实是十分剧烈的运动,有可能导致造瘘袋脱落,所以十分剧烈的活动是需要避免的,虽然对身体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有可能引起一些尴尬。除此之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大。如果不是特别特殊的工种,造瘘后可以正常上班。日常的运动也影响不大,比如跑步,游泳,健身都可以。
第三造瘘对生活的改变,主要还是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个事情:造瘘的护理。需要定期更换造瘘袋,根据产品的不同,更换的时间并不一样,有可能2-3天换,也可能1周换一次。多数情况下需要自己平躺,别人来操作更换的过程,否则自己更换不容易贴合牢固。第二是需要注意造瘘处皮肤的护理。因为造瘘袋是贴合于腹部皮肤,长期会造成刺激和皮肤的炎症等,所以每次更换造瘘袋时,需要注意皮肤的相关护理。
第四是排泄的变化。如果是大便,需要自己摸索总结,调整吃饭的饮食习惯,最好可以使大便每天1-2次定时从造瘘处排出,便于清理。如果是小便造瘘,需要注意每天喝水的情况和小便产生的情况,避免在繁忙时尿液迅速充满造瘘袋不便清理。
总之造瘘不是一件小事情,肯定会对日常生活和习惯造成一些改变,只能说要坚定信心,克服一些困难,形成良好的习惯过后,造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不大。
科学回答健康问题,敬请关注头条号,在平时无聊的时间里,可以了解一些健康相关知识。
所谓肠造瘘也叫肠造口,是由于在手术中切除了肠道或者肛门,术后在腹部留下一个“人工肛门”,替代原位肛门的排便功能。举个例子,一名大肠癌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病变的大肠和肛门会被切除,结肠的末端就会与腹部的皮肤进行缝合形成一个结肠造口,大便也就由此结肠造口排出体外。
虽然肠造口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打击,但是如果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加上造口护理得当,有肠造口的病人是依然可以愉快地生活和工作的。
目前造口袋(也称假肛袋)的材质和工艺进步很大,生产厂家给造口袋增加了过滤片,摩擦声音也小了很多,隐蔽性也非常好。接受肠造口手术的患者只要注意避免穿紧身的衣裤,宽松合适,外观上基本很难被旁人察觉的,也很难让别人闻出异味的。
有造口的病人仍然可以参加适度的运动,切忌卧床不动,可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术后初期散步、做操等。但要循序渐进,术后3个月逐步恢复至正常活动量比较好。另外,应该避免参加对抗性强、可能会发生身体撞击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等,特别是易引起腹压增高的工作,比如提重物。
很多肠造口患者担心沾水,不敢沐浴、洗澡或者游泳。其实,只要护理得当,这些都是可以照常进行或者参与的。注意淋浴时佩戴或取下造口用品,最好使用中性肥皂,最好用防水塑料袋薄膜覆盖在造口处。如果游泳,提前应减少进食量,以减少游泳过程中排便,游泳前先清空造口袋,并拧紧连接处。
(2018年6月30日 曾医生有问必答)
做造瘘手术,病人基本没有太大的选择权。无论做肠造瘘还是膀胱造瘘手术,都是病情需要,不得已而为之。
做造瘘的病人,都有其苦衷,比如肠破裂、结肠梗阻、超低位结肠癌保肛、严重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的前列腺癌、侵犯输尿管的膀胱癌等等。有些是临时性造瘘,待病情恢复,是有机会把肠子接回来的;而有些,却是永久性造瘘了。
首先,如果不是癌症而做的造瘘,对寿命的影响其实不大,主要的营养吸收在小肠,结肠造瘘或小肠末端造瘘根本不影响营养的吸收。而如果是癌症而做的造瘘,不说营养的问题,疾病本身就不能很好的保证其生存率,所以这里就不多赘述。
做造瘘的人,要在腹壁上挂一个粪袋或集尿袋,大便或尿液不能从正常地方出来,这肯定会对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这里就大概说说罢。
首先是不可控性:大便或尿液改道了,没有身体肌肉的束缚,大便及尿液会不受控制源源不断的排出来,如果一旦出现粪袋或集尿袋漏,大便和尿液漏出来,那味道是个人都受不了,所以护理上必须要很上心。如果是老人,又不懂护理,对家里的环境卫生是有较大影响的。
其次是护理难度:造瘘口的护理有一定难度,护理不好容易漏,容易出现造口周围炎,容易引起造口狭窄等。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出门,最好备着1-2个造口袋,以防万一。
最后是心理影响:有些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心理上很排斥身体的缺陷,不敢出门,说话没了脾气或脾气见长等。长期以往,不仅身体有病,精神上也会呈亚健康状态,对病人病情的恢复,是很不利的。
所以,如果家里有造瘘的人,家属应当揽起护理工作,不要表现出厌烦、嫌弃,让病人心情舒坦,这样对病情恢复是很好的。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