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包围北京城时明朝还有半壁江山百万大军,为何没有一支勤王部队驰援京师呢?
李自成包围北京之时,明朝可不止半壁江山,至少还有大半壁江山属于大明,看一下这张图就能明白。
那么李自成兵发北直隶,直指北京之时,有没有军队勤王呢?
事实上,还是有的。
崇祯发出勤王诏,大明各地的高级官员们先后收到了诏书。
其中手中有兵的还不少。
最著名的当然是吴三桂。
吴三桂手下,有四万多关宁军,战斗力颇强,接到勤王诏的吴三桂,没说不来,却始终在路上,直到崇祯自缢,他还没到北京。
勤王的不止吴三桂,还有蓟镇总兵唐通。
收到诏书,唐通是最积极的一个,他立马带着他手下八千人马,从驻地居庸关及时赶到了北京。
八千人马虽然少了点,不过战斗力比起京师的京营来说,无疑强了不少,而且我相信唐通确实是真心想要勤王,如果他想投降,等李自成大军一到,在居庸关就可以立即就地投降。
崇祯怎么对他呢,他给唐通派了个监军的太监,赏了他一些银子(有说是四十两,有说是四百两,这里不予考证),命令他打哪来回哪去,死守居庸关,守不住的话,太监身上带有圣旨,具体什么内容不知道,反正类似尚方宝剑,随时可以砍了唐通的脑袋。
唐通石化了,回到居庸关的他对左右说:外有战兵,内方敢坚壁,如此朝廷军兵尽降,困守愁城徒死矣,吾非不知大明亡无日,然吾家累世将门,不敢降。
思来想去的唐通,觉得到底还是老命重要,在李自成大军一到后,还是投降了。
还有一位,盘踞武昌的左良玉,手下号称大军八十万,却磨磨蹭蹭,以计划还未周全为名,拖延出兵时间,直到最后也没能发兵。
还有更扯的,山东总兵刘泽清,山东离北京距离更近,刘泽清却以骑马受伤为名,拒绝发兵。
武将不热心,文官们倒是跃跃欲试,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袁继咸分别在江北、江西试图组织兵力北上,但军队都控制在武将手中,纵然有心也无能为力。
什么原因导致勤王诏无人响应呢?
是因为明末的时局,使得手握重兵的武将们逐渐蜕变成了军阀,而在当时局势下,武将们一是出于保存实力的需要,不希望拿自己的兵力去跟李自成消耗,一旦被击败,恐怕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二是基于对天下大势的判断。许多人都认为明朝气数已尽,李自成一统天下已成定局,所以不愿再为大明陪葬,许多人都已做好了改换门庭的准备。当然,万一最后李自成在北京城下被击败,局势逆转,他们痛打落水狗的速度,不会慢于任何人。
出于这些原因,当时明朝虽然名义上还有百万大军,除了唐通,却没有一支军队真正飞奔而来勤王,这背后,其实就是各方势力的博弈。
晚明时期,军队已经成了军阀,兵部渐渐失去节制。晚清时期也是一样,甲午战争,李鸿章、袁世凯等军阀出工不出力。
当李自成包围北京的前后,大明唯一能够驰援京师的部队叫做吴三桂。其余的南方军队似乎都被牵制了,无法进京。
那年运20还没有造出来呀,来不及来了。
危急的局势
崇祯十六年,随着孙传庭部在河南覆灭,明王朝最后一支精锐机动力量消失,李自成占领西安后,挟百万之众东征北京,一路上明军除了少数抵抗外几乎是望风而降。
此时李自成占据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兵势强盛,大有席卷天下之势,明眼人都能看出大明将要灭亡,此时手握军队的统领们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利用手中的筹码来换取在新朝保住自己的势力。
各部势力的反应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祯正式下令调蓟辽总督王永吉、宁远总兵吴三桂和蓟镇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勤王。我们来看各势力的反应。
当时赶到的只有蓟镇总兵唐通,唐通驻扎在居庸关,当李自成部队到来时直接开关献城。
吴三桂部则驻扎在关外,当时关外已是满清的势力范围,入卫京师就意味着放弃宁远,带入关内的就不仅仅是部队,还包括官兵的家属,把一切收拾安顿妥当就要耗费一些时日,入关后,吴三桂亦在暗中观察局势,磨磨蹭蹭进军,还没赶到北京即已陷落。
刘泽清则谎称坠马,无法行动,崇祯没有办法,只得赐给银两表示慰问,刘泽清把临清抢掠一番后率军南逃。
最终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上吊自杀。
都心寒了,怕杀头。因为袁崇焕千里救急反被杀,让其它勤王的将领都怕了。不敢来,只求自保。
当时崇祯皇帝下诏各地部队入京勤王,并非没有勤王部队驰援京城,而是救援部队行进速度太慢,李自成部队打得太快。
吴三桂的关宁军长期镇守山海关收到诏书后发兵京城,只不过在半道上就传来了崇祯帝自缢身亡的消息。
左良玉大军人数最多,但他奉召后拖拖拉拉在李自成攻破京城之后才准备出兵。
余下历史有载的将领如刘泽清之类大多推诿不奉召,或者观望局势拖延救援。
李自成在明末的十几年时间里转战大明西北,在孙传庭兵败之后,李自成再难有敌手,大明的各个将领大多各自心怀鬼胎打着自己的算盘,有兵的不一定愿意救,愿意救援的不一定有兵,愿意救援又有兵的又没来得及救援。
可怜崇祯皇帝以死殉国。
1.崇祯他有钱吗,能出军饷吗?就近在眼前的关宁军如果要调动的话,按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说就需要100万两白银。如有钱的话,也不会让李建泰自己出资招募兵马去跟闯军作战了。
2.唐通是出动了,在居庸关碰到闯军就投降了。大不了就换个老板继续干嘛,反正自己还是将相大臣.顺便还可以帮助闯王去招降吴三桂也给他一个侯爵干干。
崇祯皇帝,为人寡恩薄情,多疑好杀,重用太监,不信任将领。导致很多将领寒了心,对朝廷不再忠诚。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拥兵自重,成为了将领的普遍性做法。杀袁崇焕,祖宽等,逼死卢象升,孙传庭,傅宗龙。都是例子。因此,吴三桂,左良玉,刘泽清等将领,都不领命,不肯真心驰援北京。此外,经过长年内外战事,明军主力大都被歼。仅余吴三桂,左良玉,及江北四镇还有点兵力,大多数都是残兵败将,沒有堪用的部队了。即使是剩下的,也仅仅是吴三桂部尚可一战,左良玉部,江北四镇多系乌合之众,不堪大用的。
墙倒众人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