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我就来说说我个人的浅陋看法。
树,本身的生长姿态就是向上成长的,山中之树,普遍成林,更形成了向上生长,争取阳光雨露之需,所以山中之树,绝大多数是直的,这是普遍真理。
人,原则上,一个从外形上看,普遍站直了也应该是直的。可这里说的“无直人”,并非说的是外形,是内在,是内心,是心态,是思想,是意识等。
其实,人的心态、意识本来也是“直”的,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一样,之所以后来不“直”了,我的感觉:
一是受家庭不良环境影响,家中若有个别行为不端、思想不正的主要成员,年长月久,必然淘坏了宝宝。
二是受单位环境影响,有些单位的人,风气不正,说三道四,拉东扯西,影响他人,带坏同事。
三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具体的就不用说太多了。
话又说回来,世上并非人人皆不“直”,关键时刻见真章,武汉抗肺,逆行者大有人在,非直人乎?
人非树木!“莫言”的意思就是不论大事.小事.别人事.不该说的不说,不但不可以直说,还要学会不说。只有经历过的经验,才会懂得不准乱说乱动的指导原责……。学会不说很难!许多话又是平台引出来的,在平常中,许多人看起来和你很合意亲近,引诱忽悠你说,但是人心隔肚皮你直他不直,一有机会他就会很快把你出卖!这其中有许多的心机巧门……,所以不该说就是一切随缘止言!学会闭嘴……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世上并不缺真正直率的人,只不过相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瑕疵罢了……。即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那《增广贤文》:“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如何理解呢?
一是经验总结:
“山中有直树”,客观事实是存在的。大自然界中,灌木丛林很多,有高有低,且能各自吸收水分并同时争夺阳光而生存的。稀疏的树木直者少,蓬松弯曲者多,但也不乏直立生长者。
真正的“山中有直树”,是指茂密从林中的个别树木受光照限制而逼迫直长的。就是说,好比人挤人,个个都腰杆挺直了。
“世人无直人”,内容上似乎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这就是“事实胜于雄辩”。针对世间人,人们习惯性分类是二元方程式:好人与坏人。好人多是秉性善良的,这其中就不乏正直之人者。
“世上无直人”,在一定程度上定性了“直人”难做。不像“直树”,受条件变化能自性生长,“直人”不一样,环境变,即使自个儿心态不变,也不能顺应时代潮流,因为规则改了,圆通点就可能变节了。
二是传承理念:
“山中有直树”,是一种丛林法则。我们每一个人都生存在社会中,恰似身入丛林,如草木一丘,胜者王也败者寇。无时无刻不在自我修炼,在夹缝中求生,谋划未来,以得一息栖身之地。
“世上无直人”,树争水份和阳光,人也一样。树争不得阳光和水份就自然消亡,而人不同,表面上互帮互助,暗地里却刀枪火拼。固此,“直人”不能永远“直”,好人难当,少有“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本”之人了。
那“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是真的吗?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人们的脑海中总是翻转着这样的思考纠结。它说明了凡事都有两面性,是真的也存疑惑,只不过是因人而异,或者说是因环境改变而有所失真罢了。
“山中有直树”,显然是因为环境单一性而决定的,不长直,就不能高人一等。虽有土壤供水,但缺乏阳光的偏爱,也不能得生的。所以“山中有直树”。
“世上无直人”,就不是绝对的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靠的就是“直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都是“直人”干直事,拯救了中国。
总之,“山中有直树”是环境造就的,“世上无直人”是直率到底的人少了,不是没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或许,人人生而为方,不过,太多的人选择改变,只是无人选择坚守[心][心][心][心]



此句的简单意思就是山上长得笔直的树多得是,而为人正直,没有心计的人缺没有。
古人此语确存有宿命论意味,似乎过于悲观。照此说,人世间就沒有正直的好人了,这观点当然是片面的,不足取的。倘若果真如此这般,那奋斗人生还未什么价值和意义,到处是尔虞我诈、阴谋算计,哪还有生存的环境?这恐怕是先人经历过种种磨难后而发自内心的感叹罢了。
其实,在芸芸众生中,尤其是当代中国,并不缺正直善良的人,也不缺好人,这从今年来在抗疫前线中各行业层出不穷的感人事迹中足以说明。当然,人无完人,不可不必因有些缺点就对人类社会悲观失望、全盘否定。
所以,做人处世应该乐观积极,放眼极目,这样才不会因时运不济、人心难测而对生活对将来失去信心与希望,日子也才能过得轻松愉快些。相信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
山上有直树,世上无直人,是人都有缺点,是人都有私心,人无完人!而树,是植物,它不会动,只会直着往上长,更不会跟人一样,有思想,所以有人会说,山上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书上的也不绝对
树不受外力的干拢,它会一直向上长。人的外貌在繁重的生活中,总是弯腰低头,就会驼背。人的语言不能过于直白,因为那样谁都不能接受,所以说话要委婉。因此,人不管外表和心里都不可能太直。
山中原来无直树,世人有时也直率。
是非曲直本难断,我心自在无需猜。
通常认为:山中笔直的树随处可见,但世上真正鲠直无曲的人没有。
因为在前面有句结语“莫信直中直。需防仁不仁。”
可理解“防人之心不能松懈,宁可相信世界上没有正直的人,也不能轻易相信貌似正直、正气、正义的陌生人。”
天花乱坠,甜言蜜语的背后,很可能都是白骨森森、血肉淋淋的陷阱。
这是《增广贤文》最想说的核心,不要轻信别人。
事违常理必有诈,也就是民间谚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意思。
可以扩展理解“树木因为粗大正直而成栋梁之材,但人却因鲠直不懂圆通在世上很难活下去、发展下去”。
像铜钱一样内心方正,外表圆通才可长久。
你看刀形、铲形容易割手的钱币是不是很快被废除了?而外圆内方的铜钱一直用到清朝完蛋,它还健在。
因为太过刚直不懂圆通,很容易伤害到别人,哪怕你的心是善意的。
这就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经常做的傻事。
为什么不能红糖嘴豆腐心呢?
山中的直树是人们希望它成材的样子,将来有利用价值,所以它还存在。
鲠直的人是人们不希望他的状态,所以少见。
这里的鲠直的人不是代表正义、正确、正气的直,而是伪装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