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唐朝老将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8关键词:唐朝,潼关,哥舒翰

唐朝老将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点赞1、滁州市 网友:妙曼姿。

哥舒翰兵败潼关,使长安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大唐帝国再也无力抵挡安禄山的叛军,唐玄宗被迫“南巡”。不过细究起来,都是唐玄宗咎由自取,是他一手导致安史之乱,也是他导致哥舒翰20万大军灰飞烟灭。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大将“外籍”人员移居大唐,大唐也以开放的姿态,给了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哥舒翰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突厥别部哥舒部人,自祖父起便做了大唐臣民。

哥舒翰家世显赫,他自幼研读诗书,却一事无成,年过四十一事无成。在别人鄙视的眼神中,哥舒翰幡然悔悟,投身军旅,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

得益于王忠嗣的提拔,哥舒翰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多次立功,官衔一路飙升至安西副节度使。王忠嗣因妨碍唐玄宗西拓计划,被免职后,攻打石堡城,连通西域的任务,落在了哥舒翰头上。



哥舒翰在石堡城“一将功成万骨枯”,以惨胜,拿下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石堡城。因此,他被唐玄宗封河西节度使、梁国公、西平郡王。时人诗赞哥舒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风卷残云,迅速占领洛阳,兵逼潼关。

本来哥舒翰因为严重中风,半身不遂,已经处于养老状态。但潼关守将高仙芝、封常清被昏庸的唐玄宗处死后,一时找不到可以信赖的将领,哥舒翰受命,勉为其难地被抬到前线。

手握二十万大军,背靠潼关之险,身经百战的老将哥舒翰,怎么就弄得惨败,还成了安禄山的俘虏了呢?

唐玄宗昏庸的指挥

哥舒翰占据潼关后,安禄山多次叩关,无奈哥舒翰据关死守,安禄山无计可施。

此时,安禄山面临不小的麻烦,虽然占据了洛阳,但东、南、西三路,都被死死掐住了,哪一路都突破不了。尤其西路,破了潼关等于长安唾手可得,大唐半条命就没了,但偏偏碰上死对头哥舒翰。

唐玄宗大喜过望,觉得战胜安禄山不是什么难事,他被胜利的捷报冲昏了头脑,做出了一个差点葬送大唐,并终结了他皇帝生涯的决定:强令哥舒翰兵出潼关,与安禄山直面交锋。

哥舒翰强烈反对,并上书指出:安禄山的兵势远比估计的要强盛,不能被他的示弱迷惑,潼关太重要了,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

但唐玄宗完全听不见去意见,相反却怀疑哥舒翰拥兵自重,出战的指令一遍遍如蝗而至。

哥舒翰长叹一声,前有高仙芝、封常清的教训,再不出战,连死在疆场的机会都没了。哥舒翰痛哭中,下令出潼关,主动攻击安禄山。

结果正如哥舒翰所料,狡猾的安禄山早就张网以待,就等着哥舒翰往里转了。

著名的灵宝之战打响,一战过后,黄河被尸首堵塞,城壕被尸体填满,哥舒翰二十万大军,仅剩八千人逃回潼关!

杨国忠的谗言误国

如果说潼关失守,唐玄宗是魁首,杨国忠就是帮凶,推波助澜者。

本来杨国忠与哥舒翰是一对政治盟友,但当哥舒翰领着大唐最后的家底出征后,杨国忠被对哥舒翰拥兵自重的担心所困扰。

于是杨国忠派出密探,始终盯住哥舒翰不放。恰巧,哥舒翰的部下,向哥舒翰建议:利用二十万大军的优势,回兵长安,迫杀杨国忠,绝了安禄山造反的借口!

哥舒翰拒绝了,他认为此举等同于造反,性质跟安禄山一样。

杨国忠听到这个消息,更加不放心了。他一面招募培训了一万多士卒,屯兵霸上,防备哥舒翰兵变。一面挑唆唐玄宗,逼令哥舒翰出关决战。

可以说,出关迎战的败招,至少有一半是杨国忠的“功劳”。

哥舒翰自身的责任

哥舒翰在与杨国忠交恶的过程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初,部下以回兵长安献策,这种明显自乱阵脚,对战局毫无帮助的建议,哥舒翰虽未采纳,但也没有表明立场,客观上造成了杨国忠的疑虑。

当杨国忠屯兵霸上之时,哥舒翰不是想办法化解矛盾,而是采用了更极端的做法。他诱杀屯兵将领,竟私自吞并了这一万多人马!

这种行径,是赤裸裸的挑战,挑战的不仅是杨国忠,而是唐玄宗。更严重一点说,哥舒翰的行为,已经超越了一名将军,完全成了拥兵自重的军阀,无视君令的军阀!

唐玄宗本就是疑心病很重的皇帝,哥舒翰此举,无疑是逼唐玄宗,做出速战速决的决定,哥舒翰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部下叛变

灵宝之战失利后,哥舒翰屋漏偏逢连夜雨,没等他收拾残部,重建城防,他的一个部下叛变了。

叛军直接劫持了哥舒翰,把他和潼关,一起献给了安禄山。

自此,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天险潼关沦落,一代名将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大唐荣耀一去不复返。

哥舒翰被俘后,表现得非常软骨头,他立马跪倒在安禄山年前,磕头求饶,并答应帮安禄山招降纳叛。

不过哥舒翰的劝降书,一份也没起作用,让安禄山大失所望。安庆绪后来觉得哥舒翰留着白耗粮食,干脆直接杀了。

一代名将哥舒翰,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死了。不过,大唐对哥舒翰表现得非常宽容,多年后,还在青海为他修建了“纪功碑”。

点赞2、毕节市 网友:敷衍i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今天我们来看看唐朝老将哥舒翰。

哥舒翰,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父亲为突厥人,母亲为胡人,唐朝名将,军事家。

由于唐朝的创建集团关陇集团是一胡化集团,开国文武不少有胡人血统,甚至皇帝本身就有很高比例的胡人血统(比如25%汉75%胡的李世民 )。加上李世民对胡汉“独爱之如一”的态度,所以胡人在唐朝得到重用的机会颇高。太宗朝有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人。哥舒翰是玄宗朝杰出胡人将领之一,与他同样有名的有安禄山,高仙芝,封常清等人。

天宝六载(747年),哥舒翰被王忠嗣提拔为大斗军副使,迁左卫郎将。他屡破吐蕃,战功赫赫。 天宝十一载(752年),进为开府仪同三司。次年,进封西平郡王。天宝十三载(754年),又拜太子太保,加实封三百户,兼御史大夫。

安史之乱时,哥舒翰被起用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赴潼关拒敌。次年,被逼出师,于灵宝之战中遭遇大败。哥舒翰被安禄山俘虏,后被安庆绪杀害。

我们来看看老将哥舒翰为何会在潼关之战中失败?

首先看看实力对比。

由于唐玄宗后期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边阵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精兵猛将大多集中于边境地区,为节度使所控制。而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大北方重镇的节度使,实力自然不可小觑。

他手下的士兵身经百战,有相当精锐的骑兵。他还积极招募胡人,如同罗,奚,契丹族人。他用自己的胡人身份对他们进行恩威利诱,建立了一支少数民族敢死队。

而安禄山又积极为叛乱做准备。他积极准备战马,军粮,武器,准备时间长达十余年之久,物资相当丰富。

再看看哥舒翰,就寒酸多了。

当时中原地区久无战事,且没有居安思危的长远打算,竟然到了下面这种境地:

所至郡县无兵御捍……列郡开甲仗库,器械朽坏,皆不可执,兵士皆持白棒。所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可以说,唐朝是“人财两空”,既无士兵,又没物资。可以说“开局啥没有,装备全靠抢”。没有士兵就拉老百姓,仓促训练,在战场上一触即溃。

而且哥舒翰虽然有兵二十一万八千人,但是都是临时招募组成的乌合之众,而且来源相当复杂,内部不打起来就不错了。很多人可以说是被强行拉过来的。指着这帮人打仗,醒醒吧!

第二看战略战术问题。

哥舒翰确实知道打不过安禄山,以他丰富的作战经验,知道带着这帮人去打安禄山,裤子都得输没了。所以他选择防守。打不过你,我不跟你打还不行吗!

但是唐玄宗和杨国忠一方面对哥舒翰实力估计过高,另一方面对他手握重兵相当不放心,屡屡派宦官催促哥舒翰出战。哥舒翰被逼无奈,仓促出战,结果在河南灵宝被打的大败,潼关失守,他自己也当了俘虏。

所以,唐玄宗和杨国忠的糊涂指挥,是导致哥舒翰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三,是哥舒翰的个人问题。

哥舒翰到潼关之后,风疾颇甚,军中事务都不亲自管了,全部交给手下。他手下大将王思礼,李承光又互相争斗,军队根本没有斗志。等一打仗,很快就失败了。而且哥舒翰是被手下反叛的将领绑起来送给安禄山的,真窝囊!

潼关失陷之后,安禄山军队长驱直入,直逼长安,形势危急。河北郡县也被史思明重新占据,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收兵退入井陉,全国战局迅速恶化。

在这之后,就是玄宗幸蜀,马嵬之变。唐王朝经过十余年的斗争,终于结束了安史之乱。可唐朝自此之后也是山河飘落,摇摇欲坠,不复当年之盛了……

附哥舒翰和安禄山的一个小故事:哥舒翰和安禄山都是唐朝的将领,所以有见面的机会。有一次安禄山问哥舒翰,说我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你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咱俩一家子啊,为何关系不太密切呢哈哈?

哥舒翰说,狐狸还向着巢穴嚎叫呢,人不能忘本啊!我们应该同心协力啊。

哥舒翰本来指的是俩人出身相似,应该搞好关系(当时不太好)。结果安禄山以为哥舒翰在讽刺他出身胡人却为唐玄宗驱使,一直与胡人作战,忘了本。就对哥舒翰破口大骂,你这个突厥佬敢这样和我说话!俩人关系更不好了……

学好语文多重要!

点赞3、岑溪市 网友:梦蝶之舞

哥舒翰不是败给安禄山,而是败于唐朝朝堂之上的内斗。

哥舒翰胡人出身,父亲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而母亲尉迟氏是于阗王的公主。哥舒翰少年时喜欢喝酒玩乐,直到四十岁以后才奋发图强,到河西节度使王倕手下从军。后来又王忠嗣赏识,在与吐蕃的战争中屡建战功,是唐玄宗时期最有名的将领之一。

安禄山造反时,哥舒翰被起用,和陇右节度使王思礼率军二十万镇守潼关。然而哥舒翰手下虽然有二十万大军,但是这些部队看似装备精良,实际上不是长期没有上过战场的长安驻守部队,就是临时招募的新兵,根本无法和安禄山手下久经战阵的边军抗衡。

所以哥舒翰决定坚守潼关,毕竟对他来说有利因素不少,此时安禄山后院起火,颜真卿兄弟在常山郡起兵,而李光弼、郭子仪也统帅大军猛攻居庸关等处,平卢军大将刘客奴、董秦、田神功在起兵归附唐军。安禄山稍有不慎,他的根据地河北就要被唐军攻占。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哥舒翰的手下王思礼却偷偷劝哥舒翰上表诛杀杨国忠,哥舒翰不同意,王思礼又请求派兵劫持杨国忠将他杀死。哥舒翰再次表示反对,认为这就和安禄山无异了。王思礼此举可谓非常糟糕,在这个大唐风雨飘摇的时候,他的做法无异让朝堂之上再起分裂。

不知道是否走漏了风声,随即杨国忠就派亲信杜乾运率军一万进驻灞上,监视哥舒翰。而因为王思礼之事担心杨国忠会对自己不利的哥舒翰也起了疑心,于是奏请统辖灞上驻军,并找个借口杀了杜乾运。

实际上此时杨国忠和哥舒翰之间已经互相猜忌,难以弥合。对于杨国忠来说,哥舒翰手握重兵,如果赢了自己肯定倒霉。所以就在杜乾运死的第二天,一份假情报就出现在了唐玄宗面前,说驻守陕郡的安禄山叛军不过4000老弱残兵,应该趁机反击。

唐玄宗立即下令哥舒翰出击东征,虽然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都认为只有坚守潼关,等待李光弼、郭子仪攻打叛军后路,才是击败安禄山。但是唐玄宗显然听不进这个意见,在他催逼下,哥舒翰最终只能带兵出征,结果自然是惨败,仅有8000大军逃回潼关,再也无力坚守。

哥舒翰最终被手下抓了送给了安禄山,之后不久又被安禄山杀死。而杨国忠也没笑到最后,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倒是王思礼,最后投奔了李亨,不仅被赦无罪,而且之后深得李亨信任,受封国公,加司空。

自武德以来,三公不居宰辅,唯思礼而已

可谓位极人臣,享尽荣华富贵,成为哥舒翰和杨国忠之争的唯一胜利者。而此事另一个受益者则是李亨,未免让人怀疑当初王思礼之举真实目的是什么。

点赞4、陆丰市 网友:魔夜战队

应该说,哥舒翰的失败是三个原因造成的,第一就是李隆基年老昏聩,因为安禄山造反彻底地失去了对武将的信任,过多地干预军事行动,而且急于击败安禄山挽回颜面。第二是哥舒翰所带领的20兵马(不足20万)是临时组成的,不是国家正规军。第三就是太监边令诚以及杨国忠 嫉贤妒能才彻底地导致了哥舒翰的失败。

公元755年,52岁的安禄山起兵造反以后,很短时间就杀到潼关城下,在此之前,恼羞成怒的李隆基已经诛杀了高仙之和封常青。在无人可派 情况下,李隆基启用在长安病休已经半身不遂的哥舒翰。北斗七星高,歌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大诗人李白笔下的哥舒翰,哥舒翰,哥舒翰是典型的官二代,家财殷富。早年混吃等死天天是吃喝嫖赌,家道就此中落,只好吃粮当兵。打仗不要命,加上家里有些余脉。大唐第一名将王忠嗣所赏识,举荐为衙将,步入一个中级军官。经过十几年屡立战功,得以加封节度使。哥舒翰在长安的时候,发疾病得了个半身不遂。此时如果哥舒翰拒绝的话,李隆基也不会说啥,毕竟他有病在先,并非有意推脱,但哥舒翰答应领兵,李隆基立即加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望哥舒翰击败安禄山一泄心头之恨。

哥舒翰拜帅以后,有人提议把杨国忠给杀了,但哥舒翰未置可否。杨国忠得知以后十分不安。杨国忠就是典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让自己的心腹杜乾运为副帅,监督哥舒翰掌兵,而哥舒翰觉得杜乾运掣肘。就把杜乾运给斩了。还没有与安禄山还开战呢,大唐内部就已经是杨相将不和,开始互相算计,能胜就奇怪了。实事求是地说哥舒翰确实是将师之才。他给李隆基上表,安禄山占领之地依靠的军事实力,肯定不会持久。只要败一场就会立即土崩瓦解,但这必须要依靠时间,以逸待劳是唐军的战略方针,时间是安禄山的罩门。拖的越久,对安禄山就越不利。唐军先固守坚城,再派兵攻取安禄山的后方,(颜杲卿和郭子仪已经开始了)安禄山就会立即离心涣散,土崩瓦解、到时可以再出击。可获全胜。哥舒翰的这个战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按照这个意图行事,用不了二年安禄山就得败亡。

但李隆基却急于击败安禄山,就是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又加上大草包杨国忠认为哥舒翰在外拥兵在外不交战,就是要自己的命,更害怕哥舒翰获胜以后回朝当宰相。所以他上奏李隆基要哥舒翰立即出兵。连养寇自重的话都说出来了。晚年的李隆基已经没有了早年的果敢睿智,彻底地老年痴呆,一个劲催促哥舒翰马上出潼关主动进击安禄山。哥舒翰紧急上奏不可,不可,真不可。李隆基不听,认为哥舒翰惧敌避战,有高仙芝、封常清这两个样板的“前车之鉴”,哥舒翰无奈之极,痛哭失声、领兵出关。公元756年六月八日,哥舒翰十几万官军与安禄山麾下名将崔乾祐交战,崔乾祐假装示弱,把哥舒翰大军引进埋伏圈,随后点燃的草车推下山谷,很快烈焰腾空。烟薰火燎,唐军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掉进黄河淹死的几万人,哀嚎之声不绝。救命之声惊天动地。烧死,淹死,踩死的唐军不计其数,仅存十分之一二。唐军败的的非常惨烈,哥舒翰带领残兵败将渡河还营,只剩八千残兵。惊惶之中,哥舒翰还算不错、驻守潼津守住关口。崔乾祐大胜后,立即直扑唐军扑杀过来。哥舒翰麾下蕃将火拨归仁等人知道。如果回朝,肯定就是项上一刀,李隆基又是一个糊涂蛋,大势既去,不如投降安禄山,而哥舒翰就是最好的见面礼,暗中商议好以后。立即劫持哥舒翰投降安禄山。几个人进得大营,拥持哥舒翰就往外走。“去哪里?”哥舒翰忙惊问诸将为何如此。诸将说明缘由。哥舒翰长叹一声,不再言语。随即被绑在马上,捆送崔乾祐处、至此潼关失陷。

崔乾祐立即把哥舒翰于洛阳。安禄山见到哥舒翰,破口大骂:你天天瞧不起我,如今被擒、是我手下败将,怎么说?”,哥舒翰膝盖一软,跪倒在安禄山面前,俯伏谢罪,说:“陛下是拨乱之主。我愿辅佐陛下一统天下。应该说,哥舒翰投降不愿他,如果不是的李隆基死催,他也不至于败的这么惨,就算不投降,回到长安也是一死。安禄山见哥舒翰投降,大喜过望,立即封哥舒翰为司空、同中下门下平章事。随后,安大胖子脸蛋子一沉,把站在下火拨归仁五花大绑,喝斥道:“背主忘恩之辈,焉能活命,立即拖下去砍了!”安禄山此招颇会收买人心。

哥舒翰一投降。昔日手下诸将知道以后,都责骂他不忠不孝、不死节,有失国家大臣的体面,实际上换做他们又如何?后来安禄山见哥舒翰用处不大,就杀掉了了。为大唐朝出生入死半辈子,安定边疆,但晚节不保,投降安禄山,史载八个字:“丑哉舒翰,不能死王!”安史之乱,其实只要李隆基稍微用用心,固守为上,最多三年就可以平定叛乱,但晚年的李隆基实在是太混蛋了,而且宰相杨国忠也是饭桶,上下昏聩无能至此。败的一点都不冤。如果安禄山最后成功了,史书还不知道如何骂李隆基呢。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点赞5、榆林市 网友:安念儿

一、哥舒翰曾经是唐朝名将,但有浪得虚名之嫌。

哥帅名气大得不得了, 有唐人为他写的诗《哥舒歌》为证: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二、安禄山独霸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蓄谋造反十年,兵强马壮,而唐玄宗后期内地武备松驰,一国之君却不知羞耻、不知疲倦地战斗在前儿媳妇杨贵妃的肚皮之上。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安禄山调发十五万大军在范阳造反。一路烟尘滚滚,军队前后相连达千里,所过之处几乎没有像模像样的抵抗。

三、军情似火,唐玄宗、宰相杨国忠、封常清为首的君臣却对形势盲目乐观。



杨国忠和安禄山素来不和,确证安禄山造反,他竟十分得意,认为自己有先见之明,又施展起他算命的特长:陛下,真心造反的只有安禄山一人,不出十天,他的部下定会献上他的人头。一国宰相盲目乐观,到如此地步,贼将明明是恶狼,确被他当作绵羊,真是视国家大事为儿戏,堪称千古奇葩!唐玄宗也只是派二品文散官毕思琛到洛阳,金吾将军程干里到河东道挑选招募数万人,抵抗安禄山。十六日那天,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到长安来晋见,又拍胸脯说:如派自己去洛阳,定能献上禄山的胖猪头!十七日,封常清被任命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十天后招募到六万人,拆毁河阳桥,镇守洛阳。到二十一日,玄宗斩杀安禄山儿子安庆宗、赐死他儿媳荣义郡主。任安思顺为户部尚书,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前线与安禄山作战的州郡,设置防御使。二十二日,以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准备东征安禄山。在长安招募十一万年轻人,高仙芝率卫戍部队及新兵、长安边防军五万人兵发长安,宦官边令诚为监军,兵屯陕县。安禄山攻下荥阳,与驻扎在虎牢关的封常清部相遇,大唐新兵蛋子不经揍,唐军大败,封帅收集残部再败于洛阳郊外的葵园,十二日,安禄山攻下东京洛阳,封常清再败于都亭驿,河南尹达奚珣降贼。封常清知道叛军的厉害了。

封常清退军陕县,汇合高仙芝,被叛军揍醒的封帅力主:扼守潼关,以卫长安。封帅所部继续被叛军追杀,虽伤亡惨重,但所幸守住了潼关。安禄山部趁势袭占了临汝、弘农、济阳、濮阳、云中六郡。安禄山忙着在洛阳称帝,朝廷得以喘息。

监军边令诚多次干涉高仙芝指挥,高仙芝不听。边令诚竟向皇帝诬告:封常清用贼势浩大(这是铁的事实啊!)来动摇军心,而高仙芝随便丢弃陕郡数百里土地,又抠扣军饷。结果玄宗再次昏君,杀了封常清、高仙芝,令李承光代领高仙芝的部队。许多士兵为高仙芝鸣冤,喊声惊天动地,军心动摇。封常清临死递了一道遗表:常清死后,请皇上不要轻视安贼!可惜玄宗耳朵里塞满了驴毛啊!

三、哥舒翰带病上任,不能管事,手下骑兵司令、步兵司令互争领导,加之哥舒翰军法严厉,士兵本是新兵为主,战斗力原本堪忧,顼又多一个毫无斗志的软肋。

哥舒翰是河西、陇西节度使,颇有威名,且和安禄山不睦,原本生病赋闲,有以上两个优势的将领打着灯宠都难找啊!哥帅再也甭想赋闲,立马被玄宗任为兵马副元帅,率八万兵讨安贼,哥帅带病披甲上阵。玄宗又委御史中丞田良丘为行军司马,加上高仙芝的旧部,号称二十万,驻扎潼关。哥帅因病把军政工作全部委托田良丘,田良丘不通军事,田让王思礼管骑兵、李承光管步兵,两个司令扛起来,互不买帐,哥帅所部处于事实上的群龙无首状态。加之哥帅不体恤土兵,士气极其低落。

四、大敌当前,唐朝将相矛盾重重,杨国忠遭天下痛恨,和哥帅互相猜忌。

天下人都以为杨奸相的骄纵引来安贼的叛乱,加之安贼造反用的也是讨伐杨国忠的名义,杨贼整日惊恐不安。部将王思礼劝哥帅上表诛杨贼,哥帅不从;又请求率三十骑武装劫持杨贼到潼关杀掉,哥帅又不听。也有人警告杨贼:哥帅兵权在握,若举旗西向,您不危险了吗?于是杨贼以训练后续部队为名,让心腹李福德率三千兵士在后方操练,同时又招募一万士兵让心腹杜乾运指挥屯灞上,防备哥帅。哥帅怕被杨贼图谋,请旨拿到灞上指挥权,六月初一借故在潼关干掉杨的心腹杜乾运,杨贼十分恐惧。

五、玄宗不听忠言,急功近利,一味轻敌瞎指挥哥帅贸然出击,杨贼从私利出发巴不得哥帅早日失败,极力怂恿下旨让哥帅出击。

有人报告:贼将崔乾祐在陕县一带,兵不满四千,老弱病残,毫无防备。玄宗派人到潼关催哥帅进兵收复陕郡。

哥帅根据实情上奏,认为这是安贼诱兵之计,直言官军据守险要阻挡叛军进攻,利在坚守;贼军远来,利在速战,现在朝廷征发的各路勤王之师还未集中,我部宜坚守潼关等待时机成熟,再反攻!郭子仪、李光弼也上奏玄宗:请求让他们率军向北攻取叛军老巢范阳,而潼关大军宜守不宜轻易出击。杨贼一心怀疑哥帅图谋自己,极力怂恿玄宗下旨给哥帅出击。哥帅无法抗旨,竟捶胸痛哭,军心全面动摇。

六、哥帅赌气出击,不识诡计,战无章法,愧对名将称号。

哥帅初四出潼关,初七在灵宝县西郊遇到崔乾祐,崔贼已先占险要地方,静等官军。这里南靠山,北边有黄河阻隔,中间有七十里的狭道。崔贼在险要处埋伏了军队,初八两军会战,哥帅浑然不知,见崔贼兵少,贸然催促各军进攻。于是王思礼率五万精兵在前,庞忠等率十万兵跟进,哥帅以三万兵登河北土山观战。见崔贼所部不过万人,十人一堆,五人一群,散乱如天上群星,哥帅下令出击。双方一交锋,贼兵假装逃跑,官军毫无戒备,被贱军诱进狭路,贼军伏兵四出,从高处掷下木头石块,官军被砸死很多。路面狭窄,兵士挤压,枪和长矛用不上劲儿,哥帅令用毡车驾马开路,想借车冲击贼兵,崔贱用数十辆装草的车子堵在毡车前焚烧,浓烟夹着火焰向官军扑来,官军挣不开眼,互相残杀,官军又误以为贱兵在浓烟后面,射完箭不见贼兵,互相埋怨。傍晚,崔贼派骑兵绕过南山,抄在官军后面冲击过来。官军首尾错乱,前军大败。后军见前军败了,自动溃退,三万河北军见状四散逃亡。官军逃回潼关的只有八千人。初九日,崔乾祐乘胜攻下潼关。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哥帅堂堂百战老将,难道这点粗浅道理也不懂?简言之,即便出击是下策,但作为百战名将,也不应该输得如此屌蛋精光啊!你看,当年韩信灭赵,手下不也是新兵蛋子吗?初唐李靖只率三千轻骑就长途奔袭、灭了突厥,这些才是名副其实的帅才啊!苍茫大地认为:哥帅是盛名之下,其实难负!这也是潼关二十万大军惨败不容忽视的原因啊!

哥舒翰后被部下蕃将火拔归仁捆着去投降安禄山,哥舒翰被押送到洛阳,竟跪在安禄山跟前,成了叛徒。先是美滋滋地做了安贼的司空、同平章事,后像被安贼吃光了枣仁的壳再无利用价值时,又被安贼杀掉。呜呼!哥舒翰不仅打仗的手艺有问题,人品也有问题啊!

点赞6、东营市 网友:维她命

哥舒翰的全军覆没,虽与朝廷的干预有关,但他本人在治军、指挥上存在严重失误,难辞其咎!

一手不错的牌

与他的前任高仙芝、封常清相比,哥舒翰的牌面要好得多。

当初,安禄山突然造反,大唐边兵还未赶回参战,高仙芝只能仓促招募市人和久不闻兵事的内地驻军参战,自然是被打得稀里哗啦。

哥舒翰接手时,各镇精锐已经抵前线,陇右、河东镇精锐都加入到了哥舒翰的潼关军中。

同时,尽管军中仍以内地新兵为主,但在潼关,他们得到了超过半年的休整、训练期。(韩信三个月带练出的新兵灭齐破楚)

同时,哥舒翰手下的王思礼、李承光、火拔归仁等,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

按理说唐军不乏精兵良将了!

可是,为何唐军依然在后来的战役中一触即溃、全军覆没呢?

治军不当、矛盾重重

此时的哥舒翰,已不是“哥舒夜带刀”时的那个哥舒翰了,他已经半身不遂了。

哥舒翰这个位置,既要应付政治斗争,又要应付繁琐复杂的军务管理。哥舒翰身体吃不消,把军务交给了行军司马田良丘管理。

田良丘这个行军司马,是唐玄宗指定的,他本人的威望还不如王思礼等人!老田也不好管理,就“分而治之”,把马军给了王思礼,步军给了李承光。

可是,王李二人关系紧张!军中号令不一!

哥舒翰在治军风格上,也出现了水土不服。他的治军风格:严而不恤。

当初,哥舒翰在边境作战时,正逢大唐节度使制的兴起,边境都是些老兵油子。

对于这些老兵油子,哥舒翰严格的作风,是一剂强心针,让队伍保持活力!

可是,此时的潼关军,除了边军,大部分是连战连败的新兵蛋子。他们就像是受了惊吓的小孩,遭到了呵斥,士气低落!

因此,此时的唐军,外强中干,问题重重!

不该的哭泣

出征时,哥舒翰“恸哭出关”。

在边境时,对于百战老兵,这么做可以激励士气,以哀兵之姿出战。

可是,对于大唐那些连枪声都没听习惯,正在为作战忐忑不安的新兵来说,这就是一纸“随时跑路通知书”了。

不可思议的战事进程

随后的战事进程,也显得令人不可思议。

1、开战后,叛军佯装败退,唐军追击,渐渐,唐军被吸引到了一段隘路中。叛军从两侧推擂木、巨石砸下,唐军死伤无数!

2、唐军无奈,推出毡车在前开路。叛军趁势防火!

3、唐军看不清敌情,只得胡乱放箭,直箭弩用尽,却没有伤到叛军毫毛!

4、叛军骑兵从南侧迂回到唐军前军后方,两翼夹击大唐前军,唐军前军崩溃!

5、前军崩溃,10万中军也跟着一起崩溃!

6、唐军全线崩溃,潼关丢失!

战事复盘:难辞其咎的哥舒翰

1、潼关——灵宝之战的战场,不是在什么山角旮旯,而是在长安到洛阳的大道上!这是当时大唐,乃至世界的中心!

这样的地方,不存在任何秘密!唐军前军却依然被引诱到不利地形!

这只能说明:唐军战前准备工作严重不足!

2、前军受挫后,在看不清形势的情况下,居然胡乱射箭,一直射到日落!

“听枪声”是一个指挥官、老兵的基本功。即使看不清楚,但通过对方还击的程度,并不难判断出对方的情况!又怎么可以原地射箭一直射到日落呢?

这只能说明:唐军的指挥系统存在严重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唐军前军的统帅是王思礼。而老王原本负责的是骑兵部队。而陷入山地放箭的,很可能是步骑混合!王思礼指挥不灵!

虽然牵强,但我只能这么理解,不然,是在解释不了唐军这段“死机”一样的表现。

3、叛军迂回唐前军后方,轻松夹击击破前军!

这个战场几乎没有地形秘密!叛军有一支强大骑兵也不是秘密!

叛军可以从容迂回过来夹击唐军,唐军毫无准备,这就说明唐军战前部署是漏洞百出的!其战场警戒也是一片混乱的!

4、混乱的中军。

叛军迂回部队在攻击唐前军后方时,也位于唐军中军前方!唐军中军毫无举动,坐观前军崩溃!

前军崩溃后,10万后军也跟着一起崩溃!

哥舒翰于十二月十八接手大军,到六月开战,足足半年多!

当年,韩信以3个月操练的军队,伐齐破楚!

经过半年多的整顿训练,唐军依然如此混乱,再推脱新兵没有经验,是说不过去的!

而且,即使是当初高仙芝、封常清那纯新兵,在败退中尤能守住潼关!而哥舒翰这十万中军后退,却顺手把潼关也丢了!

老兵+新兵,老兵本应是基石,带动新兵;

名将+名将,名将本应密切合作,彼此成就;

知兵的哥舒翰+独断的玄宗,本应互相为对方排解难处!

可是,从朝堂到中军帐,再到行伍军营,内斗,已如流行病,弥漫于整个大唐!所有人,只能和病人般行动!

大唐还能续命。但是,那个大气辉煌的大唐,无由再复!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