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是不是有朱元璋的遗体?
明太祖朱元璋,十七岁父母双亡,从此流落四方,二十四岁参加红巾军,历时十六年,混一天下,建立大明,是中华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加入红巾军时,得到主帅郭子兴的青睐,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他,这就是日后的马皇后。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定都南京应天府。在为自己与马皇后选定身后吉地时,经过多方勘察,与洪武十四年(1381年),选中了位于今天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一块风水宝地,开建陵墓。
在建陵时,工部施工人员不经意间。发现了选中吉地前方居然是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的蒋陵。
主持建陵工程的官员为风水起见,想把孙权墓移走,朱元璋得知后说:“孙权也算是一个英雄,就让他给我守门吧”。这样,在开建陵墓时,孙权陵没有被损毁破坏,而朱元璋的陵墓神道绕过了孙权蒋陵,这就也是他的陵墓神道为什么不是笔直的原因。
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去世,于是被先期葬入她与朱元璋的合葬陵。因为马皇后的谥号是“孝慈高皇后”,所以此陵被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马皇后谥中的孝字。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十一岁的朱元璋驾崩,孝陵地宫再度开启,将朱元璋遗体安放入内,与马皇后合葬。
为什么后世有人传言说孝陵内只有马皇后,没有朱元璋本人,那是因为在朱元璋去世后,传闻南京十三门全开,,十三支一模一样的送葬队伍,从不同的城门走出,这就让所有人疑惑,究竟那一支才是真的丧葬队伍。民间传说这是朱元璋自己临终的要求,就是使人疑惑,乱人眼目,让后世盗墓贼不知道自己准确的陵墓地址,所以没办法盗取里面的宝物。
这只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真正的王朝皇帝葬礼,不可能这么儿戏,所有礼仪均得不偏不倚,符合礼法,以彰显国家法度。十三门大开同时出丧,只不过是后人牵强附会,以“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套在朱元璋身上罢了。
洪武十六年(1383年),孝陵享殿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燕军攻陷南京,宫中大火起,建文帝乱中不知所终。朱棣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
此后诸王及群臣上表劝进,朱棣在杨荣提醒下,先“谒孝陵”,“唏嘘感慕,悲不能止”。然后三辞,才接受帝位,即明太宗(成祖),以明年为永乐元年。
永乐三年(1405年),孝陵地面建筑最后建成,全部过程历时二十五年。此后直到明朝灭亡,南京明孝陵一直是明代诸帝的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后世皇帝尊崇。每年明朝固定举行三大祭、五小祭。凡如国之大事,均遣勋戚大臣祭告,以示隆重。
明亡后,清朝继续对孝陵进行维护。以“内官正副二员,陵户四十名,守明陵”,以维持明太祖朱元璋祭祀。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到南京,亲往孝陵拜祭。“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出,复由甬道旁行。赏赉守陵内监及陵户人等有差。谕禁樵采,令督抚地方官严加巡察。”以其谒陵态度恭敬,礼数尊崇,用以笼络江南人心。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在再下江南拜谒孝陵,书“治隆唐宋”,并刻碑立于碑亭。
之后乾隆帝六次南巡,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祭拜时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礼文隆渥,逾于常祀”。借以缓和矛盾,笼络江南。
太平天国起义,在攻占南京,明孝陵地表建筑全部毁于一旦。
清同治三年(1864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奉诏祭陵,着手小规模修复了明孝陵。
民国元年(1912年)2月,临时大总统孙文携南京临时政府官员谒祭明孝陵,并拟祭文。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至今,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已经在孝陵地宫内静静安卧六百二十一年。
进入公元1398年的农历五月,年迈的朱元璋尚且正常上朝理政,到了甲寅日,“上不豫”(朱元璋感到不舒服了)。之后到了闰五月初四(6月20己卯日)朱元璋还批复了关于设立沈阳中屯卫及安东中屯卫的奏疏。在此之后一直身体“少疾”的朱元璋渐感病情加剧。
明孝陵地宫想象图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1398年6月24乙酉日),自知不起的朱元璋焚香问天,曰:寿年久近(寿剩多少),国祚短长(国运多长),子孙贤否(嗣君贤明)?(明太祖实录)
不知他是否是收到了上天的回答,外边突然下起了大雨,一代天骄洪武皇帝“闻雨降喜形于色,遂崩,寿七十一”(明太祖实录)。在位三十一年(来去是梦),一位从乞丐蜕变为大一统帝国皇帝的人在应天西宫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之后公布大行皇帝遗诏:
“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成败皆空),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
遵遗诏,皇太孙朱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6月30日辛卯)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是为建文帝,也就在这一天,朱元璋下葬明孝陵。与已故的元配妻子孝慈高皇后马氏一起长眠于南京钟山之阳。
一个月后(农历六月初六)在位于明孝陵陵门东南侧成立孝陵卫,下设5个所,由5600名军士组成。
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马氏之外,殉葬的还有四十六名妃子(数目说法有异)。
《明朝小史·卷三》记载,责殉诸妃,强迫伺寝宫人尽数殉葬。
《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自1997年起,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对明孝陵进行了长达6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首次采用磁法、GPS定位系统等诸多高科技手段,结合传统勘探方法探测地宫,对明楼四周2万多平方米的地区进行了探测分析,取得2万多个数据,
公元2003年3月6日 南京文物部门采用磁法探测及卫星定位等高科技手段结合传统勘探方法,终于成功地查明了孝陵地下玄宫的位置,确认明太祖朱元璋陵寝处——独龙阜。
根据五十年代对北京明十三陵的长陵(朱棣)和献陵(朱高炽)的考察,以及定陵(朱翊钧)的发掘,明陵的地宫基本格局应该是传承一致的,笔者因工作原因曾N多次前往定陵地宫,于是试探性的做了孝陵地宫的猜测图。
第一种,孝陵地宫中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其余殉葬妃子皆在竖井或孝陵围墙外。这也是普遍认同的。
一帝一后想象图
第二种,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孝陵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以及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太祖孝陵,凡妃嫔四十人,俱身殉从葬。仅二人葬陵之东西,盖洪武中先后殁者”。也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就是朱元璋比较宠爱且身份贵重的成穆皇贵妃和淑妃李氏分别位于地宫左配殿和右配殿,一共一帝一后两妃。
一帝一后两妃想象图
第三种情况是,成穆皇贵妃孙氏(或加上淑妃李氏)明确记载附葬孝陵,但由于左右配殿和中殿间的隧道卷过窄而全部停放到后殿(与定陵地宫万历,孝端,孝靖相同)
一帝一后一妃想象图
结论,朱元璋的遗体可以肯定是在孝陵地宫里面,而且地宫从未被盗。但具体是上述那种情况还要等待科学探索,真相大白的一天了。
另外朱元璋草根儿出身,相对比较节俭亲民,结合历史文献,以及遗诏里又明确规定“不用金石玉器,一切从简”,不大可能耗费巨资去做伪陵,加之五千余兵丁守卫,孝陵不太会是是疑冢。所谓南京十三个城门出梓宫可能是之前被朱元璋所杀的朝臣亲党按照曹操七十二疑冢的故事编出来的,以表现朱元璋多疑好杀怕报复的思想。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关注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朱元璋?说实在话,俺是挺喜欢老朱的。
就这么一句,估计有些小伙伴耐不住寂寞,要说上两句,这呀那呀的说一通!
说真心话,俺真心的不爱听。是,朱元璋为了他那庞大的帝国,杀了不老少的人,但你想过没有,他杀的对象有老百姓吗?当然什么强盗土匪啦,不在此列。
朱元璋的脾气是火爆了一点,但每次也不是乱来呀,要真像你们想的那样,大明王朝能有绵延小三百年的历史?你拉倒吧!所以读历史,要认真去读,自己体会,别听人胡咧咧。
说道这里,又让俺想起什么朱棣的橘子,什么刘伯温的桃子等等,这事太多了,都能让老朱开个水果店了。
哎!好了,一说起这些个事,就没个完,今天也不是为了这些个事进来的,咱还是说说正题吧!
正题。
咋说呢?朱元璋称不上千古一帝,但也就差那么一脚丫子的事,当年如果在位的时候,他能够一举拿下大草原,千古一帝的位子绝对有他一份。
毕竟咱俺的眼里,他是得国很正的一个皇帝,推翻元朝的腐朽统治。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是以一介平头老百姓的身份做到这份上的,不容易啊!就他们家族您往上数,十八辈这都是踏踏实实的老百姓,没有啥达官显贵的,他自己都说:“俺就是一淮右布衣!”
历史上别人打下天下,这要从以往的历史上找一个好看一点的老祖宗挂靠着,到了老朱这里,压根就没这想法,你本身是啥,就是啥,折腾那么多干嘛?太闹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你这是正题吗?人家题主问的是,明孝陵是不是没有朱元璋的遗体,你这都扯到了那啦?别介糊涂了?”
瞧您说的,能蹲在这里给大家伙解惑,糊涂这事就不能够啊!
俺说这些个,就是想说明,朱元璋人家干点啥事,没那么偷偷摸摸的,至少明孝陵这事还光明正大的。
这明孝陵里边确实有朱元璋的遗体,这问题绝对肯定,里边绝对有朱元璋的遗体。
题主之所以有此一问,那是因为有那些个传言,说朱元璋驾崩之后,这不是要埋了吗?南京这十三个城门洞里,同一时间打开,走出了十三支送葬队伍,奔着十三个不同的地点下葬。
哎呦!这事弄的神乎其神的,咋和曹操那七十二疑冢那么像呢?就为了迷惑那些个有心的家伙下黑手?
这事您听一乐呵就成,千万别当真,就朱元璋那孝陵,给你十二万个胆子,你敢上去摸?那可是大明王朝开国的时候,最为强盛的时间段,敢打这主意,估计不是有毛病就是有毛病。
再说孝陵那是朱元璋前前后后动用了十万工匠,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建造而成的。
而且这制式是按照唐乾陵的样式做的,是横着凿进了山体里边,将里边掏空了,坚固的程度您自己个想吧!要想进去,这就得从墓道进去,而这墓道隐蔽的非常好,据说这墓道并不是开在地宫的中央位置,而是偏到了一边,至于偏到了那,谁知道呢?
再说,孝陵您可以把他看成是明朝祖宗的根本之地,每年三个大祭祀,五个小祭祀,这还不算要是遇到个国家大事啥的,还有什么功勋大臣啥的来这里祭告一番。
哦!这么隆重,重要的地方里边是空的?你也不想想,这就不真。
再说了,这里边可葬着朱元璋的挚爱马皇后,老朱能舍得将自己患难与共的老婆单独搁着?不能够啊!
朱元璋有多喜欢自己这老婆,这不用俺说吧。俩人吵吵,朱元璋那个暴脾气总是甘拜下风,回头还得劝这马皇后不要生气,多吃点饭饭。
所以题主说的这事那是假的,跑不了。
既然已经说道这里,咱就再说说这明孝陵的事,大家伙就当个小知识听一听。
这明孝陵最先睡进去的是马皇后,那为什么叫孝陵呢?很简单因为这马皇后的谥号里边有个孝字,因此而得名。
就这地光占地就有一百七十万平方米,是咱大华夏地头上数得着的帝王陵寝,不然咋就能用十万人来修呢?
至于艺术咱也不是很懂,但很多人都评价这皇陵已经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等有机会了,俺也去瞅瞅俺这偶像,体会一下这天人合一的感觉。
现在这块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
当年建成的时候,那围墙将南朝七十多个寺庙,围了一半进去,这还不算各种各样叫的上名的松树,叫不上名的松树,种了十万颗,下边还养了上千头鹿。
就这阵势,这地让一般人去瞅,这都是一块有风有水的宝地啊!
在这里,咱再说一件有意思的事。
话说当年朱元璋把这地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地,这等到施工人员都进了场子,开始施工的时候,大家伙发现在这吉地的正前方居然还有一个墓,而且这墓的年代都有些年头了,是三国时期东吴那孙权的墓。
当时接手这工程的官员,一瞅这不行啊!一块吉地你不能出现俩人啊,所以就报给了朱元璋,意思是把这孙权的墓给拆了,换个地呆着。
朱元璋的心到是敞亮,呵呵一笑,到也不介意,就说:“孙权吗?好歹也算一方英豪啊!移就不必了,让他给朕守门好了!”
得咧,朱元璋这孝陵的神道到了孙权墓这里,就饶了一下,所以孝陵的神道是不直溜的,这也算是一景。
这让俺想起了,当年雍正的宠臣田文镜,雍正很喜欢这个大臣,所以就让他随葬在了自己的陵园里边,结果到了乾隆去祭祀雍正的时候,瞅着占了神道一点的田文镜墓,想了变通的法子直接就给田文镜的墓推平了,不一样啊!真不一样啊!
这也算是一种境界吧!一般人还真没有!
那么孝陵距今也有个七八百年的历史,经历过的战火也不老少,但每一个新政权对这孝陵的保护那都是提到日程上来的。
虽然地面建筑有所损毁,但能动手修的,都修过,至少都来祭拜。
天平天国的洪秀全也来祭拜过,当年曾国藩做两江总督的时候,有能力的时候也小规模的修缮了一下。
清朝结束以后也陆陆续续的有很多人来祭拜。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病逝,而在闰五月十五日就被朱允炆匆匆的下葬了,据《明皇大瞰记》记载“故即位而葬,同日并举,皆高皇遗命,正以速葬消诸。”朱允炆都是按照朱元璋的意图去做的,就连分封在外的藩王都没有一个赶回来吊唁,朱棣在得知侄儿把他老子匆匆的下葬了后,十分恼火,这也为日后朱棣造反埋下了伏笔。
朱元璋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担心自己死后出乱子,担心皇太孙朱允炆皇位不保,国不可一日无君,那些虎视眈眈的藩王都在觊觎着皇位。
朱元璋死后葬在了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据说朱元璋自知杀戮太重,害怕仇人报复,防止后人盗墓,在送葬当天从南京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而且车马仪仗完全相同,让人难辨真伪,甚至有传说孝陵的地宫是空的,朱元璋并没有葬在这里,民间还有朱元璋葬在南京朝天宫或北京万岁山的说法,这些传说都为明孝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考古界曾对明十三陵的定陵进行考古挖掘,由于当时技术落后,大量珍贵的文物发霉、腐烂,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国家文物局规定不再挖掘任何一座皇陵。
由于明孝陵建筑施工方面史料的缺失,所以关于明孝陵地宫的形制、规模六百年来一直是一个谜团。
上世纪九十年代,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专家和考古工作者使用精密的磁测技术,对明孝陵陵区两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探测,发现了地宫的位置,并弄清了地宫的建制规模,地下埋藏物的基本分布情况等,确定了明孝陵就是朱元璋的陵寝,朱元璋就埋在独龙阜玩珠峰地下数十米处。
明孝陵的地宫入口隐藏很深,地宫的墓道蜿蜒曲折,,最重要的是地宫保存完好,没有被盗的任何痕迹,保护的非常完整。
古代帝王对生死都看的很重,所以在他们死后都会有大量的陪葬品,明朝开国皇帝也不例外,虽然外界对秦始皇的陵墓也充满了期待,但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那时候生产技术落后,里面有无财宝都还是个未知数,相比较而言,明朝的经济高速发展,商业和手工业都非常发达,所以朱元璋的地宫宝藏更值得我们期待。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寝一。
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
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9月葬于此陵,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也是葬在孝陵。
朱元璋及马皇后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 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这是史学界公认的事。
也不知道那些怀疑是怎么来的。 首先孝陵的布局就大有讲究,是按北斗七星的造型而来。
(北斗七星图)
孝陵符合葬经上的风水格局:“龙逆水,翻身结,逆水上撑力更阔;翻身转,向涨潮,龙旺不怕八风摇。灵龟镇水口,此是禁地莫乱走”。
孝陵所在的钟山有东、中、西三峰,从墓穴所在的独龙阜向北看,作为龙脉的钟山中脉成弧形,弧口朝南,往山势缓缓下降至独龙阜,此为“玄武低头”。
独龙阜东北山中有三股河水流出,汇入独龙阜西南的前湖之中,此为“朱雀翔舞”;独龙阜东面延绵多座小山,此为“青龙蜿蜒”;独龙阜之西,有一条山脊,低于独龙阜,是为“白虎驯頫”。
孝陵面对“梅花山”,此山是风水中的“案山”。 综合来看,孝陵是风水学中的“至上宝地”,朱元璋怎么可能放弃这样的宝地,而将自己埋在风水一般的地方呢 。
从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感情上来看,他们相濡以沫,感情深厚。
在马皇后死之前,朱元璋就表示过将来两人合葬的想法,所以葬在孝陵,符合朱元璋的遗愿。
之所以有朱元璋葬在别处,是因为一个民间传说:朱元璋死后出殡,南京的13座城门同时有棺材抬出,所以有孝陵是“疑冢”的说法。
(朱元璋剧照)
还有人说朱棣移都北京后,把朱元璋移到北京的万岁山。这都是民间传闻,可信度不高。
对于这些传闻,明代王棠在他的《知新录》里就有过驳斥: “此伪言也。帝王大度,断不如是。元朝帝王无陵寝,其伎俩与瞒同。又有谓在燕京万岁山者,不足信也。” 清人甘熙在《白下琐言》中也说:“然崩葬孝陵,见诸正史,以当时情事而论,相度地势,起造山陵,动帑数百万,经历十数年,岂第为马后而计?且建文仁孝,又安忍以太祖遗骸置诸渺不可知之域?群臣岂绝无目击其事者?万岁山在燕京,其时方以会葬不从,兴师靖难,焉有奉移梓宫,不远数千里而徙之事?此说更不足信。”
所以,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是毫无疑问的。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