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都是一品高官,到底谁的权力最大?
首先,我们看一下清朝京城的防卫工作。在清朝京城,总计有三层防御。其中,第一层是郊区的丰台大营。丰台大营驻扎了3万多野战部队,这支部队属于清朝的精锐力量。按照朝廷的规定,丰台大营由丰台提督管理,而丰台提督直接隶属于皇帝。没有皇帝的命令,即使是军机大臣也无法调动丰台的驻军。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由于老十三胤祥控制了丰台大营,从而保证了雍正皇帝的顺利登基。
除了郊区的丰台大营,还有就是京城内的部队。按照清朝的规定,京城内的防务由九门提督负责,九门提督属于从一品的高官,负责管理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总计3万余军队。 虽然军队的战斗力不如丰台大营,但由于直接控制京城的防务,九门提督属于名副其实的实权人物。在清朝历史上,历任九门提督都是皇帝的心腹,因为这个岗位太重要。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胤禛拉拢了九门提督隆科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直接保证了京城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皇宫侍卫部队,总计只有1000多人。
但是由于直接保卫皇帝的安全,侍卫部队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作用。按照朝廷的规定,侍卫部队由领侍卫内大臣管理。领侍卫内大臣属于正一品高官,在清朝官场上,正一品官员的数量并不多。虽然领侍卫大臣仅仅管理侍卫部队,但由于负责皇帝的安全,因此深受皇帝的器重。 如果是九门提督属于皇帝的亲信,那么,领侍卫大臣就是皇帝的绝对亲信。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老四胤禛兼任领侍卫内大臣。
换句话说,老四胤禛直接控制了皇宫,再加上胤祥、隆科多等人,京城内外的三层防御都在胤禛的控制之下。由于领侍卫内大臣的岗位至关重要,一般都是皇帝的铁杆亲信担任,或者直接就是皇帝的亲戚。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大将福康安曾经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在名义上,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的侄子,但从各方面推测,福康安很有可能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从品级上来说,领侍卫大臣属于正一品,而九门提督属于从一品高官,领侍卫大臣的地位略高。但从实际权力来说,不如九门提督。
从权力来说,九门提督的实权更大。但由于领侍卫大臣的地位比较高,九门提督见到领侍卫内大臣以后,应该首先请安行礼。请注意,领侍卫内大臣并不只担任这一个岗位。在很多时候,领侍卫内大臣都是由亲王或者军机大臣兼任。例如乾隆朝的宠臣和珅,曾经长期兼任领侍卫内大臣。其他官员都会尊敬领侍卫内大臣,并不是尊敬这是一个官职,而是这个官职身后的其他官职。当然,领侍卫内大臣的责任也非常大。在嘉庆皇帝在位时期,曾经遇到了一次刺杀。当时,大内侍卫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在刺杀事件被解决以后,嘉庆皇帝非常生气,将领侍卫内大臣撤职问罪。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都是一品,但九门提督是从一品(开始正二品,嘉庆朝升从一品),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从官阶到与皇帝亲近程度而言,无疑权力是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但两者在清代京城防务系统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八旗军队分为驻防八旗和禁旅八旗。八旗军队初期战斗力极强,待遇较之绿营兵高不少,人数也有限。驻防八旗,除了应对地方军事威胁以外,还起着监视绿营兵的作用。这么说吧,如果从京城攻入皇宫,要闯过三关。
第一关
京营八旗驻防于京城外围的交通要道。如《雍正王朝》里面提及的丰台大营,便是驻防京城,最重要的一支部队,驻防在京城西南部,最高长官为提督。此为第一关。
第二关
九门提督,嘉庆时升为从一品。负责京城内防务,稽查、治安,相当于京城防务指挥官加公安局长。下设左、右翼总兵各一人,正二品,所辖部队包括步军营(满、蒙、汉八旗兵)、巡捕营(驻防京城绿营兵)等,人数在3万左右。代表人物是隆科多。
第三关
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代表人物还有鳌拜、明珠。相当于紫禁城内,负责皇帝安全的侍卫头子,负责统一指挥调度皇宫侍卫。一般由上三旗贵族担任,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各两人。侍卫主要从上三旗的子弟中挑选,亦有从武进士中提拔的制度。如傅恒、福康安父子都曾在宫中做过侍卫,之后出任领侍卫内大臣,人数在1400左右。
此外还设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由御前大臣管辖,而御前大臣一般由军机大臣兼任。
后记:
九门提督负责京城防务与治安,身系皇城安危。而领侍卫内大臣是皇帝的近臣,常伴左右,关系密切。两者相较之下,无论品级还是与皇帝关系,九门提督都稍逊一筹。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清朝京师一共有三层防御圈,从内而外分别是侍卫处、提督九门步兵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以下简称:步军统领衙门)和丰台大营,而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就是前两个机构的总负责人。
从官职来看,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比从一品的九门提督要高,但在某些重要时刻,例如前朝皇帝驾崩,新任皇帝登基之初,九门提督的影响力可能比领侍卫内大臣还要大。
官阶高低
领侍卫内大臣在官职上属于正一品,而九门提督只是正二品,到了嘉庆四年才升为从一品,所以在官职上来说,领侍卫内大臣是高于九门提督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领侍卫内大臣并不是只有一位,而是由六位从上三旗挑选出来的大臣轮流担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领侍卫内大臣的权力被削弱。
人员配额对比
侍卫处内部将人员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一、二、三等侍卫和蓝翎侍卫,总人数也只有570人,虽然侍卫处里的侍卫都是从上三旗挑选出来的精英,但在总人数与步军统领衙门相差太远,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步军统领衙门的人员配置大概为三万人,而且装备十分精良。设有司务、左右司朗和左右翼尉等职位。相比于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不仅管理的人员庞大,下设机构也更多。除了本部衙门之外,还设有巡捕五营、步军营和负责通信的白塔山信炮台等机构。
分工不同又互相牵制
作为天子的所在地,京城的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以清朝为例,在京师有三层保护圈,领侍卫内大臣统领的侍卫处贴身保护皇上;除了紫禁城外的整个京城的巡夜、缉捕和救火工作则由统领衙门负责;在京城的郊外丰台大营则是战斗力最强的武装力量,负责抵挡从外部涌向京师的盗匪和叛乱者。
三者大体上分工不同互相配合,在特殊时期还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例如在新君交替之际,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的地位就十分重要。
领侍卫内大臣直接负责整个皇宫的安全,但是能调动的人员十分有限;九门提督虽然地位略低于领侍卫内大臣,却控制着整个京城和京城的九个城门。
在康熙在位的时,雍正就兼任领侍卫内大臣,丰台大营是老十三胤祥统领,时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也选择拥护雍正。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京城内外三股势力都属于雍正阵营,皇位跑不掉。在康熙帝驾崩之后,隆科多向雍正进言,劝他控制局势后再处理康熙帝的丧事。
试想一下:“如果身为九门提督的隆科多选择投靠老八集团,直接率领攻进紫禁城抢夺皇位,“皇位”花落谁家还真不好说。
总结
从官职上看,领侍卫内大臣比九门提督高一级;从人员配置上看,领侍卫内大臣能调动的人员比九门提督差了好几个数量级;从控制范围上看,领侍卫内大臣只负责紫禁城内的防卫事务,九门提督则控制除紫禁城外的整个京城。
所以结合各方面情况,我觉得九门提督的实际权力会更大一些,特别是在皇权交接等重要时刻,九门提督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
在清朝,老北京的城建分为四层,由内而外分别是: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 紫禁城我们都很熟悉,也就是现在的故宫,这里是皇帝的主要居住地。
- 皇城有四个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 内城则有九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 至于外城,大致上也就是如今的外二环,属于老北京真正的分界线了。过了外二环,对不起了您嘞,那就不是清朝的京城范围之内了!
北京城,过去又被称之为四九城,正是因为皇城的四门,和内城的九门而命名的。那么我们回头再来看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的关系,这就一目了然了。
领侍卫内大臣,主要掌管紫禁城的防务,而九门提督,则主要掌管内城九门的防务。越靠近核心的人地位越高,这是基本常识,所以说领侍卫内大臣的地位绝对要高于九门提督。
一、从品级上来看,领侍卫内大臣胜。
领侍卫内大臣,是正儿八经的正一品武将。这在清朝,已经是地位最高的武将了,还有谁能超过他?
而九门提督的级别,其实是有变化的。嘉庆之前,九门提督一直都是正二品武将,嘉庆年间才改为从一品。
不管是正二品,还是从一品的九门提督,见了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那都得行礼让路。要不可就别想再混下去了。
二、从手里兵源数量来看,九门提督胜。
九门提督手里管辖的范围太广了,不仅要负责内城九门的防务,而且还要兼顾外城的安危。因此他手里的人马少不了,足足有3万多人的编制。
反观领侍卫内大臣,他所负责的范围就小得多,主要就是紫禁城的安危,最多再管一管皇城的禁军,因此他手里的人马并不多,只有1000人左右。
因此,光从人数上来说,九门提督手里的人,绝对碾压领侍卫内大臣。很多人说保卫皇城之人战斗力肯定比保卫九门的人强,这也是有道理的。
没两把刷子,还真没法入选皇城禁卫军。可是数量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真正火并起来,这1000人还真不够3万人玩的。
三、从身份地位来看,领侍卫内大臣获胜。
领侍卫内大臣,是干嘛的?那是保卫皇帝安全的人。这种人如果不是皇帝的亲信,你觉得能胜任这种工作吗?
因此历代领侍卫内大臣,多数都来自于八旗上三旗,也就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这三旗,是归皇帝直接管辖的。
就算是这样,皇帝还是不放心,因此这帮人清一色,基本也都是皇帝的亲戚。比如说康熙时期的领侍卫内大臣有赫舍里皇后的叔叔索额图、康熙的表兄弟鄂伦岱等人。乾隆时期的领侍卫内大臣有乾隆的小舅子傅恒以及傅恒的儿子福隆安等。
这还不够,就算是亲信,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因此清朝皇帝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几个人一起来干这件事。因此领侍卫内大臣,从来没有一个人单独干的,至少有2个人一起干,顺治以后则是6个人一起担任领侍卫内大臣(上三旗每个旗出2人)。
再看九门提督,虽然也是至关重要的职位,可授予外人的情况则屡见不鲜。甚至有汉人也能成为九门提督。
由此可见,从身份地位上来说,在清朝领侍卫内大臣,是要远胜于九门提督的。这事儿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四、从实际权力来看,领侍卫内大臣完胜。
简单来说吧,雍正皇帝在登基之前,曾经担任过康熙时期的领侍卫内大臣。现在你知道这个职位的权力究竟有多大了吧?
康熙在弥留之际,基本上将皇城内的所有权力,都交给了雍正。因此皇城内,皇帝是老大,而领侍卫内大臣,肯定就是实权派中的老二了。
电视剧里说雍正夺位,依靠了丰台大营和九门提督,其实这非常片面。他手里要不是掌握了领侍卫内大臣的所有权力,又怎么可能如此顺利呢?
反观九门提督,虽说手里掌握着3万大军,可这3万大军分散在内城和外城。而九门提督本人又是直接听从皇帝的调遣,没有皇帝的允许,这3万大军是不能轻易调动的。
既然没有随意调兵的权力,我觉得九门提督不光是个重要的岗位,还是个烫屁股的岗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万劫不复,参考雍正时代的九门提督隆科多。
五、从反叛的难易程度来看,领侍卫内大臣完胜。
皇帝最担心的,就是臣子反叛。那么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哪个反叛起来更加轻松呢?当然是领侍卫内大臣,因为他距离皇帝太近了!
他们只需要控制住皇帝,随后再以皇帝的身份,对九门提督发号施令,那九门提督就完犊子了。就算九门提督不听话,那领侍卫内大臣,也能够以皇帝的名义征调丰台大营的数万大军前来助阵,足以压制九门提督。
反观九门提督,如果他要反叛,就必须要先击溃领侍卫内大臣手里的这1000多人马。这些人都是精心挑选来的,战斗力强悍,即使最终会败给九门提督的3万大军,可也足够让他们喝一壶的了。
况且,一旦皇城内传信给丰台大营,那九门提督这3万大军可就腹背受敌了。因此九门提督想要反叛,难度系数是要远高于领侍卫内大臣的。
总结:领侍卫内大臣的综合权力,要超过九门提督。
从以上分析我们就能看得出,其实这个结果是没有争议的。九门提督虽然只属于皇帝领导,可见了领侍卫内大臣,还是得恭恭敬敬地行礼,这显然就是上下级的关系。
当初雍正皇帝虽然极力拉拢隆科多,可那是在他手握皇城大权的基础上这么干的。他这么做不是对夺嫡没有信心,而是希望少点儿麻烦罢了。万一隆科多倒向了八阿哥胤禩,那岂不又是一场恶仗?
参考资料:《清史稿》
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虽然都是一品高官,但是清朝的一品分为正一品和从一品。而且,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的实际权力也不一样。
九门提督——从一品
九门提督的正式名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又简称步军统领,主要负责京城九座城门的防务。所谓“九门”,即指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和阜成门。
隆科多
康熙十三年,正式设立了九门提督这个职位,刚开始是正二品,嘉庆年间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统领京城三万大军。这三万人,可不是一般的军队,他们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类似于现在的特种部队。
九门提督最有名的代表是隆科多。康熙五十年,隆科多被任命为九门提督。在授予隆科多九门提督时,康熙专门告诫他不要结党营私,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保持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九门提督的位置。康熙帝临终时,隆科多被召到御前,接受顾命。可见,康熙晚年是极为信任隆科多的。
在九子夺嫡中,隆科多的拥护成为四阿哥胤禛继承大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雍正即位后,隆科多被委以重任,深受恩宠,一时权倾朝野。
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统管侍卫处侍卫,基本的职责是带领侍卫保卫皇宫,说白了就是保卫皇帝本人的安全。正是因为职责的特殊性,所以领侍卫内大臣的人选都来自于皇帝最亲信的大臣。
和珅
领侍卫内大臣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六个人。《大清会典》记载:“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每旗(上三旗)二员。”在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中,每旗两人。但是在实际当中,六人的领侍卫内大臣经常出现缺额,比如顺治元年至七年,领侍卫内大臣只有伊尔登、索尼两人。领侍卫内大臣统领着一支1132人的上三旗亲军。
领侍卫内大臣从顺治年间设立,其地位和作用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在乾隆年间达到顶峰,和珅就担任过此职。到了嘉庆年间,领侍卫内大臣的重要性开始下降,此后道光、咸丰、同治,由于地方上的督抚掌握了实权,领侍卫内大臣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以至于民国年间的钱实甫在编订《清代职官年表》时揶揄道:“领侍卫内大臣的品级最高,但同实际政治并无直接关系,社会上更无甚么影响。”
到底谁的权力更大
从官职上来看,当然是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高于九门提督(从一品)。不仅如此,从出身和在清朝皇室中的地位上来比较,领侍卫内大臣比九门提督更高贵。领侍卫内大臣的人选,几乎都来自于勋贵家族,并且他们与皇室之间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世袭贵族体制中的核心成员,社会地位极其尊贵。特别是在当时的皇权体制中,领侍卫内大臣在政治上所获得的能量远远超过今天的社会。
清朝侍卫
从掌握的实际权力上来讲,九门提督则要明显高于领侍卫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是皇帝的保镖,只负责皇帝个人的人身安全,统领的人数也只有一千多人。而且领侍卫内大臣不止一个,而是六个,权力被分化得厉害。而九门提督负责整个京城的安全,手下三万精锐大军,对外可以节制地方上的部队和大员,对内甚至都能够威胁到皇权。一旦把城门关上,想进的进不去,想出的出不来,如果哪天要发动政变,也不是一件难事。所以,九门提督太重要了,必须得是皇帝绝对绝对信任的亲信才能够担任,在特殊时期,甚至皇帝也得拉拢着九门提督才行。
综上所述,从官职和地位上看,领侍卫内大臣高于九门提督;从掌握的实际权力来看,九门提督高于领侍卫内大臣。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金庸古龙等所著武侠小说中,修炼鹰抓功,铁布衫等硬功的大内高手,穿黄马褂的御前带刀侍卫,其实都归这个我们不太熟悉的官职——领侍卫内大臣统领。
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负责皇帝和京城的安全,不过职责分工有所不同,品级权势也有高下。
(康熙)
清朝官制,分九品正从十八级,九品芝麻官这话没错,七品县令至少 算个枣。普天之下的大清芸芸众生,能身居正一品国级干部的,不过一二十人。
清朝正一品官衔中,文官包括三公之太师,太傅,太保和殿阁大学士。武官只有领侍卫内大臣和掌銮仪卫事大臣,绝对的人上人,凤毛麟角。
是的,正一品的顶级官职中没有九门提督,九门提督先是正二品,后在嘉庆年间提升为从一品,与吏,户,刑,工,兵,礼等六部尚书为同级官僚,比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低一级。
领侍卫内大臣所统帅的御前带刀侍卫,是皇帝的贴身保镖,负责皇帝的安保,包括皇帝的出游,巡幸和出征等贴身护卫。作为在皇帝身边拿刀的人,自然是皇帝极为信赖的人,多由满蒙皇亲贵戚担任。
领侍卫内大臣所统帅的侍卫处,类似于隋唐时期的「千牛卫」。「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担任千牛卫大将军,千牛卫便是保卫皇帝安全的精锐部队,李元芳的武功大家是见识过的。只不过皇帝把李元芳派到狄仁杰身边,护卫狄仁杰。
康熙朝的「满洲第一勇士」鳌拜,遏必隆,索图,明珠,雍正最可靠的政治盟友十三爷胤祥,乾隆宠臣和珅,福康安等影视剧大人物,都曾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
领侍卫内大臣权力太大,离皇帝太近,有的时候不免保护过了头,就难免打起其他的小心思和小算盘。所以这些人的结局都不大好,鳌拜只是其中的个例而已。
(雍正)
九门提督又称步军统领,负责拱卫京师,确保京师安全的重要力量。守把京师各处城门,并有宵禁,保甲,救火,缉捕,断狱等治安属性,是一个军警双重属性的机构。
领侍卫内大臣率领三千侍卫负责皇帝及宫廷安全,九门提督率领三万精锐负责整个京师的安全,这是皇帝最核心的两道安全防护网,地位自然尊崇无限。
担任九门提督,最知名的人物莫过于康熙晚期的隆科多。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在雍正继位之初,维护京城及朝局稳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拥立雍正登基有功,在雍正朝前期权势滔天,位极人臣。
有人会说,九门提督手握重兵,把守京城各个城门,如果九门提督造反,把门一关,皇帝不成了瓮中之鳖吗?其实没有这么简单。
一方面,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的重要性,皇帝是心知肚明的。对于这两处关键职位的人选,皇帝自然是选派自己最信赖的人担任,对自己务必绝对忠诚。
(和珅 剧照)
和珅先后担任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还曾担任诸部尚书,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宽等职,你说乾隆对他有多宠信,活脱脱的乾隆朝「第一大网红」。
此外,九门提督虽负责整个京师的安全,但宫廷的安保却由品级更高的领侍卫内大臣负责。即在九门提督之外,皇帝还有一层核心安全防护网——领侍卫内大臣率领的三千精锐侍卫。九门提督关门捉鳖,这三千人倚仗宫墙和宫门,也能拖延时间,等待勤王之师到来。
九门提督虽和兵部尚书同为从一品,但前者也要受后者节制,武官见文官低半头嘛。九门提督所辖部队的人员选拔,武器装备和粮食供应,都得经兵部点头认可。
所以有清以来,九门提督造反的事情几乎没有,大多成为皇权的重要军事工具。
除了前文所说的隆科多拥立雍正之外,晚清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成功发动「辛酉政变」和「戊戌政变」,所倚仗的也是担任九门提督的瑞常和荣禄,而这二人正是慈禧一派。
总体来说,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都是拱卫皇权的重要屏障,但前者品级更高,离皇帝更近,其地位和权势自然也比九门提督高半头。
九门提督是总管京城内城防卫以及维护地区治安的朝廷官员,又称步军统领衙门都统,属从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是总管宫廷宿卫的朝廷官员,属正一品。
单从两人的品级来看,领侍卫内大臣完胜九门提督。可事情总归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一个人品级再高,不一定权利就大,一个人品级低,也不一定权利就小,比如晚清时期的袁世凯,在成为山东巡抚后,品级还不如一个军机大臣。可袁世凯手里有兵呀。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时,他可以违抗圣旨,明哲保身一起和张之洞等联名发布东南互保协议。这样的权利,朝廷的军机大臣所能比拟。所以我们今天说的领侍卫内大臣权利大于九门提督,并不是在于他的品级上,而是在各方面都大于九门提督。为什么这么说呢?
九门提督兼领侍卫内大臣和珅
一,领侍卫内大臣的组成架构是九门提督无法相比的。
根据历史记载,侍卫处设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内大臣,从一品,各六人”。清官名。掌统率由上三旗子弟组成的侍卫亲军,翊卫扈从。官阶正一品,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人,在武职中品级最高。以下有内大臣六人,从一品,亦每旗二人;散秩大臣无员限,从二品。所辖侍卫,一等六十人均正三品;二等一百五十人;三等二百七十人,正五品;蓝翊侍卫九十人;以及四等侍卫、汉侍卫、亲军校等。营兵亦自三旗中挑选。
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可以发现,要想进入这个部门,就必须是上三旗的人。什么是上三旗呢?根据清朝八旗制度,上三旗是皇帝亲统的部队。包括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而九门提督的架构呢。
根据历史记载。九门提督隶属于兵部;与清军八旗、绿营编制相同;兵源来源为八旗、绿营兵勇;按照清军规则实施军事训练。
在对比两个部门的组织架构,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九门提督虽然也是从八旗之中挑选兵员可其成分断然无法和上三旗相比。
二,领侍卫内大臣的职责是九门提督无法相比的。
领侍卫内大臣的职责是保护皇宫和皇帝的安全。属于警卫部队。而九门提督,虽然也负责京城的防务,可亲近程度远不如领侍卫内大臣。为什么呢?这就要从九门提督的职责说起了。
根据历史记载。九门提督除了负责九个城门的门禁以外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
这就说明,九门提督不只是保护皇宫,还有维持地方治安和巡夜的职责。这其实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警察一样,重要性肯定和大内保镖无法相比了。
担任领侍卫内大臣的人是九门提督无法相比的。
领侍卫内大臣,是负责皇帝安全的大臣,其人选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上从顺治年间开始,就有很多朝廷重臣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比如遏必隆、鳌拜、索额图、明珠、胤祥,和珅等。这些人基本上不是军机首辅也是一品大员。所以,单从人员上面就足以压过九门提督了。
不过,这种优势在康熙晚年到雍正初年也有些改变,那就是九门提督隆科多兼任了领侍卫内大臣。这样一来,他们就相当于平级,不分秋色,直到乾隆时期的和珅也是如此。不过这在清朝只属于少数,大多都是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分开。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担心九门提督权利过大。威胁皇帝的安全。
历史上这种事情也有很多,比如隆科多,隆科多是康熙时期任命的九门提督,到了雍正继位后,就将自己之前兼任的领侍卫内大臣的差事一并交给了隆科多,结果后来,隆科多自视自己的权利很大,结果做事开始越发的膨胀,导致后来被雍正赐死。到了乾隆时期,和珅作为九门提督也兼任过领侍卫内大臣,所不同的是,和珅要比隆科多聪明,且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他在乾隆时期一直一番风顺,直到嘉庆时期才被赐死。到了嘉庆时期,为了杜绝九门提督权利过重,就将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分开。而且,在分开以后,领侍卫内大臣基本都有皇帝的亲信或者亲戚来担任,而九门提督则由朝廷重臣来统领,级别也从原来的正二品改成了从一品。
九门提督兼领侍卫内大臣隆科多
总结:有些事情说起来也不是绝对性的,比如九门提督手里拥有3万兵马,而领侍卫内大臣大臣只有区区几千。如果九门提督联合其他造反派来威胁京城,领侍卫内大臣的权利再大也无能为力,毕竟在兵马上和九门提督还是有差距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看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时候,八爷党总想拉拢隆科多。这是因为隆科多是唯一可以在京城左右朝局的人。所以,如果是和平时期,领侍卫内大臣的权利肯定大于九门提督,可要是特殊情况,真就不好说了。
喜欢的朋友记得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