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个人觉得,蒋经国并非在币制改革失败之后才抛弃曾可达的。在此之前,蒋介石的特派员来到北平,恰逢梁经纶质问徐铁英。而后来特派员意味深长地问了曾可达对于方孟敖与梁经纶的看法,然后“笑而不语”。之后蒋经国就切断了曾可达的二号专线,王蒲忱也有意更加疏远曾可达。最后币制改革失败,蒋经国致电曾可达告别。
蒋经国并不是抛弃了曾可达,他抛弃的是整个铁血救国会,也是他自己的理想。
曾可达的悲剧在于,他始终没有弄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曾可达一开始就是弃子。说难听点,建丰就是拿他当搅屎棍。查案什么的不重要,他只需要负责吸引火力就可以了。查案的事,交给其他的人干。比如王蒲臣,梁经伦,孙朝忠。只要是个人,不管是正派反派,智商都比他高,办事能力都比他强。
建丰同志已经提醒过很多次了,让他不要插手具体的事。问题是曾可达太实诚了,脑筋转不过来,领会不了领导的意思。后来蒋经国觉得曾可达这种清官作风,能吸引梁经伦和方孟敖这种理想主义者,还有点用。其实大家门清,曾可达比书生还要书生,百无一用嘛。
但曾可达好歹还有一个忠,蒋经国还可以暂时先留着。
作为曾可达的精神领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建丰同志就很清楚自己的身份。
名义上他是太子,实际上在那帮党国元老的眼里,只不过是个在赣南搞了几年新生活运动的晚辈罢了。老蒋先生都管不了党国的腐败,他一个晚辈能成什么大气候?
而自己的后妈宋美玲,因为有美国人的那层关系,一直在包庇蛀虫,与自己过不去。蒋经国很清楚,在父亲那里,后妈比自己的价值要大的多。美国那层关系不说,单单就是这些年宋氏那些七大姑八大妈建立的商业王国,实际就是蒋介石的党产加私产。所以蒋经国不拿鸡蛋去碰石头。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蒋介石,也是个搞制衡的高手,他乐于见到底下私斗,这样就不会有人威胁到自己的领袖地位。
所以,蒋经国需要建立自己的小团体。明面上是国防部的预备干部局,暗面里则是铁血救国会。他需要利用自己的这个小团体,去跟党国的元老对赌。
赌什么?就赌蒋介石支持哪一方!至于反腐败什么的,只不过是为了让这场赌博,显得高大上一点。本质上,这是一场新老政治势力的斗争。
曾可达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虽然被蒋经国抬到了少将的位置。但是骨子里还是小民的世界观,在他的眼中,贪腐集团是坏蛋,建丰同志是救世主,建丰同志就是神。神,也就意味着正义,而正义是不可能失败的!
可是问题在于,建丰至尊神,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正义。神表面让他做的,和实际心里想让他做的,是两码事。
可达同志,反腐反共只是借口,建丰同志的真正意图是夺权啊……
在剧中,蒋经国不止一次的想培养曾可达形成独立思考有主见的能力。问题是,他这个实在是不上道。机会给了很多次,每次都让蒋经国很失望。最后一次考验,是对待方孟敖私自劫机和梁经纶痛骂党国这两件事。
曾可达向蒋经国汇报这两件事,本来内心是想帮方、梁两人求情,但听到建丰同志要严惩两人,一时语塞,电话挂断后。在数次联系不上建丰同志的情况下,又私自与蒋介石的亲信表了态,这个态却是严惩方、梁二人。他哪里知道这其实是建丰同志对他的最后一次考验,也正是这次考验,让蒋经国决定放弃此人。
后来王蒲臣与曾可达交了底,方孟熬和梁经纶都是蒋经国实施【孔雀东南飞】计划的核心人物。孔雀东南飞,飞的是北平民脂民膏,金银外汇。方家要给他卖命搜刮;梁要给他去跟美国要钱,这两个人,谁都动不了。方和梁别说蒋经国不会处理,老蒋也不会处理。
两个需要保护的人,怎么能严惩呢?蒋经国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要保护方孟敖,曾可达却领会不了。
平心而论,曾可达是碰到个好领导,蒋经国虽然是利用他,但显然也有心栽培,可惜恨铁不成钢,烂泥扶不上墙。 曾可达,他注定不是一个人的悲剧。
蒋经国和曾可达最后的电话,实际上说了两层意思,也葬送了曾可达。
一、甩锅加施恩。我不是不管你,是我实在管不了。
可达同志,我们失败了,预备干部局也要解散了。也许我们的铁血救国会、我们国民党,很快就会写入历史。
什么意思?意思是我自身都难保,我们的组织没有了,但我把你保住了。
二、划清界线。
你这次来南京叙职我们就不要再见面了,对你有两点要求,一要守纪律,二要保重。
为什么划清界线?小蒋在上海大败,老蒋在他和元老之间,选择了后者。小蒋的小团体必须解散,必须立刻和这些人划清界限,再和旧部交往频繁无疑是自己作死。
这两点要求,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高明的手段。守纪律是政治要求,是要让曾可达相信自己不是被经国先生抛弃。小蒋先生对自己还有要求,有要求就说明没放弃,还要启用。现在的囧态,只是形势所迫。短短几句话,塑造出了曾可达一个孤臣孽子、英雄末路的形象,激起曾可达的同情和崇拜。这个电话,让被抛弃的人心甘情愿的被抛弃,还感恩戴德并且痛哭流涕。直到自杀的前一秒,还问方孟熬,对经国局长怎么看……
蒋经国是一个政治家,方孟敖说他孝子,而实际上,他的孝是表面功夫。睿才是他的真实写照。他想把事做好,但也深知,把事做好非一朝一夕。有些事情,受限于历史局限,根本是无法做到的。他想的是争取夺权,实现自己的理想。曾可达却是一个除了理想,百无一用的圣人心态。
曾可达的世界里,非黑即白,爱憎分明。整个剧中,他说是最辛苦最努力的人,又是深更半夜骑自行车联络特务工作,又是早餐的馒头都让给下属吃,又是在发粮现场旁的玉米地跑来跑去给建丰同志做现场直播,结果却吃力不讨好,落个被领导抛弃的下场。
曾可达的结局,其实是很多理想主义者的真实写照。当曾可达没有选择举枪自杀时。我觉得这部剧到这里,就已算是剧终了。
通观全剧,更像是一场闹剧。而这场闹剧的幕后操控者,不是别人,就是蒋介石本人。其他人,包括小蒋,不过是被其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牵线木偶罢了。
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督察,陆军少将,曾可达看起来牛皮哄哄,实际上对蒋氏父子而言只是个不大不小的工具而已,当曾可达稀里糊涂卷进蒋氏父子之间1948年的微妙关系时,一度让蒋经国非常被动,被主子抛弃就是必然了。
蒋经国在上海“打虎”打到孔令侃头上时,宋美龄告急,蒋介石扔下北平军事会议紧急飞回上海制止了儿子的进一步行动,是蒋介石糊涂吗?非也,他很清楚币制改革对即将崩溃的政府经济重要性;是后人传说的“不爱江山更爱美人”吗?非也,蒋介石是政治家没有那么幼稚。
归根到底,蒋介石既希望儿子的预备干部局和铁血救国会有所作为,打击贪腐和推行币制改革,又不能在蒋政权风雨飘摇之际,动摇蒋介石集团统治的基础,而在当时的局面下,如果四大家族发生内讧或分裂,那就是所谓失去“国本”了,蒋经国一腔热血想为父分忧,但是他没有老练的蒋介石看得清楚,所以他后来对曾可达说“可达同志,我们失败了”------他不明白的是,这些刺不是不该拔,是拔的时机不到。
这种分歧曾可达是读不懂的,他忠诚于蒋经国,也想当然地认为蒋介石会彻底支持儿子的一切做法,所以方孟敖私自驾机上天被抓后,曾可达一时联系不到蒋经国,自作主张请示总统府侍从室陈组长时,他就彻底丧失了“建丰同志”的信任,因为他忘记了自己是谁的人,忘记越过儿子找老子是大忌。
当事后王蒲忱转述总统意见,说预备干部局的事还是经国局长作主时,曾可达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太子的心腹直接跑到皇上这里瞎参谋,置太子于何地?有制造父子不合的重大嫌疑。
曾可达问王蒲忱:“现在去哪?”,他已经准备接受制裁甚至是被捕了。
一时联络不上太子也得等着,这是政治规矩。
曾可达的另外一个重大错误,是没有处理好梁经伦“闯门”事件,在狡猾的徐铁英引诱下,该说不该说的梁经伦都说了,有些话站在国民党立场上已是非常之反动了,谈话记录被陈组长直呈蒋介石。梁经伦是蒋经国在铁血救国会的心腹与骨干,就这样的政治言论,老蒋不得破口大骂儿子?你用的都什么人?
剧中没有表现小蒋挨骂,但是一定骂了,并且我猜,经国局长一边挨骂一边心里也得骂曾可达:你这个废物。
电话专线撤销,失去了信任了曾可达迷惘了,也看到了国民党的不可救药,私售了十车军粮,引弹自戗,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悲剧。
顺便延伸一下,蒋介石到台湾后开始拔刺,将其它三大家族和所有异已势力一体清除,为蒋经国顺利接班扫清障碍。
《北平无战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视剧。
电视剧里曾可达这个人物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国民党少壮派在国民党穷途末路的时候进行的最后的努力和挣扎的失败的必然。
曾可达是“建丰同志”(蒋经国)的心腹干将,是少壮派的代表。作为国民党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少将督察,铁血救国会的核心成员之一,曾可达深受“建丰同志”的信任,青睐和重用。
曾可达最为核心的任务,就是协助“建丰同志”完成币制改革计划,为此曾可达在国民党内部的“党通局”,“保密局”等反对币制改革的势力面前,试图通过“清查党产”等反腐手段逼迫反对势力就范。同时,他也一直警惕共产党地下组织破坏币制改革的危险,但是,我党已经非常清楚的分析了国民党的所谓币制改革必然失败的趋势,指示地下党静观事态,不做任何破坏和抵制。不给国民党币制改革失败留下任何可以甩锅的把柄。
曾可达的忠心,决心以及热情都是值得称赞的,他对币制改革充满信心,同时对“建丰同志”的知遇之恩也是感激不尽努力报答。
但是,最终,“建丰同志”还是抛弃了曾可达,而曾可达也在万念俱灰当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曾可达被“建丰同志”抛弃,既有“建丰同志”舍车保帅的选择,也有曾可达自己在关键时刻的选择错误。
当同样是铁血救国会成员的燕京大学青年经济学家梁经纶痛斥党通局党棍徐铁英,同时也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进行毫无遮拦的揭露和批判的时候,曾可达表现出了“政治上的幼稚”,而这种幼稚,算是断送了自己在“建丰同志”心目当中的信任,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生命。
曾可达幼稚的认为忠于“领袖”,和忠于“建丰同志”是一回事,在处理梁经纶的问题,具体的说就是在处理梁经纶的“谈话记录”的时候,轻易地将梁经纶的谈话“原始记录”交给了蒋介石的秘书。在他看来,交给蒋介石和交给“建丰同志”是一样的,但是他没有想到,当蒋介石看到一个“铁血救国会”的骨干对国民党对他这个了“领袖”的痛斥的时候,“建丰同志”的日子还能好过吗?
在与蒋介石秘书的交往过程中,曾可达既没有事先请示“建丰同志”,事后也没有及时向“建丰同志”汇报。实际上还存有通过秘书向蒋介石邀功请赏的心思的。
这就犯了大忌。
币制改革失败了,总是需要有人背锅的,“建丰同志”被迫检讨,而作为急先锋的预备干部局少将督察,铁血救国会的骨干成员,失去信任的曾可达就被“建丰同志”毫不犹豫的彻底抛弃了。
《北平无战事》是编剧刘和平大师的精心之作,在这部电视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人第一个是燕大校长何其沧。另一个就是曾可达同志。何其沧是因为演员的个人魅力,而曾可达就是因为这个角色的魅力,曾可达是蒋经国的忠实粉丝,然后他到最后却被蒋经国抛弃了,蒋经国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保重。那么蒋经国为什么要抛弃曾可达呢?
曾可达更是蒋经国改革失败的替代者。在曾可达和徐铁英之流的斗争中,曾可达一直秉承秉持着心中的正义,想和国民党的恶势力做一番斗争。但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败给了CC,败给了中央党部。而蒋经国他需要CC,需要中央党部,他没有能力一次性搬倒中央党部,他需要这些人的支持,最后改革失败,蒋经国国要在北平找一个人给自己戴罪。曾可达就是最好的人物。
可达同志的死其实也是一个悲剧,曾可达的内心是一个想做好事的人,可惜的是当时的国民党已经容不下这样的人了,他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所以最终他选择了拔枪自杀。
蒋经国何许人也,国民党总裁蒋介石长子,是被着重培养的第二代人物,真正的天之骄子。他在党内聚集了一大批少壮派,组织称“铁血救国会”。这些少壮派对死气沉沉的国民党早已经不满,他们试图挽大厦于将倾,挽救党国的命运。
而曾可达正是铁血救国会的核心人物,他对建丰同志有着坚定的信仰,是建丰同志提出的“一手反共,一手反腐”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在被派往北平初期被蒋经国寄予厚望,希望曾可达能在北平打开局面,以利于政策的执行。
可是当曾可达一脚踏进北平的大染缸,他才惊然发觉顽固派的保守势力有多么强大,而曾可达的水平显然难以胜任这一任务。随着他工作的不断失利,被建丰同志抛弃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
首先是曾可达完全不明白蒋经国为何要释放方孟敖,并对建丰的“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关键是要用好”的方针不能真正理解。所以他一直执着于挖出方孟敖的共产党身份,将蒋经国的政策进行了有偏差的执行。蒋经国为何要用方孟敖,因为他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的儿子,而不在于他究竟是不是共产党。
所以蒋经国的目的是要利用父子关系不睦的方孟敖,让他解决宋孔两家在北平的代言人方步亭,以为自己在上海的行动清楚障碍。而显然曾可达同志没有真正理解真谛,相反他一直在调查方孟敖的真实身份。殊不知当务之急是切断共产党与方孟敖的联系,而是让方孟敖再次失去控制。
其次,在曾可达与徐铁英之流的斗争之中,曾可达的方法显然太过偏激。每一次“五人调查小组”产生意见分歧的时候,曾可达并没有办法说服其他四人,而是每次都抬出来蒋经国(在线)压制这些元老派。这无疑让蒋经国与CC等元老派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而这并不是蒋经国在现阶段想看到的,他还需要这些人在党内的支持。毕竟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曾可达的能力不足也让蒋经国对他有所保留。
而反观同为铁血救国会的王蒲忱,他的手段就高明的多。无论是面对徐铁英还是陈继承,他都用自己的咳嗽声来打遮掩,拖延时间。并在能成功的情况下,最大化的实现铁血救国会的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在后期,曾可达被切断了与二号专线的联系,而王蒲忱能与二号专线联系的原因。因为在那个时候,铁血救国会在北平的实际代理人已经易主,由曾可达变成了王蒲忱。
最后,蒋经国在上海与孔令侃直接斗争,进行币制改革和反腐败斗争。此时的曾可达竟然让属下卖了十车军粮,直接触碰了军法。这是曾可达的一场赌博,他赌的是蒋经国能赢。可遗憾的是,蒋经国斗不过宋孔,他的政策破产。所以他最终选择抛弃了曾可达,让他好自为之。曾可达的信仰轰然倒塌,所以他选择黯然赴死。
这件事也说明曾可达太过理想主义,一心在捍卫着他的信仰,却总是与自己的信仰偏离,最后以身殉道,让人唏嘘。
以上。
曾可达这个角总结起来就是愚忠而悲情的,他只会电话表达,对官场无所适从,人民网曾经调侃演员董勇接了一部“电话剧”,因为曾可达一直都在打电话给蒋经国,董勇对着电话拍了十五天。曾可达的结局让很多人不能接受,因为他正直清廉,忠于自己的理想,他这样子的人难道不应该被蒋经国好好任用吗?为什么会抛弃他?原因是曾可达太过天真,不善政治斗争,城府不深,而腐败已经深入国民党的每一个角落,牵一发而动全身。
曾可达并非忠于蒋经国这个人,而是对他的政策或者目标认同而已,他忠诚的对象既然是反腐这件事那么他的立场就已经站在穷人平民这边了。而蒋经国只是一个孝子,蒋经国的立场虽然在做反腐的事,但是作为阶级立场本质上还是属于既得利益方也就是国民党统治阶级这边的。抛开忠诚、才干不讲,在民国崩溃的大背景下,两人深层的裂痕无法弥合。所以曾可达虽然名义上的地位比较高,实际上却一直被蒋经国防范着,在蒋经国面前,他可能连个孙秘书都不如。
曾可达私卖军粮的原因就是以死相谏。在蒋经国对他失去信任,无法联系的境地,趁蒋介石飞北平见傅作义时,私卖军火。他原本想会被蒋介石直接枪毙,这样就会使蒋经国在上海能有同样的理由查孔令侃非法走私和囤货。但他失望了,没想到蒋介石没理他,蒋经国碍于宋美龄保护孔令侃,蒋经国为了不使蒋介石,宋美龄和自己产生矛盾而放弃了国家前途,妥协了。
他选择了自杀就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理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是肯定无法实现的。这也是他最后询问方孟敖对蒋经国的看法时,方为什么说蒋经国是个孝子的原因。他最后自杀那一幕真是悲凉,身边连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最后可以交心相谈的却是个共产党。
在国共内战的历史上,因为对国产党的彻底绝望而自杀的高官或者将领是比较少的,比较有名的就是陈布雷了。曾可达的原型,个人认为应该是贾亦斌和王升两个形象的糅合。贾亦斌和蒋经国产生分歧,主要是因为“扬子公司案”。1949年,他南下参加嘉庆起义,被批准为中共党员,2012年去世,是一位活到100岁的长寿军官。
王升和曾可达的身世比较像,赣南人,黄埔军校十六期毕业,在1948年陪同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王升熬到了蒋经国即位,官至上将,也活到了99岁,同样是个长寿的军官。
曾可达出身贫寒,家人都是务农的,他无法在彻底腐败的国民党之中求得生存。国民党从抗战都内战,腐败是全面的。只是因为郭汝瑰不同于其他的官员,清贫了一些,杜聿明曾经以为他是共产党的间谍,可见在国民党之中,贪污腐败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曾可达的自杀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暗示着国民党彻底没救,已容不下清廉之人。对于很多人所言的曾可达情商不足,败事有余,个人觉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曾可达这样将反腐坚持到底的人,他才是一个国家的试金石。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曾可达官拜国民党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的少将督察,是蒋经国的得力助手,被派去北平调查贪腐事件。大家都知道,他都是建丰同志的代言人,直接传达他的意图和命令,对于这样一位深受建丰同志重用的人,为什么会放弃呢。必须先从蒋经国反腐行动的背景说起。
1947年国民政府物价上涨,已经造成了经济崩溃的严重局面。全国各地都举行“反内战、反饥饿”示威大游行,在此形势下国民党提出经济整改计划,蒋经国任命为上海督导区的督导员前往上海整顿市场,强力控制相关商人抬高物价。
当时上海官商勾结,市场混乱,许多官员投机倒把囤积物价,故意抬高物价,宋子文打开了广州闸门,造成金圆券大肆贬值,市场混乱……面对官商勾结黑手不断的复杂局面,一开始,蒋经国铭记父亲的训导:不反腐将亡党亡国。他想“打老虎”要除恶务尽。可是,事情并没有按他预想的发展,四大家族的力量太过强大。
宋美龄的亲外甥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也参与其中。当时孔祥熙急求助宋美龄,宋美龄亲自出马找蒋经国,但是蒋经国不为所动。没办法宋美玲直接找蒋介石,并将事情利害关系一一分析给蒋介石听,为此,蒋介石飞到上海,宋美龄抢先将孔令侃杜维屏的事情作了详细报告。
也就是说,蒋介石与这些人争斗,举国上下,国共两党也在争斗,如果蒋这时候与四大家庭发生矛盾,可能自己的位子都危险。不用说,蒋经国的计划泡汤。没有老爹,他蒋经国是无法担当重任。
以上复杂的背景,曾可达,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曾可达不仅对蒋经国衷心耿耿,也是最卖力做事的一个人,他具有很敏锐的政治嗅觉,在南京时就认准崔中石与方孟敖是共产党的人。到了北平后,五人小组的宗旨与任务,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强力坚持与推动,根本就无法实施。他是一个忠诚的执行者,却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一心想在国民党危难时期想要铁血救国、救党,也是改革派中的骨干力量。
正因如此,他也是最好的改革失败的替代者。
货币改革遇到许多阻力和难题,事必要顶着各方压力解决难题。而他要面对许多国民党中老资格的人对抗,曾可达处处都搬出蒋经国,所有行为,明确表明是“建丰”同志的命令。倘若改革成功,他是功臣,但是改革失败了,这个关键的传输者,又如何面对当时那些势力非同寻常的“老人们”?此时,蒋经国自己已经处在风口浪尖上,四面楚歌,各方夹击了,所以,一方面曾可达只是改革中的一枚失败的棋子,却是他最好的替罪羔羊。
另一方面,曾可达本来只是蒋经国身边的一名副官,被跃升为一个身居要津的少将高官,本身得益于蒋经国的赏识与重用。成也好,败也好都来自他的提拔。此时,面对如此的结局,他心灰意冷,他是一个为理想而活着的人,理想没有了,他活着也是死了。曾可达的自杀,或者也是为他自己的一生画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
《鲸鱼电影》 海豚 答题
我觉得是电话费实在太贵了,那个年代还没取消漫游费!
曾可达其实是内力不够,不足以跟着蒋经国参与四大家族的内斗,最关键的失误,就是在处理与特派员侍从室陈组长的关系上,犯了低级而重要的错误。这个错误就是放在现在随便一个大单位里面,都会随时掉进不知道谁挖的坑里面,况且蒋经国那会儿涉及的事情都是革老家伙命的事,曾可达对陈组长表示了忠心,也就相当于背叛了蒋经国。其结局已成必然。
曾可达并不是失去蒋经国的信任了,而是对于国民党的未来相当的失望。才会拔枪自戗的。事实上倒卖军粮的事情,无论是老蒋还是小蒋都并没有追究的意思。只是曾可达厌倦了,国民党内部互相倾轧才会走极端路线。曾可达毕竟还只是电视剧里人物,在现实中蒋介石的文旦,陈布雷先生,不就是对于国民党当局的前途感到极大的失望,才服药自尽的。
为什么曾可达被抛弃?
1.从一开始,蒋经国说要重用方孟敖 曾可达就提出了质疑。 这里我要讲一下人生经验 老板问你的意见,90%的情况是要听你讲出来和他想法一致的意见,而不是不一致的建议。蒋经国什么人? 需要一个特殊提拔的少将给他意见?
2.曾可达能力实在不足,这里绝对不是说遇事就汇报,而是蒋经国厌恶曾可达凡事都要把他搬出来,让他直接对抗那帮老人,那还要曾可达干嘛? 下属不知道去背背锅,反而把锅往老板头上甩,
3.曾可达实在太笨,币值改革第一天先是给特派员提建议把方孟敖抓了,再审查梁经纶背景。 这特么不是在破坏币值改革? 简直是在逗我。
4.最重要的是对比王浦臣,后者虽然早暴露了铁血救国会的身份,但是处事圆滑,尽量各方面不得罪,能咳嗽的时候就装死,处决谢木兰的时候知道主动背锅。
5.关键时候蒋经国不接他电话,是给他最后一个机会。结果我们曾可达脑子一抽直接电报给总统和天津方面的老人派,还说了蒋经国评价一个疑似共产党”人才难得”………呵呵… 一句”总统信任你”就让他迷的不知道谁才是自己的老板了。在单位里连这样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不能越级汇报这样的事都不懂也是可怜。
6.最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除非你是像梁经纶这样的人才,大部分人你还是就老老实实执行老板的意思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