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刘备将儿子和江山都托付给诸葛亮,为何将最后一道遗书留给赵云?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0关键词:儿子,诸葛亮,刘备,赵云,诸葛,江山

刘备将儿子和江山都托付给诸葛亮,为何将最后一道遗书留给赵云?

点赞1、通州市 网友:毁の灭性

我们来看看刘备在白帝城都做了哪些安排。刘备在白帝城重病,感觉自己不久于人世,就让人到成都,召诸葛亮、李严、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到白帝城永安宫来。

刘备先是对诸葛亮说:我自从得到你之后,才成帝业,只是后悔没有听你的话,才遭此大败,我也快不行了,我的孩子还小,只能将此大事托付给你。诸葛亮说:希望陛下能够养好身体,不负天下所望。

刘备看到马良的弟弟马谡在旁边,就让马谡先退下,刘备对诸葛亮说:丞相,你觉得马谡之才如何?诸葛亮说:马谡是当世的英才。刘备说:不对,我看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希望你好好观察一下。

刘备说:我也快死了,我有一个心里话,想和你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治理好蜀国的,终成大事的。如果阿斗可以辅佐,那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行,你就自己取而代之吧。

诸葛亮听了,惊慌失错,泣拜说:我一定尽心辅佐,别无他想。刘备让诸葛亮起来,坐到塌上,让刘永和刘理过来,对他们说:你们要记住,等我死了,你们兄弟三人,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丞相。然后让刘永和刘理两人拜诸葛亮。

刘备对大家说:我已经托孤于丞相了,希望你们尽心尽力的协助他,不要辜负我的希望。刘备最后嘱咐赵云:我与你是患难之交,一路走过来的,不想却在此地分别,你是我的故人,希望你能帮我照顾一下我的儿子。

刘备对赵云的最后的嘱咐,可见刘备对赵云是何等的器重,刘备与赵云很早就认识了,可以说赵云是刘备极为信赖的人,刘备的家眷一直由赵云来照顾的,比如阿斗都被赵云救了两次,而赵云最后也得到了谥号。

点赞2、宁德市 网友:完美勇士

三国之中,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偏将潘璋的步将马忠活捉,惨遭东吴大将吕蒙杀害。刘备报麻戴孝,尽起蜀囯兵马,令三弟张飞为先锋,攻打东吴,以报关羽之仇。张飞报仇心切,鞭挞士卒,被手下杀死。

刘备大军被东吴都督陆逊拒于猇亭,不能前进。正值盛夏,为避酷暑,将大军于茂林深处连营下寨。陆逊用火攻,刘备大败,从水路沿长江逃往奉节,在白帝城托孤亡故。

刘备将刘禅、刘理、刘永三子托付于孔明、李严。让蜀后主刘禅跪于孔明面前,尊孔明“亚父”。并吩咐孔明,刘禅实在不中用,自代之,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宏愿。孔明等人极为感动,痛苦流涕,誓志忠心蜀后主刘禅。

刘备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诏给赵云。引起后人猜测,这些猜测不无道理。刘备一生以“仁义慈善”感动人心,临终前,给赵云留书信,表示了与赵云的深厚情义。赵云深信此生已“择明主而事之”。

刘备、关羽、张云桃园三结义,关羽死后,刘备、张飞不忘当初誓言“不愿同月同日生,但愿同月同日死”,二人为关羽报仇而亡,死得所愿。

刘备除关羽、张飞二兄弟外,还有一兄弟赵云。赵云曾在袁绍大将文丑枪下救过刘备,还在曹操几十万大军中,三进三出,血染战袍,从甘夫人手中救了阿斗刘禅。

在刘备的心中,赵云是生死兄弟。刘备一直称呼赵云“四弟”。而赵云一片赤胆忠心,不越君臣大礼,称呼刘备“主公”,关羽为“二将军”,张飞为“三将军”。

刘备临终前,三子年幼,刘禅弱智。刘备在川蜀称帝时间不长,川蜀之人多有不服。李严虽托孤重臣,一片忠心,但是毕竟是川蜀之人。刘备最依重的是孔明,孔明是荆襄人氏,不是川蜀人士。

刘备心中明白,自己建立的政杈,要依靠李严等原川蜀大臣们,但是最可依靠的还是荆襄这群老班?。刘备给赵云留私信是表示,刘备虽不在世,但是还有亲兄弟赵云。

所以,托孤大臣中,孔明排第一;表面李严排第二,其实排第三;刘备的四弟赵云排第二。一封私信肯定了赵云的地位,加强了孔明威望,突出了荆襄老班底的重要性,好压制川蜀一帮文臣和名望人士,让孔明安心辅佐刘禅。

表面看刘备这样做,可谓“人之将死,其言亦善;鸟之将亡,其呜亦哀”,实则善用权谋。用一封私信给“四弟”赵云,可以明确荆襄派老班底重于川蜀派本地人。

点赞3、崇左市 网友:嚸嘀夜铯

刘备将儿子和江山都托付给诸葛亮,为何将最后一道遗书留给赵云?

关于这个问题,容我慢慢道来。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关羽驻守荆州,结果荆州丢了;张飞听说二哥关羽死了,带兵出征,路上被士兵杀了。刘备一听两个兄弟死了,也带领大兵,兵发东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



刘备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他刘备感觉自己不久于人世,就让人到成都,召诸葛亮、李严、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到白帝城永安宫来。然后对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人进行一番临终嘱咐。

刘备吩咐诸葛亮:“我自从得到卿家以后,才成帝业,只是后悔当初没有听你的话,才仓促发兵征伐东吴,不曾想遭此大败,我看来不行了,后面的事,只能托付给你。”

诸葛亮赶紧表示:“希望陛下能够养好身体,光复汉室,不负天下黎民所望。”

刘备让刘永和刘理过来,对他们说:“你们要记住,等我死了,你们兄弟三人,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丞相。”然后让刘永和刘理两人拜诸葛亮。

刘备后来又把赵云叫到跟前嘱咐道:“我与你是患难之交,一路走过来的,不想却在此地分别,你是我的故人,希望你能帮我照顾一下我的儿子。”

这是小说《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里,关于刘备临终托孤的描述。原文是这样的:

且说孔明到永安宫,见先主病危,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下。先主传旨,请孔明坐 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 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 面。孔明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天下之望。”------

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吩咐曰:“尔等皆记朕言: 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二王同拜孔明。 二王拜毕。孔明曰:“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先主谓众官曰:“朕 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又嘱赵云曰:“朕 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 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先主又谓众官曰:“卿等众官,朕不 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言毕,驾崩,寿六十三岁。



有人据此便认为,刘备不信任诸葛亮,让赵云这个最信任的武将牵制诸葛亮。

古语说的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刘备作为蜀国之主,不管他心里怎么想,也不可能把宝全压在诸葛亮一个人身上。这是人之常情,说不上信任不信任。诸葛亮再有才华,一个人不可能托起一片天。

赵云身经百战,智勇双全,又是多年跟随左右的大将,刘备当然会另外嘱托一番。这本来就不算什么。当初的很多皇帝临死时都是这么干的,嘱托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有一个词叫:顾命大臣。比如后来的咸丰之顾命八大臣,就是如此。

然而,正史中,刘备托孤,根本就没有赵云什么事。因此,所谓的刘备托孤给赵云,纯属不可能的事。至于说还留了一封遗书,即使是小说《三国演义》里也没有这样的事。这自然就更成为无稽之谈了。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之所以有刘备给赵云最后嘱咐之说,本来就是替古人担忧,故意虚构了这么一个情节,说刘备怕诸葛亮谋反,暗中吩咐赵云一番,让赵云来牵制一下诸葛亮。其实,诸葛亮是什么人,刘备是最清楚的了。更何况,假如诸葛亮真想谋反,赵云一个武将再怎么智勇双全,也是无济于事。

退一万步讲,假如刘备不放心诸葛亮,又何必托孤?而且在《三国志》里,蜀国只有前将军关羽、后将军黄忠、左将军张飞、右将军马超。根本就没有赵云的封号和爵位,所谓五虎上将之说,也是虚构。也就是说,赵云在刘备活着的时候,也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临死的时候,刘备突然想起了赵云,也不能说一点可能性没有。但是如果真是这样,《三国志》里一定会有专门的描述。可见,刘备临死时,见赵云的可能性很小。

综上所述,笔者觉得“刘备将儿子和江山都托付给诸葛亮,为何将最后一道遗书留给赵云?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不知头条小编究竟是从哪里倒腾出来这样的问题的?

头条小编,请你回答。








展开全部

点赞4、孝感市 网友:憎恨上帝

谢谢邀请!刘备把儿子和江山都托付给诸葛亮了,为什么把最后一道遗诏交给赵云?这里面恐怕有三个原因。一是要求赵云把他的儿子保护好,表达对赵云的器重。刘备在对诸葛亮托孤之后,又告诉赵云说,你我患难之交,一路走来,不想在此分别,希望你能帮我照顾我的儿子。赵云是有勇有谋的常胜将军,但不是刘备的结义弟兄,所以从始至终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可以说,一直是刘备的保镖。刘备的言下之意,你一直是我的贴身保镖,现在我快要死了,不需要保护我了,我还有儿子,你还要继续做我儿子的保镖,拜托了。二是要赵云牵制诸葛亮。既然把儿子和江山托付给诸葛亮了,那就应该没有什么事了,最后又托付赵云,诸葛亮还在面前,肯定尴尬,意思是要赵云心中要有数,说明刘备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才,对诸葛亮不是十二分放心的,当面告诉诸葛亮,赵云是有专门的职责、特权的!三是表达对没有重用赵云的歉意。刘备想让赵云明白虽然没有重用,但心里是器重你的,现在 深表歉意!

点赞5、台山市 网友:来份骚鸡

个人感觉有的人说刘备怕诸葛亮后期反叛,所以嘱托赵云保护幼主,如果有人谋反可杀之。这些猜想都不真实,纵观三国历史,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出山辅助,刘备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也不会耍什么计谋,他唯一的优点就是识人,知人善用。

可以说刘备对诸葛亮非常信任,不管是统兵调度,还是国家政策,刘备都是首问诸葛亮,诸葛亮说出来的事情,定下的政策,刘备很是认同,他知道诸葛亮是个谋士,但是他没有反叛之心。说句实话,刚开始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刘备是穷到家了,没人,没钱,没城池。诸葛亮竟然欣然接受,就说明他不是爱财,爱职,爱誉之人,以他的才能辅佐任何人都比刘备强。

诸葛亮治理蜀国可以说是殚尽竭虑,任劳任怨。刘备都真实的看在眼里,后期托孤中,对诸葛亮说幼主无能时,可以代替之。这是刘备对他无比的信任,忠实地话语,并不是试探之意。

最后一道遗书给赵云,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当时是突发事件,兵败如山倒,刘备来不及写什么遗书,倒是口谕应该是有的,然后再写在纸上的。大家都知道刘备和赵云相识算是最早的,最后分开后,赵云从家乡带领几百人来寻旧主刘备,刘备相遇赵云后,也一直很信任赵云,长坂坡赵云为救幼主刘禅,迫从百万雄兵中杀出重围,险些丧命,刘备得知当场摔下幼主,涕泪说,险些损失一员大将,不管说是真是假,刘备这演技不拿奥斯卡都难,瞬间感化了赵云,赵云以后肯定是掏心掏肺辅助。

但是大家都知道,赵云跟随刘备,一直都没有获得重用,只是担任保护刘备,家人的安全,护卫工作,自己的职位也一直不升,而且很少有单独统兵打仗的机会。刘备识人独步天下,他知道赵云有勇有谋,而且胆识过人,之所以没有让他出去统兵作战,是因为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保护自己的人一定要是自己信任的人,只有赵云。

至于白帝托孤,对赵云传达的口谕应该是先好言劝说一番,然后告诉他一直很信任,没有让他出去统兵,是为了保护他,只有赵云是他唯一相信的人,自己不行了,以后一定要对待他一样,对待幼主,事必亲力亲为。而且还告诉他,忠心辅助丞相诸葛亮,你这把好刀,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刘备之所以说这些话,是因为怕赵云有怨言,因为一直以来没有让他有展露的机会,而且赵云又是个好战的人,所以临死前,不管怎样都要见赵云一面,再次说清,再次收买人心,让赵云死心塌地。

点赞6、葫芦岛市 网友:再不见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伐吴失败后退到白帝城。在这里,刘备身体生了重病,他自知生命垂危,便将手下重臣招到白帝城,安排后事。这次对后事的安排,是关系到蜀汉政权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刘备做了细致的安排。他先将江山和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又说出让诸葛亮自取的话,最后又让儿子向诸葛亮跪拜,最终让诸葛亮当众表达了忠心。


在托孤诸葛亮之后,刘备又向众官强调了诸葛亮的权威。在此之后,刘备还专门向赵云嘱咐了一番。他说自己与赵云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他让赵云念及两人的故交,早晚看觑自己的儿子,不要辜负了自己的嘱托。赵云也哭着说,一定效犬马之劳。刘备对赵云的嘱托,十分耐人寻味。他在托孤诸葛亮后,为何又要单独嘱咐赵云呢?

一、刘备托孤诸葛亮是无可替代的选择。

在整个白帝城托孤的过程中,刘备将江山托付给诸葛亮是重中之重。因为在当时的蜀汉政权,唯有诸葛亮还能够主持大局。经过了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失败,蜀汉元气大伤。大批的精兵勇将战死沙场,而且大批的军政人才都丧失了。


且不论在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中损失的近十万精锐之师,这些军队是刘备准备实现《隆中对》战略,多年积攒的两支北伐主力。将领的损失也十分惨重,这些将领中包括有关羽、张飞等名将在内。至于说军政人才的损失就更严重了。荆州之战的失败,偌大的荆州只有廖化一人回归。而在夷陵之战中,由于后路断绝,黄权和他军中的一大批准备接收荆州的人才,都投降了。

这一切使得蜀汉一时间陷入了风雨飘摇之间。刘备只得拖着生病的身体,亲自镇守永安,阻挡东吴的入侵,为蜀汉争取喘息的时间。后方的诸葛亮,也在成都开设军营,训练新军,并忙于镇压叛乱。放眼整个蜀汉争取,唯一能够挑起支撑危局重担的就只剩下诸葛亮一人而已了。


因此,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是无奈之举,他已经没有了其他的选择。他与诸葛亮的关系深厚,自从三顾茅庐之后,他们君臣就一起为了蜀汉政权而奋斗。对于诸葛亮对自己的忠心,刘备还是有信心的。但是,如果刘备一死,诸葛亮对于刘禅的忠心,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刘备并不能完全放心。

这不是刘备的多疑,而是人性的本质。如果刘备所托非人的话,蜀汉政权的前途不堪设想。在曹魏的重臣中,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就诠释了这一点。司马懿是曹魏的四世老臣,经历过三次顾命。他和曹睿的关系最亲密,正是曹睿力排众议,才让他拥有了军权。在曹睿去世的时候,司马懿梦见曹睿的病态,就马不停蹄地赶回与曹睿见了最后一面。


曹睿临死前托孤与司马懿,他如同刘备白帝城托孤一般,让幼子曹芳抱住司马懿的脖颈,嘱咐他要像诸葛亮辅佐刘禅一样辅佐曹芳,司马懿也是满口答应。可是曾几何时,司马懿的誓言未落,他就和曹爽争权,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最终,曹魏的政权落入了司马懿手中,他的后代建立晋朝,替代了曹魏政权。

刘备是一代雄主,他的气魄自然与曹睿不同。但是身在帝王之家,自然以江山为重。他托孤诸葛亮在当时情况下是最佳的选择,但是一旦出现司马懿的情况,也会让他追悔莫及。因此,刘备也留下了一定的后手。


二、刘备请诸葛亮自取的背后。

刘备在托孤诸葛亮的时候,有一个情节让后人称道。那就是刘备在托孤诸葛亮的时候,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远超曹丕十倍,如果刘禅值得扶保,你就扶保,如果他没有能力,不值得扶保,你就自取江山做皇帝。当时的诸葛亮听了这句话,汗流遍体,手足无措,泣拜于地说,我怎么敢不竭尽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直至一死呢。言罢,诸葛亮叩头流血。

有人将这个情节,当作君臣肝胆相照的写照。但是,如果真的是刘备对诸葛亮百分之百的信任,又怎么能够让诸葛亮震惊到了汗流遍体,手足无措。在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忠心之后,还叩头达到了流血的地步。从当时诸葛亮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内心惊惧到了何等的地步。


我们如果对这段情节做一个冷静的分析,就会理解诸葛亮内心的恐惧了。诸葛亮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可谓从鬼门关走过了一遭。刘备的这段话,完全就不符合逻辑,根本就不是一位托孤君主该说的话。

首先,刘备此人看人的眼力极佳,在他的提拔重用下,关羽、张飞、赵云、黄忠脱颖而出,为他出生入死。在托孤前,刘备还对诸葛亮指出了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那么,刘禅这个人的能力如何,刘备哪会不知道。他又何必让诸葛亮去判断刘禅值不值得辅佐,这实际上是要看诸葛亮对刘禅的态度,是不是甘居刘禅之下。


其次,刘备将是否辅佐刘禅,扶保蜀汉江山的选择权交给诸葛亮,其实也是表明自己的态度。那就是蜀汉江山就是刘氏的江山,刘禅的能力再差,也是蜀汉的合法继承人。诸葛亮如果不想扶保蜀汉江山,那就只有走曹丕的道路,篡汉自立。诸葛亮的才能强于曹丕十倍,自然会做得比曹丕强得多。因此,刘备的心底,还是要让蜀汉的江山延续下去。

第三,刘备向诸葛亮暗示,即便他去世,也不会让诸葛亮有替代刘禅的机会。刘备在去世前,明确点名让诸葛亮代替刘禅,就是对诸葛亮的暗示,自己对此已经有所准备。诸葛亮虽然掌握了蜀汉的实权,但是刘备出身草莽,他身边的奇人异士很多,他可以用所有的办法,来保证刘禅的政权延续下去。


我们可以从后来的历史上看到,虽然刘禅号称庸碌的君主,蜀汉却没有出现危害刘禅,谋主害命的事件。刘禅直到投降前的最后一刻,无论形势如何恶劣,依然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刘禅的命令,没有人敢于违抗。从此,我们可以看到,刘备事先留下的严密的制度。

这样,诸葛亮在刘备的面前,立刻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不但用言语明确表态自己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用叩头流血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惶恐的心情。这一切,让刘备在天下人面前得到了诸葛亮的保证,给了诸葛亮以约束。这也使得刘备和诸葛亮君臣达到了双赢,使得蜀汉的未来得到了保证。


三、赵云是刘备的最后的保障。

刘备不但用言语迫使诸葛亮表态,取得了他誓死扶保蜀汉江山的诺言。同时,他也在各个方面做了安排,尽力让蜀汉获得长治久安。因为形势的需要,刘备托孤诸葛亮,创建了以诸葛亮丞相府总揽朝政的模式,也就是诸葛亮的《出师表》里说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但是,刘备并不是将全部的权力都交给了诸葛亮。

比如在刘备临终的任命里,他让诸葛亮主管行政,而将军权交给了李严,让他统中外军事,并率领精兵驻扎永安。这样,刘备就将一支精兵放置在成都以外的地区。李严的这支军队,一方面防备吴军的袭击,一方面还承担着稳定蜀汉政局的责任。如果成都有变故,李严的这支军队就可以勤王应付变乱。


除此之外,刘备对赵云的嘱托就尤为重要起来。可以说,刘备在托孤诸葛亮的同时,也将刘禅托孤给了赵云。这是因为,在举朝上下,刘备最信任的将领就是赵云了。在这些臣子中,赵云是刘备河北创业时的老相识。也是那一批老部下中,活到当时的不多几人。

赵云这个人,自从跟随了刘备之后,就忠心耿耿地为刘备效力,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作为刘备的内卫军首领,在战场上多次挽救了刘备的生命。他忠于自己的值守,在长坂坡之战中,已经脱离险境的他,为了抢救刘备的家小,又重新杀入重围,最终救出了幼主刘禅。


在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郡为立足点后,赵云又担任了桂阳太守。但是,为了压制孙夫人的气焰,刘备又让赵云执掌内事。由于没有太多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机会,使得赵云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只封了个杂号将军。但是,赵云依然毫无怨言,始终跟随在刘备左右。

因此,在安排好朝廷的事务后,刘备又再次将刘禅托孤给了赵云。让他念在两人多年故交的份上,早晚看觑自己的儿子,还强调不要辜负了自己的重托。我们可以看到,刘备托孤赵云与托孤诸葛亮之间的区别。这才是真正的对赵云的信任,也是把赵云作为了保卫刘禅的最后依靠。


我们知道,赵云是内卫将军出身。他本身是公孙瓒手下的骑兵将军,在加入刘备阵营后,就成为了刘备的内卫首领。在袁绍军中,赵云就能够为刘备招募数百壮士,保卫刘备的安全。尤其是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么一支人数不少的卫队,竟然不被袁绍的部下所知。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赵云的能力,以及这支卫队的性质。

后来有人将这支卫队作为了刘备最精锐的白毦军的前身。不管是否属实,我们可以知道,刘禅的安全就是由赵云和他的部下负责的。如果由此推断,整个蜀汉政权中群臣的身后,都有赵云和他部下的影子。正是在赵云和他的部下的保护下,才保证了刘禅的安全。有了赵云,其他人不敢对刘禅的皇位有非分之想,这才是刘备托孤赵云的根本原因。


结语: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是为了将蜀汉政权延续下去。当时蜀汉接连遭受挫败,刘备一死,只有诸葛亮能够挽救危局。因此,刘备托孤诸葛亮,是关系到蜀汉生死存亡的大事。在这次托孤中,刘备说出了让诸葛亮自取的话,使得诸葛亮惊惧万分。

不过,刘备在将政权托付给诸葛亮的同时,他还将刘禅的安危托付给了赵云。这是因为赵云是刘备最信任的将领。再加上赵云是内卫出身,负责保卫刘备和他家人的安全。可以说,刘备对赵云的托孤,是蜀汉政权和刘禅的最后保障。在赵云和他的部下努力下,完成了刘备的重托。直到蜀汉灭亡,蜀汉内部没有发生过叛乱,也没有人对资质平庸的刘禅产生过不臣之心。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点赞7、阿拉善盟 网友:独家占有

夷陵大败之后,刘备心力憔悴,又气又急,不久病重,眼看不久于人世了。

刘备自知时日无多,赶紧命人前往成都,招来了李严、孔明、赵云等人,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刘永和刘理。


当时,刘禅并没有来。因为刘备担心刘禅来了,成都无人管理,有人趁机作乱。

几天之后,孔明等人进了永安宫,见到了刘备,只见刘备气若游丝,面色蜡黄。

刘备见孔明来了,挣扎着坐起身来,孔明赶紧上去扶着刘备,刘备示意孔明坐在床边,孔明坐了上去,刘备摸着孔明的后背,对他说了一番肺腑之言。

这时,刘备瞥见了马谡,刘备让马谡先退出去,之后问孔明,马谡怎么样?

孔明把马谡一个劲地猛夸,谁知刘备突然打断了孔明,来了这么一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切记,切记!”

孔明点了点头,但内心颇不以为然。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挥泪斩马谡了。


接着,刘备有说了掏心窝子的话,“孔明老弟,你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刘禅,能辅则辅,不能辅,你就代替他做成都之主。”

孔明一听,吓得汗流浃背,魂不附体,赶紧跪倒磕头,一连磕了几十个,头磕出血来了,边磕边说,“臣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见孔明如此,心中有了些许安慰。

好在孔明反应的够快,倘若孔明当时有稍许犹豫,或者稍许要接受的样子,那么,孔明会血溅当场。因为刀斧手就埋伏在大帐后面。

后来,刘备又叫过来赵云,对赵云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刘备的言外之意是,要是有人阴谋夺取刘禅的皇帝之位,你去灭了他!


这个“有人”可以指任何人,当然也可以指孔明,刘备等于当着大臣的面,给了赵云一把尚方宝剑,不管是谁,只要觊觎皇帝之位,赵云都可以杀了他。

说到底,孔明虽然表了忠心,但刘备仍然不够放心,所以才当着孔明面,又对赵云说了那样一番话。

点赞8、永城市 网友:嘎啦嘎啦

刘备去世前,将儿子和江山托付给诸葛亮,给赵云一道遗书是子虚乌有的事。

公元222年6月,刘备在猇(xiao)亭彝陵地区被东吴陆逊打败,损失惨重,刘备逃回白帝城,让赵云带兵守住阵地。刘备后悔没有听诸葛亮的话,匆忙用兵,吃了败仗,更气愤的是没有为关羽报仇雪恨,刘备一直耿耿于怀,终日郁郁寡欢。

一直到223年4月,刘备已卧床不起,想起死去的关羽和张飞,就哭个不停。眼睛因此也看不清东西,病越来越重。一天晚上,忽然看见关羽和张飞站在床前。对他说:我们都是讲信义的人,蒙玉帝敕命成神,咱们兄弟三人相聚的日子不远了。刘备惊醒后,方知是梦。长叹一声:我也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随即,令人快马加鞭让诸葛亮带着两个儿子刘永和刘理从成都赶过来。

诸葛亮见到刘备,哭拜于地。刘备让人扶起诸葛亮,对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负,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王。”诸葛亮听完刘备的话,汗流遍体,再次哭拜于地说:“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说完,诸葛亮再次给刘备磕头谢恩,直磕的额头流血不止。

刘备自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如鱼得水,食则同桌,寝则同榻。刘备最信任的人是诸葛亮和法正,最亲近的人自然是关羽和张飞。此时此刻,只有诸葛亮一个人还活着,诸葛亮雄才伟略兼鞠躬尽瘁的品行,刘备最放心的只有托付给诸葛亮,所以,不可能有给赵云遗书的说法。

刘备托付完诸葛亮,又对赵云嘱咐道:“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与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赵云哭拜道:“臣敢不效犬马之劳!”从两人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刘备在命令,而赵云是在执行。反观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是真心地托付,用商量的语气交代后事。这就可以看出两人在刘备心中不同的地位。

赵云只能算是刘备的高级护卫,刘备对赵云宠爱有加,但并不予以重用,赵云向来是单枪独马,群臣似乎没有人向着他。拿下成都的时候,刘备问要不要封地,众大臣纷纷默许,但赵云坚持反对,虽得到刘备褒奖但却得罪了许多大臣。五虎上将中,关张各成一派,马超自有以前西凉的将士拥护他,黄忠也有以前韩玄旧部,而赵子龙虽贵为五虎上将却不受重用。刘备给赵云遗书用来牵制诸葛亮的说法也不攻自破。

诸葛亮高风亮节,至死尽忠,与曹操、司马懿等有本质的区别。刘备把江山后代托付给诸葛亮是完全放心的。诸葛亮有篡位的能力和实力,但就是没有篡位的行动。即便刘备为了防备诸葛亮篡权真给赵云一封遗书,那么仅凭赵云又奈诸葛亮何?赵云完全没有实力去阻止诸葛亮篡权夺位。作为政治家的刘备不会多此一举。

点赞9、烟台市 网友:把权天下

白帝城托孤,是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之间最后的对话,一如三顾茅庐最初的隆中对,展现了草莽匡扶汉室的肝胆相照,义薄云天那样,最后的托孤,体现了君臣相濡以沫的深厚情谊。

刘备说:"孔明啊,我走后,禅儿就交给你了,可以善任的话你就帮助他。不能善任的,你就自行决断"。

诸葛闻之,当即跪下而泣:"我承蒙主公知遇之恩,报答犹未不及,今后当竭尽全力辅佐少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也老泪纵横,将刘禅的手送至诸葛:"禅儿,今后你要尊贤相为相父"。

刘禅扑地而拜"相父,刘禅有礼了"。左右文武大臣皆感动落泪。

最后刘备宣赵云上前。对禅儿说:"云叔当年从死人堆里将你救出,又将你从江中拦截下,他是你的定海神针,要恭敬有加,切记切记。"然后握着赵云说"子龙,拜托了"。

赵云站起,双手打揖,大声地说:"主公放心,赵子龙为少帝肝脑涂地丶万死不辞!

刘备才露出最后的微笑,安然而去。

诸葛亮和赵云率文武百官,目送刘禅穿戴了龙袍,在山呼万岁声中,坐上了龙椅宝座。蜀汉开启了四十一年的刘禅岁月。

点赞10、通化市 网友:安小曦

在历史上,刘备最后一道诏书并不是给赵云的,而是给刘禅的,此前也没有留下什么遗书给赵云,起码史书上并无相关记载。这个说法应该是出自《三国演义》,不过那是刘备最后的遗言,并不是以书信的形式留给赵云的。《三国演义》中赵云在蜀汉的地位十分重要,堪称是刘备没结拜的“四弟”,也是当时蜀汉最强战力。刘备既是在表达自己对兄弟的不舍,也是要嘱咐赵云在自己死后继续保卫蜀汉、护卫刘禅。

在历史上,刘备只将刘禅托孤给了诸葛亮、李严二人,其中李严还被明确定位为诸葛亮的副手,在辅政工作中并不起主导作用。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李严在当时则是蜀汉的尚书令,是帮助刘备处理政务的近臣,刘备将蜀汉政治托付给二人合情合理。

彼时赵云只是一名将军,尽管有着较高的资历,但确实并不在政治核心之中,托孤给他就显得不伦不类了,所以赵云一开始就不被刘备所考虑。其实很多人有一种误区,认为《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在蜀汉政治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并不是。

将军说到底也只是带兵打仗的人,但一个政权运行最重要的地方在于政治治理,并不在打仗。所以包括赵云在内很多将军即便打仗打得再好,也很难保证一定能够左右政局,成为政坛的重要角色。

至于《三国演义》中,刘备之所以还要在临终前对赵云说这番话,并不是因为猜忌诸葛亮,也不是为了让赵云与诸葛亮相制衡。这种想法未免有些太过于厚黑了,《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对诸葛亮显然是充分信任的。所以刘备的这段遗言没有必要作厚黑角度的解读,恐怕更多的是英雄迟暮之际向跟随自己多年的元从表达自己的情绪罢了。

而且刘备也预感到了蜀汉在自己死后必然会面临动荡,局势会非常危险。虽然诸葛亮才智殊绝于人,但刘备难免有些不放心。赵云则是蜀汉的战力巅峰,所以刘备才希望赵云在自己死后能尽心尽力保全自己的儿子。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作过多解读。事实上赵云确实值得托付,虽然他没有帮诸葛亮荡定天下,但也建立了不少功勋。赵云作为刘禅的“四叔”是非常合格的。

点赞11、沧州市 网友:寻寻幂幂

说到底,还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刘备还没有大气到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免费送给诸葛亮的程度。

白帝城托孤,刘备说如果刘婵不行,诸葛亮你就当,这句话居然能传出去,就说明刘备托孤的时候周边有人,任何人听到这话都不会说好的,除非他是傻X。所以人都会想诸葛亮一样,说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类似的话的,至于会不会像司马懿这么不厚道,那就是后话了,如果诸葛亮说个回字,据说,当时外面有伏兵,如果真的有伏兵,这些伏兵是干什么的,你们可以猜一猜。

其实,古代皇帝老子死了,如果觉得自己不够成熟,都会给自己的娃找俩自己觉得可靠有能力的人去辅佐自己的娃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他这不是为了大臣,而是为了自己的娃。

比如曹操死的时候就留给了曹丕四个托孤大臣,当时的司马懿在朝庭还没有那么牛,丫的只可惜这个家伙太能熬了,熬死了一个有一个的皇帝和大臣,直到最后门生故吏满天下,到处都是自己的晚辈了。

再说刘备,刘备归西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把所有的都交给了诸葛亮,他当时把兵权其实是交给了李严,并没有把兵权交给诸葛亮就是防备他的。

刘备之所以给赵云留信,也是为了自己的娃子,至于内容,是觉得不会传出来的,但是你们可以猜猜。

点赞12、北流市 网友:冷眸づ

所谓的刘备托孤时给赵云留了一封遗书,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下面我们来说说,为什么刘备不可能给赵云留遗书?

赵云是阿斗的救命恩人,也是刘备旗下的主要战将,但是,刘备对赵云似乎很不够意思。

为什么说刘备对赵云不够意思呢?

因为刘备称帝之后,封了四个大将,这四个大将里竟然是没有赵云的。

当时刘备封的四个大将分别是,关羽、张飞、黄忠、马超。

三国演义里所谓的五虎上将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

历史上赵云在刘备的旗下,一直都是一个杂牌将军,正是因为刘备没有给赵云封将,所以说赵云在刘备的心里其实是不那么重要的。

刘备为什么不重视赵云呢?

原因是赵云和刘备的政见不和,在赵云看来,天下敌人只有曹操一个。

孙权是蜀国要结盟的对象,蜀国是不能和东吴开战的。但是,刘备可不这样想,刘备想的是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不管是曹操还是孙权都照样照打不误。

大家要知道刘备之所以死,就是因为和东吴的陆逊打了一个夷陵之战,结果刘备战败了。

不但战败了而且小命也丢了,当他走到白帝城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

他就把诸葛亮给叫来托孤了。

刘备先是让刘禅认诸葛亮为义父,并嘱咐刘禅朝中事无巨细,全部都托付给诸葛亮来处理。

并且刘备还对诸葛亮说,若是我这个儿子可以治理国家,你就辅佐他,不可以的话,你就取而代之就行了。

这些当然不是真心话了,诸葛亮听刘备这样说,他只能在刘备病榻前表忠心了。说自己会拼尽全力辅佐后主刘禅的。

把正事交代完之后,刘备还问诸葛亮,你觉得马谡这个人怎么样?

刘备说马谡是个人才,曾经他还向马谡讨论过兵法,所以马谡这个人是可以托付重任的。

刘备劝诫诸葛亮,马谡这个人千万不可大用,你当记住。

当然这个劝诫很有必要,可惜的是诸葛亮没有听,以至于后来他用了马谡,丢了街亭。

正史上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没有召见赵云的。

之所以有刘备给赵云留遗书之说,是因为刘备怕诸葛亮谋反,用赵云来牵制诸葛亮。

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诸葛亮是什么人,刘备恐怕是最清楚的。

以诸葛亮之才,诸葛亮若是想谋反,一个赵云能摆平诸葛亮吗?

既然摆平不了,留那封无关紧要的遗书又有何用?

再说了诸葛亮怎么可能会谋反呢?

若是刘备看出诸葛亮哪怕是有一丝的谋反心思,他也不会把托孤之事交给诸葛亮的。

您说呢?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