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之战,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怒放火,徐晃为何狼狈逃走?
王平是个非常优秀的将才。
王平这个人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很精通军事地理,有自己的一套战术,在蜀汉后期,也是一方柱石,国家栋梁。
王平的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在蜀汉阵营中,也能排到前十,低于五虎将、李严、魏延、姜维,与马岱、关兴、张苞相近,而高于廖化、张嶷、吴班等人。
在《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中,王平曾经与魏军猛将张郃有过交锋,体现了不凡的战斗力。
回目: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诸葛亮命马谡去守街亭,以王平为副将。到达街亭后,马谡不听王平劝阻,执意将大军驻扎在山上,王平只得另率一军驻扎在外。
张郃率兵来到,围住了山坡,截断马谡汲水之道。王平引军杀来救援,正遇到张郃,两将交锋,“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
能与魏军猛将张郃大战“数十余合”
方才败走,王平的武艺还是相当不错的。
王平这个人,他原本是益州巴西郡的宕渠人。
宕渠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就是张飞与张郃大战的地方,张飞在这里利用地形之利,将张郃的军队封锁于狭道,首尾不能相顾,张郃大败,见势不妙,就弃下大军,率几名亲随逃之夭夭。
王平的家族是宕渠当地汉化的少数民族賨人,后来随着七姓夷王朴胡和賨邑侯杜濩内迁依附于曹操麾下,做了一名“假校尉”。
王平后来归降刘备,也是水到渠成,早有预谋。
刘备与曹操为了争夺汉中,双方发动大战,在汉水一带僵持不下。曹操命令徐晃率兵到汉水以西去阻挡刘备大军,王平看到机会来了,特自告奋勇,请命随徐晃出战:“某深知地理,愿助徐将军同去破蜀。”
为什么王平想投附于刘备呢?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他本来就是宕渠的賨人,当宕渠归属于刘备治下后,王平家族中很多亲人也加入到刘备的军中。两军交锋之际,在曹操麾下的王平与蜀军作战时就比较尴尬了,他有时在阵上大喝一声“来将通名!”,对面却答道“平儿,我是你舅舅啊!”
将如此,兵亦然,双方部下的士兵们互相看看,往往发现对面那个持盾拿刀的敌人就是邻居家的何二狗或者王铁蛋。以前还曾经一同上树掏过鸟窝,下水摸过泥鳅。
这要是再刀兵相向,实在是下不去手。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这仗没法打了,王平就有投降刘备的打算。
如果曹军能占优势,将来收复巴西宕渠,王平也还能接受,但徐晃打算率兵渡过汉水,要搞个背水列阵,“致之死地而后生”。王平觉得希望完全破灭了,他无法接受自己和部下这群家乡人在这次战役中逃无可逃,全部被歼灭。所以王平拒绝随徐晃的大军行动。
徐晃果然被赵云和黄忠夹攻击败。败回后又责怪王平不救,而王平迅速发动兵变,也说明他和部下早有预谋。
此时的徐晃主力已经被赵云和黄忠歼灭得所剩无几,无力应对王平的攻击。而若论武艺,王平虽然不是他的对手,但也并不弱,徐晃想速胜也决无可能,所以只好仓皇逃走。
王平归顺刘备后,还是颇受重用的,刘备很高兴:“孤得王子均,取汉中无疑矣”,任命精通汉中地形的王平为偏将军,领向导使。
无论在刘备麾下,还是在诸葛亮和姜维主持大军时代,王平始终都受到重用。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徐晃也是一代名将,结果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王平原本是徐晃的部下,在汉中之战前跟随徐晃对抗刘备。
作为常胜将军的徐晃瞧不起农民出身的部下王平,非但不采纳他的计策,还把打了败仗的责任推给王平。王平在一怒之下,这才点火烧营,投靠刘备去了。
徐晃在白天才吃了一场败仗,晚上又担心王平会带刘备的军队来攻打自己,所以狼狈地逃走了,这就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徐晃兵败汉水的情节。
徐晃原本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与张辽、张郃、乐进、于禁齐名。而这个王平是什么人呢?
王平,字子均,是东汉、三国时代的益州巴西郡宕渠县人。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王平曾多次出场,并建议马谡不要在山上屯兵,结果马谡不听,反而被名将张郃打得大败,丢了街亭,被诸葛亮斩首。
其实,这个王平原本是徐晃的部将,在汉中之战时才投靠的刘备集团的。
实话实说,要论资历、论能力,王平都远远比不过名将徐晃。可是性格狭隘的徐晃偏偏得罪了自己的部下王平,结果被王平一把火烧了营帐。
当年汉中之战时,曹操命大将徐晃为先锋。熟知汉中地形的巴西郡人王平,作为副将跟随徐晃进兵。也不知道名将徐晃是因为自己一生打仗胜利太多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是真的看不起王平这个人。
面对赵云和黄忠,徐晃想要效仿韩信背水一战,便下令士兵背水列阵。可是王平却认为这是自寻死路,多次劝谏徐晃改变战术。结果,孤注一掷的徐晃让王平镇守大营,自己带兵去攻杀赵云和黄忠的军队,结果被打得大败。曹军的士兵退入汉水,被淹死无数,徐晃狼狈逃回大营。
回到曹营之后,徐晃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却指责部将王平在大营里见死不救,多次要拔刀斩杀王平,被部下给劝住了。王平心里也气不过,担心哪天一不注意就被徐晃找借口杀了,就偷偷在半夜里朝曹军的营寨中放了一把火,把粮草烧了,然后带着士兵投奔刘备去了。这下好了,徐晃所在的曹营军心大乱,担心刘备率军来攻,只好狼狈逃走。
事实证明,徐晃虽然是一代名将,但是在对待王平的问题上犯了致命的错误,不能宽以待人。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而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徐晃将军偏偏就在这个问题上翻了一次船。
“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怒放火”一说出现在三国演义,而在历史中,王平是随曹操出征汉中,在被刘备击败后,王平直接投降于刘备。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宕渠,也就是后来张飞和张郃对战的地方。在公元215年,迫于曹操势大,巴西郡七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等率众来依附曹操。正是因为朴胡等人转投曹操,使得汉中张鲁的统治也受到了威胁。
在公元219年,曹魏名将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于定军山,为了给夏侯渊报仇,也为了拿下汉中,曹操亲率大军来袭。听闻曹操率军来袭,刚拿下益州不久的刘备也十分着急。毕竟,益州虽然沃野千里,是高祖刘邦的龙兴之地,但是因为蜀道难,其也有一定的封闭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中作为益州的“咽喉之地”,刘备势力就急需把汉中控制在手中。所以,刘备大军和曹操大军很快就打响了汉中之战。
在北山之战中,赵云和黄忠在前面吸引曹军,刘封和孟达则从米仓山突袭北山。在措不及防之下,曹操在北山的粮草被刘封等人烧毁,前军也被赵云杀败。无奈之下,曹操只能退回南郑。但是,对于失败,曹操并不甘心。于是,曹操派遣徐晃等从斜谷小路出发,准备夺取汉水。
王平当时因为熟悉汉中地理,又精通当地的方言,就被曹操任命为徐晃的副将,以作向导。到达汉水之后,徐晃急忙令前军渡水列阵,想以马军来破蜀军。但是,熟悉汉中地理的王平却不同意,他知道汉水虽然不湍急,但是大军在汉水前列阵的话,如果被蜀军击破的话,那撤退时必将会自乱阵脚,对己方不利。
但可惜的是,徐晃不听王平之言,认为大军列于汉水前能够背水为阵,置之死地而后生,很大程度上的激发士卒的斗气。王平听后还想劝,但徐晃却不听,直接下令搭起浮桥过河。不久,赵云和黄忠率蜀军赶到汉水。面对徐晃的搦战,赵云和黄忠都选择不出战。
所谓一而再,再而衰。看到蜀军不应战,徐晃等魏军的气势逐渐低迷。就在徐晃准备回军的时候,赵云和黄忠抓住战机,直接对徐晃的大营发起冲锋。面对赵云和黄忠的两面夹击,魏军大败,军士被逼入汉水,徐晃死战才得以逃脱。
徐晃回到后,就对王平一阵质问,认为王平没有不率步军相救,才导致他有此大败。而对此,王平却解释说,若是他也率步军前去驰援的话,那此处的营寨也会被蜀军夺去,那曹操奇袭汉水的计划就会泡汤了。
但可惜的是,正打了一场败仗的徐晃,并不听取王平的意见,反而是对王平进一步的排挤,把败仗的罪魁祸首推给了王平。而且,在火冒三丈之下,徐晃更是想杀掉王平。
最后,因为左右的劝阻,徐晃才没有杀掉王平。但是,这个时候的王平,已经有了反意,想要投奔刘备。于是,在当天夜里,王平率领自己的本部军在营中放起大火。徐晃白天已经被蜀军打败,所率的军队也损伤严重。
夜里再受到王平的大火,徐晃自然是胆战心惊,害怕赵云和黄忠趁着魏军大乱的时候,突然来袭。在这样的情况下,徐晃只能弃营而走。
王平渡汉水来投赵云后,被赵云引荐给刘备。刘备看其熟悉汉中地理,便升迁为牙门将。后来,王平深得诸葛亮的器重,跟随诸葛亮南征孟获,以及北伐曹魏,成为无当飞军的统帅,升迁为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为蜀汉“平安三侯之一”。
历史上真实的王平也如同小说《三国演义》中一样,原为曹操手下的一名普通将领,最后在汉中之战中投降刘备。至于王平是否如同《演义》中描述的一般,是与徐晃发生矛盾,才被迫投降刘备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题主所问的故事仅记录在《三国演义》之中。在《演义》中王平首次出场已经到了小说的第七十一回,黄忠在定军山斩了夏侯渊之后,亲统二十万大军,令徐晃作先锋,来定军山与夏侯渊报仇。黄忠、赵云据守汉水,曹操命先锋徐晃前往决战,这是王平自荐熟知地理,愿助徐晃;曹操大喜,遂命王平为副先锋,相助徐晃。徐晃、王平引军至汉水,徐晃打算学习昔日韩信将部队渡过汉水,背水作战。遭到王平反对,徐晃不听,引军搭起浮桥,渡过汉水扎营。
然后,黄忠、赵云各引一军据守寨栅,徐晃无论如何挑战不出;直到日暮,徐晃兵疲,欲退之际,赵云、黄忠率军两路夹攻,徐晃大败。败军而回的徐晃见到王平后,责骂王平率军不援,王平据理力争,徐晃大怒,欲杀王平。王平当夜引本部军就营中放起火来,曹兵大乱,徐晃弃营而走。王平渡汉水来投赵云,刘备见到熟知汉水地理的王平后,非常高兴,封为偏将军,领向导使。
那么,诚如题主所问,徐晃为何狼狈逃走。很简单。
首先,徐晃自信满满,打算效仿汉代韩信来个背水作战,置死地而后生;结果被赵云、黄忠抓住战机,大败而归,击破了徐晃的自信心。
其次,徐晃责怪王平,其实是为自己刨去兵败脸上的火而已;结果王平不给面子,徐晃估计通过杀王平来吓唬;到最后,王平没有吓唬住,直接放一把火反了,反而把徐晃吓住了。
历史上王平归顺刘备时并没有和徐晃发生什么瓜葛,所以这个问题按照演义来回答吧。王平造反时徐晃刚刚吃了败仗,正是惊弓之鸟,自然狼狈逃走。
刘备和曹操的汉中之战爆发以后,曹操屡战不利,先是张郃攻击巴西被张飞击败,杀了一个全军覆没。然后黄忠又夺取了天荡山、定军山,斩杀了夏侯渊。接着黄忠、赵云又在汉水大捷,曹军被击败以后自相践踏,落水死者不计其数,蜀军缴获粮草军器无数。
曹操不甘心失败,重新调大军从斜谷进军来取汉水。他命徐晃为先锋,而王平因为是巴西宕渠人,熟知汉中地理,因此主动请战。曹操于是命他为副先锋和徐晃同去。
徐晃到汉水以后发现蜀军在汉水以西下营,决定渡河攻击。王平认为渡河背水而战万一失败难以退回,加以劝阻。徐晃不听,下令搭起浮桥,留下王平率步兵留守,自己率起兵过河攻击蜀军。
结果徐晃果然被赵云、黄忠击败,曹军被逼入汉水中淹死者无数。徐晃奋力死战才得以逃脱。徐晃回营以后责骂王平不来救援,王平则认为自己死守营寨才避免了权限崩溃,此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徐晃不听自己劝说。
徐晃大怒,要杀王平。但是奇怪的是却并没有真的杀了王平。王平半夜率本部人马在寨中放火,徐晃大败逃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王平造反是在徐晃吃了败仗以后。此时曹军士气低落,军心不稳,徐晃也因为战败心绪不宁。这也可以从徐晃想杀王平却最终没有杀了对方可以看出来,徐晃此时做事已经根本不像一个杀伐果断的统帅。
王平率本部人马放火时,已经是惊弓之鸟的曹军首先乱了起来,徐晃不明情况,手下兵马又先乱了起来,担心赵云、黄忠趁机来攻,自然也是不敢恋战,选择逃走也就很正常了。
都知道昔日韩信背水一战破赵国,很少有人知道徐晃在汉水之战也曾效仿韩信背水一战,但结局却是徐晃战败,徐晃毕竟不是韩信,他的对手赵云、黄忠也不是陈馀。
在汉水首战曹操失利,成就子龙一生是胆后,曹操派出徐晃为前锋,攻打汉水西侧的蜀军赵云、黄忠部,当时的王平在也在曹操手下当牙门将军,听说曹操派大将徐晃出战,由于王平是益州巴西郡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因此自告奋勇与徐晃一起出战。
于是曹操任命王平为副先锋,作为徐晃的副手出战。徐晃和王平来到汉水,徐晃就准备下令让士兵渡过汉水,背水列阵,效仿当年韩信破赵的背水一战,徐晃想当韩信,但赵云和黄忠可不是陈馀,况且徐晃也没有真正研究透韩信的背水一战。
韩信不是简单的背水列阵,同时还有一系列的其它策略,比如安排伏兵拔除赵军营寨旗帜,比如算准了对手会中计,现在徐晃在不合适的时候准备背水列阵,一旁的王平就看出来这样不行,于是劝谏徐晃。
王平对徐晃说:当年韩信是判断了对手无谋,才用这样的策略,现在我们的对手是赵云和黄忠,他们可不是有勇无谋之人。
可是徐晃不听劝,仍然执意要渡河作战,让王平率步兵驻守,自已带领骑兵架浮桥渡河,背着汉水列阵,准备应战蜀军。
当徐晃在摆鼓应战时,赵云和黄忠拒不出战,等到徐晃师老兵疲之时,赵云和黄忠各率领一支军队进攻,而徐晃部下却只射箭,同时开始退却,赵云和黄忠率军杀入敌阵,曹军无法抵挡,徐晃大败,拼了命杀出一条血路,逃到汉水对岸。
徐晃回营后,开始责备王平:为什么不带领军队来救援?
王平说:我如果来救援,则我们的营寨就保不住,当初我就劝过你不要渡河作战,你不听,才导致大败,现在怎么能怪我呢?徐晃本来战败就一肚子气,现在一听王平这么说,大怒,就想杀王平,王平就赶紧退下去了。
王平下去后,总觉得不对劲,这在曹营没法混了,指不定哪天徐晃就会灭了自已,因此打定主意,想投靠到刘备那边去,毕竟自已是益州人,投靠过去,就可以回到家乡了,因此王平在当天晚上,带领自已的本部兵马在徐晃的营中放火,趁乱乘机渡过汉水,投靠刘备去了。
而徐晃在晚上看到营寨起火,搞不清楚状况,以为是蜀军杀过来了,白天刚刚战败,这晚上蜀军就杀过来了,徐晃一害怕,就带领手下弃营而走。
当时徐晃是曹操大军的前锋,与蜀军隔着汉水对峙,与蜀军离得很近,又是前线,现在营寨着火了,又是在晚上,又怕蜀军偷袭,不逃走难道还要在原地坚守吗?营寨都烧没了,住的地方都没有,也没有防御设施,如鹿角什么的,无法坚守,只得弃营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