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营里最难忘一道菜是什么?
我是91年入伍的兵,对军营生活感触颇多,至于军队伙食更是回味尤深,今儿跟大家聊聊我钟爱的军营美食。
29年前,我从山东当兵,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到达闽南,晕头转向的又换乘大解放来到了绿树翠竹环绕的部队,开始我在野战部队宝贵的军营生活。山东兵说普通话和适应南方饮食是两道不小的关,但对于我来说居然一点都没问题。
1、一顿饭吃19个馒头
野战部队军事训练紧张严格,运动量特别大,所以我们这群不到二十岁的大小伙子饭量都挺吓人的。难得每天可以吃一次馒头,闽南的刀切馒头有鸡蛋大小,加上我在连队是负重较大的机枪手,所以一次能吃15、16个馒头,甚至有一次班长还从他的盘子里又夹给我3个,也瞬间都吃了。现在,我一顿饭最多也就吃两个了,唉。
2、最尴尬的一道“好料”
当年部队伙食标准很低,能吃点肉就已经是很满足的“好料”了。因为经常吃米饭,所以带肉汤儿的菜都特受欢迎。记得当时特别爱吃猪棒骨炖黄豆,碎骨头没几块,肉就更少了,主要是大家爱吃酱油肉汤和着炖黄豆来拌饭,结果都半夜了宿舍里还屁声不断,大冬天也必须开窗睡觉。
3、最难吃的菜却成了我的最爱
当年到了福建之后才人生第一次吃苦瓜,大多数人都不爱吃,我也受不了。但是,炊事班为了让大家接受,居然舍得用肉片来炒苦瓜,结果还是有不少兵们捏着嗓子不吃。我为了快速恢复体能,把战友们不吃的肉片炒苦瓜都夹到自己饭盒里,拌了冒尖的一铝饭盒米饭强忍着吃了,后来居然还喜欢上这一口。
4、苦了吧唧的“土豆丝”
刚到连队有个比较特殊的菜,因为生平第一次吃,还以为是炒土豆丝呢,结果发现又苦又涩,居然是用粗大的毛竹笋切丝炒的。据卫生所的军医说,这种毛竹被以前的山东老兵们按照种山东大葱的方法来“种植”,在每一个竹丛下面都培起高高的土堆,结果挖出来粗壮的毛竹笋超过半米长了还很嫩,就是特别苦涩。后来学了营养才知道,竹笋是草酸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必须切丝之后清洗浸泡,然后彻底焯水再冲洗,反正这玩意儿也没什么怕损失的维生素,主要就是膳食纤维和一点矿物质。
5、连队菜地大丰收,却让我们吃了半个月的瓜
在野战部队时,很多菜都是兵们自己种的。前几年又回去看望老部队,才觉得竹林和高大的桉树掩映下的大片菜地和宽阔鱼塘居然那么美,白雾缭绕的鱼塘上不时飞过成群的白鹭和忽闪而过的翠鸟。连队的伙食也比当年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国家强大了,士兵的伙食标准也高了,真为小伙子们高兴!
那时候每天紧张的训练回来,休息半小时之后就挽着裤腿,挑着扁担下菜地搞生产。记得有一次西葫芦大丰收,我们一个班就摘了1000多斤,害的大家半个月天天吃那玩意儿!
6、自己养的鱼,吃的倍儿仔细
那时,每个连队都有鱼塘,我们自己养了草鱼、鲢鱼和罗非鱼,草鱼和鲢鱼是年底才打捞的,只有罗非鱼每个月会吃一次,基本上都是二三两的小鱼,每人一条红烧了吃,那简直是盛宴,大家恨不得把鱼刺都砸吧的精光。
后来虽然当了营养师,天南海北的美食也吃的数不清,但即使是最普通的盒饭依然会吃的津津有味,一点都不浪费,想来也是因为有了艰苦生活的历练吧,不浪费食物,尊重厨师的辛苦工作是咱们的本分。
军旅生涯给了我一生美好的经历,至今还意犹未尽舍不的远离。说句心里话,年轻人到部队去锻炼锻炼,真的会有太多的收获。这种锻炼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还有意志的磨练和三观的修炼。
注:各种原因所限,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与原部队无关。
我是一九八一年十月份入伍的,一九八五年十月份退伍,服役于渤海前哨一个仅有2,537平方公里的小海岛上,一到冬季,经常刮风数日,供给军船进不来,只有天天顿顿吃大白菜。
大白菜炖一锅得了,炊事班也是花样百出,不行,非要整出三菜一汤,即白菜根部切片用酱油腌好一个菜,白菜中部炒猪肉(肉也很少),白菜上部放鸡蛋做汤,剩下那个菜就是我终生难忘的一道菜了,就是:白菜下部切成条状,炒的半生不熟的,放上不少的醋,学名叫‘醋溜白菜邦’,那道名菜我是一囗不吃,因为太酸,不敢吃。
到了夏天生活就好了,因为连队自己也能种菜,加上风少,供给船经常进岛送菜,再者我们连是通信连队,训练强度少,消耗体力小,吃饭少,所以就比兄弟连队生活好了。
三十五年了,回想部队的紧张而活泼的生活环境,我还是想吃上一口原来不想吃的醋溜白菜,因为我爱我的军旅生活,也爱我的第二个故乡——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北隍城岛乡山前村。
童年时我们家住在部队大院,住的是一排五家的平房,屋后面是一条马路,越过马路就是一片部队的菜地。那个时代部队备战备荒为人民,大搞生产。团以上单位有农场,营以下单位在大院里有菜地和猪圈。每到春天战士们就开始在田里忙碌起来,翻地、晒土、施肥、播种、育苗、浇水,一段时间后嫩绿的菜苗就破土而出,一片生机盎然。夏天,西红柿、茄子、辣椒压弯了枝条,大雨过后癞蛤蟆的叫声此起彼伏,夜里伴我入眠。我曾亲眼看见一个战士在田里抓到一只硕大的癞蛤蟆后,助跑两步,迅速右脚蹬地、送胯转体、挥臂,做出了一个标准的手榴弹投掷动作,嗖得将癞蛤蟆扔了出去。只见癞蛤蟆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消失在了菜地的尽头。我不知道那只癞蛤蟆的结局是死是活,但它自由飞翔的那一刻,一定认为自己今天能吃上天鹅肉了!一到秋天,秋虫声声,这里就成了我们捉蛐蛐的乐园。初冬,蔬菜都采摘的差不多了,我们就开始在茄子丛中玩捉迷藏。大雪降临时皑皑一片,我们便奔向菜地打起雪仗来。
??????? 一开始连队对菜地管理没那么严,我们上学、放学时都喜欢穿过菜地,饿了、渴了就随手摘个西红柿、茄子什么的,用衣服擦擦就吃。那时的蔬菜有阳光和泥土的味道,吃起来满口生津、齿颊留香。后来有熊孩子在菜地里搞恶作剧,在毛冬瓜的背阴面开个方口,将里面掏空,拉了屎,封上口,再翻过来摆好,直到战士摘回去用刀切开才发现。营管股长在部队家属大会上专门讲过此事。从此各连队都开始安排人日夜巡视菜地,见了小孩子就驱赶。但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反倒激起了我们偷菜的热情。
??????? 当年整个炮团只有卫生队有一台黑白电视,是那种很笨重的木头外壳的电视机,就两个频道,即便如此也很稀罕了。每到天黑,卫生队的人就会将电视抬到室外,再摆上几把长条凳,以方便更多的人观看。那时业余文化生活极其匮乏,晚饭后很多部队家属都会自带板凳来看节目。一天,我正坐在人群中看电视,哥哥和几个小伙伴大摇大摆地来了,他们对坐在长条凳上的几个女孩子说:“往里坐,挤挤,挤挤!”其他孩子怕招惹他们,极不情愿地往里挪了挪。哥哥他们坐定之后,各自从怀里掏出了一只红辣萝卜,抱着啃了起来。我一看就知道,这萝卜是他们从菜地里偷来的。他们咵呲咵呲地吃着,其中一个叫亮头(绰号)的孩子很夸张地不断打着饱嗝。当天刮西北风,他们正好坐在西头。处在下风口的人开始抗议:“哎呦,这萝卜味真难闻!”听到有人抱怨,哥哥他们反而嚼得更来劲了。过了一会儿,人群开始骚动起来,紧接着我闻到了一股直冲脑壳的萝卜屁味。有人嚷嚷:“谁放的屁这么难闻!”这时亮头高声吟道:“萝卜好吃屁难闻——”紧接着,一阵浓得化不开的萝卜屁滚滚而来,大家立刻四散奔逃,最后只剩下我和哥哥他们几个人。亮头志得意满地说:“还不早点走,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 一次,妈妈出差了,要在外地学习一段时间,正巧爸爸也要跟部队出外拉练。临行前爸爸给了哥哥十块钱,让他负责我们兄妹三人吃饭。哥哥舍不的破开到手的大钱,就吩咐我每天放学时从菜地捎点菜回来。我每天中午、傍晚放学时都特意从菜地经过,只要周围没有巡视的,就快速摘点茄子、青辣椒放进书包里。那段时间我们就光吃茄子炒辣椒了。但是,我们不是每天都有机会下手的。一天,家里一点菜都没有了,哥哥决定夜里带我一起去偷菜。是夜,我们将背心束在裤头里,这样背心就成了一个可以装菜的大口袋,然后从后窗户翻出去,猫腰跑过马路,再匍匐着进入菜地。我们摘了些茄子、辣椒、西红柿,感觉够吃两天的了,正准备撤退,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黑影在向我们移动,便立刻趴下不敢动了。黑影径直走到我们跟前,“啪”得一声一道雪亮的手电光照在我们脸上。我们知道这是巡视菜地的,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就继续趴在地上。当兵的厉声问道:“你们在干什么?”“抓蛐蛐。”哥哥回答。“抓蛐蛐?你们怀里是什么?”听他这么一问,我们低头不说话了。“把菜放下,回家吧!”当兵的语气缓和多了。我们只能照他说的做,把菜全部掏出来放在地上,悻悻然起身回家了。
??????? 我们想尽办法一直坚持到爸爸妈妈回来,终于保住了哥哥手里的大票没有破开。
??????? 一晃大半生过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渴望拥有一座小院,房前栽花屋后种菜,重温童年那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先说说这个新兵连的饭菜吧,早饭炒雪里红,豆腐,中午晚上也两个菜,其中一个还是豆腐,而另一个白菜胡萝卜海带盐水煮,别说肉就是油都没有,吃完饭饭盆自来水一冲绝对干净,主食早晚馒头中午米,米是最次的米,里面沙子老鼠屎不说,他还不给你整熟了,用手一捏一个白核,这馒头也是,怎么形容呢,我们的副班长实在吃不下新兵连的馒头,把馒头使劲握了一下,往墙上一摔,馒头啪一下沾在墙上好几天没掉下来,就这样的馒头我们一顿吃7-8个,吃完饭还偷偷往兜里揣两个,等晚上做完体能躲被窝里偷偷的吃!
还好新兵连没结束我就去了文工团,我们文工团没有自己的饭堂,我们吃政治部机关饭堂,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我们饭堂厨师是个四川厨师,最拿手的麻婆豆腐,回锅肉,对了还有木须肉,现在都退伍20年了仍然怀念。
我记得在文工团里我几乎不吃主食,我跟女兵一桌吃饭,女兵们为了保持身材大多不吃肉,只要大家落座,我总是把饭盆往饭桌中间一推,大家都开始往我碗里挑肉,一顿饭别的不用吃,光吃肉就吃饱了。
告别军旅时光很多年,军营里的饭菜至今仍很怀念,但怀念的并不是那个味道,而是那个年龄做出了自己无悔的选择和那个热血岁月自己一生无憾的从军路。回忆当年的每一顿都历历在目,但最难忘的就是新兵到部队的第一顿“落脚面”和退伍时的“滚蛋饺子”。
当兵到部队,改变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这其中不断适应和更好的适应军队超高节奏的军事训练以及各种其他活动都成为了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必要经历,这其中也有最快的习惯军营里的餐饮。
穿上军装坐上北上的军列,随着疾驰的风声和火车轮的杂音以及列车的急促鸣笛声,泪水逐渐的干涸,未来的一切不知如何,这就是自己的选择,圆了梦,但却心里空空荡荡。经过近3天的路程,终于到了久盼的军营。
锣鼓声是老兵们特殊的迎接方式,而我们难以露出丝毫的兴奋,因为这里将是陌生的开始。简单的休息后,班长就带着我们到了新兵连的餐厅,一大盆的稀面条,这就是到部队第一顿饭,说实话,味道很不好,我也只是胡乱的吃了一碗。此时,班长才告诉我们,这是部队里不成文的规定,新兵到部队的第一顿饭都会是面条,也称为“落脚面”,寓意安心服役、不要想家、以驻地为故乡、报效祖国、为父母和家乡争光。
时光荏苒,春去秋来,转眼数年。是该脱下军装了回到地方了,在那个冬季,感觉是那样的冰冷,军营里到处是离别的味道。终于是我们该要走了,走向来时的家乡,离开火热的军营,泪水无法控制,炊事班里已经准备好的丰盛送别饭,主角是饺子。在部队里老兵都把这顿饺子称之为“滚蛋饺子”,寓意着将要离开军营,回到地方,一路平安,一生健康、顺利。
走时饺子来时面,一段军旅,一段回忆,一生所记!
我是九十年代初当兵,部队地处丘陵山区,条件艰苦,伙食费大概是每天两块多钱,部队吃的是大锅饭,有两次至今难忘。
部队营区边上有一个水塘,有一次水位下降,我们队长决定清塘抓鱼,改善伙食。战友们脸盆、水桶齐上阵,忙活了半天,最后抓上来十多条大黑鱼,最小的也有一尺多长,真正的纯野生,要是现在应该值不少钱。炊事班一商量决定熬鱼汤,晚上开饭一进饭堂,每个班的饭桌上一大盆黑鱼汤,汤色乳白,鲜香扑鼻,这是我喝过的最鲜美的鱼汤。从退伍到现在饭店去了不少,喝过各种鱼汤,但怎么也比不了那一次的黑鱼汤。
还有一次也是这个水塘,夏天,一夜大雨,塘水满溢。第二天,战友们起床,忽然发现营区到处爬满了龙虾,有的战友连床底下都发现了好几只,队长赶紧招呼大家捡龙虾,中午自然是龙虾大餐,那时候吃龙虾还不流行,也没有什么十三香、麻辣、干煸等做法,就是盐、油、酱油直接烧,但战友们吃得不亦乐乎,主要是捡的太多了,管够。
退伍二十多年了,一直怀念部队的生活,部队的每一餐每一饭都令我难以忘记!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