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和王夫人为什么都不宠贾兰?
《红楼梦》中的贾兰,是贾珠和李纨的儿子,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嫡长孙。
如果贾珠还活着,贾兰这位贾母的第一个重孙,才应该是荣国府的凤凰。
无论是从家族的地位还是个人能力,贾兰这个孩子都要远胜于贾宝玉。
可实际上呢?
在荣国府这个利益复杂的大家族,人情冷暖体现的会更加明显。
由于贾珠的早逝,会使得李纨和贾兰马上被边缘化……
贾兰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何止不受宠爱那么简单……
一.无奈的贾兰,不公正的待遇
贾兰母子在荣国府内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必须深挖才能看得出来。
贾珠不到二十岁就死了,这意味着什么?
按照古代娶妻年貌相当的标准,这意味着李纨守寡的年纪,也至多二十岁。
作为读者可以试着去体会,那时的李纨,心境该有多么悲凉。
虽然她居于锦绣膏粱之地,可人生的全部美好与繁华都将不属于她。
从此之后,正值青春年华的李纨,只能在表面上过着如枯木死灰般的日子;
从此之后,李纨必须主动退出所有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做一个尚德尚贤的大菩萨。
只有这样,她才符合封建的道德标准;
只有这样,她才能在荣国府中活下去。
李纨的年轻守节,为她迎来了表面上很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地位真的只是表面上:
王熙凤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足的又添了十两银子,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里的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有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大官中的。
①看上去贾母和王夫人给了李纨极高的待遇,她的月钱是王熙凤的四倍,同贾母王夫人相等。
可这真的只是表面上的高待遇!
仔细看一下,荣国府谁是靠月钱生活的?
先来看贾母:
贾母有一套独立于荣国府之外的财政系统,她有自己独立的小金库。
贾母所有的支出,都由荣国府负责,这意味着她自己一分钱都不用花。
月钱贾母根本用不着。
再来看王夫人:
王夫人可以一次就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这是她不吃不喝五个月的工资。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王夫人也掌管着荣国府的财政大权,她有权利动用荣国府官中的银子为自己服务。
月钱王夫人也用不着。
再来看王熙凤:
在荣国府王熙凤还没有大权独揽的资本,但她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捞外快。
王熙凤掺合了守备之子同张金哥退婚的事情,只这一次她就赚了三千两!
不止如此,她还放高利贷:
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又放出去,单他这体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
这样的王熙凤,岂会在乎五两眼银子月钱。
荣国府的贵妇们,真正靠月钱过日子的,还真就只是李纨一个人。
②李纨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这样清贵的门第配得上荣国府。可是在陪嫁的财产方面,李纨根本比不上,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这些世家小姐。
李纨所有的陪嫁都必须给贾兰留着,让贾兰将来才有娶好媳妇的资本。
那么这就意味着每一两银子的月钱,对李纨来说都至关重要。
所以她不得抠抠嗖嗖,四处攒钱。
小姑娘们建诗社,从王熙凤那里要了五十两银子,这银子进的李纨的腰包。
为了儿子,李纨只能豁出自己的面子。
看看宝玉有怎样的生活:
宝玉的身边,丫鬟有十几个;
有很多老妈妈;
有大仆人李贵、小跟班茗烟,还有八个小厮。
至少有三十个人,贴身为宝玉服务。
贾政是在职官员,是荣国府的支撑;
王夫人是世家小姐,她的母家位高权重。
这一切李纨都不能比,贾珠已逝,没有依靠的李纨和贾兰只能低调地讨生活。
这就是世家大族的人情冷暖。
同样都是嫡子,看看贾兰的身边:
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有十个人……
真是可怜,这不到十个人里面,还有他母亲李纨的婢女、嬷嬷。
同样都是嫡子,宝玉的待遇比贾兰至少高十倍。
贾兰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却无处倾诉,因为表面上他们母子得到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现实摆在眼前,对此贾兰也很无奈。
当然贾兰要面对的,还不是这些……
二.贾母的爱需要争取,王夫人只爱她自己
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这位老人很疼爱孙辈,可毕竟她的孙男弟女太多,要争贾母宠爱的人也太多。
贾母最宠爱的,那个衔玉而生的孙子贾宝玉;
出于天然的血缘关系,她宠爱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
因为自己母家的关系,她也宠爱侄孙女史湘云;
贾母的身边还有能说会道,极会调节气氛的王熙凤。
这些人,已经差不多能填满贾母的感情空间。
贾母还有三个孙女,为了得到贾母的几分重视,贾探春这位亲孙女都必须用尽全力。
贾兰要在这些人面前争宠,真的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实在太小了。
虽然贾母很关心、惦记他,但毕竟贾兰是重孙子,真正应该照拂、关怀他的是王夫人。
可贾兰的祖母王夫人,根本指望不上。
夫人表面上吃斋念佛,实际上极度自私。王夫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始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王夫人要控制住她的凤凰儿子贾宝玉,然后利用她的凤凰儿子去控制整个荣国府。
王夫人要控制住他的凤凰儿子贾宝玉,然后推进金玉良缘,让她的身边都是自己人。
王夫人,要把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很明显,李纨、贾兰母子不会受这种掌控;
很明显,李纨、贾兰母子将来会拿走属于自己的财产,所以在财产的分配方面,贾兰已经成为了王夫人的假想敌。
这样的贾兰,根本得不到王夫人的宠爱。
而且李纨真的会在乎,贾母、王夫人宠不宠爱贾兰吗?
三.李纨对贾兰的人生定位
李纨出生于真正的书香门第,怎样才能教育出会念书的孩子,李纨的家庭才最有发言权。
荣国府在教子方面来说,实在太差了!
贾赦是一个老色鬼,贾政是一个腐儒。
如果凭着自己的本事去读书考进士,他们根本没有那样的能力。
李纨可是亲眼看着,贾政是如何教育自己的丈夫贾珠的。
在贾政的棍棒教育下;
在贾政、王夫人这对严父严母的重压下,被整个家族寄予厚望的神童贾珠,不到二十岁就死了。
贾珠之死,让贾母、王夫人,对宝玉的教育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那就是极端溺爱。
在贾母的溺爱之下,贾宝玉可以自由地在帏内厮混;
在贾母的溺爱之下,贾宝玉保留了最真的灵性,却毫无男子的阳刚之气!
贾母、王夫人都是长辈,孀妇李纨在她们的面前,只能求自保、不能多说话。
可李纨真的看不惯宝玉的行为。
虽然李纨贾兰,同宝玉共同生活在大观园中,可这对叔侄很少有交流。
李纨带着小姑子们和宝玉结诗社的时候,也从来不让她的亲儿子贾兰参加。
这是为什么?
不过就是不想让她的儿子,沾染上一身脂粉之气。
李纨从来不像王夫人一样,表面上口口声声地让宝玉读书,可却任由宝玉身边有一群莺莺燕燕。
李纨一直安排贾兰上学,并且亲自督促儿子读书。
这才是一位负责任的母亲。
在读书之余,李纨也不忘了让她的儿子学骑射。
不管贾兰将来能不能统兵,学习骑射至少能让贾兰有个好身体,同时极具男子气概。
这才是一位懂教育的母亲。
道不同不相为谋,李纨看不惯贾母王夫人的教育方式,所以干脆就躲远一点,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子。
当李纨有意地把贾兰同宝玉隔开时,贾兰同贾母、王夫人的关系会显得更加疏远。
贾兰从来都是一个倔强的男孩,但在生活的磨砺中,他不得不选择低调;
贾兰从来都是一个倔强的男孩,他期待着长辈的主动关爱。
可惜除了贾政,没有人会注意到他。
贾母年纪大了,她只能关心到孙辈,对于重孙她显得力不从心。
而王夫人呢?
从来只关心她自己。
就连她的亲儿子贾宝玉,王夫人也从来不关心他心中真正的需要。
指望一个连儿子都不关心的人去关心孙子,真是可笑。
巜红楼梦》中的贾母和王夫人为什么不宠贾兰?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想说没有一个奶奶不疼孙儿,因为那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只是另有隐情罢了。祖母贾母平时有照顾,毎每宴席都记得贾兰这个孩子,只是贾兰太小,需要精力去照顾,而贾母年龄大了。而王夫人,忽视了孙儿,我想应该另有隐情吧,凡事都有因果关系。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为什么吧!
在红楼梦中,作为嫡长孙的贾兰为何不受宠。贾兰是贾政的嫡亲长孙,按道理讲,这应该是掌上明珠级别的待遇,可以纵观整个红楼梦,看到的全是贾宝玉如何受宠,如何讨大家喜欢,而贾兰就像贾府的小宠物一样,一年也没听谁提起过几次?原因只有以下几点:
1.贾兰还是个小孩子,和贾府大多数人还很陌生,小孩子跟生人自然不会太亲热,和大人也范不着多大关系。
2.贾珠死后,贾兰也失去了父亲,没了靠山。这对孤儿寡母相当于是被贾府收养的一样,寄人篱下,王夫人不待见他们,大家都是势利的人,所以在当时一旦失势全盘否定,日子难过。哪怕是在今天,又有谁会同情孤儿寡母,大家还不是旁边看。
3.贾兰从小少年老成,中规中矩,孩子一旦失去父亲这登天的梯,地位,经济各方面都不同往日,在思想上也有了一点自卑感,所以小孩子本来就是顽皮一点讨人喜欢,这位贾兰一直都是很成熟的样子,一副小大人的态度,包括不叫他就不去参加灯谜会的那次,射鹿那次,和贾菌在学堂那次,他都太老成了,小孩子本来就应该天真一点,贾兰失去了这些天真,自然不会讨老人们喜欢。这也应该跟母亲的教育有关。
你们说这样的宝宝谁会喜欢,在当时的社会,今天的我们也喜欢活泼开朗的孩子多一点是不是?贾母不愧是祖母,她可怜他们孤儿寡母的,不仅提高了李纨的待遇,还把李纨的工资提的和婆婆王夫人一样高,这样的照顾,不是婆婆王夫人安排的,而是贾母考虑贾珠死后,李纨带孩子孤儿寡母的可怜,才提高了李纨的待遇。可见贾母还是要心疼祖孙,必竞是嫡长孙。
那么王夫人呢?王夫人一共两个儿子,走了一个,肯定也伤心,没有哪个母亲不疼儿,可人走了,怎么办还有一个,所以宝玉成了了她的命根子也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在当时一个女人的地位都是母凭子贵,或许在她看来贾兰不过是个影子而已,而宝玉才是能 够实现自己理想的宝贝。加上宝玉出生时的不凡,更是让王夫人觉得宝玉是她的全部希望,所以她才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宝玉的身上,自然就冷落了原本就不受宠的孙子贾兰。
贾兰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性格中有些敏感而自尊。所他的自尊体现在认真读书上面,他是贾府几个孩子中最用功的,这也源于李纨的教导。也许他们母子很快便明白了,若想在贾府出头,只能靠读书了。所以读书成了贾兰唯一的成功方式,便全心在此。所以从小就懂了该做的事与不该做的事,与后来贾兰学业有成,为官,都是与这些息息相关。正因为这样的不宠才成就了为官的贾兰。红楼梦何尝又不是一本励志的巨作,留给后人无限思考。
贾兰原型名曹桦,是二房玉字辈的庶子,是曹颙遗腹子的继子。曹颙遗腹子生下来先天不足,勉强活到十八岁便死了(参考刘姥姥讲的故事),时间是雍正十年,名曹雨。贾兰于雍正八年过继给曹雨,时年五岁,比宝玉小两岁。
因是庶出,丧失了继承权,便和贾环搅在一起和宝玉作对,这无疑让贾母失望,自然也就谈不上宠爱了。
还有一点更重要,《好了歌解》中说的“训有方,保不住日后作强梁"说的就是他和贾环,后来贾兰为什么升官,就因为他投靠了贾家原型的死对头,认贼作父,助纣为虐。后被天地会放火烧死(参考黛玉烧螃蟹诗)。作者写贾母的态度,即是为后文的变化作铺垫。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读红楼梦文本,读者感受到的,无论贾母还是王夫人都独宠贾宝玉,而对于嫡长孙贾兰关心不够。我感觉,作为曾祖母的贾母对贾兰还是关心的,而祖母王夫人则显得冷漠很多。
一、贾母普有爱心,她也关心贾兰
贾母这个老太太,热情、睿智,几乎对每一个孙辈都喜欢,当然她最宠爱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从元春、宝玉都是跟贾母身边长大推测,贾珠小时候也一定是贾母带大的,贾珠很好学,而且很聪慧,十五岁进了学,但娶妻生子后二十岁上就死掉了。贾母把这归为贾政教育太严苛,是读书累的,所以对贾政严管贾宝玉很不满,每每拦在前头,帮贾宝玉逃避读书写字。
贾珠死后,李纨寡妇失业,不参与家庭事务的管理,也就没有了家庭话语权,唯有课子读书。母凭子贵,李纨知道,要想出人头地,只有贾兰读书这一条出路,所以对贾兰的教育比较系统、严格。贾兰年龄虽小,俨然是一个小大人,爱学习、懂礼节,不惹事。
贾母对李纨母子还是很有爱心的。给她的例银子每月20两,和老太太平等。在大家凑份子给王熙凤过生日时,贾母主动提出帮李纨拿这一份,有好吃的也不忘贾兰。
“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
在贾母心中,这些孙辈中,除了黛玉、宝玉,第三位就是贾兰了。“兰小子”几个字满含爱意。
二、王夫人对贾兰冷漠,对其他人也冷漠
相比于贾母和薛姨妈的开朗,王夫人性格更内向,用贾母的话说“木头人”似的。王夫人性格木讷,她的喜怒哀乐都不表现在脸面上,明着对贾兰关心确实不够。
王夫人的三个孩子都很有优秀。长子贾珠,不仅聪慧,而且好学,十五岁进了学,应该如贾兰一般的稳重,和宝玉完全不同的性格。但贾珠二十岁上死了。贾珠之死给王夫人很大的打击。
贾元春为了家族利益被送入宫中,苦熬多年后被封贤德妃。贾元春封妃,给家族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盖大观园花光了积蓄不说,王夫人等还要不断打点宫中的太监等事,从夏太监、周太监不断地来打秋风“借”银子可窥一斑。王夫人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关注宫中的女儿。
长子去世,女儿在宫中又不能常见面,王夫人把爱更多地放在了小儿子贾宝玉身上,她对贾宝玉很宠爱,凡是她认为有碍贾宝玉成长的人或事都要铲除掉。
王夫人既宠爱幼子贾宝玉,又要照应宫中的女儿,还要抄心家下大大小小的事务,迎来送往,生齿日繁,都需要操心。所以王夫人操贾兰的心就很少了。
也不能说王夫人完全不关心贾兰,有一次王夫人就关注了一下贾兰的奶妈:
我前儿顺路都查了一查。谁知兰小子这一个新进来的奶子也十分的妖娇,我也不喜欢他。我也说与你嫂子了,好不好叫他各自去罢。况且兰小子也大了,用不着奶子了。
可见,王夫人该关爱的不关爱,不该关心的乱关心。
其实,读文本我们发现,王夫人不仅对贾兰冷漠,她除了独宠贾宝玉,几乎对所有人都冷漠(还喜欢宝钗和袭人一点点)。
分析贾兰的状况,必须要和贾宝玉作比较,因为这叔侄两人年龄差距不大,不但有些对立关系,甚至有些竞争关系。
贾母和王夫人确实不宠贾兰,但不代表不爱贾兰。有些人分析,说什么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贾珠一死,人走茶凉,贾府上下对于李纨母子冷眼看待,我完全不同意。
贾兰是荣国府贾政一支的长房长孙,俗话说“小儿子,大孙子”那是香火的延续和家族的传承,作为太奶奶、奶奶为何不喜。所以说,这婆媳二人对于宝玉、贾兰都爱,但对宝玉是宠溺,对贾兰是怜爱。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庭境况不一样。
贾兰虽是贾政一房的嫡长孙,但是不代表是荣国府的长房长孙,荣国府世袭祖荫的,恰恰是不受贾母待见的贾赦,贾赦死后有资格继承的是贾琏。贾珠死后,李纨母子何去何从?只能靠自己,贾兰必须努力学习,走科举之路,光耀门庭,至孝母亲。
贾宝玉则不同,王夫人老来得子,贾母老来得孙,自是欢喜异常,别看贾政动不动就训斥几句,甚至要打死宝玉,那是怒其不争,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疼爱。而且,宝玉生来自带光环,那是衔着玉石落生,中国人向来迷信,讲究吉兆祥瑞,被娇惯也是顺理成章的。即使宝玉科举不中,祖荫不袭,贾府不出状况,有奶奶,有父母的老底支持,宝玉当一辈子逍遥公子哥也没问题。贾兰则不行,为什么?举个现实例子,李双江的小儿子和大孙子同一年出生,你说李双江会更疼谁,还用说嘛!
二、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不一样。
贾宝玉从小生活在脂粉堆里,本是个要星星不能给月亮的混蛋一个,如果不是落下个“尊重女性”的美名,这家伙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宝玉从心底不想参加科举,对自己的前途未来也是一脑子浆糊,说他纵情风月混日子等死不过。贾母、王夫人仿佛也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只想着给宝玉找个让自己满意的夫人而勾心斗角;贾政心有余而力不足,对这个混世儿子,冇法子。所以,宝玉的命运早就铸成,出家是他的归宿。
关于贾兰的教育问题,必须要说李纨。说李纨槁木死灰,那是片面的,对个人生活,李纨是不抱任何希望的,但是对于儿子的教育成才问题那是百分之二百的上心。当然,李纨也有这方面的优势,毕竟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相当于北京大学校长的千金,虽然自己文化不高,但是有娘家人的强力支持,贾兰是有后盾的,有教育资源的。当然,贾兰也争气,《红楼梦》中,提到贾兰的篇幅不多,但是可以举一反三地看,宝玉一伙在学堂打架那一折,充分看出贾兰的懂事,你们打你们的,我不趟这浑水,躲起来总是行的!
基于李纨对贾兰的全程教育,贾母,贾政王夫人两口子可以说根本就插不上手,更别说宠爱。
最后,不管是兰桂齐芳,还是一枝独秀,反正贾兰最后成为贾府可以延续荣耀的唯一独苗。虽然李纨的判词是,“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但是总可以含笑九泉。
贾母和王夫人为什么都不宠爱贾兰?
首先,《红楼梦》的男主角为贾宝玉,过多写贾兰会冲淡主题,也没必要。宝玉是贾母一手带大的,已先入为主了。
其次,贾兰已是贾府里的第四代,贾母年事已高无力照顾。作为奶奶的王夫人按说应该多关心孙子,就像贾母关心宝玉一样,但王夫人对孙子贾兰的关心也很少描写或提及。
此时的贾府已摇摇欲坠,贾赦和贾政都没有多大建树,振兴家族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的贾宝玉身上,贾母和王夫人几乎把所有的爱和期望都给了宝玉。
再次,宝玉衔玉而生,长相英俊又聪明,既特别又神秘让贾母王夫人稀罕。
然后,贾兰的母亲李纨性情冷淡、刻薄,亲和力不强与众人交往少。贾兰年纪小自尊心极强,家族宴会时没有叫,他就不参加,所以别人也不愿管太多。
最后,贾兰的父亲贾珠之死很可能和贾政管得太严有关,李纨与贾兰故意疏离他们。
另外,贾兰年纪太小没有戏可写,李纨的月例钱和吃穿用度规格都于一般人,已经十分照顾了。
基于以上原因,文章中很少提及对贾兰的疼爱。
《红楼梦》,贾兰作为荣国府二房的嫡长孙,又是荣国府唯一的重孙,本应该是贾母、王夫人等心肝子,命根子,可是事实上并不如此,贾兰在贾府里的地位,一开始就如同透明人一样。
第二十二回,时值元宵佳节,贾元春自己做了一些灯谜,让贾府的众人猜,又让贾府的姊妹们也做了灯谜送过去,贾母心中高兴,也凑趣做了一个围屏灯,要孙男娣女们做灯谜玩,众人都兴高采烈,可是却没有人注意到这些人中没有贾兰这个嫡重长孙。直到贾政来了才问了一句:怎么不见兰哥儿?可见贾兰一开始在贾府的地位如同迎春一样,是透明的,可有可无的。
为什么贾母王夫人等都不宠着贾兰呢?
一,贾兰之所以在贾府不太受宠,主要是因为贾兰的竞争对手太强大。
如果贾兰是贾府中唯一的孩子,贾兰就是再不堪,也是承受着传宗接代光宗耀祖望的独种,自然会被贾母和王夫人看中,可是,荣国府的小孩子,除了贾兰这个嫡重孙以外, 还有一个一生下来就自带主角光环的贾宝玉,不但口衔玉而生,而且长相最肖老国公爷,贾母丈夫贾代善。
对于王夫人来说,孙子固然重要,但是儿子更重要。孙子贾兰有孙子的娘李纨管着呢,而儿子只能自己来操心。更何况她已失了一个儿子,送宫里一个女儿,剩下这唯一的嫡子,她能不宠着吗?因此,王夫人对宝玉,真个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呢。
至于贾母,对待贾兰还是不错的,除了第二十二回忽略了贾兰之外,其他时候,也多是想着的。比如贾母可怜李纨寡妇失业的,还带着个孩子,就提高了李纨的工资,还主动替李纨出份子钱等,这些都是看在贾兰的面子上。第七十五回,贾母用餐结束后,向下派发自己的菜肴,其中一个就是贾兰,
“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
尽管贾母如此,在读者心目中也可以衡量出贾母更偏向贾宝玉一些。谁让贾宝玉比较像贾母老公贾代善呢。
二,贾兰在李纨的教导下,自小应该比较方正,循规蹈矩,不苟言笑,不大会讨大人们的欢喜。
我们知道贾宝玉是非常得人意的,就连赵姨娘也夸贾宝玉长得好,邢夫人偏爱贾宝玉,而且贾宝玉很会讨巧,在发现花儿开了,就折了,只让丫头们给王夫人和贾母送过去。但贾兰不一样,他在母亲的严格管理下,养成了非常自律的习惯。每天不是读书,就是学习一些应试技能。根本没有时间像贾宝玉那样到王夫人和贾母那里去串门儿,找存在感。
另外,贾兰父亲早逝,虽然有荣国府作为靠山,但是作为孀妇之子,贾兰应该过早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所以他在学习上分外努力。而且,贾兰之父十四岁就进了学,应该也是聪明的,贾兰在李纨的教导下,更应该敏锐地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因此心中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显得有些少年老成,不讨老年人欢喜。
受李纨的影响。
李纨自从贾珠死后,心如死灰,虽然生活在膏粱锦绣之中,却活成了槁木死灰,除了带领着姐妹们做做针线,学习学习规矩等,就是教儿子学习,从来没有想过到王夫人或贾母那里给儿子拉拉票。因为李纨在贾母和王夫人那里没有存在感,贾母和王夫人忽略贾兰也并不出人意料。
另外,也许在李纨的心中,不讨贾母和王夫人的欢喜,才是最好的吧,毕竟贾母和王夫人已经耽误了一个聪明的学霸贾宝玉,可不能再让她们耽误了自己的儿子啊。所以贾母和王夫人忽略贾兰,正是李纨求之不得的事情吧。